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年的时候,有四位贝勒,为清朝的开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四位贝勒分别是谁呢?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之所以会有四大贝勒的产生,主要跟一个人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个人就是后来被称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从之前一个建州左卫枝部酋长家庭中的长子,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大金国的汗王。
史书上为了区别于北宋时期的金国,将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国称为后金,大清王朝也是后来他的儿子皇太极在大金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大金国是作为清朝前身存在的,也可以被称为清朝初期。
努尔哈赤在当上王大金国的汗后,就设立了四大贝勒,努尔哈赤执政时期,采用的是议政制度,为的是让四位贝勒相互制衡且参与和处理到国家的各项事情,使得国家能够稳定的发展。
这四大贝勒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代善从十六岁开始就随着父亲努尔哈赤四处征战,那时候的努尔哈赤还只是建州女真的首领,不管是随父亲努尔哈赤四处征战还是之后自己带兵作战,代善均大胜而归。
努尔哈赤对于代善在战场上优异的表现十分满意,努尔哈赤赐予代善古英巴图鲁的封号,古英是满语音译过来的,在满语中是,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的意思,而巴图鲁在满语中,有最勇猛的将士之意,这样一个极为褒奖之意的封号,在大清王朝是独一份的,可见努尔哈赤对代善重视和满意的程度。
褚英与代善一母所生,因此也是代善的亲哥哥,褚英后来因事获罪,努尔哈赤在气愤之余革掉了长子褚英嗣子的身份,同时也免掉了长子褚英执政的权力。
在长子褚英被免掉执政的权力后,二阿哥代善因为在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中年龄最大,且军功最多,被努尔哈赤授予代政的权力,努尔哈赤甚至还曾当着大臣面的说过,等他百年之后将其他儿子们和后妃们交由代善照顾,努尔哈赤这一番举动,可见努尔哈赤对于代善的信任,自此代善也开始迎来了他权力的巅峰。
不过后来代善因为虐待次子硕托,致使硕托后来因忍受不了代善的虐待而失踪,在硕托失踪的事情尚未查明之前,代善却一再的坚持硕托是叛逃,而且代善还多次在努尔哈赤的面前请求斩杀硕托,不过都被努尔哈赤拒绝,不仅如此,代善还遭到了努尔哈赤的斥责。
之后在努尔哈赤的出面主持下,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与代善分家,同时努尔哈赤也公开宣布夺去代善的太子之位,不过仍然还是四大贝勒之首,继续可以参与治理国政。
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被众人推举为新一任的汗王,在皇太极继任汗王后,代善领兵多次出征,均都取得了胜利,不过后来因为私自宴请招待皇太极的姐姐哈达公主,被皇太极斥责是何居心。
皇太极之后又在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历数代善的罪状,同时宣布闭宫不出,让宗室亲贵们,另找他人做汗王,宗室亲贵们在这种情况下,纷纷请求将代善定罪,不过皇太极念在代善对国家有很多的功劳的份上,只是免去代善贝勒的爵位,从代善统领的旗中夺去十牛录的兵马。
不过仅仅过了一年,代善就改变了现在这种不好的处境,因为在一年后,皇太极称帝同时将国号改为大清,在这种新气象之下,代善过去的事情都一笔勾销,皇太极在称帝后,将代善封为礼亲王,同时将代善的儿子岳托封为成亲王,代善和岳托父子两人的王爷爵位享有世袭罔替的资格。
皇太极仅仅在皇帝的宝座上做了七年,就突然离世了,因为皇太极去世的突然,使得皇太极没有留下继承人的遗诏,因此皇位继承人的人选,需要由宗室亲贵们推举。
最初皇位继承人的推举并不顺利,而且还一度的陷入僵局,不过后来因为其中实力最强的睿亲王多尔衮的退出,并提建议由九阿哥福临继位,他和济尔哈朗摄政,使得当时的僵局瞬间扭转,加上宗室亲贵们也没有大多的反对,使得最终九阿哥福临成功继位,史称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继位后,由于多尔衮独揽大权加上此时的代善由于年岁已高,使得当时的代善在朝中没有事情可做,只好闲居在家,闲居在家的状态持续四年之后,代善在王府中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代善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西郊的正红旗村,后来顺治皇帝特地为代善树碑立功,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将代善的牌位放到盛京贤王祠,供后人祭祀。
说完了排在首位的代善,接下来说一下,排在第二位的阿敏,阿敏是四大贝勒中最为特殊的一位,阿敏是第一位以侄子身份入选四大贝勒的,其他的三大贝勒,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第二个儿子,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正因为舒尔哈齐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和打拼,才使得后来的大金国能够成功的建立,不过后来因为与努尔哈赤的政见不和,努尔哈赤对明朝十分仇视,而舒尔哈齐主张亲近明朝,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努尔哈赤念及舒尔哈齐对国家有功,只是对舒尔哈齐进行了很小的惩治,使得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越来越疏远,舒尔哈齐也越来越亲近明朝,使得努尔哈赤十分气愤,决定要给舒尔哈齐较大的惩治,舒尔哈齐一共有三个在当时年长的儿子,努尔哈赤都下令要处死。
因为在皇太极等人的求情下,阿敏最终被努尔哈赤放过,而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均被处死,虽然阿敏逃过处死的命运,但是家产却被没收了一半,而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则被努尔哈赤下令囚禁,一直到死。
阿敏因为家庭遭遇变故,因此被寄养在努尔哈赤那里,阿敏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立下很多的军功,使得努尔哈赤对他颇为重用,阿敏也是较早封为贝勒的人之一,之后努尔哈赤在建立大金国称汗的时候,阿敏因为年龄的原因被排在四大贝勒的第二位,阿敏在努尔哈赤执政时期,境遇还是不错的。
不过到了皇太极执政时期,阿敏的结局就很悲惨了,不过这都是阿敏的咎由自取,阿敏因为在一次战役胜利后,擅自杀了投降的人们,使得皇太极十分生气。
阿敏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残忍行为,还顶撞皇太极,使得皇太极最终下令将阿敏夺去爵位并幽禁,阿敏在幽禁生涯中,度过了十年,最终去世,终年五十四岁,而阿敏的一切家产,都归阿敏的六弟济尔哈朗所有。
说完了阿敏之后,接着来说下四大贝勒中,排在第三位的莽古尔泰,莽古尔泰是由努尔哈赤第二任妻子富察衮代所生,莽古尔泰同样也是一位骁勇善战之人,在战场立下了很多的功劳,莽古尔泰凭借他嫡子的身份以及他有着一定的军功,使得莽古尔泰最初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贝勒的地位。
不过后来莽古尔泰因为一件事,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远远降低,这件事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衮代的身上,富察衮代因为与代善有过暧昧的举动,被人告发,努尔哈赤不想将丑事外扬,只以私藏财物的罪名将富察衮代休弃。
莽古尔泰担心母亲的失宠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莽古尔泰自认为只要把母亲杀了,就可以取悦父亲努尔哈赤,不过莽古尔泰却失算了,他的这种残忍行为不仅没有取悦努尔哈赤,反而就此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后来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宗室亲贵们推举大汗时,莽古尔泰竟然一票都没有。
皇太极在众望所归之下,最终成功坐上汗王之位,皇太极坐上汗王的位置后,对于莽古尔泰还是十分重用的,莽古尔泰参与很多了战役,也立下了很多的军功。
不过莽古尔泰在大凌河一战后,因为受到皇太极的训斥,使得莽古尔泰在皇太极面前露刃,被皇太极夺去贝勒的爵位,不过很快又恢复了莽古尔泰的爵位,之后莽古尔泰由于抑郁成疾,使得他很快就去世了,终年四十六岁。
如果到这算完了的话,莽古尔泰还不算十分悲惨,在莽古尔泰去世的两年后,莽古尔泰因为受到亲妹妹莽古济的属下告发,曾经与亲妹妹莽古济和亲弟弟德格类曾经密谋想要对皇太极图谋不轨。
因为有莽古尔泰妹夫琐诺木作为证人,使得皇太极很快就相信了这个事情,随后皇太极立即以谋逆之罪,夺了莽古尔泰的爵位,同时将莽古尔泰的儿子们除去宗籍,莽古尔泰的境遇是四大贝勒中情况相对悲惨的。
说完了四大贝勒中的前三位贝勒,最后来说一下,排在最后一位的贝勒皇太极,皇太极作为四大贝勒中,唯一一位在后来成为皇帝的人,皇太极早年同样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出征,立下了很多的军功,因为各方面的能力突出,使得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病逝后,被宗室亲贵们推举为大金国的汗王。
之后皇太极在父亲努尔哈赤的所留下的基业,运用自身一定的能力,将其发扬光大,在后来皇太极称帝,将国号改为大清,虽然最初的清朝也是作为偏安一隅的政权,不过疆域面积远比努尔哈赤在位的事情要大很多,为之后的清军入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不过皇太极仅仅在称帝之后,统治了七年时间,就匆匆离世了,而皇太极突然离世的原因是因为用情太深所致,皇太极虽然一生有很多后妃,不过皇太极最爱的还是宸妃海兰珠,宸妃海兰珠因为所生的八阿哥夭折,导致宸妃海兰珠因为悲伤过度而病重。
宸妃海兰珠病重之时,皇太极还在前线督战,在听到宸妃海兰珠病重的消息后,将手中的事情,匆匆交由信任的人处理后,便快马加鞭的赶往都城盛京。
尽管一路的快马加鞭,还是没见到宸妃海兰珠的最后一面,皇太极在到了都城盛京后,快步的跑到宸妃海兰珠所在的宫殿中,趴在宸妃海兰珠的身上大哭,悲伤到昏厥。
因为宸妃海兰珠过世,使得悲伤过度的皇太极,身体越来越差,最终致使皇太极突然离世,终年五十二岁,庙号太宗,谥号由于太长,以下只做简称,皇太极的谥号简称是文皇帝,是他一生功绩的体现,皇太极去世后,被安葬在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的昭陵中。
康熙帝皇八子允禩,其初行次为第十六,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庶妃卫氏即良妃出。 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于食辛者库(内管领下奴仆)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他自幼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他很善于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皇九子胤禟皇十胤俄、皇十四子胤禵都党附于他,就连大阿哥胤禔也曾为其所用。对于其他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江湖术士,只要有利用价值,都是他收买的对象。除此之外,他还想方设法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以为将来进身获取更多的资本和舆论支持。当时有许多文人儒士都赞扬他好学,是个好王子。 胤禩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只作一位所谓的"贤王",他瞄准的是太子的宝座。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对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只能慢慢网罗私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首次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说明此时的胤禩还是很得康熙的欢心的。从此以后,他的"夺嫡"行动开始日益公开化。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皇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不久,康熙命大臣们推举太子人选。实际上皇帝是希望大家给个台阶,让胤礽重登太子宝座。结果大臣们推举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皇帝此时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如果不家以抑制的话,将来会危害到社稷的安危。于是对胤禩极其同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由此,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终于使得康熙痛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礽,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险倍于二阿哥也",并宣称"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烨临终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为嗣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胤禛即位之初,对胤禩一伙各以不同的手段对待,他知道八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父皇去世的次日,任命胤胤禩及其党羽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破格晋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此后的两个月中,先后授与他兼管理藩院、上驷院、工部的权力;对其子弘旺赐予贝勒衔;其母舅噶达浑解除辛者库贱籍、赐世袭佐领世职;一些原属胤禩集团的官员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宠只是一时的,大权在握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胤禩一伙政敌。他首先将胤禵、胤禟分别软禁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青海西宁军中,又借故将胤俄革爵拘禁,这样就断绝了胤禩与其同党兄弟的联系,将其控制在皇帝身边,使之孤掌难鸣。从雍正二年起,胤禛便开始为彻底消灭胤禩集团做舆论准备以及外围的工作。首先,他指责胤禩不以事君事兄为重,勾结胤禟、胤禵为私党,有不臣之心。然后,将胤禩党中的骨于之一贝勒苏努被革爵。雍正三年,又将胤禩同党胤禟革除贝子爵位。 雍正四年,胤禛在解决权臣年羹尧、隆科多之后,感到大局已经稳定,应该对胤禩一伙开刀了。这年的正月初五日他便召集请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传谕,宣称:"廉亲王允禩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然后历数其康熙时期和胤禛继位以来种种恶行,而自己嗣位之后如何对他宽容忍让、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怀不满、怨尤诽谤,做出种种侵害皇权之举,最后宣布;"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命将其黄带子革去,开除宗室籍,同党的胤禟、苏努、吴尔占也一并开除宗籍。胤禩嫡福晋乌雅氏也被革去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二月,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狗"。这年的九月十四日,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 5O多年后,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说胤禩、胤禟获罪虽是咎由自取,但并无明显的悖逆之迹。胤禛晚年曾多次对他提及此事,颇有后悔之意,并期待他将来予以改正。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弘历正式宣布,将他的八叔、九叔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归入宗室籍中,仍在皇室族谱《玉碟》上载录其名于康熙皇帝位下。算是为胤禩恢复了名誉。另附:康熙的其他儿子皇长子 胤禔 (1672-1732) 63岁 康熙十一年生,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 胤礽 (1674-1724) 51岁 生于康熙十三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皇三子 胤祉 (1677-1732) 56岁 生于康熙十六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 胤禛 (1678-1735) 58岁 生于康熙十七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 胤祺 (1679-1732) 54岁 生于康熙十八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 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皇六子 胤祚 (1680-1685) 6岁 康熙十九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 胤佑 (1680-1730) 51岁 康熙十九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胤禩 (1681-1726) 46岁 康熙二十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皇九子 胤禟 (1683-1726) 44岁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皇十子 胤我(1683-1741) 59岁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26岁,被封为敦郡王,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允赍(jī)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才开释,乾隆五年卒。 皇十一子 胤禌 (1685-1696) 12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皇十二子 胤祹 (1685-1763) 79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 皇十三子 胤祥 (1686-1730) 45岁 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具体的年份大概有出入,望见谅
康熙最后没有立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太子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直到康熙去世,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扩展资料
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1、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后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他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2、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é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
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
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也不甘心。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3、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都看在眼里,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了。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是获了罪,削爵至死,雍正多疑的性格是不可能留他的。
4、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5、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6、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还有两个公主。
7、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
8、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生母良妃,出身微贱,出身于辛者库。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在这一点上,八阿哥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但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
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
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一直都是提防的。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
并停爵停俸。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
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后来康熙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
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为稳定人心,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犯什么错,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9、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属于八阿哥党。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
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 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皇四子胤禛成为继承人后,胤禩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了。从此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雍正元年,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
10、第十个儿子胤䄉(é),生母是个皇贵妃。他也是八阿哥一党的人,雍正即位后,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病死。算是下场较好的了。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裪(táo) 。是苏麻拉姑养大的,生性很是豁达,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后来乾隆上台,又加封了亲王。
十三子胤祥,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时候,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每次出巡,必将其带在身边。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被短暂囚禁,胤祥在这段时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大概是现在的“骨结核”。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绝症,容易复发,不能劳累。
雍正继位以后,加封胤祥为怡亲王,恩宠有加,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第十四个儿子胤禵 (tí),是八爷党中的人物。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祯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得胜。
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 胤祯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监禁,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
康熙十五子以后,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约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在胤祥死后,是雍正最宠的弟弟。
-爱新觉罗·玄烨
说起夺嫡,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什么叫夺嫡?夺嫡并不是指争夺皇位,更不是指篡位!所谓嫡者,嫡子也,清圣祖康熙帝的嫡子只有一位,那就是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所谓夺嫡,实际上指的是争夺胤礽的储位,而不是皇位。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下面很多东西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皇八子胤禩夺嫡是在何时失败的?
众所周知,雍正四年清世宗雍正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幽禁了胤禩,不久之后胤禩在幽禁地离奇暴毙。据后来溥仪、溥杰兄弟回忆,他们儿时玩耍时曾经无意中翻出了雍正帝下令处决胤禩、胤禟的密诏。雍正帝是二人的先人,他们似乎没有理由去刻意栽赃自己的先人。可见,胤禩、胤禟是被雍正帝秘密处决应该没有太大疑问。很多人也就此将胤禩夺嫡失败的终点定在了雍正四年。
其实不然,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正式即位,次年改元雍正。换言之,从康熙六十一年起,皇位都已经确定了,胤禩还夺什么嫡?实际上,胤禩夺嫡失败还要往前推更多年!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紧接着皇长子胤禔因为被皇三子胤祉告发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以及暗示父亲清圣祖康熙帝杀掉胤礽,被康熙帝革爵幽禁终生。就在这个时候,胤禩似乎也有些急不可耐了。适逢康熙帝为了试探群臣态度玩出了“举荐”新太子人选的阴招儿,在胤禩的暗中串联下,不少大臣纷纷上书举荐胤禩,其中不乏康熙帝亲娘舅佟国维这样的重要角色。而这,恰恰犯了康熙帝的大忌!
首先是皇子与朝臣结党,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此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帝本身,亲儿子也不行!其次,胤禩短期内能够号召那么多人为自己站台,足见其觊觎储位已非一日两日,甚至胤礽许多罪责难保背后没有胤禩的阴谋。此举更是深深刺痛了康熙帝作为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其三,胤禩的举动也让康熙帝认识到了儿子们之间早已斗得你死我活、无法调和了……为了避免儿子之间骨肉相残、祸起萧墙,康熙帝最终决定拿胤禩“明正典刑、杀一儆百”!不仅严厉斥责了胤禩、革去了他的贝勒爵位,而且公开否决了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不久之后,康熙帝复立废太子胤礽。实际上,这个时候,胤禩就已经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了。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就在胤礽被废两年之后,发生了著名的“毙鹰事件”。胤禩上贡给康熙帝的两只海东青最后变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鹰……此事让康熙帝大发雷霆,认为是胤禩在诅咒自己。一怒之下连“辛者库贱妇所生”以及断绝父子关系的话都说了出来。自此,胤禩彻底丧失了皇位继承资格。而彼时,康熙帝仍然在位,皇十四子允禵也该没有出任抚远大将军,所有皇子手里都没有兵权。因此,说胤禩夺嫡失败与兵权有关,显然是牵强附会了。
为何不举荐十阿哥带兵?
这个问题本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康熙五十三年胤禩在康熙帝面前就已经彻底失势了。康熙五十七年允禵才出任抚远大将军,彼时胤禩还有资格举荐谁来带兵吗?更何况,兵者国之大事,康熙帝作为实权皇帝,让谁带兵,他不可能听别人的,亲儿子也不行!选择允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完全是康熙帝自己的主意,谁也无法左右,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亦然。提问者想必是小说和电视路看多了……
再说一说这位十阿哥。谁举荐他,康熙帝也不可能同意!康熙帝之所以选择允禵,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允禵是所有皇子中军事素养最高的。这是大前提,作为皇帝,康熙帝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对外用兵可不是喝酒,多喝一杯少喝一杯无所谓。如果允禵真不行,康熙帝是不可能将那么多军队交到他手里的。而这位十阿哥是真不行!
皇十子胤䄉,遏必隆的亲外孙、孝昭仁皇后的姨外甥,生母是遏必隆庶出的女儿——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无论是生母的地位还是母家的背景,胤䄉都是皇子中数一数二的,仅次于废太子胤礽!在胤礽被废之后,胤䄉是所有皇子中出身最高、背景最深的。换言之,胤䄉才是最有实力夺嫡的皇子。可偏偏就是这位,却甘心屈居胤禩之下,跟着胤禩起哄架秧子!可见,胤䄉是真不行。但凡他真有些许能耐,根本用不着依附胤禩。这一点从后来雍正帝处决胤禩、胤禟却独独留下了他也能看得出,雍正帝也认为他不足为惧。就这样一个人,康熙帝除非脑子被驴踢了,否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让他带兵的。更何况,他是胤禩的铁杆,又有郡王爵位,让他带兵无异于是在给胤禩加码,在已经决定放弃胤禩之后,康熙帝有怎么可能让胤䄉带兵呢?
允禵之所以能够出任抚远大将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和胤禩一直若即若离,胤禩因为雍正帝的原因对他也是且拉且防。他俩是一路人,却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否则,野心勃勃的胤禩手里握着军队,康熙想善终恐怕都很难。即便善终了,皇位也基本上不可能落到雍正帝手里了。如此一来,继承皇位的只能是胤禩,而他恰恰是康熙帝最不想传位的皇子!
大多数都被削爵囚禁,甚至最后死亡。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九子夺嫡死因如下:
身为皇太子的二皇子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终是按奈不住,蠢蠢欲动,最终令康熙感到不满,多次被废。胤礽本就是二皇子,被立为太子也是因为康熙感到对他母亲的亏欠,不过他自己也确实有才能。
但是他在夜晚时候窥视康熙的营帐,加上以前康熙就对他有所不满,就以“弑逆”的罪名将他废黜。一年后复立太子,但是不久再次被废,之后便永不立他了。
身为皇长子的胤褆,也是很有才能。曾随康熙出战葛尔丹,立下很多战功,也是很受康熙喜爱,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庶妃,地位不高,所以他身为皇长子却也没能成为太子的人选。在太子被废黜之后,他则是很庆幸,还让康熙杀死皇太子胤礽,这让康熙一下就变得反感他。
后来皇三子胤祉告发他用人偶诅咒皇太子,康熙更是生气,骂他“乱臣贼子”,就把他囚禁了起来,直到他死。
皇三子胤祉其本身并没有参与皇位之争,他与太子交好,后来在雍正年间被削爵,并囚禁到宗人府,直到死。
皇四子胤禛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在第一次太子被废黜后,他明白康熙的心思,也就没有参加争夺,反而在支持复立太子的同时,与皇八子 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后来争夺皇位的时候左右逢源,让政敌都没太在意他,同时他也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有年羹尧和隆科多两股势力,都在后来的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皇八子 胤禩,在当时太子第一次被废止后,让大臣在除了皇长子之外的皇子中推举,大臣都推荐他,这让康熙有点意外,也感到厌烦,后来复立太子。太子在此被废黜后再次参与夺嫡,但最后因为毙鹰事件,彻底没有了机会,康熙更要是与他断绝父子关系。雍正年间被削王圈禁。
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三人本身并没有参与夺嫡,老九和老十一开始是支持八皇子的八爷党,后来 胤禩夺嫡彻底没有希望后,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十三子胤祥是跟四皇子胤禛关系交好,支持胤禛争夺皇位。后来九子、十子跟八子一样被圈禁,胤祥成为了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皇十四子胤禵本是胤禛的同母兄弟,但在夺嫡失败后被囚禁半生。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既而又更名为"塞尔黑"。同年,死。
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于食辛者库(内管领下奴仆)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他自幼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他很善于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皇九子胤禟皇十胤俄、皇十四子胤禵都党附于他,就连大阿哥胤禔也曾为其所用。对于其他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江湖术士,只要有利用价值,都是他收买的对象。除此之外,他还想方设法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以为将来进身获取更多的资本和舆论支持。当时有许多文人儒士都赞扬他好学,是个好王子。
胤禩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只作一位所谓的"贤王",他瞄准的是太子的宝座。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对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只能慢慢网罗私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首次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说明此时的胤禩还是很得康熙的欢心的。从此以后,他的"夺嫡"行动开始日益公开化。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皇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不久,康熙命大臣们推举太子人选。实际上皇帝是希望大家给个台阶,让胤礽重登太子宝座。结果大臣们推举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皇帝此时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如果不家以抑制的话,将来会危害到社稷的安危。于是对胤禩极其同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由此,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终于使得康熙痛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礽,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险倍于二阿哥也",并宣称"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烨临终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为嗣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胤禛即位之初,对胤禩一伙各以不同的手段对待,他知道八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父皇去世的次日,任命胤禩及其党羽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破格晋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此后的两个月中,先后授与他兼管理藩院、上驷院、工部的权力;对其子弘旺赐予贝勒衔;其母舅噶达浑解除辛者库贱籍、赐世袭佐领世职;一些原属胤禩集团的官员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宠只是一时的,大权在握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胤禩一伙政敌。他首先将胤禵、胤禟分别软禁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青海西宁军中,又借故将胤俄革爵拘禁,这样就断绝了胤禩与其同党兄弟的联系,将其控制在皇帝身边,使之孤掌难鸣。从雍正二年起,胤禛便开始为彻底消灭胤禩集团做舆论准备以及外围的工作。首先,他指责胤禩不以事君事兄为重,勾结胤禟、胤禵为私党,有不臣之心。然后,将胤禩党中的骨于之一贝勒苏努被革爵。雍正三年,又将胤禩同党胤禟革除贝子爵位。
雍正四年,胤禛在解决权臣年羹尧、隆科多之后,感到大局已经稳定,应该对胤禩一伙开刀了。
这年的正月初五日他便召集亲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传谕,宣称:"廉亲王允禩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然后历数其康熙时期和胤禛继位以来种种恶行,而自己嗣位之后如何对他宽容忍让、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怀不满、怨尤诽谤,做出种种侵害皇权之举,最后宣布;"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命将其黄带子革去,开除宗室籍,同党的胤禟、苏努、吴尔占也一并开除宗籍。胤禩嫡福晋乌雅氏也被革去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二月,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或"俎上冻鱼",后更名为"塞尔黑",满语意为"狗"。
这年的九月十四日,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
5O多年后,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说胤禩、胤禟获罪虽是咎由自取,但并无明显的悖逆之迹。胤禛晚年曾多次对他提及此事,颇有后悔之意,并期待他将来予以改正。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弘历正式宣布,将他的八叔、九叔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归入宗室籍中,仍在皇室族谱《玉碟》上载录其名于康熙皇帝位下。算是为胤禩恢复了名誉。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会对毙鹰事件印象深刻。当日正是康熙皇帝的大寿之日,结果十四阿哥的祝寿礼物竟然是只死鹰,这在康熙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不过历史上真正的毙鹰事件并非如此,送死鹰的并不是十四阿哥胤禵,而是八爷胤禩,而八爷则是这起事件的被害者。那到底是谁陷害八爷呢?今天就为大家讲讲这段历史,想要了解的话,就千万不要错过啦。
三月十八日
三月十八这天,皇宫里可谓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好不热闹。为了庆祝康熙的寿诞和大喜,宫中特意精心操办了杂耍,逗得大家颇为欢喜。
庆典结束后,众阿哥一一向康熙拜寿献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贺礼,希望博得皇上欢心。高台前,有人言,是你们大将军王送来的贺礼?一块流星天石,上面天生烙的一个‘寿’字。此话一出,便引得众位大臣宾妃赞叹不已,连康熙帝都说要亲自来接。但紧接着却不是想象中的喜庆,反而是一片混乱,这是为何呢?
原来,宫人打开礼盒一看,里面装的根本不是什么祥瑞,竟是两只死鹰,身体僵硬,两眼圆睁。鄂伦岱和胤禵,一时间成为谋权篡位的众矢之的。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毙鹰事件。此事并非杜撰,而是真事,只不过和历史稍有偏差罢了。
那真实历史,到死是何模样?
毙鹰事件
据史料记载,毙鹰事件又称海东青事件,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这和影视剧时间略有出入。
这一天,康熙帝前往热河巡视(今河北内蒙古一带),胤禩(八阿哥)本该随从,可时间好巧不巧,这日正和母亲(良妃)的忌日撞上了。在随从阿玛还是祭奠母亲这两件事上,胤禩还是选择了祭拜自己的母亲,所以那天他并没有前去。
为了表示歉意,他差人给康熙帝送去两只上等的海东青,但未曾料到,这两只生气勃勃的鹰到了康熙帝手里竟然奄奄一息,几近死亡。这让康熙帝龙颜大怒。
皇上是谁,那可是天下主宰,如此大不敬的行为,必定会受到惩罚。所以,康熙帝立即召集诸位皇子,当众指责胤禩,以儆效尤。这还没完,之后一个又一个大料被爆出,例如太子复出实为无奈之举,借他人之手,把胤禩刺杀二阿哥的丑事闹得京城人尽皆知。
最后,康熙帝还憋了一个大招,说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的狠话。第二年,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这次,彻底让胤禩在朝野中的力量受损。
当真蠢笨
作为一心想争皇位的八阿哥,怎么会蠢到自己送两只奄奄一息的鹰给康熙帝。况且,作为满族最高图腾、具有万鹰之神的海东青,也不是什么脆弱的小鸟,就算沿途奔波,也不至于就奄奄一息了。这必定是有人在背后做了手脚。
那这件事到底因何而起,又是何人所为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给王熙凤的一副对联。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这里?因为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少时备受宠爱的八阿哥胤禩,在九龙夺嫡事件中落得个凄惨结果的原因。
争夺皇位——在封建王朝,在帝王家族,都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九龙夺嫡便是康熙在位时他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最好写照。每个皇子勾心斗角,又拉拢人心,这确实需要很好的处事待人之道。而胤禩,却把这件事做过了。
正所谓矫枉过正,在罢黜太子之后,康熙帝曾问众大臣,应当推举谁当太子。结果,大部分人都推举胤禩。
这就让康熙帝很不爽,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威胁,明明是自己的恩泽才让大清王朝有如此盛世,结果跳出个胤禩,得到众多大臣认可。再加上之前胤禩暗地里拉拢大臣等等事件,让康熙帝彻底对老八没有好感。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康熙帝自导自演一说,即毙鹰事件是康熙自己搞出来警告老八的。
当然,关于毙鹰事件的真相时人还有很多揣测。其中,对主谋是四阿哥胤禛的说法也得到很多人的赞同。毕竟他是最后为王,成为雍正帝的人,怎会在九龙夺嫡中没有一点手段?
但这些都只是我们后人的猜测罢了。虽然很多人为找出此事真相查找了很多资料,但历史到底如何,咱们还是难以知晓。
在影视剧中,当鄂伦岱被抓当作谋反时,康熙帝双手背在身后,望着青天白日,道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皇帝不是傻子,更何况是康熙这样有作为的皇帝。历史和影视剧虽有偏差,但都和八阿哥胤禩有所牵扯。胤禩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施害着。
不过,这背后的来龙去脉咱们今天的人怕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知晓了。但这些终究不过是为达目的而使出的手段,也终究成为了历史的一的小片段,不会再掀起什么大风大浪了。
清朝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叫爱新觉罗·胤禩。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胤禩早年很受父皇喜爱,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
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
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扩展资料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
康熙帝:①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②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爱新觉罗·胤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