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5-7Φ5、12-7Φ5、9-7Φ5等型号规格的钢绞线。
1、15-7Φ5:一束钢绞线由15根7丝直径5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2、12-7Φ5:一束钢绞线由12根7丝直径5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3、9-7Φ5:一束钢绞线由9根7丝直径5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以15-7Φ5为例,5表示单根直径50mm的钢丝,7Φ5表示7条这种钢丝组成一根钢绞线,而15表示每束钢绞线由15根7Φ5的钢绞线。
扩展资料:
钢绞线的应用:
1、镀锌钢绞线通常指用于承力索(messenger wire)、拉线(guy wire)、加强芯(core wire or strength member)等,也可以作为架空输电的地线(earth wire/ground wire)、公路两边的阻拦索(barrier cable)或建筑结构中的结构索(structure cable)。
2、预应力钢绞线中常用的预应力钢绞线为无镀层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uncoated steel strand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也有镀锌的(galvanized),常用于桥梁、建筑、水利、能源及岩土工程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unbonded steel strand or monostrand)常用于楼板、地基工程等 [2] 。
- 钢绞线
- 预应力钢绞线
钢材硬度对照表
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试验方法。为了能用硬度试验代替某些机械性能试验,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换算关系。
实践证明,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强度( б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维氏硬度
代号:HV
单位:无
简介:维氏硬度 英文词条名:Vickers-hardness 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种标准。由英国科学家维克斯首先提出。以4903~9807N的负荷,将相对面夹角为136°的方锥形金刚石压入器压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用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再按公式来计算硬度的大小。它适用于较大工件和较深表面层的硬度测定。维氏硬度尚有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负荷1961~<4903N,它适用于较薄工件、工具表面或镀层的硬度测定;显微维氏硬度,试验负荷<1961N,适用于金属箔、极薄表面层的硬度测定。
HV-适用于显微镜分析。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是压入硬度试验之一种,其测量值用HB或BHN表示。
该试验最初由瑞典工程师 Johan August Brinell(1849年-1925年)于1900年提出。布氏硬度是第一个被广泛用于工程学及冶金学的标准化硬度试验。此试验方法因压痕较大和对待测材料损伤明显,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测量方法:
布氏硬度试验一般采用直径10毫米的球形钢压头,用一定的负荷(试验力)压入被测材料表面。常见的试验力可高达3,000千克力(29千牛顿);对于软的材料则可用较小的负荷。如果试验材料很硬,则以碳化钨球压头代替钢压头。保持负荷一定时间后,卸除试验
力,测量材料表面留下的压痕之直径。
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采用三种试验力,三种压头,它们共有9种组合,对应于洛氏硬度的9个标尺。这9个标尺的应用涵盖了几乎所有常用的金属材料。最常用标尺是HRC、HRB和HRF,其中HRC标尺用于测试淬火钢、回火钢、调质钢和部分不锈钢。这是金属加工行业应用最多的硬度试验方法。HRB标尺用于测试各种退火钢、正火钢、软钢、部分不锈钢及较硬的铜合金。HRF标尺用于测试纯铜、较软的铜合金和硬铝合金。HRA标尺尽管也可用于大多数黑色金属,但是实际应用上一般只限于测试硬质合金和薄硬钢带材料。
表面洛氏硬度试验采用三种试验力,两种压头,它们有6种组合,对应于表面洛氏硬度的6个标尺。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是对洛氏硬度试验的一种补充,在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时,当遇到材料较薄,试样较小,表面硬化层较浅或测试表面镀覆层时,就应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试验。这时采用与洛氏硬度试验相同的压头,采用只有洛氏硬度试验几分之一大小的试验力,就可以在上述试样上得到有效的硬度试验结果。表面洛氏硬度的N标尺适用于类似洛氏硬度的HRC、HRA和HRD测试的材料;T标尺适用于类似洛氏硬度的HRB、HRF和HRG测试的材料。
HRC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70HRC,当硬度值小于20HRC时,因为压头的圆锥部分压入太多,灵敏度下降,这时应改用HRB标尺。尽管HRC标尺被规定的上限值为70HRC,但是当试样硬度大于67HRC时,压头尖端承受的压力过大,金刚石容易损坏,压头寿命会大大缩短,因此一般应改用HRA标尺。
HRA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88HRA,由美国标准ASTM E140可以获得以下换算关系:
27HRA≈30HRB
60HRA≈100HRB≈20HRC
856HRA≈68HRC
可见,HRA标尺的测试范围涵盖了从软钢(HRB)、硬钢(HRC)到硬质合金的硬度范围。然而,事实上HRA标尺很少用于测试软钢,主要用于测试薄硬钢板、深层渗碳钢和硬质合金。在硬质合金方面,由于技术进步,有些材料硬度已达到93-94HRA,这已超出标准规定。工程上超出HRA高端的测量范围已成为惯例。 HRA标尺有一个特殊用途。在使用洛氏硬度计测试钢试样时,如果不知试样是软钢还是硬钢,可先用HRA标尺试测一下,当硬度值小于60HRA时可改用HRB标尺,当硬度值大于60HRA时可改用HRC标尺。
HRB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100HRB,当硬度值低于20HRB时,由于钢球的压入深度过大,金属蠕变加剧,试样在试验力作用下的变形时间延长,测试值准确度降低,此时应改用HRF标尺。当硬度值大于100HRB时,因为钢球压入深度过浅,灵敏度降低,精度下降,此时应改用HR
C标尺。在使用HRB标尺测试钢试样时,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当预先不知道试样是软钢还是硬钢时,决不可使用HRB标尺做测试,因为用钢球压头误测了淬火钢,钢球就可能会变形,钢球压头就会损坏,这是钢球压头损坏的主要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先用金刚石压头,用HRA标尺测试一下,再决定是用HRB还是用HRC。
HRF标尺的使用范围是60~100HRF。HRF标尺是国外使用较多的一个标尺,它是测试纯铜和较软的铜合金材料很好的检测手段。但是在我国,也存在标准硬度块短缺的问题,它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HRG标尺适用于HRB值接近100的材料,对于铍青铜、磷青铜、可锻铸铁这些硬度范围介于HRB标尺的高端和HRC标尺低端的材料,如果改用HRG标尺,就可以大大改善测试的灵敏度,提高测试精度。
分为金属类洛氏硬度,塑料类洛氏硬度(HRR)
抗拉强度
Rm
N/mm2
维氏硬度
HV
布氏硬度
HB
洛氏硬度
HRC
250
80
760
-
270
85
807
-
285
90
852
-
305
95
902
-
320
100
950
-
335
105
998
-
350
110
105
-
370
115
109
-
380
120
114
-
400
125
119
-
415
130
124
-
430
135
128
-
450
140
133
-
465
145
138
-
480
150
143
-
490
155
147
-
510
160
152
-
530
165
156
-
545
170
162
-
560
175
166
-
575
180
171
-
595
185
176
-
610
190
181
-
625
195
185
-
640
200
190
-
660
205
195
-
675
210
199
-
690
215
204
-
705
220
209
-
720
225
214
-
740
230
219
-
755
235
223
-
770
240
228
203
785
245
233
213
800
250
238
222
820
255
242
231
835
260
247
240
850
265
252
248
865
270
257
256
880
275
261
264
900
280
266
271
915
285
271
278
930
290
276
285
950
295
280
292
965
300
285
298
995
310
295
310
1030
320
304
322
1060
330
314
333
1095
340
323
344
1125
350
333
355
1115
360
342
366
1190
370
352
377
1220
380
361
388
1255
390
371
398
1290
400
380
408
1320
410
390
418
1350
420
399
427
1385
430
409
436
1420
440
418
445
1455
450
428
453
1485
460
437
461
1520
470
447
469
1555
480
(456)
477
1595
490
(466)
484
1630
500
(475)
491
1665
510
(485)
498
1700
520
(494)
505
1740
530
(504)
511
1775
540
(513)
517
1810
550
(523)
523
1845
560
(532)
530
1880
570
(542)
536
1920
580
(551)
541
1955
590
(561)
547
1995
600
(570)
552
2030
610
(580)
557
2070
620
(589)
563
2105
630
(599)
568
2145
640
(608)
573
2180
650
(618)
578
-
660
-
583
-
670
-
588
-
680
-
592
-
690
-
597
-
700
-
601
-
720
-
610
-
740
-
618
-
760
-
625
-
780
-
633
-
800
-
640
-
820
-
647
-
840
-
653
-
860
-
659
-
880
-
664
-
900
-
670
-
920
-
675
-
940
-
680
钢材硬度对照表
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试验方法。为了能用硬度试验代替某些机械性能试验,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换算关系。
实践证明,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强度( б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维氏硬度
代号:HV
单位:无
简介:维氏硬度 英文词条名:Vickers-hardness 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种标准。由英国科学家维克斯首先提出。以4903~9807N的负荷,将相对面夹角为136°的方锥形金刚石压入器压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用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再按公式来计算硬度的大小。它适用于较大工件和较深表面层的硬度测定。维氏硬度尚有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负荷1961~<4903N,它适用于较薄工件、工具表面或镀层的硬度测定;显微维氏硬度,试验负荷<1961N,适用于金属箔、极薄表面层的硬度测定。
HV-适用于显微镜分析。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是压入硬度试验之一种,其测量值用HB或BHN表示。
该试验最初由瑞典工程师 Johan August Brinell(1849年-1925年)于1900年提出。布氏硬度是第一个被广泛用于工程学及冶金学的标准化硬度试验。此试验方法因压痕较大和对待测材料损伤明显,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测量方法:
布氏硬度试验一般采用直径10毫米的球形钢压头,用一定的负荷(试验力)压入被测材料表面。常见的试验力可高达3,000千克力(29千牛顿);对于软的材料则可用较小的负荷。如果试验材料很硬,则以碳化钨球压头代替钢压头。保持负荷一定时间后,卸除试验
力,测量材料表面留下的压痕之直径。
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采用三种试验力,三种压头,它们共有9种组合,对应于洛氏硬度的9个标尺。这9个标尺的应用涵盖了几乎所有常用的金属材料。最常用标尺是HRC、HRB和HRF,其中HRC标尺用于测试淬火钢、回火钢、调质钢和部分不锈钢。这是金属加工行业应用最多的硬度试验方法。HRB标尺用于测试各种退火钢、正火钢、软钢、部分不锈钢及较硬的铜合金。HRF标尺用于测试纯铜、较软的铜合金和硬铝合金。HRA标尺尽管也可用于大多数黑色金属,但是实际应用上一般只限于测试硬质合金和薄硬钢带材料。
表面洛氏硬度试验采用三种试验力,两种压头,它们有6种组合,对应于表面洛氏硬度的6个标尺。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是对洛氏硬度试验的一种补充,在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时,当遇到材料较薄,试样较小,表面硬化层较浅或测试表面镀覆层时,就应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试验。这时采用与洛氏硬度试验相同的压头,采用只有洛氏硬度试验几分之一大小的试验力,就可以在上述试样上得到有效的硬度试验结果。表面洛氏硬度的N标尺适用于类似洛氏硬度的HRC、HRA和HRD测试的材料;T标尺适用于类似洛氏硬度的HRB、HRF和HRG测试的材料。
HRC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70HRC,当硬度值小于20HRC时,因为压头的圆锥部分压入太多,灵敏度下降,这时应改用HRB标尺。尽管HRC标尺被规定的上限值为70HRC,但是当试样硬度大于67HRC时,压头尖端承受的压力过大,金刚石容易损坏,压头寿命会大大缩短,因此一般应改用HRA标尺。
HRA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88HRA,由美国标准ASTM E140可以获得以下换算关系:
27HRA≈30HRB
60HRA≈100HRB≈20HRC
856HRA≈68HRC
可见,HRA标尺的测试范围涵盖了从软钢(HRB)、硬钢(HRC)到硬质合金的硬度范围。然而,事实上HRA标尺很少用于测试软钢,主要用于测试薄硬钢板、深层渗碳钢和硬质合金。在硬质合金方面,由于技术进步,有些材料硬度已达到93-94HRA,这已超出标准规定。工程上超出HRA高端的测量范围已成为惯例。 HRA标尺有一个特殊用途。在使用洛氏硬度计测试钢试样时,如果不知试样是软钢还是硬钢,可先用HRA标尺试测一下,当硬度值小于60HRA时可改用HRB标尺,当硬度值大于60HRA时可改用HRC标尺。
HRB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100HRB,当硬度值低于20HRB时,由于钢球的压入深度过大,金属蠕变加剧,试样在试验力作用下的变形时间延长,测试值准确度降低,此时应改用HRF标尺。当硬度值大于100HRB时,因为钢球压入深度过浅,灵敏度降低,精度下降,此时应改用HR
C标尺。在使用HRB标尺测试钢试样时,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当预先不知道试样是软钢还是硬钢时,决不可使用HRB标尺做测试,因为用钢球压头误测了淬火钢,钢球就可能会变形,钢球压头就会损坏,这是钢球压头损坏的主要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先用金刚石压头,用HRA标尺测试一下,再决定是用HRB还是用HRC。
HRF标尺的使用范围是60~100HRF。HRF标尺是国外使用较多的一个标尺,它是测试纯铜和较软的铜合金材料很好的检测手段。但是在我国,也存在标准硬度块短缺的问题,它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HRG标尺适用于HRB值接近100的材料,对于铍青铜、磷青铜、可锻铸铁这些硬度范围介于HRB标尺的高端和HRC标尺低端的材料,如果改用HRG标尺,就可以大大改善测试的灵敏度,提高测试精度。
分为金属类洛氏硬度,塑料类洛氏硬度(HRR)
抗拉强度
Rm
N/mm2
维氏硬度
HV
布氏硬度
HB
洛氏硬度
HRC
250
80
760
-
270
85
807
-
285
90
852
-
305
95
902
-
320
100
950
-
335
105
998
-
350
110
105
-
370
115
109
-
380
120
114
-
400
125
119
-
415
130
124
-
430
135
128
-
450
140
133
-
465
145
138
-
480
150
143
-
490
155
147
-
510
160
152
-
530
165
156
-
545
170
162
-
560
175
166
-
575
180
171
-
595
185
176
-
610
190
181
-
625
195
185
-
640
200
190
-
660
205
195
-
675
210
199
-
690
215
204
-
705
220
209
-
720
225
214
-
740
230
219
-
755
235
223
-
770
240
228
203
785
245
233
213
800
250
238
222
820
255
242
231
835
260
247
240
850
265
252
248
865
270
257
256
880
275
261
264
900
280
266
271
915
285
271
278
930
290
276
285
950
295
280
292
965
300
285
298
995
310
295
310
1030
320
304
322
1060
330
314
333
1095
340
323
344
1125
350
333
355
1115
360
342
366
1190
370
352
377
1220
380
361
388
1255
390
371
398
1290
400
380
408
1320
410
390
418
1350
420
399
427
1385
430
409
436
1420
440
418
445
1455
450
428
453
1485
460
437
461
1520
470
447
469
1555
480
(456)
477
1595
490
(466)
484
1630
500
(475)
491
1665
510
(485)
498
1700
520
(494)
505
1740
530
(504)
511
1775
540
(513)
517
1810
550
(523)
523
1845
560
(532)
530
1880
570
(542)
536
1920
580
(551)
541
1955
590
(561)
547
1995
600
(570)
552
2030
610
(580)
557
2070
620
(589)
563
2105
630
(599)
568
2145
640
(608)
573
2180
650
(618)
578
-
660
-
583
-
670
-
588
-
680
-
592
-
690
-
597
-
700
-
601
-
720
-
610
-
740
-
618
-
760
-
625
-
780
-
633
-
800
-
640
-
820
-
647
-
840
-
653
-
860
-
659
-
880
-
664
-
900
-
670
-
920
-
675
-
940
-
680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 钢筋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1)按轧制外形分
①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②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③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④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2)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3)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4) 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5)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钢筋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任何建筑上,为人类的进步取得了更好的证据,也是现如今对钢筋的质量的考察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按(等面积 )原则代换钢筋。
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常用的钢筋 (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
(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
(3)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
(4)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1997
(5)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0
(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02
(7)预应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钢丝YB/T038-93
(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ASTMA416-98A
(10)冷轧扭钢筋JG3046-1998
(11)冷拔螺旋钢筋DBJ14-BG3-96
钢筋的检验与钢筋接头的工艺检验
钢筋的检验首先要检查钢筋的标牌号及质量证明书;其次要做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 ,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创伤和叠层,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允许和偏差,钢筋每一米弯曲度不应大于四米;接下来力学性能试验,每批若小于60吨则从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两段,分别做拉伸和冷弯试验。在截取试件时应除去钢筋两端100-500MM,在截取试件大于60吨还需在取相应的钢筋。如果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热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其它专项检验。
编辑本段
机械性能
钢筋的机械性能通过试验来测定,测量钢筋质量标准的机械性能有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等指标。 钢筋1、屈服点(fy)
当钢筋的应力超过屈服点以后,拉力不增加而变形却显著增加,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时,以这时的拉力值除以钢筋的截面积所得到的钢筋单位面积所承担的拉力值,就是屈服点σs°
2、抗拉强度(fu)
抗拉强度就是以钢筋被拉断前所能承担的最大拉力值除以钢筋截面积所得的拉力值,抗拉强度又称为极限强度。它是应力一应变曲线中最大的应力值,虽然在强度计算中没有直接意义,但却是钢筋机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证项目。因为:
(1)抗拉强度是钢筋在承受静力荷载的极限能力,可以表示钢筋在达到屈服点以后还有多少强度储备,是抵抗塑性破坏的重要指标。
(2)钢筋有熔炼、轧制过程中的缺陷,以及钢筋的化学成分含量的不稳定,常常反映到抗拉强度上,当含碳量过高,轧制终止时温度过低,抗拉强度就可能很高;当含碳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过多时,抗拉强度就较低。
(3)抗拉强度的高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反复荷载的能力有直接影响。
3、伸长率
伸长率是应力一应变曲线中试件被拉断时的最大应变值,又称延伸率,它是衡量钢筋塑性的一个指标,与抗拉强度一样,也是钢筋机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证项目。
伸长率的计算,是钢筋在拉力作用下断裂时,被拉长的那部分长度占原长的百分比。把试件断裂的两段拼起来,可量得断裂后标距段长L1(见图1-6),减去标距原长L0就是塑性变形值,此值与原长的比率用δ表示,即
伸长率δ值越大,表明钢材的塑性越好。伸长率与标距有关,对热轧钢筋的标距取试件直径的10倍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其伸长率以δ10表示。对于钢丝取标距长度为100mm作为测最检验的标准,以δ100表示。对于钢绞线则为δ200。
4、冷弯性能
冷弯性能是指钢筋在经冷加工(即常温下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缝的抵抗能力。冷弯试验是测定钢筋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能力的试验。试验时不应考虑应力的大小,而将直径为d的钢筋试件,绕直径为D的弯心(D规定有1d、3d、4d、5d)弯成180°或90°(见图1-7)。然后检查钢筋试样有无裂缝、鳞落、断裂等现象,以鉴别其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冷弯试验是一种较严格的检验,能揭示钢筋内部组织不均匀等缺陷。
编辑本段
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
钢筋 m)。(二)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三)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四)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
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环等
编辑本段
成品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余热处理钢筋:热轧后立即穿水,进行表面控制冷却,然后利用芯部余热自身完成回火处理所得的成品钢筋。
带肋钢筋:表面通常带有两条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的钢筋。
月牙肋钢筋:横肋的纵截面呈月牙形,且与纵肋不相交的钢筋。
纵肋:平行于钢筋轴线的均匀连续肋。
横肋:与纵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与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带肋钢筋的相对肋面积:横肋在与钢筋轴线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钢筋公称周长和横肋间距的乘积之比。
编辑本段
绑扎
螺纹连接,绑扎目前仍为钢筋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 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外围两行
保护层塑料垫块 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产生偏移;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的绑扎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
1钢筋的交点须用铁丝扎牢;
2板和墙的钢筋网片,另须在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间隔交错的扎牢,但要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网片,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钢筋,除了设计有要求外,箍筋应于受力筋垂直设置。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编辑本段
力学性能
1)钢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牌号公称直径mmσs(或σp02)
牌号 公称直径mm
σs(或σp02)
Mpa σb
MPa δ5
%
HRB335 6-25
28-50 335 490 16
HRB400 6-25
28-50 400 470 14
HRB500 6-25
28-50 500 630 12
2)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小于25%。供方如能保证,可不作检验。
3)根据需方要求,可供应满足下列条件的钢筋:
a)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点之比不小于125;
b)钢筋实测屈服点与上表规定的最小屈服点之比不大于130。4、工艺性能
4)弯曲性能
按下表规定的弯心直径弯曲180度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牌号公称直径a
5)反向弯曲性能
根据需方要求,钢筋可进行反向弯曲性能试验。
反向弯曲试验的弯心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直径。先正向弯曲45度,后反向弯曲23度,后反向弯曲23度。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编辑本段
允许偏差
钢筋表面允许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
混凝土板 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许偏差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编辑本段
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F(断面积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编辑本段
每米钢筋重量表
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为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的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钢筋的重量=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000617
一般计算时Φ12以下和Φ28的钢筋取小数点后3位,Φ14到Φ25的钢筋取小数点后2位。
编辑本段
工程计算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有300、450、60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4、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的长度两种计算方法:
(1)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减去8个砼保护层厚度再加2个弯钩长度计算。
(2)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加上增减值计算。
增减值P
抗震结构1350/1350-88-33-202278133增减值=25×8-278d
一般结构900/1800-133-100-90-66-330增减值=25×8-1675d
一般结构900/900-140-110-103-80-50-20增减值=25×8-15d
(三)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2)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
(四)钢筋计算其他问题
在计算钢筋用量时,还要注意设计图纸未画出以及未明确表示的钢筋,如楼板中双层钢筋的上部负弯矩钢筋的附加分布筋、满堂基础底板的双层钢筋在施工时支撑所用的马凳及钢筋砼墙施工时所用的拉筋等。这些都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并入其钢筋用量中。
编辑本段
计算实例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如图所示计算10块板的钢筋工程量 解:①Φ8=(27-0015×2)×[(24-0015×2)÷015+1]×0395=267×17×0395=1793kg
②Φ8=237×19×0395=1779kg
③Φ12=(05+01×2)×[(267+23)×2÷02+4]×0888=3356kg
④Φ65=(267×6+237×6)×026=786kg
小计:Φ10以内:(1371+1779+786)×10=39360kg
Φ10以上:3356×10=33560kg
铁马钢筋按经验公式1%计算:
Φ10以内:(39360+33560)×001=729kg
以下是我一位前辈给我们上课的笔记。当然,多做过几次,经验才是关键。
一、 测量放线的分类
幕墙施工中的测量放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建筑物的幕墙施工测量放线;另一种是旧楼改扩建的幕墙施工测量放线。二者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但在基准确认方面却不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通常会导致工作量的成倍增加,甚至是概念性的颠覆,这一点尤其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格外注意(下文中将有详细说明)。
简而言之,新建建筑物幕墙施工的测量放线是从已有的基准中推演开来;而旧楼改扩建幕墙施工的测量放线是先找到并确定基准而后再将基准进行转移和扩展。测量放线的关键在于基准转移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 测量放线的主要内容
1、 平面内基准点、线的复核(新楼)与确定(旧楼)。
2、 标高的复核(新楼)与确定(旧楼)。
3、 水平布置内、外控制线。
4、 垂直布置内、外控制线。
5、 分格弹线。
6、 结构进出位、梁上梁下高低位、洞口定位及洞口尺寸检查,埋件检查。
7、 测量放线数据整理。
8、 测量放线结果报验。
三、 测量放线的依据、标准
1、 测量放线图。
2、 设计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
3、 工程建筑图、结构图。
4、 总包单位提供的控制点、线布置图。
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 《城市测量规范》CJJ8-85。
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8、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33-2001。
四、 测量放线准备
实际测量放线开始之前应着手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读懂图纸及相关标准、规范。
2、 检查测量仪器、器具完好状态及年度检测合格证。
3、 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拟定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4、 做好与况单位基准点、线、位的交接工作。
5、 现场技术负责人亲自主持对放线测量人员的技术交底并亲身亲历测量放线和基准复核工作。必要时设计人员也要参加。
6、 根据需要准备各种仪器具:
A、 经纬仪、水平仪各一台,精度大于2秒级。
B、 激光铅垂仪一台,精度1/4000。
C、 50米、30米钢卷尺各一把。
D、 5米、3米钢卷尺各一把。
E、 弹墨线、红蓝铅笔、角尺、直尺、15米毫米钢丝线、紧线器、50505角钢、扫帚、水桶、冲击钻、膨胀螺栓、油漆、带十字刻度的有机玻璃板等。
五、 确认首层基准点、线的位置
首层基准点的位置以及分布:站在首层向天花板上望去会发现有200200的方孔。如果没有什么遮盖物,从方孔处一直可以望到楼的顶层。这样的方孔最少应有三处,如果楼体较大还有可能更多,通常分布在楼的四角和中心对称位置。方孔的正下方即是基准投测点所在的区域;标高基准控制点、线一般标识在主体结构的主立柱上(如下图1、图2)。
六、 投测点投测
将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基准投测点上仔细对中、高平(参见图3),用视准轴十字线投向各中间层和顶层并在铅垂仪的监控下进行顶层和各中间层的基准定位。定位点必须准确、牢固、可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线、弹线、布设钢丝线。
七、 设立标准层
标准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控制外饰幕墙的垂直偏差、保证各楼层的几何尺寸。为了防止钢丝线过长造成摆动故每隔15-30米或每隔5-10层设立一标准控制层以提高投测传递过程中的测量精度。
设立标准层实际上是首层基准的再转移,所有投测传递的基准点、线在标准层内都应当进行标识标定。布置的内、外控制线钢丝线也应在标准层内增加辅助加固点(参见图5)。
八、 内、外控制线布置(竖向,含分格弹线)
在首层转角处放置铅垂仪。首先进行调平,再调整下视点,打开激光开光,使激光点落在待测角钢上,每隔2层定出钢丝固定点位置(钢丝采用O15mm,钢丝固定点支架采用50505角钢制成)。角钢测好点的一端用电钻钻出适当也眼(16-18),所有角钢上孔眼虚有其自下而上用铅垂仪十字线中心对准,确保所有孔眼处于垂直状态;另一端采有M8膨胀固定在相应楼板立面边缘;钢丝穿过孔眼,用花兰螺栓绷紧。见图4。
按此方法投测出所有转角竖向控制线,用C 15mm钢丝线每隔十层拉紧绷紧,就构成了竖向控制线。这也就是建筑物的竖向外轮廓。
九、 内、外控制线布置(水平,含分格弹线)
因总包单位便于施工,控制线一般设定离结构较远(2米左右),而幕墙施工需将控制线进行外移(一般05-1米)。依据总包首层控制轴线,建立幕墙首层内控制网,再由内控制网幕墙安装需求进行外移形成外控制网并按照设计图纸对控制网进行复核、校正,使之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见图5。
十、 结构检查、埋件检查
1、 结构检查:重点检查以下部位建筑结构外围实际尺寸与设计理论尺寸之间的偏差程度。对于大于或小于设计偏差要求的结构区域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a 梁上、梁下部位标高检查,重在搞清幕墙室内各层接地或吊项封修是否完遮盖结构死墙。对于室外有全包覆或不完全包覆梁底的吊项更要格外注意。
b 结构进出检查,旨在查明幕墙系统内测量最大边际线与土建主体结构之间的距离关系。据此可以判明主要竖框能否无障碍地上下贯通并选择结构连接件(钢角码)的长度。
c 洞口位置及洞口尺寸。很明显,即便是洞口尺寸没问题,如果位置不对或偏差过大同样会造成和幕墙边口的干涉,甚至会造成内、外装饰收边口的时候责任问题纠缠不清。这一点对于内嵌在洞口的幕墙或点窗尤为显得重要。
另外,对于土建瓷砖(湿法作业)做外饰面的工程,幕墙或窗在洞口四周的分格线一定要和土建面砖的排版模数相吻合。这一过程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
d 内、外圆弧。圆弧不同于直线,其特点是不同的进出位置会导致弧线长度以及圆弧曲率的不同。也就是说,圆弧部位的分格尺寸以及竖框偏转角度会随着进出方向的平移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内圆弧和大圆弧,一般无法直接确定圆心点进行实地放样,故宜采用平面坐标定点的方式确定分格位置的框或饰面板外沿所在的过圆心散射线上的点。业内人士众所周知:圆弧幕墙纵剖面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上的点分别处在一组同心圆上。不过,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上述问题解决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e 外轮廓线(包括女儿墙和接地位置标高)。连接平面内控制线和竖向控制线就形成了立体控制网,再根据立体控制网检查建筑物四角、女儿墙、首层接地等位置实际尺寸以确定幕墙对建筑物的全包覆或部分包覆程度,对总长或总高度偏差以及左右不对称偏差进行合理修正。
2、埋件检查:根据分格弹线和标高弹线检查预埋埋设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并统计后补埋件的数量和布设位置;提供超差埋件的处理、补救等施工方案的依据。参见图6。
十一、旧楼改扩建的测量放线
旧楼改造时,虽有原建时的图纸,但当初施工的基准点、线已不复存在。所以,对旧楼改造进行测量放线,首先要找到并确定原建施工时所依据的轴线、标高。这无疑是与新楼测量施工最大的不同,于是也就不存在基准复核这样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操作,即只找基准,没有基准复核。
找基准远没有基准复核那么轻松,不可能一次完成,它必定是一个多次测量、修正、再测量、再修正并逐渐逼近基准轴线直至最终确定下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外形复杂程度、洞口的多少、是否多座建筑物连体等因素。
在我所经历的幕墙施工中,海关总署综合楼改扩建幕墙施工的测量放线是最有难度且最有代表性,其原因就在于它几乎囊括了上述所有的难点因素。
海关总署原楼是一个类似国门一样的连体建筑,采用中央核心筒加四周剪力墙结构,所有点窗洞口皆一次浇筑完成,最上一层由钢结构将双塔楼连成一体。所以,能使两楼体贯通的测量放线工作就是从最顶层开始的。比如,在竖向方面找轴线是这样进行的:
1、 先在一侧塔楼的柱中指定一准轴线,据此确定另一塔楼的准轴线。
2、 分别在两塔楼用外移的准轴线检查各层窗洞口的两侧尺寸(指除去表层的混凝土结构尺寸),以全部洞口两侧总体剔凿量最小为目标逐渐左右平移,修正准轴线直到最合理时确定为某某轴线。
3、 找到了基准的轴线,不论是竖向、横向还是外廓,其他步骤全都重复新楼放线测量的内容,这里不再详述。
取一根比屋面对角两倍略长的直径8mm的气管,在气管的中间剪断(10米长的话就在5米处剪断)找一个内孔25左右的螺丝垫圈,把剪断的位置的两头都系在垫圈上,操作的时候将钢丝从垫圈穿过去两个人来回拉就可以了
训练的针对性: 只有经过训练刺激的肌肉才能对抗阻训练做出适应和改变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征: 适应的三个阶段1警觉期,由生理应激引起(如抗阻训练);2抵抗期,机体开始适应需求;3衰竭期,过度训练造成。
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 根据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这种适应会针对性的符合锻炼过程中运用到单位特征。
训练变化: 方案应该随时改变训练刺激。周期性的训练是构建最佳训练和康复训练方案的最佳选择。
训练的优先次序: 要求身体每个部位都充分锻炼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每一周期性的训练方案中,每一训练周期都应集中注意优先发展训练目标,尤其对新手尤为重要。在给定的训练周期内可能只需要关注一个训练目标,如何制定和实现训练目标则取决于学员的经验和个体的健康水平。
任何一个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案由许多变量组成,包含所选择的动作练习、练习的先后次序、练习的强度或负荷、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以及练习的休息时间间隙,这些都称为短期训练计划变量,这些变量可在单组训练中改变的,这些因素将决定长期训练的结果。
特定的关节角度对应可能的运动方式与提高人体功能性动作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当选择某一项练习动作时,记住肌肉组织只有从抗阻训练中激活才能受益(大小原则)。
运动可以指定为主要练习或辅助练习。主要运动锻炼的是主动肌(主要肌群)。常见有蹬腿练习、杠铃卧推举和悬垂高翻。辅助运动主要训练主动肌的一个肌群。如钢线肱三头伸展和哑铃肱二头肌弯举属于辅助运动。
练习方式也可以按照结构(涉及多个关节的练习)或特定身体部位(只涉及一个关节)进行分类。结构性的练习包含如全身性提拉这类要求多肌群协同收缩的练习。高翻、硬拉和深蹲都是全身性提拉结构练习。另一些结构只涉及一些关节或肌肉的参与,例如,杠铃卧推举需肘关节和肩关节同时作用。
多关节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基础学习或更多神经配合。
多关节练习的好处在于激活的肌肉组织、激素反应以及新陈代谢都远高于单关节练习。
训练大块肌肉群会刺激更多的神经、新城代谢、内分泌激素和循环反应。
以下经常使用的顺序训练方法:
先锻炼大块肌肉群,在锻炼小块肌肉群; 先进性多关节,再进行单关节运动; 全身运动环节中交替进行上肢和下肢练习;全身运动环节中进行推拉练习; 先进行弱侧练习,然后进行优势侧练习; 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和单关节练习之前先进行奥林匹克举练习; 进行其他类型的练习前首先进行爆发力训练进行低强度的练习前先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尤其是相同肌群连续运动的情况下;
最后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个体健康水平以及是否有过抗阻训练经历。精心设计减轻个体的压力,尤其对初学者。
阻力是改变力量和训练部位肌肉耐力的主要刺激。高强度对所有个体都重要。
低强度(轻阻力)、多重复次数的训练能够有效地I型纤维(更适合于耐力发展),但无法充分激活II型纤维(主要对最大力量产生和肌肥大起作用)。所以,如果你想将你的力量最大化,就应该增加训练负荷并且减少训练重复次数。
训练组数(互动量或训练量)
总运动量(组数x次数x负荷)设计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概念。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训练量不变容易让人感到难以坚持下去。
某些阶段低训练量,对持续性的提高和增强训练适应性是至关重要。 关键的不是组数,因为组数只是影响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周期性的运动量划分,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
组间休息时间决定了ATP(磷酸肌酸能量合成程度以及血液中乳酸浓度的)产生量。休息时长可明显改变新陈代谢、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系统对短时间抗阻训练以及对随后组数的反应。
高级训练强调绝对力量或爆发力的增长,对于使用最大或最大次数负荷结构性动作练习(深蹲、高翻、硬拉)而言,推荐至少3-5分钟组间休息;较少休息(1分钟以下)可能适合于肌肉参与程度较小的练习或单关节练习。初学者或中级举重,2-3分钟休息,这中水平抗阻训练强度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压力较小。
另外,对糖酵解和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能量系统)增加压力可以促进肌肉增长,因此,如果训练目的是增加肌肉围度,哪么较少的休息时间(低于60-90秒)更为有效。休息过短,心理焦虑和疲劳心理因素很多产生。
周期性训练
准备阶段:包括增加力量和增加肌肉质量。在这阶段中,运动量大而运动强度小。
第一过渡期:在运动量减少的同时运动强度增强,目标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及增加肌群的熟悉程度。
比赛期(巅峰期):特点因项目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阶段需要结合专项进行训练。
赛季间歇(第二过渡期):专注于适度运动以帮助肌肉恢复,但是不会完全停止训练。
线性周期
比如,在为期6周的中周期计划内,前两周为期2周的小周期以轻负荷为主,然后逐渐增重以过渡到第3隔小周期。抗阻训练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少运动量。然后,6周的中期结束后,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训练背景和训练水平来安排不同长度的主动恢复周期。然后再重复一个中周期。
线性周期中,大周期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肌肉力量和发展肌肉围度,使其在遗传理论内达到最大化。
为了避免进展过快,可以先进行为期6到12周的常规准备阶段,为后续的正式周期计划做好准备。这阶段包含使用轻的负重、学习动作技术,还有逐渐增加负荷至正式周期计划的负荷水平。 重点发展所需的神经系统适应性,以增强运动单位的募集。
非线性周期不适依次增加或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是更频繁(即每周,有时每天)地改变以维持训练对机体的刺激。
非线性和线性比较,15周内同方案,更频繁的变化获得更多力量。短期训练变量的持续性变化要求生理上的适应也随之改变(与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量会造成力量瓶颈期相反)。
非线性周期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辅助性练习的训练量和强度。主要训练时典型的周期训练,但运用非线性方法,同样可以使用两个循环周期的方案以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小肌群的锻炼等。比如,钢线肱三头伸展,训练强度就可以介于(8-10RM)和较高水平(4-6RM)之间。这不但能够促进某一关节的单块肌肉增长,还会以后续大块肌肉的重负荷训练提供所需的力量支持。
非线性方法中,在为期7-14天的中周期内,运动员可以同步时进行增加肌肉围度和神经调动层面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
非线性方法中,锻炼可分为四个程度——超强、强、中度和轻度。如你错过一次锻炼,完全可以第二天补充回来,然后继续进行这个循环。该训练不是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训练,而是当一定周数的训练完成时一个周期自然就完成了。
如图,关于下肢肌肉16周的大周期内,其中5周为非线性训练的案例。每周的训练变化比线性方案的变化更大,负荷从1-12RM不等。你可以增加一个爆发力训练日,负重为最大肌力的30-45%,关节运动时无减速环节,举起重物直接释放(如仰卧推举投掷)。像这样的变化通常被认为是负荷较低的,因为缺乏离心收缩的部分而导致生理上对运动应激不高,从而使运动员有很多的恢复时间。
为了增加方案中的变化并能够从高强度的运动中更快地恢复,可同时增加药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其他下肢的快速复合训练。
非线性和线性整体看似相同,都能促进肌肉增长和神经募集。不过,任何周期性训练方案都要优于固定不变的训练。
循环训练
运动员选择8-12动作,一个接着一个,然后循环重复1-3次。循环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心血管耐力和所锻炼肌肉部位的耐力;也能够促进肌肉力量的适度增长(训练计划表与休息时间)。
单组训练
单组训练通常在重复8-12次的单组训练内完成,每一组都要做到不能完成为止。并为被证实与多组的周期训练项目或渐进抗阻训练项目同样高效。不过,他们可以在非线性训练中提供快速转换,而且也可以被归类为单组循环训练。
多组训练系统
最初包含2-3个热身训练,随后每组的负荷逐渐增加至目标负荷,接下来的几组练习采用该负荷。
结果表明,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顶尖的运动员,对于多关节运动而言,5-6RM的负荷,至少3组(3-6组)的训练模式是增加力量的最佳方案。
可以设定任何阻力、任何重复次数和组数来进行这个多组数训练系统的运动,从而达到抗阻训练中想要到达的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多组训练而不改变其他变量,通常会导致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进入瓶颈期。抗阻训练系统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多组训练系统中的某些变量。如果训练的目标是获得力量和爆发力,可以通过周期训练优化多组训练系统。
超慢系统
进行20-60秒的重复一次的非常慢的练习。研究表明,较慢的速度(向心和离心10秒)的运动不能完全激发爆发力、力量或促进力量增长和运动表现提升的最佳运动量。但是,可能对发展肌肉速慢耐力有潜在效果。
这一系统主要适用于单关节练习和器械练习,通过关节活动度来控制。通常,在整个训练中只进行1-2组超慢训练。
金字塔或三角形通路
10RM、8RM、6RM、4RM、2RM、4RM、6RM、8RM、10RM的抗阻训练顺序进行或者相反。非常耗时,迫切只适用于2-3个练习。
超级组训练
可以完全相反肌群(肱三头和肱二头)也可以关节不同肌肉(股四头和三角肌)。
110RM肱二头弯举、10RM肱三头下压。无组间休息,重复三次。
210RM背阔肌下拉,坐式划船后拉,俯身划船。每个练习之间休息60秒,重复三次。
由于间隙时间短,这类训练对身体要求非常高。
反向抗阻训练(离心训练)
分割训练系统
典型的分割训练系统要求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训练上肢、下肢和腹部,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训练胸部、背部和肩膀(可以减少到每周4-5天训练,即使训练频率很高,他也能帮组训练环节期间肌肉的高效恢复)。维持高强度训练会促进更多力量单位获得。更要注重辅助训练。
强制重复系统
力竭组后使用
功能性等长收缩
解释不清楚 看书66页
休息暂停系统
常用于最大力量(1RM)多次重复练习中动。每次运动休息10-15秒,然后进行下一次练习。这个系统左右可能获得最大力量(我觉得这些都是瞎掰)。
优先系统
优先系统几乎适用于所有抗阻训练方案。健美运动员股四头弱,优先最弱的股四头肌群训练。篮球先锋最大弱点是缺乏上半身力量,以至于缺乏篮下对抗能力。足球运动员可能想要发展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力量和爆发力,因而,他开始就要进行负重高翻和深蹲训练等。
复合、同步、对比和交叉训练
他们应用在训练三种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根据个体训练的要求,同步训练之间的目标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相互矛盾。比如,有氧代谢已被证实有效影响肌肉力量的提高。有氧代谢运动取决于特定的阈值(最大心率强度的75%,每周2-3次20-30分钟的训练),但是任何超出的阈值范围的训练都会对力量增长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不会影响最大摄氧能力。
同步训练对于不同目标的训练而言都是有利的。比如,研究表明同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能够增加爆发力的测试水平,比如投掷速度和垂直跳跃高度。这两个变量经常在一次训练中同步进行(有时称为对照法)。通常将高负荷变为高速度低负荷训练,可以同时发展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这类训练同样非常适应于周期训练计划。目标确定时。可以按照中周期和小周期的训练来达到主要训练目标。次目标可以稍后再增加到训练方案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俱到的训练方案。比如说,速度和爆发力可以是橄榄球折返跑训练的主要目标,然后最大肌力可以是次要目标。因此对照法会很合适上述运动员。
恒定阻力器材
训练过程保持恒定负荷,包括哑铃、杠铃、药球和其他其他没有滑轮或杠杆移动的孤立式器材。
可变阻力器材
包含大多数抗阻训练器械、绳索阻力设备以及弹性力器材系列。
从固定阻力器材中获得的益处要远比从阻力变化器材中获得的多得多。
静态阻力器材
指个体推或拉一个等长收缩训练中的固定装置。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用于训练速度、爆发力和起始力量。这个循环按照离心、等长、向心的方式进行。特点是离心运动带领运动进入弹道向心运动。
弹跳、跳投以及药球训练都是很普通的ssc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关键在于使SSC允许通过在离心运动时预激活而后增强向心的作用。因此,离心收缩运动的速度对向心的重复至关重要。SSC增加爆发力输出的能力大小还要取决于负荷、时间以及诱发肌肉预先拉伸的能力等。
这很容易解释什么为何一个SSC会引起如此有力的收缩运动,如执行正常的垂直跳(即有反向双脚跳。在这一类型的跳跃运动中,首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离心),然后快速反向运动并跳起(先到等长再向心运动)。一个反向跳包含了一个SSC。
现在进行屈曲膝关节和屈曲髋关节的跳跃,在跳起前保持动作3-5秒,然后再跳。这称为无反向双脚跳;这就不包含SSC,而且这一跳不会高于反向双脚跳(包含SSC跳跃)。
训练建议
每一训练类型都会用到周期训练方案。为了设计一个高效的训练方案,必须进行需求分析。分析可以帮助选择最合适的训练类型(如自由重量训练vs训练器械vs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以及运动选择、能量通路在训练中的使用、训练中的变量控制、处理出现的伤病以及预防受伤风险等。
最大力量: 总的来说,大于最大肌力的85%,每组要进行2-6次。组间休息2-5分钟的中高组数的训练方案可用于最大力量的获得。对高级举重运动员,分隔训练(如4-6天的训练)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选择。顶尖奥利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会进行3-6次训练,这就增加了训练的频率和总运动量。针对每一肌群,在组织好的周期训练方式下,每周应训练2-3天。多关节的自由重量训练应该是整个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械训练和单关节运动作为补充部分。
肌肉增长: 向心和离心同时进行效果最佳。建议每次练习3-6组,每组重复6-10次,从中度到重度负荷(1RM的75%-85%)的训练。高级举重练习者,会不会增加负荷以及组数,并逐渐减少休息时间(1-2分钟)尽量不要超过个体忍耐极限,否则会出现头晕和恶心。除上述之外,还应该包括单关节和多关节运动。要保持训练频率与最大力量训练相同:根据训练具体情况,每周应进行1-3天主要肌群的锻炼。
肌肉爆发力
训练爆发力时,速度尤为重要。发力过程要符合整个爆发力-速度曲线。训练的同时你可以通过最大力量的同步训练来增加爆发力。
局部肌肉耐力训练
最佳训练是使用轻负荷进行1-2组重复训练(15-25次为佳)。组间休息时间较短—高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1-2分钟,中等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时间应低于1分钟。
如果山地车链条无法挂到最大飞轮上,可能需要调整以下几个部分:
1 链条长度:检查链条是否过短或过长,这可能会影响链条挂到最大飞轮的能力。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调整链条长度。
2 后拨角度:后拨的角度如果不正确,可能会影响链条挂到最大飞轮的能力。可以尝试调整后拨的角度,使其更垂直或者更水平一些。
3 钢线张力:如果钢线张力过紧或者过松,可能会影响链条的挂接。可以尝试调整钢线张力,使其更紧或者更松一些。
4 L螺丝调整:L螺丝可以控制后拨的位置,从而影响链条的挂接。可以尝试调整L螺丝,使其更近或者更远一些。
5 弹簧强度:如果后拨的弹簧强度过弱或者过强,可能会影响链条的挂接。可以尝试调整弹簧强度,使其更弱或者更强一些。
如果以上调整都没有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更换后拨或者链条,以便获得更好的挂接效果。建议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以确保调整和更换部件都正确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