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姜太公诛杀华士

文言文姜太公诛杀华士,第1张

1 姜子牙为什么杀华士

凡子鱼 太公望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士叫华士,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很多人都称赞他很贤明。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周公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凡子鱼评]

姜太公即姜子牙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是真正的智者、谋略家、军事家,他的英明神武在《封神演义》中达到了极点。姜太公在齐国做诸侯,因受命于君王而管理封地,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华士只因有背逆于世风的观点,以不臣服于君王,不结交诸侯为德行之荣,而无其他经世理国教化民风的有用才能,故华士是不识时务、自鸣清高、自取其祸。如今一些人专干一些离经叛道、颠覆传统、否定一切的事,标榜为有个性、是精英、是进步!我却不能这么认为:历史早有公论而且也对现实起着支撑民族精神大殿基石作用的文化成果,这是决不容混淆与颠覆的!把章子怡在当今的影响力与孔子相提并论,说什么章子怡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孔子!把诸葛亮说成要谋逆的乱臣贼子。。这不是有知识,而是无知!是妖言惑众!纯粹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恶意炒作!这对国家是害的,对民族是有害的!你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只需看看这些人一夜成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有轰动效应的言论来成名的,你就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了。

姜太公三请华士而不见召,姜太公杀了华士。姜太公是先礼而后兵的,可谓有仁有义,情至义尽了,又维护了社会风尚,维护了社会稳定。当然,现代文明社会不可能把这些异端言论的制造者从肉体上消灭了,但国家机器是有义务,社会大环境也有能力控制、压缩、扼杀这些言论恶毒漫延的!华士之死,是性格所致。每个时代,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那种奢望只靠口才来改变命运的人,而无真才实学,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人是注定要残废在那张嘴上的!

2 文王杀潘止,太公杀华仕,管仲杀付里乙

《荀子·宥坐》“文王诛潘止”,表明商封潘国已灭,其君被文王诛杀;潘止事迹未见史书记载!

太公杀华士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翻译

相传太公望吕尚被周王封为齐国国君后,很快便到了齐地,但他马上听说国内有个叫华士的人很特别。华士认为,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而当时的人也都因此称赞他为贤士高人。姜太公因听人提起华士之贤,便再三派人前往召请他,可是均为华士所拒绝,并表示坚决不入朝觐见太公望。最后,姜太公断然下令杀死华士。

姜太公杀华士的消息马上就传开了,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闻讯后询问姜太公:“我一向听说华士是齐国难得的一位高士,你为什么竟要下令杀他呢?”姜太公当即威严地回答:“对于这种不服从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吕望还能够以他为臣,与他为友吗?我吕望受上天之命忝为齐国国君,而今却不能以他为臣,与他为友,那么他就是上天所要抛弃的人。所以,我今杀他,仅仅是替天行道而已。既然我身为国君,然而再三召请他却遭到无礼拒绝,坚持不肯觐见,这实际上与叛逆何异?假如对这种人不能明惩典籍,甚至还要进行表彰或嘉奖,使之成为教化的榜样,让全国民众都去效法他,那么今后谁又还会把我吕望当成这个国家的国君呢?”

周公旦默然无语。

付里乙

春秋时期齐国人。《荀子·宥坐篇》:“管仲诛付里乙”据卢文弨注曰:“《家

语》作:“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详细情况未见记载

史付

春秋时期郑国人,又作史何。

《荀子·宥篇》:“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据卢文弨注曰:“《

家语》作:‘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

3 周朝太公望吕尚,杀华士兄弟的故事

相传太公望吕尚被周王封为齐国国君后,很快便到了齐地,但他马上听说国内有个叫华士的人很特别。华士认为,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而当时的人也都因此称赞他为贤士高人。姜太公因听人提起华士之贤,便再三派人前往召请他,可是均为华士所拒绝,并表示坚决不入朝觐见太公望。最后,姜太公断然下令杀死华士。

姜太公杀华士的消息马上就传开了,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闻讯后询问姜太公:“我一向听说华士是齐国难得的一位高士,你为什么竟要下令杀他呢?”姜太公当即威严地回答:“对于这种不服从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吕望还能够以他为臣,与他为友吗?我吕望受上天之命忝为齐国国君,而今却不能以他为臣,与他为友,那么他就是上天所要抛弃的人。所以,我今杀他,仅仅是替天行道而已。既然我身为国君,然而再三召请他却遭到无礼拒绝,坚持不肯觐见,这实际上与叛逆何异?假如对这种人不能明惩典籍,甚至还要进行表彰或嘉奖,使之成为教化的榜样,让全国民众都去效法他,那么今后谁又还会把我吕望当成这个国家的国君呢?”

周公旦默然无语。

4 谁能介绍狂谲、华士、段干木这些人的情况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

太公封於齐,以此二子解沮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狂谲、华士“不臣天子”,是反对周王朝的东夷族旧势力。

他们表面上自饮自食,不求于人,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消极而隐蔽的方式与周王朝对抗,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跳出来反叛。 姜太公是周王朝在东方的代表,积极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当然不能听任这种名曰归隐实则反叛的行为,而且太公又是军人,有果敢坚毅、雷厉风行的作风,因而将他们一举镇压了。

狂谲、华士的“贤”与姜太公“尊贤上功”之“贤”有很大差别。姜太公作为政治家,认为“贤”就是能为国所用、为国做事的人才。

而狂谲、华士虽然可能个人品德不错,也有才能,但他们拒绝为国出力,有小才而无大德。所以,在姜太公眼里,二人是“非暴力不合作者”,并非真正的贤才。

再次,狂谲、华士拒不做官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太公尊贤上功政策的反抗。姜太公尊贤上功的初衷,是号召齐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积极参加到齐国新生政权的建设中来,以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局面,而狂谲、华士这个时候却声称坚决不做官,实际上是和太公唱对台戏,蛊惑一部分人继续反抗太公的政策。

太公如果不“敲山震虎”、杀一儆百,不但“尊贤上功“的政策难以有效贯彻,其他政策也无法推行,所以太公将他们诛杀了。 综上所述,姜太公诛杀狂谲、华士是迫于当时情势而采取的果断行为 段干木,姓段干,名木。

战国初年魏国名士。师子夏,友田子方,为孔子再传弟子。

因其三人皆出于儒门,又先后为魏文侯师,故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 段干木祖籍河东,似可无疑。

其故里所在,却众说纷纭。一说安邑(今运城市安邑镇),一悦芮(今山西芮城)。

有趣的是,两地现均有段村,且段干木墓冢、祠堂并存。在安邑者,又有上下段村之分,莫知孰是。

段干木生卒年代不详,方志仅有“魏文侯时人”,“盖期生晚周之季”的模糊记载。大概生于春秋末抑或战国初。

卒年当在魏文侯前,不会晚于前396年。 段于木的青午时代正处千巾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新兴的地主阶级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军事人才治理国家;士多朝秦暮楚,奔走干王侯之门。

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矢志仕宦之途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展抱负的良机,如果段干木想步入仕途的话,还是大有希望的。但是他根本不想这样做,而是迷上了从事马匹交易的经纪人。

《淮南子》云:“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而为文侯师。”说明他在成为魏文侯师之前,就早已是魏国有名的市侩了。

战国时期,安邑作为魏国都,商业空前繁荣,经商成为风气。受其影响,或为生计所迫,段干木混迹于市井,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段干木年轻时曾一度名声很坏。这固然反映了战国时人们对此种职业的鄙夷,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段干木浪迹市井,久而久之,不免染上商人奸猾狡诈的习气。

在《吕氏春秋》中,把段干木同颜涿、子石、索庐参、子张等划为一类,统称之为“刑戮死辱之人”。 大约在30多岁时,段干木游西河(今陕西东黄河西一带),在此遇到子夏。

此后便和田子方一道投身于子夏门下。深受其师友的影响,学识德行大有长进。

皇甫谧说段干木“有文有行”,“怀君子之道”,遂“声驰千里”,名重—时。 据《淮南子》云,秦将起兵伐魏,司马庾说,段干木贤而文侯礼之,举兵伐魏,“无奈妨于义乎”,于是秦乃偃兵息鼓,辍不攻魏。

段干木名望之高如是。段干木究竟为何步入儒门,习“王官之学”,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决非欲籍此进身当政。

段干木一生“守道不仕”,“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便证明了这一点。 魏文侯“造其门”,段干木竟“逾垣避之”,令人哭笑不得。

此后,魏文侯便以客礼相待,“每出过其闾而轼”,甚至在屈驾请见段干木时,“立倦而不敢息”,拳幸之忱,溢千言表,而段干木却丝毫不为所动,始终不肯出山为相。依然为市井中人,过着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轻富贵,傲王侯,洒脱飘逸而毫无愧意。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段干木学成后,仍旧习难改,重操旧业,只是人们已经不去计较这些罢了。

段干木对功名富贵的厌恶,是他追求洒脱的独特个性和儒家道德规范融合的结果。如果说,段干木早年为生计所迫,身上染着铜臭的话,这时他追求的则完全是毫无拘束和烦恼的生活情趣,而儒家追求个性的道德现和富贵说又使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性的支柱。

孔子说:“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恰是段干木生活的写照。 段干木终身不仕,然而他又不是真正与世隔绝的山林隐逸一流,而是隐于市井穷巷,隐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中。

这种经历使他对春秋战国之交连年不断的战火,给人民所带来的疾苦有了极为深切的感受。进而“厌世乱而甘恬退”,不屑与那些乘战乱而俯首奔走于豪门的游士和食客为伍,使倾覆之谋,“浊乱天下”,为战争推波助澜。

作为魏文候的老师,段干木尽管没有步入宫廷。

有啊~

楚方玉,元末明初江南才女之一,死时年仅24岁,14岁便与江南另一才女苏坦妹并称“江南楚苏”, 在浙西文人汇集的著名诗会---兰溪雅会上,以诗才力压群贤与苏坦妹并称,二人交好情同姐妹明初因苏坦妹被朱元璋误杀,作为挚友的楚方玉悲痛万分,立誓要为苏坦妹申冤,随后就有了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一夺状元之举,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从小备受战乱之苦,家人都死于战火,后跟随一老仆人背井离乡,曾在一寒冬之日给了落破之时的朱元璋一碗泔水---说是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以至于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还念念不忘当年的施舍之人最后,当楚方玉在高中状元之后再大殿上说明当年施舍之事后,朱元璋仰慕其才情和美貌,想纳其为妃,楚方玉冰清玉洁怎肯答应,最后,完成了一生最后一本书稿<<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之后,便投缳自缢了文稿还是当年"浙西四贤"之一的宋濂给帮忙刊发的今已轶失宋濂看到当年的文坛好友仙逝,惋惜的连叹道"可惜!可怜!可叹!"

在感情方面她和才子李醒芳交好,二人曾一度共游山河数载,楚方玉更看重的事二人的神交,不想谈论婚姻,这一点也证明了她超过常人的感情境界,但是在复杂的现实社会里,这样的感情取向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坎坷这点和<<红楼梦>>里的妙玉也有几分共鸣,可能名字中都有个"玉"字吧!玉高洁温润也,世人只可仰望!

我所知道的关于她的作品有:诗集<<南国赋>>和<<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不过现在已经不可考

苏坦妹,元末明初,江浙一带著名的才女,和楚方玉并称“江南苏楚”。同浙江四贤,刘伯温等人也是素有往来,他们经常

参加浙江地区当时非常有名的“兰溪会”,在会上常常高谈阔论,吟诗作对。

真是“红颜薄命”啊,苏坦妹正值如花似玉的年纪时却被朱元璋给误杀了,后来,朱元璋为了表示悔意,在苏坦妹的坟前立了一个“罪己碑”。

刘莫邪

江苏南京人,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她舅舅是个闲散之人,膝下无子,非常疼爱已是孤儿的外甥女,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小小年龄的刘莫邪竟能听三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这种时候,小莫邪特别高兴,在诗会上,她闪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专心致至地盯着品诗论文的大人们。

那些诗兴盎然的文人除了偶尔逗弄一下这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一帮文友又在一座花园中举办文会,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带着参加了。这次的诗题是“咏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笺上写一首诗。小莫邪看到大人们或低头沉吟,或挥笔走龙,很有兴致,于是也向舅舅讨来纸笔,悄悄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

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

这时莫邪的舅舅还未写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写好的诗笺递给了他。舅舅接过诗笺一看,十分满意,于是对众人诵吟了一遍,顿时,文会上人人喷喷称奇。这短短四句诗,恰到好处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诗意虽谈不上新奇,但出自一个九岁小姑娘之手,诗句老练自然,怎不让众文人赞口不绝呢!从此,小莫邪成了文会中的一位正式成员每次与大人平起平坐,作诗论文,她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南京也成了战火纷飞之地,在性命难保的动荡之中,谁也顾不得什么诗文,刘莫邪这个“女神童”自然也就没人关心了。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复了昔日的升平繁华。这时,花信年华的刘莫邪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时的刘莫邪已成了一个圆熟干练的小妇人,凭着她的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门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贵妇的倾爱。她与明太祖的女儿大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是大长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来,她的盛名通过大长公主又传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虽出身贫贱,却也酷爱附庸风雅,听女儿说起京城里有一个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面试。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漳一时高兴,当即赐她为“女秀才”。

按科举考试的惯例,秀才是通过“县试”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资格;根本无需皇帝钦命,皇帝只主持“殿试”,从进士中点状元。如今由明大祖亲自赐给刘莫邪一个“女秀才”称号,可以说是有点不伦不类,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开了金口,谁也不能说不合适,从此,刘莫邪就有皇帝御赐的“女秀才”这一奇特名号。

刘莫邪不但名号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战乱之后,刘莫邪是以一个独身妇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时而作贵夫人打扮,妆扮得浑身溢光流彩;时而又布衣淡妆,俨然一副村姑民妇模样,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说她嫁过人,丈夫是个富商,在战乱中丧生,却给她留下了大批钱财,使她成了个富孀;也有说她在战乱中遇到世外高人,传授给她了幻术蛊法,能替人医治疑难杂病,也能迷人心神;还有人说她曾经出家为尼,在青灯古刹中潜心修炼,因而练得一手好书法和一身诗才。因为她从不对别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现在,刘莫邪顶着“女秀才”的头衔,似乎有了个身份。虽说一般的秀才并没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来;可刘莫邪这个秀才与别人不同,因为她是皇帝御赐的特殊秀才,全国独此一个,不知不觉地有了“见官大三级”的殊荣,再加上她与大长公主的密友关系,人人便对她敬畏三分。她广交达官贵人、文士名流,因为她的聪明才干和豁达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里的一个十分吃得开、兜得转的“名女人”,办起事来总能左右逢源。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这时太子已先他而逝,于是由皇太孙允敉继位,作了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势力膨胀影响自己的政权,就听从了侍臣齐泰、黄子澄的计谋,采取了削藩政策。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核对此十分不满,他凭着手中的兵权,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由燕京起兵南下,实际上是要争夺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军进行镇压,无奈燕王的军队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双方血战了四个年头。大长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梅殷,奉命率领重兵屯扎在淮南,以作为保护南京的屏障,几经交锋后,朱棣的部队逐渐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许多北方守将在大军压顶的形势之下,纷纷降归了燕王。燕王大军直逼到淮南,局势紧迫,南京城中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图,一时间,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兵荒马乱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险送信。就在这时,刘莫邪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因为她长期周旋于官贵门户,所以对政局十分清楚,危乱之时,她有意地运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因为刘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传信自然合适不过,茅大方当即写下一诗帖笺,并密嘱有关事项,刘莫邪便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

穿过硝烟弥漫的路程,刘莫邪风尘仆仆地来到淮安防地,拜见了梅殷。梅殷一见是妻子大长公主的闺中密友来到,惊讶之余当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帅府,刘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诗笺对着梅殷大声朗诵道:

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

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

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

老成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因是探试梅殷的态度,所以这首诗写得含义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时间不甚明白刘莫邪百里送诗的意图,于是问:“此诗何意?”刘莫邪觉得梅殷似无二心,就索性点明了说:“茅大人对西风兴悲,是担心树叶将辞旧枝呀!”梅殷番然领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国,理所当然。梅某率兵拒敌,决不会作辞枝的落叶,随风飘舞!”刘莫邪证实了自己的感觉,连夜返回南京,把消息传给了茅大方。

此后,燕王大举南下,探知了梅殷坚决抗拒的决心,只好绕过了他的防地,由扬州渡江直取京师。谷王朱穗归降,薛岩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宫中燃起了大火,朱棣进宫时,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称为明成祖,改元永乐,重制朝纲。

成祖朱棣命皇妹大长公主写信召梅殷还朝,以便劝他归顺到自己手下。梅殷见到妻子的书信后,深感大势已去,准备以死全节,所以也就无所畏惧地回到南京。

刘莫邪闻言驸马都尉回京,深恐他出什么差错,急忙赶到驸马府,密告梅殷道:“惠帝在城破之日从水道逃出了京城,目前正在川黔滇一带结合勤王势力,以求东山再起。梅大人且不可有轻生之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梅殷被刘莫邪的一席话鼓舞起来,他不再准备以死示忠,而是暂且安顿下来,悄悄发展拥戴惠帝的势力,等待有朝一日,里应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其实,惠帝允敉到底逃往何处,谁也说不清楚。有人传说他逃亡海外,明成祖先后七次派宦官郑和率兵乘船搜寻,找遍南洋各地,终不见惠帝的踪影。

即使这样,梅殷等惠帝的忠贞之臣仍不放弃拥护故君复位的愿望。驸马都尉梅殷虽早已被解除了兵权,但碍于大长公主的面子,朱棣也不便对他施行镇压。梅殷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南京秘密策划着复拥惠帝的行动。南京城中许多旧臣故老,表面上归附了明成祖,可暗地里仍然怀念故君,盼望着惠帝起兵复位,梅殷就把这些人发展成自己的同盟。而刘莫邪则在其中进行秘密联络,因为她有着“交际花”的特殊身份,能自由出入任何豪门官府,由她做联络工作是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她一个不属政界的女子会积极参与这种政治活动呢?一方面是因为她与大长公主一家有密切的关系;更主要的还在于她的“忠君不二”思想,她不但只是一个“交际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治主张的女性。

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对京城旧臣的活动自然十分关注,他手下的特务组织,东厂的宦官们时时都在暗查不安分的因素。虽然梅殷等人的拥护故君行动相当隐秘,却仍未逃脱东厂宦官的鹰眼,终于被他们探出些蛛丝马迹。他们报告明成祖:“驸马梅殷有不轨迹象,女秀才刘莫邪出入联络,且有江湖巫祝参与。”

于是,明成祖开始先发制人了。屈于梅殷势力和影响甚大,明成祖不想公开惩治他,以引起诸多麻烦,就交待东厂设计秘密将其处决,不久之后,梅殷在过桥时,不幸被人挤下水去淹死了,实在是死得不明不白。

梅殷一死,女秀才刘莫邪立刻被捕了。当时许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和能耐,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人们普遍认为,她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没有丈夫子女,也没有官职,怎么可能去参加那些皇位之争的政治活动,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后来,许多证据陆续查清后,人们不再敢为她说情求保了,只是惊叹这女子为何有这般出人意料的举措。

刘莫邪此时已经年逾半白,历尽繁华之后,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对生死已能安然处之。在狱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骂,把一些见风使舵的软骨头旧臣,一个个指名讥笑嘲弄,纵情表明自己坚贞的信念。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狱,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旧臣,因打开金川门降迎朱棣进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刘莫邪见他那无耻的得意之状,朝他吐了一口口水,并哈哈大笑地朗吟道:

三朝元老两朝臣,尺蠖龙蛇看屈伸;

缩头胁肩公相贵,金川门外迎新君。

这首诗正好揭了薛岩的伤疤,他不由恼羞成怒,临走时命狱卒在当天夜里将刘莫邪缢杀了。就这样女秀才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数惊叹和不解。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记,希望能帮到大家!

 (此则为后记))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钱唐,波平不谷,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龙游,觅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树潭。

 三十日 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没有成功)。越山坑岭,宿于宝安桥。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岭,近雾已收,惟远峰漫不可见。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岭间,为诸峰冠。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拿云,飞霞削翠。余每南过小竿,北逾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往。既饭,兴不能遏止,遍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枫岭而止,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余闻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趋之,况其近也!遂越桥南行数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岭。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冈环转而左,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冈两重,转下山之阳,则大寺也。右有梨尖顶,左有石龙洞,前瞰梨岭,可俯而挟矣。余乃从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约七里,路小而峻。先跻一冈,约二里,冈势北垂。越其东,坞下水皆东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冈,循其左而上,是谓狮峰。雾重路塞,舍之。逾冈西下,复转南上,二里,又越一冈,其左亦可上狮峰,右即可登龙洞顶。乃南向直下,约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雨阻寺中者两日。

 初四日 冒雨为龙洞游。同导僧砍木通道,攀乱碛而上,雾滃(wěng云气四起之意)棘铦(xiān锋利),芾(fèi小)石笼崖,狞恶如奇鬼。穿簇透峡,窈窕者,益之诡而藏其险;屼嵲者,益之险而敛其高。如是二里,树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内,右有夹壁,离立仅尺,上下如一,似所谓“一线天”者,不知其即通顶所由也。乃爇(点燃)火篝灯,匍匐入一罅。罅夹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线天,第外则顶开而明,此则上合而暗。初入,其合处犹通窍一二,深入则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竖夹中,高仅三尺,两旁贴于洞壁。洞既束肩,石复当胸,天可攀践,逾之甚艰。再入,两壁愈夹,肩不能容。侧身而进,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余不能登,导僧援之。既登,僧复不能下,脱衣宛转久之,乃下。余犹侧仁石上,亦脱衣奋力,僧从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内壁少舒可平肩,水较泓深,所称龙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见顶,而石龙从夹壁尽处悬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黄,而此石独白,石理粗砺成鳞甲,遂以“龙”神之。挑灯遍瞩而出。石隘处上逼下碍,入时自上悬身而坠,其势犹顺,出则自下侧身以透,胸与背既贴切于两壁,而膝复不能屈伸,石质刺肤,前后莫可悬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几恐其与石为一也。既出,欢若更生,而岚气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峡前行,芟割莽开荆,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层叠,如重楼复阁,其中燥爽明透。

 徘徊久之,复上跻重崖,二里,登绝顶,为浮盖最高处。踞石而坐,西北雾顿开,下视金竹里以东,崩坑坠谷,层层如碧玉轻绡,远近万状;惟顶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岭而下,乃知此峰为浮盖最东。由此而西,蜿蜒数蜂,再伏再起,极于叠石庵在叠石庵终止,乃为西隅,再下为白花岩矣。既连越二蜂,即里山趋寺之第三冈也。时余每过一峰,辄一峰开霁,西峰诸石,俱各为披露。西峰尽,又越两峰,峰俱有石层叠。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耸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头尖石”。二石高数十丈,堪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缀叠石数块,承以石盘,如坐嵌空处,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称“双笋石人”,攒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后散为五峰,回环离立,中藏一坪可庐,亦高峰所罕得者。又西越两峰,为浮盖中顶,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复平列数石,上下俱成叠台双阙,“浮盖仙坛”,洵不诬称矣。其石高削无级,不便攀跻。登其巅,群峰尽出。山顶之石,四旁有苔,如发下垂,嫩绿浮烟,娟然秀美可爱。西望叠石、石仙诸胜,尚隔三四峰,而日已过午,遂还饭寺中。别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岭之麓。登岭,过九牧,宿渔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 复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为南平、沙县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涨,故顺逆皆迟。

 十一日 舟曲随山西南行,乱石峥嵘,奔流悬迅。二十里,舟为石触,榜人以竹丝绵纸包片木掩而钉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狮,额有崖两重,阁临其上,崖下圆石高数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东,又十里,月下上一滩,泊于旧县。

 十二日 山稍开,西北二十里,抵沙县。城南临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轮,关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间。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夹处,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东有山曰里丰,为一邑之望。昨舟过伏狮崖,即望而见之,今绕其西而南向。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渐入山,又二十五里,至双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横双口。溪右一水自北来,永安之溪自南来,至此合。其北来之溪,舟通岩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铺。

 十四日 行永安境内,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亘壁立,为峰为岩,为屏为柱,次第而见。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较诡异,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则桃源涧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层汉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槛飞栏,遥带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涧而入,两崖仅裂一罅,竹影逼溪内。得桥渡涧再上,有门曰“长春圃”。亟趋之,则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时暮色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缀壁。从此折入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根盘于上。有飞桥架两崖间,上下壁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岈然成洞,曰环玉。出洞,复由棋坪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跻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绕,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汇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绝顶,一八角亭冠其上。复从西路下山,出倚云关,则石磴垂绝,罅间一下百丈。盖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线为暗磴,百丈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线上,始尽奇概,舍此别无可阶也。

寺庙大殿一般也是坐北朝南,侧殿左右相衬

寺庙建筑

一、寺庙朝向:

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

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

②西藏(zàng)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二、寺庙大概布局

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zàng)(zà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山门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

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 

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2)钟楼、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种。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zang)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xie)侍(shi)。 

鼓楼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qie)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3)天王殿 

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①、弥勒佛

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竖三世”里的“未来佛”,正确的应该叫“弥勒菩萨”才对。因为他还没有接班,所以还没有成“佛”)。

②、四大天王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注:不是四大金刚啊,)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样,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他们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罗吒(zha),手拿宝珠,有的说拿大刀,有的说拿琵琶。统率毗(pi)舍阇(du)(癫狂鬼)。

西方增长天王:身紫色,有的说青色,名毗(pi)流驮(tuo)迦(jia),手拿金刚杵(chu),有的说拿剑,统率鸠(jiu)盘荼(tu)和饿鬼。

南方广目天王:身肉色,名毗(pi)流博叉,手持龙(好像也有持蛇的),统率臭饿鬼。

北方多闻天王:身青黑色,名毗(pi)沙门,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神鼠)。也有手托宝塔的。统率夜叉,罗刹等。在佛教里托塔天王和多闻天王是一个人,是哪吒他爸,在《西游记》和《封神榜》被改成两人了。

中国人将四大天王汉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四大天王”是“佳梦关魔家四兄弟”,其实是中国人的创造,并非是佛经中的记载,只是小说内容而已。 

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琵琶可以“调”音,取谐音) 

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因宝剑“锋”利,取谐音。) 

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紫金花狐貂(白鼠)——职“顺”:(貂皮摸着手“顺”,取谐音。与佛教的有区别了。佛教里广目天王手里拿的是“龙”,或者“蛇”。)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有“雨”伞一把嘛,取谐音。与佛教有区别。佛教里多闻天王一手拿伞,一手拿“银鼠”或“宝塔”。) 

③、韦驮菩萨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4)大雄宝殿

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殿前各有旗杆一对,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有的还设一对雕龙柱或一对玲珑塔。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欢门及各种法器,使大雄宝殿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①、一尊佛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 

第一种:坐佛。

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直伸下垂,名为“成道像”。或者: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这是“说法相”。 

第二种:立佛。

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zhan)檀(tan)佛像”。 

第三种是卧像。

释迦牟尼涅像。释迦牟尼入寂钱向众弟子最后一次说法像。卧像四周大多塑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像。 

②、三尊佛

有“三身佛”、“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 

A、“三身佛”:释迦牟尼佛的三种化身。 

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B、“竖三世”: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 

左边(东)为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亦称“过去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右边(西)为“弥勒佛”,释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也称“未来佛”。 

C、“横三世”:是按空间、地域划分势力范围: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③、五方佛:供五尊佛的通称东西南北中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佛身颜色:白色。代表意义:自性清净;所转烦恼:无明烦恼;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东方不动(身)佛;佛身颜色:蓝色,代表意义:法性不变;所转烦恼:嗔(chen)心;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佛;佛身颜色:金**,代表意义:增益行愿;所转烦恼:我慢;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西方阿弥陀佛:佛身颜色:红色,代表意义:平和安适;所转烦恼:贪欲;所成佛智:妙观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身颜色:绿色,代表意义:一切成就;所转烦恼:嫉妒;所成佛智:成所作智。 

④、七尊佛:供七尊佛的是包括释迦牟尼之前的六佛。 

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从左往右,即从东向西):①迦叶佛、②拘留孙佛、③尸弃佛、④毗婆尸佛、⑤毗舍浮佛、⑥拘那舍尼佛、⑦释迦牟尼。 

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殿内两侧多塑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此外,寺中常供奉的还有菩萨。菩萨中,属文殊、普贤、观音、地藏(zang)菩萨最为著名。中国的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则分别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zang)菩萨的道场,这也是中国特色!殿堂内的陈设也业已中国化,如殿外的照壁、牌坊、石狮、经幢、香炉、宝鼎、云板、台座、石灯、祭台、幡杆(藏(zang)传有风马旗等;殿内的欢门、经幡、长明灯、供养台、供具、钟鼓、木鱼、磬、烛檠、蒲团等。 

⑤、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十二圆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不过,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两侧各九尊罗汉。 

⑥、三大士(或者大型海岛观音)

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 

海岛观音像:有些寺院于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观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海岛四周依据《法华经61普门品》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出《华严经61入法界品》)和龙女(出《法华经61提婆达多品》)像作为胁(xie)侍(shi)。 

⑦、东西配殿 

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 

东为伽(qie)蓝殿,供像三尊: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给孤独长者(右)。两侧常供十八伽(qie)蓝神守护寺院(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西为祖师殿,专祀该宗奠基与功绩卓著的祖师。 

正中是禅宗初祖达摩禅师。

左方是达摩六传弟子唐时的六祖慧能禅师。

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 

其他宗派的寺院,也有在祖师殿内加祀本宗祖师像的。 

(5)四堂 

指法堂、照堂、经堂与讲堂。一些大型丛林都会有法堂和照堂,置于大雄宝殿之后。 

①、法堂: 

为禅门演说佛法的地方。法堂内佛像已不是主体,不少佛寺不设讲堂,一般就在大雄宝殿诵读经书或举行佛教仪式。 

法堂的中央设一座台,安放案桌(讲台)和法座,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法座背后有一个大的屏风,常常有狮子吼图。因为佛教常以佛说法比喻为狮子吼。 

②、照堂: 

在法堂之后,两堂实际上为一座建筑物的前后两个部分,前者为法堂,后者为照堂。寺庙的“主持”如果事情多,就由级别次一等的首座主持说法,因此不在僧堂(法堂)而在照堂进行,因此设法座。此地在僧堂之后,光线不太好,因此取名“照堂”,希望阳光(佛光)普照之意。这里也是寺庙管理人员如首座向僧人发布消息、处理事务之所。 

③、讲堂: 

亦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讲堂也是讲说佛经的地方。中小型寺院没有法堂,就以讲堂代替法堂。如果有法堂,那么讲堂就置于法堂两侧的厢房内,或者安排在佛殿和法堂之间两跨院之中。寺院是演说佛经、念经、皈依力戒之所。 

④、经堂: 

为藏(zang)经之堂和僧众念经之所。它与藏(zang)经楼不同。藏(zang)经楼是寺院图书馆,用以储藏(cang)寺院内一切图书。藏(zang)经楼则专门储藏(cang)佛教经典,《华严经》曰:“自归于法,愿与众生;深入经藏(zang),智慧如海”。汉式“经堂”与藏(zang)式的“大经堂”也有所不同。喇嘛庙里大经堂类似汉式的“法堂”,是高僧说法之所。置于寺内主要位置,开间九到十间,高敞,宏大,可容纳2000多人听讲。 

(6)四台 

指乐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台。皆为高台。四台名称不同,功能亦有重合。一般寺院只会建其中一种,而兼其它几种功能。 

①、戒台:一般称戒坛,古印度叫“曼陀罗”,中文译为“坛”。坛建在寺院内地势较高处,台子也较高,为僧众受戒之所。汉式寺院的坛场则建在寺院内空旷之处。凡是禅宗律宗寺院,皆在戒台前立一石碑,上书“禁荤酒入山门”,称“戒坛石”。 

②、乐台与拜台:乐台俗称“月台”,有的送佛教派又称“拜台”,是寺中在佛前举行宗教仪式时,用来演奏佛教音乐的地方。一般建在大雄宝殿之前,其高度与大雄宝殿的须弥座相平。开间一般是三到五间,形状为方形。正面设一台阶。古刹的东西两侧还有两部台阶。 

③、高台:在寺院独立处建台,该一般在丈二。台上建合院房舍或一组殿宇,是寺内极其尊贵处。主要用来供奉寺内主要佛像,如银川海宝寺,洛阳白马寺。唐玄奘曾在白马寺高台内翻译由印度带来的佛经。 

(7)罗汉堂

罗汉是释迦摩尼的弟子,男性僧人。又名阿罗汉,意译为“杀贼”、“不生”等,为明智应礼之人。佛教有的寺院设有罗汉堂,有的还单独建有罗汉院。 

寺院供奉的罗汉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唯有大型寺院方建,也往往是该寺最有华彩之处,如苏州的西园寺,北京西山的碧云寺,四川成都的宝光寺,上海的龙华寺,武汉的归元寺,昆明的筇竹寺等。 

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槃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和我国古人用“三”或“九”来表示多数很相像。因此,“五百罗汉”不一定就是五百,而且他们的名字也不是明确的。 

正因罗汉的数量、姓名和造像没有经典仪轨依据,所以,各地寺庙在建罗汉堂时,往往数量规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 

(8)禅房 

又称禅屋、禅居、禅堂。禅宗寺院以“禅那”为宗旨。“禅那”意谓“思维”或“静思”,也就是需要安静地思考问题,这就需要静居之处,这就产生了禅房。禅房一般在寺院的后部或方丈室附近,修禅人居住之所。 

(9)监院、方丈院 

监院是寺院的总管,地位仅次于方丈。早期的寺院两者的区别在于:方丈是德高望重学问高深的僧人,该寺院的精神领袖;监院是该寺院的最高行政长官,寺院的实际管理者。唐代以后,对监院的选拔往往既强调有学问、懂佛法,又能认真办事的僧人来充当,监院与方丈的职责开始混同。 

方丈院是监院或方丈的正寝之所。一般在寺院的后部单独建一处房屋或院落,作为寺院住持的住所。古代维摩居士之石室为方形,长宽皆一丈,故曰“方丈”。后来的方丈室虽为寺院住持的住所,但并不奢华,面积也不大。后来的监院或方丈常在寺院旧房屋中处理公务,一些小型寺院,也不设方丈院,而将寺院内的旁院、跨院作为监院、方丈止息之所。 

(10)大斋堂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僧人不管地位高低都集体就餐,决不能分散就食,所以众僧人就食处称之为“大斋堂”。大的寺院的灶房大锅一次都可煮饭一石以上,烧菜百斤以上。即使有如此大锅,对于一个有上千僧人的大型寺院,再加上四方慕名而来的云游僧人,即使有几口大锅也不能满足千名以上僧人在一起同时用饭,因此就产生两种用餐办法:一是分成几批用餐,以保证都在一个大斋堂用餐;另一种是分成几个大斋堂,以保证能同时用餐,基本上没有破坏集体用餐的古训。台湾的佛光山和中台禅寺等大型寺院皆采取此法。 

(11)藏经楼 

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zang)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cang)佛经之用。在藏(zang)经阁的两侧,设有配楼或配阁。这种做法后来传到日本。不过名称稍有不同,如日本法隆寺、唐招提寺的藏(zang)经阁叫经藏(zang),法华寺则叫经库。经藏(zang)或经库内俱供奉付大士像,即我国六朝时梁代善慧大夫付翁之像。因为他发明了轮藏(zang)方式,曾建立大层龛等藏经方法。另外,阁内还设释迦摩尼像,胁持二菩萨像。有的还供奉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法师像。 

(12)碑楼、碑亭、亭台 

碑楼是寺院用来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楼阁,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晒雨淋而风化破损。造型多为方形,四面开门,中间端放大碑。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式,与钟鼓楼楼顶样式相似。碑楼一般建在大雄宝殿前面院子的两侧,数量有一对、两对、三对。有的寺院为了不妨碍大雄宝殿的庄严气象,不在前面建碑楼而在前面两侧建碑廊。作用与碑楼相同。 

石碑的碑记基本为三类:1是介绍该寺历史,包括初建、重建时间,高僧、官员和文士在此修持、游览及其歌赋。2是刊刻公示该院制度。3是公布四方信士在寺院兴建或重建中布施者姓名及金钱数目。 

有的寺庙还有图碑,刻录该寺的平面图。有的千年古刹还把历代石碑包括已废毁的寺庙内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 

凡是大寺、名寺,常请名家、大书法家来撰写碑文。其碑文也就成了文学和书法名篇。 

有的寺院不建碑楼、碑廊而建碑亭,作用与碑楼、碑廊相同。造型亦多为方形,建在台基上,四面为四根立柱,无门,中间端放大碑。碑亭一般建在寺庙前院或后院两侧,左右各一。也有建在寺庙四角,共四个。碑亭整体一般涂成红色,顶部要用琉璃瓦。如皇帝赐的御碑,那就只建一座高大碑亭,放在中轴线上,皇权即使在提倡佛法平等的寺院也是至上。 

亭台是供香客和游人休息形状不只是方形,也有六角、八角形 。一般建在前院或后院的两侧。 

(13)廊院与群房 

廊院:是用回廊组成组成的院落,最早用于民宅和宫殿,后来以用于寺院建筑之中。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周廊式,四面都有廊,主体建筑物围在其中,前后或左右排列为一组建筑,这种形式最为常见,尤以唐代的寺庙为多;第二是断廊式。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四面房屋拐角处用用廊衔接,北京和东北的民居四合院多用此种方式;第三游廊式。与断廊的建筑方式相近。区别是断廊的两边有墙隔断,外面看不见廊内。游廊两边没有墙,香客、游人、僧人在廊内可见廊外风景。游廊在寺院内作为常见。第四种是两座殿之间用廊衔接。这种殿又称工字殿。 

群房:寺院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物皆建在中轴线上,僧人生活、工作用房则建在院子四周,或单座,或成排,这类房屋称之为群房。群房主要用途是作客房,用来接待来访者。此外也做办公之用,充当会议厅之类。有的寺院还把群房作为法堂、念佛堂,寺院历史文物陈列室。小型寺院还用来充当斋堂、僧舍等。 

(14)斜廊和飞廊 

一般来说,寺院的主体建筑都很壮观,配殿则比较低矮、廊子就更低。这在建筑上突出了主殿。但为了形成一个整体或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又常常将主殿与配殿、廊子连结起来。两者由于高低不同,所以就构成斜廊。另外,楼与楼之间,阁与阁之间要连接,也必须架廊,架廊离开地面,在空中行走,这就是飞廊。斜廊和飞廊不仅使人们出入更为方便,而且使寺内一组殿宇显得更加气派庄严。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独创手法在寺庙建筑上的运用。 

斜廊和飞廊建筑始于唐代,延续到明清。四川乐山无由寺后部石窟过道中即建有斜廊和飞廊,上面还有两三处浮雕,代表着唐代木构建筑斜廊画面最高水平;西安大雁塔门楣石刻佛殿图上,左右两廊与大殿连接,其曲线十分美观;北京雍和宫大佛殿也建有飞廊。 

(15)供养塔 

佛殿的佛像前设有供桌,桌上放着香花、时令瓜果、布施箱、佛灯等供物。据《法华经》佛前有十种供养:花、香、璎珞、秣香、涂香、烧香、幢幡、袈裟、技乐、合掌。供养塔就是放在供桌上的小塔,主要由石材雕琢而成,也有用金银铜铁锡制成,高约03米——06米不等,内置放小型佛像如浙江天童寺、阿育王寺、国清寺皆有供养塔。五台山南禅寺内为唐代供养塔。 

(16)放生池

建在寺院山门前,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如福州涌泉寺山门前的放生池,大到要在周围筑上矮墙,防止游人掉入水中。放生池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创立,由香客将购来的鱼在放入水中,以示佛家好生之德。唐代宗乾元二年(759),诏令天下寺院皆设放生池。放生池还能起到贮水作用,可用来救火。设计放生池时就要考虑与泉眼或河流相通,否则将是死水一潭。福建仙游的三会寺,其放生池为全国最大。 

(17)经幢

寺院建筑中一种石质立式小品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下面为基座,基座上面为幢身,最上部为出檐。檐子顶端为幢尖(幢刹)。如果幢身为二层、三层,则在每一层加上平座、幢身和幢檐,像三级宝塔一样。幢身上刻有经文,所以叫经幢。经幢皆用石料雕琢而成,没有用木料或其他金属材料的。多为六角形,六面雕刻经文。也有八面的。所刻经文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也有刻《般若心经》、《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也有的经幢上不刻经文,甚至连佛像、图案也没有,这种经幢叫“无字幢”,只起奉献供养品作用,并没有宣经作用。 

寺院经幢建筑规模,要视该寺规模、知名度和经济状况而定。大都寺院只有一两座经幢,有的甚至没有,山西洪洞县西山严泉寺经幢多达十六座。经幢一般建在寺院的殿后、殿之旁侧或山路回环处,游客容易忽略。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还至东京,与众弟兄相会,令其各人收拾行装,前往任所。当有神

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二人坐间闲话。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授衮州都统

制。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实为万幸。”宋江道:

“贤弟何故行此念头?”戴宗道:“是弟夜梦崔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片善心。”宋江道:

“贤弟生身,既为神行太保,他日必作岳府灵聪。”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

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

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后来在岳庙里累次显灵,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

他真身。又有阮小七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未及数月,被大将王

禀、赵谭怀挟帮源洞辱骂旧恨,累累于童枢密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曾穿着方腊的赭黄袍、

龙衣玉带,虽是一时戏耍,终久怀心不良,亦且盖天军地僻人蛮,必致造反。童贯把此事达

知蔡京,奏过天子,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阮

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

天年,后来寿至六十而亡。且说小旋风柴进在京师,见戴宗纳还官诰,求闲去了,又见说朝

廷追夺了阮小七官诰,不合戴了方腊的平天冠、龙衣玉带,意在学他造反,罚为庶反,寻

思:“我亦曾在方腊处做驸马,倘或日后奸臣们知得,于天子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诰

命,岂不受辱?不如自识时务,免受玷辱。”推称风疾病患,不时举发,难以任用,情愿纳

还官诰,求闲为农。辞别众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过活。忽然一日,无疾而终。李

应受中山府都统制,赴任半年,闻知柴进求闲去了,自思也推称风瘫,不能为官,申达省

院,缴纳官诰,复还故乡独龙冈村中过活。后与杜兴一处作富豪,俱得善终。关胜在北京大

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

亡。呼延灼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

阵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花荣带同

妻小妹子,前赴应天府到任。吴用自来单身,只带了随行安童,去武胜军到任。李逵亦是独

自带了两个仆从,自来润州到任。话说为何只说这三个到任,别的都说了绝后结果?为这七

员正将,都不见着,先说了结果。后这五员正将,宋江、卢俊义、花荣、吴用、李逵还有会

处,以此未说绝了,结果下来便见。再说宋江、卢俊义在京师,都分派了诸将赏赐,各各令

其赴任去讫。殁于王事者,止将家眷人口,关给与恩赏钱帛金银,仍各送回故乡,听从其

便。再有现在朝京偏将一十五员,除兄弟宋清还乡为农外,杜兴已自跟随李应还乡去了;黄

信仍任青州;孙立带同兄弟孙新、顾大嫂,并妻小,自依旧登州任用;邹润不愿为官,回登

云山去了;蔡庆跟随关胜,仍回北京为民;裴宣自与杨林商议了,自回饮马川,受职求闲去

了;蒋敬思念故乡,愿回潭州为民;朱武自来投授樊瑞道法,两个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

湖,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穆春自回揭阳镇乡中,复为良民;凌振炮手非凡,仍受火

药局御营任用。旧在京师偏将五员:安道全钦取回京,就于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皇甫端原

受御马监大使;金大坚已在内府御宝监为官;萧让在蔡太师府中受职,作门馆先生;乐和在

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不在话下。且说宋江自与卢俊义分别之后,各自前去

赴任。卢俊义亦无家眷,带了数个随行伴当,自望庐州去了。宋江谢恩辞朝,别了省院诸

官,带同几个家人仆从,前往楚州赴任。自此相别,都各分散去了,亦不在话下。且说宋朝

原来自太宗传太祖帝位之时,说了誓愿,以致朝代奸佞不清。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

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

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当有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因见天子重礼厚

赐宋江等这夥将校,心内好生不然。两个自来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今

日倒吃他做了有功之臣,受朝廷这等恩赐,却教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

何不惹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杨戬道:“我有一计,先对付了卢

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

惹出一场不好。”高俅道:“愿闻你的妙计如何。”杨戬道:“排出几个庐州军汉,来省院

首告卢安抚,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在造反,便与他申呈去太师府启奏,和这蔡太师都瞒

了。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旨定夺,却令人赚他来京师。待上皇赐御食与他,于内下了些水

银,却坠了那人腰肾,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却赐御酒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

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以定没救。”高俅道:“此计大妙!”有诗堪笑:

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两个贼臣计议定了,着心腹人出来寻觅两个庐州土人,写与他状子,叫他去枢密院首告

卢安抚,在庐州即日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欲造反,使人常往楚州,结连安抚宋江,通情

起义。枢密院却是童贯,亦与宋江等有仇,当即收了原告状子,迳呈来太师府启奏。蔡京见

了申文,便会官计议。此时高俅、杨戬俱各在彼,四个奸臣,定了计策,引领原告人,入内

启奏天子。上皇曰:“朕想宋江、卢俊义征讨四方虏寇,掌握十万兵权,尚且不生歹念。今

已去邪归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亏负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

信。”当有高俅、杨戬在旁奏道:“圣上道理虽然,人心难忖。想必是卢俊义嫌官卑职小,

不满其心,复怀反意,不幸被人知觉。”上皇曰:“可唤来寡人亲问,自取实招。”蔡京、

童贯又奏道:“卢俊义是一猛兽未保其心。倘若惊动了他,必致走透,深为未便,今后难以

收捕。只可赚来京师,陛下亲赐御膳御酒,将圣言抚谕之,窥其虚实动静。若无,不必究

问,亦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念。”上皇准奏,随即降下圣旨,差一使命迳往庐州,宣取卢俊义

还朝,有委用的事。天使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直至州衙,开读已罢。话休

絮烦。卢俊义听了圣旨,宣取回朝,便同使命离了庐州,一齐上了铺马来京。于路无话,早

至东京皇城司前歇了。次日,早到东华门外,伺候早朝。时有太师蔡京、枢密院童贯、太尉

高俅、杨戬,引卢俊义于偏殿,朝见上皇。拜舞已罢,天子道:“寡人欲见卿一面。”又

问:“庐州可容身否?”卢俊义再拜奏道:“托赖圣上洪福齐天,彼处军民,亦皆安泰。”

上皇又问了些闲话,俄延至午,尚膳厨官奏道:“进呈御膳在此,未敢擅便,乞取圣旨。”

此时高俅、杨戬已把水银暗地着放在里面,供呈在御案上。天子当面将膳赐与卢俊义。卢俊

义拜受而食。上皇抚谕道:“卿去庐州,务要尽心,安养军士,勿生非意。”卢俊义顿首谢

恩,出朝回还庐州,全然不知四个贼臣设计相害。高俅、杨戬相谓曰:“此后大事定矣!”

再说卢俊义是夜便回庐州来,觉道腰肾疼痛,动举不得,不能乘马,坐船回来。行至泗州淮

河,天数将尽,自然生出事来。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

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从

人打捞起首,具棺谲殡于泗州高原深处。本州官员动文书申覆省院,不在话下。

且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计较定了,将泗州申达文书,早朝奏闻天子

说:“泗州申覆卢安抚行至淮河,因酒醉坠水而死。臣等省院,不敢不奏。今卢俊义已死,

只恐宋江心内设疑,别生他事。乞陛下圣鉴,可差天使,御酒往楚州赏赐,以安其心。”上

皇沈吟良久,欲道不准,未知其心,意欲准行,诚恐有弊。上皇无奈,终被奸臣谗佞所惑,

片口张舌,花言巧语,缓里取事,无不纳受。遂降御酒二樽,差天使一人,往楚州,限目下

便行。眼见得这使臣亦是高俅、杨戬二贼手下心腹之辈,天数只注宋公明合当命尽,不期被

这奸臣们将御酒内放了慢药在里面,却教天使擎了,迳往楚州来。

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

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宋江公事之暇,时常出

郭游玩。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去处,地名唤做蓼儿。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

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虽然是个小去处,其内山峰环绕,龙虎踞盘,曲折峰峦,

陂阶台砌。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是梁山泊水浒寨一般。宋江看了,心中甚喜,自己想

道:“我若死于此处,堪为阴宅。但若身闲,常去游玩,乐情消遣。”

话休絮烦。自此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载,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忽听得朝廷降赐御

酒到来,与众出郭迎接。入到公廨,开读圣旨已罢,天使捧过御酒,教宋安抚饮毕。宋江亦

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推称自来不会饮酒。御酒宴罢,天使回京。宋江备礼,馈送天使,天

使不受而去。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却自急令从

人打听那来使时,于路馆驿,却又饮酒。宋江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乃叹

曰:“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轻听谗

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

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只除是如此行方可。”连夜使人往润州

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别有商议。且说李逵自到润州为都统制,只是心中闷倦,与众终日饮

酒,只爱贪杯。听得宋江差人到来有请,李逵道:“哥哥取我,必有话说。”便同干人下了

船,直到楚州,迳入州治,拜见宋江罢。宋江道:“兄弟,自从分散之后,日夜只是想念众

人。吴用军师,武胜军又远,花知寨在应天府,又不知消耗,只有兄弟在润州镇江较近,特

请你来商量一件大事。”李逵道:“哥哥,甚么大事?”宋江道:“你且饮酒!”宋江请进

后厅,现成杯盘,随即管待李逵,吃了半晌酒食。将至半酣,宋江便道:“贤弟不知,我听

得朝廷差人药酒来,赐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

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李逵道:“我镇江有三

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

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宋江道:“兄弟且慢着,再有计

较。”原来那接风酒内,已下了慢药。当夜李逵饮酒了,次日,具舟相送。李逵道:“哥哥

几时起义兵,我那里也起军来接应。”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

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

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

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

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

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言讫,堕泪如雨。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

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沈重。当

时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

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谲盛贮,不负

其言,扶柩而往。再说宋江自从与李逵别后,心中伤感,思念吴用、花荣,不得会面。是夜

药发临危,嘱咐从人亲随之辈:“可依我言,将我灵柩,安葬此间南门外蓼儿高原深处,必

报你众人之德。乞依我嘱!”言讫而逝。宋江从人置备棺谲,依礼殡葬。楚州官吏听从其

言,不负遗嘱,当与亲随人从、本州吏胥老幼,扶宋公明灵柩,葬于蓼儿。数日之后,李逵

灵柩,亦从润州到来,葬于宋江墓侧,不在话下。且说宋清在家患病,闻知家人回来,报说

哥哥宋江已故在楚州,病在郓城,不能前来津送。后又闻说葬于本州南门外蓼儿,只令得家

人到来祭祀,看视坟茔,修完备,回覆宋清,不在话下。

却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每每思念宋公明相爱之心。

忽一日,心情恍惚,寝寐不安。至夜,梦见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说道:“军师,我

等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于心不曾负了天子。今朝廷赐饮药酒,我死无辜。身亡之后,现

已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深处。军师若想旧日之交情,可到坟茔,亲来看视一遭。”吴用要问

备细,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吴用泪如雨下,坐而待旦。得了此梦,寝食不安。次日,

便收拾行李,迳往楚州来。不带从人,独自奔来。前至楚州,果然宋江已死,只闻彼处人民

无不嗟叹。吴用安排祭仪,直至南门外蓼儿,寻到坟茔,置祭宋公明、李逵,就于墓前,以

手掴其坟冢,哭道:“仁兄英灵不昧,乞为昭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

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

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言罢痛哭。正欲自缢,只见

花荣从船上飞奔到于墓前,见了吴用,各吃一惊。吴学究便问道:“贤弟在应天府为官,缘

何得知宋兄已丧?”花荣道:“兄弟自从分散到任之后,无日身心得安,常想念众兄之情。

因夜得一异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前来,扯住小弟,诉说朝廷赐饮药酒鸩死,现葬于楚

州南门外蓼儿高原之上。兄弟如不弃旧,可到坟前,看望一遭。因此,小弟掷了家间,不避

驱驰,星夜到此。”吴用道:“我得异梦,亦是如此,与贤弟无异,因此而来。今得贤弟到

此最好,吴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义难舍,交情难报,正欲就此处自缢而死,魂魄与仁兄同聚

一处。身后之事,托与贤弟。”花荣道:“军师既有此心,小弟便当随从,亦与仁兄同归一

处。”似此真乃死生契合者也。有诗为证:

红蓼 中托梦长,花荣吴用各悲伤。

一腔义血元同有,岂忍田横独丧亡?

吴用道:“我指望贤弟看见我死之后,葬我于此,你如何也行此事?”花荣道:“小弟

寻思宋兄长仁义难舍,思念难忘。我等在梁山泊时,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感得天子赦

罪招安,北讨南征,建立功勋。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

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

于世,必归坟矣!”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现

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花荣道:“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

理。”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船上从人久等,不见本官出来,都到坟前

看时,只见吴用、花荣,自缢身死。慌忙报与本州官僚,置备棺谲,葬于蓼儿宋江墓侧,宛

然东西四丘。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德,忠义两全,建立祠堂,四时享祭,里人祈祷,无不

感应。

且不说宋江在蓼儿累累显灵,所求立应。却说道君皇帝,在东京内院,自从赐御酒与宋

江之后,圣意累累设疑,又不知宋江消息,常只挂念于怀。每日被高俅、杨戬议论奢华受用

所惑,只要闭塞贤路,谋害忠良。忽然一日,上皇在内宫闲玩,猛然思想起李师师,就从地

道中,和两个小黄门,迳来到他后园中,拽动铃索。李师师慌忙迎接圣驾,到于卧房内坐

定。上皇便叫前后关闭了门户。李师师盛妆向前起居已罢,天子道:“寡人近感微疾,现令

神医安道全看治,有数十日不曾来与爱卿相会,思慕之甚!今一见卿,朕怀不胜悦乐!”李

师师奏道:“深蒙陛下眷爱之心,贱人愧感莫尽!”房内铺设酒肴,与上皇饮酌取乐。才饮

过数杯,只见上皇神思困倦。点的灯烛荧煌,忽然就房里起一阵冷风,上皇见个穿黄衫的立

在面前。上皇惊起问道:“你是甚人,直来到这里?”那穿黄衫的人奏道:“臣乃是梁山泊

宋江部下神行太保戴宗。”上皇道:“你缘何到此?”戴宗奏道:“臣兄宋江,只在左右,

启请陛下车驾同行。”上皇曰:“轻屈寡人车驾何往?”戴宗道:“自有清秀好去处,请陛

下游玩。”上皇听罢此语,便起身随戴宗出得后院来,见马车足备,载宗请上皇乘马而行。

但见如云似雾,耳闻风雨之声,到一个去处。但见:

漫漫烟水,隐隐云山。不观日月光明,只见水天一色。红瑟瑟满满目蓼花,绿依依一洲

芦叶。双双鸿雁,哀鸣在沙渚矶头;对对  ,倦宿在败荷汀畔。霜枫簇簇,似离人点染泪

波;风柳疏疏,如怨妇蹙颦眉黛。淡月寒星长夜景,凉风冷露九秋天。

当下上皇在马上观之不足,问戴宗道:“此是何处,要寡人到此?”戴宗指着山上关路

道:“请陛下行去,到彼便知。”上皇纵马登山,行过三重关道,至第三座关前,见有上百

人,俯伏在地,尽是披袍挂铠,戎装革带,金盔金甲之将。上皇大惊,连问道:“卿等皆是

何人?”只见为头一个,凤翅金盔,锦袍金甲,向前奏道:“臣乃梁山泊宋江是也。”上皇

曰:“寡人已教卿在楚州为安抚使,却缘何在此?”宋江奏道:“臣等谨请陛下到忠义堂

上,容臣细诉衷曲枉死之冤。”上皇到忠义堂前下马,上堂坐定,看堂下时,烟雾中拜伏着

许多人。上皇犹豫不定。只见为首的宋江上阶,跪膝向前,垂泪启奏。上皇道:“卿何故泪

下?”宋江奏道:“臣等虽曾抗拒天兵,素秉忠义,并无分毫异心。自从泰陛下敕命招安之

后,先退辽兵,次平三寇,弟兄手足,十损其八。臣蒙陛下命守楚州,到任已来,与军民水

米无交,天地共知。今陛下赐臣药酒,与臣服吃,臣死无憾,但恐李逵怀恨,辄起异心。臣

特令人去润州唤李逵到来,亲与药酒鸩死。吴用、花荣,亦为忠义而来,在臣冢上,俱皆自

缢而亡。臣等四人,同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里人怜悯,建立祠堂于墓前。今臣等阴魂不

散,俱聚于此,伸告陛下,诉平生衷曲,始终无异。乞陛下圣鉴。”上皇听了大惊曰:“寡

人亲差天使,亲赐黄封御酒,不知是何人换了药酒赐卿?”宋江奏道:“陛下可问来使,便

知奸弊所出。”上皇看见三关寨栅雄壮,惨然问曰:“此是何所,卿等聚会于此?”宋江奏

曰:“此是臣等旧日聚义梁山泊也。”上皇又曰:“卿等已死,当往受生,何故相聚于

此?”宋江奏道:“天帝哀怜臣等忠义,蒙玉帝符牒敕命,封为梁山泊都土地。众将已会于

此,有屈难伸,特令戴宗屈万乘之主,亲临水泊,恳告平日衷曲。”上皇曰:“卿等何不诣

九重深院,显告寡人?”宋江奏道:“臣乃幽阴魂魄,怎得到凤阙龙楼?今者陛下出离宫

禁,屈邀至此。”上皇曰:“寡人可以观玩否?”宋江等再拜谢恩。上皇下堂,回首观看堂

上牌额,上书“忠义堂”三字,上皇点头下阶。忽见宋江背后转过李逵,手双斧,厉声高叫

道:“皇帝,皇帝!你怎地听信四个贼臣挑拨,屈坏了我们性命?今日既见,正好报仇!”

黑旋风说罢,抡起双斧,迳奔上皇。天子吃这一惊,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浑身冷汗。

闪开双眼,见灯烛荧煌,李师师犹然未寝。上皇问曰:“寡人恰在何处去来?”李师师奏

道:“陛下适间伏枕而卧。”上皇却把梦中神异之事,对李师师一一说知。李师师又奏曰:

“凡人正直者,必然为神。莫非宋江端的已死,是他故显神灵,托梦与陛下?”上皇曰:

“寡人来日,必当举问此事。若是如果死了,必须与他建立庙宇,敕封烈侯。”李师师奏

曰:“若圣上果然加封,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德。”上皇当夜嗟叹不已。

次日临朝,传圣旨,会群臣于偏殿。当有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只虑恐圣上问宋

江之事,已出宫去了。只有宿太尉等几位大臣,在彼侍侧,上皇便问宿元景曰:“卿知楚州

安抚宋江消息否?”宿太尉奏道:“臣虽一向不知宋安抚消息,臣昨夜得一异梦,甚是奇

怪。”上皇曰:“卿得异梦,可奏与寡人知道。”宿太尉奏曰:“臣梦见宋江,亲到私宅,

戎装带,顶盔明甲,见臣诉说,陛下以药酒见赐而亡。楚人怜其忠义,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

内,建立祠堂,四时享祭。”上皇听罢,便颠头道:“此诚异事。与朕梦一般。”又分付宿

元景道:“卿可差心腹之人,往楚州体察此事有无,急来回报。”宿太尉道:“是。”便领

了圣旨,自出宫禁。归到私宅,便差心腹之人,前去楚州探听宋江消息,不在话下。次日,

上皇驾坐文德殿,见高俅、杨戬在侧,圣旨问道:“汝等省院,近日知楚州宋江消息否?”

二人不敢启奏,各言不知。上皇辗转心疑,龙体不乐。且说宿太尉干人,已到楚州打探回

来,备说宋江蒙御赐饮药酒而死。已丧之后,楚人感其忠义,今葬于楚州蓼儿高山之上。更

有吴用、花荣、李逵三人,一处埋葬。百姓哀怜,盖造祠堂于墓前,春秋祭赛,虔诚奉祀,

士庶祈祷,极有灵验。宿太尉听了,慌忙引领干人入内,备将此事,回奏天子。上皇见说,

不胜伤感。次日早朝,天子大怒,当百官前,责骂高俅、杨戬:“败国奸臣,坏寡人天

下!”二人俯伏在地,叩头谢罪。蔡京、童贯亦向前奏道:“人之生死,皆由注定。省院未

有来文,不敢妄奏。昨夜楚州才有申文到院,臣等正欲启奏。”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

加其罪,当即喝退高俅、杨戬,便教追要原御酒使臣。不期天使自离楚州回还,已死于路。

宿太尉次日见上皇于偏殿,再以宋江忠义显灵之事,奏闻天子。上皇准宣宋江亲弟宋清,承

袭宋江名爵。不期宋清已感风疾在身,不能为官,上表辞谢,只愿郓城为农。上皇怜其孝

道,赐钱十万贯、田三千亩,以赡其家。待有子嗣,朝廷录用。后来宋清生一子宋安平,应

过科举,官至秘书学士,这是后话。

再说上皇具宿太尉所奏,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

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

之庙”。济州奉敕,于梁山泊起造庙宇。但见:

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画栋雕梁,朱檐碧瓦。绿栏干低绕轩窗,砅 幕高悬宝槛。五间

大殿,中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彩画出朝入相。绿槐影里,棂星门高接青云;翠柳阴中,

靖忠庙直侵霄汉。黄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两廊之内,列朱武为头七十二

座地煞将军。门前侍从狰狞,部下神兵勇猛。纸炉巧匠砌楼台,四季焚烧楮帛。桅竿高痭挂

长 ,二社乡人祭赛。庶民恭礼正神气,祀典朝参忠烈帝。万年香火享无穷,千载功勋表史

记。

吞食天地二代(FC版)攻略

--------------------------------------------------------------------------------

第一回 刘皇叔败走投袁绍

  就在荆州城附近的隆中,住着一位年纪约十八九岁的少年,那人就是孔明,有一天他对他的弟弟诸葛均说,「昨夜,我卜了一卦,卦上显示我未来要辅佐的君王,就在东北方,我想先去看看他。」话一说完提着包袱就出门了,一路上马不停蹄的很快就到达徐州城了,一进城门往皇宫前去,向王座一看,正好看见刘备和献帝正在咬耳朵,不久又和曹操窃窃私语,然后带着朱灵、露昭走了出来,正准备出门时有人叫住了他们,原来是关羽,走到桥头张飞急急忙忙跑了过来,说他睡过了头差点来不及,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出来了,到了武具店整理一下军备,又四处晃晃决定去寻宝了,于是孔明扮成士兵混在里面,想看看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出了城外向东北方前进看到一个山洞,进去之后发现一些装备,还有一张地图(ちず)当然全部没收充公,刘备想起在山洞外北方有一间屋子,就去准备捞点油水收收保护费,进去一看什么也没有,生气的刘备掀开了桌子,踢翻了椅子摇摇头走出屋子回家去,次日又再度出门闲晃,往东南方试试运气,走没多久看到路上站着一个人,于是决定行抢冲上前去二话不说,打!原来是纪灵,打败他之后赚了几十块,再向东北走又看到袁胤一样扁他,扁完之后他说不服要叫人来,冲上前去要再扁一顿时,没想到他居然躲进山洞里,追啊!里面也没有什么好的货色,正要出山洞时袁术出现了,又是一场硬仗,打完之后累的跟狗一样,回家睡觉去,进城后朱灵、露昭走掉了,还好进城时已经把他们的装备都扒光了,陈登走了过来说悄悄话,原来他们是来监视我们的,四处走走时看到车胄来抓我们了,痛K他一顿之后陈登说我们还是快走吧,一出城门曹操就杀过来了,看见曹操的几万兵马,刘备只好跑路了。

  历经千辛万苦的逃命之旅后,回头一看只有陈登跟了上来,没想到这文弱书生的手脚这么快,算了,先到东北方的空屋躲避一下好了,推开门一看原来有人住,而且还是刘备以前的老师郑玄,说明来意之后郑玄给了一封书信(てがみ),叫刘备去投靠袁绍,临走时郑玄说起,前几天有几个盗贼闯到他家里,把桌椅都打坏了,还好他人不在,刘备一听马上脚底抹油跑了,摊开地图来看冀州城在北方,附近又没有路走,想起跟袁术打架的山洞出口处有一渡口,于是快马加鞭跑去,果然有一艘船,登上船后不久就靠岸了,往北方走看见村庄,进去后没人只有旅馆有开,不管先叫个**来,结果来了个欧巴桑,算了!还是赶路吧,向东北方前进,又看到一村庄还是没人,连旅馆也没有,走人,见到不远处就是冀州城,冲啊!见到袁绍后,马上拿出郑玄的信并且开始啦咧,最后袁绍叫了颜良跟我们一起去击败白马砦的曹军,到了渡口搭上船,刘备说要和颜良换位置,让颜良当总大将,颜良死也不肯,就在此时船已靠岸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上了,到第一个关卡是魏续出来迎战,随随便便就干掉了,第二个关卡是乐进,也是两三下就解决了,第三个关卡是谜之武将,没想到一出手就把颜良给送回老家去了,刘备立刻使出第三十六计,走!

回到冀州城后,刘备抹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对陈登说,「还好没和颜良换位置,不然,死的就是我了。」陈登这时才想起来说道,「那个谜之武将有点像是关羽。」刘备因为一时情急没看清楚,于是进城和袁绍说要再去确认一下,这一次文丑也要跟去,又再次上了船,文丑对刘备说要换他做总大将,有了上次经验之后,说什么刘备也不要换,文丑只好作罢,下船后直奔第三关卡,和上次一样不到一回合就被干掉了,不过这次刘备总算看清楚了,果然是关羽没错,回到冀州城外,刘备心想不如在旅馆里等关羽来找我会比较好,结果刘备就在旅馆里叫了六七个**,并且叫假扮成士兵的孔明去找关羽前来,话说此时正心急如焚的关羽,因为始终没有刘备的消息,正在房间里不停的来回踱步,突然一名士兵跑了进来,说明刘备现在正在冀州城,要他马上去接他,原来那名士兵不是别人,正是孔明假扮的,关羽一听进了房间和刘备夫人谈话,接着从夫人那里借了赤兔马(せきとば),带着他们出城了。

第二回 关云长五关斩六将

  离开宛城向东有个村庄,和庄主说完话休息一下正要出门时,庄主叫住了关羽说有一封要给胡班的信(コハンへのてがみ),关羽收下后便急忙的出门赶路了,向南走后没多久就到了东岭关,守将孔秀肉脚一个,接着洛阳关韩福也是肉脚一个,再来是沂水关守将卞喜,设宴于镇国寺要毒害关羽,幸好孔明未卜先知叫关羽不要上当,当场把卞喜给干掉,之后普净大师要关羽留住一晚,到荥水关之前先向东走进入洛阳城逛逛,眼尖的孔明发现城中东南方,空地上有一刺眼的光芒,原来是铜刀一只,出城后回到荥水关一进关口,胡班就出来迎接,走到驿馆之后,关羽将信交给胡班这才知道原来是个陷阱,关羽一怒之下冲了进去把守将王植给杀了,向北就是渭水关打倒守将秦琪之后,一路来到了黄河渡口,上岸之后向北方前进,突然夏侯敦出现准备大战三百回合,孔明用计骗走了他,好不容易来到了村庄,稍做休息后便出门打探消息去,村民说北方的山寨有一武将相当厉害,于是关羽决定为民除害,前往攻打山寨出来应战的是周仓,打败他之后说要加入我们,好吧反正我们现在人单力孤,休息片刻就往东北走去寻找刘备。

  周仓说前方不远处有一古城,里面的武将相当厉害,我们当然要去会会他,走近古城一看那不就是失散多时的张飞吗,此时一个不长眼的白目蔡阳跑了过来,欠砍!做掉他之后进城,赵云也在城中,队伍中顿时增加了两只生力军,诉说离情之后一同前往冀州城寻找刘备,走到冀州城外的村庄休息一下,在庄主热烈的款待之下说出了来意,于是庄主叫他的儿子关平前去冀州城寻找刘备,此时正在美女环绕中的刘备,听到了敲门声老大不愿意的前去开门,关平迅速的闪入门内,对刘备说明关羽他们已在城外,刘备只好向袁绍说要去劝服刘表,而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温柔乡,才刚踏出城门郭图就拦住了去路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打此过,留下买路财。」说完话刘备也已走远了,来到关平家后刘备直冲二楼抱住关羽和张飞,良久才放开他们一起来到楼下,和庄主关定寒暄之后,关定要关羽将关平收做义子,在关羽的细心教导之下关平武力智力各加十,接着一夥人就前往刘表的根据地,「荆州」开始刘备的蚕食鲸吞计划。

  刘表和刘备正一面喝酒一面划拳,突然士兵来报东方三个村庄有盗贼横行,刘备正愁没有妹妹坐抬,于是自告奋勇前去平定,出宫后找了个酒家狂欢一晚,次日还在宿醉中就前往东方平定盗匪,第一个村庄是黄邵,第二个是何仪,第三个是龚都和刘辟,在刘备的威胁之下村民说出,原来吕布还没死,人称卧龙的大军师孔明就住在北方的树林里,刘备满心欢喜的前往,偷袭了在树林休息的士兵后,刘备大摇大摆的进入屋内,连半个人影都没有,此时在屋外的孔明担心自己家,会和郑玄家一样遭到破坏,连忙冲了进去劝阻刘备,刘备只好下次有机会再来了,回到荆州城后刘表同意让新野城给刘备驻扎,刘备高高兴兴的出城前往新野城,沿着河岸边往北走见到一座桥,向西走终于看到新野城了,进城一看怎么还在兴建中,被刘表耍了,孔明这时在心中盘算着,「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一溜烟就不见踪影了,远处刘琦跑了过来,对刘备说刘表病危请速回荆州城商议,刘备嘴角稍稍扬起心想,那天喝酒下的毒药终于奏效了。

  挂着满面笑意的刘备,缓缓的来到了荆州城,看着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的刘表,嘴上喃喃的说着要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的脸上装着担忧的表情,但是心底的笑意却更深了,因为礼貌上的客气拒绝了刘表,转身便离开了,在门边偷看到一切的蔡瑁心底却很不是滋味,于是派兵埋伏在宫外预备要暗杀刘备,正当刘备走到大殿时,伊籍跑了过来告诉刘备整个计划,并告知在刘表的寝宫中有条密道,胆小的刘备三步并做两步,很快的到了刘表的房间内,到处翻箱倒柜的寻找密道,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让刘备在左上角无意间撞出个洞,一行人经过一个两层的密道后,终于重见天日并且顺利渡过檀溪,举目向西边望去,见着一间小屋前去询问一下,原来这就是水镜先生的家,和水镜先生说完话后,就去休息一下,睡至半夜听见有人在说话,莫非追兵以至此地,但是只有两人的说话声,而且声音好熟悉大概是士兵在话家长,次日问起,水镜先生说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明,也就是所谓的卧龙,而另一位凤雏就是庞统,于是刘备急忙加快脚步追赶,到了先前去过的孔明家,见着一人详问之下原来是诸葛均,他说孔明出门去了不在家,刘备只有无奈的返回新野城了。

第三回 博望坡孔明初用兵

  回到城后见到伊籍来报曹军已攻至博望坡,立刻点兵出马迎战,出城后向南行没多久进入一峡谷,在搜刮完路上的宝箱之后,在山谷的出口处遇见了曹军的侦查部队吕旷吕翔,摆平之后回到新野城,诸葛均来访说诸葛亮已回到家了,刘备从衣袖中掏出一百两黄金给了诸葛均,跟着便起程去找孔明了,来到屋中见一人躺在床上,刘备和他说话也不理,那人正是孔明,刘备出门晃了一圈回来后见他仍然还未起床,便准备拿刀调查一下死了没,孔明再也忍耐不了只有起床了,刘备便叫人把孔明绑起来押回新野城,并以家人性命来威胁他要辅佐刘备,孔明只好默默点头答应,回到新野,探子来报曹军先锋曹仁大军已到博望坡,刘备转头问身旁的孔明应如何应付,孔明先派遣关羽、张飞、关平去埋伏,周仓留守城内,而自己和赵云一起去博望坡诱敌,在孔明的火计之下曹仁终于大败而逃,回到城中,又有使者来通报刘表病危,刘备当然又得去探视,到了荆州刘表终于与世长辞,驾鹤西归,但此时又有探子来报曹操大军已攻陷襄阳,刘备只好连夜赶回新野和孔明共商大计。

  孔明劝他先取荆州,但刘备胆小害怕曹操大军,只得先撤退到江夏再做打算,一路向南行进终于到了江夏,但是刘琦本身也是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还是让位给了刘备,要对抗曹操只有仰赖东吴孙权,但是所有船只都被蔡瑁所夺,于是刘备命令孔明要夺回船只,孔明便起程前往进攻新野,攻下新野后回到宫中,发现有人救了鲁肃,回程顺便攻下荆州城,回到江夏见着鲁肃便一起出发前往柴桑城,上了船没多久就到了东吴境内,靠岸后向南行便看到柴桑城了,进入宫中孙权出了三大难题,解决之后才肯出兵抗曹,孔明只好见招拆招了,一是阻挡通往襄阳城路上的巨石,二是尚且欠缺百万只箭,三是风向不对无法火烧连环船,出宫后到处打听消息,听说东方有人会操纵风向,只有边走边问了出城后向东出发,向东南绕过一座大山找到一座村庄,但大部分村民都说不知道,只有一位老者说东方有座小岛,有一位女巫知道操作风向的法术,看看附近又没有渡口只好先回柴桑城北方的渡口,搭上船后航行约半日,终于来到形状像是日本倭寇的群岛,向北走进入村庄一问之下女巫去了圣山,出了村庄向东北方走见到了圣山入口,经过九弯十八拐的山路之后,终于到达一个山谷,一出峡谷就被一大群的毒蛇给包围住,在孔明的火计之下毒蛇全都服首称臣了,女巫为了报答孔明决定以身相许,但孔明直言无讳只要秘法书(ひはうのしょ)而已,女巫只好拿出秘法书依依不舍的望着孔明离去的背影。

  拿到秘法书的孔明便火速的赶回柴桑城,要进攻襄阳城一定要有炸药,回到城后四处打探,看到城中湖边有一个不会走动的怪老头,上前查问之后原来他就是制作炸药的老师傅,在老人上方的独立树木上方调查到老树枝(ろうぼくのえだ),出城后往东北方前进过一座桥后,再往东走就发现一个神秘怪洞,走到洞窟的最深处就发现到了硝石(しょうせき),真是意外收获,回到城中老师傅就开始帮忙制作火药(かやく),如此就可回到新野城准备进攻襄阳了,经由博望坡用火药炸开巨石后,打倒蔡瑁后进入襄阳城皇宫的二楼,找到一些铁制武器护具还有最重要的百万支箭(ひゃくまんのや),回到柴桑城后和孙权会面告知难题已解,但是还须庞统献连环计给曹操,只好再回到荆州找水镜先生,回到荆州水镜先生却说庞统去了东吴,回到柴桑城居民说南方有一座湖,风景十分优美庞统也许会在那里,出城后向南方行军途经一毒沼泽区,下方有一湖泊缺口,进入后搭上游湖小船,经过运河般的河道来到湖的另一端,绕过阻碍进入西方的小屋,果然见到庞统了,向他诉说来此的目的后,他一口就答应了并且马上就出发了,孔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赶回柴桑城,孙权同意出兵援助,孔明抱着誓死如归的态度踏上了战船,向赤壁出发了。

在因风而鼓起的船帆之下,不久在长江中心遇见了曹操壮盛的军容,孔明毅然决然的下令直捣敌人的中心,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要和曹操正面交锋了,在秘法书的法术之下,风向突然转变了,周瑜紧接着出来插花放出了百万支火箭,烧的曹操馈不成军落荒而逃,周瑜只会放马后炮的乘胜追击,却没想到曹操不走水路改走陆路上了岸,却也没料到这一切早在孔明的预料之中,而暗中派遣了赵云张飞埋伏在路上,正当曹操穷途末路之际,关羽拦住了去路,在曹操花言巧语之下,关羽想起了旧日情份而在华容道义释了曹操,却也闯下了杀身之祸,回到江夏之后,刘备听说关羽放走了曹操,一怒之下手握配剑的剑柄正要拔剑杀死关羽之际,幸而有探子回报说孙权想要夺取荆州,但是周瑜却败于曹仁锻羽而归,刘备叱退左右和孔明商讨对策,孔明说这正是让关羽代罪立功的好机会,所以孔明带着关羽逃离了虎口向荆州出发,守将陈矫兵力虽多但仍然败在孔明之手,根据劫后余生的降兵口中得知,王座之前藏有可以在城中自由进出的兵符(わりふ),果然搜出一张兵符回到新野城再详细观看,回到新野之后伊籍自愿当向导,于是决定即刻前往襄阳城。

第四回 孔明用计智取四郡

  持着兵符混进城后,不料还是被夏侯敦给认了出来,一阵砍杀打倒这有勇无谋的家伙后,伊籍说要搭船才能前往彝陵城,于是一行人搭上船靠了岸向南行,守将曹昂和牛金都是只有蛮力的家伙,两三下就完蛋了,听居民说南城就在东方,再度踏上征讨之路向东出发,旅途中经过毒沼泽和一大片丘陵,终于在一座山谷间看到南城,守将曹仁曹洪被打败之后,跌跌撞撞的向北方逃到樊城去,但是守将却变成吕布并把他们打败了,没办法只好和吕布硬拼杀向南城去,但不到一回合孔明的军队伤亡惨重,只好先撤退回到南城再做打算了,在城中东北角有一童子,说有故人在屋子里等我们,不管先进去再说,进门一看竟然是庞统,一阵寒暄之后庞统交给我们一个锦囊(にしきのふくろ),想想一定有破敌妙计在其中,带着锦囊再度杀回樊城,打开锦囊只有一个字「退」只好先退再说,吕布果然傻傻的追了出来,海扁之后只有仓皇逃走的份,到了樊城稍做休息伊籍说再向东走,就是马良兄弟的家和荆南四郡了。

  出城向东走进入洞窟,找到一些铁制装备之后,出洞窟就是马良的家了,伊籍先去拜访之后,向东南方前进见到一山寨,守将刑道荣及刘延根本不是对手,向南走入盆地直攻零陵城,将守将刘度及前面两个手下败将简单料理之后进城,出城后向东南方绕过山岳,见到一小村庄安抚民心之后朝东南方进攻,一到桂阳城鲍龙和陈应就赶来送死,进城后太守赵范虚情假意笑里藏刀的迎了出来,说要单独和孔明来商讨投降事宜,便拉着孔明的手步入了皇宫,赵云不放心偷偷的跟了过去,进到皇宫赵范露出了奸诈的笑容,鲍龙和陈应立刻冲了过来,拔出了宝剑,青森的剑气直逼孔明而来,照的孔明冷汗直流,双脚不停的在发抖,就在千均一发之际,突然碰的一声大门应声倒地,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地上出现一个非常巨大的影子,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一个箭步跃上前去,左右各一拳将鲍龙和陈应打倒在地上,赵范见状吓得腿软跪在地上,吕布一脚踢得赵范飞到王座上死了,吕布伸出像树根般粗壮的手臂一把抱起了孔明,将孔明紧紧的搂住说,「或许,从前我从来也不相信,什么一见锺情,但是,自从那天在樊城见到你之后,你的样子一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有时你像躲在树后面偷看着我,有时你又好像不认识我,站在远处不理我,我伸出手却又始终抓不到你,我说出口叫你等我,你却头也不回转身就走,你可知当时我的心好痛,好痛。」

#备注:

  作者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凌晨五点多,六百多度的近视眼因为熬夜而眼袋浮肿,双眼布满血丝,视线模糊一片,脑筋呈现浑沌状态,打字打到手指抽筋,脖子僵硬,腰酸背痛,已经进入濒临崩溃的边缘,因此出现疯言疯语,专门欺骗小女孩的字眼,各位痴男请勿学习,用做以后不法行为之用,各位怨女也请记住,以后不要轻易上当。切记!切记!

  望见正深情款款看着自己的吕布,孔明竟然也情不自禁的说,「其实我也有和你一样的感觉,只是一直不敢对你说,怕你拒绝了我的心意。」吕布,「快别傻了,怎么会呢,我的小明明。」说到这里,两人同时很有默契的向门口望去,只见到众人受不了刺激,伊籍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张飞不断的用头去撞门柱,想要以死来求解脱,赵云面无表情张大了嘴一言不发站在那里,而关羽根本就不见了,经过了一晚的休息,一行人又出发了,而吕布留守桂阳城,以免为情所扰意气用事,在往西方的路上,众人和孔明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到了一个村庄打听到巩志喜欢一个人到海边沈思,于是决定先去堵他要他做内应,向南行至海边找到巩志,这家伙也很识相一口答应了,去到武陵城果然只有金旋站在那里,打倒他便准备进攻长沙城,向西而行途经一村庄,在西北方就是长沙城了,见到城外有一老将站在那,此人就是黄忠,黄忠见到关羽就说要单挑,那当然不客气了扁他,打了两回合居然跑了,真是没胆。

  再次攻打城门,太守韩玄带着黄忠、魏延、韩浩及杨龄出城应战,但在孔明的妙计之下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一进城门见到因为失业而无路可走的魏延,孔明因为可怜他只好收留他了,四处打听之下终于知道,在城的西南方有一间屋子,那就是黄忠的家,在城西北方的山洞之中有养由弓,那当然是先找黄忠比较重要,到了黄忠家他说没见过养由弓,要我们去拿来他才会加入,出城后向西北方绕过湖后进入山洞,拿到养由弓后看着泛黄的弓身,似乎一用力就会被拉断,黄忠居然还把它当宝,算了快回去交差,黄忠一见到孔明便兴奋的问拿到了没有,并且张开那满是皱纹的双手,摊着颤抖的双臂不停的询问,孔明小心翼翼的拿出养由弓,见到养由弓的黄忠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冲出屋外试弓去了,不久回来后,黄忠终于兴高采烈的加入我们,终于平定荆南四郡的一行人,欢天喜地的返回马良的家,正准备一起回新野城的时候,突然探子来报吕布因为心理不平衡而谋反了,孔明心急如焚的返回桂阳城,站在城下孔明问吕布为何要谋反,吕布说孔明是个水性杨花的人,见一个爱一个,一路上不知勾搭多少人了,孔明一听一生气索性先把吕布打倒再解释好了,被打倒的吕布恼羞成怒,不听解释就跑到零陵城去了,孔明不死心追了上去,在零陵城外的山寨孔明叫吕布出来听他解释,吕布一时气愤乾脆回到零陵城去,孔明怒火攻心冲了上去把守将扁了一顿,接着追到零陵城在一场混战中,吕布为了保护孔明不被张济的火计烧到而不幸归天了,伤心之余的孔明拖着疲惫的心,终于回到了马良的家,但是早已人去楼空,只好再踏上归乡之路了。

第五回 马孟起兴兵雪仇恨

  回到焕然一新的新野城,缓缓的步入皇宫之中,见到马良和马谡早已等得不耐烦,伤心欲绝的孔明向刘备报告此行的收获,说完吕布的遭遇之后孔明眼角泛着泪光,深情的望着刘备,刘备一时会意便叫孔明待在身边,这时有人来报水镜先生有事相告,关羽只好默默离开,独自留下刘备和孔明两人在宫中,来到水镜先生家后,水镜先生告诉关羽他和庞统是老朋友,但因年老力衰要关羽他们代替他去看庞统,同时拿出了一坛陈年老酒(さけ),关羽当然义不容辞答应下来,一路上带着游山玩水的心情,终于来到了久违的襄阳城,在城中西北角见到了庞统,他说最近城外西北方森林中,来了一位武功不错的强盗,抓了不少民女要关羽帮忙赶走他并救出那些女孩子,关羽二话不说骑上赤兔马往森林奔去,进入一菱形森林中,在打败强盗之后首领廖化,在受到正气凛然的关羽感化之下,决心加入统一中国的队伍,一行人便返回襄阳城,见到庞统之后,庞统也义无反顾的加入队伍,更决定了自己要英年早逝的命运,住了一晚后便起程回去新野城。

  回到新野,正好张松来访说出入主西蜀的计划,而蜀国的地图在孟达手上,一行人又得再度回去襄阳,经过襄阳再往西边走,走过一大片丘陵终于见到了孟达所在的山洞,见到孟达交给他刘备给的信,拿了蜀国地图(しょくのちず)正要离开时,孟达说这里只有他和看守的士兵好无聊,想跟着部队出去见见世面,于是便匆匆忙忙离开山洞返回新野城,进到皇宫法正正好来做征西的向导,刘备命令庞统为军师和张飞一起去西蜀,整理一下军备就出发执行征西大计,来到襄阳西南的渡口,法正早已在那等候多时,上了船渡过长江便到涪水城,听说李恢就住在城外北方,出了城向北走过一座桥后转向东行,不一会就找到李恢的家,他说只要有血判书就可说服马超加入抗曹的行列,血判书就在北方的景帝之墓中,但是里面机关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庞统笑了笑说,「就凭这点小机关就想难倒我,我可是研究奇门遁甲长大的。」转身便扬长而去,向北走至森林中,突然见到一块平地,想必一定有机关仔细调查后,果然发现景帝之墓的入口,经过重重机关在千辛万苦之下,终于在最深处找到血判书(けっぽんじょう),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李恢的家,李恢出门后不久就回来了,看着李恢沮丧的表情,庞统心想大概又白忙一场了,详问之下马超还想试探一下刘备军的实力,张飞再也忍耐不住冲出门向北走,决定要马超尝试看看自己的拳头。

赶到葭萌关的庞统,远远就望见张飞和马超两人已经扭打成一团,于是赶紧上前劝阻,没料到一直站在一旁的马岱却出手拦阻庞统,四个人又是一阵乱斗,打了三天三夜终于体力不支,只好握手言和成为好朋友,出关向北走便来到阳平关,打倒守将杨昂休息一下,向东北方赶路,走进一山洼处就是蜀之栈道,穿过有坍方落石又崎岖的山路之后,向西北方前进再来就是南郑关,打败肉脚守将后,在关卡中最上方的屋子内,有一位士兵说只要有一万两就可以贿赂杨松,顺利进入汉中城,不战而能屈人之兵,一直是庞统的最高指导作战原则,于是答应了士兵的问题,向北来到汉中城很顺利就进来了,在城门口杨松表现出贪婪的嘴脸,死要钱的表情,实在是令庞统非常的厌恶,给了钱便打发他走,不知何时四周围出现了大批的士兵,从街角走出一个奸笑的武将,手一挥杨松就已人头落地,血花四溅,那人正是汉中王张鲁,张鲁下令抓拿庞统他们,免不了又是一阵斯杀,在伴随着声声哀号,手脚齐飞血流成河的情形之下,张鲁终于屈服了,同时也血洗了汉中城,看着满目疮痍的庞统不禁写下一首短言。

  「江山无限好,安定日子少,逐鹿中原时,民不聊生时。」

#备注:

  作者写到这里不禁又再度有感而发,想我中国自古代开始,一直内忧外患不断,总是不停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到了清末更是不得了,从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到国父推翻满清成立民国,接着袁世凯造反,再到东征北伐,抗日剿匪,国共内战,直到最近终于可以过着太平日子,虽然我们有幸无缘参与,但是我们的祖父母辈,却非常不幸的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反观今日看到每次选举,那些候选人为了作秀上电视新闻,怂恿民众打的头破血流,怒骂声不断,在民主殿堂的立法院之内,因为站在反对的立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想想那些革命先烈,如果泉下有知将会如何情何以堪,经历过时代悲剧的祖父母,心中将是如何的悲痛,这就是台湾的民主,台湾的未来,我看不是吧,如果真是如此,那台湾以后在国际上还混个屁啊,抱歉!扯远了。

第六回 刘玄德自领益州牧

  收拾残局之后,一出城刘璋就派了使者杨怀前来,跟着使者一起回到涪水城,谁知道这居然是个陷阱,一场大战又免不了了,打赢之后吴兰就投靠到刘备这一边了,稍做休息后出门打探消息,听完八卦消息后,总结一下就是先找庞义再说,出城朝北走不一会见到一破屋,进去后才知道他就是庞义,并且还在地下室拗到一把青铜钥匙(せいどうのかぎ),出门继续向北走便是涪水砦,打败守将冷苞进入砦中,在东北角的屋子使用青铜钥匙,打开门进去调查那个古怪的东西,之后就听见唏哩哗啦的流水声,紧接着向北走再转向西沿着山路折向南,来到令人悲痛的落凤坡,突然张任杀了出来军师庞统不幸战死,众武将只好先撤回涪水城,没料到张任却早已捷足先登再此守候,就在千均一发危机之时,孔明因为算到庞统已经死亡,火速的从荆州赶来相助,以火攻解除全军覆没的危机,孔明对张飞说,「这下子看来要从陆路进攻成都太危险了,刘璋必定在沿途都有设下埋伏,我们就南下经水路攻他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不过大家也累了先休息一晚吧。」当晚,窗外点点的星光,偶而伴随着划破天际短暂而灿烂的流星,闪烁着**萤光的萤火虫优游在草丛之间,和天空中的星星互相辉映,点缀着在池塘中荷叶上正值求偶季节而聒噪不停的青蛙,水面上因柳絮的挑逗而泛起层层涟漪,和着窗内因徐徐微风而轻轻摆动的白色窗廉,彷

话说张小敬穷追不舍一个得到长安城坊图的突厥狼卫,狼卫穷途末路,跑进了怀远坊一座袄教祠堂。这祠白壁红瓦,四面皆有拱门,形制与中土迥异。门上镌刻着三只立在莲花座上的骆驼雕像,背承圆盘,盘有薪火,两侧有鸟身人形祭司侍立。屋檐用的瓦皆为朱赤之色,状如火焰。一片一片相叠成片,让祠顶看起来如同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 袄教是波斯人查拉图斯特拉创立的二元论宗教。查拉图斯特拉出身于米底王国一个贵族家庭,20岁弃家隐居,30岁创立琐罗亚斯德教(袄教),42岁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宰相结成亲家,袄教迅速传播,77岁在一次战争中被杀死在神庙大殿上。袄教以「 ”火”为崇拜对象,火的清净、光辉、活力、锐敏、洁白等特征象征神的至高和至善,是「 ”正义之眼”。袄教徒不建神庙,不造神像,但有专职祭司,是圣火与祭祀的负责人,主持祭礼,敬奉圣火,使之长明不熄。 狼卫抓住一个袄 官,用匕首抵住袄正咽喉,让张小敬放他一马。张小敬则比划了一个从狼卫胯下划一刀的手势,意思如果狼卫杀了袄正,那么张小敬杀死狼卫之后,就要把狼卫的小弟弟割下来喂狗。原来突厥狼卫有个极其隐秘的仪式。每一个成为狼卫的战士,都会得到一位美貌女奴的侍奉,让他的小弟充分勃起,然后在上面文上一个特别的名字。当小弟垂下时,看到的是一个狼名;当小弟勃起时,则显出本名。突厥人相信,小弟象征强大的生命,这会多赐予勇士一条狼命在身。狼卫果然怕了,为了「 ”把根留住”,正在踌躇之间,人群中杀出岑参(就是写边塞诗的岑参),狼卫和袄正同归于尽。 祆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时被称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唐初才称火祆,以此表示它是外国的天神。北齐后主「 ”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北周皇帝也曾亲自「 ”拜胡天”、「 ”从事夷俗”。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相继在鸿胪寺中设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东京(洛阳)二所,西京(长安)四所。这些祠庙中「 ”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极一时之盛。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萨宝府官分为萨宝(中国史籍也称萨甫)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由波斯袄教信徒担任。 狼卫杀的是一个小袄正,也叫小萨宝,负责长安城四座祆祠其中之一的祭祀工作。这下张小敬闯了大祸,贺知章立马将他召回,要剥夺他的破案权力,把他重新打回大牢,给袄教信徒一个交代。恰在此时,袄教大萨宝求见。小袄正死了,大袄正兴师问罪来了。祆教在长安是小教,只在胡人商团之间流传,朝廷以萨宝府羁縻。不过袄教信众行事好聚众,一旦有什么纠纷,极易酿成骚动。所以凡涉祆政事务,大唐官员都是如履薄冰,以安抚为主。这次大萨宝来势汹汹,人人都替贺知章捏了一把汗。 两人正在扯皮,贺知章忽然说道:「 ”善神马兹达有云:善思、善言、善行,皆为功德。尔等弃绝三恶,奉守三善,岂会为虎作伥?”大萨宝一听此言,双目精光大射。马兹达是祆教正神之名;三善三恶云云,皆是教中习语。贺知章见火候差不多到了,肃容一拜,满怀深情道:「 ”今日长安有事,正需要尊者与我靖安司行个方便,一并躬燃纯火,荡涤宵小啊。”一听到「 ”躬燃纯火”四字,大萨宝眼眶几乎都湿润起来。祆教以火为尊,这四个字真真打中了心思。老人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放开拐杖,双手拢作火焰形状横在胸前,向贺知章深施一礼。 马兹达全名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意为「 ”智慧之主”),是袄教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赫里曼(Ahriman)进行长期战斗,最后获得胜利。马兹达在袄教的地位相当于佛教的如来,道教的老君,儒教的孔子,基督教的耶和华。 贺知章搬出袄教最高神马兹达力压大萨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胁之以威,迫之以道,大萨宝屈服了,向贺知章躬身行了一礼,还提供了一份袄教信众名单,李泌和张小敬根据这份名单很快查出了突厥狼卫安插在袄教内部的奸细,也就是张小敬的死对头,龙波。要不是贺知章请出马兹达这尊神,张小敬可就在劫难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7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