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1000个成语解释并造句,第1张

1000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1)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例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2)不一而足bù yī ér zú : 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例  :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3)鱼贯而入yú guàn ér rù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例  :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4)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例  :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5)弱肉强食ruò ròu qiáng shí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例 : 在这样“弱肉强食”的情况下,“生活”是终于不易保全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

(1)弱不胜衣ruò bù shèng yī  :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例 :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2)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例  :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      

(3)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例 :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4)荡气回肠dàng qì huí cháng: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例 :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荡气回肠。      

(5)朝气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例 : 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

人生苦短,无常是生命常态,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无常二字概括了世间和人生的真相,生命和伴随生命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停的,没有永恒的事物。

儒家先哲孔子回答弟子「未知生,焉知死」,多少让人觉得语焉不详。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庄子大声疾呼「死生亦大矣!」多少古人也感叹: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因为对于死后的世界人无法想像,亦无法把握,所以发出如此苍凉的人生浩叹。

佛家认为解决死生轮回问题,是人生第一要务。佛陀大慈大悲,为解决这一大事,特别宣说了这部《无常经》,经的末后便是临终方诀。方诀就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益大师在《阅藏知津》卷31写道:「《佛说无常经》,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说老、病、死,三法不可爱。经前有偈赞,偈述,绝妙。经后有五言偈颂,七言咒愿颂,并临终方诀二纸。」

临终概念

世俗医学所谓的死亡就是呼吸停止,而佛教指出,大部分病者气绝后,因为神识尚未离去,所以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

佛教所谓的临终指一期生命就要结束了,神识离开肉体之前。呼吸停止到神识离体,叫做临终中阴。神识离开以后到投胎转世叫做中阴期,其间经历法性中阴和投胎中阴。除了大善业或大恶业的众生,一般业力众生中阴期为四十九天。在中阴期,眷属为亡者做供养三宝、超度等佛事,对亡者都有帮助。其中最殊胜的就是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可帮助亡者带业往生,直出轮回。

下文对临终方诀做个概述。

若刍、刍尼,若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清净,著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思惟。若病之人自无力者,余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胁着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

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是音译,今译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信奉佛教的四众弟子,如果见到临命终的人,身心非常痛苦,佛弟子应该从内心中发出慈悲心,帮助临终者拔除痛苦,得到安乐。命终时是上升或堕落立判之际,在这关键的时候帮助临终者,能使他们获得无量的不可思议的利益。具体方法是用香汤,即檀木或檀香粉煮过的水,给临终者洗澡擦身,换上干净衣服,佛教徒穿上海青最好。根据临终者的平时修行情况和意愿,如能安详端坐,便引导他正念思惟。因为一切唯心造,所以树立正念思惟就是助念的根本。如果临终者病得没有力气,就帮助他向右侧卧,面朝西方。右侧卧不会压迫心脏,呼吸也会比较顺畅。合掌表示他接受佛教理念,有目标有正念,面向西方就是加强他的信、愿、行。

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牛粪香泥涂地,随心大小。方角为坛,以花布地,烧众名香,四角燃灯。于其坛内悬一彩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了了分明,使发菩提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途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是真归处。以归依故,必生十方诸佛刹土,与菩萨居,受微妙乐。

在病人的床铺前布置一个小的坛城。佛在世时,是在牛粪中加好的香末涂抹在地上。因为印度是农业古国,牛和人的关系密切。牛只吃草,为人耕田和产乳,对人类恩德甚大。古印度教认为牛是毁灭之神湿婆的坐骑,印度人自古对牛敬如神明,不但不杀牛吃肉,还让牛自由活动,至今还可看到印度城市里的牛旁若无人地漫步。印度人敬畏生命,知恩报德,这是令人尊重的地方。牛被视为神圣洁净之物,牛粪也不例外。好的香能驱邪避魔,净化空气,还有与法界沟通的作用。高级的檀香效果颇好。燃灯散发的光明,可以帮助业力重的病人驱除黑暗恐惧和不安,摆脱恐怖的心态。临终者看着佛像,观佛的相好庄严,能增进他的厌苦出离之心和欣慕佛国净土之心,一心一意求生佛国,成佛后再广度和自己有缘的苦难众生,这就是菩提之心。再为临终者说三界无非火宅,认清真相,莫要错过往生的良机,唯有佛的智慧功德成就的佛净土,才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这时给病人授归依,他容易接受,必定往生佛国,与菩萨为伴侣,享受净土清净微妙的快乐。

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乐生某佛世界。」时说法人,当随病者心之所欲,而为宣说佛土因缘、十六观等,犹如西方无量寿国,一一具说,令病者心,乐生佛土。为说法已,复教谛观,随何方国,佛身相好。观相好已,复教请佛及诸菩萨,而作是言:「稽首如来、应、正等觉,并诸菩萨摩诃萨,愿哀愍我,拔济饶益。我今奉请,为灭众罪;复将弟子,随佛菩萨,生佛国土。」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既教请已,复令病人称彼佛名,十念成就。与受三归,广大忏悔。忏悔毕已,复为病人受菩萨戒。若病人困不能言者,余人代受,及忏悔等。除不至心,然亦罪灭得菩萨戒。既受戒已,扶彼病人北首而卧,面向西方,开目闭目,谛想于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乃至十方诸佛亦复如是。又为其说四谛因果、十二因缘无明老死、苦空等观。

根据病人的意愿,为他说明佛国的具体状况,促使病者心有所托,乐生佛国。佛身相好凝聚了佛的一切功德,观察佛身相好,有巨大的灭罪功效。教导病人反复地祈请佛菩萨快来接引往生,这样一心系念佛号,感应道交,佛菩萨现前接引,十念一念都能成就。归依三宝后,发至诚心忏悔无始劫来的罪业,再为病人授五戒、菩萨戒,种下成佛的种子。面朝西方,心里一心观想佛的相好光明。还要为病人说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常苦空等正观,让病人真正明白这些道理,进一步生起厌离三界心和欣求净土心,一心一意地念佛。

若临命终,看病余人,但为称佛,声声莫绝。然称佛名,随病者心,称其名号,勿称余佛,恐病者心而生疑惑。然彼病人命渐欲终,即见化佛及菩萨众,持妙香花来迎行者。行者见时便生欢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乱,正见心生,如入禅定,寻即命终,必不退堕地狱、傍生、饿鬼之苦。乘前教法,犹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佛前。

对临终的病人,只为他助念佛号,不要间断。随顺病人的意愿,不要改念其他的佛名,使病人分心,意志犹豫,产生怀疑。病人的身心调整到至心念佛,临终时必然看见佛菩萨化身,拿着妙香花来接引。这时念佛的行人看到果报现前,便心生大欢喜,身无痛苦,心意亦不散乱颠倒,此时必定心生正见、如入禅定,即刻往生,决定不会退堕到三恶道受苦。按照以上方法去处理,就如健壮的力士抬起胳膊一屈一伸这么短的时间,就往生到佛的净土。

若在家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等,若命终后,当取亡者新好衣服及以随身受用之物,可分三分,为其亡者将施佛陀、达磨、僧伽。由斯亡者业障转尽,获胜功德福利之益。不应与其死尸著好衣等,将以送之。何以故?无利益故。若出家刍、刍尼及求寂等,所有衣物及非衣物,如诸律教,余同白衣。

在家佛教徒命终后,对亡者的财物,可分成三份,将其中一份替亡者供养佛法僧三宝,这样可使往生者业障消除,获得提升往生品位的殊胜功德。勿给亡者穿好的衣服及置备陪葬品,这样对亡者毫无利益。如果是出家人亡故,要由寺院常住按照佛教戒律,处理遗物。

若送亡人,至其殡所,可安下风,置令侧卧,右胁着地,面向日光。于其上风,当敷高坐,种种庄严。请一刍能读经者,升于法座,为其亡者,读《无常经》。孝子止哀勿复啼哭,及以余人,皆悉至心为彼亡者烧香散花,供养高座、微妙经典及散刍,然后安坐,合掌恭敬,一心听经。刍徐徐应为遍读。若闻经者,各各自观己身无常,不久磨灭,念离世间,入三摩地。读此经已,复更散花烧香供养。又请刍随诵何咒,咒无虫水,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更咒净黄土,满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后随意,或安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陀林乃至土下。

送亡者到火化地方,安置在下风向,向右侧卧,面向阳光。这样亡者的神识是趋向光明的。在上风处,布置法台、香花等种种庄严具。请一位持戒清净的比丘为亡者读诵《无常经》。进行完供养仪轨后,安稳坐下,合掌至心,一心听比丘诵经。随文入观,反观身心内外一切,无不为无常之火所吞,从亡者身上真切体会到无常,就会发起真实无伪的猛烈的出离心,进入禅定的状态。读经后,念二十一遍咒语,加持甘露水,然后洒在亡者身上。再念二十一遍咒语,加持干净的黄土或沙土,就成为所谓的金光明沙,撒在亡者身上。之后就可以把骨灰安放在塔内,或撒到林中,或埋入地下。

以此功德因缘力故,令彼亡人,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劫,十恶、四重、五无间业、谤大乘经一切业报等障,一时消灭。于诸佛前,获大功德,起智断惑,得六神通及三明智,进入初地。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听受正法,渐渐修集无边福慧。毕当证得无上菩提,转正法-轮,度无央众,趣大圆寂,成最正觉。

综合以上功德力量,能令亡者多生多劫所造罪障,都得以消灭。这时就会生到佛前,获得开发智慧、断惑证真的殊胜果报,得三明六通,进入初地菩萨之位。往来十方法界,上供诸佛,听闻受持佛宣说的正法,渐渐修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最后必定证得圆满的智慧,宣演正法,度无数众生,趋向圆满寂灭之境,最终成就佛果。

在临终方诀中特别告诉我们带业往生的方法。依临终方诀之法处理,如画龙点睛的一笔,行者一跃上莲台,浪子终归家,父子喜重逢,庆喜无量!

1 子非鱼 焉知鱼之乐的古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译文)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2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中心思想是什么,还有类似的成语有些什么

这句话是问庄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的回答是:“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意思是说,不能过于主观地猜测别人的想法,或擅自为别人安排严重一点说,我们没有权利认为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不知道你所说的“类似的”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成语,是一句文言文而已,经常有人用,我们可以说是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说是成为俗语了如果是有些哲理、励志之类的文言句子或者多字成语,可以找一些,比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雨欲来风满楼 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知鱼之乐的译文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

1、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读音tiao二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译文

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

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您也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始时的话题,你刚才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就是说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却还来问我,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3、作品简介

惠子的一句话,被记录在《庄子秋水》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二人的辩论言辞有诡辩之疑。

5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全文

《庄子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

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 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

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

6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全文

《庄子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

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 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

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

1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

文章一开始,就以精练传神的笔墨,描绘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宏伟景象,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

接着又从东流入海的河伯的视角,见出大海的浩淼无际,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惭愧无地和望洋兴叹。在此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中,读者的视野也和河伯一样顿然开阔。

此段文字,可谓极尽行云流水之妙,笔意与水势仿佛已相浃俱化,了无分际。而北海若的议论,也就借此形象的呈现自然地涌流而出。

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北海若精辟地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的局限的道理;又以“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与大之分别。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逍遥游》篇“小知不及大知”的精彩发挥。

而当河伯在破除了自以为是的成见,随乏贰催荷诎沽挫泰旦骏即又陷入了小不及大的新成见时,北海若又从“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等四个方面,越过具体的感性直观层面,思辨地阐述了他相对主义的时空观和变化观,并从这一自然哲学的洞见中,进一步引申出“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种超脱旷达的人生哲学,充分体现了庄子哲学贯通天人的周延性。至于“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则又是《养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之论的发挥。

2 《秋水》庄子 古文翻译,急

给你比较全的,这样有别的句子也OK了。

《庄子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

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

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

3 关于文言文《庄子秋水节选》第一章翻译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乎,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曾听说有人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被所居土井局限也;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其被季节所困也;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为所受教育束缚也”。

4 秋水庄周原文及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5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

庄子 第十七章 秋水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ـ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

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

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6 《庄子秋水》秋水的文言文翻译急用开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7 《秋水》庄子全文翻译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广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泄流排放出去,虽然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见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量器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凭什么能自满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蚁穴存在于旷野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老子〔文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义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君执一即治,无常即乱。君道者,非所以有为也,所以无为也。智者,不以德为事;勇者,不以力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可谓一矣。一也者,无适(敌)之道也,万物之本也。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下之任惧,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其乱甚于无君也。君必执一,而後能群矣。

 文子〔平王〕问曰:王道有几老子〔文子〕曰:一而已矣。文子〔平王〕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诛暴就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之骄。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

 老子〔文子〕曰:释道而任智者危,弃数而用才者困。故守分循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成者非所为,得者非所求,入者有受而无败,出者有授而无与。因春而生,因秋而杀,所生不德,所杀不怨,则几于道矣。

 文子〔平王〕问曰:王者得其欢心,为之奈何老子〔文子〕曰:若江海即是也,淡兮无味,用之不既,先小而後大。「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欢爱,进其仁义,而无苛气,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众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虽绝国殊俗,蜎飞蠕动,莫不亲爱,无之而不通,无往而不遂,故为天下贵。

 老子〔文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失宜,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论世立法,随时举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古相返也,时务异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圣人法之可观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其言可听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三皇五帝轻天下,细万物,齐死生,同变化,抱道推诚,以镜万物之情,上与道为友,下与化为人。今欲学其道,不得其清明,玄圣守其法籍,行其宪令,必不能以为治矣。

 文子〔平王〕问政老子〔文子〕曰:御之以道,养之以德,无示以贤,无加以力;损而执一,无处可利,无见可欲,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无矜无伐。御之以道则民附,养之以德则民服,无示以贤则民足,无加以力则民朴。无示以贤者,俭也;无加以力,不敢也,下以聚之,赂以取之,俭以自全,不敢自安。不下则离散,弗养则背叛,示以贤则民争,加以力则民怨。离散则国势衰,民背叛则上无威,人争则轻为非,下怨其上则位危。四者诚修,正道几矣。

 老子〔文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用也,下言者权用也。唯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直而证父,信而死汝,孰能贵之故圣人论事之曲直,与之屈伸,无常夷表,祝则名君,溺则捽父,势使然也。夫权者,圣人所以独见。夫先迕而後合者,之谓权;先合而後迕者,不知权。不知权者,善反丑矣。

 文子〔平王〕问曰:夫子之言,非道德无以治天下。上世之王,继嗣因业,亦有无道,各没其世而无祸败者,何道以然老子〔文子〕曰: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各自生活;然其活有厚薄。天下时有王国破家,无道德之故也。有道德则夙夜不懈,战战兢兢,常恐危亡,无道德则纵欲怠惰,其亡无时。使桀纣循道行德,汤武虽贤,无所建其功也。夫道德者,所以相生养也,所以相畜长也,所以相亲爱也,所以相敬贵也。夫聋虫虽愚,不害其所爱,诚使天下之民皆怀仁爱之心,祸灾何由生乎!夫无道而无祸害者,仁未绝,义未灭也;仁虽未绝,义虽未灭,诸侯以轻其上矣,诸侯轻上,则朝廷不恭,纵令不顺;仁绝义灭,诸侯背叛,众人力政,强者陵弱,大者侵小,民人以攻击为业,灾害生,祸乱作,其亡无日,何其无祸也。

 老子〔文子〕曰:法烦刑峻,即民生诈;上多事,则下多态;求多,即得寡;禁多,即胜少。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无焚也;以智生患,又以智备之,譬犹挠水而欲求其清也。

 老子〔文子〕曰:人主好仁,即无功者赏,有罪者释。好刑,即有功者废,无罪者及。无好憎者,诛而无怨,施而不德,放准循绳,身无与事,若天若地,何不覆载。合而和之,君也;别而诛之,法也。民以受诛,无所怨憾,谓之道德。

qiū shuǐ shí zhì ,bǎi chuān guàn hé ;jīng liú zhī dà ,liǎng

秋 水 时 至 ,百 川 灌 河 ; 泾 流 之 大 , 两

sì zhǔ yá zhī jiān bù biàn niú mǎ yú shì yān hé bó xīn

涘 渚 崖 之 间 不 辩 牛 马 于 是 焉 河 伯 欣

rán zì xǐ ,yǐ tiān xià zhī měi wéi jìn zài jǐ shùn liú

然 自 喜 ,以 天 下 之 美 为 尽 在 己 顺 流

ér dōng xíng ,zhì yú běi hǎi ,dōng miàn ér shì ,bú jiàn

而 东 行 ,至 于 北 海 , 东 面 而 视 ,不 见

shuǐ duān yú shì yān hé bó shǐ xuán qí miàn mù ,wàng yáng

水 端 于 是 焉 河 伯 始 旋 其 面 目 , 望 洋

xiàng ruò ér tàn yuē :“yě yǔ yǒu zhī yuē ,‘ wén dào bǎi

向 若 而 叹 曰 :“野 语 有 之 曰 ,‘ 闻 道 百

,yǐ wéi mò jǐ ruò ’ zhě ,wǒ zhī wèi yě qiě fú wǒ cháng

,以 为 莫 己 若 ’ 者 ,我 之 谓 也 且 夫 我 尝

wén shǎo zhòng ní zhī wén ér qīng bó yí zhī yì zhě ,shǐ

闻 少 仲 尼 之 闻 而 轻 伯 夷 之 义 者 ,始

wú fú xìn ;jīn wǒ dǔ zǐ zhī nàn qióng yě ,wú fēi zhì yú

吾 弗 信 ;今 我 睹 子 之 难 穷 也 ,吾 非 至 于

zǐ zhī mén zé dài yǐ ,wú zhǎng jiàn xiào yú dà fāng zhī

子 之 门 则 殆 矣 ,吾 长 见 笑 于 大 方 之

jiā ” běi hǎi ruò yuē :“jǐng wā bù kě yǐ yù yú

家 ” 北 海 若 曰 :“ 井 鼃 不 可 以 语 于

hǎi zhě ,jū yú xū yě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ù yú bīng zhě

海 者 ,拘 于 虚 也 ;夏 虫 不 可 以 语 于 冰 者

,dǔ yú shí yě ;qǔ shì bù kě yǐ yù yú dào zhě ,shù yú jiào

,笃 于 时 也 ;曲 士 不 可 以 语 于 道 者 ,束 于 教

yě jīn ěr chū yú yá sì ,guān yú dà hǎi ,nǎi zhī ěr chǒu

也 今 尔 出 于 崖 涘 , 观 于 大 海 ,乃 知 尔 丑

,ěr jiāng kě yǔ yǔ dà lǐ yǐ tiān xià zhī shuǐ ,mò dà yú

,尔 将 可 与 语 大 理 矣 天 下 之 水 ,莫 大 于

hǎi ,wàn chuān guī zhī ,bù zhī hé shí zhǐ ér bù yíng ;wěi

海 ,万 川 归 之 ,不 知 何 时 止 而 不 盈 ;尾

lǘ xiè zhī ,bù zhī hé shí yǐ ér bù xū ;chūn qiū bù biàn

闾 泄 之 ,不 知 何 时 已 而 不 虚 ; 春 秋 不 变

,shuǐ hàn bù zhī cǐ qí guò jiāng hé zhī liú ,bù kě wéi

, 水 旱 不 知 此 其 过 江 河 之 流 ,不 可 为

liàng shù ér wú wèi cháng yǐ cǐ zì duō zhě ,zì yǐ bǐ xíng

量 数 而 吾 未 尝 以 此 自 多 者 ,自 以 比 形

yú tiān dì ér shòu qì yú yīn yáng ,wú zài yú tiān dì zhī

于 天 地 而 受 气 于 阴 阳 ,吾 在 于 天 地 之

jiān ,yóu xiǎo shí xiǎo mù zhī zài tài shān yě fāng cún

间 ,犹 小 石 小 木 之 在 大 山 也 方 存 

hū jiàn shǎo ,yòu xī yǐ zì duō !jì sì hǎi zhī zài tiān dì

乎 见 少 ,又 奚 以 自 多 !计 四 海 之 在 天 地

zhī jiān yě ,bù sì lěi kōng zhī zài dà zé hū jì zhōng guó

之 间 也 ,不 似 礨 空 之 在 大 泽 乎 计 中 国

zhī zài hǎi nèi ,bù sì tí mǐ zhī zài dà cāng hū hào wù

之 在 海 内 ,不 似 稊 米 之 在 大 仓 乎 号 物

zhī shù wèi zhī wàn ,rén chù yī yān ;rén zú jiǔ zhōu ,gǔ

之 数 谓 之 万 ,人 处 一 焉 ;人 卒 九 州 ,谷

shí zhī suǒ shēng ,zhōu chē zhī suǒ tōng ,rén chù yī yān

食 之 所 生 , 舟 车 之 所 通 ,人 处 一 焉

;cǐ qí bǐ wàn wù yě ,bù sì háo mò zhī zài yú mǎ tǐ hū wǔ

;此 其 比 万 物 也 ,不 似 豪 末 之 在 于 马 体 乎 五

dì zhī suǒ lián ,sān wáng zhī suǒ zhēng ,rén rén zhī suǒ

帝 之 所 连 ,三 王 之 所 争 ,仁 人 之 所

yōu ,rèn shì zhī suǒ láo ,jìn cǐ yǐ !bó yí cí zhī yǐ wéi

忧 ,任 士 之 所 劳 ,尽 此 矣 !伯 夷 辞 之 以 为

míng ,zhòng ní yù zhī yǐ wéi bó ,cǐ qí zì duō yě ;bù sì

名 , 仲 尼 语 之 以 为 博 ,此 其 自 多 也 ;不 似

ěr xiàng zhī zì duō yú shuǐ hū ” hé bó yuē :“rán

尔 向 之 自 多 于 水 乎 ” 河 伯 曰 :“然

zé wú dà tiān dì ér xiǎo háo mò ,kě hū ” běi hǎi

则 吾 大 天 地 而 小 豪 末 ,可 乎 ” 北 海

ruò yuē :“fǒu fū wù ,liàng wú qióng ,shí wú zhǐ ,fēn

若 曰 :“否 夫 物 , 量 无 穷 ,时 无 止 ,分

wú cháng ,zhōng shǐ wú gù shì gù dà zhī guān yú yuǎn jìn

无 常 , 终 始 无 故 是 故 大 知 观 于 远 近

,gù xiǎo ér bù guǎ ,dà ér bù duō ,zhī liàng wú qióng ,zhèng

,故 小 而 不 寡 ,大 而 不 多 ,知 量 无 穷 , 证

xiàng jīn gù ,gù yáo ér bù mèn ,duō ér bù qì ,zhī shí wú

曏 今 故 ,故 遥 而 不 闷 ,掇 而 不 跂 ,知 时 无

zhǐ ;chá hū yíng xū ,gù de ér bù xǐ ,shī ér bù yōu ,zhī

止 ;察 乎 盈 虚 ,故 得 而 不 喜 ,失 而 不 忧 ,知

fēn zhī wú cháng yě ;míng hū tǎn tú ,gù shēng ér bù shuō

分 之 无 常 也 ; 明 乎 坦 涂 ,故 生 而 不 说

,sǐ ér bù huò ,zhī zhōng shǐ zhī bù kě gù yě jì rén zhī

,死 而 不 祸 ,知 终 始 之 不 可 故 也 计 人 之

suǒ zhī ,bù ruò qí suǒ bù zhī ;qí shēng zhī shí ,bù ruò

所 知 ,不 若 其 所 不 知 ;其 生 之 时 ,不 若

wèi shēng zhī shí ;yǐ qí zhì xiǎo qiú qióng qí zhì dà zhī

未 生 之 时 ;以 其 至 小 求 穷 其 至 大 之

yù ,shì gù mí luàn ér bù néng zì dé yě yóu cǐ guān zhī

域 ,是 故 迷 乱 而 不 能 自 得 也 由 此 观 之

,yòu hé yǐ zhī háo mò zhī zú yǐ dìng zhì xì zhī ní yòu

,又 何 以 知 豪 末 之 足 以 定 至 细 之 倪 又

hé yǐ zhī tiān dì zhī zú yǐ qióng zhì dà zhī yù ”

何 以 知 天 地 之 足 以 穷 至 大 之 域 ”

hé bó yuē :“shì zhī yì zhě jiē yuē :‘ zhì jīng wú xíng

河 伯 曰 :“世 之 议 者 皆 曰 :‘ 至 精 无 形

,zhì dà bù kě wéi ’ shì xìn qíng hū ” běi hǎi

,至 大 不 可 围 ’ 是 信 情 乎 ” 北 海

ruò yuē :“fū zì xì shì dà zhě bù jìn ,zì dà shì xì zhě

若 曰 :“夫 自 细 视 大 者 不 尽 ,自 大 视 细 者

bù míng fū jīng ,xiǎo zhī wēi yě ;póu ,dà zhī yīn yě ;

不 明 夫 精 , 小 之 微 也 ;垺 ,大 之 殷 也 ;

gù yì biàn cǐ shì zhī yǒu yě fū jīng cū zhě ,qī yú yǒu

故 异 便 此 势 之 有 也 夫 精 粗 者 ,期 于 有

xíng zhě yě ;wú xíng zhě ,shǔ zhī suǒ bù néng fēn yě ;bù

形 者 也 ;无 形 者 ,数 之 所 不 能 分 也 ;不

kě wéi zhě ,shǔ zhī suǒ bù néng qióng yě kě yǐ yán lùn

可 围 者 ,数 之 所 不 能 穷 也 可 以 言 论

zhě ,wù zhī cū yě ;kě yǐ zhì yì zhě ,wù zhī jīng yě yán

者 ,物 之 粗 也 ;可 以 致 意 者 ,物 之 精 也 言

zhī suǒ bù néng lùn ,yì zhī suǒ bù néng chá zhì zhě ,bù

之 所 不 能 论 ,意 之 所 不 能 察 致 者 ,不

qī jīng cū yān shì gù dà rén zhī xíng ,bù chū hū hài rén

期 精 粗 焉 是 故 大 人 之 行 ,不 出 乎 害 人

,bù duō rén ēn ;dòng bù wéi lì ,bù jiàn mén lì ;huò cái

,不 多 仁 恩 ; 动 不 为 利 ,不 贱 门 隶 ;货 财

fú zhēng ,bù duō cí ràng ;shì yān bù jiè rén ,bù duō shí

弗 争 ,不 多 辞 让 ;事 焉 不 借 人 ,不 多 食

hū lì ,bù jiàn tān wū ;xíng shū hū sú ,bù duō pì yì ;wéi

乎 力 ,不 贱 贪 污 ; 行 殊 乎 俗 ,不 多 辟 异 ;为

zài cóng zhòng ,bù jiàn nìng chǎn ,shì zhī jué lù bù zú

在 从 众 ,不 贱 佞 谄 ,世 之 爵 禄 不 足

yǐ wéi quàn ,lù chǐ bù zú yǐ wéi rǔ ;zhī shì fēi zhī bù

以 为 劝 ,戮 耻 不 足 以 为 辱 ;知 是 非 之 不

kě wéi fēn ,xì dà zhī bù kě wéi ní wén yuē :‘ dào rén

可 为 分 ,细 大 之 不 可 为 倪 闻 曰 :‘ 道 人

bù wén ,zhì dé bù dé ,dà rén wú jǐ ’yuē fēn zhī zhì yě

不 闻 ,至 德 不 得 ,大 人 无 己 ’约 分 之 至 也

” hé bó yuē :“ruò wù zhī wài ,ruò wù zhī nèi ,è

” 河 伯 曰 :“若 物 之 外 ,若 物 之 内 ,恶

zhì ér ní guì jiàn è zhì ér ní dà xiǎo ” běi hǎi

至 而 倪 贵 贱 恶至 而 倪 大 小 ” 北 海

ruò yuē :“yǐ dào guàn zhī ,wù wú guì jiàn yǐ wù guān

若 曰 :“以 道 观 之 ,物 无 贵 贱 以 物 观

zhī ,zì guì ér xiāng jiàn yǐ sú guān zhī ,guì jiàn bù

之 ,自 贵 而 相 贱 以 俗 观 之 ,贵 贱 不

zài jǐ yǐ chà guān zhī ,yīn qí suǒ dà ér dà zhī ,zé wàn

在 己 以 差 观 之 ,因 其 所 大 而 大 之 ,则 万

wù mò bù dà ;yīn qí suǒ xiǎo ér xiǎo zhī ,zé wàn wù mò bù

物 莫 不 大 ;因 其 所 小 而 小 之 ,则 万 物 莫 不

xiǎo ;zhī tiān dì zhī wéi tí mǐ yě ,zhī háo mò zhī wéi qiū

小 ;知 天 地 之 为 稊 米 也 ,知 豪 末 之 为 丘

shān yě ,zé chā shù yǐ yǐ gōng guān zhī ,yīn qí suǒ yǒu

山 也 ,则 差 数 矣 以 功 观 之 ,因 其 所 有

ér yǒu zhī ,zé wàn wù mò bù yǒu ;yīn qí suǒ wú ér wú zhī

而 有 之 ,则 万 物 莫 不 有 ;因 其 所 无 而 无 之

白话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北海神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道理的问题,是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不足,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大海却不会满溢出来;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海水却不曾减少。

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了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感觉自己见到的太少,又哪里还能自傲呢?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小的蚁穴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细小的米粒在大粮仓中吗人们用“万”这个数字来称呼物类,人不过占其中之一;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每人只是占其中的一个。

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河伯说:“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末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是没有终点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固定。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

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们总是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巨大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这样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吗”

海神回答:“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

所谓精细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

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无论干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

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凡事从不借助他人的力气,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夷贪婪与污秽;行动与世俗不同,但不主张邪僻乖异;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

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不足以作为劝勉,刑戮和侮辱不足以看作是羞耻;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不可能确定清晰的界限。听人说:‘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这就是约束自己而达到适得其分的境界。”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区别它们的大小”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

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

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可知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

此文出自战国中期·庄周《庄子·秋水》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

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无常”开头的诗句

1、不道未曾经水火,无常一旦临君身。——出自唐·吕岩《窑头坯歌》

2、况复诸凡夫,无常岂长保。——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无常”结尾的诗句

1、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出自宋·苏轼《雷州八首 此为秦观作》

2、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出自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3、人心自无常,天命本不僭。——出自南宋·陆游《雨雪兼旬有赋》

4、世俗自无常,徐公故逶迤。——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

5、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出自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无常”在中间的诗句

1、天机不常设,国手无常施。——出自宋·邵雍《观棋大吟》

2、便把虚无常作伴,更将清净永为邻。——出自元·马钰《定风波 继重阳韵》

3、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出自南宋·陆游《长安道》

4、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出自魏晋·左思《招隐二首》

5、寓馆无常地,轻装不宿谋。——出自南宋·陆游《野兴》

6、笼鸟无常主,风花不恋枝。——出自唐·白居易《失婢》

7、忽然无常至,定知乱纷纷。——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8、大霞霏晨晖,元气无常形。——出自唐·孟郊《列仙文·方诸青童君》

9、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出自宋·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10、天人迭胜谁能测,祸福无常不待评。——出自南宋·陆游《夜窗》

11、百舌鸣高树,弄音无常则。——出自唐·郑愔《百舌》

12、今世无常势,趋舍唯利害。——出自北宋·王安石《寄曾子固》

13、真僧相劝外浮华,万法无常可叹嗟。——出自唐·麹信陵《酬谈上人咏海石榴》

14、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出自清·孙洤《黄山杂诗》

15、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出自唐·白居易《冀城北原作》

16、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出自宋·苏轼《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

17、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出自唐·白居易《买花》

18、但看阳焰浮沤水,便觉无常败坏人。——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9、力学既苦晚,可复无常师?——出自清·蒋士铨《远游》

20、人各有所好,物固无常宜。——出自唐·白居易《鹤》

21、家浮野艇无常处,身是闲人不属官。——出自南宋·陆游《烟波即事》

22、忽尔无常到,定知乱纷纷。——出自唐·拾得《诗》

23、灵心岂不同,变化无常全。——出自唐·张说《入海二首》

24、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出自宋·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25、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出自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5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