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老年人患脑中风的原因有:
(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中风病因。
(2)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3)各种血管炎: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狼疮性动脉炎,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4)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房颤动等。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血友病等。(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酸中毒、碱中毒、尿毒症等。其他:如颅内感染、脑外伤、铅和一氧化碳中毒等。
吞咽困难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一般为进行吞咽康复性训练,这个去医院由医生指导进行。日常吃饭问题的话建议喂流食类的食物,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吃药的话建议使用和药顺辅助喂药,效果不错,医生也推荐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朋友用这个。
脑中风作为一种现代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其还没有完整的治疗可以完全康复,所以大家就有必要了解下其发病的原因,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脑中风的病因 常见的有: 1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2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3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4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5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6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导致脑中风的原因还有很多种,以上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原因,在此特别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有不适,请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意见建议: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病因
中风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中风
脑中风原本是中医的病名,它形容这个病像风一样,变化莫测。西医把这个病叫做脑卒中,是指脑部的血管或者破裂堵塞而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系列脑部疾病。中风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男性发病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增加。我国是人口的第一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中风大国,每年新发的中风人数达到了200万人,每22秒就会有一个病人因中风而死亡。
到了2008年中风已经超过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的第一大病因,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中风的死亡率在我国已经占到总死亡率的2245%,是欧美国家的4至5倍,我国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65万。我国也是中风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男女复发率都达到了27%。
除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之外,中风的致残率也非常高,已经成为成人的第一大致残原因。中风可能遗留各种后遗症,比如偏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严重的还可能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中风的危害非常大。
一、引起中风的原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6、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7、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8、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9、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二、中老年人中风八个前兆要清楚
1、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2、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3、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是,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5、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7、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8、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三、预防中风防止踏入四大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脑动脉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瘦人不会发生中风。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相关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四: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四、中风患者的急救工作如何做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让病人平卧。
2、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
3、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
4、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
5、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6、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五、中风患者不能多吃的食物
1、刺激性的食物
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限制有刺激性的食物,这是因为这类食物会使患者的神经出现兴奋的状况,所以会导致患者的病情的反复。
2、脂肪类的食物
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少吃脂肪类的食物,这是因为脂肪类的食物会加重患者的动脉的硬化,这对病情的恢复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一定要少吃这类的食物。
3、高糖类的食物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限制含糖类比较高的食物,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含糖比较高的食物会造成脂肪的代谢的紊乱,所以对身体的恢复也是有害的,因此一定要限制。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
中风病因病机
1中风的常见病因 ① 内伤积损 ②劳郁过度 ③饮食不节 ④情志所伤 ⑤气虚邪中
2中风的主要病机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
辨证论治
1中风的辨证要点,首辨中经络或中脏腑,中脏腑者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应辨阳闭阴闭。同时应分辨出当前所处的病期。
2中风 中经络证 的分证论治。
中风 中经络 风痰瘀阻证 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中风 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风 中经络 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
3中风 中脏腑证 的分证论治。
中风 中脏腑(阳闭证) 治法:清肝息风,豁痰开窍,方药:羚羊角汤合用安宫牛黄丸加减
中风 中脏腑(阴闭证) 治法: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方药:涤痰汤合用苏合香丸加减
中风 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4中风 恢复期 加 后遗症期 的分证论治。
中风 风痰瘀阻证(恢复期+后遗症期)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方药:解语丹加减
中风 气虚络瘀证(恢复期+后遗症期)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风 肝肾亏虚证(恢复期+后遗症期) 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中风又称卒中,临床以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证,并具有发病急剧、变化快,善行数变的风邪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西医的脑血管疾病,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发病是在人体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肥甘厚味及烟酒等诱发,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为标。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涩謇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为主症。
(2)常伴有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如素有头痛、眩晕、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语言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至昏厥。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5)结合颅脑CT,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鉴别要点
(1)痫病: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自行苏醒,醒如常人,多伴有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僵直,两手握拳,双目上视,小便失禁,一般无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症。
(2)痉证:神昏时间歇短暂,常伴有四肢厥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一般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中风特有的症状。
(3)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后可出现神昏,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中风见症。
(4)痿病:多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起病时无神昏。
(5)口僻:以口眼斜,目不能闭,口角流涎为主症,但无肢体偏瘫,半身麻木,神昏等症状。
中风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