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翻译《新唐书》全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事下属县邑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州府传文书令尹思贞审查他,揭发他的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终于定罪处死,辖区百姓道贺,刻石碑赞颂升为明堂县令,因良好的政事出名提拔为殿中少监,任检校洺州刺史正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受震惊,尹思贞安抚境内民众,唯独不受惊扰
神龙初年,提拔为大理卿雍地人韦月将告发武三思叛逆,唐中宗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坚持奏告不能斩杀,就判处杖刑,把他流放到岭南武三思暗示主管官员施加法令杀韦月将,尹忠贞义坚持争论,御史人大李承嘉帮助武三思,因而拿别的事情弹劾尹思贞,使尹思贞不能见官陈述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为天子执行法令,竟擅自使用权威,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自己任意妄为吗 "李承嘉羞愧恼怒,弹劾尹思贞,让尹思贞做了青州刺史有人问他说:"您勤勉修养自身,为什么要与李承嘉辩论呢 "他回答道:"石头不能说话,可是有时也会发出声音李承嘉依仗权势侮辱我,我坚持正义不受辱,也不知道这些话从哪里来的"他治理青州有政绩,蚕甚至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到他的辖区,感叹道:"这不是良好的政事导致出现祥瑞吗!"上奏章说此事
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授官职为将作大匠,封他为天水郡公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大量的征用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责备尹思贞,尹思贞回答道:"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来讨好皇帝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的话来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不出等候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让他办理公事窦怀贞被处死后尹思贞被命任为御史大夫,多次提升为工部尚书后请求辞职,皇帝答应了尹思贞前后当了十三年郡的刺史,他的政事都因清明最佳闻名
2 新唐书 卷一百二 列传第二十七 全文翻译与注释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因他过继给他的叔父——南朝陈中书侍郎虞寄为后,所以字为伯施。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
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
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看护,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当时虞寄被陈宝应劫持,虞世南虽然为父亲服丧已满期,仍然粗衣粗饭;虞寄回来以后,才换去粗布衣服,开始吃肉食。
至德初年,升为西阳王友。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
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不如世南学问渊博,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人们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任用他。
大业年间,虞世南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有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巧言花语,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一天天尊贵起来,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很贫困,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隋炀帝,请求代他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隋炀帝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
秦王季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持不就任,改为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长相儒雅温顺,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抱不动,但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
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史事,他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就因此而无限悔恨,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春秋时代,梁山发生山崩,晋侯把伯宗召来,问他该怎么办。
伯宗说:‘山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发生山崩河枯这样的灾异,君主应该放弃一切排场,换盛紧为素服,乘素帷车,撤去鼓乐,离开宫殿,另居别室,以礼祭祀山川’。梁山,是晋国的象征,晋侯按着伯宗的话去做,因此没有造成灾害。
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峰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诵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贡献,给天下人以恩惠,因此四方稳定,也没有造成灾害。后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皇帝的宝座旁边;晋惠帝时,在齐地出现三百步长的大蛇,经过街市,进入宗庙。
蛇本来应在野外草丛中,却进入街市,因此人们认为是怪异之事。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
3 《新唐书》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 求译文褚遂良(人名),字登善,是 直散骑常侍(官名)褚亮的儿子。
隋朝大业(隋炀帝年号)末年,在薛举(人名,后来西秦政权的建立者)手下当 通事舍人(官名)。平定薛仁杲(薛举的儿子,西秦政权的第二任皇帝)后,被唐高祖封为秦王李世民的铠曹参军(官名)。
贞观(唐太宗年号)中期,升任起居郎(官名,记录皇帝的生活起居)。广读诸家文史典籍,善于书法(唐时的隶书就是今天的楷书)。
太宗经常感叹说:“虞世南(隋末唐初的书法大家)死后,没有比得过他书法的人!”魏征举荐褚遂良,太宗封他为侍书郎(官名)。(有一次)皇帝到处购买王羲之的书迹,天下人争相献奉,但皇帝不能辨出真伪。
唯独褚遂良能说出每件书帖书来历,才没有假冒的。
4 翻译:《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刘祎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父子翼,字小心,在隋为著作郎。峭直有行,尝面折僚友短,退无馀訾。李伯药曰;"子翼詈人,人都不憾。"贞观初,召之,辞以母老,诏许终养。江南道巡察使李袭誉嘉其孝,表所居为孝慈里。母已丧,召拜吴王府功曹参军,终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
祎之少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辞称,号"刘孟高郭",并直昭文馆。俄迁右史、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馀篇。高宗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兄懿之,亦给事中,同两省。先是,姊为内官,武后遣至外家问疾,祎之因贺兰敏之私省之,坐流巂州。后为丐还,除中书舍人。
仪凤中,吐蕃寇边,帝访侍臣所以置之、讨之之宜,人人异谋,祎之独劝帝:"夷狄犹禽兽,虽被冯陵,不足校,愿戢威,纾百姓之急。"帝内其言。俄拜相王府司马。检校中书侍郎,帝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蓬在麻不扶而挺也。"
后既立王为帝,以其参奉大议,愈亲之,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临淮县男。方是时,诏令丛繁,祎之思致华敏,裁可占授,少选可待也。司门员外郎房先敏坐累贬卫州司马,诉于相府,内史骞味道谓曰:"太后旨。"祎之曰:"乃上从有司所奏云。"后闻,以味道归非於上,贬青州刺史,加祎之太中大夫,赐物百段。后因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以手足疾移於腹背,尚为一体乎?祎之引咎於已,忠臣也。"纳言王德真推顺曰:"戴至德无异才,惟能归善於君,为时所服。"后曰:"善。"后私语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后能废昏立明,盍反政以安天下?"大隐表其言,后怒曰:"祎之乃负我!"垂拱中,或告祎之,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金,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遣肃州刺史王本立鞫治,以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后以为拒制使,赐死于家,年五十七。
初,祎之得罪,睿宗以旧属申理之,姻友冀得释。祎之曰:"吾死矣。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在狱上疏自陈。临诛,洗沐,神色自若。命其子执笔占为表,子号塞不能书,祎之乃自捉笔,得数纸,词恳哀到,人皆伤之。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怅叹其文,后恶之,贬翰巫州司法参军,思钧播州司仓参军。睿宗嗣位,赠祎之中书令。
翰者,尝为御史,巡察陇右。多所按劾。次宁州,时狄仁杰为刺史,民争言有异政。翰就馆,以笔纸置于案,谓僚属曰:"入其境,其政可知,愿荐使君美於朝,毋久留。"即命驾去。性宽简,读《老子》至"和其光,同其尘",慨然曰:"大雅君子,以保其身。"乃辞宪官,改麟台郎云。
魏玄同,字和初,定州鼓城人。祖士廓,仕齐为轻车将军。玄同进十擢第,调长安令。累官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善,流岭外。既废,不自护藉,乃驰逐为生事。上元初,会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表其材,拜岐州长史。再迁吏部侍郎。永淳元年,诏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封钜鹿男。上疏言选举法弊曰:
方今人不加富、盗贼未衰、礼谊浸薄者,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取人之道有所未尽也。武德、贞观,庶事草创,人物固乏。天祚大圣,享国永年,异人间出。诸色人流,岁以千计,官有常员,人无定限,选集猥至,十不收一,取舍淆紊。
夏、商以前,制度多阙。至周,焕然可观。诸侯之臣不皆命天子,王朝庶官不专一职。穆王以伯冏为太仆正,命曰:"慎简乃僚。"此乃自择下吏之言也。太仆正,特中大夫耳,尚以僚属委之,则三公、九卿亦当然也。故太宰、内史并掌爵禄废置,司徒、司马别掌兴贤诏事。是分任群司而统以数职,王命其大者,而自择其小者。
汉制,诸侯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其傅、相大臣则汉为置之;州郡掾史、督邮、从事,悉任之牧守。
自魏、晋以后,始归吏部,而迄于今。以刀笔量才,簿书察行,法与世弊,其来久矣。尺丈之量,锺庾之器,非所及则不能度,非所受则无以容,况天下之大、士类之众,可委数人手乎!又尸厥任者,间非其选,至为人择官,为身择利,下笔系亲疏,措情观势要,悠悠风尘,此焉奔竞,使百行折之一面,九能断之数言,不亦难乎。
5 文言文《新唐书·郑珣瑜传》翻译翻译如下:王缙,字夏卿,他原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
年少好学,和兄长王维都名闻天下参加草泽科、文辞清丽科考试都合格了,历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安禄山叛乱,王缙升任太原少尹,辅佐李光弼,因功加授刑部侍郎,迁任兵部侍郎,太原将领王无纵、张奉玮依仗有功,认为王缙是儒生而轻视他,不遵守律令,王缙斩杀他们示众,诸将吓得大腿战粟第二年王缙回京城,以本官再次参知政事。当时元栽专权朝廷,天子无为,王缙曲意依附,不敢不顺从元栽王缙又依仗自己有才能对元栽多有轻侮,即使元栽也恨他冒犯戏弄京兆尹黎干议论政事固执己见,元栽厌恶他,王惜羞辱黎千说:“京兆尹,浅陋卑微的人,怎么知晓朝廷的事? ”王缙平素信佛,不吃肉荤,晚年尤其谨慎。
王缙妻子死后,他就4巴道政里的宅第改为佛寺,各道节度使、现察使来朝,王缙必定逝请来那里,婉言让他们出钱帮助营建。当初,代宗喜好立祠祭神,并不重视佛法,常常在闲暇时询问王缙为什么这样,王缙与元栽大谈福业报应,皇帝也有意崇佛了由此在宫禁中祀佛,诵经供斋,号称“内道场”,每天引进一百多僧人,饮食供奉珍馐丰盛,出入乘坐官严车马,经费开支全由国库给付。
有夷狄入侵,必定集合众僧唱诵《护国仁王经》来祈祷消灾取胜,侥幸夷狄离开,皇帝就胡乱赏踢,不知限度京郊的上等田地美好产业,多归佛寺虽然咸奸宿乱的事情相继发生,皇帝始终不觉悟,还下诏天下官员不得桂打羞辱僧尼当初,五台山佛寺铸钢为瓦,涂上金粉,耗费钱财以亿万计王缙发给中书省符牒,派遣几十个僧人分行州县,聚敛钱财王缙对皇帝说:“国家福运长久,是凭借了福4良,虽然时事多难,不足桂齿安禄山、之思明毒乱正盛时,他们的儿子都遭到了灾祸,西戎入侵,还没有反击他们就退去了,都不是人为的事啊”。因此皇帝信佛更加坚定群臣遵奉顺从这种风气,都谈论生死报应,所以人事搁置而不整治。
大历时期的政令刑罚,日益废置,就是由王缙与元栽倡导造成的王缙生性贪婪,放纵亲成和尚尼姑招财纳贿,锱铢必较(一点一滴都要计较就像市场上商人的样子等到败露时,刘晏等人审问他的罪行,同元栽一道被判处死刑,刘晏说:“重刑二次审查,是国家固定法典,何况是大臣呢!法律有首犯从犯之分,不客都处死”于是奏报皇帝,皇帝怜悯王缙年老,不加刑,就贬王缙为括州刺史^建中二年死,时年八十二岁。
扩展资料:
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宁陵、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
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
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
贞元初,诏择十省郎治畿、赤,珣瑜检校本官兼奉先令。明年,进饶州刺史。
入为谏议大夫,四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
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
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凡迎送敕使,皆在常处,吏密识其马,进退不数步差也。
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
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
故下无怨讟。时谓治河南比张延赏,而重厚坚正过之。
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
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
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
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
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
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
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
威烈、慎静,周也;文终、文成,汉也。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
巽曰:“谥一,正也,尧、舜是也。二谥,非古也,法所不载。”
诏从复议。郑珣瑜(738年—805年),字元伯,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
唐代宰相。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
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顺宗立,以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忧愤而卧家七日不出。罢为吏部尚书,数月病卒,谥号文献。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6 新唐书 列传一百二 文言文阅读译文: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恺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宝历初年,升任右拾遣。淮南节度使王播用十万贯钱买得朝廷的欢心,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到延英殿急切奏论不同意,因此出名。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上表奏请他任自己的副职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厉,亲自教诲勉励几个儿子。当初,家中穷困,修墙时得到别人积存的钱,家僮奴婢奔走相告,母亲说: “士人靠勤劳获得俸禄,还要身遭灾害,何况不劳而获,我怎麽能取用?”赶快让挖坑填埋。李景让从右散骑常侍出任浙西观察使,母亲询问动身日期,李景让轻率地回答: “已经定了。”郑氏说:“如果这样,我正有事,不能同你一起走。”原来是气愤他不曾告诉自己。并且说: “你已经显贵了,哪裹用得上母亲同行?”李景让一再请罪,母亲才原谅他。正因如此虽然李景让年纪大了还要加以鞭打告诫,启程后,欢欢喜喜一如既往。李景让曾经怒恨牙将,用杖打死他,军中将士谋划变乱,母亲为了乎息众人的喧哗,召来李景让在庭院裹斥责说: “你镇抚一方而轻率用刑,一人不得安宁,哪裹只是上负天子,也使百岁老母含羞於黄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呢?”准备鞭打他的背,官吏大将一再叩拜请求原谅,不答应,众人都流泪谢罪,才作罢,全军於是安定。李景让治家有方,家庭生活严谨。
召入朝廷任尚书左丞,拜授天平节度使,改任山南束道节度使,封为酒泉县男。大中年间,升任御史大夫,刚一上任,弹劾罢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桔,朝廷上下庄重肃穆。任御史大夫三个月,蒋伸做宰相,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有宰相声望应该当选的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放进容器中,在宪宗的牌位前投壶决定,而没有投中李景让的名字。世人说授任御史大夫一百天后,如果有其他官员做宰相,就叫做辱台”。李景让羞愧愤怒不能平静,拜见宰相,陈述自己在当代政绩好资格老,於是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谧号孝。
生性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像李蔚、杨知退都是由他推举引荐的。当初任尚书左丞时,蒋伸坐在宴席上,斟酒对客人说: “孝顺父母、忠於国家的人喝这杯酒。”客人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 “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与他友好的苏涤、裴夷直都受到李宗闵、杨嗣复的提拔,所以李景让在会昌年间,受压抑得不到提升。宣宗对穆宗心怀旧恨,李景让建议请迁出敬宗、文宗、武宗三神主的牌位,认为是侄子辈要避嫌,请求把代宗以下神主的牌位重新迁入太庙,摆正昭穆次序。将此事交给百官议论,行不通,於是停止,品德名望因此渐渐减弱了。然而李景让清心寡欲,门前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李琢被免去浙西节度使,因与李景让住同一里坊前去拜访他,李景让回避不见,等李琢离去后,命令砍断他上马时踩过的踏脚石。元和年间以后,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居住的里坊而显名,李景让的宅第在东都乐和里,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时,就叫“乐和李公。”
弟弟名景温,字德己,历任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改任华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闻名。几次升任后为尚书右丞。卢携掌权,弟弟卢隐由博士升任水部员外郎,才能低资历浅,人们嫉恨他以次充好,没人敢弹劾,李景温不允许他到省署任职。当时旧制长期废除,李景温履行职责后,人们都赞美他的正直。
弟弟李景庄,也做到高官。
7 求此文言文翻译 出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七》周墀,字德升,原本是汝南人。
从小父亲早逝,对待母亲很孝顺。中了进士,任命为湖南团练府巡官,回朝廷担任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
长于史学,写文章格调高雅古朴,文宗非常器重他。李宗闵镇守山南,上表请求派他担任行军司马,过了一年皇帝下诏召他回京。
太和末年,李训、郑注两个大臣乱政,以营私结党的罪名诬陷官员和名士,分散驱逐他们,只有周墀虽然曾经被李宗闵所礼敬,但却不能以罪名来诬陷。调任起居舍人,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兼任舍人的职务。
皇帝在紫宸殿议事,与宰相商量事情结束后,有时还召左右史咨询事情处置的是否适宜,周墀的意见最被皇帝敬重。不久担任知制诰,进翰林院,担任学士。
武宗即位,因病改任工部侍郎,出京担任华州刺史。调任江西观察使。
上书弹劾本部刺史,抓捕大盗,出兵驻扎在彭蠡(鄱阳)湖,杜绝了抢劫案件。升任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爵。
有旧将性情狂暴、傲慢,不遵守命令的,周墀命令鞭打其背,全军大治。 以兵部侍郎的职务召来了判度支,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
进言给皇帝说:“前任宰相李德裕重定《元和实录》,改记了许多别的事,扩大自己父亲的功劳。从前皇帝尚且不篡改历史,所选择的是一定要对天下诚信的意思。”
于是修正了新书。河东节度使王宰行重赂给掌权的和受宠幸的官员,谋求担任同平章事,统领宣武军,周墀说:“天下大镇像并州、汴州这样的总共才有几个?王宰为什么谋求得这样贪婪呢?”宣宗采纳了周墀的意见。
驸马都尉韦让谋求担任京兆尹,周墀坚持不同意。因为这样,妄想升职的人略微少了些。
这时正值吐蕃势力弱小了,带着三州七关自行归顺朝廷。皇帝召宰相讨论黄河、湟水等河西一带的事务,周墀的奏对不符合皇帝的初衷,罢免了宰相职位,担任剑南东川节度使。
驸马都尉郑颢对皇帝说:“世人认为周墀因为敢于直言才担任宰相,也因为敢于以直言被免职。”皇帝省悟过来,加拜周墀为检校尚书,右仆射,逝世时五十九岁,追赠司徒。
1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 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
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注释①逖:tì。
2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要全文的祖 逖① 避 难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注释①逖:tì。
3 有关祖逖的文言文(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二
《晋书·祖逖传》
原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是范阳郡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因此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等到到了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迎接任用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敲击着船桨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一样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脸色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乐善好施,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趁机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4 古文翻译下,祖逖传后来,他才博览群书,通今涉古他常去京城,看到他的人都说祖逖有辅佐帝王之才他曾搬到阳平去住。二十四岁时,阳平县推荐他为孝廉,司隶又征他为秀才,他都不去应征他和司空刘琨当时都是司州主簿,友情亲密,同床共寝半夜听到乱啼的鸡声,用脚把刘混踢醒说:"这不是不祥之音"接着就起床舞剑
祖逖、刘琨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相互说,假若天下动荡不安,豪杰之士揭竿而起,我与你一起避难于中原”
5 文言文 祖逖传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
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
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其兄祖该、祖纳都性格豪放开朗而有才干。
祖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表,不拘细节,十四、五岁时还不知道用心读书,他的兄长都为之担忧。然而祖逖轻视财物好行侠仗义,慷慨大方具有节操风范,每到田庄,则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散给贫困之人以救济他们,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
长大后博览经史群书,通晓古今事理,常到京师活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侨居到阳平县,阳平的地方官选拔他为孝廉,有关部门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没有接受。
祖逖与司空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半夜时分听到荒野外鸡鸣之声,祖逖将刘琨推醒后说:“这不是恶声啊。”
于是二人起舞。祖逖、刘琨都有英迈之气度,每谈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励说:“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杰并起,我们率兵在中原相遇,应该互相退让一步啊。”
祖逖曾被齐王司马礒征辟为大司马掾,被长沙王司马磖任为骠骑祭酒,转为主簿,累迁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跟随惠帝北伐,朝廷军队在荡阴遭到失败,于是他退还到了洛阳。
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九虎、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东海王司马越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因母丧而未能就任。
后来京师大动乱,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到达泗口时,元帝迎之而任他为徐州刺史,接着又任为军谘祭酒,停留在丹徒县的京口。
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他所收募的宾客义士多是一些刚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对他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子女一样。
当时扬州地面正闹大饥荒,这些门客时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抚劝慰性地问道:“你们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吗?”若有人被当地差吏抓获,祖逖则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好议论的人就因此说他的坏话,他却像没事一样。
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室的动乱,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
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则各郡国的豪杰必定风从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观失望中的人也会振奋苏醒过来,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元帝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给一千人的粮米,布三千匹,但不发铠甲兵器,让他自己筹集。
于是祖逖带领着当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庄户百余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以楫击水而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恢复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这江水。”严辞正色,悲壮激昂,大家都为之慨叹。
过江后屯于江阴,开始冶铸兵器,招募到两千人后继续北上。 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
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各自拥有数百士卒,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
谢浮谎称要与张平会见,终于杀了张平献给祖逖。元帝为了嘉奖祖逖的功绩,派人运送军粮给他,但由于路途遥远,粮食未到而军中已开始挨饿了。
再进兵占据了太丘。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攻进了营垒之中,他们手持剑戟大声呼叫,直冲向祖逖的幕帐,士卒们一时大乱。
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
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陈留太守。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
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
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
陈川的部将李头在讨伐樊雅的战斗中,奋力作战立有功勋。祖逖当时缴获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喜欢这匹骏马,但不敢对祖逖说,祖逖知道了李头的心愿,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
李头很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地说:“要是能够得这样的人为主,我就是死也无遗恨。”陈川听说了非常愤怒,就把李头给杀了。
李头的亲信党羽冯宠率领自己的部下四百人投奔了祖逖,陈川于是更加气愤,派遣部将魏硕在豫州诸郡大肆抢劫,掠获了大量的子女车马。祖逖派遣将军卫策在谷水伏击魏硕,截获了他们抢掠的人口车马和财物,。
6 文言文 祖逖的正确翻译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7 (18分,每小题3分)11B
12C
13 C
1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1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13 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8 《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古文典故中“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字翻赞世就是辅佐治理天下 赞 辅佐治理 以下是我复制的 《晋书·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
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
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
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
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
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
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
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
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
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
兵马日益强壮。
9 闻鸡起舞的古文(急)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关羽张飞,诸葛亮外
还有 徐庶(后来因为她母亲被曹操扣留才去曹营的)
魏延 (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 但是三国演义中说他原先是刘表部下。。看楼主自己选择了)
廖化 (初为黄巾贼,这个应该不算别人手下吧,流贼而已,后为为前将军关羽主簿)
马谡 (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所以说是为官,而不从属于任何势力,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
孙乾 刘备入主徐州时,名士郑玄推举孙乾给刘备,刘备便辟他为从事。
简雍 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年少时已与刘备相识。184年,刘备加入对抗黄巾军的战争,便跟随他四出奔走。
刘封 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氏的外甥,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于荆州。当时刘备尚未有儿子,于是便收刘封做了儿子(不是义子,属过继收养),
张嶷 是武功起家的,当刘备定蜀之后,他只有二十岁,在南充县当功曹,当时四川政权更迭,各地都不安定。山贼下来攻克了南充,县太爷跑了,张嶷冒着危险冲入县衙,把夫人给背了出来,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他很讲义气。后来被刘备聘为巴州从事。
刘琰 刘备在豫州牧任上之际,征辟其为为州从事。因与刘备同宗姓,有名士风流,擅长谈论,待人十分厚道,便跟从刘备四处征战
陈胜是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是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秦暴政的人,由于他的行动的号召力,推动了当时全国反秦浪潮的迭起,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然而,这些还不足以概括陈胜称王的全部意义,他的更大意义在于,陈胜称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自他开始,平民的代表开始走向最高政治舞台,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政治意义。陈胜是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靠给人抗长活为生。他虽然出身贫寒,却志向远大。
还是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对一起扛长活的人说:“假如将来我们当中的哪 个人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苟富贵,勿相忘)!”和他一起扛活的人都笑他,说:“你不过是一个被人家雇来耕田种地的,怎么能够富贵?”陈胜叹了一口气 说:“小麻雀怎么能够知道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被征调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集结驻扎的时候,一共有九百人。陈胜因为个儿大,被挑选出来当了屯长,在这次被征发的同行行列当中,还有一个人叫吴广,也是屯长。此时正赶上天降大雨,大水淹没了道路,这些戍卒们只好暂时停留下来,等待晴天。
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按照秦朝的 法律,误了期限是要被全体杀头的。陈胜就和吴广商量:此地离渔阳有几千里路,无论如何我们是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就这样白白去送死吗?吴广提出来逃走, 陈胜说:“逃跑抓回来还是要被处死,起义造反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家而死。”
陈胜继续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受秦朝的统治之苦已经很 久了。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继位,应该继位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始皇帝派扶苏领兵在外驻守,他没有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老百姓都知 道扶苏很贤德,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还有项燕,他原来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 了起来。现在假如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拥护我们。吴广认为很对,就去占卜,得到的结果是“事能成”。占卜的人同时 告诉他们,这事情还得向鬼神问吉凶。
于是两人用朱砂在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鲤鱼肚子里。戍卒们买回了这条鱼煮着吃,发现了帛书,都很奇怪。 到了夜里,吴广又在一座破庙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叫声喊着:“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果然在戍卒中引起了纷纷议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陈胜。
有了这种想法,接下来就是寻找一个时机。吴广利用自己在戍卒中的威望,扬言逃跑,故意激怒喝醉了酒的县尉,惹得他当中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戍卒。那县尉果 然鞭打吴广,并拔剑要杀死吴广。吴广奋力夺剑杀死了县尉,并和陈胜一起杀死了另外一个县尉。
陈胜随即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我们已经误了期限,这是要杀头 的。即便现在不被杀头,但将来我们大部分人也要死在边地。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这样个死法,要死就要死的有个名堂。那些王侯将相,难道他们天生就命该如此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戍卒齐声拥护,于是做了一面大旗,号称大楚,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举行起义。
起义军先后攻克了大泽乡、蕲县,然后又攻克了銍、酂、谯等地,等到了陈县,已经拥有了兵车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卒几万人。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陈胜称王,极大地鼓舞了天下饱受秦政之苦的人民,他们在全国各地逮捕宣判当地的官吏的罪状,以便响应陈胜。许多有名的义军首领甚至原六国王族后人也都打着 陈胜的旗号参加了反秦战争。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陈胜的起义没有成功,但他点燃的这把大火却已经汹汹地燃烧了起来,秦王朝最终被这把大火烧毁。就像《史记》说的那样,陈胜虽然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所以说,为秦王朝掘墓的第一锨土是陈胜挖的,平民参与政治的时代也是陈胜开启的。
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现在的人不能亲身感受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但在当时,的确是让人振聋发聩,这是一句改变几千年政治格局的宣言,他将战国以来几百年间士民的奋斗的梦想做出了一个最好的总结。
帝王将相宁有“种”吗?在当时来说,还真就是有“种”,像陈胜这种身份的人要想拜将封侯,一般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因而和他一起佣耕的人要笑话他,就凭你一 个给人家扛活的人凭什么能够富贵?陈胜也是知道这一点,因此他起事时不得不借助于这些“有种”的人——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同时还要借助天地鬼神。
甚至是 在他以后,也有很多人还是不敢像他一样的想。项羽的叔叔项梁起事是在陈胜以后,他敢于杀了会稽太守起兵反秦却不敢自立为王。渡江以后,陈胜已死,项梁拥有一支天下最强大的反秦军队,但他仍然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找来一个放羊的人冒充楚怀王的孙子来做王,自己却只做了一个武信君。
为什么是这样?只因为他是楚将项燕的儿子,项燕是楚王的将军,王的将军最高爵位就应该是侯爵的“君”,这是他骨子里的规矩,也是当时很多人的观念。还有那 个陈婴,他本来是东阳县的令史,起义者杀了县令,要强行立他为王。陈婴的母亲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有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因此劝 儿子去依附他人。陈婴还真听从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把军队交给了项梁并依附了人家。
刘邦这人则更能说明问题,他起义时,本来就是一个逃亡者,躲到了芒砀山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当杀了县令起义后,人们推举他当一个县令,他还在推三阻四,原来县里的官员曹参、萧何等 人甚至连这个县令都不敢当。刘邦后来当了汉王最后当上了皇帝,很难说不是受到了陈胜当王的启发才立下了远大志向。
陈胜死后被安葬在砀县,刘邦当皇帝时还安 排了三十户人家为其守墓,按时杀牲祭祀他,说明刘邦是认可这个王的。陈胜毕竟和项羽不同,项羽当过霸王,刘邦还曾经依附过人家叔侄,并且他那个汉王是人家 项羽封的,陈胜却没有任何恩德给予刘邦,刘邦仍然这般重视陈胜,不能一点不从精神层面上寻找原因。
陈胜开启的这个时代还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认可,当时一般的起义者要打他的旗号,就连六国的旧贵族也同样打他的旗号甚至接受他的任命。《史记》的编写次序是本纪、世家、列传,也就是从高到低三个等级,司马迁把陈胜列在世家之中,他又是汉武帝时期朝廷任命的史官,可见陈胜这个王是得到了统治者和史家共同认可的。
有了陈胜这个王,刘邦这个皇帝当的多少才有了一些底气。当然,刘邦的底气还是略显不足,于是就出现了那么多的征兆,像蛟龙伏在他母亲身上生了他,神出鬼没的算命先生见了他就说贵不可言,所在的地方总有一团云气飘摇在上,斩蛇起义等等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当时那个时代人们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陈胜只能给他一种榜样的意义,还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所以只能把“天”搬来,让人们接受他,也就是接受天的意志。同样都是平民皇帝,朱元璋的神征天兆就没有刘邦那么多,若论身份,朱元璋比刘邦还要惨,应该更需要这类东西,只不过人们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已。
这种观念的改变,正是从陈胜开始的。因此说,陈胜称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平民从此走上了最高政治舞台。
1 古文翻译~着急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2 着急 解释古文句子东西或者有相像的。事情或者有错误的。既然你很辛苦地来送还了我。 何必还要谢罪呢
原文
汉刘宽、温仁多恕。有失牛者。就宽车认之。宽下驾步归。有顷。失牛者得牛送还。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典历三郡。吏民有过。但以蒲鞭示辱。
逯乡侯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自责。见父老慰以农田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夫人欲试宽、令恚。使婢奉肉羹。污其朝衣。宽曰。羹烂汝手乎。人感德兴。日有所化。余取其以耻德化人者。
白话解释
东汉朝时候有个刘宽。他的为人温和仁厚。又很宽恕。有个人遗失了一只牛。就把刘宽驾车的牛、认做了他的牛。刘宽就下了车。一步一步的走回到家里。过了一回儿。失牛的人、把自己的牛寻着了。就把刘宽的牛仍旧送回来、还给刘宽。并且谢着罪说道。我很惭愧。对不住你长者。随你办什么罪好了。刘宽说道。东西或者有相像的。事情或者有错误的。既然你很辛苦地来送还了我。何必还要谢罪呢。那地方上的人。很佩服刘宽的不计较。后来刘宽历任做了三郡的太守官。每逢下属们和百姓们有了过失。只用了蒲草做的鞭儿打他们。表示一种羞辱。
3 疑鬼文言文翻译,着急原文:
毛氏者,越人也。值雨夜行,左顾右盼,心悸焉。忽一人自后及,言未具伞,乞假之而同行。毛氏无奈,强应之。二人默然良久。毛氏疑为鬼,至桥上,遂挤坠河中。遽狂走而去。未几,天微明,有售饼者启门,往投焉,身颤栗。店主问其所以,曰遇鬼。顷之,又有一人至肆,浑身淋漓,自言为鬼推坠河中。两人相视,哑然失笑。
译文:
一个姓毛的越国人。当时他正逢雨在晚上赶路,左顾右盼(是成语)的,心中非常害怕。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带雨具,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走。毛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了他。两个人沉默了很久。毛氏怀疑这个人是鬼。到桥上时,便将他挤了下去,急忙狂奔离去。没过多久,天微微亮,一个卖饼子的店铺开门了,(姓毛的人)便进了这家饼店,身体发抖。老板问他这是怎么了,他说遇到了鬼。没过多久,又有个人来到这家店,浑身湿透了,自称被鬼推到了河里。两人相互看着,哑然失笑(是成语)。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4 含有“着急”意思的文言文的字急
读音:jí
例句: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翻译: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着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翻译: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忙
读音:máng
例句: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翻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切:
读音:qiē
例句:
1、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翻译: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5 急文言文翻译郭嘉,字奉孝,是颖川阳翟人,早先去北方拜见(投靠)袁绍,(与袁绍见面以后)对袁绍的谋臣说:”俗话说智者会谨慎地选择主人,所以付出所有,建功立业。袁公徒要效仿周公礼贤能士,却不知道任用人才的方法,人才多了用得少,经常计划而犹豫不决,想和他拯救天下的苦难,建立霸业,太难了!”于是(郭嘉)就离开了(袁绍)。荀彧(向曹操)推荐郭嘉,曹操召见了他,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曹操说:“帮助我成大事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嘉走出曹操的营帐,也高兴得说:“这才是我的主人。”
征讨吕布时,打了三次胜仗,吕布撤退以后坚持固守。曹操想要撤军,郭嘉说服曹操尽快追击,后来就捉住了吕布。孙策经过不断地经营,收复了江东,他听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地区),想北渡长江袭击许都。曹操手下的人们听说后都害怕,郭嘉想了想,说:“孙策刚刚收复江东,死在他手上的都是英雄豪杰,能让人拼死效力,然儿孙策(的决定)轻率却没有准备,即使有百万大军,也是很孤立的。如果有刺客伏击,由他一个人抵挡,我想他(孙策)一定会死在匹夫的手里。”孙策(率军)没有渡长江时,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杀死。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死了(他的两个儿子逃走了),于是(曹操)又在黎阳与谭,尚二人拼杀并取得了胜利,将士们想乘胜追击,郭嘉说:“袁绍疼爱这两个儿子,没有(决定)由谁来接自己的班。有郭图、逢纪是(他们俩的)谋臣,(这二人)一定会有争斗,我们还是先退军,如果太着急追击就会与他们相持下去,还是等一等再说。不如先去南边的荆州征讨刘表,以次等待他们(袁绍的两个儿子之间出现变故;到时候进攻他们可一举得胜。”曹操说:“好。”于是率军南征。军队到了西平的时候,谭、尚(袁绍的两个儿子)果互相争抢冀州。袁谭被袁尚打败以后去了保平原,(袁谭)派辛毗(向袁尚)求和(投降)。曹操率军攻击,于是就收复了定邺,又在南皮打败了袁谭,(至此)冀州平定。曹操说:“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想法。”郭嘉三十八岁的时候得急病,曹操派了很多大夫给他看病,(郭嘉)死后,曹操亲自为他吊丧,十分悲痛,对苟攸和其他人说:“你们年龄都大了,只有郭嘉年少,我想把大事都交给他(这句话的意思也可能是“天下的事他都知道”),我还想让他(郭嘉)办理自己的生后事,但他却中年夭折,天命如此啊!”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回军,在巴丘遇到瘟疫等疾病,(曹操下令)焚烧船只,感叹地说:“(如果)郭奉孝在,不会让我变成这样(落得如此地步)。”
6 文言文君子之道翻译着急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使民有实惠,用民有法度” 评析子产是不是具备这四种君子的道德我们可以不去深究,我想孔子在这里只是借评价子产来阐述自己对君子道德修养的标准吧?从这四条内容来看,似乎是判定施政者的标准,这在当时可能已经属于比较高的要求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只做到这四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其中的关于对君主的要求更是应该唾弃,因为时代对今天的施政者的要求,首先是应该对老百姓恭敬,要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只对上司恭敬。
7 急求文言文翻译1治驼原文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夫。”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底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2庖夫译文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
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
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呜呼!人们的县令,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原文:昔有疱夫,甚迂。于市市鸡记肉归,置厨中。
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
疱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疱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
或曰:"迂哉,疱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已乃是。" 译文: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
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
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
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3迂公修屋原文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茸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垢,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仍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茸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杨震“四知”(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公孙仪不受鱼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学生规劝他说:“您喜欢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鱼,我才不接。
孟母三迁 邯郸学步 鹬蚌相争 价值连城 怒发冲冠 一言九鼎 惊弓之鸟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安然无恙 盛气凌人 脱颖而出 犹豫不决 黄粱美梦 按兵不动 唇亡齿寒 贪得无厌 程门立雪 赵氏孤儿 三寸之舌 田忌赛马 合纵连横 一飞冲天 三人成虎 ………………………
奉公守法
成语解释 奉公守法指一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办,不徇私情
作者出处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典故
系由"奉公如法"演变而来,鉴于《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是赵国名将他做征收租税的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交税,他依法杀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拟杀赵奢赵奢毫不畏缩,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能为民表率,举国上下人人会奉公如法,法立则国强,你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平原君听了这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向赵惠王推荐重用他
原文: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 ,国 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利令智昏
成语解释 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作者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成语举例
他利令智昏,做出了对不出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口若悬河
成语解释 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作者出处 《晋书郭象传》
成语典故
源于《晋书 郭象传》晋代的郭象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幼年非常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总喜欢探个究竟成年后,在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就,而是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专心读书,所以知识非常渊博讲解问题时能够把事情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喜欢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的太尉王衍常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奔泻,直往下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成语举例
在演讲会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少时
画虎类犬
成语解释 比喻学习技能而学得不像的人
作者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成语典故
东汉马援为国带兵打仗,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他不仅治兵严谨,打仗有方,还非常重视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以免他们走上邪道有一天,他听说侄儿马严和马敦结交侠客,认为这样下去会耽误学业,就写信劝告他们说: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说坏话,就要像听见自己父亲的名字一样,尽管别人在叫,但自己不能跟着去叫龙伯高这个人厚重谨慎,谦逊廉俭,为人正派,是我最敬重的,我希望你们学习他杜季良豪侠行义,能为人解忧,也是我敬重的人之一,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习他,因为你们很难学到学龙伯高不成功,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这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学杜季良不成,就会成为轻薄之徒,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狗"因为"狗"在古代也称作"犬",所以人们把"画虎不成反类狗"写成画虎类犬,用来比喻学习技能而学得不像的人
成语举例
他跟李老师学习舞蹈,但是画虎类犬,一点也没有学成
沆瀣一气
成语解释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作者出处 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
成语典故
唐代有一个叫崔沆的人,十年苦读终于一朝及第,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做官,有一年,皇帝派他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办事认真,一丝不苟,考试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等放出金榜时,其中有个名叫崔瀣的老生被录取了旁观者看了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主考官叫崔沆,而中榜者叫崔瀣,如果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崔沆瀣",而"沆瀣"正好是夜间放屁的一种别称本来两人的名字连在一起完全是一种巧合,没有可笑之处,但是由于二人一个是主考官,另一个是考生,所以人们就讥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里的"座主"即主考官之意后来,人们引用"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成语举例
他们两个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做尽了坏事
含沙射影 :::
成语解释 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
作者出处 白居易《读史》
成语典故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读史》诗,它的内容如下:"含沙射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这首诗里的"含沙射人影"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水里有一种虫,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时也称作射卫或射影它的头上长有角,背上长有甲,没有眼睛,长有三只脚,有翅膀,能够在水面上飞翔,嘴里长着像弩一样的东西,形状像鳖,耳朵非常灵敏当它在水边时,如果听见有人,畜从它身边经过,就会从嘴里喷出一种气体,直射向人体,人畜如果中了这种气体就会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时,如果听见有人的脚步声走近,就会用嘴含着细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喷射,人体或人影被射中后,也会生病不起后来,人们把它改为"含沙射影",用来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
成语举例
敌人这样做,简直是含沙射影,血口喷人
狗尾续貂 :::
成语解释 表示续作不佳
作者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
成语典故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成语举例
他这样做反而是狗尾续貂了
病入膏肓 :::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作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
成语典故
源于《左传 成公十年》晋景公生了重病,经过许多医生医治,都不见好转后来,他听说秦国有个名医的医术非常高明,于是便派人日夜兼程去请在医生还没有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小孩子站在他身边说话一个说:"你知道吗 秦国要来个名医,恐怕要伤害我们"另一个满不在乎地说:"你怕什么!我们居肓之上,膏之下,他是没法对付咱们的"不久,名医到达晋国,立刻给晋景公诊病,医生对晋景公说:"你的病非常危险,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下,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也无济无事"晋景公想起自己做过的梦,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罢,让人送给医生一份厚礼,让他回秦国去了后来,人们用"病入膏肓"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成语举例
他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杯弓蛇影 :::
成语解释 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作者出处 汉代应劭《风俗通》,又见于《晋书乐广传》
成语典故
源于汉代应劭《风俗通》,又见于《晋书 乐广传》相传晋国有个名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喝酒当这个朋友举起酒杯却忽然看到酒杯里有条小蛇,可是已经晚了,他把它喝下去了回家以后这人就生起病来,他认为是蛇作怪乐广听说朋友病了便前去探望朋友给他说起得病的原因乐广百思不得其解,好好的酒里怎么会有蛇呢 他把朋友安慰了一番后回到家里,突然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弓,他心里一亮,想到蛇一定是弓倒映在酒杯中的影子第二天,乐广又邀请那个朋友在原地饮酒,斟满了一杯酒,恭敬地请朋友喝朋友一看连忙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让朋友仔细看,那位朋友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成语举例
金 凉含隐痛,~负奇冤(清 黄遵宪《感事》诗)
作壁上观 :::
成语解释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作者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
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将章邯统领大军镇压定陶一战,楚军大败,项梁战死章邯遂挥师攻赵,围困赵王于巨鹿赵王向楚王紧急求救楚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
宋义力图避开秦军锋芒,保存实力楚军开抵安阳,竟一驻四十六天,只待秦赵厮杀两败俱伤,才挥戈出击这就急煞项羽他几番催促宋义渡河作战,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筹谋划策,则你不如我"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号令全军,并报告楚王楚王命项羽为主将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发三天干粮,与秦军决一死战
此时,集结在前线的已有来自各地的十几支援赵部队各路援军见秦军势大,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一到,立即发动猛攻一场恶战,杀声震天楚军将士似出山猛虎,以一当十,直杀得秦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各路援军都在自己的营垒上看到了这一壮观场面
楚军大捷,项羽从此成为各路反秦部队的领袖
成语举例
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鲁迅《两地书 七》)
重如泰山 :::
成语解释 泰山:喻极重像泰山那样重比喻意义重大
作者出处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典故
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十岁便开始阅读古文经典,从二十岁起漫游全国,扩展了胸襟和视界,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司马谈去世后三年,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太史令,有机会博览皇家图书典籍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四十二那年,他正式写作《史记》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之际,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领兵五千抗击匈奴,不料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在杀伤敌军一万多人之后,粮尽援绝,被俘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有功于汉,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国家正好汉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汉武帝一听大怒,以为这是为李陵辩护,还有讽刺国舅李广利率领大军正面拒敌而怯懦无功的意味司马迁因此获罪,翌年被处"腐刑",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侮辱
司马迁想到了死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毛还轻想到著述还没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周文王被拘禁而写《周易》,孔子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传世等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
出狱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月下老人 :::
成语解释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作者出处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
成语典故
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位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地过去问他说:"老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他:"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还是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经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她的眉间有疤痕呢 "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地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那个小女孩 于是便很紧张地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
韦固得到证实之后,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成语举例
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与狐谋皮 :::
成语解释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作者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成语典故
周朝的时候,有个人想办一场非常丰盛的羊肉宴请大家吃,可是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找羊肉他想了很久:"羊肉长在羊身上,当然是去请羊群帮忙才对!"他走到羊群前面,很客气地向他们借羊肉,羊群一听,全都吓得躲到森林里面不敢出来这个人失望而归第二次,他又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大衣,可是去哪里找狐狸皮呢 他想:"当然是去找狐狸要呀,狐皮长在狐狸身上!"于是,他连夜跑到山上去找狐狸,结果狐狸听了他的话后也掉头就跑,只留下这个人一脸懊恼地说:"我这么客气地请你们帮忙,怎么都没人肯帮我!"
一字千金 :::
成语解释 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作者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典故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公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威望太浅,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于是就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更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他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就写出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成语便留传至今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