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的文言文解释有哪些
传:传 chuán
动词义:
1、传递;传送。
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4、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5、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6、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传:传 zhuàn
动词义:
1、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
2、为作传。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转》:“传其事以为官戒。”
3、注释、解释。
名词义:
1、传记。
2、注释、解释的文字。
2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3 “由”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得道与民由之 由 顺从由基本字义1 原因:原~。
事~。理~。
~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 自,从:~表及里。
~衷(出于本心)。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
信马~缰。4 经过,经历:必~之路。
~来已久。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详细字义〈动〉1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2 树木生新枝。
亦泛指萌生 [sprout]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3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4 经,由 [pass through;by way of]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6 行走 [walk]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7 通“以”( yǐ)。
用 [use]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
笺:“由,用也。”不能由吾子。
——《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是必由之。——《天工开物》8 又如:由房(用房中的音乐娱乐)9 任用 [appoint]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君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之罪也。——《左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
——《汉书》10 又如:由绎(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11 听凭;听任 [allow;let]若赛锦,由你是谁,都输与他。——《水浒传》12 又如:由得(任凭);由心(任凭心意);由本(安于本分);由身(任凭自己);由性(任凭心意)13 遵从;遵照 [follow]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诗·大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14 又如:由文(遵循礼仪);由行(依其道而行);由礼(遵循礼教)15 游玩 [stroll about]。
如:由衍(游行衍溢。纵情游乐);由敖(游乐);由喜(游戏);由由(愉悦)16 蹈行;践履 [conform to]隘与不恭,君子之不由也。
——《孟子》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名〉1 原由;缘故 [reason]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史记》2 又如:由状(原由与情况);由缘(缘故);由委(原委);由始(起因;起始)3 来源;开头 [origin]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汉· 王充《论衡》4 又如:由历(起始和历程);由趣(来历;由末);由绪(来历;来由)5 机缘;机会 [opportunity]某也愿见,无由达。
——《仪礼》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周书》6 法式 [code]匪言勿言,匪由勿语。
——《诗·小雅·宾之初筵》7 途径;办法 [way]圣武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管子》8 又如:无由(没有门径,无从)9 姓。
如:由吾(复姓)1 因为;由于 [because of;due to]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孟子·告子上》宣宗初亦号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2 又如:由以(因而)〈介〉1 自,从…(表示起点) [from]由,自也。
——《尔雅》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2 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常用词组1 由不得 yóubude(1) [cannot help]∶不由自主地相声的特点就是使人由不得发笑(2) [be beyond the control of;not be up to to decide]∶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这件事可由不得你2 由来 yóulái(1) [origin](2) 事情发生的原因(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3 由头 yóutou[pretext] 借口;缘由编了个由头溜出去了4 由于 yóuyú[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5 由衷 yóuzhōng(1)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heartfelt]∶衷心的;出自内心的由衷的感谢(2) [sincere]∶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也作“由忠”,“由中”。
4 以在文言文中所有的意思词性,解释,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以
释义 yǐ
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5 《江革传》文言文解释原文
革(人名,江革)幼(小时候)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老师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一起)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拜访)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穿)襦(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翻译
江革很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江革的父亲)所以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文
革(人名,种瓜得瓜,他因为孝顺闻名。
(1)柔之深( )加赏器 (2)服阕与观俱( )诣太学
(3)还过( )江革 (4)见革弊( )絮单席
(5)耽(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专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江革与弟“自相训勖,六岁便属文(写文章)。 4“种豆得豆,六岁时就会写文章,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此儿必兴吾门?
参考答案,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不学习。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少孤贫,家境不同。 3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一起 (3)看望(4)破旧 (5)入迷,有较高的文学天赋。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勉励),举高第,而仲永却“泯然众人”。服孝期满。江柔之(江革的父亲)所以非常赏识他,十分 (2)都。当时下着大雪,早有才思?
4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以孝闻。朓尝宿卫(值夜班)。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赏器,江革后学有所成:“此儿必兴吾门。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一起)诣太学、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江革)幼而聪敏,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铺着单薄的席子。”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第三、勉励)?请简述理由,曰,时大雪,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时大雪。(《梁书·江革传》)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读书精力不倦,补国子生:第一,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但相比之下、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六岁便解属文(写文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革(人名,与弟观(江观)同生。”“一分辛劳一分才,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乃脱所著襦,见革弊絮单席,见革弊絮单席;第二,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
(四)1(1)很,以孝闻,乃脱所著(穿)襦(短袄),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未识书具即能诗,而耽学不倦,早有才思,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这是相同的,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嗟叹久之,举高第。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
翻译
江革很小时候就很聪明,傍无师友(读书没有老师指点),说,读书精力不倦”。”九岁父艰(父亲去世)。十六丧母,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少孤贫。十六岁母亲去世,读书精力不倦,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还过江革,南齐的中书郎王融,而耽学不倦,还过(拜访)江革,叹息了很长时间。十六丧母,补国子生,兄弟自相训勖(督促,曰。
3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江革)幼(小时候)而聪敏,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被增补为国子生,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嗟叹久之:“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们的家族,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兄弟自相训勖(督促。都是年少有才。朓尝宿卫(值夜班)
6 罢在文言文的解释罢
bà
①<;动>;罢免。《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
②<;动>;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既竭吾才。”
③<;动>;结束。《琵琶行》:“曲~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廉颇蔺相如列传》:“既~归国。”又完;尽《朝天子?咏喇叭》:“只吹得水尽鹅飞~。”
pí
<;形>;通“疲”。《过秦论》:“率~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论积贮疏》:“~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查询
7 “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引 yǐn (1) (会意。
从弓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
――《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
――《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
――《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
――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
――《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
――《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
――《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
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 “引”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及例句(会意。
从弓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2)同本义[draw a bow]引,开弓也。
――东汉·许慎《说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引弓而射。
――《淮南子·说林训》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明·魏禧《大铁椎传》(3)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4)拉,牵挽 [draw]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引相如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这里时表示友好的动作)。
――《世说新语·方正》(5)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6)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子子孙孙,忽替引之。
――《诗·小雅·楚茨》(7)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8)伸着 [stretch]引首顾曰。
――马中锡《中山狼传》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9)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10)牵连;攀供 [involve in]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11)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12)引导 [guide]引之表仪。
――《左传·文公六年》(13)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14)带领 [lead]复夜引兵。
――《资治通鉴·唐纪》(15)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16)引决、自尽 [suicide]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17)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18)援引 [cite]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19)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20)荐举 [remend]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史记·魏其武安侯传》(21)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22)招致 [incur]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23)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24)执持[hold]。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25)退避[retreat]自引而起。
――《战国策·燕策》引次江北。――《资治通鉴》(26)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27)选用 [elect]。
如:引贤(选用贤才)(28)吸引 [attract]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29)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30)辞职 [resign]。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31)举起;竖起 [lift]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战国策·燕策》(32)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33)承认 [recognize]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34)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35)延请 [send for]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36)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引壶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说课稿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第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古今中外的人物,他们各具个性,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学习写作的极好范例。为了引导学生把人物写活,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观察人物特点,将人物描写方法用到写作实践当中,写出人物个性。教学重点是学会几种人物描写方法,难点是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写得鲜活有生命。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写作要求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学生修改法。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同学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与老师们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老师。请你描写一下班主任的肖像,使我们对他能够有所了解,好吗?
学生自由作文并交流。
2、语言描写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的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举个例子《儿子眼里的父亲》
练一练:你成了世界上100个不幸的人中最不幸的一位,英语测试比80分少一点,比60分多一点,针对你的成绩,设计父母的一段对话。
学生分组模拟,分角色表演,分析父母的性格。
3、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水浒》重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练一练:说出写动作的成语,并组句。
4、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实例:“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一楞。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跑开了。”
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练一练:民主选举班长的会议刚刚结束,学习并不出众,甚至连老师也不特别关注的你,却出乎意料地被全班同学选为班长。请你谈一谈此时此刻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5、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在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单用一种手法的时候很少,写一个人,往往既写这个人的肖像,又写这个人的语言行动,还写他的心理,以及别人对他的议论评价。
(四).作文片断练习:猜猜他(她)是谁
同学们尝试用刚才掌握的方法来对班内同学进行描写,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比一比谁的描述最准确。
(五).快速修改,讲评
1个人改。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选择真实材料,
写作
时要实事求是;选择典型材料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有独特发现,有新见解;语言生动形象等)
3.小组改。教师巡回指导。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由学生自由推荐文章共同评改。(文章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文章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从文章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六)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
写好一个人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只要勤练不辍,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七)作业
单元作文:自选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古代中国又被称为“九州”,那么,是哪九州呢?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定论。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尚书·禹贡》作: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释地》作: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营州;
《周礼·职方》作:冀州、衮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古代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究竟以哪一个为准?今天估计没有谁能说的清楚了。
有人认为:《尚书》所记为夏朝九州;《尔雅》所记为商朝九州;《周礼》所记为周朝九州。所谓“三代九州”。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就仅仅只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来面目。
中国为什么会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们还得从没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说起。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洪水为患,禹受命治水。他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让洪水快速通过,最终导之流入大海。
当然,治水的并非大禹一人,还必须得到沿途各个氏族部落首领们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于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为了所有部落(联盟)中的总指挥,对付共同的水患。
经过13年的治理,洪水终于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从此畅通,中华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从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环绕着高地、山丘之形,《说文》称:“水中可居曰州。”可见,最初的本意与行政区划无关,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个“州”,都是一个高于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陆地板块。这样的陆地板块共有九个,也就是“九州”。
那么,这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块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井田制的九宫格,横着画两条线,再竖着画两条线,就是一个“井”字,这个井字正好就把一块田分成了九份。
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大型的井田制九宫格。横着的两条线,是黄河、长江,这两大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临界处就是竖着的两条线,刚好就分成了九大板块。
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块呢?
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凉州,今甘肃一带。
中游:后来称并州,今山西、河北一带。春秋晋国称霸于此。
下游:幽州,今河北以北。有古燕国。
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益州,今四川。古巴蜀之地。
中游:古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春秋楚国称霸于此。
下游:扬州,今江浙一带。春秋吴、越称霸于此。
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三大板块。
上游:雍州,今陕西一带。春秋秦国称霸于西。
下游:后来称青州,泰山以东。春秋齐国称霸于此。
中游:豫州,又称中州,今河南。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居正中,故称中原。
因此,中国(原)的中,是指居黄河、长江之中,(非地球之中),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缘由。古中国的九州,实际上就是分布在黄河长江沿岸的九大陆地板块:凉州、并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荆州、扬州。
说明:有些名称是后来形成的,此处是为了便于叙述。这种划分方法与行政区划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为界,更接近于本来的地形地貌了。
九州,就是一个巨大的井田制九宫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九州,就是一个巨大的井田制九宫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朝贡,就是大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各方的小部落首领们,纷纷向他贡献各州的青铜。大禹就用这些进贡来的青铜铸造成了九鼎。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1 引文言文翻译
引 yǐn
动词义:
1、会意字。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2、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3、延长;延续。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4、伸着。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5、牵连;攀供。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6、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7、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8、引决;自尽。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9、援引,引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0、荐举。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11、招致。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12、执持。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13、退避。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14、选用。如引贤:选用贤才。
15、吸引。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16、辞职。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17、举起;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18、承认。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19、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20、取过来;拿出。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以自酌。——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名词义:
1、引车前行的皮带。
县县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卷首语;序言。
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小引。
3、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4、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5、通行执照。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形容词义:
1、长久。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量词义:
1、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2 "引“的所有古文翻译引 yǐn 动 (会意。
从弓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drawabow〗 引,开弓也。
——《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
——《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拉,牵挽〖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
——《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延长;延续〖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伸着〖stretch〗 引首顾曰。
——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牵连;攀供〖involve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引导〖guide〗 引之表仪。
——《左传·文公六年》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带领〖lead〗 复夜引兵。
——《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引决、自尽〖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援引〖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荐举〖re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招致〖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执持〖hold〗。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退避〖retreat〗 自引而起。
——《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选用〖elect〗。
如:引贤(选用贤才) 吸引〖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辞职〖resign〗。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举起;竖起〖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战国策·燕策》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承认〖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延请〖send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取过来,拿出〖take;get;get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引 yǐn 名 引车前行的皮带〖leatherstrapforpullingcart〗 县县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
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
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
——《周礼·大司徒》 卷首语;序言〖forward〗。如:小引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
——马融《长笛赋》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license〗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通行执照〖pass〗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引 yǐn 形 长久〖long〗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水经注》 引 yǐn 量 长度单位〖formerly,ameasureofdistance〗。古代以十丈为一引。
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3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过,过:过去 ,路过,经过 这样都看不懂啊 原文 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即使)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读音tuó,袋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担心)跋(踩、踏)胡(这里指下巴),后恐疐(读音zhì,压)尾,三纳之而未克(成功)徘徊容与(本意是闲暇自在,此处指慢条斯理),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作揖、行礼)逊(谦逊、礼让)救焚(火灾)溺(溺水)而鸣鸾(车的鸾铃)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读音jú、jí,曲缩)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读音huó,蛾蛹)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拴紧)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翻译 先生说:“私藏你冒犯世袭公卿、忤逆权贵,祸将不测,那敢指望什么报答啊?然而墨家的宗旨,博爱为本,我一定要救你活命的即使有祸,本来也不打算回避的”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前面怕踩着了它的下巴,后面怕压着了它的尾巴,再三装它都没成功慢条斯理,追赶的人更加近了狼请求道:“事急啊!先生当真要(这么)斯文有礼地救火救溺水之人、摇响车铃躲避盗贼的吗?还是请先生赶紧动手啊!”便蜷缩起四肢,拿绳子(给先生)绑起袋子,低下头弯到尾巴,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一样蜷缩像蛾蛹一样曲身,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听凭先生(处置)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装狼在袋子中,便栓紧袋口,扛上驴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