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位一般都传给自己亲近之人,历史上有真正实行过“禅让”吗?

皇帝之位一般都传给自己亲近之人,历史上有真正实行过“禅让”吗?,第1张

中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禅让,所有的禅让,根据近代考古所发觉的真相得出的结论都是,全都是一些美化的夺权故事。

禅位的君王都是被迫下台的的,最早的禅让尧把地位禅让给舜,只是尧已经年纪大了,再处理一些部族之中的事物的时候经常犯错,而舜正值壮年,表现出非凡的才干,尧让位给舜其实只是迫于自己年老,被迫退位。而舜在治理洪水的时候,成效不佳。而夏禹治水,消除了当时中国绵延的水患,而夏禹也因此积累了很大的威信,更多的族人愿意跟从夏禹,夏禹于是顺势迫使舜退位,自己上位。

而后世的禅位更是无稽之谈,王莽篡汉,逼迫西汉皇帝写禅位诏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传到曹丕手上的时候,曹氏家族完全把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于是曹丕就逼迫汉献帝写退位诏书,而且还要三让三辞,故意演戏给文武大臣看。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也是演的这样一区戏。

后世的皇帝别说让位给外姓人就是让位给自己的宗亲都是被迫的。这还不能称之为禅位。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已经成为唐朝的实际掌权人,李渊被迫退位。传位给李世民。

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自己上位,也是迫使李显写禅位诏书。宋朝靖康之耻的时候,宋徽宗面对金军兵临城下,让位给他的儿子宋钦宗。这是将烂摊子甩给别人。只有乾隆皇帝,皇帝当腻了,主动传位给他的儿子嘉庆,这个还不算禅位,只算是传位。

禅让制”:在原始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

世袭制: 帝王和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世代相传于子孙后代或同姓的兄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

是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权、谋权篡位,故而不在世袭之例。

“禅让制” 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九五之尊的位置由其他非常有能力的人来继承。

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方式是民主推选首领。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所以它正是原始社会全面崩溃的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首领的人物,在中学课本中有舜、禹。这种制度主要在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推行

禅让制一般指禅让。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替代。

禅让(拼音:shàn ràng),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遗产继承制的出现。阶级产生,导致国家及其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国王的产生,我国实现这一演化的是禹的儿子启。

禹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已经把政权集于一人之手中,按血缘划分居民开始向按地域划分居民转变,同时有了部落军事首领和公职人员世袭的大量存在。

直至清代,王位由家族成员世代承袭制度一直是我国古代社会基本的王位继承方式。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一次顺序(公元前202年—589年):

1、汉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2、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3、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4、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5、南齐(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禅让制

禅让制是有的,禅让制之所以出现证明人们已经在进步,人们以国为重。

一、禅让制起源。

禅让制是指古代君王以禅让的方式,传位给有才能的人。禅让制最早是出于尧舜时代,当时尧是部落的首领,大家本以为他会传给自己的亲人或者儿子之类的,但是他选择传位给有才之士的舜。在后来禅让制的根本是为了国家百姓着想,希望有人将国家治理的更好,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的人才本来就不可多见,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私利为主选择继承人,很少会出现那样的贤能人才。禅让制在古时候其实是属于比较理想型继承的方式,在古代很少有皇帝会搞禅让制,自从尧舜之后,鲜有出现。如果出现那种禅让制也不是以前的禅让制了,那只是一种政治手段。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嫡长子继承制在古时候基本上是取代了禅让制。

二、变了样的禅让制。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成为主流,但禅让制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会偶尔出现的,但那种出现的方式却只是一场戏剧表演。东汉末年分三国,汉灵帝驾崩,董卓入京废少帝立刘协为皇帝,也就是汉献帝。东汉末年处于乱世,汉献帝颠沛流离来到曹操那里。天下三分格局定下来,随着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这个时候曹丕就搞了个禅让制。

曹丕让他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他,当然这汉献帝肯定是不愿意,但没办法汉献帝当时就是个傀儡。曹丕之所以搞禅让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好听点,也是为了吸引一些士族力量。这样的禅让制已经不想以前那么纯粹了。包括后来的禅让制,其实都只是政治手段而已。所以在个人认为禅让制在古代其实可以分为连个时期,一个是尧舜时期,一个是尧舜之后。

尧舜的禅让和汉献帝的禅让不是一样的。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被逼无奈的。

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上古时的禅让

禅让制是“公天下”时产生***的制度。前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在部落中寻找贤德的人来做继承人。历史上古时,尧传舜,舜传禹,就是实行的禅让制。这种禅让是主动让贤。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让各部落推举贤德之人来做继承人。各部落领袖一致推举了舜。尧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最后认为舜是一个可以胜任的继承人,于是尧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把帝位传给了舜。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国家***。大禹治水有功,得到百姓的拥戴,舜就把帝位传给了禹。禹在舜死后便成为国家***。

只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帝位,建立了夏朝,以后就传位于自己的子孙。从此帝王的继承从禅让制变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汉献帝禅位于曹丕

汉献帝是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一直是一个傀儡皇帝。

董卓把持朝政后,废掉了汉少帝刘辩,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汉献帝即位时年龄小,而且董卓强悍,所以他一直被掌控在董卓的掌中。

后来董卓被讨伐,被吕布所杀。没多久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又来把持朝政,汉献帝乘乱逃走,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随后曹操胁持刘协迁都到许昌,改称许都。汉献帝依然是个傀儡,国家权力全部掌握在所谓的丞相曹操手中,曹操只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

不过曹操不想担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曹操到死也没篡位。

曹操死后,他的大儿子曹丕掌握了权力。他不想像他老爸那样再居人下了。权力在我手中,我为什么不做皇帝?

曹丕想做皇帝,还要沽名钓誉,上演了“三让”的戏码。汉献帝表示自己没有能力管理天下,要禅位给曹丕。他主动禅让三次,曹丕三次上书辞让,最后表示勉为其难,接受皇帝位。

曹丕封前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并且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保持皇帝的称号和待遇,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汉献帝被强权逼迫让位,好歹得了个善终。

尧禅位于舜是主动让贤,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是被迫让位,这就是二者不同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12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