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知识:分析傣族舞的艺术特点与民俗方式

少儿舞蹈知识:分析傣族舞的艺术特点与民俗方式,第1张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儿舞蹈知识:分析傣族舞的艺术特点与民俗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

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

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

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

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

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势神态等都较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

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有: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双合翅”、“抱翅”、“JI质展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

二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

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前后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舞姿造型的“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后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的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舞姿“一顺边”来自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扬场劳动时的步态和形态。又如农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风筛选谷时,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三傣族舞蹈典型的表演形式

“孔雀舞”是傣家最喜爱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也是傣族人民审美特征的生动具体的体现。其表演的形式是:一种是以广场上表演片段为初始的,由男子挎道具舞蹈,舞者头戴塔盔假面具,身穿绘有孔雀羽毛花纹的衣衫,腰部系上用彩纸或彩绸扎成的雀身和雀尾,表演时双手拉线牵引雀尾以使其舞动,内容多为表演孔雀的林间漫步、溪嬉戏,飞翅下山,拖翅、晒翅、尾翅、飞翔以及极为精彩的开展抖翅等。

这种孔雀舞借助道具的表现力,使舞蹈更具形象化,但它同时却又影响了舞者身体动态的发挥。另一种“徒手的,孔雀舞是“道具舞”的进一步成长。傣族舞蹈家毛相率先改革了笨重的面具和舞具,吸收了不少外来民族舞的动作和技巧,如汉族的圆场步,蒙族的碎抖肩等。 傣族的历史悠久,从公元1世纪,汉武帝开发西南后就与内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来。东汉时,傣族首领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傣族舞蹈在动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相对静态的“三道弯”,那是一种人体s状的曲线姿态,称为“体态三道弯”,而通过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称为“动律三道弯”。“体态三道弯”是舞者在静态中保持s状曲线造型,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胯部的左右三道弯展现女性的曲线美,而“动律三道弯”是在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的舞蹈动律基础上,运用人体其他不同部位,如头、手、肘、肩、腰、胯、膝等的每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有多种曲线交织运行,形成千姿百态的s形。

固族舞蹈文化是在其长期居住的地域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裕固族文化与蒙古族、藏族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对裕固族舞蹈的形成产生影响。裕固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人民都能歌善舞,裕固族舞蹈与藏族舞蹈在膝关节的屈伸动律上有相似之处,膝关节松弛,有弹性、韧性,做屈伸动作时重拍向上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不仅动律特点相同还有很多藏族舞蹈中的步伐也常出现在裕固族舞蹈之中,如:点踏步、退踏步等。裕固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仅动作变化相似,动律特点也基本相同。

景颇民间舞的动作规律主要体现在膝盖屈伸,各种舞步都是由膝盖屈伸带动的。膝关节屈伸可分为快、慢两种不同的舞蹈类型;一种是节奏缓慢,屈伸柔软灵活,上身前后倾斜。比如丧舞,由原曲和整首歌组成。另一种是轻盈有弹性的屈伸,如刀舞、眼脑纵唱等。因为步伐的加快,动作显得欢快敏捷,兴趣也活跃欢腾。

景颇族不同支系的民间舞蹈整体风格和节奏比较统一,适合男女老少的人们自娱自乐的圈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鼓、钹、钹是舞蹈的三种主要伴奏乐器。舞蹈大多使用道具,尤其是长刀,与景颇族的生活、生产和军事斗争密切相关。它们是景颇族在各种民间舞蹈中使用最广泛的道具。

在景颇族民间舞蹈中,金寨村的舞者除了眼睛、脑子、歌声外,穿的都是日常服装。

经过漫长的原始时期,景颇族民间舞蹈在与周边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下,随着景颇族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而相应发展。但这种发展演变多以内容为主,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宋书》和《全曲》中的农业生产和建筑内容,反映了早期农业社会景颇族的生产状况。还有一些很少变化的舞蹈,如金寨村、四岗村等,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艺术形式。

景颇族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南迁后,他们接触到了当地的傣族、傈僳族和汉族。他们不断吸收外国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丰富自己的民族舞蹈。

全曲是对傣族象脚鼓的吸收和借鉴,将其融入民族舞蹈,创造出具有景颇族风格和特色的“象脚鼓舞”。同时,象脚鼓被广泛用于配合其他景颇族民间舞蹈。丁格是在吸收傈僳族“弦舞”的基础上,结合景颇族自身的内容而形成的。外来文化的引入为吸收和借鉴提供了条件,对景颇文化灌溉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也包括懈胯,由于这一律动的特点,使藏族民间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驰,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动律特点,从而使舞蹈给人一种飘逸而又沉稳的感觉。

2、膝部的颤动和屈伸在藏族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肩膀与腰相平(弓腰),双手成环抱形左右摆动。(因为当时藏族人民被压迫,手的动作代表人民的思想斗争)之后立起腰,代表人民解放的欢乐和尊严。

街舞、爵士舞、拉丁舞、中国舞、标准舞等。当代流行的舞蹈统称为流行舞,只要是深受众人喜欢,并且很多人去模仿的舞蹈就属于流行舞。流行舞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街舞是起源于美国,基于不同的街头文化或音乐风格而产生的多个不同种类的舞蹈的统称,最早的街舞舞种为Locking,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

街舞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

爵士舞,即美国现代舞,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节奏型舞蹈,是属于一种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舞和芭蕾舞所表现的一种内敛性的舞蹈。爵士舞蹈最初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经被贩卖作为奴隶的黑人群体带到美国本土,而在美国逐渐演进形成本土化、大众化的舞蹈。

拉丁舞,分为国标拉丁舞和拉丁风情舞(即民间拉丁舞),国际标准拉丁舞又指体育舞蹈,分为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支舞。国标拉丁舞是体育竞技舞蹈,爆发力,极强的风格,技巧是它的特点,有很大的竞技体育舞蹈发挥空间。

景颇族民间舞蹈动律主要体现在双膝的屈伸运动上,各种舞步都由双膝的屈伸来带动。双膝屈伸在不同的舞种中可分为快慢两种;一种节奏较慢,屈伸平缓有韧性,上身前俯后仰的幅度较大,如祭把丧葬舞格本歌、整歌。另一种是轻快而具弹性的屈伸,如刀舞、目脑纵歌,由于节奏加快,动作显得欢快灵捷,情趣也活跃欢腾。

景颇族不同支系的民间舞蹈整体风格动律较统一,男女老少皆宜的群众自娱性循环式的舞蹈有广泛的群众性。

鼓、、镲是舞蹈的三大主要伴奏乐器。舞蹈大部分使用道具,尤其是长刀,与景颇族的生活、生产、军事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景颇族男子在多种民间舞蹈中使用最广泛的道具。

景颇族民间舞蹈除目脑纵歌的脑双,金寨寨的舞者有特殊的服饰装束外,舞者均身着日常服装。

景颇族民间舞蹈在经历很长的原始时期后,随着景颇族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下,相应的也有所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演变多侧重于内容方面,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加进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格本歌、整歌中的农业生产和建房内容,反映的是景颇族社会进入初期农业社会的生产情况。也有一些舞蹈很少变化,如金寨寨、思港斋等还保留着更多的原始艺术形态。

景颇族对外来文化既善于吸收也善于消化,南迁之后和当地的傣族、傈僳族、汉族等接触,他们不断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用以丰富自己的民间舞蹈。

整歌就是吸收借鉴了傣族的象脚鼓,而溶合到本民族舞蹈中,创造出景颇族风格特色的“象脚鼓舞”。同时象脚鼓还广泛用于其他景颇族民间舞蹈的伴奏。叮歌则是吸收了傈僳族的“弦子舞”,融合景颇族自己的内容而形成的。外族文化的传入,为吸收借鉴提供了条件,这对景颇族的文溉化艺术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是的。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需要培养控制膝盖屈伸和踏地轻重的能力以及手臂与脚步配合的协调能力。跳的时候要用膝部屈伸的律动带动整个脚掌,随音乐节奏在地面上做有规律的踏步。所以藏族舞蹈中的踢踏舞是以膝盖屈伸为基本动力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3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