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死后数月,张学良就枪杀了悍将杨宇霆,究竟是不是无奈之举?

张作霖死后数月,张学良就枪杀了悍将杨宇霆,究竟是不是无奈之举?,第1张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随后,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接班,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学良邀请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谈事。杨宇霆、常荫槐刚落座,张学良预先安排的卫士就冲上去,称“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当场开枪将杨宇霆、常荫槐处决。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来头不小,堪称奉系军阀的重量级人物。杨宇霆是张作霖的首席军师,手握重兵,身兼要职。常荫槐也是东北政界大佬,还做过交通部代理总长,黑龙江省长一职更是封疆大吏,权倾一时。张学良主政东北仅半年,正是需要拉拢人才之际,为何就将这两位奉系军阀的重量级人物同时处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找死。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奉系军阀的元老级人物,素得张作霖信赖。正因为此,他们也就养成了除了张作霖,谁也不服的专横作风。张作霖死后,他们根本就不把张学良看在眼里。杨宇霆不服从张学良的工作安排,不尊敬张学良这个新上任的领导。常荫槐则对张学良阳奉阴违,一度写信给蒋介石,称“东北之事不必找张,他每天打毒针,跳舞,不务政事,有事找杨督办或是我即可。”

轻视领导,不尊重领导,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分分钟带来杀身之祸。

然而,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张学良在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之后,曾对外宣传他们七大罪状,分别是:“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党,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

这七大罪状中,除了“阻挠和议”、“把持庶政”这两条能够成立外,其余均属于欲加之罪。杨宇霆和常荫槐关系虽好,但并未勾结任何人,至于“勾结共党”“颠覆国府”更是无稽之谈。“侵款渎职”则更是毫无根据。杨宇霆死后,张学良派人到他家去清点家产,只有区区60万元,还是数十年的积累而成。在聚敛家产成风的军阀时代,这简直就是“清官”啊。

而且,张学良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没有经过任何的法律程序。事前,张学良也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张学良用这种几近于“暗杀”的方式,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相当草率的,让许多奉系军阀元老级人物心寒。

早在张作霖去世之时,日本军界高层前来吊唁。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就告诉张学良,“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担任东北军军事顾问的土肥原贤二多次“向张学良进言,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及司令的地位”。日本外交官林权助则说得较为含蓄,他:“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

张学良听了这段话,特意买来日本《东洋史》,得知日本大军阀丰臣秀吉死后,儿子丰臣秀赖继承了大权。可丰臣秀赖的岳父德川家康却发动政变,逼死了女婿,篡夺了大权,建立了德川幕府。

张学良看到此,自然心惊胆颤,还在书上作了朱笔圈点。

我们相信,到了这里,张学良已经有了杀掉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想法。

及至后来,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作死,屡屡冒犯张学良,一意孤行地要张学良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甚至要张学良马上签字同意,只不过是给了张学良一个借口而已。

历史上的杨宇霆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将领,他才智过人,能力高超,确实挺厉害,他就是被少帅杀死的。

他有多厉害,从他协助张作霖做了以下四件大事就可以说明一切。

第一:建立东北海军

杨宇霆称得上是东北的诸葛亮,他不仅仅是张作霖的参谋长,他具有治国能力,他在军事上建立东北海军,使军队自成体系,增强了部队实力。

第二:制定田赋制度

杨宇霆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发展生产,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把东北治理成了民国最富庶的地方。

第三:修筑战备公路

当时东北的南满铁路权归日本,杨宇霆指导下修了战备公路,把交通运输从日本人手中解放出来了,使得交通运输不再受日本挟制,一旦战争起来,可以用公路与日军周旋。

第四:督办奉天兵工厂

杨宇霆任职期间,东三省兵工厂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有了自己的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增强了防卫能力,增强了军队的自给能力,增强了东北军队实力。

这四件大事,让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他提出的一些政策,不仅是在军事上成就奉军,更是在经济上奠定了奉军,对觊觎东北的日本侵略者形成了有力的威慑。

杨宇霆是奉军的核心人物,手握兵权,他才智过人,能力高超,张作霖才会重用他,但他也是个野心家,在他任“援湘军”参谋长期间,与徐树铮的合谋利用奉军名义,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招编新兵4个旅,用以扩充个人实力,也因此被张作霖罢免。

但张作霖是爱才之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但能力是关键,杨宇霆才会重新得到重用,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杨宇霆何以被少帅杀死呢,原因如下:

第一: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经常以父执的身份教训张学良,而且他军规严苛,少帅初出茅庐,经常意见相左。

第二:杨宇霆居功自傲,尤其是在东北重大问题上,企图以元老身份左右政局,与张学良背道而驰。

第三:还有一说,张作霖死于日本人之手,杨宇霆和张学良的关系也是日本人挑拨,他们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暗示杨宇霆要谋反夺权。

正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杨宇霆生逢乱世,用单纯的好与坏来评价似乎过于简单,在张作霖眼中,他是有明显缺点的能人,在张学良时代他是野心勃勃,难以驾驭的危险之人。

历史上的杨宇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

杨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历史记载:张作霖死后,杨以东北元老自居,时常管教张学良。杨反对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日本人也从中挑拨张杨关系。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事件”。

说到历史趣闻,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不管什么年代,什么朝代,三国时期,清朝,明朝,秦朝,民国,等等朝代都会出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离奇的案件,解不开的谜团,我们专注于搜集整理以及揭秘中国各朝代人物、战争、野史、文化等全方面历史知识,也就是这些也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就好像你一样,是不是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你也不会点进来看,希望您关注我们,我们每天会为您更新不一样的历史趣事趣闻,还有不一样好看的历史趣闻视频,还原历史真相,今天要在这里给大家讲的就是张学良为何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其中到底有没有小鬼子从中挑拨。

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邀请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

常荫槐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谈事。杨宇霆、常荫槐刚落座,张学良预先安排的卫士就冲上去,称“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当场开枪将杨宇霆、常荫槐处决。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奉系军阀的元老级人物,素得张作霖信赖。正因为此,他们也就养成了除了张作霖,谁也不服的专横作风。张作霖死后,日本军界高层前来吊唁。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就告诉张学良,“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担任东北军军事顾问的土肥原贤二多次“向张学良进言,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及司令的地位”。日本外交官林权助则说得较为含蓄,他:“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

张学良听了这段话,特意买来日本《东洋史》,得知日本大军阀丰臣秀吉死后,儿子丰臣秀赖继承了大权。可丰臣秀赖的岳父德川家康却发动政变,逼死了女婿,篡夺了大权,建立了德川幕府。

张学良看到此,自然心惊胆颤,还在书上作了朱笔圈点。

我们相信,到了这里,张学良已经有了杀掉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想法。

及至后来,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作死,屡屡冒犯张学良,一意孤行地要张学良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甚至要张学良马上签字同意,只不过是给了张学良一个借口而已。

世人常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二人作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维护着张作霖的统治地位。

但就在1929年1月10日,张作霖的一大臂膀,被击杀于“老虎厅”。这就是后来有名的“杨常事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少帅张学良”。这也是众人所熟知的。杀杨宇霆究竟是对是错,社会各界对此事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杨宇霆

杨宇霆,原名玉亭,号凌阁,后改邻葛。比张作霖年幼10岁,又比张学良年长6岁。当时张作霖任27师师长时,听闻杨宇霆善于谋略,是可造之才,有小诸葛之称。于是找到他,任命他为参谋长。张作霖是伯乐,杨宇霆也是千里马。杨宇霆上任后,整顿军风军纪,效果显著,同时也得到张作霖的信任和重用。此后,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参谋长一直追随在张的身后。

1918年,政府向日军借款四千万元,购置大量军火。这批军火在当时十分的诱人,于是杨宇霆向张作霖建议劫持这批军火。最终在他同学徐树铮的帮助下,成功劫持了这批军火。这批军火成功为奉军装备了七个混成旅。杨宇霆也因此成为了奉军的核心人物。

但是后来在老同学徐树铮的拉拢下,企图私自建立个人势力,冒领拨款370万元,组建了四个旅。后来此事败露,被张作霖革职。张作霖也确实喜欢杨宇霆,不愿其才华白白浪费。在1921年,张作霖重新启用杨宇霆,任命他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的要职,兼三省兵工厂督办。

杨宇霆

杨宇霆任职期间,激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聘请技术人才。东三省兵工厂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杨宇霆总共为张作霖做了四件大事:

一、建立了东北海军,使得军队自成体系,增强了进队实力。

二、制定田赋制度,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发展生产,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

三、修筑战备公路,当时东北的南满铁路权归日本,修了战备公路,交通运输部受日本挟制,一旦战争起来,可以用公路与日军周旋。

四、督办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增强了防卫能力。由于这样做,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使早已对中国东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

张学良

日本人曾向张作霖提出在东北实行“杂居”,作为谋士得杨宇霆早已识破了日本人的心思,告诫张作霖坚决不能答应。日本人也因这件事,对杨宇霆十分的痛恨。

杨宇霆与郭松龄也是宿怨已久。杨宇霆去江苏任职,这时孙传芳、陈调元在背后捣鬼。郭松龄也趁机拆台,没有请示张作霖,私自将驻扎在浦口的三个步兵团调回冀东,驻扎在附近的奉军两个师,待到杨宇霆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郭松龄

10月16日晚他与陈调元开会中途,谎称身体不适,要到后边洗个澡再接着开会。到了后边,立马换上便装,让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司机陈一恒开车。连夜跑到了浦口。陈调元听到后,急忙发电报,但为时已晚,杨宇霆早已逃离。最终平安返回北京,匆匆结束了江苏一行。

郭松龄与杨宇霆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后来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杨宇霆假传张作霖的命令,将郭松龄下令处死。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所以张学良因此事对杨宇霆暗恨在心,这也是后来张学良枪杀杨宇霆的原因之一。

郭松龄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年仅二十七的张学良扛起了重担。一时间,地位猛然高涨的张学良,在时人眼里并没有太当回事。尤其是一些元老级别的人无根本不拿他当回事,甚至想要居功自傲,一手遮天。

其中杨宇霆、常荫槐两人最为过分。两人仗着自己的身份老,又手握重权。二人经常是无法无天,时常教训张学良,过于抬高自己的身份。每当张学良向杨宇霆询问情况或发表主张时,杨都会以斥责的口吻说:“你不懂,别瞎掺和,我会做决定。”

还有一次,当时的张学良染上了烟瘾,某官员欲求见张学良,却不见其踪迹,只好找到杨宇霆。杨宇霆却大怒道:“汉卿子承父业,如此下去,抽死得了。”随后带领那位官员到帅府问卫兵:“少帅何在?”卫兵答:“尚未起床“。杨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卧室外,使劲踹门并大声嚷道:“我是杨麟阁,快起来,有公事。”

杨宇霆

张学良听到后急忙赶出去,刚一出门,杨宇霆就指着鼻子破口大骂:“老帅在世可不这样,混帐东西,你若这样,东北的事能干好吗”张学良忍无可忍,破例回敬了一句:“我干不了你干!”虽然杨宇霆是好意,但是由于其太过于看重自己,最终使得张学良对他怨恨越来越深。

但真正让张学良起杀心的这件事,杨宇霆、常荫槐两人逼迫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求任命常荫槐为铁路督办。张学良只好推辞说晚上再说,等到杨、常二人走后,张学良终于忍无可忍,再加上日本人期间的挑拨离间。终于决定晚上动手。

这天夜晚,杨、常二人被枪杀与老虎厅。也就有了常说的一句:“杨常而去”。

是的,杨宇霆和杨荫槐二人被张学良枪毙,枪毙地点在沈阳大帅府大青楼老虎厅东宾客坐位。枪毙杨宇霆杨荫槐地点目前对外开放,在隔离护栏外参观拍照均可。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反对张学良东北易帜,张学良将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以办理公事为由传唤二人在大帅府老虎厅等待,后二人被枪毙于老虎厅东侧的宾客坐位。

杨宇霆公馆在沈阳市大东区,2004年被评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目前被评选为市级文物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荫槐也被评选为沈阳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杂乱无章,扬长而去”,这神秘的八个字是张作霖的一句乩词。这是他遇害前最后一次打卦算出来的,这八个字预示他自己的命运,也预示了他所打拼的东北基业未来的政治风云变化。

奉系军阀大佬张作霖这个人,文化程度不高,认不得几个字,但他比较迷信,经常让一些卦师给他算计算计运程。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国家的陆海军三军大元帅,登上他人生的巅峰。但是,南方的革命军发动了北伐,势如破竹,士气高昂,日益向着首都北京步步逼近。

在革命军的攻势下,奉军完全抵挡不住,节节败退?看到大势已去,为保存自己的割据实力,张作霖于1928年对外宣布,退出北京,撤回东北。

风云变幻,前途未卜。在离京返奉之前,张作霖要就请了个卜卦大师为自己的前途进行预测。搞了一次“扶乩”。大师经过一番神神叨叨的操作,得出来一句乩语:“杂乱无章,扬长而去”。

按照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计划,张作霖是这样理解的:自己离开了北京,把自折腾得乱七八糟的烂摊子留给国民政府和革命军,这叫“杂乱无章”;而自己从容离去,保存了实力,这就是“扬长而去”。张作霖认为,这个乩词还是蛮吉利的。但是,其实这是“大胸之罩”,不对,是“大凶之兆”。

1928年的6月3日,张作霖秘密乘坐火车,从北京出发,驶向奉天。但张作霖离京的秘密被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探知,汇报给了关东军军部,一场针对张作霖的刺杀活动由此展开。

当列车开到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汇之处,这地方叫三洞桥,日本人埋藏在这里的炸药被悄悄引燃,轰隆隆巨响声中,列车倾覆,而张作霖所在的那节车厢炸得四分五裂,张作霖被炸飞,当场身负重伤,咽喉血流不止,生命垂危。

和张作霖同在一列车厢的爱将吴俊升,吴大舌头也被殃及,一枚铁钉飞起,贯入脑门,当场死亡。这就是那句神秘乩词的前半句:“杂乱无章”――炸烂吴张!

张作霖死后,东北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小六子张学良躲过日本人的层层封锁和盘查,紧急秘密潜返东北,接管了军政大权。1928年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中国从形式上获得了国家的统一。

但是,奉系军阀内部是很不稳定的。手握重权,势力盘根错节的杨宇霆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勾结在一起,他们俩与日本人勾连做为倚仗,企图架空张学良,夺取东北大权,投向日本人。

在屡次的交锋中,张学良发现,这两个垃圾已经无可救药了,他们在投靠日本人的路上越走越远,再无法挽回。而且,形势紧迫,杨、常二人步步紧逼,再要一味退让,后果不堪设想。

1929年的1月10日,张学良借开会商议之机,将杨宇霆、常荫槐邀来大帅府的“老虎厅”。命令卫士将二人拿下,就地枪决。这就避免了东北的政权落入日本人之手。

这就是乩语中的下半句:“扬长而去”――杨常而去。

人生变幻无常,命运自有定数。我们对前途当局者迷,但其实早已在冥冥中注定,难以逃避。

东三省沦陷后,胡适先生曾发出这样一声叹息:“倘若杨宇霆不死,东北不至于丢得这样快”。这句话,我个人理解为,这是对杨宇霆个人能力的认同。

杨宇霆究竟有何作为,竟让胡适先生这样的人都称赞尊敬?

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作为东北小诸葛,除了才智过人外,还是做了很多实事的。

四大军绩

一:建立东北海军,使军队自成体系,增强了部队实力。二:制定田赋制度,从军阀、地主手中划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发展生产,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三:修筑战备公路,当时东北的南满铁路权归日本,修了战备公路,交通运输部受日本挟制,一旦战争起来,可以用公路与日军周旋。四:督办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增强了防卫能力。

杨宇霆在东北政治上、军事上的这些所作所为,使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使早已对中国东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

日本人向张作霖要求,在东北实行“杂居”。杨宇霆认为这是袁世凯卖国二十一条第十六条的翻版,力主不予答应。

统帅之大才

在当时的奉系军阀中,军事以张作霖为首,且以杨宇霆为“二把手”把控。在不少人看来,杨宇霆就相当于站在遥远的后方控制整个战争局面,就差“羽扇纶巾”了,故有“小诸葛”之称。

与杨宇霆站在对立面的人,名为郭松龄。此人只有领兵打仗之才能,毫无运筹帷幄于隆中之大能,且心胸狭隘、不知感恩、小肚鸡肠,常在张学良面前吹杨宇霆的枕边风,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所偏见,这也为杨宇霆后来之死埋下伏笔。

在杨宇霆治军方略下,张作霖麾下的东北军被打造成一支军纪严正的铁血之师,全盛时期的东北军多达60w人,军队更是被称“东北虎”。正是有这一座北境长城的存在,日本人才有所顾忌,即使是张作霖遇刺身亡,也不敢有所行动。

杨宇霆跟在张作霖身边多年,多多少少也学会了“绿林好汉”张作霖那套对付日本人的方法,再加上本身的口才、能力,更是把日本人“哄”得不分东西南北。

比如在经济上,杨宇霆在向日本借钱时花言巧语,各种承诺像不要钱似得满天飞,有各种办法从日本人手里拿到钱;可拿到钱后又无情的很,拒不承认,颇有“拔diao无情”风格,提上裤子不认人。致使日本要钱不得,又不敢对东北轻举妄动。

因而在那段时间,日本对其产生了“邻国之贤,敌国之仇”的“除患”之念。

死因分析

历史上有两种人会死得毫不值钱。一种人是平民百姓;另一种人则为“功高盖主”者。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接掌东北政局的少帅张学良年仅27岁。虽然当时的军政要人表面上拥戴他,但很多人仍持观望态度,特别是一些绿林出身的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当回事,甚至居功自傲,一手遮天,尤以杨宇霆、常荫槐两人为最。

张作霖统治时期,视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为左右手,二人均掌握着东北的实权,且关系极为密切。

张作霖故后,二人经常飞扬跋扈,对张学良动辄训骂,俨然以执父自居。每当张学良向杨宇霆询问情况或发表主张时,杨宇霆都以斥责的口吻说:“你不懂,别瞎掺和,我会做决定。”全然不将身为统治者的张学良放在眼里。

杨宇霆虽然是个聪明人,可是皇姑屯事变后,他于张学良来说,是一个直接威胁到自己执政东北的“障碍物”。杨宇霆既不满意张学良,又轻视张学良,但偏偏不得不在张学良身边任事。

对张学良来说,他掌握东北军政大权,内有杨宇霆、常荫槐以悍将长辈自居,外又要应付日本军阀的各种压迫,如果不“立威”,是无法站得起来的。虽然杨宇霆一心一意为了东北的前途,可哪位君主愿意养只老虎在身边呢?

所以在当时情势下,杨宇霆有取死之道,张学良也有必杀之心。

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欲“强迫”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谁料张学良已经下令将二人处死。

杨宇霆、常荫槐一进帅府直奔老虎厅就座。警务处长高纪毅同副官谭海率领6名卫士持手枪进入老虎厅,立即对杨、常宣布说:“奉长官命令,你们两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二位处死,即刻执行。”

杨宇霆、常荫槐闻言,顿时木然,脸色惨白,一句话也没说出,当即由6名卫士分为两组执行。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分别被两名卫士按住,一名卫士开枪,结果了性命,当夜陈尸老虎厅内。

处死二人后,张学良的说法是:杨宇霆、常荫槐两朋比为奸,勾结日本人反对东北易帜,故学良果断处决。

不过张学良第二天领衔向中央政府发出的通电中,并没提到他俩有何卖国罪行,反倒是电文前端的“杨常朋比,操纵把持,致使一切政务受其牵制,各事无从进行”,让人念出端倪——原来少帅就是嫌二人妨碍自己执政而已。

故奉天城内流传起“大帅身亡,杨常而去”的说法。

由于杨宇霆死于非命,原因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楚。法库县当时名士陈丹林对杨宇霆之死曾作一首《五律·无题》诗:“壮士挽天河,中流起恶波。长城檀道济,返日鲁阳戈。有泪挥知已,无词上挽歌。欢迎曾几月,舆榇此回过。”颔联以檀道济、鲁阳相比,足见其对杨宇霆的推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6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