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易经》等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其它武学丰富的理论与经验构造成中华沃土,太极拳在这方沃土之上萌发和成长并非偶然。太极拳之所以不断发展而有今日之壮大,也端赖数百年来历代大师们的巨大贡献和无数英锐心血的灌溉。四海之内,有史以来,尚没有哪一拳种有着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理论。数百年中,太极拳向外流传,自中原至大河以北、长江之南而渐至偏远,尤其是自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始,太极拳得以迅速传播。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便衍生出诸多流派。各式太极拳的开山大师;无一不是武术界殿堂级人物,他们都以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诠释太极拳。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太极拳的丰富与发展。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作为内功拳,混元太极拳以功为本,为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混元功一系列功法疏通经络、平谧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混元太极拳之走架,动静相兼,内外俱练,性命双修。其多种拳架以陈公发科之拳架为基发展而成,始自无极;现有机而生太极,分而成阴阳,动则螺旋曲折;阴阳相生,开合折叠;最后归于无极,彻底地反映出万物的运动规律。其拳架之形势,环圈层叠,螺旋缠绕,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形意相任,开满合严,松沉浑厚,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特点,而且观之自然流畅,如龙如川 , 十分美观。混元太极拳以行拳走架为活桩;注重练意,要求静心慢练,会练善养,有助于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界。同时,通过对缠丝功的练习,在走架时令内气充分缠绕运行于肌肤骨节,敛入骨髓而形成刚柔相济的内劲。
混元内功和走架的修炼,旨在培养混元一气。这一过程,也使修炼者得到中国古典哲学的滋养,对修炼者的身心健康和养生有着巨大的补益,对习练推手散手者,也因修炼所获得的真气、生物磁和生物电的能量而使自己的技击能力得到飞跃。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祝广大混元太极拳爱好者明白以上道理;从修炼混元功法、拳法和养生之法中获益。
2无极
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无极,本来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但在不同场合引伸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道是无限的。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指比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与道合一,道门术语称与道合真,在具体机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终极的状态,这就叫做复归无极。
2八卦
八卦一词的由来
专门请教过广东的朋友,“八卦”这两个字怎么演变成了它现在代表的这个意思。一说: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另一说好象追溯得更远,更能体现八卦精神:“八卦杂志”的称号由来是早年香港**书刊发行时,封面上极其清凉养眼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杂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词,甚至从名词衍生出形容词和动词。
为什么要叫八卦呢?
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4道法自然
语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它不反对依据大道的本性去行事,积极地行道修道。《阴符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所谓天之道,是指整个世界的根本规律。观,则指人去考察、体验。了解天道,目的是把握天道,将天道运行的法则运用起来。做到这一点,便能控制外物,改造自身,便叫做执天之行。这是道教各种修仙方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这一观念,道教徒积极地寻找着各种体现大道的理则,试验过各种各样的改造自身(修成仙体,延长寿命)和支配外物乃至鬼神(役使鬼神变化万物)的方法,在中国的科技史、养生史、医药史上,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有的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同时这种掌握大道后积极地支配外物的思想也奠定了道教的富于道术的特点。
当然,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基础在于道,在于自然。凡是行事不是顺乎自然,想人为地窜等,违背自然的节律,决无成功的希望,更不用说妄意乱为了。
——————以下——————
原作者:童蒙
“道法自然”的寓意
浩瀚无垠的宇宙是由时空和无数个星系组成的,而这些数以亿计的星系之间却相处得非常和谐有序,在时间与空间的陪伴下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十分完美的动态平衡体系。真是美哉!壮哉!奇哉!然而,科学界有谁能完整地回答宇宙星系间靠什么来维持这种如此玄妙的和谐与平衡呢?没有,连一个都没有。
人们熟知的牛顿(1643~1727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者。他把日常所见的重力和天体运动的引力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并试图将天地间万物的运动规律都统一到这个看似严密的物理力学理论当中。然而,面对周而复始运转着的太阳系,牛顿却感到很茫然:宇宙星体按各自的轨道运转它们的设计者以及创造者是谁呢?牛顿的这个问题提得很深奥。因为比他早一、两个世纪的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晚于他两个世纪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就已经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维持宇宙万物达到和谐与平衡的能量源,那就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无处不在的“道”。那么,什么是“道”?“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又是什么呢?
所谓“道”,就是宇宙万物所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律。“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中国古代的老子则概括为“道法自然”四个字。由此可看出,“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就是“自然而然”,就是让任何事物都能自由自在地得以展示。若能遵循或仿效“道”的规律,那么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可勉强而为之,而必须要“顺其自然”。只有具备了“无为”的思想,才能真正领悟“道”的内涵,才能实现“无不为”的目标。宇宙天地领悟了“道”的内涵,时时处处都能遵循、仿效“道”的规律,于是便把一个个生生不息的浑圆世界展现在了人的面前,使人类也在遵循、仿效天地的运行规律以求达到生命的“天长地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概括得很精辟。“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说,凡是能够以“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乃是“德”。也就是说,“德”具有对“道”进行外化的作用。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按照“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才能堪称为“德”。反过来说,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若是脱离了“道”的规律而任其妄为,那么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就不能称其为“有德”,而只能称之为“失德”、“缺德”或“无德”。“失德”的行为乃是源于“失道”,而某种事物一旦脱离了“道”的轨迹,就必然会表现出“失德”。天若“失德”,或四季无常,或暴风骤雨,或日星隐曜;地若“失德”,或草木不生,或山崩地裂,或倒海翻江;人若“失德”,或疾患缠身,或灾祸连连,或家国失和。“失德”者必然“失道”,而“失道”者必将走向孤立。常言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正是这个亘古不变的事理。
事实上,整个宇宙天地的运行规律已经体现出了“道”的规律。人们只要能够细心观察,就能找出许许多多“得道”事物与“失道”事物的不同归宿。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国度,那里的公民必然会拥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必然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才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秩序正常运行。反过来,一个善于独断专行并用各种伎俩愚弄民众的独裁国家或党派,那里的百姓必定要受到欺压和困苦的折磨,时刻都面临着被剥夺权利甚至被杀戮的可能,整个社会形势必然处于长期动荡不安或濒临崩溃的状态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者的行为是符合于“道”的运行规律,其做法是效法天地所表现出来的“尚德”属性,但后者的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反映不出“天德”的和谐特性了。
因此,“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所必须遵行的根本属性。宇宙间无论何种事物,若是违反了“道”所规定的这个“自然”法则,其行为上露出“失德”或“缺德”的外表,最终结果必定是天诛地灭。人类社会也不例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党派、团体,若是违反了“天理人伦”,不能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其结果也必定是自取灭亡。那些不遵循“道”所引导的“自然”法则而任随己意强行所为的统治者,必然要周期性地作出“失德”或“缺德”举动,而是国家统治完全处于一种“不道”的恶性循环状态。“不道”的行为肯定不会维持多久,其结局也一定是悲惨的,这就叫做“不道早已”。
5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具体解释: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真空是空无一物吗?
很长时间物理学家认为真空里什么都没有。
直到狄拉克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
预言了正电子和反粒子的存在。
虚粒子包含正反粒子,用虚数表述。
发明虚数的笛卡尔没想到虚粒子真实存在。
真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狄拉克说,这叫原初之海。
像一块能量场,你从远处看海面平静。
当你凑近了后,发现这简直热闹极了。
不断有正电子,反粒子生成和湮灭。
正负能量相抵消,维持着海面的平衡。
这个能量巨大叫做真空零点能。
人们发现在绝对零度,必定还有动能。
绝对零度物体静止,确定了速度和位置。
就违反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
即便是绝对零度的真空。
下面蕴含着惊人的能量。
有学者精密计算过,一个质子大小的真空零点能。
超过整个已知宇宙质量的总和。
一百年前天才特斯拉就曾发表演讲。
未来几个世纪,人类一定能直接从真空中获得。
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也叫自由能。
人类的未来,不是移民到其他星系。
而是把自己质子大小的能源利用好了。
微观世界比人类想象中复杂。
惠勒预言了一种量子泡沫。
他在研究宇宙诞生前。
元宇宙处于,真空随即量子涨落的状态下。
稍微有微弱的扰动,元宇宙就可能生出,演变成现在的宇宙。
也有其他元宇宙无法成长起来。
元宇宙的虚粒子,在时间极短时。
可以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拥有极大的能量。
虚粒子湮灭的过程,诞生了宇宙。
在更小的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
惠勒预言存在量子泡沫。
这里虚粒子诞生与湮灭,是随即发生。
随时都在发生的。
生产很多元宇宙,连接通道便是虫洞。
虫洞网络是我预言的大漩涡的一部分。
量子引力论目前,最有可能成为大一统论的。
只有弦理论和圈量子理论。
弦理论从微观出发,认为量子有场的特征,再推到宏观。
圈量子是从宏观引力场的量子性出发,推出微观量子场。
未来一定调和这两个矛盾理论。
能成为真正的物理大一统论。
特斯拉曾说,他的知识全都源自宇宙。
很多惊人的发明,被人们称为超越时代的。
他非常善于运用真空零点能。
人的大脑内部就是个小宇宙。
这里有最精纯的能源。
我状态好时饭都不会吃,更不会想到女人。
大脑最精纯的能源是极其精微的。
得在脑中营造一股龙卷风。
大脑内部有一台,反物质湮灭发电机。
你完全和普通人不在一个维度。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
提到他力求找到,逻辑语言描述世界。
他认为:逻辑即真理。
语言是世界的图示。
人无法言说非逻辑的事物。
非逻辑的事物,人无法思考。
他想摒弃所有废话,直接找到宇宙本质的逻辑。
他当时师从罗素。
罗素逻辑不错《数理哲学导论》就是罗素编的。
维特根斯坦晚年,则完全批判早期的思想。
他承认自己过于简化了世界的逻辑。
要找到世界的本源个好的初衷。
但是世界除了逻辑的东西,还有非逻辑的东西。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世界还有很多复杂事物。
维特根斯坦和希特勒是同学,他不可能没学过黎曼几何吧?
世界不是平面的逻辑延展。
世界,是曲面螺旋的系统。
我帮助他优化一下:
螺旋即真理。
宇宙无法诞生非螺旋的事物。
非螺旋的知识,都是残缺的。
知识结构是螺旋状的。
知识储存在大脑中,神经元相互连接的过程。
就是螺旋状,当你真正理解一个知识。
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节点。
世界中的任何规律,也是符合螺旋状的。
从量子层面到宏观层面,都用量子引力论描述。
黑洞虫洞就是螺旋。
量子层面的螺旋也很多。
胡塞尔曾是一位数学家力求用数学描述意识本质。
他的现象学说清了,意识与对象不能分得开。
他在探讨,确定无疑的知识从哪里来?
像笛卡尔在力求寻找人类知识的起点。
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过于关注主体性了。
胡塞尔是新时代的笛卡尔。
他力求通过意识与对象,共同的作用下。
找到确定无疑的知识起点。
他称之为,悬搁法。
大概就是不带任何主观判断。
让人的意识明觉,在意识看到对象的一瞬间。
用直观法,去获得先天知识。
从而获得真实牢固的知识基础。
他的做法我认同。
但是,不能止步于此。
除了先天知识外,人类还得主动参与投入精力。
获得,螺旋真理。
这种知识,是人与宇宙深刻互动后。
人获得的,绝对正确的真理。
属于真理的一部分。
柏拉图认为任何知识早已存在。
人们只需回忆。
为什么只需回忆,很多人就能获得伟大洞见?
就是因为知识是螺旋结构。
任何人进入螺旋状态,就能获得真理。
我书读得并不多。
读完维特根斯坦的书后,就出门坐车。
听着音乐进入巅峰状态。
连续沉思60分钟,就能深刻理解哲学概念。
我常能发现,前人理论的不足之处。
我还能有所创新。
进入状态还能看到,超越人类认知的真理。
都是螺旋状的。
未来人们的学习模式,不是死读书。
而是花最少时间了解概念和主要的结论。
加上主要配图。
然后让人冥想,坐车听音乐,洗澡。
进入巅峰状态,一切真理自然就会生长出来。
此时,就是人类认知边界的扩展之时。
宇宙意识深刻理解一个知识(生成神经元节点)
后人学会获得螺旋真理的方法。
能短时间让人类向前迈进500年。
这句话包含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认识论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指明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而不是意识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是唯物论思想
物质是运动的这是辩证法思想整个世界是运动的物质世界,而不是静止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运动时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事物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指明事物的运动存在着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也就是规律要求我们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又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能违背规律
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这是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不断的向前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行
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是一个系列短篇的集合。有如福尔摩斯探案集,男主角QFWFQ始终不曾改变,且采用第一人称。文章截取了宇宙发展史和生物进化史中的一些关键时刻,相当于上帝利用一周的时间,效率极高地创造了世界的那个过程。至于那些量变和质变的第一推动力从何而来,卡尔维诺通过(一蟹不如一蟹的)文本操作,给出了两处源泉:一个是爱情的甜蜜和凄苦,另一个则是紧张而痛苦的智力较量,后者更是输液似地滴注到前者的血液之中。老实说,我从来不相信,爱情或准爱情有什么伟大的作用力,有如历史学家不太愿意把一个朝代的覆灭归于红颜祸水,我也不相信《秦颂》中自幼瘫痪的公主与高渐离性交一次,就突然能够下地奔跑了,再比如中国也有敢露敢脱敢喊敢哭的足球宝贝,可国家队的男足们照样碰到强队必然性地输,碰到弱队选择性地输,前者源于实力,后者源于概率,不干义和团似的女宝贝们什么事。但是我的情感却私底下背着理智先行一步地接受了卡尔维诺的解释,也许这暗中说明,我等待着爱情在我身上发生神迹,即使机率比在即刮即兑型**中摸一辆真宝马还要小。所以下面将要从卡尔维诺小说中拉出来示众的故事,都涉及到爱情的神秘力量。这个爱我们要做广义的理解,这么说吧,正如《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绿蒂给她的一系列弟妹们做面包是一种爱,她对维特发自肺腑的怜悯也是一种爱,她对未婚夫的建立在对未来生活的稳妥预期上的忠诚当然也算做爱了,尽管最后一个缺少浪漫相对逊色。
关于宇宙的诞生的学说,广为接受的就是宇宙大爆炸论,即宇宙始于高密度的一点,按QFWFQ的话说,当时大家都挤得跟罐头里的沙丁鱼似的。由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如打扫卫生的女人,由于点的密度过高,灰尘没法进入,她没事可干,整天不是闲言碎语,就是呜咽啼哭;还有一大家子,一定要拉一根横穿全点的晾衣绳,挂些让青春期男孩禁不住瞎想的内衣。生存空间的狭窄,败坏了人们的性情,螺丝壳里做道场,终究会碍手碍脚的。于是很多年之后,他们仍然不会忘记那时发生在妇女之间的当庭叫骂、男人之间的拳头交锋,还有孩子之间互相砸破对方家玻璃的事情,不会忘记类似于往对方家煤炉上的咖啡壶里吐口浓痰的小卑劣,但是一提到Ph(i)NK夫人,他们就会马上对那个质点做成的家园很是怀念,因为有那么一位高尚的夫人曾在存在过,她是一个与所有龌龊绝缘的人,从来没有引起他人的嫉妒和闲话,任何样的脏水都不曾泼到她的身上。更关键的是,她爱着大家,有一天,她对大家说:“如果地方再宽敞一点,我一定给你们做+鸡蛋面条吃。”有如七格的《可能世界》之中的主人公喊出“理一分殊”四字真言时,固守城池的金兵,感到了充沛的浩然正气,然后比赛似的拔剑自杀,在卡尔维诺的《一切于一点》中,那位富有爱心的夫人此言一出,宇宙的历史、空间和时间的历史都开始了,人们通过想象看到了鸡蛋和面条,然后是案板上堆积如山的面粉、牛肉和一整版一整版的鸡蛋,接着就是做成面粉的麦粒、摩肩接踵的牛群和满天飞舞的刚刚下完蛋的母鸡,再就是一匹匹波浪似的金**麦地和每一个方向都无限延伸的草场,顺着这个由微观而宏观的思路,山川流水、日月星辰和宇宙空间,相继进入想象之中,然后所有想象都被物质化、现实化了,你闭上眼睛它们也存在。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它的导火索是夫人在点的世界里发出的第一声爱的呼唤,它十分慷慨,富于母性,诞生了整个宇宙。
爱的力量不仅在空间的历史上得到展示,它同样体现在地球的生物进化史上,这要提到仅仅只有两个洞口、有如一截直肠的螺旋体了,这种生物单独的个体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类和种族的存在才有价值,生存和细胞分裂,是它们人生的唯一要务,它们全部的生活就是固定不动,细胞一张一弛一紧一松,而且生长和繁殖只有几分钟几小时,而这种生活持续了几亿年,直到有一只螺旋体感到了水中传来异性的振动,然后他身体里类似于荷尔蒙的物质分泌了,后来他能区别不同异性的独特气味,并且主观上认定,其中的一种最适合自己,于是他爱上了一个没法与之交往的异性,对方通过海水回应给他一种实质的信息。但是他不止一次地怀疑她背叛了自己:她的性信号可能是给予每一个螺旋体的,有一些奸狡的人则会冒充自己与她来往。总之,他拿不准自己是否被戴上了绿帽子。他要消除这个可能性,实现一种独占性的、互相垄断的爱,方式是让自己具有独特的个性,把自己显示出来,以有别于其他千篇一律的个体。物种的进化就这么开始了。他分泌出钙质,给自己盖上了美丽而坚固的贝壳,上面还有螺旋形盘绕的色带呢!但是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其他懒惰的螺旋体,它们没有什么创造力,对形态和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但是它们拥有可以快速浇注出任何器官的稠液,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基因或者字母,他们是一群浑浑噩噩的模仿者,他们是一群坐享其成的人,于是大家又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他只有更加努力地向更高层的方向进化,直到视觉革命的出现,这才让他的形象能够与她相遇:他的形象穿过她的虹蟆的半液化球体、瞳孔的暗室、视网膜的镜子迷宫,再漫无边际地向她的身体里的真正元素扩展。当然她的形象也能够与他相遇了。这个故事就叫做《螺旋体》,生物进化缘于确认爱情的忠贞的需要,它是实现完美的爱情的一个手段。爱情是终极目的,进化只不过是过程和工具,比爱情的层次和境界低得多了。
全盘西化的时候有人会喊叫儒家思想的现代性,打造流行音乐超级巨星的时候有人会竭力传播古老的京剧艺术,引进赛先生的时候有人会为易经八卦招魂……卡尔维诺没有忘记给那些顽固派、保守派或者说是固守传统的人留下一笔,因为大家都知道,有文字以来的人类社会,不仅是在一种争议状态中进化的,而且还常常需要一种反对力量的存在,它们有时是摔人一跤的绊脚石,是拖住你身体的藤蔓,是不时踩下去的一脚刹车,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虽说道路正确的时候我们前进得不够特别地快,但是误入歧途的时候也不会完全的错,而且基于丰富多彩是幸福的本原一说,其存在本身就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的增加。
卡尔维诺给予了这些看起来跟不上时代的人一席之地,对他们坚持旧观念、甚至采用旧的表述方式,保持着善意的谅解,而且对于他们傲慢地排斥较高地位的诱惑和有意地不跟上时代的强硬态度,赐予了爱的嘉奖。在《水族舅老爷》中,QFWFQ的姥姥的哥哥,就是一个逆着时代潮流行事的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每个家庭都有一两个精明强干的成员,他们使用可以灵活旋转的尾鳍从水域走入陆地,所有人都在谈论陆地上的所作所为,就像是市场经济初期,每一个国企的小职员都在谈论下海的暴富,就像留学黑幕揭开之前,高中生大学生都在暗中向往欧美镀金的美好前途。当时的社会等级是爬行类高于两栖类,两栖类高于鱼类,但是这个舅老爷却比任何鱼都鱼,长住在一个泥云重重的浅水区,游动在原始球果的树根之间。而QFWFQ新近交上的女朋友LII,却出身于一个可以在沙地上产蛋繁殖的陆生家庭,而她自己有着能够跃上树一样高大的蕨类植物的顶尖的弹跳力。主人公一直怕带她去见他的舅老爷,这会让她觉得他的出身在进化链上十分低级,但逃避不是办法,在他的家族中,就数那位难登大雅之堂的舅老爷地位最高、说话最有威权了,即使大家听了也不往心里去。他迂回地设计了一次有点算是灵机一动促成的见面,舅老爷在初次见面之时,利用主人公女友的好奇心,从水上浮生之树树根的形状、如何在树根间游来游去、水底的蚯蚓是最好的午餐等话题谈起,此后又向叙述者的女友兜售他的水生哲学:水呼吸比空气呼吸更加优越,腮呼吸也胜过肺呼吸,地面上升只是偶然现象,恒温的海洋代表着未来和安全,对此变化听之任之不作反应才能最终生存下来,生活的美好在于被卷入并忘却。舅老爷打动了QFWFQ的女朋友,她偷着跟舅老爷学起了游泳,最后跟QFWFQ了断时表示:她决定嫁给舅老爷,跟他回归到鱼类,生一些小鱼出来。卡尔维诺把一个生物秩序的金字塔顶峰的一个美丽少女的爱情,给了最底层的一个观念老掉牙的老头子。如果这等好事每人一份,绝不发错的话,明天我就像穿上兽皮装,扛上石斧头,上山打猎,采集野果,过一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但是我可能不会去,因为在历史巨变的时刻,没有几件事是人可以控制的,水族的遗老舅老爷只不过恰好中的是正彩罢了,更多的却是中负彩的。在革命、运动、内乱、战争中,一对小情人或者一个家族活活拆散,不仅是活生生的现实,也差不多算是**和小说的一个母题。宇宙的革命性变迁同样会叫有情人阴阳相隔,也能让互助互爱的一大家子老死不相往来。《一切于一点》中的那位博爱的夫人,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稀薄化了,分散于宇宙的每一个部分。《天亮的时候》描述的是星云变成星球时的事情,我的三姑六婆看着局势有变,纷纷去找自己的孩子去了,结果大家都走散了,分布在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上。在《无色的世界》中,卡尔维诺写的是在灰蒙蒙一片的无色地球上,地震打开了大气层的潘多拉盒子,一个流动的巨大气泡裹在地球周围,把一切都罩在里面,就像在泡泡堂游戏里你中了自己或者敌人的一个臭屁。由于大气层过滤了阳光的紫外线,脚底下流淌的液体变成了全新的颜色,接着简直就是一场色彩的瘟疫,四周的世界显示各自不同的颜色,但是QFWFQ的女友AYL对此却感到害怕,躲进了幽暗的地球腹地,QFWFQ在一个竖立着阳具似的钻天糙石石柱的花园里,向她的女友们打听不到她的消息,接着他走遍了地球表面也寻她不着,最后他赶上地震下到地球腹地,说服她克服对色彩的恐惧,她畏缩地跟在他的后面,但是在关键时候,这个时候他正好走出地面,她仍然在地下磨蹭,地面突然针脚细密地缝合了。QFWFQ永远地失去了她,这个有颜色的世界对他是那么地无味无趣。《月亮的距离》描写的则是在月球终于离开地球成为地球的卫星的那几个月里发生的悲剧,QFWFQ的聋子表弟喜欢技巧精湛地往返于地月之间,当时地球和月亮像是小树林里耳鬓厮磨的情人一样紧挨着,月亮的肚皮有被海面上的礁石割破的危险。他们当时经常搭上云梯跑到月亮上面去采集岩石缝里的乳浆,荒野的月亮是表弟深爱的对象,而操竖琴的武贺德夫人深爱着QFWFQ的聋子表弟,在月亮最后离开地球的近地点处,她冷眼相待从地球上伸过来的嫁接的长杆,在大家头顶的一片月亮上的沙地上,她一言不发,轻抚竖琴,这是一个隐忍的女人的自我庆祝。现在,月亮变成了一个又扁又圆的飞盘,而武贺德夫人终于成为表弟所深爱的东西的一部分。那些狗们会在月圆之夜吠叫不止,而一直暗恋着武贺德夫人的主人公,也跟着它们一起狂热地叫喊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