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动律和屈伸动律是一个意思吗

起伏动律和屈伸动律是一个意思吗,第1张

起伏动律和屈伸动律并不是一个意思。起伏动律是指一种生物运动的原则,即身体在运动时呈现起伏的曲线形态。这种曲线形态使得生物的运动更加高效和节省能量,比如在人类跑步时,身体会呈现起伏的姿态,腿部和臂部的摆动也会相应变化。而屈伸动律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和伸展的运动规律。这个概念主要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用于描述杆、梁等物体的弯曲和伸展行为,以及它们受到的力的变化。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

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如提压韵:正步位,双手叉腰。腰部为轴,身体一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动律,重拍在下;划圆韵:正步位,双手叉腰。腰部为轴,左右两肩交替由1点向后面8字立圆,胯保持不动,重拍在下。(此动作在东北秧歌中即常用的“稳相”动律。)。

前后韵:正步位,双手叉腰。头有节奏、干净、利索地向斜上方甩头,要求有停顿,眼神先到。同时,压脚跟随动。(前后韵也称向阳式,表示迎着太阳)。

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艮、俏特点。

如快屈快直: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韧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音乐重拍重心向下,双膝快直。

3、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所以,在进行压脚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抬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拍上,要有艮劲,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具有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与习俗,东北秧歌行成了稳中带艮,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

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

正确把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的方法如下: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训练与把握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掌握具体的训练步骤,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一目了然,这也是把握风格的关键之所在。    

(一)体态训练。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生活习俗使蒙古族人养成了自然站立姿态为仰头、挺胸、立腰,后背略后靠,膝部松弛自然,脚下呈八字形的外开状。

在舞台表演及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站姿便能让人感觉到你要表现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体态在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此外,体态练习可将单一动作提炼编成气质组合,进行气质的单一练习,气质组合适宜低班初学者。    

(二)手位、脚位训练。    

1手的基本形态。    

(1)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旁。    

(2)挥鞭手。食指伸直,大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握,小指弯曲。    

2手的几种位置。    

(1)叉腰位。双手叉腰。    

(2)平鹰式位。双手平肩。    

(3)高鹰式位。双手举于头上方两侧。    

(4)勒马位。一手叉腰,另一手握虚拳在前方平肩。    

3脚的几种位置。    

(1)点步位。一脚八字步位,另一脚正前方膝略弯曲打开,脚尖点地。    

(2)踏步位。一脚脚尖朝斜前方,另一脚在后膝略弯曲,脚掌点地。    

(3)八字步位。两脚分开站立,脚尖朝斜前方。    

(三)动律练习。    

1屈伸动律。    

包括平、柔、软、硬及配合各种脚位的单一屈伸,屈伸的训练尤为关键。    

2上身动律。    

包括摆、推、靠、扭、圆伸,也包括各种点、扭、圆、摆、反射韵。    

3呼吸训练    

可单一训练,也可加在屈伸动律或上身动律训练中共同完成。    

4节奏训练。    

可单一练习,也可加在屈伸动律、上身动律及其它单一组合动作中共同练习。    

(四)肩的训练,重点训练四种肩。    

1硬肩和柔肩。    

一肩向前推出,肘部向后,同时另一肩向后,肘部向前。硬肩干脆有力,柔肩柔中有刚。    

2耸肩和笑肩。    

一肩向上端,再下落回原姿,或双肩同时起落称耸肩。笑肩是在耸肩的基础上加快速度。    

(五)腕臂训练。    

1硬腕。    

手腕向上、向下提压。    

2柔臂。    

双手体侧从柔肩开始,手臂拉出并提腕、指尖下垂,同时另一肘弯曲压腕。    

(六)基本步伐训练。    

1平步。    

向前走或后退。    

2马步。    

(1)跑马步。上身前倾,一手勒马,一手直臂挥鞭手伸出,同时一腿半蹲,另一脚绷脚向前方擦地踢出,再原地倒步。    

(2)勒马步。勒马姿势,一脚向前方迈步,另一脚随之旁靠,同时勒马手提压腕。    

(3)软骑和硬骑。一脚脚跟落地,两膝弯曲,同时另一脚抬脚跟,重心再移至前脚。软骑柔和,上身直立;硬骑刚健,上身前倾。    

3滑步。    

一脚经脚掌向外弧线滑出,重心平稳移至此脚。    

(七)舞蹈组合训练。    

主要是训练学生进行男女分组和队形的编排。    

    

羌族舞蹈的三个基本动律为胯部动律分为摆胯、顶胯、转甩胯,形式多样的胯部动律贯穿始终。

1、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也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这种舞蹈动律贯穿于所有的羌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中,且以自娱自乐性舞蹈为多,尤以萨朗表现得最为突出。

2、是以上身倾斜和拧倾韵律为主体,这种舞蹈多在祭祀活动中出现,以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席步蹴表现得尤为突出。因受宗教祭祀的影响和限制,这又是形成羌族舞蹈动律下沉、舞姿古朴典雅的又一风格。

3、羌族民间舞蹈在动作,步伐组合及音乐节奏方面,与藏族民间舞蹈有共同的特点。其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屈伸、颤腿、跳跃、拐、胯部的开关、顶胯、肩的左右转动、双脚的交替点踏、左右拧倾和同边行舞等。

4、羌族民间舞蹈同其他民族民间舞蹈一样,可分为祭祀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各种舞蹈又有各自不同的表演形式、内容与特点,或欢快跳跃,或沉稳庄重,或古朴虔诚,或端庄秀丽,但胴体轴向转动这一舞蹈韵律,却贯穿在各个舞种中,成为它的基本韵律。

你说的藏族舞蹈的膝盖的动律,就是藏族舞蹈里面最关键要掌握的屈伸,藏族舞蹈的动律习惯跟这个民族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你要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带,气候恶劣缺氧,决定藏族人民的体态不是昂扬向上的,在跳藏族舞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体态问题,才会跳的像藏族舞蹈。其次,藏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区别于农耕文化,一定要区别于江南小民族舞蹈的柔弱娇俏,想要跳的好看,要注意舞蹈时的热情奔放。在完成屈伸动律时,掌握起来并不难。你的脑海可以想像一下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山,和无边无际的视野,这就延伸到你最需要注意的膝盖动律,切记膝盖没有完全直、也没有完全蹲死的时候,而是灵活的、平稳的、连绵不断的颤动律,切记做的有棱有角。注意了这些,相信你的藏族舞蹈会有很大的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49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