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
西汉之前,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乡间小官,主要负责治安。
秦朝建立后,全国实行郡县制。郡以下设县。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一般都是权力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过,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们,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十分高的出身,出身特低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汉高祖刘邦,在没有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前先是一个小混混,中间成为了沛县泗水亭长,到后来又成为了汉王,以及最后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最开始做的这个沛县泗水亭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这个亭长要是放在现代的话,是一个多大的官呢?
亭长这个官职,最初的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战国的时候,各个诸侯国在国与国之间的交界处设亭,然后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选拔合适的人来这里进行管理,这个来管理的人就是亭长,亭是作为防御要点的作用而存在的。
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秦国也就此变成了秦朝。秦始皇执政时期,建立了郡县制,地方的行政规划,分为郡,县,两种,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而在秦朝的时候,亭是区域规划中最小的地方,亭在乡村之中。每十里设立一处,亭长是由郡或县的行政长官进行选拔的,虽然是作为国家的干部,但是待遇要差的很远。亭是掌管治安,抓捕盗贼的专门机构,亭长主要的职责有,管理治安,负责接待来往的官吏,还有就是负责为朝廷传递文书,这个工作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或是乡级的派出所所长,按照现在的官位级别来说,相当于副科级。
刘邦在没有当上亭长之前,由于刘邦长期没有工作且不愿下地干活,经常受到父亲的训斥,亲戚们也都认为刘邦不会再有什么大出息。当时刘邦在听到这些话后,依然我行我素。不过刘邦并不是一无所长,相反刘邦文武双全,加上不拘小节的个性,因此交到了许多朋友。其中也不乏一些官吏,弄个亭长当当并不难,因为亭长毕竟不是什么大官和美差,没有很多人去抢,但是这个职位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官府选到刘邦也并不意外,毕竟刘邦还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的,只不过亭长的待遇并不是太好,收入也十分的微薄。
虽然刘邦拿着微薄的收入,但是总比之前因为长期呆在家里,经常被他的父亲刘太公训斥要好。担任亭长这个职务,也成为了刘邦人生中的较大转折点。刘邦在做了沛县泗水亭长后,长期与沛县官吏们打交道,因此与沛县官吏们十分熟络,在沛县当时也是小有名气。
后来在去拜见沛县当时小有名气的吕公后,吕公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对刘邦十分喜欢,吕公到后来便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对于当时刘邦的来说,可谓是一个十分大的惊喜。
刘邦做亭长时,真正较大的转折点,是在沛县泗水押送徭役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陵的这个事情上。
修建皇陵,不仅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差事,同时还是一项随时都可能受责罚或是掉脑袋的工作。因此刘邦押送的很多徭役都在半路上逃跑了,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徭役了。因为押送的徭役的总人数都是在朝廷那里备过案的,少一个人,刘邦就要受到处罚。要是少的人太多的话,刘邦是要掉脑袋的。
刘邦在看到仅剩不多的徭役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把这些徭役全部放掉,自己也找地逃命去了,不过这些徭役们并没有选择走,而是选择追随刘邦去往别处。后世传说,留下的这些徭役们与刘邦一起喝酒,喝完酒后,刘邦与这些徭役们继续赶路,在途径一处沼泽地时,走在前面的徭役见到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中间,便向刘邦报告有大蛇挡在路中间,建议刘邦找其他的路走吧。
在酒精的持续作用下,刘邦此时已经是半醉半醒的状态。在听到徭役的建议后,刘邦并没有听从,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在看到那条挡在中间的大蛇后,用身上的剑杀死了这条蛇。没走几里,刘邦因为劳累和醉酒躺倒在了地上,后面一些的走得慢的徭役,在走到杀死蛇的地方后,看到有一个老妇人在哭,便上前问明缘由。
老妇人说那条蛇就是我的儿子,他是白帝之子,化身蛇挡在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所杀,因此才哭的。听到如此老妇人说的话后,这些徭役自然是不信的,认为老妇人是在耍他们,准备想要教训一下这位老妇人。谁知这个老妇人竟不见了踪影,在与刘邦会合后,这些人将此事说给刘邦听,刘邦听了之后十分高兴,这些追随刘邦的人,对于刘邦是更加的敬畏和忠心的追随了,很快这个事情就传开了,追随刘邦的人开始变多了,名声也比以前更大了。
后来在陈胜吴广起义后,沛县也想要响应起义,有人便提出召一些在外流亡的人回来,刘邦自然成为了首要的对象,在刘邦回到沛县后,沛县参与起义的这些人都推举刘邦作为首领,这些起义军在后来人数越来越多,但是论起实力来,没有项羽所领导的起义军强。
刘邦所领导的起义军在后来接连攻下了很多城市,到了后期,实力已经可以和项羽的大楚抗衡,刘邦与项羽交战多年,最终以项羽乌江自刎身亡而彻底告终。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将国号改为汉,史称西汉,刘邦自然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自此统治长达二百一十年的西汉便拉开了序幕,刘邦也完成了从小小的亭长到开国皇帝的华丽逆袭。
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秦制: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亭是秦汉时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大致每十里(相当于3公里)设置一亭。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就亭的交通职能而言,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政府邮件的收发传递,也由亭传系统担当。就亭的地方行政职能而言,亭所在地区,称为亭部,亭负责亭部地区的治安,担当维持秩序,逐捕盗贼的责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亭是邮政交通站兼派出所。亭一般设有亭长一人,下属有求盗一人,负责治安,有亭父一人,负责亭舍的开闭扫除管理等杂务。亭是准军事机构,弓弩、戟盾、刀剑、甲铠等武器是日常配备的,亭长是武职,或者由退役军官担任,或者由选考合格的武吏出任,因为是派出机构,由县主吏掾(功曹),也就是县政府办公室直接统辖。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治安主任吧。(村干部)
亭长是秦朝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亭,和郡一样,最初不是管民的,而是军事单位,但它更像哨所,并不用于屯兵,所以亭没能和郡一样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无秩官员,也就是国家编制外的,虽说秦统一了,但亭一级的官员并没有裁撤,也没有录入国家编制官员,算是一种临时的维护地方安全的吏,不享受国家待遇。
亭长作为秦国的低级小吏,亭长也是有工资的。亭长的属于吏,不属于官,他的主要职责是缉拿盗匪、摊派徭役、征收钱粮。
扩展资料
代表人物:
汉太祖刘邦就曾经出任泗水亭长,很多人认为亭就是村,或者亭长就是治保主任之类的官,其实不是,亭就是军事单位,他管理不了民事。
刘邦作为泗水亭的亭长平时就是干的摊派徭役、征收钱粮的活儿。刘邦这个亭长颇得沛县县丞萧何的赏识,曾经跟萧何一起去陈郡汇报工作,遇到秦始皇巡游,其旌旗展展,武士林立,气派恢宏,刘邦不禁感叹到“大丈夫生当如此”!
参考资料:
其实刘邦的这个泗水亭亭长是一个比较小的官,只不过是最基础的公务员而已。战国的时候在临界他国的地方设置亭,而且安排了亭长担任防御的责任,秦代的时候在乡村每十里设置一个亭子,十里一亭,亭有亭长。
亭这个玩意儿,其实是战国末期时候各国在边境修建的,用于防御的民间组织,它不仅可以用来防御,还可以为过路的人提供服务。而且自古以来治安与军事都是不分家的,在秦朝时亭可以用来防御和打探,或者传达各种情报,在内地亭又有驿站的作用,为来往的过路人提供食宿。而亭长顾名思义就是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治安情况,除此之外还要解决一些民间纠纷,负责监督外来人员,辅助上官征收付税等等。
有人说这个亭长有点儿像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但是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手底下的人员可是有编制的,但是当时的庭长手底下的人员是比较杂乱的,没有编制的,是从四面八方召集而来做事的人。而且我个人认为,亭长也没有所谓的派出所所长那么的威风。其实虽然刘邦是个亭长,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手下,因为古代人口稀少,十里之内其实也没有多少人口,所以说刘邦才能够应付得过来的。
所以总的来说,刘邦担任的那个可以说是地方最小的一个官职,但也不能够太过的小瞧他,芝麻大的官那也是官呀,起码也能够管理一些人,而不是只能被他人管理。所以说刘邦能够凭他的本事当上亭长,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或者说他的为人处事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亭长不是什么大官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