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滑鼠手 改善腕隧道症候群

认识滑鼠手 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第1张

导读:女性多从事繁琐、细碎、手部频繁劳动工作,平日护手都只注重玉手保湿美白,但对于最重要的手腕健康,很多人却忽略了。调查证实,职业女性罹患滑鼠手(腕管综合症)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正确认识和预防腕隧道症候群,下面一起来关心。

正确使用滑鼠、键盘。调整萤幕座椅高度,可以预防腕管受到过度牵拉。 一、认识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

1、什么是滑鼠手: 学名腕管综合症,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症状,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属“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

2、办公女性易患此病: 女性较多从事繁琐、细碎、需要手部频繁劳动的工作,且对自己的身体感受比较在意,更容易觉察身体的疼痛。

3、一般治疗方式: 局部封闭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多不能根本解除。一般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外乎中医治疗,或者口服活血化淤类或止痛类药物,针灸、推拿等。还有一些辅助治疗如热疗等。

4、手术治疗: 镭射针灸刀对“腕隧道”(腕管)内粘连的纤维组织进行松解,从而改善正中神经的受压情况,减轻屈指肌群及屈拇长肌的肌腱的束缚,减轻甚至消除疼痛症状。

二、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

1、 手麻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大多过度使用手腕,手腕常受大压力,压迫到腕部中控制大拇指、食指、中指的正中神经,造成手部发麻、疼痛。

2、 另一种可能为颈神经根病变,是颈神经根功能异常,多因长时间姿势不良,引起骨刺、椎间盘突出,或颈椎关节退化压迫神经,致肩胛部或手臂疼痛及手掌手指麻木刺痛、无力。

二、职场女性预防滑鼠手

1、每工作一小时,停下30秒,活动手腕,握拳,在办工椅上做几次伸展动作。手肘放在桌子上,手腕平放操作键盘,既不弯曲也不下垂。

2、扔掉让你不快的机械滑鼠,使用光电或者镭射滑鼠,更高的敏感度能有效降低你的手腕受力。使用滑鼠时候手腕挺直,腰背舒服地靠在椅背上。

3、把键盘从办公桌下抽出来放在桌面上。键盘应该放在你身体的正前方,看看你键盘地下是不是有调节高度的支架,有的话适当调高一格。

4、调节萤幕或者座椅高度,避免使用滑鼠键盘时候身体前倾,这同时有助于保护你脆弱的颈椎。

5、前臂和肘部尽量贴近身体,并且尽可能放松。肘部工作角度应该大于90度,否则,你会压迫到肘部的正中神经。

三、自我推拿治疗滑鼠手

1、按揉手三里穴: 位于前臂外侧,肘关节弯曲时,肘横纹下四厘米左右,用左手拇指指面按揉此穴位一百次,使局部有酸、胀、痛感为宜。

2、按揉内、外关穴: 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正中往上五厘米左右,外关穴刚好与内关对称,位于前臂外侧。可用左手食指指面按外关,拇指指面按内关,同时按揉一百次,使局部有酸胀感。

3、揉捏前臂: 右手关节弯曲放在胸前,左手拇指指面按前臂外侧,另外四指指面按前臂内侧,从肘关节至腕关节方向揉捏五十次,以揉捏指伸肌,也就是食指、中指上翘时可触摸到其收缩为主,手法宜轻柔,单方向匀速移动揉捏。

4、按腕屈伸肌: 用左手拇指指面按腕关节内侧腕横纹中点,食指指面按腕关节外侧中点,与拇指对称性用力,作腕关节屈伸活动二十次,局部有酸胀、发热感为佳。

5、直擦前臂: 要求前臂紧贴自身身体,先在前臂外侧皮肤涂少量凡士林或红花油、扶他林等,再用左手掌面,以小鱼际肌为佳,紧贴与前臂皮肤,按照指伸肌肌肉走向,来回擦二十次,以发热为佳,方向保持一直线。

网球肘一定是跟打网球有关,这是很多人对于网球肘的误区哦~

网球肘:又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因为反复使用导致的肱骨外上髁的肌腱附着点产生炎症,从而导致疼痛

致因:前臂伸肌群(尤其是指长伸肌)的起点是在肱骨外上髁,它们的作用是伸腕,大量重复的运动,对指长伸肌的肌腱附着点(肱骨外上髁)造成持续的压力,从而造成指长伸肌的肌腱有小小的撕裂,从而产生炎症和疼痛。常见于网球或其他球拍类运动、游泳、程序员等

症状:1)刚开始症状较轻,但随着发病时间而加重;

2)疼痛位于肘关节外侧,可能还会向前臂和手腕延伸

3)抓握无力

4)在握手、扭毛巾、扭钥匙时疼痛加剧

治疗:1)休息:休息,也可以佩戴支具

2)冰敷:在疼痛严重时,可以使用冰敷缓解炎症反应

3)超声波:可以使用超声波治疗炎症

4)物理治疗:

①腕屈伸肌群肌力训练:注意是腕关节做屈伸动作,前臂应固定

②腕伸肌群的拉伸:保持30-45S

③赛乐棒:

④抓握训练:可以抓毛巾,抓紧后保持10S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私信我哦~

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让我们烦恼。大家也许有过这种感受,当长时间地操作电脑后会感到手掌发麻,或者食指在拖曳鼠标时容易抽筋,如果常有这种现象,就该警惕“鼠标手”了。

“鼠标手”,顾名思义,是以长期不规范的姿势操作鼠标或键盘引起的。由于长期使用鼠标键盘造成的腕部神经压迫,导致肌肉或关节麻、胀、疼、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下面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以自我推拿为主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右手为例):

(1)按揉手三里穴:位于前臂外侧,肘关节弯曲时,肘横纹下4厘米左右,用左手拇指指面按揉此穴位100次,使局部有酸、胀、痛感为宜。

(2)按揉内、外关穴: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正中往上5厘米左右,外关穴刚好与内:关对称,位于前臂外侧。可用左手食指指面按外关,拇指指面按内:关,同时按揉100次,使局部有酸胀感。

(3)揉捏前臂:右手关节弯曲放在胸前,左手拇指指面按前臂外侧;另外四指指面按前臂内侧,从肘关节至腕关节方向揉捏50次,以揉捏指伸肌(食指、中指上翘时可触摸到其收缩)为主,手法宜轻柔,单方向匀速移动揉捏。

(4)按腕屈伸肌用左手拇指指面按腕关节内侧腕横纹中点,食指指面按腕关节外侧中点,与拇指对称性用力,做腕关节屈伸活动20次,以局部有酸胀、发热感为佳。

(5)直擦前臂:要求前臂紧贴自身身体,先在前臂外侧皮肤涂少量凡士林(或红花油、扶他林),再用左手掌面(小鱼际肌为佳)紧贴前臂皮肤,按照指伸肌肌肉走向,来回擦20次,以发热为佳,方向保持一直线。

按照这5种方法进行推拿,就可以起到活血消肿、减轻腕管内压力、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对于症状较重的可在手法完成后配合热敷、贴膏药,一般每日一次,5次之后可有较好效果。

当然,“鼠标手”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上臂和前身夹角保持45。以下的时候,身体和鼠标的距离是最合适的。要学会使用多种不同的输入方法,不要连续在电脑前工作过长的时间,在连续使用鼠标一个小时之后就需要做一做放松手部的活动。

肩:

三角肌: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大臂:

肱二头肌: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肱三头肌(长头 内侧 外侧):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小臂:

肱桡肌: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桡侧腕屈肌: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桡侧腕长伸肌: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尺侧腕屈肌: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尺侧腕伸肌: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手腕发力和手指发力是很多初学者耳熟能详的发力技巧,在初学者的发力体系里, 手腕发力是属于禁忌的 ,但又是羽毛球技术中 很关键的部分 ,不得不说,在前文中曾经讲过手腕发力的联动关系,本文将重点阐述手腕动作本身的一些特性,也是对杀吊理论的补充。

当然还是要警告广大的业余爱好者,手腕发力属于巧力,没有核心力量的保护,盲目使用,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请量力而行!

温故而知新,首先回顾一下前文中手腕的基本动作,下图为腕关节的活动度示意图,可以看出 手腕屈伸 的幅度要比手腕展收的 幅度大, 小臂旋前与手腕屈伸幅度相当。

手腕的内外旋动作 是基于小臂旋肌做功产生的动作,一般称为小臂旋前和小臂旋后,在借助大臂旋转的基础上可以大幅的提升活动度,因此也 是手腕发力的主要动作。 (注:转腕动作只是整个手臂旋转的一部分,实际击球时还包括肩部和肘部的旋转)

手腕的展收动作 是小臂尺侧和桡侧屈伸肌交替做功产生的动作, 是手腕发力的辅助动作。

手腕的屈伸动作 是小臂内外侧屈伸肌群交替做功产生的动作, 一般发力很少会用到屈伸动作。

手指动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四指动作和拇指动作,由于手指关节较多,所以手指动作有 长屈伸和短屈伸 ,当然手指同样具有 展收动作 。

手指动作 配合手腕动作发力是 挥拍一致性或者挥拍停顿最后的发力点,也是瞬间发力的关键。

在很多文章里已经阐述过,发力是肌肉做功,所以想要了解手腕发力的特性也避免不了检查一下手腕肌群的一些特质。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其一,控制手腕手指动作的肌群基本都在小臂,只有个别手指肌在分布在手掌上,也就是说 手腕发力是以小臂为主导的 ,并且最主要的内外旋发力是小臂的旋肌,与控制手腕手指的肌肉无关。

其二,手腕手指的 肌肉都很细长 ,也就是说这些肌肉基本都 属于快速肌 ,虽然具 有一定爆发力 ,但相对于大肌肉来说 续航能力很差 。

所以,在常态下,要尽量 保持手腕手指的放松 ,仅在 击球瞬间快速抓紧球拍发力 ,初学者往往因为过于紧张,从一开始就死死的抓住球拍导致最后的击球反而发不出力。

这在很多职业球员的慢动作视频中能明显的看到挥拍前期都会不自觉地松开手指。

其三:腕肌做功属于平衡杠杠运动,手指肌做功属于速度杠杠运动,所以 手指发力 比腕部发力 更快捷 ,但也更容易疲劳。

所以对于瞬间发力来说,或许可以 更多的利用手指发力 ,尤其是拥有多条且独立肌肉群的大拇指。

其四,小臂肌肉的分布是有层次的, 旋肌群在小臂深层 ,紧贴着骨骼(尺骨和桡骨); 腕肌群(屈肌和伸肌)位于小臂表层 ,离皮肤最近,是可以摸到的肌肉; 手指屈肌 则是 在腕肌的下层 , 手指伸肌与腕伸肌并列。

腕屈肌和指屈肌大多是重叠的 ,从这点上来说, 腕部的屈曲动作和手指的屈曲动作不应同时发力 ,这会造成肌肉同时收缩互相挤压达不到最佳发力效果。

如果可以换个方式,依次收缩发力或许可以改善,比如 先屈腕再屈指 ,这样的 顺序发力还会产生叠加波 ,让后发的力量更足,然而这样的发力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 后发肌肉 (指屈肌) 会 反向挤压 先发肌肉 (腕屈肌) ,恢复之前完成的屈腕动作,这一点似乎也与挥拍时手指放松握拍有一定的关联性。

其五: 屈肌和伸肌的起点分别位于 肘部内侧和外侧 (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 。这样的构造会让 手腕 在 同时内旋和屈曲 时 拉扯伸肌 产生一定的反抗动作 ,而当 手腕 同时外旋和伸展 时 拉扯屈肌 产生一定的反抗动作 , 强行动作 还有可能增加一定的负担 造成肌腱受损 。

(注:过多的内旋前屈引发网球肘;过多的外旋后伸引发高尔夫球肘)

反过来说,当你不得已想要屈腕时 (正手压腕) ,小臂为了保护伸肌选择适当的 外旋 会感觉 动作更舒服 ,而当你要伸腕时 (反手压腕) ,小臂同样为了保护屈肌选择适当的 内旋 也会觉得 更加舒服 ,但这与挥拍时的发力方向似乎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基于手腕手指发力的部分特点,也就产生了现在的相对公认的标准挥拍动作。

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 正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内旋内收,食指和后三指扣压,不可屈腕 ,适用于初学高远挥拍和重杀发力技术。

反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外旋内收,拇指顶压和后三指扣压,不可伸腕 ,适用于反手高远。

上述两种动作是最基础的手腕发力动作,从 摆臂展腕开始,到手腕内收,最后抓紧球拍击球 ,这个 手腕展收发力 的过程可以 称之为甩腕 。

正如前文的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屈伸手腕,会导致 手指发力不足 ,这也是有些初学者总感觉击球时抓不住拍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甩腕时屈伸手腕更容易引发肌腱损伤,所以请 初学者尽量不要压腕击球。

由于手指肌群的快速杠杠原理,在大多瞬间发力时则会用到更多的手指捻转动作,适用于正手中前场推扑等小发力技术。

同样因为拇指肌群的特殊性,反手的瞬间发力也会用到手指捻转,且适用范围更广,包括后场球技术。

正手后场内旋包击球 是基于主动进攻时的发力方式 (高点) ,当应用在 反手后场球 时,因大多处于被动状态 (低点) ,手臂外旋仅可以提供挥拍加速,而 拇指外旋捻转 受到关节的限制, 很难发挥作用。

在实战中很多职业球员在反手后场都很少用到拍面外旋击球,这与正手击球时的拍面内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当然在较为主动,且球在身前的情况下,反手拇指捻转的爆发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威胁性的。

所以大多反手后场球我们会用下图的发力方式,或许可以称为 反手拳握 ;

而在 正手区 因个人发力习惯的不同,也会出现类似的 拳握 挥拍 ,见下图。

上文中的小臂内外旋是标准的挥拍发力动作,手指捻转是进阶的瞬间发力动作,旋转方向与小臂相同,这两个动作都是基于包击球的理论,可以称为 正向包击 。

然而在标准之外也会有例外,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无法实现正向包击的时候,需要偶尔改变一下内外旋的游戏规则。

正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外旋前屈,食指和后三指握紧。

反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内旋后伸,食指和后三指握紧。

(注:反手后场球一般不带有内旋动作)

上述两种动作是变化的手腕发力动作, 从 摆臂 开始,到 手腕瞬间外旋前屈(内旋后伸) ,最后 抓紧球拍 击球 ,基于手腕手指肌群的层叠特性,手腕在屈伸后会产生一定的反向动作,看上去像是手腕抖了一下,所以这个 手腕屈伸 的 发力 动作可以 称之为抖腕 。

(注:发力击球时的拍面反作用力也会使手腕和手臂出现反弹现象,所以甩腕时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反向包击动作与标准动作是相反的, 对球产生的旋转效果也会不同 ,多用于中后场的快吊和点杀。

不妨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在挥拍时拍面已经转正,但又 不想马上发力准备多停顿一会 ,那么之前挥拍的蓄力过程就会消散,这跟劈吊斜线是不是很像;

(注:反手多为被动,击球时经常需要通过停顿破坏对方的节奏)

又或者你举拍的时候 击球拍面没有对着自己 而是向外的,如果用正对自己的那面击球似乎又来不及,这个时候你或许就可以选择反向包击瞬间发力击球了,这跟反手正打是不是很像。

最后我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老一辈的球员握着苍蝇拍,驾拍时拍面冲外,或许正是用了这种反向包击的击球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还拉近了与左手球员的差距。

(注:左手内旋是顺风球即正手球快,右手外旋是顺风球即反手球快)

甩腕是标准的挥拍动作 ,是正向包击;而 抖腕是应对突变 的挥拍动作,相对于甩腕是反向包击; 手指发力可以增加对战时的突然性。

本文的宗旨是抛砖引玉,更期待大家去开发新的技术,有时候换一个方向去思考会带来全新的体验,这类反规则的应用或许还有更多的案例,之后的文章也会陆续讲述,当然这种方式是否仅仅是临时的应变措施,是不是可以本末倒置的作为基础去训练,还有待大家自己去体会!

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可做如下几个动作:

1、坐姿哑铃交替弯举 2、坐姿哑铃弯举 3、坐姿俯身单臂哑铃弯举

4、坐姿后仰哑铃弯举 5、直立哑铃单臂颈后臂屈伸

6、坐姿哑铃颈后臂屈伸 7、直立哑铃交替弯举

8、俯撑哑铃单臂臂屈伸 9、仰卧哑铃弯举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九、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十、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一、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头肌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七、缝匠肌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九、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桡肌 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二、桡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三、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9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