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之前是真心想让诸葛亮称王吗?

刘备死之前是真心想让诸葛亮称王吗?,第1张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在此之后,刘备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要发动对东吴的战事,即便当时孙权派使者前来求和,而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瞻还写来一封书信劝导刘备,再加上赵云向刘备劝谏,称蜀汉的敌人是曹魏而非东吴,应该趁曹丕登基之际出兵征讨曹魏,但刘备最终还是没有放下攻打东吴的执念。

为此,他亲率大军过峡口而来到了东吴的国境内。在战事之初,刘备大军连战告捷,他的先锋部队击败了刘阿等人,就此占据秭归,但在此之后,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成功将蜀军拖到夷陵一带,并用火攻击败刘备,虽然刘备在此战中没有丧命或被生擒,但此战之后,刘备只能坐守白帝城,以防止东吴的进攻。

或许是在夷陵之战中太过劳心劳力,或许是戎马一生带来的诸多的伤痛,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一病不起,在公元223年,刘备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为了不让蜀汉风雨飘摇,他将诸葛亮从成都召到白帝城,从而开始了对诸葛亮的托孤。

当时刘备称诸葛亮的才学是曹丕的十倍,是可以治国安邦,成就大事的人才,如果他的儿子刘禅是可以辅佐的人,他希望诸葛亮可以辅佐刘禅,如果刘禅能力不济,无法担任蜀汉的帝王,那诸葛亮可以自行选择。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后,他感念于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于是称他定当竭尽所能辅佐刘禅,直到他去世为止。刘备在临终前托孤,是真心希望诸葛亮自立为蜀汉帝王?

有人认为,刘备不见得是在让诸葛亮自立为帝,但实际上,从刘备的话中不难分析,刘备是真的将自立为帝的大权交给了诸葛亮。在托孤的时候,如果刘备没有说诸葛亮的才学是曹丕的十倍,那后来的自行选择,就是让诸葛亮自己选择一个继承人。

但在三年前,曹丕篡汉登基,此时刘备拿诸葛亮来与曹丕对比就有些奇怪了,毕竟比曹丕名声好的人太多了,刘备不至于这样挤兑诸葛亮。因此刘备当时的这番话,就是在赋予诸葛亮最大的权力。

刘备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自取是防无可防的,毕竟诸葛亮当时的权力之大,已经凌驾于帝王之上了,更何况诸葛亮称帝要同时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这对于诸葛亮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定然会选择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也就是他辅佐刘禅,同时他自己手握大权,因此刘备不担心诸葛亮会自立为帝。

笔者认为,当时刘备这样说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不过是为了拔高诸葛亮的地位,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不可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去自立为帝。

刘备白帝城托孤,将主要军事权力交付李严。

在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事件里,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辅佐,你就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听了之后,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心竭力地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刘备让刘禅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

可是,在这一次嘱托后事中,却出现了一个让大家比较陌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李严。李严这个人不是刘备的老部下,也没有见到他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但是,在这一次托孤中,刘备却让他和诸葛亮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刘禅,任命他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个安排,俨然是把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安排的。诸葛亮是丞相,掌管全部政事。而李严则掌管军事,管理内外的军事。从这一方面来看,刘备的安排透出一丝深意。

李严和诸葛亮的个人能力。

李严这个人,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原来是刘表的部下,曹操南下时,他入川投奔了刘璋。在刘备取西川的时候,刘璋让李严率军抵抗刘备,但是李严却率军投降了刘备。

在刘备部下的时候,他担任了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他的属地爆发了一场大的叛乱,人数有几万人。李严没有动用正规军,只用五千民军就打败了他们,讨平了叛乱。后来越巂夷帅高定起兵侵略包围了新道县,李严又击退了他们。从这些军事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严自身具备的军事素质。

刘备的知人善任的能力是超群的,他当然对李严的能力心里有数。这才下遗诏让李严统内外军事。这里面,也有着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信任的一方面,希望能够用李严的军事能力对诸葛亮进行弥补的意味。

在历史上,诸葛亮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出山之后,就指挥打仗。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后,他更多的表现是在政务、外交上。诸葛亮首先管理的是刘备的后勤、政务。在当阳之败后,又着力于外交,建立和维护孙刘联盟。

在取得荆南四郡立足后,诸葛亮又都督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食。在入川后,诸葛亮坐镇成都,做好安定后方的工作。蜀汉政权建立后,他又担任百官之首的丞相。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共有两位接受托孤的大臣,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可是刘备最后却只对诸葛亮这样交代到:“你的才能是那曹丕的十倍还要多,我相信若是你的话,一定能成就大事。如果刘禅是可以辅佐的皇帝,那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没有才干,我准许你取而代之。”这就是所谓的白帝城托孤了,千百年来,许多人就刘备让诸葛亮取代刘禅一事是真心还是假意议论纷纷,说法不一。

先不说这件事刘备到底有没有藏着阴谋和试探,就说说这件事的另一位主人公诸葛亮的态度吧,也是奇怪得可以,当刘备说完这番话以后,诸葛亮当即就哭着说:“臣一定会竭尽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听听,按照一般的套路,诸葛亮难道不该赶紧解释一句:“臣绝无此心啊!”诸葛亮这样回答刘备,是不是有答非所问的嫌疑呢?

一个交待遗言还话里有话,另一个又答非所问,都是人精!

刘备简简单单的几句遗言,却成就了一段千古公案,断不了啊!怀疑论者认为,这是刘备在试探诸葛亮,甚至可以说是在逼反诸葛亮。肯定的人则认为,刘备的话就是出自真心,他的确是这么想的,儿子不行那就诸葛亮上,总之不能让曹魏和东吴好过就是了。还有一种说法称,刘备可能是病糊涂了,说胡话呢!

不管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个人认为他临终前说的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是他这一生最富有智慧的话了。

首先来看看诸葛亮真的有可能取代刘禅吗?刘备能称帝的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因为他姓刘,是汉代宗室之后,所以他才得到了众人的拥护,建立了蜀汉政权。若是诸葛亮抛弃忠义道德于不顾,夺取了蜀国皇位,那么他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就算不会差到这个地步,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曹魏、东吴必定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的联合起来攻打蜀国。曹魏大将羊祜和东吴大将陆抗之所以能相持十年之久,就是他们彼此从不留给对方攻打自己的借口或是把柄。

而且,诸葛亮的才能真的比曹丕多十倍吗?就算真的有,但他绝对没有曹丕称帝的条件。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君尘之谊,刘备会不了解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最后可是为了他们刘家的江山给活活累死的!综上所述,诸葛亮取代刘禅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小很小的。刘备会不知道这一点吗?他一定知道诸葛亮不会谋反,那么他的这番话肯定不是说给诸葛亮听的,而是给刘氏子孙以及蜀汉大臣听的。

给刘氏子孙听,是因为蜀汉要同时对抗东吴和曹魏,没了诸葛亮不行,这就意味着他死后,大权势必会落到诸葛亮手上,他怕他的后人一激动把诸葛亮给杀了,便赐给诸葛亮一把尚方宝剑,这样他们才不敢杀掉诸葛亮!

给蜀汉大臣听,则是因为诸葛亮一个外姓之人却被他送上了权倾盖主的地位上,就连周公都有恐惧流言的时候,诸葛亮不会吗?届时他不肯再辅佐刘氏子孙可咋办?只有给了诸葛亮可取刘禅而代之的权力,朝中才没人敢说诸葛亮的闲话!别人是可以直接一步登上皇位的人,如今却没有夺,我看你们还有谁敢说他的坏话,挑拨离间?

所以,私以为刘备出自真心的可能性更大。

南朝宋顺帝刘准是南朝宋末代皇帝,大家对他可能不是太熟悉,不过大家一定认识他的父亲,即《凤囚凰》中的“猪王”刘。在刘准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使得他发出“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的感叹呢?

公元469年7月3日,刘准出生了,他是宋明帝刘的第三个儿子,字仲谋,小字智观。但是,史书皆称“刘无性功能”,因此也有说法认为刘准实际上是桂阳王刘休范之子,生母为昭华陈法容。

史上残暴程度不输于商纣王的宋后废帝刘昱便是刘准的长兄,而残暴如刘子业的宋明帝刘是他的父亲,虽然父亲、长兄都是残暴之人,但是刘准和他们都不一样。

公元471年,刘准2岁了,他被父亲刘封为了安成王,食邑三千户,后来又被任命为抚军将军,还配给佐史。一个两岁的孩子什么也不懂,这些官职王爵不过是虚名而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刘还是很宠爱刘准这个儿子的。

公元472年,刘病逝,宋后废帝刘昱继位,刘准被长兄封为扬州刺史,那年他只有3岁。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刘昱不断晋升刘准的官职和地位,最后刘准当上了骠骑大将军,同时兼任都督、刺史。看得出,刘昱对刘准这个弟弟也是好的没话说。

史书上并没有过多交代刘准的为人品性,我们可以从李延寿在《南史》中对刘准的形容来了解他:“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见者以为神人。”刘家的人大多都是男的俊女的美,比如山阴公主刘楚玉便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称,而刘准的生父刘年少时也是一位翩翩公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能这也是刘昱对刘准这个弟弟这么厚爱的原因之一吧!

公元477年的七夕之夜,刘昱被弑,翌日刘准便被萧道成拥立继位了。此时的刘准只有8岁。登基以后,南朝的朝政大权实际上都被萧道成所掌控着,刘准迫于形势只得封萧道成为相国、齐王。

第二年的时候,右光禄大夫谢庄的孙女谢梵境嫁给宋顺帝刘准为皇后。第三年,萧道成派部将王敬则率军进宫,逼迫刘准禅位于他。刘准能怎么办,只好乖乖让出皇位,于是萧道成自立为帝,国号为“齐”。

萧道成继位以后,并没有立刻杀死刘准,而是把刘准降为汝阴王,命其迁居丹阳,还派了士兵监管刘准,最后萧道成特别恩赐刘准“不行君臣之礼,上书不称为上表,答表不称为下诏”。即使这样,刘准还是听到了亡命之音。

479年6月23日,刘准住所门外突然发出一阵杂乱的马蹄声,监视刘准的士兵们听到以后,认为发生了变乱,反手就杀死了刘准。那年刘准13岁,临终时刘准只说了一句话:“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道出了一个末代之君的悲哀和绝望!

当萧道成得知刘准被杀的消息以后,大为高兴,还奖励了那个杀掉刘准的士兵,南朝宋(也称刘宋)随着刘准的死而彻底宣告灭亡,刘宋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60年。

史上最奇葩的帝后组合,他们一个是皇帝当中演戏最好的,一个是皇后当中最会做生意的。

作为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骁勇善战,在位期间南征北战扩张领土,使得“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当年唐昭宗李晔见过李存勖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此儿有奇表”,足见李存勖非同凡响的气质。不过,很多人都喜欢称李存勖一声“伶官天子”,只因李存勖对唱戏实在是痴迷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自幼时起,李存勖就格外喜欢唱戏,小时候的他还经常与唱戏的伶人嬉戏玩闹,长大以后,李存勖将这一爱好保留了下来,他越来越沉迷其中,建立后唐称帝之后,他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唱戏的艺名叫“李天下”。

李存勖时不时就要唱上两句,不唱他嘴痒,就像有根羽毛在心尖上挠啊挠的。正因李存勖有这么一个特殊爱好,所以他还在皇宫里养了一大批伶人,时常就来与他们对对戏。有一次,李存勖唱戏唱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一个叫做敬新磨的伶人拨开众人就甩给李存勖一个大耳刮子,李存勖当即就被打懵了,一旁的伶人们也都惊骇不已。

大家不要想多了,这个敬新磨可不是为了打醒李存勖,他打了李存勖以后便大笑的说:“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说完,所有人都跟着他笑了起来,最后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重嘉赏了敬新磨,称赞其演技高超!唉,好一个被伶人摆布的天子!

说完这李存勖,我们再来说说他的妻子,也就是神闵敬皇后刘氏。刘氏本是平民出身,五六岁时因兵祸而与家人失散,被李克用的副将袁建丰得到后送到了李克用的宫里,自幼受李克用的妻子曹氏的教养,长大以后美丽动人且才艺出众,后来被曹氏送给李存勖。刘氏最初并不是很受宠,直到她生下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以后,李存勖便爱屋及乌的宠爱起刘氏,到后来甚至越过比刘氏地位更高的正室韩夫人和妾室伊夫人将刘氏册封为后。

刘氏在后宫专横霸道,她也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敛财,她曾派人出宫装扮成商人,在街市叫卖柴草果品。刘氏很有经商头脑,她还知道打响品牌呢,对外皆称所有商品皆为皇后宫中之物。人们一听这是从皇宫流出来的东西,自然当做宝贝,一售而空,刘氏的生意好的不行,数钱数到手软。但是,她这个人爱财如命,从不肯分给别人半点。当时有乱兵作乱,朝廷便派军镇压,可是士兵们连吃的都快没有了,哪有什么战斗力。大臣上书劝刘氏拿点钱出来,刘氏怎么也不肯。后来还是李存勖出面,刘氏才拿了些钱出来,但是将士们都不肯接受了,他们的家人已经被饿死了,这钱来得太迟了呀!

刘氏做生意以后,名声传得太快了,她那失散多年的父亲听说了她的事,千里赶来认亲。可是,刘氏当时正与后宫诸妃斗法斗得激烈,她害怕自己出身低贱一事被人当做把柄,便声称自己生父已死,这人必定是冒名顶替,还命人殴打她的穷父亲,最后活活将其打死。

你说说,一个是痴迷唱戏的皇帝,一个是爱财如命的皇后,难道不是绝配吗?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那翻“嗣子不才君可取”的话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这样的托孤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史上仅此一例。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刘备临终时的激将法——将诸葛亮一军,让他死心塌地辅佐刘禅,不敢造次。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毛宗岗曾在此评点说: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为假话乎?曰:以为真则真,以为假则假也。言下之意他是不信的。明朝的李贽就更直接了,干脆大呼:玄德真奸雄也! 而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却表示:先主之宏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我同意陈寿的说法。 我觉得要评价刘备那番“君可自取”的托孤之言是否真心大致得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 从刘备与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谈 我们先谈谈刘备的为人。要全面评价刘备是个大工程,我们这里仅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刘备对臣下的体谅和他超强的识人之明。夷陵之役时黄权和刘备政见不和,后值战败归蜀无路只好投降了曹丕。这时在永安服侍刘备的大臣纷纷要求逮捕黄权的家属治罪。刘备却说:是我辜负了黄权,不是他辜负了我呀(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一样照顾黄权在成都的家属。比起汉武帝因虚妄之言而杀李陵全家的事,刘备确实称得上是仁义明君了。而黄权在曹丕那边的情况更叫人感慨。由于黄权家属被害的假消息传来,曹丕特地准备为他们发丧,黄权却反对,他说: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经查证,果然是假消息。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读到这样的故事叫人很难不被感动。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备和臣下的关系是推诚相待、君臣不互疑的。 不仅如此,刘备还很有识人之明(知人之鉴)。比如他对诸葛亮过分看重马谡颇为担忧,所以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惜诸葛亮不以为然,继续重用马谡,以至后来发生街亭之败。诸葛亮虽聪明绝顶,可毕竟是人不是神,不能事事洞察如明镜,我们对此只能一声叹息。不过这里却可以看出刘备身为一个领导在识人方面敏锐绝伦的目光。 再来看诸葛亮的为人,这个问题我想没有悬念。清人王藻鉴诗云“辅汉书呈二次表,忠刘费尽一生功”便是对诸葛亮在受托孤之后的人生轨迹的一个高度概括;而那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对他人生后二十七年的一个总体写照。总而言之,诸葛亮的人品和忠诚度不存在任何质疑。 最后就得看刘备和诸葛亮关系如何了。读《三国志》我们可以得知诸葛亮出山后不久便和刘备“情好日密”,使得刘备发出“如鱼得水”的感言,使得关羽和张飞都嫉妒了。两人在日后的岁月里筚路蓝缕、互相信任、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诸葛亮对刘备不离不弃,面对孙权的“利诱”和曹军的压近都不改初衷,可谓是“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了;刘备也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县长做到了皇帝,他们之间是共过患难的君臣,是彼此知根知底的朋友,这是一种斩不断的鱼水深情,堪称君臣际遇的典范。这不是套话大话空话,事实上刘备对诸葛亮确实很信任。刘备在借得荆州之后便率领少数部队入川了,大本营则是由诸葛亮和关羽来经营的,而诸葛亮更是在当时的荆州重镇江陵指挥大局,其地位举足轻重,可见刘备对他很放心;入西川后依然如此,《三国志》记载: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能把老巢都交给诸葛亮看守,可见对他不是一般信任。 况且从三顾茅庐到永安托孤,他们已经认识了整整十六年。十六年的交情,以刘备的“知人之鉴”,他对诸葛亮的人品、志向以及人生观应该是颇为清楚的。刘备对黄权尚且如此体谅、推诚相待,他会去怀疑这个为他呕心沥血了半辈子的诸葛亮吗?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刘备心里还不清楚吗?何况诸葛亮为人向来小心谨慎,知分寸,懂进退,恪守君臣之礼,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让刘备起疑心的呀,既然如此,刘备也没必要去怀疑他什么,更没必要去“激”他,对一个忠诚到不能再忠诚的人,“激”他所为何来? 2 从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蜀汉政权的情况来谈 夷陵之役后蜀汉情况很不乐观:关、张、马、黄四大将先后去世,蜀汉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已寥寥无几;战败的损失和士气的打击使得蜀汉军队作战力近乎崩溃,无法再与吴、魏抗衡;益州和汉中的政局不稳定,叛乱不断;荆州又失,蜀汉财政、经济困难加剧;此时刘备若亡,势必产生新的危机……的确是“危急存亡之秋”。这一切,刘备不会不清楚,他急着召见诸葛亮就是想趁这生命的最后时刻和这位他最贴心的臣子——也是蜀汉政权的实际接管人彻底商讨一下“自己身后怎么应对局面”和“蜀汉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的问题。 刘备深知当时的形势很不利于蜀汉,而他对自己儿子的能力也不会不清楚,对于刘禅接棒治理这个内忧外患的国家能否胜任的问题,他很担忧。所以他给诸葛亮那段“君可自取”的指示,多少是在为自己辛苦一生所创建的这块基业的前途着想。可怜刘备奋战一生,如今只剩下益州这么一块地盘了,而且还危机四伏,如果刘禅接棒后乱来,那别说兴复汉室的宏图伟业前功尽弃,整个刘氏家族的命运都存亡未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是刘备,我一定会想:我刘备拼死拼活一辈子好不容易挣到这块地盘我容易吗我?如果阿斗那小子守不住把它拱手让给了孙权或曹丕我想得通吗我?也罢,与其这样,倒不如“便宜”自己人,怎么说诸葛亮跟我那也是一条沟里的同志呀,总比让给外人的好;而且我看小葛这个人厚道,别说他夺权的可能性不大,他就是真的夺了权,也会善待我刘氏子孙,总比沦为吴、魏的阶下囚或是让他们杀掉的好……没准儿刘备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会给诸葛亮那段明确的“夺权”指示的,想让他能够有足够的“法理”依据,在万不得已时,使出非常手段以应不测,保住这块来之不易的基业。 更何况,在刘备集团中,诸葛亮虽是首席辅臣,但各方面信服的仍然是刘备(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才开府治事,总揽大权),如果没有刘备明白的授权,诸葛亮想临时搞政变是不大容易的,起码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反而是刘备这种“君可自取”的遗言,更容易帮助诸葛亮拥有夺权的合法性基础,因为这是临终口谕,是先帝遗诏,诸葛亮若真的起了“自取”的心思,随时可以以此为依据把刘禅搞掉,还名正言顺呢,刘备不会糊涂到不清楚这一点。 3 从《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立场、态度以及取材可信度来谈 陈寿是蜀国人,在蜀国生活了半辈子,对蜀国的情况应该是很熟悉的,很多事情即使不是亲身经历,也是有所耳闻的,况且他本身治学严谨,选入书中的材料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离当时(即永安托孤)最近的他根据史料和传闻所作的判断也应该是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 有人说刘备托孤时后面埋伏的有刀伏手,如果诸葛亮点头就把他干掉……我觉得这种说法好荒谬!如果真有这种事,刘备死后就没有一丝风言风语传出吗?纸是包不住火的。如果陈寿听到这种传言,他会怎么想?怎么写?他还会对刘备托孤如此盛赞吗?况且如果刘备真的起过这么大的杀心,那想必之前就有过对诸葛亮不满的事,所以他才不放心,可我们找不到一丝刘备与诸葛亮不和或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满的痕迹,连一点暗示都没有。何况在那种形势下,刘备若真的起心要杀死诸葛亮那无异于自毁长城,和崇祯杀袁崇焕没区别,刘备不是崇祯,不会那么傻。 也有人说陈寿那番“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的称赞是在拍刘备的马屁,我看说这话的人简直是脑壳遭门夹过!陈寿当时已是晋朝的臣子了,晋朝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司马炎的祖父是司马懿,司马懿最大的敌人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主子是刘备,陈寿他活得不耐烦了吗?他敢去拍刘备的马屁?陈寿一口一个“大晋光明至德”,一口一个“死罪死罪”,他都诚惶诚恐到这个份儿上了,会去拍刘备的马屁?很显然,这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总之,我们读书不能想当然,读史书尤其如此。有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合乎道理的说法,只要深入去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事人的个性、为人及经历,并加以合理的分析,便不难避免产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历史偏见。而且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连曹操这么个“酷虐变诈”的大奸雄临死前都能留恋自己的妾妇及子女,发出“我将何辞以答(曹昂)”的哀叹,何况刘备呢?总之我实在无法相信刘备一个垂死之人还会去使什么诡计,更何况还是对付诸葛亮这样的人。 综上所述,我同意陈寿对于刘备托孤的那番“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的评价,我也相信刘备举国托孤于诸葛亮的确“心神无贰”,且坚信不疑。 可以参考下面的: http://tiebabaiducom/fkz=186243467

说到三国时期关系相处得最融洽的君臣,应该算是刘备和孔明了吧!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孔明之所以愿意出山,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给感动到了。而刘备之所以有能力与其他霸主们争夺天下,则是因为有孔明的辅佐。孔明尽心辅佐刘备,刘备也无比信任地对孔明充分放权,这才成就了他们之间羡煞旁人的君臣关系。可能很多人都因此觉得刘备这辈子就没有对孔明耍过心眼儿,但是实际上,刘备还真就对孔明做过这样的事情。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就请继续往下阅读吧!

其实,这件事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刘备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到了只靠一口气在支撑的地步。为了在临死前将该安排的事情都安排下去,刘备便将孔明给叫到了床前。他先是有感情的表达了自己这辈子能得孔明辅佐有多幸运,然后在吧啦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之后,终于将最想跟孔明说的话给说出来了。他说,如果他死之后,继承他位置的刘禅不堪辅佐的话,那就让孔明取而代之即可。毕竟这江山是他跟孔明等人耗尽心力拼死打下来的,他不想就那么白白地被自己的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给毁了。

虽然刘备敢这么说,但孔明可万万不敢接这话茬啊!他直接明明白白地告诉刘备,自己从来都没有过非分之想,更不会在刘备去世后干出取代他儿子皇位的事情来。按道理来讲,孔明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刘备该安心了吧?可实际上,刘备还是不放心。只见他让人把赵云也叫到了床前,并且拉着他的手嘱托其在他死后一定要记得早晚都去看顾一下刘禅。虽然赵云当时一边哭一边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显然赵云并没有理解刘备的用意。而孔明一下子就看明白刘备这么做的用意了,所以他立马就表现出受到了莫大惊吓的样子来。至于原因,其实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点:

1、 告诉刘备自己已经明白了他的真实用意

刘备明明那么信任孔明,却还要对赵云做托孤之举,显然是因为他担心孔明日后会有取代自己儿子的意图。为了防患于未然,他才想到要给自己儿子配一个护身符的。而这个护身符,无疑就是赵云了。虽然赵云的智商并不低,但处于悲伤状态的他,并不一定就能立即明白刘备的用意。当然了,刘备也根本不是希望赵云能够明白他的用意,反倒是希望他忌惮的孔明能明白自己的用意。孔明跟在刘备身边那么久,自然是最了解刘备的人。既然对方的用意他很清楚,那他自然也得让对方明白自己已经知道他的用意了才行。

2、 给刘备制造一个自己忌惮赵云的假象

从孔明这个角度来看,从他看明白刘备的用意之时开始,他的内心就是五味杂陈的。本来嘛,他已经对刘备明确表示过不会在他去世后夺了刘禅的皇位的,可刘备却依然还要找个人来威胁他,实在是让他感到很伤心。不过他也清楚,这个时候他做任何其他的表现都是多余的。只有表现出惊恐的样子来,才能让刘备清楚自己是害怕赵云的存在的。也只有这样,刘备才不会死不瞑目。

3、 配合刘备演最后一场戏

孔明这辈子跟刘备相处的时间应该算是最长的,他在辅佐刘备期间,跟这个领导一起演过多少场戏,他自己是最为清楚的。刘备临终前突然给他闹这么一出,他岂能让对方去唱独角戏?反正唱完这场戏以后,刘备就能心满意足得闭上眼,那他作为最感激刘备知遇之恩的一位近臣,又怎么忍心不陪他演完这最后一场戏呢?也就是说,孔明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在向刘备表达尊敬之意罢了,而并非真得害怕他给自己留赵云这么个威胁在身边。

所以说,刘备跟孔明之间的君臣关系虽然算是非常融洽的,但在涉及到第三方利益的情况下,刘备就不得不对孔明表现出防范之意了。不是因为他不信任孔明,实在是因为他那个儿子刘禅连他自己都看不太上。他作为父亲,在临终前不得不替刘禅做足了打算。毕竟等到他一闭上眼睛,纵使孔明真的作乱夺了刘禅的皇位,他这个当爹的想帮也帮不上忙了。当然了,刘备心里不可能不清楚孔明在努力配合他演这最后的一场戏。所以他纵使对孔明心存愧疚之意,也并没有当场表明。因为他知道,真正懂他的人,只有孔明罢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里面讲的是刘备在临死前把还是很小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辅助刘禅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同时还告诉诸葛亮“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自己为皇”?为什么刘备临时前要说这句话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原因。

原因一,刘备快要离世时,他的旧部剩下的也不多,能担任此重任的就更少之又少了,张飞本可以算是这个少之又少的人,可惜的是他喜欢喝酒,喜欢喝酒本没有什么,但是因喝酒就误事就不行了。像有一次战役时,就是因为张飞喝酒,导致刘备家人都被掳走了,所以能担任此重任的似乎只剩下诸葛亮了。

原因二,诸葛亮确实有这个才能,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帮助刘备找到了光明道路,取得了三分天下的好成绩;是诸葛亮出的联吴讥曹策略,帮助刘备起死回生;是诸葛亮为刘氏集团集资备战,解决了刘备后勤之忧;也是诸葛亮的谐调荆益的人才,全心全意的为刘左将军服务,解决了刘备的后顾之忧。所以刘备绝对相信诸葛亮能担此重任。

原因三,他们的政治理念是一样的,都是要匡扶汉室正统,无论刘禅有多荒唐,但是他是正统的汉室呀,再加上诸葛亮这个人十分注重纲常,在他心目当中,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他绝不会越俎代庖。所以刘备敢于把刘禅把自己的江山交到诸葛亮手上。

大家现在好奇的是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能理解,毕竟那时候的刘禅还很小,需要人来帮助他打理江山。那么刘备为什么要加上“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自己为皇,这句话呢?

原因一,刘备十分清楚诸葛亮在蜀国的位置,如果自己的儿子真的是昏庸无能,即使自己不说诸葛亮也势必会取代自己儿子的地位,与其这样不如由他自己说出来,要真到了那一步,诸葛亮好歹也得顾虑一下他的提携之恩,在加上他直接把这样的话说出来了,诸葛亮他还好意思坐上那个位子吗?

原因二,刘备心里十分明白诸葛亮并非是个不忠不义之人,相反他很重视自己的名声,绝不会背叛刘备。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而言有知遇之恩,所以刘备故意说这句话是为了试探诸葛亮。而这时候的诸葛亮当然不能说遵旨,只能拒绝,还要表示自己对刘氏的绝对忠诚,让天下人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临死前所发的誓言,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政治手腕。

原因三,是为了拉拢诸葛亮。自古以来,一旦有大臣的功盖过了主,那么皇帝对这个人就不得不防了。即使诸葛亮并无二心,但是刘备他自己就快要死了,而刘禅还那么小压根没有什么威望,他担心也许开始诸葛亮真的没有要自己为皇的意思,但是时间久了呢?大臣们又都推举他呢,所以他临死前说的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自己为皇,并不是真的说当刘禅不行时,诸葛亮自己可以为皇,而是为了表达他自己对诸葛亮有多么重视他,相信他。

诸葛亮在蜀汉内部有极高威望,如果所有权力交给诸葛亮一人,就没有人能制衡他,将来刘禅该何去何从?所以刘备要平衡内部,不能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当时刘备率领蜀汉军队与东吴作战,可惜战争失利,在撤退过程中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一次战争失利的打击不至于让刘备去世,可是他的两个结义兄弟都死于东吴之手,而他这个大哥却无法帮自己的结义兄弟报仇,这让他十分难受。身体上的疾病加上心理上的困苦,使得他病情日益加重,最终在白帝城病逝。在白帝城,刘备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李严和诸葛亮。其中李严主要掌管兵权,而诸葛亮负责行政。

身为蜀汉集团的“董事长”,刘备在如此安排时肯定存在制衡心里,毕竟此时刘禅年又幼,如果把所有权力都给诸葛亮,很容易出现意外。至于刘备到底相不相信诸葛亮?当然是相信的,只是刘备不敢把蜀汉的未来当作赌注,赌诸葛亮是否具有高洁的品行,是否能辅佐。刘禅好好治理国家而不是取而代之。可以说,刘备的安排基本能够保证蜀汉在将来几十年平稳前行。

只是诸葛亮在北伐上太过心急,数次北伐掏空了家底,导致蜀汉难以为继。诸葛亮知道蜀汉年轻一代青黄不接,如果自己去世,接下来很难有栋梁之才能撑起蜀汉的未来,更不要提打败曹操,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汉王朝。因此,他在晚年“疯狂”发动北伐战争,李严也在北伐过程中因运送粮草犯错而倍削为平民。当时李严负责为大军押送粮草,可能道路有些泥泞,粮草没能按照规定时间送达。本来李严承认错误、好好改正,或许能避免削去官职的惩罚,可是他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误,反而倒打一耙认为是诸葛亮延误战机。

虽然李严有一定才华,但跟诸葛亮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一番政治博弈之后,李严被赶回家“养老”。至此,蜀汉国内权力几乎全由诸葛亮一人把持,而刘禅成了诸葛亮手中的“牵线木偶 ”。不过,此时的诸葛亮一心想要打败曹操,获得北方,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汉朝,实现刘备的愿望。最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工作,可以说是一位大忠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9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