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 二月八号做完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现在如何正确做恢复功能训练?

12年, 二月八号做完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现在如何正确做恢复功能训练?,第1张

医院没有给你康复计划吗?其实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次于手术本身,这里有一份,你可以借鉴一下,祝早日康复: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一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 术后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6 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练习,且次数减半。

三 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四 术后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 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如棉花腿加压包扎未拆除则无需进行冰敷)。

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五 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3 屈曲练习至0°—60°范围。

六 术后5天:

1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屈曲练习至70°—80°,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见附录屈曲练习方法7,5次后冰敷,逐渐增加至10-20次。

七 术后1—2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屈曲角度的进度各不相同)

1 屈曲角度大于90°,主动屈曲达90°。

2 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夹板30°—50°范围内活动。

3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2—4组/日。(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4-6周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一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在大腿一侧加重物为负荷。)

3如可单足站立1分钟,即可用单拐行走,并于室内可脱拐行走。

4 伸展可达与健侧(未手术一侧腿)基本相同。

5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方法见备注。

6 逐渐调整夹板至0°— 70°范围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术后满4周调节至110°。如调整后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角度。

二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应静力练习,屈膝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三 术后4周:(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10-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3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患腿在前及跨出一侧负重。30次/组,4组/日。

4 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5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

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一 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20-130°。

2 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

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

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二 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三 术后10周—3个月:(可去除夹板)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 开始蹬踏练习。

5 术后3个月如有条件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练习。

2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3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5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任选适用的方法,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 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4 坐位“顶墙”:(适用于90-105°范围)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5 坐位抱膝:(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6-8周时间抱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6 俯卧屈膝:(适用于110°以上范围)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7 主动屈伸练习:(所有被动屈曲练习后进行,适用于任何角度范围)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二•伸屈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

2 俯卧悬吊:(术后中后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20—30次/组,1—2组/日。

1、起始姿势:握持水平杆,握力距离宽(手掌向前),略宽于肩部,双脚离地,手臂自然下垂伸直。

2、动作过程:用背阔肌的收缩力将身体拉起。当下巴超过水平线时,暂停一秒钟使背阔肌完全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慢慢下降,直到身体再次完全下垂。

3、呼吸方法: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不要长时间保持。

4、引体向上的姿势:一口气20次引体向上是高校体质测试的考核标准。因此,为了在不利用力量的情况下同时保持有效数字,可以向后交叉双脚,防止身体过度摆动被判定无效。

5、引体向上主要注重身体的两点:手臂力量和腰部力量,如果练臂力,拉起主要靠蛮力,这样比较累,如果练习腰部力量,上拉会需要一点灵巧,而且是借助身体摆动的惯性“抛”起来的,不费多大力气。

扩展资料:

引体向上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身高较矮,不能自己跳起来抱杆时,测试者可以提供帮助;

2、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应保持身体挺直,不得弯曲膝盖、伸直腹部等;如完成身体摆动或其他附加动作的拉出动作,此时间不计算在内;

3、试验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在下降过程中,身体不要突然放松,身体要稍微紧张,此时双脚要迅速向前伸展(幅度不要太大,以免造成违规)。

-引体向上

1、首先要想快速劈叉最重要的就是柔韧度要拉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即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

2、初学者练柔韧时,整个人一定要放松,不能太过紧张。紧张会影响痛觉感知度,在练柔韧时初学者往往会产生超出一般的疼痛,所以一定要放松,降低注意力,顺其自然的劈下去。

3、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4、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拳谚云:“只压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压笨如牛”。可见压与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

扩展资料:

1、竖劈腿:腿前后分开成1字形,双手撑地,使上身正直,而后努力使身体向下振压,至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为合格。

2、横劈叉:腿左右分开成一字形,双手在体前撑地,使上身正直,而后努力使身体向下振压,至两腿左右分开成一线并坐于地下方为合格。

3、劈叉不能一下子就学会,只能日积月累。练柔韧绝对不能心急,要慢慢来。如果太急的话,一下子劈下去,可能会产生剧烈疼痛。所以一定要小心。甚至网上还出现过高中女生因舞蹈老师强行给她劈叉而残疾的新闻。

参考资料:

-劈叉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的加载速度,计算方法如下:

(1)选择0~300kN的量程 (最大量程300kN或600kN的试验机)

或 0~500kN的量程 (最大量程1000kN的试验机)

试验机量程的选择应根据需测量力值来确定,应尽量使需测量力值介于所选择量程范围的20%~80%之间。如本例,Ф22的钢筋其抗拉极限载荷估计为200~220kN,可选择0~300kN或 0~500kN的量程,其屈服点载荷为120~150kN,均未低于所选量程的20%,因此,所选量程是合适的。

(2)拉伸时屈服前加荷速度应控制在23~23kN/s之间。

钢材试样屈服前加荷速度应控制在6~60MPa/s,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000025~00025/s之间(假定拉伸前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距离为150mm,其分离速度应在0035~035mm/s之间),屈服期间不再调节试验机速率。屈服过后,应变速率应不超过0008/s(假定拉伸前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距离为150mm,其分离速度应小于12mm/s)。

(3)冷轧扭钢筋拉伸时的加载速率不宜大于2kN/min。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 上指出:

1在弹性范围内和直到上屈服强度,应力速率的范围:

1)材料弹性模量 小于150000时,应力速率2-20N/mm2

2)材料弹性模量 大于或等于150000,应力速度6-60N/mm2

2下屈服强度:应变速度在000025/S-00025/S之间

3在塑性范围和直至规定强度:应变速度不应超过00025/S

4测定抗拉强度的试验速度:

1)塑性范围 :平行长度的应变速度不应超过0008/S

2)弹性范围 :试验不包括屈服强度或规定强度的测定,试验机的速度可以达到塑性范围内允许的最大速度

应变速率换算为应力速率:δ=Eε

E-----材料弹性模量

ε-----规定的应变速度

例如:HRB335的22钢筋,弹性模量为:210000Mpa,截面积:3801m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9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