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清朝皇族姓氏为“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始(1616年)至大清王朝亡(1912年)这296年中,是满洲乃至全国最尊贵的姓氏。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源自哪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还是后来凭空臆造而出呢?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单单只是对“爱新觉罗”,更是对很多满族姓氏来源的一次研讨。
下面我们就捋一捋“爱新觉罗”之来源。
清王朝官方文献,也就是《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对于爱新觉罗家族起源是有记载的,但是可信度为零。因为根据它的记载,爱新觉罗的先祖名布库里雍顺。是仙女沐浴后,误食神鹊衔来的朱果,结果怀孕并且马上就生了一个儿子,名曰布库里雍顺。这位爱新觉罗的先祖在《实录》中使用的姓氏就是“爱新觉罗”。
这种君权神授式的记载自然是荒诞不可信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家族地位与影响力。当然,这种荒诞绝非满洲人首创,其实历朝历代史书中,类似记载比比皆是。尽管清王朝官方文献不可信,并不意味着“爱新觉罗”来源不可考。因为清王朝统治者为女真人,其中爱新觉罗家族隶属于建州女真,他们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关外东北,因此我们可以从明王朝以及朝鲜史料中找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来源。
根据明王朝历史文献可考,建州女真起源于蒙元时期,女真民族五个万户中的斡朵里部。明永乐时期,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接受明王朝的招抚,并在永乐十二年至十四年间,被明王朝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成为明王朝东北关外,众多少数民族羁縻卫所中的一位卫所首领,后因功绩又有迁升至都督,而这位猛哥帖木儿就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关于猛哥帖木儿,朝鲜文献《龙飞御天歌》也有记载,其中特地提到了猛哥帖木儿的姓为“夹温”,意思为“金”。此外,在《朝野实录》还可以找到,猛哥帖木儿的姓氏被记载为“童”,这就很有汉姓的意思了。
这个“童”姓又从何而来?其实根据《金史》记载,“夹古”(“夹温”谐音)姓氏的汉姓即为“童”(或“佟”)。所以后来努尔哈赤在与朝鲜和明王朝交流时,经常使用“童”(或“佟”)姓自称,并非仅因为他入赘了辽东望(汉)族佟家,人本家汉姓就是这个字。因此无论怎样,在明初的时候,这个家族之人并不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
不但如此,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辈,依然没有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记载(指明朝与朝鲜文献)。也就是说,“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最早使用,其实是努尔哈赤时代。
有小伙伴可能迷惑了,从“夹温”到“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怎么有了这么大变化?这就与少数民族的姓氏不规范传统有关了,这个传统主要源于两点:
1 不少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对于姓氏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是语言相传。而随着时代变迁,语音也有变化,这就变相导致了姓氏变化。
另外,关于少数民族的姓氏,多在汉人或汉语文献记载中发现。而汉语记录少数民族姓名,通常采用音译,这本身就会有很大差异。再随着汉语发音的变化,那么后世人们理解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姓名,可能与当时已经大相径庭了。
2 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也使得很多原本姓氏丢失了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姓氏,这也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对于姓氏的写法上,并不像现代人和同时代汉人如此看重。但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尽管女真人对姓氏写法不很看中,但是宗族观念是特别强的,这是他们部落群居的基础。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难道是努尔哈赤臆造而得的吗?这个还真得多费些笔墨仔细掰扯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下“爱新觉罗”是两部分,正如前文一直强调它是一个姓氏,其中“觉罗”为姓,“爱新”为氏。
女真人对于姓与氏的区分有一个特定称谓“穆昆哈拉”,其中“哈拉”为姓,对应的就是“觉罗”;“穆昆”为氏,对应的就是“爱新”。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爱新”与“觉罗”的分别出处。
先说“觉罗”。
“觉罗”汉译是“远方,远的”意思。现在学者们普遍认同“觉罗”是特指地名,即“依兰河”较远的地方。这个依兰河普遍认为是女真民族的发源地。所以,引申出一种说法,建州女真,也就是努尔哈赤先祖这一支人乃是粟末靺鞨的遗民,而大金王朝的缔造者完颜氏乃黑水靺鞨直接后裔,实际上二者乃同族不同根。这是一点题外话。那“觉罗”这个词从何而来?一种说法是,女真语“夹古”发音就是“觉罗”,是音译而来。
我们都知道,满洲姓氏中与“觉罗”有关的不止“爱新觉罗”,还有如“伊尔根觉罗”、“西林觉罗”等等,如果“觉罗”乃“夹古”音译,那么这些“觉罗”岂不是同根?这个还真是如此。除了被努尔哈赤赐姓“觉罗”之族以外,这些“觉罗”姓后人都出自一宗,也就是都出自一个“哈拉”。这一说法在很多王朝典籍中均有记载。而且在清王朝建立初期,为了区分皇室血统远近,就有“宗室”与“觉罗”之分。此外,前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金启琮(爱新觉罗-启琮)也研究证明了这一说法。
说完“觉罗,再说“爱新”。
依照“穆昆哈拉”这个原则,“爱新”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家族独有的“穆昆”。“爱新”一词汉译为“金子”,后来为了凸显尊贵,汉译为“高贵的金子”,但是不管如何说法,重点还是这个“金”字,这就刚好与“夹温”的汉译相同。
当然,最早出现这个穆昆“爱新”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而且很可能是在其建立后金汗国之后(根据满文旧档)。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朝鲜与明朝文献很难找到“爱新觉罗”的字样,这是因为努尔哈赤有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对外他始终使用“童”(或“佟”)这个汉姓自称。
而在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决心反明之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就正式亮相,也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独有的官方姓氏。
由上述可知,“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并非历史悠久,是从努尔哈赤时代才正式在历史上出现。然而,另一方面又得承认“爱新觉罗”并非凭空臆造,也由其先祖姓氏逐渐演变而来,是有依据可查的古老女真姓氏分支。这个看似“矛盾”的姓氏来源问题,也正式女真乃至后来满族人民姓氏的一大特点。
布库里雍顺或布库哩雍顺爱新觉罗氏,传说中人物,清朝皇帝的祖先。在清朝统一中国后,被追封为“清始祖”。明朝时期的建州女真族领袖。他出生在黑龙江北岸的依里兰多里(有人说是海兰泡的薄科里山)。是元代首任斡朵里万户府万户 传说传说中,恩古伦、正古伦、佛库伦三位天女在布库哩山下,名为布勒瑚里的湖中沐浴。所谓的湖,就是今天的六顶山水库[来源请求]或长白山天池[1]。这时,忽有喜鹊用嘴衔来一个果子。最小的天女佛库伦吞下这个果子之后,生了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因此,他也被称为“天童”。布库里雍顺漂流到“斡朵里城”,当地人推举他为“斡朵里贝勒”。布库里雍顺就把这个部落起了个名字,叫做满洲。在这之后,他就成为传说中的满族始祖。可是,这只是个神话故事,不足为信(这传说在野人女真虎儿哈部也有)。另外一个传说,是关于他的嫡孙“樊察”。布库里雍顺的后代不会治理国家,部下反叛,许多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被杀。但是,他的嫡孙“范察”被一只神鹊所救,躲过劫难。后来,满族经过充善,妥罗、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几代领袖的统治,强盛了起来。
很早的年月,一个碧空如洗的日子,忽然天边飞来三朵彩云,翩然落在布尔瑚里湖畔。云朵上走下三位美丽的天女,大姐叫恩固伦,二姐叫正固伦,三妹叫佛库伦。清波粼粼的池水,真是叫三位姑娘心醉。这里没有一丝人迹,她们便脱去衣服,下池痛痛快快地嬉戏、沐浴……忽然,一只神鹊飞来了,口里衔着一枚朱果。它把朱果吐在池岸三妹佛库伦的衣裙上,然后就飞走了。
浴罢,姑娘们有些疲倦了,便上岸穿衣。佛库伦在自己的衣服上看见一枚光润鲜嫩的朱果,十分喜爱,恰好她感到有些饿了,便拿起来吃。不想刚刚放到唇边,那枚果就自己进到腹内了。这以后,三妹竟有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真是怪呀,生下来就会说话,长得体貌奇伟。母亲告诉儿子,他姓爱新觉罗,还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布库里雍顺”。她把儿子放在一条小船上,自己就凌空飞去了。
布库里雍顺按着母亲的指点,乘船顺松阿里乌拉(松花江)而下,一直到三姓(现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登了岸。他折柳枝野蒿当房居住。这时,鄂谟辉三个姓氏的部落为了争夺当酋长,正在相互仇杀。有一个人到江边汲水时,发现了布库里雍顺,见他相貌奇特,十分吃惊。他急忙回去,对人们说:“你们不要争斗了,现在上天降下了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快随我去看看吧!”大家随这人来到江边,问布库里雍顺是从哪里来的。布库里雍顺庄重地对他们说:“我是天女所生、专来平定你们的战乱的,我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众人听了,都说“这是天生的圣人啊!”于是一起上前抬起他来,接回住处,让一位好姑娘和他结了婚,推举他当了一国之主。据说布库里雍顺就是满族人民的始祖。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女真族。说到女真族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最具有特点的民族,女真族其实就是满族的前身,当时的女真族生活的非常零散,目的是为了分散人人们的注意力,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过,后来,强大的女真族被努尔哈赤这位伟大的任务给统一了,努尔哈赤持续了长达13年之久,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女真族的最早祖先是谁吧!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传说中女真人的祖先。传说三仙女浴于布勒瑚里湖中,神雀衔来朱果,仙女佛库伦吞下,感而成孕,生布库里雍顺。清朝建立后,被尊为清始祖。
相传,在中古时代某年暮春的一天,布尔瑚里上空飘来了三朵彩云。云头降落湖边,原来是三位仙女翩翩下凡。三位仙女是亲姐妹,大姐恩古伦,二姐正古伦,小妹佛古伦。
玩得尽兴,不觉时辰已到。三仙女急忙出水穿衣,这时,忽然飞来了几只神鹊,在三仙女头上盘绕,不肯离去。只见一只神鹊将衔在口中的一颗朱果吐在三妹佛古伦的衣裙上,便扶摇飞去佛古伦拣起那颗溜圆通红的朱果,喜煞爱煞,便轻轻地将朱果含在口中,又连忙穿衣系裙。
两位姐姐见三妹惊喜万分的样子,便问其根由。三姐又要穿衣,又要答话,急一张嘴,那颗朱果竟被咽下肚中。待佛古伦整好衣裙欲返天庭之时,方觉腹内鼓胀,行动不便了。佛古伦后着仍在隆起的肚腹,声泪俱下地向姐姐呼唤:
呀,姐姐!定是朱果作怪,让我成了这般模样。哎呀!我驾不得云了!
二位姐姐急欲相救,又无奈时辰已到,只得洒泪而别。
佛古伦经过镇痛之后,竟生下一男婴。这男婴虽刚呱呱落地,就会叫额娘,就会走路。不几日,便能骑马射箭,舞枪使棒了。在额娘佛古伦的教诲下认诵诗文,过目不忘;读兵法,排兵布阵,是个聪明绝顶的神童!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小神童虽然未满十岁,却俨然像一位血气方刚的英俊少年,俨然如一员能征贯战的将军。一日,神童向额娘佛古伦问及家世。额娘轻抚着孩儿的额发,娓娓说道:孩儿,你是我在布库里山下吞朱果而生,所以,你的名字叫布库里雍顺,你的姓是爱新觉罗氏。你是奉天旨来到人世的。降临到人间,是让你去平定战乱,抚育百姓的。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听懂了额娘的嘱托,牢记下自己的使命,带上了弓箭和刀枪,撑起自己用柳条编制的柳筏,顺流直下,到山外闯天下去了。
跨过九十九道湾,闯过九十九道滩,布库里雍顺来到了长白山东南的旷野,名叫鄂漠辉,这里有个村庄,一有百余户人家,之分为三姓,村民们生性剽悍,专门喜欢争斗,一个正在河边汲水的姑娘百里一见布库里雍顺体貌英俊,气度不凡,便急忙跑回村里,对正在为争夺三姓酋长而刀兵相见的乡民们喊道:你们先别打了。我看见了一个能给咱当酋长的人。说毕,便领众人到河边观看。众人一见,果然非常人也,便问其来历。
布库里雍顺答道:我乃天女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是来平定你们的争战的!
众人听罢,齐声呼唤:天生圣人啊!
随后便停止争斗,争请布库里雍顺到自家居住。布库里雍顺见众人争请不休,便说:不要争了,我最先见到的是汲水的百里姑娘,就先到她家吧,然后再分别到各家拜访。众人一听,觉得有理,便先后散去。
百里姑娘家第一个接来了天生圣人,自然要摆设酒宴款待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在穆昆达等几位酋长的陪同下赴宴饮酒。席间,大家对以前的仇杀深感悔悟,便祭整猪以明誓,愿三姓人家永世修好。正在众人重归于好,酒兴正浓之际,又有人提议将百里姑娘许配布库里雍顺为妻。众人异口同声,拍额赞许。这里,布库里雍顺见百里姑娘头梳两把头,身穿左开襟旗袍,脚穿独跟木板鞋,水汪汪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实在招人喜爱,便勇敢地走到百里姑娘面前,解下自己的香荷包,作为订婚的表记。百里姑娘接过香荷包,羞得满脸通红,连忙转身跑了出去。众人又是一阵欢腾。
在与众人相处的日子里,布库里雍顺得到了三姓人的信任和依赖。不久便被推举为三姓之地的部长,呼为贝勒。布库里雍顺贝勒带领众人建堡筑寨,创建了鄂多哩城,形成了爱新觉罗部。从此,布库里雍顺和百里姑娘成了满族人的始祖,便在这里繁衍的后代。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被三姓人推举为贝勒之后,建起了鄂多哩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由于布库里雍顺的后裔们不善抚民理政,至使族人反叛,奋起而攻打鄂多哩城。只见那刀兵血火之中,爱新觉罗的子孙们纷纷惨遭杀戳。
真是天不灭宗呵!在那血肉模糊的尸体中,唯有布库里雍顺的正宗嫡孙范察,因年岁尚轻,人小体弱,在人慌马乱中幸免一死。待范察从死难的父兄尸体中爬出,撒腿逃命时,又被杀红眼的叛族发现,呐喊着追杀过去。
惊魂未定的范察一看有人追杀过来,吓得面无人色,呆若木鸡,木桩般立在那里不知所措。就在范察死到临头的当口,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神鹊,不偏不依正好落在了木然伫立的范察头上,俨然鸟鹊在枯树木桩上栖息鸣鸠。
这里,叛族们已追杀过来。追着追着,不知怎的,那落荒而逃的孩童忽然不见了,茫茫荒野上唯见一只鸟鹊在枯树木桩上鸠鸠哀鸣,振翅欲飞。此刻,日已西沉,天色将晚。叛族们追杀一日疲惫不堪,再加之那枯树孤鹊,给人以悲凉凄惶之感,使叛族们一个个顿觉争战之苦,自动停止了追杀,垂首返程了。又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在神鹊的鸣叫下,范察才幡然醒悟。匆匆地整理了一下行装,沿着神鹊飞走的方向,逃命去了。
就这样又经过了数代,范察的子孙中出了一位英雄,这就是孟特穆,他很有胆略,在苏克素护河的呼兰哈达擒斩了仇人,为祖先报了仇,并夺回了原来的土地,将部落安在了赫图阿拉。孟特穆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充善,次子叫褚宴。而充善又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妥罗,次子叫妥义漠,小儿子叫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只有一子,叫做福满,他有六个儿子,长子德世库住在觉尔察地,次子刘阐住在阿哈合洛地,三子索长阿住在洛格善地,四字觉昌安住在赫图阿拉地,五子包朗阿住在尼玛兰地,幼子宝实住在章佳地,他们在各自的住地修筑城寨,近的地方相距四五里,远的地方相距二十几里,人们将他们六兄弟称为宁古塔贝勒。
觉昌安有五个儿子,长子礼敦,敢独自与黑熊搏斗,次子额尔衮能射下天上的大雁,三子斋堪能与俊马赛跑,四子塔克世一顿饭能吃两头牛,一箭射穿两只虎,五子塔察篇古有着象海东青一样锐利的眼睛。附近有个两个村子,一个村的首领叫硕色纳,有九个儿子,个个凶悍好斗;另一个村首领叫嘉呼,有七个儿子,个个身轻而力大,能身穿重甲跳过九头牛。这两个村子自恃强大,经常去侵扰抢掠其他的村庄。觉昌安决心为民除害,便带领着儿子们去讨伐他们并将他们消灭了,收服了五岭东苏克素护河二百里的土地,从此势力日益强大。
觉昌安的强大使明朝的总兵李成梁不安起来,他害怕女真人被统一起来,于是便阴谋杀害觉昌安一家。这时觉昌安长子礼敦的女儿,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堂姐嫁给了古勒城主阿太,李成梁招诱了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合兵攻打古勒城,古勒城城小地狭,哪里抵挡得住大军,阿太派人向觉昌安求救,觉昌安怕孙女被害,便带领着儿孙们及部落中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驰援古勒城。来到城外,打退了围城的敌人,阿太见救兵已到,便打开城门,古勒城得到了一支生力军,人心也稍微安定了下来。
觉昌安日夜上城巡视,指挥着部众,极力防御,连续多日明朝也攻打不下。有一天,城下来了一个人,大呼开门,觉昌安从上俯视,原来是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原为觉昌安的旧部,所以两个人相识。
觉昌安问他来此为何,尼堪外兰答到主子在此特来相见。觉昌安见他只是一人一骑,便让他进了城。
尼堪外兰抱膝跪在觉昌安面前,觉昌安问他为什么要联合明朝攻打古勒城,尼堪外兰连声谢罪,并说道:我原来不知道古勒城主与主子您有亲戚关系,所以才来冒犯,后来得知主子您前来援救才恍然大悟。我已经向明朝的李总兵说明了主子您威德及人,骁勇善战,李总兵愿意退兵,如果主子您能说服古勒城向明朝交纳岁金供品,李总兵愿上报朝廷,给主子封爵,统领建州。觉昌安说:咱们女真人说话算话,你能保证你欺骗我吗?尼堪外兰说:我也是女真人,如果我骗了主子,愿死于乱刀之下!性情直爽淳朴的觉昌安相信了他的话,第二天一早,尼堪外兰辞别了觉昌安,果然包围城外的大军也撤退了,阿太十分高兴,拜谢觉昌安的援救之恩,一面备办宴席款待觉昌安,一面杀猪宰羊慰劳士兵。大家喝得大醉,各自休息了。深夜中突然炮声滚滚,喊杀声震天,大家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是哪里的士兵,觉昌安和他的儿子们连同阿太夫妻一起死在乱军中,明军残忍的将全城的男女老少杀死,古勒城变成了一座死城。
真是天不灭满洲啊!如同当年的范察一样,努尔哈赤逃了出来,他回到家中找到祖父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发誓总有一天要为父祖报仇,消灭明朝和尼堪外兰!
元朝的中央制度分为库里台大会和一省两院。一省两院就是省院制度。
1、省院制度:
元朝政治制度采取文武分权的制度,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掌管兵权。然而元朝的中书省已成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元朝不设置门下省,尚书省时设时不设,门下省与尚书省的权力皆交给中书省。
中书省统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形成明清内阁制的先驱。其组织架构继承南宋体制,宰相的称呼共有中书令、司统率百官与总理政务等,常以皇太子兼任。下分左右丞相,中书令缺则总领中书事务。平章政事又居次,凡军国重事,无不参决。副相方面有左右丞、参政等。六部共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与工部,内有尚书、侍郎。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
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与宋朝制度大致相同,然而在地方设有行中书省、行枢密院与行御史台。此外又有掌管学校的集贤院、掌管御膳的宣徽院、掌管驿传的通政院,其他还有太常礼仪院、太史院、太医院与将作院,略前代的九寺诸监。最后新成立的是宣政院(初名总制院),负责佛教及吐蕃(今西藏)地区军政事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
2、库里台大会:
是古代蒙古及突厥民族的一种军政议会,负责推举部落的可汗或其他长官。蒙古帝国的所有大汗,例如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汗都是由库里台大会所推选出来的。时至今日,库里台大会在突厥民族中则用来指现代的议会以及国家的国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