你好,所谓“蹲”在舞蹈学习中是指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单腿蹲和双腿蹲,全蹲和半蹲之分。双腿蹲包含有:小八字步半蹲、全蹲;大八字步半蹲、全蹲;踏步半蹲、全蹲;弓箭步(正、旁);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训练包含有:端腿蹲、掖腿蹲、跨腿蹲、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在我的最新认识中,我可以这样阐述“蹲”的训练:蹲要求两只脚和两条腿有正确的开度,胯膝盖脚尖永远在一条横线上,臀部和脚跟在一条垂线上。蹲式腿上的动作,应该从大腿根开始,而不失从腰开始。上身保持正直,腰腹和背肌必须收紧,好像有两块夹板将脊柱钳住向上提的感觉,当我们在下蹲与起立的过程中,腿部是具备有一种内在的对抗性力量。因为在下蹲时,腿本身不愿意弯曲,但又有一股强迫的力量往下蹲。而在起立时,头顶好像被重担压着,两腿用膝盖的力量将上身推起直到两个膝盖伸直为止。望采纳
拉丁舞形体训练包括站立、头与肩的训练,胯、腿和舞姿的训练等。对于拉丁舞运动员来说,形体反映舞者的精神面貌,反映运动员的艺术造诣,是检验运动员美的意识的主要标志。
一、形体训练的内容及功能
拉丁舞形体训练包括站立、头与肩的训练,胯、腿和舞姿的训练,等等。
(1)在拉丁舞中,站立姿态要做到:双脚并立,身体尽量伸直,头、肩、胯三点成一线,两眼平视,脖子拉直,下颚稍微内收,挺胸使两肩胛骨向后向内关闭,两肩下沉同时将身体的中段(胸腰部分)向上拨起,使身体的中段和两肩有股互相顶压的力;臀部稍向内收,小腹稍向上拉,感觉躯干是挺直的;两条大腿要稍内收,双膝要绷直,不可弯曲,大腿和小腿的肌肉要收紧,感觉是向反方向拉紧,身体始终保持向上的感觉。这样的姿态可以给人一种挺拔和美的感觉。
(2)挺拔直立训练,可采用静立式训练,方法是采用双肩平正、下沉、提颈、顶头、双目平视、收腹、挺胸,练习时就像有一直线从头顶沿着脊柱向上拉起,在做练习时,也可靠墙站立。挺拔直立训练可以练习人的基本站姿,给人以美的感觉。
(3)不同的头部动作对于整体的表现有所不同。第一,头部动作可以传达情意,例如,低头表示思索、歪头表示活泼、抬头表示期待,等等。第二,在舞蹈技术中也起着相当的作用。例如,旋转动作中的留头,可以给人一种转速加快的感觉。因此头部动作的形态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
(4)肩部的训练,在拉丁舞中要求肩部基本不动(特定动作除外)的情况下来做动作,但是肩关节的幅度和柔韧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拉丁舞中,肩部的动作与大臂动作联系在一起。因此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如做纽约步时,常做的手上动作是将手臂向斜后上方打开,这就需要肩部有着很好的柔韧性才能让动作舒展。
(5)胯部的训练是拉丁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胯部的动作也是拉丁舞动作的基础,首先要练习胯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拉丁舞以胯部的前后摆动为特色,但这和中国人舞蹈方式(胯部左右摆动)相违背,因此在做形体练习时经常会借助芭蕾的“爬地蛙式”训练和躺地压胯来做开胯练习,保证在舞蹈中胯部动作的正确性和整个形体的规范性。
(6)形体训练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腿部练习,腿部主要是以锻炼腿的屈伸、控制能力和快速踢起能力等。例如,在牛仔舞中,在整个舞蹈中几乎脚跟不落地,则需要很强的脚踝的力量;在跳桑巴时的弹动和髋关节的动作,几乎是脚与地面的作用力而形成,在这里则要求运动员的腿部腰有一定的控制。
(7)最后形体训练中的舞姿和控制是一种全身性的配合,它拥有很强的风格和代表性。作为优美的舞姿就必须有良好的控制力,一种全身性的协调配合,因此我们需要很好的发展身体各部位,做到协调配合。例如,我们在跳桑巴时,对于背部和髋部控制不好,则会导致在弹动时弓背伸脖,破坏整个身体形态。
二、身体素质训练
拉丁舞属于体育项目,舞者必须有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拉丁舞的技巧是建立在身体素质:力量、速度、柔韧、协调性、灵敏度和耐力的基础上。
(1)力量素质
爆发力是由于肌肉在瞬间一次性快速收缩所克服阻力的能力,如恰恰恰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追步,追步的技巧就是把第四拍分成两个半拍,将它与第一拍联系在一起则可以看成是QQS这样的节拍,在做动作时一定要将Q和S分隔清楚,两个Q要做的干净利落,这需要肌肉在瞬间的快速收缩所做的功,也就是说爆发力能帮助追步动作做的更加干净利落。
速度力量是拉丁舞中的主要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伴随音乐持续不断的控制肢体关节各肌肉。如牛仔舞舞步敏捷、跳跃,舞姿轻松、欢快。速度力量可使牛仔舞这种欢快的的舞蹈持续性的保持下降所产生的弹性,并贯穿于整个牛仔舞中,从而展现牛仔舞的轻松快捷的感觉。
(2)速度素质
选手的反应速度可采用三个步骤逐步实现:第一,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彼此之间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节奏或节拍反复练习;第二,将音乐速度放慢进行练习,强化已建立的相互之间的感觉;第三,在标准音乐速度下进行练习。这样一个过程能够对选手的反应、应答速度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帮助选手应对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在比赛中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或是前进路线遭到阻碍,无法进行事先已决定好的动作,这时就需要选手及时作出反应选择应对方式。
提高选手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训练:第一,选择或改进适合某已动作完成的技术;第二,提高完成动作时的身体储备;第三,预先加大难度练习。例如,在跳牛仔舞基本步时,为了突出其风格,常常会在第一步出脚时尽量把动作做得轻松自在,而把后面的动作做得紧凑迅速,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有利于选手把动作做得更加的迅速,并且干净利落。
(3)耐力
耐力素质是决定拉丁舞选手竞技能力高低的主要素质,而专项耐力是指选手在竞技比赛中,按特定强度、质量要求长时间进行专项运动的能力。
提高选手一般耐力可采用长跑或结合拉丁舞对其身体素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动作进行训练并采用循环训练法进行训练。训练时结合时间、次数,对选手完成情况。选手专项耐力的提高,可模拟拉丁舞比赛的过程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5种舞成套动作的连接。特别注意每一种舞完成的时间,每种舞时间间隔不能过长,最好在30~40秒之间,使舞者更多完成动作的技术、适应不同练习环境。这样可使选手带着氧债完成下一种舞,能有效地提高选手的专项耐力。在一堂训练课中,当选手已适应了一个轮次的练习,还可以安排2个或3个轮次进行训练。当选手能适应多轮次的训练后也就适应了拉丁舞比赛时的需要。
舞蹈动作的专业术语有探海、射燕、卧鱼、阿拉贝斯克、身向、蹉步、云步、滑步、摇摆步、飞脚、旋子、主力腿、动力腿、面向、视向、亮相、平圆、立圆、涮头、环动、库佩姿势、前软翻、巴塞姿势等。
主力腿:是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主力腿。它与动力腿配合,对身体平衡以及动作,姿态的优美有着重要作用。动力腿:是指与主力腿相对而言,非重心支撑的一腿为动力腿,可做各种屈伸,摆动等动作。
起泛儿:是舞蹈俗语,指动作前的准备姿势。技巧前的准备动作,都称作“起泛儿”也叫“起”。法儿:指舞蹈时是否得法,即动作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韵味。在品评舞蹈者的动作是否得法时,常用有“法儿”没“法儿”来加以褒贬。
节奏:是指音响活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音乐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节奏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
景颇民间舞的动作规律主要体现在膝盖屈伸,各种舞步都是由膝盖屈伸带动的。膝关节屈伸可分为快、慢两种不同的舞蹈类型;一种是节奏缓慢,屈伸柔软灵活,上身前后倾斜。比如丧舞,由原曲和整首歌组成。另一种是轻盈有弹性的屈伸,如刀舞、眼脑纵唱等。因为步伐的加快,动作显得欢快敏捷,兴趣也活跃欢腾。
景颇族不同支系的民间舞蹈整体风格和节奏比较统一,适合男女老少的人们自娱自乐的圈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鼓、钹、钹是舞蹈的三种主要伴奏乐器。舞蹈大多使用道具,尤其是长刀,与景颇族的生活、生产和军事斗争密切相关。它们是景颇族在各种民间舞蹈中使用最广泛的道具。
在景颇族民间舞蹈中,金寨村的舞者除了眼睛、脑子、歌声外,穿的都是日常服装。
经过漫长的原始时期,景颇族民间舞蹈在与周边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下,随着景颇族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而相应发展。但这种发展演变多以内容为主,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宋书》和《全曲》中的农业生产和建筑内容,反映了早期农业社会景颇族的生产状况。还有一些很少变化的舞蹈,如金寨村、四岗村等,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艺术形式。
景颇族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南迁后,他们接触到了当地的傣族、傈僳族和汉族。他们不断吸收外国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丰富自己的民族舞蹈。
全曲是对傣族象脚鼓的吸收和借鉴,将其融入民族舞蹈,创造出具有景颇族风格和特色的“象脚鼓舞”。同时,象脚鼓被广泛用于配合其他景颇族民间舞蹈。丁格是在吸收傈僳族“弦舞”的基础上,结合景颇族自身的内容而形成的。外来文化的引入为吸收和借鉴提供了条件,对景颇文化灌溉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