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
曹操孟德,小名阿瞒,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三国演义》的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不忠不义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谋略,他具有不可多得的政治远见和胸襟气度。
2、刘备
字玄德,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因为要替义弟关羽张飞二人复仇二发兵出击东吴,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
3、孙权
字仲谋,生于下邳。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自称为春秋时的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最后成为一方诸侯。
4、周瑜
东吴的都督,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才俊,精通兵法谋略,又擅长音律,文采风流。后世有许多赞美周郎的文学作品。
5、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诸葛亮擅长谋略,洞悉天下局势。建兴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如果算上雅典及埃维厄两城邦出兵援救米利都免遭波斯入侵,是三次战争。
第一次:希腊—米利都联军不敌波斯大军,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依阿尼亚区。
第二次:埃维厄战败,雅典战胜 波斯王为了惩罚雅典和埃维厄,因此决定出兵希腊。他首先运用外交攻势,离间希腊诸城邦的关系。然后在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出动陆海军共25000人,进攻雅典和埃维厄两国。埃维厄很快便被波斯军队攻陷,并且被血洗及彻底掠夺,所有市民均被贬为奴隶。波斯军队为雅典军队的两倍,米提阿德斯因而将全军布阵至与波斯军队一样长度的简单平行战斗序列,并将精锐安插在两翼。交战初期,雅典军中路被波斯军步步进逼,只得向后退却,而波斯军中路则因而突出了。雅典军两侧精锐立即合围中路波斯军,结果波斯陆军被围歼,被完全击败。而由海路偷袭雅典的波斯海军,亦不能打败雅典海军。波斯军只得撤退。这对于庞大的波斯帝国来说并不是重大的打击,因此波斯帝国在此战后仍时刻寻找机会进攻希腊,结果在十年后,第三次希波战争爆发。
第三次:希腊胜利 公元前480年,接任的波斯王泽克西斯一世(即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即使斯巴达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进行决战,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该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进小亚细亚,使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希波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西游记>:
唐三藏 :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 :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沙悟净: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三国演义>:
曹操: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水浒传>:
武松:
《水浒传》用十回的篇幅对武松进行了描写,通篇都透着刚毅、神勇、豪侠之气,作者是以一种赞美的笔触对武松进行了刻画,然而在围绕着武松进行的描写中,作者体现出了一种“人非完人”的较为辩证的思想,现就武松在小说中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加以分析。
(一)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武松是英雄不假,但英雄也是人,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人,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是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后期 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或许“酒”正是武松这一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根源。
(二)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
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 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
(三)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点,虽然文中也交待了张青、孙二娘专杀坏人,但杀武松从何解释呢?难道武松是坏人?或者解释为一时难辨真伪,宁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坏人脸上又没有贴着标签,那岂不是见人就杀,见利就取?此中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解释武松交此二友的正义目的。这里使人想到了《水浒传》开篇,洪太尉在上清宫伏魔殿揭开了镇魔的石碑,放出了一百单八个魔君。既然是 “魔君”,那他们身上存在的那些缺陷,或许是社会现实注定了一群人生存的方式,而他们生存的方式也正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是合理的。
(四)反抗的目标不够远大,也仅能解释为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发点是官逼民反,是走投无路。并不是为了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苦难。只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他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报有幻 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凭官府发落。甚至没有鲁智深那种行了仗义之事,误杀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招安。还是继续效命朝廷的想法。
<红楼梦>:
袭人:
全面评价
A反面的
看清袭人的伪善
红楼中众家女儿,几乎关于每个人都有争议。如果是关于黛玉的问题,我大可不必与人相争,因为黛玉的行为都是超乎道德之上的,喜欢不喜欢都凭各人性格,争论到天尽头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关于袭人,我不得不说此人的人品是有缺陷的,关于她不是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个是非对错的原则性问题。希望普天下的读者不要被伪君子欺瞒了去还沾沾自喜。
记得刚读《红楼梦》的时候,也被袭人的“温柔和顺”蒙骗过。但是当我真正细读过后,我发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袭人的冷漠。袭人的性格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伪善和奴性。
袭人的名字就起得很讲究:袭,攻击也!而且与“袭”字结合在一起的攻击种类,一般都是“偷袭”、“暗袭”等。关于袭人的伪善,只要举几个事实就可以说明:
1袭人最大的伪善就是在王夫人面前装得冰清玉洁、懂事守理。但是王夫人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发生在她身上倒也罢了,她居然还“贼喊捉贼”,用自己犯下的罪名去谗害别人;
2第63回里她看见芳官醉酒,把她扶到宝玉身边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却指责芳官“不害羞”;
3第77回晴雯被赶走后,她一边对宝玉说以后还有机会叫晴雯上来,另一边却打点好了晴雯的衣服等,要送出去,可见是不做晴雯能回来的打算了——如果这个也可以算作贤惠之一种,我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恩小惠会迷倒那么多人了;
4袭人在王夫人看重她后,“越发要尊重”,不在宝玉房里睡觉,这可是把危险留给别人了。
这几个事实,还不够说明袭人的伪善么?
也许你要说,书中并没有写袭人去告晴雯,怎知一定是袭人告的?现在来说说袭人到底有没有告晴雯的密。
晴雯的死,固然最终要归结为“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是直接的刽子手有两个,一个是王夫人,一个就是花袭人。作者没有明写袭人告晴雯、芳官、四儿的情节,也许是对袭人终不忍心,因为她毕竟也是一个温顺的“女儿”;也许是因为稿子的遗失。但是我们从后面宝玉哭诉的话中,已经可以看出:所有的箭头都指着袭人。当宝玉质问她为什么别人的话都知道了,“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时,袭人半天答不上话,后来竟然说王夫人也许是忘了,过两天想起来再收拾她们不迟。这种借口,拿来骗三岁的孩子么?王夫人收拾丫头还要分期分批么?根本站不住脚。这是对袭人告密的明显提示。
也许你又要问: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是在礼法范围之内的,因为她早由贾母内定为宝玉的侍妾,所以她和宝玉亲昵不算危险,别人才是有伤风化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要说:
首先,宝玉在晴雯被赶后问袭人的是为什么“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不是“单挑不出你来”。可见平日的亲昵,麝月、秋纹也有份。她们可不是什么内定的侍妾,袭人为什么不告她们?难道晴雯、芳官、四儿对宝玉的亲昵就有伤风化,麝月、秋纹的亲昵就无伤大雅了?可见袭人此举,难免党同伐异之嫌。
其次,关于袭人和宝玉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情,我觉得有不少问题。书中说,“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看来是在说她并没有超越礼法。但是我仔细想想,书中哪里说到贾母已将她“与了宝玉”了?将她“与了宝玉”这件事,除了她自己这么想过,王夫人这么想过,贾母真的也这么想过么?只要看看后文就知道了。第78回当王夫人回贾母说把晴雯赶出去了后,贾母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请注意:“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什么叫“只他”?明显在说贾母想 “与了”宝玉的人是晴雯,不是袭人。又第20回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装狐媚”、“配小子”等,袭人听了“又愧又委屈”。什么叫“愧”?总是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否则“愧”从何来?这话若是拿来骂晴雯,晴雯定会大怒,但绝不有什么“愧”。至于“委屈”,我看是来自“配小子”等语,否则作者不会特意在“哄宝玉”、“装狐媚”之后又特意加上个“配小子”。李嬷嬷固然悖晦,但是其责骂袭人的话并不见得就是全不讲理。
在我看来,袭人与宝玉发生性关系,实在是处心积虑的。像她那样的人,自然觉得在荣国府里当个姨奶奶是很好的出路。不过老太太并无这个意思,那么一切就要靠她自己张罗了。
第三,晴雯与宝玉之间清清白白,根本没有王夫人担心的那种危险,袭人难道不知道么?
B正面的
袭人——我不是教你媚
《红楼梦》可以说就是描写我们自己的一本书,所以对于好多的事情和人物,你是怎么也否定不了的。
对于袭人,很多人的看法无非就是什么“哈巴狗”之类的,在夜看里有一帖子说是“破鞋一只”,更是让人觉得袭人活的真不是滋味。但袭人的“乖乖的”生活方式,让我觉得这些看法并不影响人家在大观园里的欢迎程度,不论是主子还是下人,其中有黛玉,宝钗,还有晴雯。所以我想说:你说什么都是白搭!
《红楼梦》既然是现实的,那么就是说我们对于类似于“袭人”的人的看法并不影响类似于“袭人”的人在我们生活圈中的欢迎程度。相反在某些方面我们来满足我们心中的某方面的空缺。比如“王夫人”需要她的理解,“宝玉”需要她的照顾,等等。就这样,袭人这种“乖乖的”方式是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想这才是作者最终所要告知我们的,并不是“破席一卷”就可以了结的。
袭人的“乖”就在于,她可以满足我们最需要的东西,也正是这样她的“媚” 在“聪明”人眼里表现的过为显眼。但书归书,人归人,作者是分的很清的,怕就怕我们这些读者不这么认为!作者描写的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或最为亲近的人,但从书里再到我们眼里,却成了一个“媚”,或者干脆“破席一卷”,这个也太说不过去了吧,或者说我们也够虚伪的了!
袭人的确有媚的倾向,但这里我想问:作为一个常人来说,要一个不虚伪从答案,你会怎么做?如果不能象林,或者宝玉,再或者晴雯的作风,但就不要多言!
既然袭人的“恨”在书里,而“爱”却依然在我们身边,那么对于她的选择,应该是那一个呢?对于后者,作者未必不是暗示我们的选择趋向,要不然你就不够“乖乖的”。
有人说袭人的结局,就是作者的做好的答案,那么我想贾家整个都没了,还有她的份吗?为何要用媚来形容呢?
其实大观园里的女子很多都没有自我的意识。
那个年代的女子,自我是一直被扼杀的,她们做的很多事情,虽然现在的眼光看来是失去尊严或是不能理解的,而在她们心里那就是生存的方式。
再说袭人,一直都是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的,虽没有宝钗的大家闺秀气质,但在人情世故方面也算是做得很好的人了。不能同意用媚来形容这样一个努力生存的女子。
不喜欢黛玉,虽然才气逼人,怡然独立于世俗之外,可是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麻烦?生活中身旁若真有这么一个人,不知道你会怎样与她相处?不懂得生存,只会自怜自矣胡思乱想,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只适合养在深闺了吧。
不喜欢晴雯,不懂得收敛和掩饰,太张扬。即使知道她是有口无心的人,例如袭人,总被她抢白,恐怕也不能一笑而过吧?
宝钗倒是很敬佩,做人当如是,考虑周全,时刻记得自己是在一个环境中,而非抱定举世皆浊我独清。但若是如王熙凤那般,又不可取了,太过计较,太爱算计。宝钗的豁达是我最喜欢的,现代的女子若能有宝钗的性格也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吧。
1 文言文《郭伋传》的翻译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注释: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
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讫:完毕
及:等到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2 《后汉书·郭伋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绝。
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榖,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译文:
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伋少年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哀帝和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几次升迁后任渔阳都尉。王莽时郭伋任上谷大尹,升为迁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拥兵自保,没有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拜他来拜为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他被封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多次进忠言直言规劝。
建武四年, 郭伋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伋转任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的破坏,百姓大都狡猾不善,盗匪到处都是。郭伋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捕杀盗贼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颍川盗贼群起,建武九年,朝廷征召他封为颍川太守。郭伋到颍川之后,招抚怀山强盗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这些人都束手到郭伋处投降,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于是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没有因此责怪他。此后赵宏、召吴等人的党羽听说了郭伋的威望和信义,远自江南,有的从幽州、冀州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
光武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调郭伋任并州牧。郭伋经过京师时上朝谢恩,光武帝马上召见他,并将皇太子及诸王召来一起宴请郭伋,与郭伋谈了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衣服及日用杂物器物。郭伋借机谈到挑选人员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的贤士俊杰。光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郭伋刚到任时去所辖地域巡视,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你们为何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光武帝因为并部还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所以没有征召。郭伋知道卢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用力量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卢芳的将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跑进入匈奴。建武二十二年,被征召为太中大夫,获赐宅第一处,以及帷帐钱谷,用以补贴家用,郭伋总是分送给宗族九族,一点也不保留。
《后汉书郭伋传》出自《后汉书》, 是郭伋的传记,体裁为文言文
3 《陈太丘与友期》与《后汉书郭及传》的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答案〔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参考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4 翻译汪藻的《郭永传》,(文言文)郭永学识渊博,广泛地通晓古今世事,有了钱就去买书来读,家中藏书有万余卷之多,能依据事情写文章,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并不追求别人知道。
见到古代那些树立名声、节操的人,没有不感到慨然叹息的,合起书本,整日如此,并且特别仰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指责人的过错,不会在背面说别人的坏话;听到别人有细小的善举,一定赞叹不已,称自己比不上人家。
杜充任大名太守时,名望很高,郭永曾经谋划了数条计策来拜见他,后来有一天问他对计策的看法,杜充说:“还没有读。”郭永数落他说:“人有志向却没有才学,喜好名声却丢掉了实学,骄傲自负而得的虚名,用这来担当大任,很少有不失败的,您足以担当治理的重任吗?”杜充十分惭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进犯京师,内外阻绝,有人把两宫被掳的消息告诉郭永,郭永伏地号哭。家人带他回家后,他绝食数日,后听说大元帅府的文书到了,才勉强吃了一顿饭,他的忠孝原来都出于他的本性。
5 后汉书郭伋传译文,就是:“郭伋字细候茂陵人,为并州守可谓信我国汉代光武帝时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官至太中大夫他做官,为人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多次获得成功,颇受当时人的称赞他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郭伋就是这样说到做到,处事赏罚分明,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河南濮阳范县有个白衣阁乡,很好听的一个名字,就坐落在黄河岸边,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 这里诞生的人,大都拥有着和黄河一样厚重质朴的美好品质。
1925年5月,这里的北街村诞生了一个孩子,父母给他起名作李文祥, 却不料这孩子不是“文祥”,而成了“武祥”。
李文祥1947年加入解放军,先后参与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一路从普通战士做到了副连长,先后荣立二等功、特等功、一等功, 1955年被授予少尉军衔。
可就是如此一个显赫功臣,却在1956年选择了复员,转业到了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担任保卫科干事一职。
因为他是党员,这是国家需要,他就要起带头作用!1966年,他再次做出了令人吃惊的选择—— 回乡务农,原因是当年国家号召精简干部、支援农村。
就这样,英雄回归为农民,他却一点都不彷徨,只因为他本来就是土地的孩子, 他热爱他与战友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祥和生活。
李文祥的故事一直被尘封,连妻子儿女都不清楚。 他们只知道,丈夫(父亲)曾经打过仗,却不曾知晓他有过那般光辉的经历,不曾知晓他是共和国的赫赫功臣。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功利色彩不免多了起来。北街村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落,同样不能免俗。
乡亲们受新思潮的影响,认为入伍当兵和在家种地都是没出息的表现, 唯有出去闯荡出一番事业、或者成为单位干部,这才是最好的出路。
李文祥当然就成了这些乡亲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诸如 “当兵有什么用,你文祥大爷现在不也是在家种地?”“当兵后悔了吧,文祥你要是一直在单位,现在指不定当什么官呢?”
此类的话,李文祥时有听到, 可他每次都只是摇头笑笑,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村民说的风凉话,这大抵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军人这个职业的神圣,不理解军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那般牺牲。
就像张召忠少将,在回忆1956年大裁军时,说前线有不少战士正挤在小艇上、高脚屋里守卫着祖国的东南海防,却突然就得脱下军装,转业去到地方,有很多老底子部队突然就没了。
时间来到了2011年1月4日,李文祥老人已然86岁了。 当时的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下乡慰问老战士,去到李文祥家里,与李老热络地聊起过去,他觉得这个老人不简单。
卢书记试探的问有没有什么纪念品,李老点了点头,找到钥匙打开了一个带锁的抽屉,从里面小心地拿出一个布包,从中取出一块手表,说这是他打济南时用部队给的奖金买的。
卢书记发现,李老拿出的布包里除过手表,还有很多物品, 经得李老同意,他拿过来逐一端详,立马就被震惊到了。
那赫然是: 济南战役荣立的二等功军功章、淮海战役的特等功军功章、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斗一等功奖章、福州战役的人民功臣奖状、平潭岛战役的战斗模范证书等!
激动、震撼、振奋等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卢书记久久不能平静,他满含热泪地再次握住了李老的手,用无比诚挚的语气说道: “您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咋一直没有给政府说过呢,刚才我们絮叨的时候也不见你提起?”
确实,李老很少与人说起过往,只是闷着头在做事。今天也是卢书记问起,他才提起兴致说了些,可也只是他经历过了哪些精彩战斗、和哪些战友一起战斗过等, 却没提起自己的记功之事。
以上就是李文祥的主要事迹,下面来跟随笔者,来真正地走进老兵李文祥的人生,来瞧瞧这些事迹背后的点点滴滴。
李文祥1925年出生,5岁那年, 母亲因长久的劳累过度致疾、且一直得不到很好救治,不幸去世,只剩父亲带着李文祥和弟弟艰难度日。
黄河岸边几亩贫瘠的土地,是他们所有的依仗。
1938年5月,日寇攻陷了中原要害——徐州,随即沿陇海线西进,兵锋直逼河南郑州。
日军穷凶极恶而来,国内的抗战形势不容乐观, 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的进逼步伐,做出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决策:决堤河南市郊17公里处的黄河渡口——花园口。
花园口决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缓了日军的进击,也给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可是,真正受损失的,还是黄河下游的中国人民,决堤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尤其是造成了不久后的河南全面大灾荒。
花园口决堤前后造成了百万人的生灵涂炭。这其中,就包括李文祥一家, 花园口决堤再加上日寇的持续欺压,河南大地少有安生之处。
李父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两个儿子,背井离乡地一路乞讨去到了安徽图谋生计。
当时的河南人有三大恨:一恨日本鬼子侵占河南;二恨蒋介石决堤花园口;三恨那蝗虫过境。这也是李文祥的三大恨, 日本人与蒋介石,是造成李文祥幼年漂泊的重要原因。
幼年的艰辛生活与流亡之旅,磨炼出了他坚毅的性格。在从河南流亡到安徽的路上, 他看到了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凄惨百姓,逐渐萌生出了改变这一境况的想法。
他们沿途经过安徽萧县时,在一个村子里歇脚,李文祥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幕: 13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伙子,正兴致冲冲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去连夜去加入新四军的事情。
新四军是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作战的正规工农红军、以及散落各地的地方性游击队,在抗战时期联合组建而成。
新四军是***在抗日战场上的正面部队,配穿德式军装,装备相对在北方抗战的八路军是要好上不少的。
李文祥此时并不完全清楚新四军的组成与全貌,可他知道最重要的两点:其一,他们是真正打日本鬼子的队伍;其二, 他们是***的队伍,不是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
当天夜里,李文祥趁着父亲和弟弟睡熟后,偷偷地找到了那13个进步青年,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请他们带上他一起。
就这样,李文祥去到了新四军的萧县大队支部,从此踏上了军旅之路。
李文祥这一走,可是让父亲焦急得不得了,连着找了好多天,才打听到一伙青年在萧县大队接受新兵训练。 李父去了后,发现儿子果然在此,给大队队长说明了情况,队长让李文祥自己做决定。
李文祥想都不想,便给了父亲和队长一个答案: 我不回去,要留下来当兵杀鬼子。
父亲看儿子心意已决,想着这也是个出路。在叮嘱了儿子一番后,就叹息着独自离去了。
不久后,李文祥这批新兵连同萧县大队大部,都被编入了新四军4师11旅32团, 奉命在淮北一线,与日军进行着艰苦的游击战争。
李文祥这一年15岁,可当时队伍收入年龄要求起码是16岁,他去萧县大队前就听13个同伴说过这一点。 是以,他在介绍自己时,就把自己说大了一岁。
这一时期,贫苦人家的孩子,连填饱肚子都是奢望,自然谈不上什么营养,几乎都发育得迟滞了一些,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的,李文祥报大一岁也没人怀疑。
十五六岁的孩子,上级自然不会直接派到一线战场,多是会委任一些通信员、交通员之类的职务。 想想也是,以这样的幼稚面貌,在敌占区往来活动,也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李文祥也是如此,在32团的头一年,一直担任着通信员,经常带着上级的指示或者文件,游走穿梭在敌占区,去给其他队伍进行传达。 没有通信任务的时候,就负责一些基本的侦察与巡视。
经过一年时间的磨炼,李文祥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老兵,被批准进入战斗部队,跟随队伍一起打入侵者。
李文祥跟随队伍,去到了洪泽湖一带,在这地形优越、势力交错、群众基础良好的地方,从事持续性的游击作战。
李文祥这个河南的“旱鸭子”,去到洪泽湖水乡,很快便学会了游泳。 有时候要靠着一根芦苇杆在水里潜伏好长时间。
因为训练的需要,李文祥有时候更要在窝在芦苇荡里好久,在这种环境下, 没有多久身体就出现了很多红疹子。
据李文祥回忆,说那时候条件真的很苦,日军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们有精良的步枪与手雷,而新四军的武器比较落后, 子弹数量更是大大的不足,甚至一度只能给每个士兵配发四发子弹。
可是,战士们却没有一人离开队伍。
抗战胜利不久后,我军的敌人又变为了国民党军,新四军大部都归建为了华东野战军(后改名为第三野战军), 李文祥终于有了可以让他一雪此大恨的机会。
却不料,上级认为他能读书写字、人又机灵严谨,就把他编去了后方的军医院,让他担任救护伤员的卫生兵。 李文祥起初很是不忿,然而军令如山,他还是去军医院报到了。
做了卫生兵后,每每看见战友被伤浑身鲜血地抬来,他都心疼万分;可是经过他们的努力,可以给战友们减轻一些痛苦,让他们慢慢恢复,他又觉得,即使身处后方,也是在战斗!
然而,卫生队的条件有限,除过红汞、碘酒、纱布、绷带等这些基本的救护工具外,其他啥都没有, 他们只能干看着好多战友,因伤口发炎而忍受百般痛楚,甚至有的不幸牺牲。
几个月后,李文祥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卫生兵,随着许多青年学生加入队伍,他又被从军医院给“踢”了出来,听从组织的安排去学习了爆破技术, 随即回到华野的一线战斗部队,被编入了第10纵队29师85团。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这是一次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当时的济南,是由国民党军五虎将之一的王耀武,带领着十多万国军能征善守的国民党军精锐镇守的,而济南城又是典型的城坚池厚, 我军攻打济南,国内外的大多数人都很是不看好。
然而,再坚固的城池也无法拦住解放军的攻打,仅仅8个昼夜,解放军便成功攻克济南,连王耀武也被我军俘虏。
而李文祥所在的部队,在此战中负责西线的进攻事宜, 他们用雷霆滚滚般的攻势,打破了“永镇门”的“永镇”二字!
只不过,这期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敌人的守城事宜做得很是完备,像火炮、火焰喷射器、霰弹枪、烟雾弹等配备良多,甚至毒气弹也有不少。
我军初时连抵达济南城下也无法做到,直到吴化文部率众起义,才改善了这一状况,不过敌军的坚守还是异常顽强。
李文祥亲眼看着一个又一个战友被抬下来,有的甚至连尸体都不成样子了, 部队减员非常严重。
在又要发起一次重大冲锋时,原来的突击队人员不足,指导员让是党员的出列,李文祥这个不是党员的也站了出来。
指导员厉喝: “你出来干嘛?” 李文祥态度坚决地说: “以前我不是党员,可我想要入党!”
随后的战斗中,在炮兵的掩护下,突击队用生命打开了一条血路, 李文祥推着一大车炸药,冲向了济南西城墙,随着“嘭”的一声爆响,济南“完蛋了”!
1948年冬季,淮海战役打响,华野第10纵队是主力之一, 战斗打响前李文祥担任副班长,战斗中提干成为班长。
李文祥他们班奉命参与守卫徐州北部的碾庄阵地, 以落后的装备硬是阻击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整4天4夜,最终联合大部队全歼该部10多万敌军。
1949年3月,李文祥所在的部队改编为第3野战军第10兵团28军83师247团;4月,李文祥正式成为***员,并跟随部队南下,参与了影响深远的渡江作战。
同年5月,李文祥参与攻打上海刘行国际电台,该电台的碉堡是日军当年花费大力气修建的, 日军投降后落到了国民党的手里,仍旧是极重要的设施,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的力量来加强防御建设。
为攻陷该地,我军近万人伤亡,李文祥他们排打得只剩下了三个人。
一个夜里,李文祥又再次接受重任,在战友们声东击西的掩护下,偷偷地和几个爆破组的战友, 扛着炸药包潜入到敌人的碉堡附近,悄然地发动了奇袭。
国军的碉堡,就只有两种命运,一是主动被国民党军献给我军,另一种就是被我军给攻克甚至直接炸毁。而李文祥就是执行后一任务的重要人物。
李文祥的战斗经历,还有很多很多,他所做的贡献, 从1947年的一个普通战士,一步步升为后来的副连长,以及荣获的多枚军功章与重要战役的纪念勋章,便足以说明一切了。
1956年,李文祥转业到地方担任保卫科干事, 这一年他已经31岁了,却还是光棍一个。
在部队里像他这样的中低级军官,是没有多少机会能经常接触到女同志的,偶尔就是有机会,那也是一个“狼多肉少”的状态,他也就给耽搁了下来。
可到地方后,当即便不一样了,他不仅是个干部,还是过打过仗、当过兵的干部, 那一举一动流露出来的风采,很是能吸引年轻姑娘的青睐。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与小他10岁的陈宝珍,从相识、相知、相恋,一步步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1962年,国家正值大困难时期,作为***员的李文祥,在组织“精简支农”的号召下,毅然离开了三建保卫科干事的体面岗位, 选择带着妻子儿女回到河南范县老家搞农业建设。
回乡后,李文祥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老家的土地上,不久后被大家推举为生产队长和村委会主任, 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带着乡亲们,去修渠复耕,以创造更好的生活。
李文祥的老家白衣阁乡北街村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这儿一直是有名的黄泛区,土地多为盐碱地,要实地复耕这难度极大。
可李文祥认为,这相比当年打仗攻城,并不算什么,作为一个***员,就应该有着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给乡亲们起到带头作用。
从1962年到2011年,这49年间,李老从没有给别人提起过他的光辉经历, 他的那些光辉象征一直被他锁在抽屉里。
乡亲们都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复转军人,只认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起初回到老家时,他们夫妇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在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庙里将就了好些日子,后来又三次搬家借居。
妻子陈宝珍是福建人,来到河南后很是受不了这儿的严寒,李文祥很是心疼,只是劝妻子再坚持坚持。一直到村子里所有人都盖了新房后,李文祥1983年才盖了自己的三间平房,这才有了一个真正的栖身之所。
一直和李文祥“搭班子”的村支书董明瑞老人,曾这样评价过李老: “老李这个人光明磊落,当那么多年村干部,从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全村都住上新房,他是最后一个才盖的。”
李文祥自己连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和家人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靠着过往的一点积蓄以及种地来勉强维持生活。
即便这样,只要村里有需要,他还是会毅然拿出自己的钱,来为村民们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文祥回乡后的半个世纪里,白衣阁乡遭受过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政府给与当地成千上万的村民以资助。然而, 在乡里的各类救济花名册上,却始终不曾有李文祥的名字。
李文祥原来工作过的福建省建设厅,曾专门派出同志两次来到范县, 打算给李文祥恢复干部身份,落实他的生活待遇,承诺他立马就可以回到城市去工作与生活。
可这都被李文祥给直接拒绝掉了。面对这金钱、权力的诱惑,他不曾有丝毫动摇,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心,觉得乡亲们还没有脱贫,他就应该坚守在这儿。
而且,他觉得这儿挺好的,丝毫不比大城市差! 作为一个并没有接受过多少高级教育的老兵与农民,却能拥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至高情怀,着实让人佩服。
老人淡淡了指了指不远处的黄河,笑着说到: “我生长在黄河岸边,我永远是黄河的儿子。”
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李文祥,幼时继承了黄河的激荡与澎湃,去到人民军队里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年时回到家乡,又继承了黄河的雍容与厚重,在家乡这片土地叙写出了另一番不朽传说。
向李文祥致敬!
-完-
在明代的宦官中,汪直可以说是一个另类。
汪直与王振、刘瑾、魏忠贤被称为明朝四大宦官,他们依仗着与皇帝亲密信任的私人关系,滥用权利,为所欲为,极尽奸宦之能事,引起天下公愤,向来成为史家攻击的对象。但汪直却与众不同,在他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背后,还做了一些值得人们称道的事。
明朝大宦官汪直的多面人生
汪直在幼童时,就做了明军的俘虏,由于他长相机灵,明军将领便将他阉割后送入宫中,先伺候万贵妃,后服侍明宪宗。一个小小的太监怎么会爬上权力的高峰呢?原来,明宪宗想要效仿明太祖朱元璋,了解和监视宫廷之外臣民的一举一动,看到汪直机敏伶俐,便不时派他出宫打探消息。这一来,汪直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汪直具有做特务的顶级天赋,《明史记事本末》记载,汪直经常穿着普通的布衣,戴着小帽,乘坐驴子或者骡子,在京城内外走动。由于他善于打扮,且每一次行动预案做得细致,因此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汪直搜集情报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其刺探的对象,上自朝中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其打探的内容,大到妄议朝政,小到鸡犬争斗,都一一记录下来,汇报给明宪宗。明宪宗对汪直的本事与忠心十分佩服,索性单独设置了一个专门刺探情报的特务机构“西厂”,让汪直掌管。从那时起,汪直便开始在朝廷内外兴风作浪。
汪直当上西厂的一把手之后,其行为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他做的坏事不用一一列举,只从侧面就可知其大概。史载,“时汪直开西厂,罗织数起大狱,臣民悚怵”,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一听到汪直的名字,无不谈虎色变,惶恐有加。
▲明宪宗朱见深,为于谦等名臣平反昭雪,安排荆襄流民,在位期间风气清明,使经济逐渐复苏
大学士商辂给皇帝的奏折中举报说,朝臣无论大小,一旦被汪直抓住把柄,全部收监拷问;三品以上的京官,汪直可擅自下令逮捕;一些重要部门的官员包括皇帝的近侍,汪直竟随意更换;更有甚者,一些边防重地的守备,汪直一天之内竟擒拿数人入牢,导致边守空虚。
因汪直“势倾中外,天下凛凛”,许多大臣都巴结讨好汪直,见了汪直摇尾乞怜,奴颜婢膝,京师有歌谣云:“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更有甚者,一个给皇帝表演节目的人竟讽刺称“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从这些记载来看,汪直确实是权倾朝野,嚣张跋扈,破坏朝纲,残害忠良,人所共愤,在历史上留下了奸宦专权的恶名。
从上述史实来看,给汪直扣上一顶奸宦专权的帽子,绝对有理有据,丝毫没有冤枉他。但看一看汪直做的另外一些事情,就感觉历史对汪直也有些不公。
《明史记事本末》记载,成化十三年二月,福建建宁卫指挥杨晔及其父亲杨泰横行乡里,草菅人命,无恶不作,为逃避罪责还想纠集一班亡命之徒入海为盗。有人举报后,杨晔连忙进京贿赂官员大臣。但汪直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将他们抓回西厂严刑拷问。后来,明宪宗将杨晔和收受贿赂的大臣依法进行了处置。由此可见,汪直在这件事上,虽然用刑残酷了点,但也可以说是除暴安良,心怀正直。
此外,汪直在军事上的见识与才华也值得一提。成化十四年夏五月,“汪直奏请武举设科,乡、会、殿试如进士例。”当时边患紧张,汪直此举显然是为大明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屡犯边境,明宪宗命汪直监军前去征讨。
▲《宪宗行乐图》
汪直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史载,汪直“掩杀之。出塞掩不备,焚其庐帐而还,以大捷闻。论功,加汪直岁禄,监督十二团营。”成化十六年,鞑靼入侵河套,明宪宗又命汪直监军。汪直与将军王越率领精兵夜袭鞑靼军营,明军大获全胜,史载,“率兵出塞,袭敌于威宁,破之。”成化十七年,鞑靼骚扰大同边境,汪直再次监军,与将军王越率军征伐,同样获胜。
再看汪直的胸怀与肚量。明史《杨继宗传》记载,汪直所到之处,各地官吏趋之若鹜,争先巴结,费力讨好,可当时的嘉兴知府杨继宗偏偏不买他的账。有一次,汪直来到江南,手下小太监们按例向杨继宗索要钱财,杨继宗说:‘拿钱可以,请立下凭证”。汪直也早听说杨继宗是位品行极好的官员,便特意去拜访他。
汪直见到杨继宗后,傲慢地说道:“想不到江南人人都赞美的杨继宗,长相竟然如此丑陋。”杨继宗冷冷的回答:“我相貌虽然丑陋,但不至于损伤父母给予的身体。”
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汪直是一名太监,杨继宗的话正好触到了他的难言之痛,但奇怪的是,一向嚣张跋扈的汪直听完后,竟然没有发怒。后来,明宪宗问汪直朝中大臣谁最贤明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就这样,杨继宗被明宪宗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
▲杨继宗,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
还有一次,汪直奉命巡边,其他巡抚官员对汪直一味讨好,只有河南巡抚秦纮刚直不阿,和他分庭抗礼,还向皇帝打小报告,说汪直骚扰郡县。汪直回京后,宪宗问汪直:“各抚臣贤否?”汪直唯独推举秦纮廉洁有才,此举让明宪宗也不得不佩服。
读到这里,我们真有点难以置信,这就是那个被后人一直辱骂为权奸的大宦官汪直吗?对于一手遮天的汪直而言,如果想找个借口治杨继宗和秦纮的罪,自然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但他被杨继宗和秦纮辱骂之后,不仅没有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反而向皇帝大力举荐,此种肚量和胸怀,真让人叹服不已。
因汪直权倾天下,肆意横行,各地的控诉状无数,引起了明宪宗的猜疑和疏远,所以明宪宗有意把他支开,让他长期巡守边关。成化十九年,明宪宗以汪直与总兵许宁不合,影响边关戍守为借口,把他直接贬到南京御马监,从此汪直失势,从权力的高峰一下子跌落到低谷,其后汪直在史书上只有零星记载。值得一提的是,汪直被调离后的第二年,明军便在大同吃了败仗,死伤数千人,差点丢掉了大同。
纵观汪直的一生,既有罗织罪名打击文武的酷吏恶行,也有奉旨巡边消除边患的赫赫军功,还有除暴安良的正直与宽宏大量的气度。可以说,汪直的所作所为,生动展现了他的多面人生。历史对他的专权进行了无限的放大,自然而然便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光芒。其实,他的为所欲为,只是皇权的延伸与滥用,一旦膨胀到极点,皇帝就会断然收回。因此,他终究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粒棋子,起起落落,由不得自己,一切都是主子说了算。
学堂专栏作家丨李元辉
周润发,相信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从许文强到小马哥再到赌神,多少人的经典回忆。要说周润发的反派角色的,搬砖小分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里面的南国一霸黄四郎。师爷高!县长硬!黄老爷又高又硬!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活着。县长要斩黄四郎,谁人不想斩黄郎。拐卖壮丁贩烟土,杀了五任好县长。一成白银送你手,九成真金黄家藏。邦德发誓三天内,除暴安良祭老汤。可以说发哥在这部**里面,演的黄四郎这个反派角色相当出彩……
据说 黄渤 早期是在歌厅助唱,后因好哥们 高虎 推举他一起演了 管虎 导演的《上车,走吧》算是正式加入了影视圈,那时的 黄渤 还很青涩。《上车,走吧》挺有意思的一部**,好多年前看的了。让人开始对他有印象的,应该是 宁浩 导演的**,《疯狂的石头》里面的逗逼三人组,牌子班尼路……(不少网友调侃,就是因为这句话,班尼路从此走上了下坡路。真是人在剧中走,锅从天上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