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症的鉴别诊断

缄默症的鉴别诊断,第1张

(一)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  “缄默”的高度选择性是本症特点。患儿智力发育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智商在70或70以上。起病多在3~7岁,女性多见,多是敏感、羞怯性格。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亦无其它精神或身体障碍。

(二)癔病缄默症(hysterical mutism)  有时可与癔病木僵同时出现,如无并发木僵,则仅表现缄默不语、写字、手势等动作都很敏捷,面部表情也很活泼。缄默表现和其它临床症状一样,具有发作、痊愈突然,易于接受暗示等特点。

(三)紧张症的缄默症(catattonic mutism)病人缄默不语,或有片断的破裂性语言,同时可伴有拒绝、违拗、木僵、蜡样屈曲、冲动等症状。患者意识清楚、无智能缺损、自知力缺如。诊断应根据精神分裂症证的典型病史或紧张症的有关典型症状。

(四)妄想的缄默症(delusinonal mutism)系统妄想症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都可发生缄默。常见因周围人不同意患者所述妄想内容,而拒绝与周围人交谈和因幻觉或妄想内容“命令”患者不语而保持缄默。患者无违拗、冲动、或僵住现象。

(五)抑郁症的缄默症(melancholiac mutism)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木僵或喃喃自语,患者面容悲戚,有时伴发阵发性焦虑,病情严重者绝对缄默。慢性病例表现虽如“痴呆”,但病史有初期悲观妄想与情感抑郁,电休克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等可资鉴别。

(六)诈病性缄默症(malingering mutism) 单纯性诈病没有任何病性,完全伪装“不语”;扩张性作诈病有一定真实病情,但缄默不是原有病情应有的表现。

(七)其它  某些器质性疾病在病程不同阶段亦可出现缄默症,如严重的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疾患,脑缺氧后遗症,双侧丘脑切开后,均可出现缄默症样临床表现,但相应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资诊断。

  你好!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群

  阳性精神症状有幻觉、妄想、联想散漫、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等。

  1、幻觉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听幻觉最常见,也可出现其他任何感官的幻觉。幻觉可相当顽固,特点是内容荒谬,脱离现实。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的是言语性的幻听。患者听到邻居、亲人、同事或陌生人说话,内容往往使患者不愉快。具有特征性的是听见两个或几个人的声音在谈论患者,或以第三人称谈论患者(评论性幻听);语声常威胁患者、命令患者(如不准患者吃饭),或谈论患者的思想,评论患者的行为;有的患者想到什么就听到什么(思维鸣响)。精神分裂症的幻听与患者的情感不协调。

  幻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幻视的形象往往很逼真,颜色、大小、形状清晰可见。内容多单调离奇。其他类型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见到幻触、幻味、幻嗅等。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是真实生动的、也可以是朦胧模糊的,多影响病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甚至发生自伤、伤人、毁物和其他意外事件。

  2、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部分病例中,妄想可非常突出。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影响妄想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妄想的主要特点是:

  ①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

  ②妄想所涉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如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是针对他的;所到之处。无论是街上、学校、公共汽车、医院……人们都在议论他;报上广告、电台广播节目都含沙射影说他。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举手、咳嗽、吐痰、关门、刮风、下雨、窗前飞来一只小鸟……都是信号,有特殊意义,也就是暗示自己将来要发生什么。

  ③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多不愿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隐蔽它。患者不愿回答与妄想有关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亲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均会产生妄想,妄想的类型各式各样,突然产生,没有任何精神活动基础,或者与某些稀奇古怪的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或环境有关的这类不符符合逻辑的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的症状。如一位年轻男性突然坚信自己是一只可怕的怪兽,不能推测产生这种观念的心理活动过程。这种突然发生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妄想被称之为原发性妄想。 这种妄想产生并不以感知、意识、情感或其他精神障碍,或病人的特殊心理状态为基础,而一旦出现,病人立即深信不疑。

  在妄想内容方面年轻患者还可见非血统妄想,是指患者毫无根据地相信自己并非亲生父母所生的,而所谓的亲属父母另有他人。另外,还有疑病、钟情、嫉妒、夸大妄想等。妄想的结够可系统而严密,也可片段、凌乱。

  3、紧张综合征

  该综合征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表现缄默、不动、不食、违拗,或成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姿势极为不自然,如患者睡在床上,头与枕之间间隔一距离(空气枕头),也有的日夜闭目不语、不动地站立(或卧床)。也可见腊样屈曲,患者的任何部位可随意摆布并保持在固定位置。有时可出现冲动性行为,及紧张性兴奋:患者行为冲动,动作紊乱,做作并带有刻板性。往往患者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4、交流困难

  由于患者联想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使之与人交谈往往感到困难,与其深入交谈更加困难。病人由于精神活动受损和人格分裂使患者语言的流畅性和叙事的完整性发生障碍。如离题、模凌两可,联想散漫、松弛,破裂、逻辑倒错性思维以及语词新作,诡辩等,使之交流困难。

  如果有需要空间里有本人的联络方式欢迎沟通!祝健康快乐!王华清大夫

人格分裂症

目录[隐藏]

1 分裂样人格障碍

2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3分裂障碍 Schizotypal disorder

4多重人格障碍

该词语并非医学术语专用术语。其指向可能为

1、分裂样人格障碍 (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2、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3、分裂障碍(Schizotypal disorder)

4、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编辑本段]

1 分裂样人格障碍

11 流行病学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上海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样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l/3。l 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12 诊断标准

121 CCMD-3(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华精神科学会,2001

602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类: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

(60)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 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②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

③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

④缺乏愉快感;

⑤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⑥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

⑦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

122 ICD-10(I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nter,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WHO,1993

F601 分裂样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符合下述描述:

(a)几乎没有可体验到愉快的活动;

(b)情绪冷淡,隔膜或平淡的情感;

(C)对他人表达温情,体贴或愤怒情绪的能力有限;

(d)无论对批评或表扬都无动于衷;

(e)对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毫无兴趣(要考虑年龄);

(f)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

(g)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h)没有亲密朋友,与人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或者只有一位),也不想建立这种关系;

(i)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不含:Asperger氏综合征(F845)

妄想性障碍(F220)

儿童期分裂样障碍(F84 5)

精神分裂症(F20-)

分裂型障碍(F21)

[编辑本段]

2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21 流行病学

1982年和1993年,两次全国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1、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分别是千分之569和655,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最高,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2、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比排位第二、三、四、五位精神障碍的总和都高。

3、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城市和农村有明显区别:城市为千分之711和818,农村为千分之426和518。

4、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家庭的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经济水平低下的人群患病率高,经济水平高的人群患病率低;

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经济水平低下人群患病率高等现象,在国外的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中也有类似的报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这些研究结果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十分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推算,我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700万人左右。现代医学经济学采用调整病残生存年的概念计算疾病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早,导致残疾的情况也相对早。根据上述特征,精神分裂症是造成社会经济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

22 诊断标准

221 CCMD-3(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华精神科学会,2001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分类:(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症状标准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诊断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222 ICD-10(I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nter,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WHO,1993

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性障碍以基本的和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本症影响到使正常人保持个体性、唯一性和自我导向体验的最基本功能。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病人可视他(或她)自己为所发生一切事件的核心。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很常见,并可评论病人的行为和思维。知觉障碍常为其它形式的:颜色或声音可过分鲜明或改变了性质,平常事物的无关特性显得比整个客体或处境还重要。疾病早期还常出现困惑感,往往使病人相信日常处境具有专门针对自己的特殊的,通常为凶险的意义。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思维障碍中,某一整体概念的外围和无关特性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它们在正常导向的精神活动中受到抑制),用于替代那些与处境相关的和恰当的特性。因此,思维变得模糊、省略及隐晦,其言语表达令人不可理解。思潮断裂和无关的插入语频繁出现,思想似乎被某些外部力量撤走。心境的特点是肤浅、反复无常或不协调。矛盾意向和意志障碍可表现为惰性、违拗或木僵。可存在紧张症。起病可为急性,伴严重的行为紊乱;亦可为潜隐性;伴逐渐发展的古怪观念和行为。本症的病程同样有很大的变异,慢性或衰退并非不可避免(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病程)。部分病例的转归是痊愈或近乎痊愈,在不同文化和人群中其比例可能不同。两性的患病率大致相等,但女性起病较晚。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如: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f)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明显的前驱期,表现为对工作、社会活动、个人仪容及卫生失去兴趣,并伴广泛的焦虑及轻度抑郁或先占观念。由于难以计算起病时间,一个月的病程标准仅适用于上述特征性症状,而不适用于任何前驱的非精神病期。

如存在严重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则不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除非已明确分裂性症状出现在情感障碍之前。如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同时发生并且达到均衡,那么即使分裂性症状已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也应诊断为分裂情感性障碍(F25,-)。如存在明确的脑疾病或处于药物中毒或戒断期,则不应诊为精神分裂症。在癫痫或其它脑病时所发生的类似障碍应在F062处编码,而由药物所致者应编码于 FIX.5。

病程形式

可采用下列第五位编码对精神分裂性症障碍的病程进行分类:

F20XO 持续性

F20X1 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 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 弛张发作性

F20X4 不完全性缓解

F20X5 完全性缓解

F20X8 其它

F20X9 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临床分型

F2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 未分化型精神分照症

F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 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 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编辑本段]

3分裂障碍 Schizotypal disorder

31 流行病学

未见国内相关报道

32 诊断标准

321 CCMD-3(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华精神科学会,2001

无此疾病分类

322 ICD-10(I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nter,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WHO,1993

分裂型障碍诊断要点

本症以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古怪行为以及异常思维和情感为特征,但在疾病的任何时期均无明确和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表现。无占优势的和典型的障碍,但可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

(a)情感不恰当或受限制(病人显得冷酷和淡漠);

(b)古怪、离奇或独特的行为或外表;

(c)人际关系差,倾向于社会退缩;

(d)古怪的信念或巫术性思维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并与亚文化规范不符;

(e) 猜疑或偏执观念;

(f)无内在阻力的强迫性穷思竭虑,常伴畸形恐怖的、性的或攻击性的内容;

(g)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包括躯体(身体)感觉异常或其它错觉,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

(h)思维模糊、赘述、隐喻性的、过分琐碎或刻板,表现为离奇的言语或它种形式,无严重的言语不连贯;

(i)偶发的短暂性准精神病发作,伴严重的错觉、幻听或其它幻觉以及妄想样观念,起病往往没有外界诱因。

本症为慢性病程,病情波动,偶尔可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无明确的起病,其演化和病程往往类似于人格障碍。本症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亲属比中更为多见,据认为它是精神分裂症遗传“谱”的一部分。

诊断要点

不推荐普遍使用此诊断名称,因为本症与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及分裂型或偏执型人格障碍均无明确的界限。如使用本术语,病人应至少二年持续性或发作性地存在上述三到四个典型特征。病症必须从未符合过精神分裂症的标准。一级亲属的精神分裂症病史支持此诊断,但并非诊断所必需。

包含:边缘状态精神分裂症

潜隐型精神分裂症

潜隐性精神分裂症反应

精神病前精神分裂症

前驱型精神分裂症

假性神经症型精神分裂症

假性病态人格型精神分裂症

分裂型人格障碍

不含:Asperger’s综合征(F84.5)

分裂样人格障碍(60.l)

临床分型

F22.0 妄想性障碍

F22.8 其它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F22.9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未特定

[编辑本段]

4多重人格障碍

40 术语及分类

所谓“多重人格”在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 “多重人格障碍 mu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属分离[转换]性障碍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s))在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属解离型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41 流行病学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42 诊断标准

421 CCMD-3(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华精神科学会,2001

4013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分类:(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统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3)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4)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5)排除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22 ICD-10(I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nter,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WHO,1993

F448 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

F44.81 多重人格障碍

本障碍罕见,关于是医源性问题还是文化特有的问题也有争议。基本特征是,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

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423 病例

人格分裂症就是一个人有很多的性格。一般表现为双重人格。当然也有罕见的多重人格。以前有个英国的女性,她有罕见的七重人格!每个人格都具有不同的品位、性格、习惯、智商等等。而且一个人格会不记得另一个人格所做过的事。所以她常常会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她是天生的。也有些人格分裂是后天的。比如是受了某种刺激。这刺激的大小很难定义,要看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那时就会有明显的主次人格之分。一般主人格很少记得自己干过些什么,只是刚从次人格转回来的时候会有些奇怪。这些人一般是靠周围的人发现病症的。一般的人格分裂都是不定期无规律的,有些则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会被激发。当医师询问时,患者难表达清楚,甚至觉得自己只是有些幻视、幻觉。发作时另一个人格能记得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一位女性患者的主人格喜欢在一个人时就会幻想出一个朋友,给她一个设定,与她交谈。最后渐渐失去自我,解放了次人格。那就是幻想过度所引发的。词患者主人格是个很孤独的人。这就是病因。因而过度渴望朋友,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

424 治疗

这种人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治疗成功的有很多例所以不用担心。一定要积极配合。如果担心自己得这种你可以询问身边的人自己是否有异常。一般精神疾病都是身边的人首先发现的。来我们这治疗的也都是由他人带着的。和他们相处其实也没什么困难,除非这个人格分裂的人的次人格很偏激,那可能这个次人格也存在某种精神疾病。其他的你只要把他当成多人就成的。就像我们平时都要面对不同种人。不要歧视或者冷淡他们,这样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记住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只要没有攻击性行为都是可以正常交往甚至做朋友的。

说明:本内容来自http://baikebaiducom/view/694646htm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

  精神分裂症状是最常见、最难描述、最难做出完整定义的重性精神病。在千余年的有关记载中,直到1896年才由德国的克雷丕林做为一个独立疾病(早发性痴呆)进行描述,1911年瑞士的E·布鲁勒建议采用精神分裂症。在一般人群中总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为01‰。我国1982-1985年进行的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的总患难与共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其中城市时点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农村的342‰。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机率为70-90‰,平均86‰(shields与slater 1975)。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

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性性格。

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

  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

  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

  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心理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 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

2.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

二、发病机理

(一)生化代谢障碍 很早以前,人们就怀疑精神病是起因于毒性物质,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伴随着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使精神分裂症的生化发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比较有意义的有以下几种假说。

1.多巴胺假说 近年来研究发现苯丙胺能促使多巴胺释入突触间隙,又能使正常人产生一种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各种抗精神病药物能拮抗多巴胺敏感的环腺甘酶,阻滞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药物的这种作用与其临床效价一致;精神分裂症的尾状核、壳核及伏隔核内有多巴胺受体密度增多;提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脑内某些部位内多巴受能活动过度有关。但是,这种假说的直接证据尚不足,还存在着缺陷,部分患者的药物疗效不佳,因此不能都用多巴假说来解释。

2.甲基转移假说 拟精神病药物南美仙人掌毒碱是儿茶酚胺的3-甲基化产物,二甲基色胺是色胺的氮-甲基衍生物,均能使健康受试者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推测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多巴胺或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过义甲基化,造成体内甲基化毒性产物畜积有关。

3.其它 近年来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小板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降低,先证者及其未发病的单卵挛生同胞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均降低,认为酶活性改变是个体遗传易伤性的标志。提出五羟色胺(5-HT)传递障碍假说者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液内五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低,血内5-HT的合成与降解力降低,提示发症可能与患者脑内5-HT能活性降低有关。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脑内多马胺系统(活性过强)与5-HT系统(活性过低)之间的不平衡有关。

(二)高级神经活动症理生理学假说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精神分裂症症状是产生于大脑皮质慢性催眠状态的基础上的,不同部位、范围、程度的抑制过程可导致不同的精神症状,当抑制过程波及皮质下情感反射弧时,则出现情感淡漠和迟钝。并用大脑皮质的病理隋性兴奋灶与负诱导来妄想的坚信不疑和缺乏批判力。

(三)免疫学假说 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某种异常抗原所产生免疫反应。Heath根据他的研究发现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抗体引起脑的特殊部位损害所致,但Heath的发现尚未被其他研究所证实。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与脑液内不抗体,异常淋巴细胞受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异常的免疫反应的结果。但目前尚不能肯定这些变化的特异性。

(四)心理学发病机理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力必多”(Libido)退缩到依附于自我的地步,使外界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产生移情Mklein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病源在幼儿期,在此期内往往把自我与母亲的化身裂成“完全好的与完全坏的”两个部分,如不能顺利渡过此期,以后有可能罹患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学假说认为:除素质一应激作用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存在有特异的缺陷。相当一部分患者属于“过度警觉”(Overarousal),特别是较为退缩的慢性病例中这种表现更多。Kraepelin和Bleuler都认为精神分裂症状大都可追溯到注意与感知能力减弱。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平衡学说 是在近20年神经心理学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病因学说,其内容有以下几种说法:① 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是左半球功能失调的结果。②由于右半球功能减弱,左半球功能过分活跃所致。③胼胝体功能缺陷致左右半球信息交通受阻,或由于其功能亢进,信息传递过多,以致左半球活动过度。④精神分裂症可分成相当于妄想型表现的左半球过分优势综合征和相当于非妄想型表现的左半球功能减退综合征两种。

[临床表现]

  本症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20~30岁发病者约占1/2。幼儿症状不典型,不易确诊。男女发病率大致相近。一般起病缓慢,起病日期难以确定,也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

(一)早期症状 初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但不主动要求治疗;有的逐渐表现孤僻、冷淡、缺乏主动性;有的变得敏感多疑,过多思虑,恐惧等;也有的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如无目的开关电门,在课堂叫喊,下雨时无故在室外站立不动,或突然冲动,毁物等。随着这些症状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精神分裂症状和病型的特点。

(二)发展期 症状多而显,几乎涉及症状学中大部分内容,各人随类型不同虽有区别,但有共同特征:

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2.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其他幻觉次之。

3.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茫然。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燥、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4.意志行为障碍:多呈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终日呆坐少动,沉黩寡言,孤独退缩,独居一处,与关系密切的有也不交往,甚至呈木僵状态。相反的则出现不协调性兴奋,如躁动不安、冲动毁物、自伤、殴人或出现紧张综合征。有的表现幼稚、傻气等。

5.智力障碍:智力尚保持良好,但有的随着病情发展,于后期可有智力减退和人格改变。

6.意识清晰,自知力不良。

(三)后期 发展期症状如不缓解,或病情多次复发,迁延多年后,可呈所谓慢性期或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此时,发展期的症状大部分消退,出现人格幼稚化及精神活动减退,如思维贫乏、低声目语、情感淡漠或出现空笑,意志和行为缺乏自发性,孤独退缩,生活需人照顾,其记忆力、计算力、病前的技能和某些知识虽尚能保持良好,但总遗留某种程度缺陷,主要为主动性不足。

[临床类型]

  精神分裂症除上述特征性症状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若干类型。分型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偏执型、单纯型、青春型的紧张型。此外,尚有其他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情感障碍表面上可不明显,智力通常不受影响。患者的注意和意志往往增强,尤以有被害妄想者为著,警惕、多疑且敏感。在幻觉妄想影响下,患者开始时保持沉默,以冷静眼光观察周围动静,以后疑惑心情逐渐加重,可发生积极的反抗,如反复向有关单位控诉或请求保护,严重时甚至发生伤人或杀人。患者也可能感到已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已无力反抗的心境下,不得已采取消极的自伤或自杀行为。因而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病例]

  患者男性,34岁,已婚,工程师,因怀疑被毒害半年入院。病前个性:孤僻、多疑、沉默、敏感。平素健康,无重病史。母患精神病已20年。

  半年前患者在工作中与人发生过学术争论,以后出现失眠、少食,怀疑单位领导存心与他作对,每次在单位进餐后均有头昏、手胀、喉塞。疑是领导布置在食物中放毒加害于他。为寻找“解毒剂”,翻阅很多医学书籍,买了“海藻精”,食后自觉很有效,近一月来,怀疑领导串通医务室医生用“中子射线”控制其思想和行为,有时听到“中子射线”与他对话,评论他“老实,知识丰富”,命令他“不许反抗”。走在街上发觉“处处有人跟踪”。疑毒剂失效,买了两只馒头送防疫站化验。在家一提及单位事即很激动,指责家人“你们都不知道,当心上他们的当!”。吸烟加多,满面愁容,同事劝慰则更反感。到处求医,查肝功、心电图、拍胸片,认为身体已被搞垮。近日连续写控告信,并去公安局要求保护。

  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仪态端正,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言答切题,表情紧张,所谈多为上述内容,但进一步追问却说不出道理,否认有病。

  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二、单纯型(Simple type) 青少年期起病。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但求医心情不迫切,即使求医也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病例] 男,21岁。未婚,军人。因生活逐渐疏懒,不遵守纪律一年而住院。患者自幼胆怯,沉默少言,不合群。据称:既往学习成绩一直名列茅台,高中毕业后在当地工厂做工,入厂第一年被评为车间先进工作者,第二年则表现一般,不久入伍。入伍当天即发现其注意涣散,出操时心不在焉,学一个动作,别人一学就会,他要学几遍才行。晨懒于起床,出操常姗姗来迟,对领导批评也若无其事。平时很少和战友接触,总是孤单一人,往来踱步,大家议论他是个“怪人”。半年后,更加懒,入晚即睡,对文娱活动不感兴趣,双亲来信懒得过目也不复信,理发、沐浴、更衣等均需战友一再催促,洗衣服也仅往水中一浸了事。站岗时席地而坐,闭目养神。一次,外出巡逻,经过瓜摊,他擅自取西瓜一片,咬一口放下就走,说是“不甜”他不是团员却坚持缴纳团费,说“缴与不缴一个样。”常照镜子,认为自己“鼻子变高,眼晴变大。”经常独自发笑。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良好、仪态不整、衣脏发长、接触被动、多痴笑。对住院表示“没意见,住长一点也不要紧”。对双亲及个前途均无考虑,并说:“人懒一点,纪律差一些不要紧”。情感淡漠,无主动要求,思维贫乏,但坚信自己“眼睛变大,鼻子变高。”一般记忆、计算、判断及常识等尚好,自知力缺失。

  诊断: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病例]

  女,17岁高中生。平素身体健康。病前性格:喜沉思,寡交友,胆怯腼碘,不苟言笑。无恋爱史。其母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父患“神经衰弱”常就诊于精神科门诊。

  患者学习成绩良好,系班中优秀生。三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上课时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老母,言语粗鲁。

  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步杂乱无章。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欢熊猫的人,吃巧克力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无自知力。

  诊断: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一)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发运动抑制为突出表现。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不动。重者终日臣床,不动不食,缄默不语,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唾液、大小便滞留。两眼睛大或紧闭,四肢呈强直状,对被运运动有抵抗,稍轻者可能有蜡样屈曲,不自主服从、模仿动作和言语,重复动作等紧张综合征。意识无障碍,那怕是严重的运动抑制,也能感知周围事物,病后均可回忆。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周。木僵状态可在夜间缓解或转入兴奋。

(二)紧张性兴奋(Catatonic excitment):以运动兴奋为突出表现。行为冲动,言语刻板,联想散漫,情感波动显著。可持续数日至数周,病情可自发缓解,或转入木僵状态。

[病例]

  女,30岁,已婚,工人。病前性格:温和、胆怯、寡言。体健,无重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家庭和睦。

  入院前三个月,无明显精神刺激因素,突然失眠,变得特别沉默,一天讲不到三句话,整日呆坐,保持一个姿势,饮食被动,生活需人照料。晚上夜深人静时则起身把橱中饭菜吞吃一空,自语,痴笑。近周来变得不言不动,不哭不笑,推她不动,喂她不食,口腔内积着大量唾液不肯吐出,膀胱胀满不肯排泄。

  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发现。精神检查:表情刻板,缄默不语,僵卧不动,对被动运动有抗拒,有蜡术屈曲及空气枕头,间或出现模枋言语及模枋动作。

  诊断: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 经六次电抽搐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患者暴露病中表现受幻听支配。

五、其它型:

(一)未定型:症状表现不能归入以上诸型。

(二)残留型:在发展期的急性症状缓解后,尚残留片断不显著的幻觉和妄想,或有某些轻微症状,但并不严重,仍可进行日常劳动。

(三)衰退型:病期时间已久,思维极度贫乏或破裂,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行为退缩幼稚,病情固定少波动。

[病程和预后]

  起病多缓慢,逐渐进展,病程迁延。有的症状波动。经治疗后可缓解,有的可再发,或多次复发。预后与病型、病期和治疗等有一定关系。病型中以紧张型较好,次为妄想型和青春型,单纯型欠佳。病期愈短,缓解率愈高,病期在半年以内的缓解率为60~70%,一年以上的缓解率减低。抗精神病药物可使3/4患者的病情好转,坚持维持治疗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有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因素不明,病前具有分裂症性格特征者的预后较差。

[诊断和鉴别]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的主要根据详细病史与精神症状,再参考发病年龄、病期、病程等综合考虑。对本病诊断,宁可从严,不可轻率从宽,诊断依据:

一、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为主,同时有情感、感知和意志行为异常,其精神活动互不协调为特征。联想和思维内容障碍,情感淡漠,脱离现实。意识和智力正常,但缺乏自知力;

二、青中年发病;

病期长,在三个月以上;

四、若既往有类似发病,间歇期遗留某些精神缺陷或性格改变;

五、类似的精神疾病家族史可供参考;

六、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附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二版(CCMD-Ⅲ)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如症状存在可疑或不曲型,则至少需要三项:

(一)联想障碍:破裂性思维或明噗的思维松驰,或逻辑倒错性思维,或象片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

(二)妄想:原发生妄想,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妄想,或妄想内容变化不定,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

(三)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错,或自笑。

(四)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呜响,或连续几周以上肥复出现的言语性幻想听。

(五)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或幼稚愚蠢行为。

(六)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

(七)内心被揭露体验(被洞悉感),或思维播散。

(八)思想插入,或思维被撤走,或思维中断。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一)丧失工作(包括家务)和学习能力;

(二)生活不能自理;

(三)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

(四)丧失自知力;

三、病程标准:精神障碍至少持续三个月。

四、排除标准:应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情感性精神言不由衷。诊断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缓慢起病者(如单纯型)的初期常可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但诉说简短不主动,无直应的情感反应,对治疗要求也不迫切,若仔细追问病史,则可发现早已有对环境兴趣减少,情感迟钝,行为孤僻,或思维离奇等症状,而神经衰弱患者自知有病,诉说病情时主动详尽,情感焦虑,病情时轻时重,要求治疗心切。

(二)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初期可有强迫症样症状,如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易误诊为强迫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随访观察,可发现本病的强迫症状逐渐变得荒谬,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逐渐显现,缺乏强迫症应有的焦虑情绪,对治疗要求并不迫切。这些与强迫性神经症有别,后者症状较单一,对疾病的焦头烂额虑情绪显著人格保持完整,对治疗要求十分迫切。

(三)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过程中,偶可出现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发致鉴别困难,有时需通过治疗随访观察及预后恩恨才能区分。若伴有精神分裂症状时,则有助于诊断,但应排除分裂一情感性精神病之可能。

(四)反应性精神病:有时精神分裂症在某种精神剌激后起病,以致被诊断为反应精神病,但后者是在强烈精神创伤后急剧起病,症状内容反映精神创伤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色彩浓厚,既往无类似发作,病程短,预后佳,不复发,可资鉴别。

(五)器质性精神病:在脑器质性精神病和症状性精神病的病程中可出现精神分裂症样症状。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常有智力障碍,症状性精神病常意识障碍,并伴有神经系统体征或躯体疾病的阳性发现,而精神分裂症一般无意识和智力障碍,再结合辅助检查,可资鉴别。

(六)精神发育迟缓:轻度脑发育迟缓患者,长至成有虽能从事一般简单体力劳动,但社交能力差,工作效率低,情感不活跃,行为较幼稚甚至会发生愚蠢性犯罪行为,有时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若能收集详尽病史,了解从婴幼儿时期起智力发育迟缓情况,则不助于鉴别。

[治疗]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现未明,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以缓解急性精神症状和改病况病况善慢性切胡残缺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抗精神分裂症病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在症状明显阶段,以躯体治疗为主,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当症状天始缓解时,在坚持治疗的同时,适时地加入心理学治疗,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促进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对慢性期患者仍应持积极治疗的态度,同晨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活跃患者生活,防上衰退。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发精神药物治疗为主。

一、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资料表明,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并发氯丙嗪为首选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均有较蝗显治疗效。氟哌啶醇具不明显的抗幻觉和妄想作用,并能减轻或消除孤独退缩症状,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过去较常用的三氟拉嗪,氟奋乃静、利血平等,现已很少使用。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不仅有抻于拒药患者的治疗,也方便了解缓解期患者的维持治疗从而降低了复发率。口报长效制主要有五氟利多,口服气30-60mg的治疗作用可持续一周,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注射长效制剂有氟奋乃静癸酸酯和安度利可(氟哌啶醇癸酯酯),一次注射的持续作用时间各为3周和4周。

二、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三、胰岛素昏迷治疗 对妄想型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由于治疗方法复杂,需要专门设施和受过为训练的人员监护、治疗期长等因素的限制现几乎已被方便、更安全抗精神病药物取代。

四、精神治疗 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和巩跑龙套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五、精神外科治疗 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措施,适应症应从严掌握,仅作为应用其它方法久治无效,危及社会和周围人安全的慢性维治患者的最后的治疗手段

您好!精神科大夫看病有点类似中医大夫看病,需要患者或家属对病情进行主观描述,然后医生根据经验与指南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评估主要分三个部分:病史收集、精神检查和躯体与实验室检查。由于精神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搞清楚,所以可供参考的客观指标几乎没有。医生的主观判断很重要,我们以精神分裂症为例,诊断标准为ICD-10。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判断,我罗列出来只是想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2)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要2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超人的力量和能力(如能控制天气,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 情感 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 情感 淡漠、言语贫乏、 情感 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 社会 退缩及 社会 功能下降,但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 社会 退缩。

2.严重程度标准:无

3.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

4.排除标准

(1)存在广泛 情感 症状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除非分裂的症状早于 情感 症状出现;

(2)分裂症的症状和 情感 症状两者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 情感 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或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如果你被关进精神病院了,如何向医生证明你没有病?这样的堪称噩梦级的问题,在2013年五月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中已经永别了。 历史 上利用精神病来对人进行迫害的事件将大幅度减少,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学会自我保护,比如搞清楚这个新法律。要知道 历史 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对于什么是精神病基本上受到政治和舆论的影响,与医学科学的关系不大,少数暴力倾向的真精神病患者掩盖了一大群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精神病的正常人或 社会 边缘人群,他她们受到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是迫害。

  当然,国内的精神病院管理混乱早已不是新闻,不然哪有网瘾电疗恶棍杨永信这样的毒瘤生存发财的空间呢?但一家完全按照相关法律——精神卫生法——管理和运作的医院中,是不会出现你需要向医生证明你没有精神病这样可笑荒唐滑稽的事情的。

精神卫生法要点

   仔细读读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条,有必要的把它背下来,如果你呆在一家合法的医院中,那就足够保护你自己了,而如果你呆在一家不合法的精神病医院中,那你就该知道他们根本不在乎你是否正常,他们要么是为了从诬陷你的亲属手中挣钱要么就是有别的更不可告人的目的,你也不必徒劳无功的去证明什么,只需要想办法逃命才是真的。

一部古老的**《追捕》,就有一段戏,利用精神病院进行迫害甚至灭口。

精神病 (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 情感 、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在精神病发作期间,个体可能会出现幻觉和/或妄想。他们可能会看到或听到不存在的事物。这对于个人来说可能令人难以置信,有时候,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他们抨击并伤害自己或他人。

精神病的典型征兆和症状是:

· 幻觉 - 听,看,或感觉不存在的事物

· 妄想 -对不真实的事物感到恐惧或怀疑

· 混乱 - 思想,言论或行为出现混乱

· 无序的思维 - 在不相关的话题之间跳跃,在思想之间建立奇怪的联系

· 难以集中

根据观察,精神病可以快速或缓慢地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起病缓慢并以较轻的精神症状开始,但如果一些人停止服药,他们可能会迅速转变回精神病。

早期诊断

精神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改善患病的症状。但是却不是那么的完美。

精神病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和病史来诊断 - 医生会检查病人并向患者家属询问他们的症状,经历,想法和日常活动; 他们也会问是否有家族精神病史。医生还会检查是否因为合法或非法药物以及毒素的中毒史,通常要求用尿液样本检查。一旦精神病被缩小到精神病原因,在诊断被确认之前必须满足明确的标准。

精神科医生诊断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主要是通过精神检查,即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的病史,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患病持续时间,是否影响其 社会 功能等,再根据目前的精神诊断标准手册,目前国内常用的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CCMD-3)》,《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分类 第十版 ,ICD-10)》,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五版(DSM-5)》。诊断手册上详细列举每种疾病的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

一般入院后三天,才能说是明确诊断,最开始的都叫初步诊断。您所说的,向医生证明自己是否有病没病的文章,个人认为还是 娱乐 为主,顶多是夸大了医生在判断患者是否有“自知力”方面问题。自知力是指患者对疾病的判断和认识的能力。

医生之所以重视自知力,是因为自知力不但是诊断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患者能否配合治疗和预测疗效的标准之一。所以自知力是诊断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不能单凭患者是否承认有无精神病就判定患者是否患病!

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多轴诊断,要评估患者纵向变化,即发病后与发病前有何不同;横向比较患者与其他大部分人群有何不同;还要比较患者自身是否痛苦,是否影响其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 社会 功能;同时还要看患病具体持续时间,不同疾病的病程诊断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如果真的到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没病的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该建议来自好心情平台的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白云霞大夫回复的,白云霞大夫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恐惧症等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好心情app进行咨询。

精神病只是一个统称,精神分裂症是其中一类, 情感 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以及双相障碍是另一类,这两类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精神病。另外还有焦虑症,强迫症 ,惊恐发作 广泛焦虑障碍,分离转换障碍(旧称癔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

医学上每种精神病都有自己的诊断标准,符合相应诊断标准才能诊断为此疾病,否则只能称为“状态” ,一般诊断标准包括一下,1症状标准:例如强迫症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等 2时间标准:症状持续的时间,如强迫症状持续达到了两周,才可以诊断,如果只是几天达不到两周,暂时不能诊断为强迫症,只能说患者处于强迫状态 3 是否影响到患者正常 社会 职能,这点也很重要。

下面简单介绍下精神分裂症和 情感 障碍

精神分裂症分为急性起病和慢性起病,急性起病多阳性症状,例如幻觉最多见的是幻听,当然还有幻视幻心幻嗅等,妄想症状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等,一系列感觉知觉等认知,思维,想象,意识方面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需要仔细辨别。阴性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发现患者不愿意交流,不愿活动,对未来没有任何想法和行动, 情感 上没有什么起伏,整日懒散,一般患者会有 情感 淡漠,思维空洞等症状,需仔细与抑郁症鉴别。当然诊断也需要符合以上三个标准

情感 障碍中抑郁症主要符合以下标准:情绪低落,思维变慢,行为减少,的症状标准再加上另外两个标准即可诊断,抑郁症多有自责,自罪自杀,对未来无指望,无信心的表现,会出现自杀,甚至曲线自杀等

躁狂症要符合以下标准:情绪高涨,思维加快,行为增多,的症状标准再加上另外两个标准即可诊断。双相障碍表现为躁狂抑郁交替出现。

每一种精神病都很难用简单的一两句语言来概括,症状复杂多样,表现变化万千。医学定义用诊断标准算是最为简练的定义吧

望采纳!

精神病分很多种,不是每种都有暴力倾向的,不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其实说白了就是想的东西不一样,但他不会伤害别人,我们偶尔也会有奇怪的想法,譬如幻想自己是一个大帅哥,大富翁,或者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但我知道那是幻想,但精神病人不这么觉的,他们觉得那是真实的,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梦,另一个一切都是真的。这也只是不完全的概括,毕竟这方面的学问大着,不可能一两句话说清楚,建议你去看看关于精神病系列的书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也可以。希望对你有帮助

实际上在门诊医生主要是询问家属病人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道理很简单,没有几个病人会主动到精神病医院就诊的。真病人是没有自知力的。而且在门诊是问诊形式,主观认识比较多;而且即使通过仪器检查也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脑电图,多普勒这些检查综合医院也能做,不能说明什么;还有眼动实验,07版精神病学教科书里都提到不能用眼动实验结果作为判断是否有精神病的依据。真正的判断在于住院期间的判断,有护士的观察,医生的观察。这才是客观的,如果靠仪器就能判定有没有精神病那可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了。

如果我被关进精神病院,表示我做人失败,没有朋友只有敌人。在这花花世界里要随时变身变色,旁边多数的什么颜色你也要变成与它相同的颜色。比如开会投票,你要随大流别去撑反船,撑反船可以,上访可以,那么必须把你关入精神病院。没办法你是家族遗传的精神病。逃脱的当然你的背景与靠山过硬而正直所免于一难。做人我不怕批评,奉劝大家凡事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只有害自己,别以为自己有本事有体力。做人要服从大局,私利自私是行不通的。如果真被关进精神病院,只要几句话就知道是真有或如果你是个阿Q也只有把你关在里面。

但凡出现不符合大多人类认知常理的言语行为,即在医学上称之为精神系列病症。以此推理,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生命都不符合人类定义的正常行为。呵呵!

她会先问你睡眠如何,有没有失眠,多梦,容易醒的状况。如果你是学生她会问你会不会无故缺席,逃课。如果你工作了,她会问你会不会无故旷工,迟到,早退。日上三竿拥被不起。她还会和你聊天,看你的言语表达有没有夸大其词,看你的心率快不快,有没有超过正常情况。另外她会问你有没有觉得别人聊天,吐口痰都是针对自己,在议论自己。他还会问你有没有易怒,有没有暴力倾向等等。

如果都有,她会问你这种情况超过三周了吗?如果是,对不起,你就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患者病发前都会有什么症状?如何控制不发病?

精神病通常是指的精神分裂症,一般早期症状不会典型,多半会出现行为孤僻、言语减少,性格发生变化,病人会变的比较懒散,此种表现往往不能被家长或者旁人明显发现。

因为早期症状不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比如幻觉、妄想,较容易被家人忽视,因此如果发现病人出现行为孤僻、少语,尤其是学生成绩下降时,要特别警惕是不是出现了精神异常,或者是患有精神分裂症。

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一般不典型,首先可能会出现性格上的变化,本来比较开朗的孩子变的比较内向。其次病人表现会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少言寡语。

再者由于病人行为出现孤僻,而且可能会出现比较怪异的行为举动,比如曾经接诊的一位中学生病人,就是在出现精神分裂症之前,早期表现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而且原来是很愿意与同学在一起沟通,慢慢就变的寡言少语,以上的奇怪表现并没有及时引起家长的注意,后来病人症状就会典型,认为别人要伤害、跟踪自己,或者自己的想法可能被别人知道,病人表现就会比较紧张,夜间失眠,行为混乱,然后被家人送入医院。

因此在对待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加以注意,尤其是青少年家长要对孩子的性格变化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发现孩子行为举动和以往不太一样时,及时去医院检查。

精神病的症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往往在临床当中,在分类的时候,包括知、情、意的症状。为了便于大家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能会说是阳性还是阴性的,病人的表现和以前不一样,表现比较亢奋的、突出的,如妄想。幻觉的症状,像幻觉可能会出现幻听、幻视、幻嗅的表现。

答案:A

帕金森患者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严重者呈弯曲前倾姿势,患肢被动活动时呈“齿轮样”阻抗感,面具脸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紧张综合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患者不动、不说、违拗,伴肌张力增高出现空气枕、蜡样屈曲等。

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

临床表现

  构音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速度、节律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性的改变,也就是说话含糊不清和不流利。严重时,言不分音,语不成句,难以听懂。最严重时完全不能说话,出现构音不能。但构音障碍患者言语所表达的内容和语法往往都是正常的,对理解他人的语言也无困难,而仅仅是口语的表达障碍。构音障碍可以是患者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也可以是次要的伴随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构音障碍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且常有特异性的伴随症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构音障碍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延髓麻痹"的其他表现,且多伴有强哭、强笑等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也常有吞咽困难表现,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肌原性构音障碍常有躯干及四肢肌肉的无力或萎缩。小脑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常伴有肢体运动的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平衡不稳等症状。基底节病变引起的构音障碍可伴有肢体肌张力异常及不自主运动等表现。

  不同构音结构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一)舌麻痹

  第Ⅻ脑神经损害导致其支配的舌肌瘫痪时,主要引起发舌音声母s、z、r如"四"、"十"、"紫"、"日"等及舌音韵母e如"得"、"特"、"勒"等含混不清。病变早期患者往往感觉舌的运动变得迟缓,自诉舌头"发笨"和"肉跳",病情逐渐加重后,舌头完全不能运动,舌位于口腔底,几乎不能发舌音。如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患者常伴有舌肌萎缩、舌体变小、舌质发软且弛缓、舌面有许多深沟。

  (二)口唇麻痹

  Ⅶ脑神经损害引起唇部肌肉的瘫痪和无力时,可影响唇音b、p、m如"包"、"抛"、"猫"、"玻"、"波"、"摸"等和唇齿音f如"飞"、"佛"等的发音,导致患者发唇音及唇齿音含混不清。此外,患者如出现口唇肌萎缩,可表现为口唇变薄、多皱褶;口唇肌无力导致患者不能吹口哨,噘嘴困难。

  (三)软腭及咽喉肌麻痹

  当第Ⅸ、Ⅹ脑神经所支配的咽肌一软腭肌无力或瘫痪时,对声母g、k、h的发音如"高"、"亢"、"好"、"哥"、"柯"、"喝"等特别困难。病变早期患者往往仅在发较长的喉音时带鼻音,闭塞鼻孔时可使鼻音消失,病情加重后发音呈典型的鼻音,呼气发音时鼻腔漏气而语句短促,字音含糊不清。此外,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流涎、进食呛咳,食物易由鼻孔流出等表现。

  患者第Ⅴ脑神经(运动支)损害时,引起咀嚼肌瘫痪和萎缩,可使张口动作障碍而影响说话,双侧损害时患者完全不能张口。

  诊断

  不同病因引起的构音障碍,其诊断依据不同。诊断原则是首先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构音障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其他伴随症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构音障碍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一)失语症

  失语症是指由于语言神经中枢(常为优势半球)的病损引起脑内言语阶段障碍,导致患者抽象信号思维障碍,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候群。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学习困难,造成的语言功能缺陷也不属失语症范畴。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①额下回后部受损时出现运动性失语;②颞上回后部是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感觉性失语;③额中回后部是书写中枢,病变时患者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出现失写症;④角回为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义,出现失读症;⑤颞上回与角回之间区域是物体的命名中枢,病损时出现命名性失语。引起失语症的最常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其次为脑部炎症、外伤、变性等。

  (二)缄默症

  缄默症指患者言语表达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但患者却沉默不语,长时间一言不发。常见的功能性缄默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患儿多因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或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等而起病,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缄默"的高度选择性是本症特点,患儿在某些人、人群或在特定环境中保持缄默,而在另一些人和环境中讲话流畅。

  2癔症:患者出现缄默症状时常与癔症性木僵同时出现,如无并发木僵,则仅表现缄默不语,而写字、手势等动作都很敏捷,面部表情也很活泼。缄默表现和其他临床症状一样,具有突发突止、易于接受暗示等特点。

  3紧张性缄默症:患者表现为缄默不语,或有片断的破裂性语言,同时可伴有拒绝、违拗、木僵、蜡样屈曲、冲动等症状。

  4妄想的缄默症:常见因周围人不同意患者所述妄想内容,而拒绝与周围人交谈和因幻觉或妄想内容"命令"患者不语而保持缄默。患者无违拗、冲动或僵住现象。

  5抑郁症:患者可出现缄默症状,表现为木僵或喃喃自语,患者面容悲戚,有时伴发阵发性焦虑,病情严重者绝对缄默。

  (三)失声

  失声又称发音困难,是指喉及其支配神经损害引起声带活动障碍或呼吸肌麻痹及呼吸节律紊乱所致声带振动障碍。喉的支配神经均为迷走神经分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凡在喉返神经的径路上侵犯和压迫神经的各种病变都可以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在喉肌麻痹初期,声带无力,发出声音低而粗涩。随着喉肌瘫痪的进展,双侧声带均无运动而保持于中立位,其间只留一条狭缝,出现的征候特点是失音和吸气困难与喘鸣。此时须行气管切开,以维持生命。但患者如仅有失音而无呼吸困难,多为癔病。

  (四)口吃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不流利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口吃可能是生理与心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在激动、恐惧或情绪激动时更易发生。可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或无意义地重复发音等不同形式。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并易因口吃影响产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常见的口吃类型有以下几种。

  1先天利左性口吃 指患者先天利左,因后天强制性教育,被迫改为利右,故言语不流利,造成口吃。

  2思维过速性口吃 是指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

  3精神性口吃 指学语阶段由于精神创伤,语言表达受到抑制,造成失语。患儿有精神创伤史,并可有发言紧张、孤独、寡语、行为退缩或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等表现。

  4方言性口吃 指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而导致口吃。

  5家族性口吃 患者常有家族史,甚至同一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亦有人认为在遗传基础上因外因诱发。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

  (五)语言发音障碍

  由于先天不足或幼儿发育期疾患,造成言语功能发育缺陷,导致聋哑或各种喑哑等功能障碍称语言发育障碍。聋哑病是指因先天因素或婴幼儿时期各种疾病引起双耳严重耳聋或全聋,失聪后患儿不能学习语言而致哑。此外,严重智力发育延迟或障碍、运用功能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喑哑。

  小儿构音障碍的预防:

  1、让小孩经常闻花香;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来以后,先不要着急吃,闭上眼睛闻闻今天是什么饭菜"今天的饭菜香不香"把乒乓球放在一盆水里,吹乒乓球从一边吹到对边;不要老吃流质的食物,多练习咀嚼;多练习舌头的舔、弹力,多教给小孩弹舌,不要小看这种练习,这与小孩能说出完整的话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小游戏在小孩几个月时就可以开始做了,这样更能使小孩言语更清晰,就不会等到小孩四五岁时还说话不利落,发音不清楚。

  2、妈妈自己说话的语速要慢,吐字要清晰,让小孩有一个正确的判别声音的来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妈妈自己说话语速快,小孩子跟不上,也会出现语言方面的问题。

  如果发现小孩在三岁时还吐字不清晰,就要做耳鼻喉的全面检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孩良好的语言习惯。看,发音,这就要求妈妈本身发音清晰、语速慢,让小孩多看妈妈的嘴型,模仿妈妈的发音。

  3、及时发现

  两岁以下的小孩发音不是很清晰,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他在成熟的过程中。三岁的小孩基本上发音就不错了。如果"s""sh",发音不清楚,让小孩跟着妈妈学,看着口型学,训练后没有改善,那么可能就是小孩的构音器官有什么问题。就要求爸爸妈妈带领小孩做一些相应的检查。有的小孩自己发音不是很准确,但是在妈妈的教导下,他的发音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他自己还掌握不了复杂的语言,或是说话时不注意,这样的小孩在语言熟练后就好了。

  小孩"大舌头"多数属于构音器官不够成熟,或是还没有养成发音动作,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小孩在活动中总要与同伴、父母、老师接触,发音不准确的小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自卑。而是不会更加注重去表现自己,因为他平常说话不好,别人会笑话他。所以,他自己就不愿意与别人交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3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