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习俗

酒桌习俗,第1张

  西餐入席礼仪。西餐的贵宾席同中餐规定完全不同。西餐通常采用长条桌,因此,在座位的排列上有其特点。通常以离主人座位的远近来决定客人座次的高低。离主人越近者,地位越高;反之,则地位越低。中国人请客时,很少考虑到男女比例问题。西方人则喜欢男女各半,入席时男女间隔而坐。

  在入席时,由女主人陪同第一男主宾,男主人陪同第一女主宾入席。其他客人依次入席。男宾应为邻座的女宾拉开椅子,照顾她坐下。男女主人应分坐桌子两端。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

  一 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二 原始宗教、祭祀、丧葬与酒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

  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古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社会制度lt;<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如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后来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

  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的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斤酒及其大米,香烛等物,亲戚送的酒物则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斤白酒,一头猪。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吊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死者入葬后,旧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酒或进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位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

  三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岁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开始走亲访友,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

  新年尹始,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朝鲜族的“岁酒”: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菊花酒”由来已久,<<西京杂记>>曾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四 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坯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礼记·昏义>>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

  婚礼上的交擘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五 其它饮酒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也是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

  “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 “分红酒”。

  “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

  六 独特的饮酒方式

  饮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转转酒”:这是彝族人特有的饮酒习俗,所谓“转转酒”,就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无宾客之分,大家皆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的圆圈,一杯酒从一个人手中依次传到另一人手中,各饮一口。这个习俗,据说来自一个动人的传说:在一座大山中,住着汉人、藏人和彝人三个结拜兄弟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请两位兄长吃饭,吃剩的米饭在第二天变成了香味浓郁的米酒,三个兄弟你推我让,都想将酒留给其他弟兄喝,于是从早转到晚,酒也没有喝完,后来神灵告知只要辛勤劳动,酒喝完后,还会有新的酒涌出来,于是三人就转着喝开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七 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的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文敬”,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这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 “感情浅,舔一舔。”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

  八 酒令(觞令)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古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lt;<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有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的描述。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 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一、秦三公九卿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汉时的三公,主持国政,号称万石之官,是朝廷的中枢职官。实际上它们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1三公

丞相 丞相是朝廷最高的行政长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6)秦及西汉前期都有左、右丞相(秦汉皆以右为上)。秦二世时又增设中丞相,以赵高充任。因赵高是宦官,所以“中”是指内廷。对于特别受到尊宠的丞相,可授予“相国”的尊称。秦始皇时的吕不韦、汉高祖时的萧何都曾为相国。汉代丞相之下有丞相史若干,从事秘书工作,长史为其长。武帝时,丞相府又设司直,掌察举违法之官。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专制,常常破格提拔一些出身微贱的人才,任用他们为中大夫、诸郎等,平时在皇帝周围出谋划策,形成所谓“内朝官”。汉武帝利用他们与丞相为首的朝廷行政官员们即所谓“外朝官”相抗衡;同时又常常通过少府所属的尚书署草拟诏令,转达奏章,以便于亲自裁决政事,以致丞相之权日渐削弱。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头衔主持朝政,其权势反在丞相之上。西汉末年,丞相更名大司徒,其权力、位次都在大司马之下,并且与大司马、大司空合称三公。

刘邦在夺取天下的战争中也常以相国、左右丞相的虚衔授给一些武将,因此史书中也常在虚衔前加“假”字。

东汉初,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合称三司。和帝时,邓骘以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于是三司之外又有“仪同”之号,意思是虽无三公的名号,但在待遇上与三公一样。东汉皇帝多为幼年嗣位,于是常以太傅录尚书事作为辅弼,主持朝政。这样,太傅更在三公之上,称为上公,或与三公合称四府。东汉皇帝为集权于己,也常通过尚书台发号施令,于是三公的权位进一步削弱,只能处理一些例行公事。东汉末年撤去三公,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尉是秦官,但在其它文献中尚未能得到证实。秦有国尉,为领兵作战的武将,但地位并不很高。汉代的太尉或许是由国尉演变而来的。

西汉前期,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刘邦死后,太尉一官时设时缺。武帝初年撤去此官。后来设置大司马,并冠于“某将军”之前,成为全国最高级的军事统帅。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头衔主持朝政,其职掌远不限于武事,权位逐渐越居丞相之上了。东汉初又取消大司马,恢复了太尉的名号。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作为丞相之副,其职掌有二:一为掌管天下文书图籍、呈递公卿奏章,颁布皇帝诏令等,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长;二是掌管朝廷内外监察,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据《汉书·高帝纪》记载,西汉皇帝的诏令由御史大夫向相国(丞相)颁布,相国(丞相)再向诸侯王颁布;同时由御史中丞向各郡守颁布。汉代丞相一职出缺时,则按例常以御史大夫递补。刘邦也曾以御史大夫虚衔授予统兵将领。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亲自裁决政事,逐渐将御史大夫所担负的机要秘书工作交给尚书署办理,于是御史大夫的职权日见缩小。西汉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则称司空。

秦汉时,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统领侍御史若干人,具体负责对朝廷百官的监察以及掌管国家收藏在兰台的图书档案;同时统管地方的监察长官刺史。

秦朝时,在地方各郡派有监御史,督察地方官员。

西汉初,曾废除御史监郡的制度。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作为监察区。每州下辖若干郡,长官为刺史。州刺史根据朝廷规定的六条标准督察地方官吏。武帝晚年,又设置司隶校尉,负责察举京城三辅、“三河”(河内、河东、河南)及弘农等郡官民违法行奸之事,成为监察系统的重要官员。西汉御史监察系统的官署叫御史府或御史大夫寺,东汉改称御史台或兰台寺,所以古人也把监察官员称作“台官”。

2九卿

九卿是指中央朝廷的九个重要官员和官署,它们是:

奉常 汉代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占卜祭祀等事,史官、博士等为其下属。

郎中令 为皇帝的侍从武官长,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郎是皇帝的侍从扈卫人员,有中郎、侍郎、郎中之分。太中大夫等及议郎为非武装人员,掌议论。

汉武帝时,郎中令改称光禄勋,职掌不变。又设期门郎、羽林郎,为皇帝微行出猎时的武装侍从。

卫尉 掌管各宫门的守卫,属官有仆射、公车司马令等。汉代,卫尉统领的军队称南军。

太仆 掌管皇帝的舆马,及军事用马的牧养。

廷尉 掌管刑罚讼狱,是全国的最高司法官。朝廷遇有大狱,皆由廷尉审理。

典客 掌管接待少数民族、藩属国来朝事宜。汉武帝时,改称大鸿胪,掌管诸侯王、列侯及内附部族朝觐郊迎之事。

宗正 主管皇族宗室(包括公主)事务。属官有都司空,掌管对宗室犯罪之人的处置。

治粟内史 掌管国家谷帛租赋。汉武帝时改称大司农。汉初,治粟内史仅掌农业及仓廪,另有“大内”一官与之并行,掌管国家财政。改大司农后,大内为其属官,称都内,主管财货,掌国家的金库。

少府 掌管全国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给皇帝私用,凡皇帝的衣食起居、医药供奉、器物制作等皆在其属下,因此是宫廷事务的总管。武帝以后,其职权日益缩小,但是其下属尚书署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则权势不断提高,后来终于脱离少府,独立成尚书台,分曹治事(指分科办事)。

实际上,中央朝廷除了九卿,还有一些重要的高级官员,例如:

中尉 掌管京师地区的戍卫治安。汉武帝时改称执金吾,平时巡逻街市,皇帝出巡则为前导。

将作少府 主管宫室、宗庙、陵园的土木建筑工程。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

典属国 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的事务。汉成帝时,典属国并入大鸿胪。

水衡都尉 汉武帝时设置,掌管上林苑及诸池航政。

二、明朝官吏制度

中央官制: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

御史台

地方官制

承宣布政司

提刑按察司

都指挥使司

明朝设有特务机构监视大臣的言行。太祖有锦衣卫,成祖设东厂,宪宗设西厂,武宗有内行厂。

明朝的内阁与九卿等官

1内阁制的确立

明朝建立初期,职官设置沿袭元朝,中央以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监察。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撤消中书省,并规定永不设丞相,于是一切政务统归六部,由皇帝直接辖制。因政务繁多,朱元璋从翰林院等文翰机关指派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协助皇帝阅看奏章、草拟诏旨。明成祖时,命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预机务。仁宗、英宗以后,学士们多是几朝元老,权位愈重,这时内阁已类似唐朝的政事堂了。明世宗嘉靖以后,则“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16)俨然是宰相之职。由于朱元璋有不准设丞相之约,于是人们称大学士为辅臣、阁老,对首席辅臣则称首辅、元辅。由于翰林学士仅为五品官,于是对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侍郎等衔,以提高其地位,实际并不真管该部事务。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一般尊称为“阁部”。

尽管内阁大学士类似于过去的宰相,但是仍与宰相有差别。因为内阁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最高行政机构,六部也不是它的下属部门,内阁仍带有皇帝私人秘书、顾问的性质。内阁的权力主要体现在“票拟”上,即对各处上呈的奏章提出处理意见,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令,经皇帝批准后交六部办理。另一方面,内阁还要受制于宦官的“批红”。明朝宦官机构有四司、八局、十二监,其中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可代替皇帝用朱笔批示奏章公文,这叫作批红。这种做法为宦官弄权提供了方便。为此,内阁辅臣们往往也要俯首听命于宦官。

2明朝的九卿

作为朝廷的诸卿,明清两朝都称为某寺卿,而所谓九卿也有了变化,是专指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

明朝六部的名称和职掌与过去基本一致。废中书省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地位得到提高,各部尚书、侍郎的官位品级也得到提升。

通政使司设于洪武十年(1377年),以通政使为其长官,掌受内外臣民之奏章建言或举告不法等事,并呈报皇帝。所以这是一个下情上达的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寺以大理寺卿为首长。明朝大理寺不掌审刑,专门负责对重大案件的复核,这一点与唐宋作为最高审判机构完全不同。但是如遇有重大案件,则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共同审理,称为三司会审。如遇特大案件,又要由上述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及通政使共同审理,称为圆审。

众所周知,封建专制的家天下制度是中国落后西方各国的主要原因。在这个独断制度下,江山是皇帝一人的,死了要儿子世袭的。而且中国特色的专制制度,皇帝权力不受任何约束,国民不但没有政治权力,财产权也得不到保障,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世间没有了公平正义。这就导致权力不能正常更迭,人民的愤怒无处发泄,权力和正义无法伸张,只能通过暴力来更迭政权。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史,就是一部暴民起义史,一部永无休止的砸烂史、重建史。

但起义不是中国的专利,日本也发生过起义,而且跟中国十九世纪的太平天国起义相似,被传为洪秀全起义的20版。其实这场起义是发生在十七世纪,应该说洪秀全才是“徒弟”。

1637~1638年,日本九州岛原半岛和天草岛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这场起义跟太平天国起义一样,都是反对压迫和宗教迫害的。岛原半岛和天草岛居民多数是信仰上帝的基督徒,两地领主非常贪婪,对居民横征暴敛,让当地人不堪重负。1637年10月,岛原农民揭竿而起,攻打岛原城,天草农民一见时机大好,就起兵响应。

起兵之后义军群龙无首,当地人民誉为"小天使"的益田时贞(通称天草四郎)被大家一致为领袖。

幕府派兵镇压,但都惨败而归。

1638年1月,幕府重臣松平信纲率124万大军把原城层层包围,并且切断起义军粮道。不久幕府又跟洋人联系,不惜求告荷兰军炮击原城。最终起义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原成在2月28日这天被幕府大军攻陷,起义***益田时贞英勇就义。了解起义过程,不难发现两场起义虽然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都是统治者对人民横征暴敛,人民忍无可忍才揭竿而起。第二、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残酷镇压。第三统治者都利用了洋人和他们的先进武器,对起义进行血腥镇压。幕府借用的是荷兰殖民者的大炮,清政府利用的是英法军官组的洋枪队。第四、起义者是"异教徒",涉嫌宗教迫害。洪秀全实行的是"拜上帝教",日本起义者信奉的是天主教。

从起义背景来看,日本是超前的。大清在雍正时代就开始闭关锁国,而德川家康家族在统一日本后,就开始了大踏步地改革开放。

在德川幕府时代,大量西方商品进入日本,大量带着西方基督教义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日本进行传教,把"众生平等"的思想带给了日本人民。

相比中国,日本是个多元国家,人民相对包容。在中国发生对传教士的妖魔化、暴力排斥并没有大规模发生,这才让传教士在日本发展了大批的信徒,甚至有很多大名(领主)也开始信仰基督教。岛原藩的大名有马晴信就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名的影响下,当地民众对天主教崇拜之至、信教成风。德川幕府为了防止大名影响太大,经常命令他们进行对调、交换封地。不久之后马晴信被调走,松仓重政来到岛原藩的担任大名。松仓重政跟隋炀帝一样生性残暴,荒*无度,大兴土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岛原人民忍无可忍、揭竿而起。

此时,传奇领袖天草四郎出现了。相传,天草四郎是在关原之战中战死的益田甚兵卫的儿子,在关原之战后沦为流浪武士。他自幼天资聪颖,幼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骑马射箭的功夫也是岛内无双。

在岛原之乱爆发后,天草四郎胸戴基督教十字架,奋勇杀敌,虽以一敌十却丝毫不落下风,当时天草四郎年仅16岁。由于武艺高强,且战术指挥水平高超,天草四郎马上脱颖而出,被推举为起义军领袖。在天草四郎的率领下,起义规模不断扩大,这才引起幕府恐惧,派兵镇压下去。

岛原起义跟太平天国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1、 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个畸形的宗教,是为个人服务的,跟天主教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或者说是被阉割的天主教。2、 天主教本身是包容的,允许不同教派和平共处,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极端的、排他的。洪秀全还没有起义,就开始砸孔庙,摔偶像,把异教当做异端邪说,必欲除之而后快。3、 岛原的起义是自发的,被迫的、单纯的;洪秀全的起义是有预谋、有组织、以颠覆国家政权、破坏这个制度,打碎一切为目标的。或者说,洪秀全的革命是以称帝为目标的,跟人民苦难无关。4、 岛原起义没有听过有大规模暴行,而洪秀全建立政权后,在军中实行了男女分居等反人伦政策,在他的新体制下,人民更卑贱,知识分子更不值钱,统治者更荒*无耻,比大清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两场起义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起义阻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岛原起义后,德川幕府的改革开放步伐戛然而止,关上了开放的大门,不再让传教士到日本去;而大清政府则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把西方文化更加当做洪水猛兽,愈发盲目排外,拒绝西方文明,为后来的义和团暴起、八国联军侵华埋下一连串伏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并结合小制作进行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完成的小制作。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

 ──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正音(指名读,纠正错音)。

 3.同桌互读(说一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4.归纳小结(归纳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只是交换位置,组成新的词语,词义不同。)

 5.鼓励学生说出类似词语(教师板书)。如:算盘 盘算到达 达到喜报 报喜喜欢 欢喜

 6.齐读词语,师生小结(让我们牢记规律,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词语。)

 二、读读认认

 1.课件演示(出示课件:肤问:谁认识这个字?并指名读,再出示拼音。)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出示课件:月夫肤(皮肤)说说记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

 4.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其它汉字。

 5.师检查识字情况(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6.巩固生字,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出示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词宝宝迷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一、我会读

 1.读一读词语,发现每组词语在意思上联系。

 2.读句子,选词填空(填完后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纠正练习、再指名读)。

 4.拓展练习: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我会读

 1.默读短文(画出生字,可借助字典或和同学交流学会)。

 2.指名读(说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朗读,特别是师范读)。

 4.说说从鲁班身上学到什么?

 5.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

 一、观察小制作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用易拉罐做成的灯笼,引导学生观察,你认为做得怎么样。)

 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把小制作放在自己课桌上)。

 三、板书课题《我们的小制作》。

 四、师生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制作过程说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补充纠正。

 (2)分小组交流。

 ①每小组同学轮流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还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及时解答。

 ②比一比小组中哪名同学说得好,推举进行全班交流。

 ③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评出优秀讲解员和最佳作品)。

 五、办作品展览会,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台

 一是学生比一比谁收集的多,选出最有特色的邮票,向同学介绍它的内容。

 二是同学读自己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并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是学生自愿展示自己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通过“加一加”和游戏识字等方法,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多次复现积累运用词语。

 3通过自主阅读,能自己读懂小故事《鲁班造伞》,明白“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的道理。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初步练习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说话

 5通过展示邮票、名言、书法作品、小制作等,使同学们互相学习,乐于展示。

  教学重点 :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近义词词义的区分,练习用“先  接着  再  最后 ”说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领带——带领”等。

 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蜜蜂 蜂蜜 水池 池水

 图画 画图 牙刷 刷牙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出示:

 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展开 开展 网上 上网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上海海上故事事故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出示: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②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出示:虾、烤、吐、理、湖、蝴、清、松、城、渔、狸、情、描、纺 放、花、箱、 盒、 圆、病、赶、近

 ③游戏识字。

 扩词练习:给字宝宝找朋友。

 2我会填出示: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词。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我会读出示:我会读

 ①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②朗读感悟: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③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

 《鲁班造锯》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他的徒弟们用斧头砍伐,但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

 ④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心灵手巧,不仅学习棒,还有一双双小巧手。听说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的小制作,今天都带到了课堂上,请你们举起来老师看看吧!

 大家都用心去做了,真让老师感到高兴。

 二、我来说

 我们有双小巧手,更有能说会道的嘴巴。这么好的小制作,一定要向小伙伴们介绍一下。现在,就请你向组里的小伙伴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在说之前,看看电脑博士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出示要求:1、要说得清楚、明白;2、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现在,大家就按电脑博士的要求说吧。

 (学生分组练说,教师巡导。)

 刚才大家都在组中介绍了自己的小制作,谁能自告奋勇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出示示例:我做的是一个不倒翁,我是这样做的:先把一个鸡蛋挖一个小洞,把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倒出来,然后把鸡蛋从中间切开,留下一个半圆形的蛋壳,再把底下灌上沙子,用蜡烛油滴在上面固定,最后给它戴上尖尖的帽子,画上五官,不倒翁就做好了。

 刚才,有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小制作,他们说得怎么样,请大家帮他们评一评。 我们在说制作方法的时候,要按顺序一步一步的说,还可以用上一些表示顺序的词。你们知道那些表示顺序的词?出示:先 然后 接着 最后

 只有按顺序说,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明白。现在,我们在小组中来开展一个“小巧嘴”的评比,大家都在自己的组里说一次,谁说得好,组长就将手里的小星星奖一个给他。另外,每个组还要推选一名同学等会儿向全班作介绍。

 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都在进步,越说越好了,几乎每人都得到了一颗星星。现在,请每组推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我来当评委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精美的小制作,究竟谁的小制作最受欢迎呢?

 现在,我们来开展一个“我是小评委”的活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当一次评委,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制作放在桌子上,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地去其他小组参观一下,你认为谁的小制作做的好,就把你手里的小星星送给这个小制作的主人。

 看哪个小组遵守纪律,看得仔细,评得认真。

 参观完了请上位。《小制作周刊》的小记者听说我们当了一回小评委,可感兴趣了,特意来采访我们呢!大家欢迎我们的小记者。

 出示小记者:大家好,我是《小制作周刊》的小记者,听说大家进行了“最受欢迎的小制作”的评选,现在我想对大家进行一下采访。

 小记者:×××同学,你好!请问你刚才评的是哪件小制作?

 小记者:你为什么要评这件小制作?

 小记者:你觉得他哪方面做得很精美?

 你们觉得小记者的表现怎么样?

 师问小记者:你觉得刚才你采访的几位小评委的表现怎么样?

 小记者:我觉得×××的表现很好,因为他答得声音洪亮,而且理由也讲得很好。

 是的,无论是小记者还是小评委,在采访的过程中,都要做到热情,大方,有礼貌,而且要做到声音洪亮,这样才显得有自信。

 大家想不想玩小记者采访的游戏?

 现在我们就分小组来进行小记者采访,由小组长来当小记者,采访一下你组里的同学,看看谁的表现好。

 四、我想问

 采访结束,大家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刚才,我们评选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谁的得票最多。

 你们真了不起啊,同学们一定很羡慕他们吧?做出了这么多精致的作品,大家一定有好多问题想请教他们,抓住机会,赶紧提问吧!

 大家谦虚地请教了这么多问题,都做到了热情,有礼貌。现在我们给这些小巧手们颁发奖章。

 这些同学的了奖,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们表示祝贺?

 五、送给你

 同学们,互送礼物是我们表达情义的一种方式,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小制作来表达祝福呢?

 你想把你的小制作送给谁?

 给大家演一演,你打算说些什么?

 们在送的过程中很有礼貌,还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祝福。现在就请大家行动起来吧,如果你要送的人就在这里,请你就去送吧。如果你要送的人不在这里,就请你把要对他们说的话写在卡片上。开始行动吧!

  第三课时 展示台

 一、导语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

 二、展示邮票

 1 老师简介邮票的种类

 邮票有很多种。只是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邮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用途,可分类归纳为:

 出示:普通邮票——发行量大,图案比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种版别。 纪念邮票——是为某一事件或场合特别发行的邮票。

 特种邮票——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

 福利邮票——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 公务邮票——是政府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

 航空邮票——航空邮票适用于空运邮件,因此也被称作“空运邮票”。

 2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其内容。

 3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做有关介绍。

 二展示名言

 1 同学读自己收集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它?

 2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名言。出示:

 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阳明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3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 展示自我

 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四展示其他作品

 1通过出示条幅、书法作品、雕刻作品、搜集到的其他与材料等展示,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2教师与学生一起介绍其他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五总结

 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先 再 接着 最后 )

 留心美的事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句的学习规律,激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积累字、词 句。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古文,并结合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正音(指名读,纠正错音)。

 3.同桌互读(说一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4.归纳小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鼓励学生说出来(教师板书)。

 二、填填读读

 1.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其它汉字,区分词语。

 2.巩固生字,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

 三读读记记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比较词语

 2 列举相同的词语学生自由回答

 四读读说说

 1预习课文的生词,让学生说出来,表达出来,注重学生的口语练习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规则: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三字经》中的句子。

 ①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②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④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⑤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⑥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二、我的发现

 1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第三课时

 一 展示台

 1、你见过这些话语吗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想一想这些标语是干什么的

 3,你见过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这样的标语呢,

 4,学生尝试说一说

 二、我爱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老师提问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3让学生找出他们干什么去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做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13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