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手法操作、体操或借助器械等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恢复患者已经丧失了的或减弱了的运动功能。物理因子疗法是运用除力学因素以外的电、声、光、磁、水、冷、热等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
(2)作业治疗:是针对病、伤龙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针对性强、有助于逐步恢复、改善功能和提高技巧的治疗方法。
(3)言语治疗: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力及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评定和训练,尽量恢复或改善其听、说等言语交流能力。
(4)心理治疗:通过观察、谈话、实验和心理测验法(智力、人格、神经心理等)对患者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进行诊断后,采用精神支持疗法、心理咨询、暗示疗法、催眠疗法、行为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等对患者进行治疗。
(5)康复工程:是应用现代丁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功能的科学。包括康复评定设备的研制、功能恢复训练器械的研制、功能代偿性用品(如:假肢、矫形器、轮椅、助行器、自助具等)的研制、功能重建性用品(如人工喉等)的研制、康复工程材料(如人工关节等)的研制、装饰性假器官(如人工眼)的研制等。
(6)康复护理:是康复沪士在康复过程中为克服残疾考的身心功能障碍而进行的护础活动。包括预防、早期识别、指导患者自主做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等,把独立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康复护理的整个日标。
(7)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祖国医学中的推拿、针灸、个药、体台锻炼(如太极拳等)都有助于促进功能障碍性疚病的恢复。
虽然“OccupationalTherapy”一词,是于1914年首先在美国被采用的,但活动的治疗价值早在公元前就已被认识公元前600年,希腊的Aescupapius就利用音乐及谐剧等来镇定神志混乱的患者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更着重躯体与心理的相互影响,他推荐精神疾病患者去做一些诸如摔跤骑马及劳动等体力活动盖伦(Galen)更利用当时普通人的职业,如打鱼耕种等为作为治疗媒介在18及19世纪,西欧已有很多医院都利用各种活动和工作,来对精神疾患进行治疗由此可见,作业疗法是在早期通过对精神疾病治疗的认识,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一)作业疗法的作用
作业治疗所选择的活动,是可以帮助患者有目的地利用时间精力兴趣和专注,使患者能加强体能适应能力和生产力更改善态度情绪和社交能力,从而减少病征及促进痊愈及健康(二)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
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的背景及状况,利用适当的活动,和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去解决在康复期间所遇到的难题,阻止或减少伤残所带来的影响,以便重返家庭社会,面对工作,尽量过独立的生活
在制定作业治疗计划时,必须首先经过细致周到的评定,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身状态,然后根据患者所处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密切观察患者各方面的变化,及时与小组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信息,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段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一部分可以参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有时并不仅仅是一侧肢体的瘫痪,而是出现双侧肢体都有功能障碍,加之高级脑功能障碍造成的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弱空间识别能力下降,以及情感障碍等多方面的因素,训练过程较之脑卒中患者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更加复杂的状况因此,治疗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持久的耐心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并在治疗评定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最佳方案
作业治疗根据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昏睡或对外界事物有意识和反应,但难以处理
第二阶段:对自身变化难以接受,情绪波动大,对现实状态不适应
第三阶段:逐渐接受,适应现实
(一)第一阶段的治疗
1功能评定第一阶段患者的评定,实际为早期介入作业治疗的评定由于颅脑外伤患者的障碍特征变化比较快,需要作业治疗早期介入治疗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早期作业治疗主要的评定内容为意识水平和肢体的功能主要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能力,预防继发性的障碍如果患者意识水平处于正常状态,具体的评定内容如下:
(1)认知:患者反应如何?能否响应简单的口头命令?如“握我的手”患者能否用语言或眼神来交流?
(2)视觉:患者能否用眼睛注视某物或治疗师?能否在听到声音时睁开眼睛?
(3)感觉:患者能否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对疼痛或寒冷做出反应
(4)关节活动度:患者是否有关节活动度受限?如有,需要判断是由于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所致,还是出现了关节挛缩
(5)肌力: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患者肌群是否软弱无力?
(6)运动控制:患者是否有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是否有张力增高痉挛或是低张力状态?是单一肢体单侧肢体或是双侧肢体受累?是否存在原始反射?
(7)吞咽状况:患者是否自己进食?是否有呛咳?患者是否能闭合嘴,而不外漏食物和流口水?
(8)社会心理和行为:患者是否安静或者情绪不稳定?
第一阶段患者的评定,一般借助量角器徒手肌力检测法传统神经系统检查法和临床观察来完成GCS昏迷量表和RANCHOSLOSAMIGOS量表常用来评定这一时期患者的认知水平
2作业治疗一般情况下,第一阶段的患者作业治疗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反应水平和对自身及环境的认识,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就应该让患者尽可能地进行在坐位下的各种训练和坐位进食,防止长期卧床,为下一步进入作业治疗室进行作业治疗做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良姿位知觉刺激正确的坐姿矫形器的应用吞咽困难的处理行为情感的处理和家属陪护的教育
(1)良姿位和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在患者处于发病初期昏睡状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由于存在弛缓或痉挛原始反射异常姿势,或者由于骨折医疗性处置以及一些人为的动作,如清洁卫生做神经学检查等原因,使患者很难维持良好的姿势不良姿势一方面可造成皮肤的受损形成溃疡,另一方面,由于肌肉紧张程度的不均衡,易造成关节挛缩变形和异常姿势基于以上原因,采取良好的卧位姿势,定时变换体位,被动和辅助的关节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知觉刺激:在颅脑损伤患者患病初期,作业治疗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可控制的知觉刺激,提高和改善患者的意识水平知觉刺激可以从患者早期半昏睡状态或昏睡状态下就开始实施
知觉刺激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
1)视觉:让患者靠坐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这个动作本身就可以使患者脱离只看到天花板的视觉环境,对周围环境注视的本身,就是最基本的视觉功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人事物
2)听觉:利用铃铛拨浪鼓等发声物体在各个方位发出声响,练习患者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反应是将头偏向发出声响的方向有时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可同时进行
3)触觉:以表浅感觉为例,利用粗糙或者细软等不同质地的布,在患者皮肤表面摩擦,指示患者指出摩擦的部位在知觉刺激训练之前,治疗师应当了解患者受伤之前的生活性格和兴趣爱好,这样可以给予他更有意义的感知觉刺激一般情况下,患者对家人的语言要求抚摸和气息易产生反应,而对专业人员则较难所以,从治疗初期开始,治疗小组中就应该包括一名家庭成员,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非常有帮助随着训练的进展,应从单一刺激逐步过渡到多种复合刺激对感觉刺激和口头命令有反应的患者,可以应用功能接近的感觉刺激加以训练
(3)正确的坐姿:坐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论是床上坐位还是轮椅坐位,都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在身体向上的姿势下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的机会正确的坐姿可以防止压疮和关节挛缩,促进肌张力,抑制原始反射,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4)夹板和矫形器的使用:夹板和矫形器在早期阶段的使用主要用于:①痉挛限制了患者功能活动并造成ADL的依赖;②存在关节活动受限;③潜在有发生软组织挛缩的可能手和腕关节的夹板常用来在休息的时候维持其功能位和降低肌张力(具体可参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脑卒中的治疗)正确使用夹板的方法是2小时交替穿戴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应掌握穿戴夹板的正确方法,并学会定期检查皮肤是否有受损的情况
(5)吞咽困难:昏迷患者可利用胃管进食一旦患者适应并能合作,医生可决定何时拔除胃管,并且吞咽障碍的评定同时开始其训练往往在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开始
(6)行为和情绪的处置:当患者开始逐渐熟悉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后,经常会有一种混乱情绪不稳定或者淡漠的表现对于初期的患者治疗师要从容耐心,再次向患者介绍治疗师的职责,患者目前的状况等如果患者情绪不稳定,应给患者充足表达感情的时间,使患者感到他的需求在被治疗人员用心聆听当患者的混乱状况减轻合作能力提高后,应选择安静的环境开始治疗,而且至少要有一个家属在场
(7)家属和陪护人员的指导:家属和陪护人员也参与到治疗小组中是一种有益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在康复过程中获得家属的配合和帮助他们可以为治疗提供信息,并在感觉刺激过程中维持适当的床上姿势过程中提供帮助,并且可以参与关节活动训练当患者清醒并能活动时,他们可直接在患者保持轮椅上的正确姿势进食动作和ADL训练等方面提供帮助另外,由于家属和陪护人员也有可能出现恐惧感情失控等情况,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指导的同时,治疗师也应在心理方面给予支持治疗师应尊重家属表达其感情的需要,让家属感到他们的忧虑被治疗师所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患者是清醒的,但经常表现出混乱动摇和不适宜的反应对于此期患者的评定与第一阶段的患者相类似,要进行包括肢体情况吞咽情况感知觉认知功能等各方面的评定另外,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ADL工作能力和回归社会能力的评定评定过程中由于患者注意力不能持久,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这一阶段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康复模式和代偿模式前者是以神经可塑性理论为基础,后者通常通过合适的装备环境的改造以及利用健侧代偿来完成
1肢体情况其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感知觉运动功能以及活动的控制能力等
正常运动的先决条件包括:正常的姿势张力伸屈肌可控制的整体平衡接近正常的稳定状态和实行选择性运动模式的能力由于痉挛软组织挛缩原始反射的出现姿势反射的减弱或消失肌力的减退和感觉的损伤等,都将影响患者独立进行活动和正常的控制能力
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一般原则包括:促进肌群从近端到末端的控制,促进姿势的对称保持,促进双侧肢体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并且获得正确的感觉体验
(其治疗方法参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脑卒中的治疗)
2吞咽状况评定患者的吞咽状况,应包括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两个方面临床检查可以帮助检查者判断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因是情绪冲动(患者是否狼吞虎咽,造成呼吸不畅,噎住了)还是口部运动受限引起(患者能够运动食物,还是用口兜住食物;患者是否能够处理进食时产生的唾液,还是明显流口水;患者是双侧都参与咀嚼,还是一侧代偿另一侧的功能)临床检查还可以为治疗师提供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患者是否知道餐具的用途和食物的种类)感知觉能力(是否有单侧忽略)以及语言功能(患者是否能说出餐具的名称,有无失语或构音障碍)
影像学的检查是必要的通过影像学的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结构性或生理性的口咽喉和食管的病变影响了吞咽功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有处理固体液体食物的能力,这些信息可用来设计饮食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不适当的姿势行为混乱认知和感知觉功能的损伤,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吞咽功能
针对上述吞咽方面的问题,治疗师需要与临床医师以及语言治疗专业人员配合,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在吸吮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奶嘴等物品,轻轻刺激口唇周围以诱发吸吮动作;另外,在口腔中放入少量带有酸味的食物,有助于诱发吸吮反射的出现;舌的各个方向运动对于食物的嘴嚼吞咽动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舌的适当运动,食物无法被转移至口腔中利于咀嚼和吞咽的位置在舌肌运动不良时,可利用冰糕或者在患者口角等部位涂抹果酱一类黏稠食物,指导患者做用舌头去舔这个动作,非常有利于促进舌部的运动功能;患者吞咽功能减弱时,可将食物准备成混合湿润的小团块以便吞咽
3知觉障碍的处理包括一些常见的失认和失用症的治疗
(1)半侧视空间失认:半侧视空间失认的作业治疗分两个阶段,即卧床期和离床期
1)卧床期:首先采取床边作业治疗的方法治疗半侧视空间失认的基本出发点,是如何使患者认识失认的空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治疗师从患者的失认侧打招呼和做训练,也可让患者进行阅读,也可提示目标物体于视野内,令追踪视线向失认侧移动的物体,可在不转动头的情况下,用手指随视线追指目标物可以对患者的失认侧,予以触觉扣打按摩冷等感觉刺激,也可让患者自己活动瘫痪侧或刺激瘫痪侧,还可让患者活动肢体过中线到对侧去取故意放在患者失认侧的急需物品可以利用颜色鲜艳的物体或手电筒光吸引提醒患者对患侧的注意
适合于床边展开的作业治疗内容有:
①所有治疗有关人员尽可能从失认侧与患者打招呼,交谈
②听广播时将收音机放在失认侧,给患者以听觉刺激
③可以让患者阅读书报,可就有关内容展开话题等
④进行适度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⑤进食时旋转餐盘180°,以引起患者对失认侧食物的注意
⑥指导家属及陪同人员,要从失认侧同患者打招呼,交谈
2)离床期:如果患者能够在轮椅或者床边持续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就可经医生允许后进入作业治疗室展开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治疗
具体治疗内容如下:
A促进功能恢复及重组的方法:具体有通过视觉探寻桌面上或屏幕上对象的训练;向失认侧移动木棒的训练;绘图及拼图的训练;拿起并摆放纸牌的训练;推沙板磨的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将投环从健侧移动到失认侧的训练;抛接海绵球训练,训练时有意将球抛向失认侧;转移训练,主要练习床至轮椅及轮椅至床的动作;有关躯干旋转运动的手法训练等
存在半侧视空间失认的患者,在做转移动作时如果仍采用常用的健侧转移,常会出现仅靠健侧发挥作用,而失认的瘫痪侧无所作为的情况如患者从轮椅转移到床时,患者的健侧肌力充分,即使患脚在踏板上患侧不发挥作用,患者仅凭健侧发挥也可完成转移动作但是如果患者从患侧开始做转移动作,则会由于患侧的问题而难以完成所以通过让患者从患侧做转移训练,可以使患者注意到患侧,使患者认识到患侧不运动就不能完成转移如果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在Brunnstrum分级3级以上状态时,患者就可以进行向患侧的转移动作训练
B整合的方法:按照患者半侧视空间失认的程度,将多种训练方法整合至具体治疗阶段中,形成阶段性治疗,以实现分阶段治疗目标治疗时最好选择单人间或安静地点,可让患者健侧靠墙,治疗师位于失认侧来选择刺激进行治疗具体有如下几种方法:
a感觉间整合:这是通过利用各种感觉刺激来达到整合目的的方法视觉分步训练:
从狭窄范围的一条横线逐渐演变成平面课题,并将所探索的空间范围从健侧空间逐渐分步扩展到失认侧空间;通过控制探索空间内对象的大小及数量来分步进行;在寻找对象的训练中,通过控制寻找对象的难度分步进行;将在探索空间内按顺序连续追踪的治疗课题,逐步发展到在探索空间内追踪,且眼球向各个方向进行不连续并且大幅度运动的治疗课题
听觉及躯体感觉的训练:同样也按程度逐渐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对失认侧的认识
可通过向失认侧翻身及仰卧位下向左右方向的重心移动,使失认侧负荷体重来强调感觉,提高对身体的认识能力通过坐在椅子上及站立时失认侧的负重来促进肌肉收缩,同时也可提高对身体的认识
b不同种感觉间整合方法:通过强化感觉来扩大知觉空间的同时,也可联合不同种感觉来提高对失认侧空间的认识
听觉与视觉:在做探索空间的积木训练时,可分步施加听觉刺激来促进失认侧空间的扩大,从失认侧发声有助于促进向失认侧的视觉探索
躯体感觉与视觉:在向失认侧移动体重的同时,通过视觉探索来促进视觉;在视觉探索和手的够拿动作训练中,加入头部运动及上肢操作来促进向失认侧的视觉及视空间认识,并且通过姿势控制来诱导向失认侧的视觉认知
通过视觉与躯体感觉的正确整合,来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应,再通过适当的强化听觉刺激来正确地反馈感觉,更能有效地改善半侧视空间失认将各种感觉间整合的结果有效地泛化到PADL及IADL中,提高日常生活的完成能力
C代偿方法:在患者的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时,可采用代偿的方法
a利用提示促进失认侧的注意:在视觉探索对象的训练中,阅读训练时及进食的餐具和过道的失认侧加上红色提示物,来促进失认侧注视
b难以促进失认侧注意时的方法:就患者可认识的健侧空间为中心设定日常活动的状况如将电灯开关电视呼叫器均放在健侧,把胶带贴在地面上指示好回病房的路线,将门做好标志等患者尚未完全恢复功能时可用此类代偿的方法
D前庭刺激法:前庭的多种刺激方法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左侧经皮神经电刺激颈部肌肉的本体感觉性刺激———左颈后肌的振动不同方向的转颈运动对前庭均有刺激作用,有助于改善症状记忆障碍中的视觉意想技术也对本症状有效
E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反复练习日常生活活动的项目,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予以详细分解,同时让患者自述关键步骤,以此做提示方法来练习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让患者观看用摄像机拍下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像,清楚及时地反馈给患者自身动作的错误所在,并予以具体纠正
视空间失认的患者所合并的运动障碍较轻时,其日常生活活动多可恢复到自理水平,而在运动障碍较重时,则通常只能恢复到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自理的水平
F环境方面:包括三个方面
a用品及器械:穿衣时可选择前后左右标志明显的衣服,或缝上明显的标志;若患者常忘记拉轮椅手闸,可在脚踏板处做好标志,也可在轮椅应停放位置做好标志以便患者将轮椅停放在正确位置
b生活环境及设备:对半侧视空间失认患者要入住的病房,要根据半侧视空间失认对患者的影响程度酌情调整床的位置朝向电灯开关与床的位置关系电视的位置等
c周围的人文环境:密切地同其他专业的治疗师护士护工家属沟通,有利于评定和加深了解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患者所处的状态,与有关人员共同决定治疗方针及实施方法
G家属及患者方面:对于家属要给予指导与援助家属可经常陪伴患者,并随时予以刺激,这在治疗上有重要的辅助意义要指导和帮助家属,首先要他们理解患者,并掌握最好的处理方法治疗师也要注意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与疏导,对患者也要逐步促进其对自己疾病及障碍的正确掌握,尽可能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注意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H游戏活动:可以利用拼图类拼插类棋类等游戏活动,进行有关半侧视空间失认的针对性训练通过引导其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逐步正确地完成游戏活动
近年来有关半侧视空间失认症治疗的尝试有:①Caloricstimulation:1985年Rubens首先报道了利用冷水刺激左耳或温水刺激右耳诱发出向右的眼震,同时也会诱发出向左的眼震慢相,以此改善了半侧视空间失认的症状此后又有CappaVallarRode等多名学者的有关报道②刺激视运动:由视运动诱发眼震来改善半侧视空间失认1990年PizzamiglioL报道:采用等间距的并列线条向一个方向活动,可诱发出视运动性眼震,通过诱发出慢相的向左眼震,可改善半侧视空间失认③配戴棱镜:棱镜的作用是将对侧视野移向中间,有患者配戴四周后,视知觉活动获得明显改善的报道④眼罩:健侧配戴眼罩或同时予以失认侧刺激,可达到有益的效果⑤录像反馈法:利用录像监测患者的作业活动,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患者通过观看自己的这些活动,可重新学习到完成这些作业活动的更多方法由此,可建议在一些相对危险的工作地方(如厨房)安装一面镜子,将左侧失认的情况反射到右边,让患者注意到,避免烧伤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2)Gerstman综合征:包括4个方面:
1)左右失认:治疗师在治疗时经常提供左右方向的暗示,以帮助患者辨认在他左或右方的物体;将衣服鞋子等的两侧用不同的色带标记;在进行作业活动时,相应地喊出左或右的方向;在选定的一侧手上加以额外的触觉或本体感觉刺激,如在右腕上系上重量带等以帮助患者分辨,选定一侧后不宜变换
2)手指失认:给患者手指以触觉刺激,同时呼出该手的名称,反复在不同的手指上进行
3)失算:提供患者一些数的运算,可从单位数的笔算开始,然后逐步增加运算难度;之后可给患者能自动出现数目的作业,让他辨认和熟悉其中的数字,如玩扑克牌投骰子等,以训练患者的数目知觉,提高心算能力,改善患者的数目失读
4)失写:辅助患者书写,并告之写出材料的意义,若健肢有可能书写,应着重训练健肢在这方面的功能
(3)疾病失认:治疗很困难,要经常加以提醒和监护,不过该症状多于3~6个月内自愈
(4)结构性失用:对结构失用的患者,可采取让患者反复进行简单抄写或模仿的课题练习对于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的患者,用带标记的抄写或模仿课题,从简单图形开始进展到标志逐渐减少的课题,再发展到复杂图形可从平面图形发展到三维立体图形对于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的患者,先用简单文字或图形的抄写或模仿训练,再逐渐发展到复杂图形的抄写训练其他的治疗措施还有:
1)搭积木练习:可利用积木块做练习按照治疗师给出的模式,模仿搭出图形,先从2至3块开始,逐渐增加数量,并从简单组合逐渐发展至复杂组合,也可从平面组合的水平逐渐达到立体组合的水平
2)火柴杆的拼图训练:利用火柴杆,按照治疗师给出的图形模仿搭出先从2至3根火柴杆的拼图开始,逐渐向复杂图形过渡
3)搭木钉的训练:可利用木钉,按照治疗师给出的模型,模仿搭出图形
4)将平面图案转换成立体结构的训练:这是将画在纸上的平面图案提示给患者,让患者利用木块或木钉等组合成立体结构的训练
5)拼板训练:将画在板上的图案分割成几块,将搞乱的各分块组成图案的训练
6)拼图训练:利用市场上出售的较简单的拼图来做训练以内容简单且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为好,过于复杂多会招致患者产生混乱训练中应注意:只有患者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后,才可发展到更难课题的训练
(5)运动性失用:由于该失用以精细动作完成困难,故应加强以精细动作练习为主,并在练习过程中大量给予暗示提醒或治疗师手把手地指导患者改善后再减少暗示提醒等,同时增加活动的难度
(6)穿衣失用:穿衣失用的训练是作业治疗中的重要训练项目治疗师要对患者以往的穿衣习惯予以充分了解,尽量找出与患者发病前相似的穿衣方法,建立具体步骤,按确定步骤每天反复练习至患者掌握为止治疗师要教患者识别服装的左右前后里外,必要时可将左右前后里外做上标志若患者不能正确扣纽扣时,指导患者从最下方的纽扣开始扣起,直至最后一个纽扣可将最下方的纽扣与扣眼染上特殊颜色,以便患者识别扣纽扣动作困难时,指导患者用手指握住纽扣穿过扣眼,用手指体会扣纽扣的感觉
穿衣训练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效地使用语言命令训练中也要注意环境因素对穿衣的影响,也可以借助录像带帮助训练
穿衣失用患者多伴有半侧视空间失认半侧身体失认结构失用等伴半侧视空间失认结构失用的穿衣失用,可参照半侧视空间失认结构失用的治疗
4认知能力认知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介绍注意记忆和思维障碍的治疗
(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虽然只是认知障碍的一个方面,但其康复却是认知康复的中心问题,只有纠正了注意障碍,记忆学习交流解决问题等认知障碍的康复才能有效地进行
1)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A每次训练前,在给予口令建议提供信息或改变活动时,应确信患者已注意,如果可能,要求患者复述刚才说过的话
B多应用功能性活动治疗,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中,提高注意能力与应变力
C训练中应避免干扰运用环境能影响活动执行这个概念,治疗应先在一个安静不会引起注意力分散的环境下进行,逐渐转移到接近正常和正常的环境中进行脑损伤患者工作时,干扰应严格限制到最低限度,如开始时只允许几个人和他在一起,在某个时间段,也可一个人进行治疗活动如果可能,可将其活动安排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使环境变化最小
D当患者注意改善时,逐渐增加治疗时间和任务难度教会患者主动地观察周围环境,识别引起潜在的精神不集中的因素,并排除它们或改变它们的位置,如电视机收音机位置或开着的门等
E强调按活动顺序完成每个步骤,并准确地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F与患者及家人一起制定目标,实施训练计划鼓励家人照顾者参与训练,使其了解患者的情况及照顾技巧,鼓励他们在非治疗时间,应用训练时所学到的技巧督促患者
G在注意训练的同时,应兼顾并有效处理其他认知障碍的康复,如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及执行功能等
2)训练方法:
A信息处理训练(informationprocesstraining):
a兴趣法:发现患者有趣的东西和用熟悉的活动刺激注意,如使用电脑游戏,画面开始,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猴子在戏耍,当患者注意并感兴趣时,逐步深入到新奇复杂的情景中然后让患者自己操作,不要轻易扩大刺激量,直到掌握为止训练中要注意观察有无精神疲劳
b示范法:示范你想要患者做的活动,并用语言提示他们,以多种感觉方式展现要做的活动,这有助于使患者了解你想让他们集中注意的信息如打太极拳,一边让患者看到刚柔相济舒展流畅的动作,一边抑扬顿挫地讲解动作要领,使患者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加强注意
c奖赏法:用词语称赞或其他强化刺激,增加所希望的注意行为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当希望的注意反应出现之后,立即给予奖励因此,在注意等认知训练时,治疗师可准备一些毛公仔巧克力各种卡通小贴片等作为小奖品,激发患者的热情
d代币法:这也是一种奖赏方法让训练者用简单的方法在30分钟的治疗中,每两分钟一次地记录患者是否注意治疗任务,连记5日作为行为基线然后在治疗中应用代币法,每当患者能注意治疗时就给予代币,每次治疗中患者得到的代币数要
脑卒中患者一般在发病后立即去医院或者诊疗所接受治疗,部分综合医院在院内设有康复训练部门,在发病初期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更多的情况是在经过急性期治疗病人状态稳定后,才转入康复专科医院,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无论何种情况,都需要在早期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典型的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包括:
针对ROM等的基础训练;坐位立位步行等的基本动作训练;瘫痪侧上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高级脑功能障碍的对应治疗;回归家庭的准备训练等
作业疗法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是利用具体的作业活动进行提高上肢功能的治疗,进行以身边处理动作为中心(包括完成这些动作所必需的姿势控制和智力活动等)的治疗其次,需要预测将残存的功能障碍,活动能力障碍的程度,并从早期开始进行以提高ADL自理能力为目标的各种活动,最初可以将系列动作分解进行训练,同时还可以应用自助具进行家庭环境改造的指导和帮助等另外,还需要配合进行必要的以心理社会技能职业前评价和训练为目的的治疗
一治疗目的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患者参与作业治疗活动,改善和维持身体心理两大方面的功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活自理,最终回归家庭,重返社会,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二治疗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作业治疗必须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在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措施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患者发病的时间,目前所处的恢复阶段,患者的年龄,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等,合并症,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等等治疗方案中的基础部分,应该包括促进患者正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抑制异常的反射及异常的运动模式的内容,鼓励患者使用患侧手确定了治疗措施以后,应及时让患者的家属以及其他专业尤其是护理人员了解其内容,并介绍和指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尽可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脑卒中恢复的阶段不同,治疗的主要目标会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治疗者必须根据患者的现状不断变化和进展的情况,及时进行评定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
(一)急性期的治疗措施
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障碍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通常主张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在病情不再进一步进展的情况下及时开始实施康复措施这一时期的治疗主要为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打基础做准备急性期作业疗法的目标是早期离床基本动作的改善上肢功能恢复认知功能改善患者发病后的心理支持等
发病早期,由于患者非特异性的所有的机能都发生下降,所以,在设计作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个别机能的恢复问题,还要考虑开展围绕提高患者整体的活动性的治疗活动
急性期的主要治疗目的和方法是:①预防由于身体丧失运动而引起的患侧上肢的肿胀和疼痛的发生,预防肌肉短缩②特别关注患侧上肢,预防忽视患侧肢体而引起的身体模式的固定化③促进随意运动的恢复,将正确的运动模式作为一种运动感觉向患者输入
④提高患者的中枢觉醒水平具体治疗措施包括:
1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
中风后由于肢体长时间地不活动,所以会导致关节挛缩和粘连,还可能会引起疼痛甚至影响功能恢复一旦发生关节挛缩,恢复起来并不容易,改善关节挛缩需要时间同时会伴有疼痛,如果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还有必要使用矫形器或进行手术,以致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预防挛缩的发生十分重要,预防措施包括体位摆放,定时进行体位变换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具体如下:
(1)体位摆放:患者在卧床期间,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一定要将肢体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否则患者的肌张力可能会增高,还可能会引发肌肉短缩关节挛缩等继发功能障碍为预防这些继发障碍,患者必须保持正确的体位,且适时进行体位变换以将功能损害降到最小限度,也为日后的功能训练打好基础对于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避免强迫其处于某种体位,体位变换的时间也要相应缩短
1)患侧卧位(图4-4-1):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从初期就可开始采用由于患者的体重压在患侧身体上,有利于增加对患侧身体的感觉刺激输入;由于整个患侧身体被动伸张,从而有利于减轻痉挛;另外,健侧手被解放出来可以自由活动和使用采取此体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头:头部应利用枕头充分支撑
躯干:稍向后方旋转,后背用枕头充分支撑
上肢:患侧上肢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曲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置于床沿保持被动背伸健侧上肢可以放在身体上方或后边的枕头上
下肢:下肢呈迈步位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并用枕头在下面支撑
图4-4-1患侧卧位时的正确体位
2)健侧卧位(图4-4-2):头:头部利用枕头支撑
躯干:躯干侧卧与床面呈直角
上肢:患侧上肢利用枕头支撑在患者的前面,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前屈约90°~100°,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健侧上肢放在患者感觉舒适的任意位置
下肢:患侧下肢向前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撑注意避免使足部悬在枕头边缘而引起内翻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伸髋,微屈膝
图4-4-2健侧卧位时的正确体位
3)仰卧位(图4-4-3):仰卧位仅作为与其他卧位的交替或过渡时使用因为这种体位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并且长时间采取这种体位还容易造成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发生压疮所以应该避免长时间采用仰卧位头:头部利用枕头支撑,面部转向患侧
患侧上肢:在患侧肩胛骨下和上肢下方各放置一个枕头,以防止患侧肩胛骨的后撤,并使上肢处于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位
患侧下肢:在患侧骨盆下方和患侧大腿的外侧各放置一个枕头,使骨盆向前和防止髋关节外旋
图4-4-3仰卧位时的正确体位
4)体位摆放时的注意事项:①床垫不宜太软,床应放平,床头不宜抬高
②床上的正确体位摆放是治疗措施的一部分,必须确保实施,并随时进行检查和调整,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比如可以让患者手掌握住一个小毛巾卷以防止手指屈曲挛缩,这时需要注意毛巾卷是否会刺激手掌引起抓握反射,出现时患侧手就不宜放置任何物品;足底部应避免放置任何东西,使其呈自然放置状态,但是对于需长期卧床或是迟缓性瘫痪的患者,有必要使用足底板等,使踝关节保持在90°屈曲位,防止造成尖足畸形;仰卧位时双下肢自然伸展,但对于有膝反张的患者可以在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个小枕头,使膝关节呈轻度屈曲状态
③如需穿戴休息位支具来保持腕关节背伸的时候,必须经常检查,避免支具妨碍感觉的输入,限制主动运动和导致伸肌腱短缩
④需要准备一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枕头,以便支撑身体的不同部位
⑤为防止足下垂,可以制作一个金属框架置于床尾患者足部上方,被子搭在上面即可避免直接压在患足上引起足下垂
⑥在体位摆放过程中,应分别对上肢的近端和远端给予充分支撑,避免只控制上肢的远端而忽略近端
(2)定时的体位变换:由于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会造成继发障碍,因此患者的体位必须定时变换,尤其是在急性期这项工作主要由护士负责,作业疗法师给予配合
原则上要求每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以后当患者能自己翻身和在床上移动时,间隔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直到患者在清醒时或感到不舒服时能自己改变体位
(3)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在保持正确体位的同时,需要积极采取保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四肢肌肉和韧带短缩造成的关节挛缩而且在功能恢复训练的早期,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运动感觉的学习和随意运动的诱发都是很重要的
长期卧床很容易引起关节挛缩,上肢的易发关节和运动方向如下所列: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
腕关节:屈曲
手指:屈曲
在患病初期,患者尚未出现主动运动的情况下,治疗师应该积极地为患者做所有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必要时需要到患者病床旁进行以被动运动和辅助主动运动为主的关节活动,这样的关节运动一般每天进行两次,每次15分钟,运动时指示患者眼睛追随运动方向进行运动确认运动时需要注意:应做关节的全范围活动,避免关节活动度逐渐缩小因此治疗师必须明确每位患者的各个关节的全范围关节活动的角度,并随时观察变化,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关节的运动情况:
①注意肩胛骨在胸壁上的运动,特别是肩胛骨的向上旋转当肩胛骨运动不明显时,避免进行上肢上举过头的运动被动活动肩胛骨的时候,治疗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腋下夹住患者的前臂,用手握住患者的上臂,诱导上肢的肘部伸展肩关节外旋,用另一只手扶住患者肩胛骨脊柱侧边缘,然后缓慢地有节奏地向上向前向下活动患者的肩胛骨
②肩关节充分外展的前提是肱骨的外旋,因为肱骨外旋使肱骨大结节可以从肩峰后方通过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活动须缓慢轻柔地进行,因为快速运动会增加关节强直的危险,过度用力容易造成关节脱位或其他损伤,还有可能产生疼痛
活动从近端关节开始,所有关节所有运动方向各运动3~5次,每日训练两次
活动时要固定近端关节活动远端关节,不能跨越数个关节固定肢体的远端
被动活动结束后,注意维持患者良肢位
注意鼓励和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关节活动训练如患者仰卧在床上,双手交叉握在一起,患侧拇指在最上面,肘关节伸直,进行肩关节屈曲伸展的运动(图4-4-4);
图4-4-4肩关节的屈伸运动
另外可以做肩关节90°屈曲位下,向健侧方向做肩关节水平内收的运动,带动患侧肩胛骨充分前伸2皮肤护理大约有14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皮肤压痛压伤情况尤其是处于昏迷不醒营养不良过于肥胖或大小便失禁状态的患者,或者存在严重麻痹或肌肉痉挛的患者,容易发生这种情况OT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患者保持皮肤健康:
(1)提示患者随时保持正确的床上体位坐位姿势,定时进行体位变换
(2)应用正确的转移移动技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过度的皮肤摩擦
(3)为患者选择轮椅和进行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4)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保护皮肤的指导
(5)注意皮肤受压的征兆(如压扁发红水疱擦伤溃疡),尤其注意骨骼突出处,并提醒护士和医疗人员随时给予适当的处理
3预防和纠正单侧忽视和视野缺损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脑卒中患者患侧忽视的现象,比如患侧上肢像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被随意甩在一旁,很容易造成患侧肢体及关节的损伤,对未来的功能恢复也极为不利因此,治疗者应随时提醒患者关注自己患病一侧的身体另外,以下措施也对防止和改善患侧忽视有效
(1)鼓励患者转动头部,用眼睛扫视环境
(2)治疗者或家属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的时候,应尽量从患侧接近患者,增加患者关注和认知自身患侧的机会
(3)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始终将患侧上肢置于患者自己的视野之内,而且尽量保持与健侧相同的肢位例如:在进食的时候,即使不能使用患侧手,也应把患侧上肢放在桌面上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患手应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治疗者必须随时提醒患者,在患侧手从腿上滑落的时候,利用自己的健手将患侧手放回大腿上面
(4)多做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及上肢的自助性活动
4坐位训练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并且能够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后,就可以在主治医生的指示下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时间内反复取坐位,从床上的长坐位开始,逐渐过渡到床上的端坐位和轮椅坐位
正确的坐姿要求骨盆提供稳定的支持,背部保持伸直这种姿势可以解放上肢,并且可以让患者在水平位下观察到周围的环境由于患者身体各部的肌紧张程度分布不均匀,患者常会表现为头颈和躯干向患侧侧屈骨盆倾斜的姿势,这种姿势容易引起部分肌肉过度疲劳,而且会逐渐失去平衡甚至跌倒,治疗师必须随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坐姿正确坐姿的原则是两侧身体对称
(1)床上长坐位(图4-4-5):采取床上长坐位时必须保持髋关节90°屈曲,双下肢自然伸展,背部伸直,必要时可用枕头或被子放置在患者后背给予支撑,头部无需支持
双上肢放在前方的小桌子上
避免身体斜靠在被服上的姿势,斜靠时往往会形成背部的弯曲骨盆向后方倾斜髋关节处于半伸展状态,这种姿势容易诱发或者加重下肢伸肌的痉挛,阻碍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每天坐起的次数和每次坐起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耐受情况而定例如,每日清晨起床后的洗脸刷牙梳头等动作可以在长坐位下进行,每日三餐的时间也可以采取长坐位初期如果患者感觉疲劳,可在进食的过程中,随时调整患者的姿势床上长坐位能够稳定持久维持后,可逐步采取床边端坐位(双下肢自膝部向下垂于床缘)和轮椅坐位
图4-4-5床上长坐位的正确姿势
(2)轮椅坐位:首先应选用适合患者身材的轮椅,必要时可利用海绵垫来调整轮椅的高度和宽度,使患者坐在轮椅上时,髋膝踝关节都能保持在90°屈曲位,背部伸展靠在椅背上,如果轮椅靠背过软使躯干过度屈曲,就应在其背后放置一块背板,帮助患者保持背部伸直的坐位在患侧大腿的外侧放置海绵块以防止髋关节外展和外旋(图4-4-7)当采取这种体位时,患者很少有向坐位下滑和半卧在轮椅上的倾向(图4-4-8)为了使上肢处于一个良好的姿势,建议患者使用轮椅桌(图4-4-9),将双上肢置于桌面上
图4-4-7~9
轮椅桌的主要作用有:
1)能够给患侧上肢以足够的支持,还能在轮椅桌上进行进食和其他简单的作业活动等
2)能够使患侧肩胛充分向前,抑制患侧上肢的屈肌痉挛
3)防止手部浮肿
4)将双上肢放在轮椅桌上,使患侧上肢处在患者的视野之内,有利于避免患侧忽视的现象出现
能简单地装卸,并且不妨碍轮椅行驶将双上肢放在桌面上保持坐位姿势,可以预防手的浮肿还可以在桌面上进行简单的作业活动
(3)正确的椅坐位:左右两肩和躯干对称,背部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90°屈曲,为避免髋关节外展和外旋,应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双膝并拢双上肢置于身前的桌面上(图4-4-10)
图4-4-10正确的椅坐位
5身边动作训练要求患者能自己完成的动作尽量自己完成尽可能地早期用健侧手自己完成进食和梳洗等动作进食是自立度较高的ADL动作,OT师可以通过改造进食用具如将勺柄加粗,增加碟挡防滑垫,或通过调节桌子的高度来提高患者进食动作的独立性;如果在辅助下可以保持床上坐位的话,可以使用便携式座便器完成大小便的排泄动作;在此阶段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穿脱衣服的训练总之,要尽可能让患者做能够独立完成的动作6治疗性作业活动以提高患者的活动性预防患侧上肢的肿胀和患侧忽视以及身体姿势的固定等为目标,进行要求患者的肢体和精神都参与的活动,例如,简单的智力测试,木钉摆放运动,两手握在一起进行的上肢上举的运动等
双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在上,在肘伸直位下两手一起向上举(图4-4-11)
图4-4-11双上肢的上举
反复进行这个动作的训练可以在维持无痛的关节活动度的同时,促进患侧肢体的知觉和坐位平衡等功能
(二)恢复期的治疗措施
发病后非特异性的所有的功能都发生下降,而进入恢复期后则多见运动或者是认知等个别功能低下,这个时期的治疗目标是:①提高低下的功能;②基于代偿功能,使患者获得相应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目标①与目标②之间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多数情况下是同时进行的
提高低下的功能需要通过作业活动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水平的活动所需要的感觉知觉运动认知心理社会性功能等是有所不同的,作业治疗师需要分析作业活动的过程,掌握患者功能低下的程度,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选择作业活动的时候,应考虑到最好采用略高于患者现有的功能水平完成时略感难度的作业活动,这样的活动比较有利于提高患者低下的功能
1感觉运动功能(上肢和手的动作)偏瘫侧上肢的功能恢复一般从上肢的近端开始,但是由于病灶部位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患者是从远端开始恢复的一般情况下会经过:发病后的迟缓性瘫痪;出现痉挛;痉挛加重,出现共同运动;痉挛减轻,出现分离运动等恢复过程,通过具体的作业活动和作业场面的操作以及练习等,提高患者上肢和手的控制能力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获得感觉运动系统的协调性(coordination),这个过程就是广义上的运动学习,同时还要参考上肢运动发育顺序
上肢和手部动作的一般训练原则:
训练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强肌力,而是以改善运动模式为主要目的
训练的重点:①形式(顺序,模式);②准确性;③速度;④适应性(场面的变化等);⑤耐久性
完成作业活动所必要的上肢运动是从近端关节开始向远端关节转移,并且在运动中还要能够保持肢体的各种肢位
手指不能运动时,可以利用训练用矫形器
应该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来选择作业活动
动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要从单纯到复杂:①要素动作的运动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联带运动到分离运动);②从连续动作到同时动作;③完成动作所需时间从短到长;④从平面的动作到空间的动作;⑤移动的距离从短到长;⑥从不需要手眼协调到需要手眼协调
(1)关节活动度训练: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工作都非常重要
尤其需要从发病早期就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积极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在尚未出现随意运动患手还处于废用手水平的阶段,为防止今后出现更衣动作手的卫生管理困难等情况,也必须进行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能够达到维持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目的的作业活动有桌面擦拭运动砂板磨训练体操棒训练(图4-4-12~17)
将患手固定于分指板中,使拇指外展手指伸展,同时将健手放在患手的手背上,两手同时做向上推然后再向下拉的运动
4-4-12桌面擦拭运动(辅助的主动运动)
可以利用分指板或者折叠的毛巾进行桌面上的擦拭运动,促进肩和肘的主动运动要注意躯干的代偿运动以及异常的运动模式
图4-4-13桌面擦拭运动(主动运动)
抓握单手用砂板磨的手柄,有的需要前臂旋前位有的需要前臂中立位,一般情况是初期采用前臂旋前位抓握,逐渐过渡到前臂中立位抓握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躯干的过度代偿运动
图4-4-14单手砂板磨运动
在使用双手用砂板磨时,要注意双上肢的对称性,斜板的角度一般在0~55°的范围内,在可能的角度下,反复做向上推和向下拉的交替运动双手用砂板磨有横位和竖位之分根据患者恢复的阶段不同设计不同的动作,桌面擦拭运动不仅是前臂由旋前位→中立位→旋后位的变化,砂板磨倾斜的角度也可以发生变化,还可以设法给砂板磨增加一定的阻力
图4-4-15双手砂板磨运动
为了促进前臂和手的分离运动,有多种抓握形式的砂板磨可以供利用
图4-4-16各种砂板磨磨具
(2)基本动作训练:随着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临床上绝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和联合反应,如果不及时给予抑制,会相继出现病态的肢位姿势及异常的运动模式,极大地影响机体功能的恢复针对进入痉挛期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让患者放松和休息,避免急速的过度用力的动作②在患侧上肢痉挛比较明显的阶段,避免做对手的抓握功能要求较高的动作③避免过度使用健侧手,过度使用健侧手或健侧过度用力的时候,会加重患侧肢体的痉挛程度,影响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针对痉挛可采用牵拉挤压快速摩擦等方法来降低患侧上肢的张力,如利用负重练习或在负重状态下进行作业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患侧上肢的痉挛程度
瘫痪侧上肢运动障碍的特征是:患者欲使用患手时就会调动上肢所有的力量,从而使肌肉紧张性增高,出现共同运动模式因此,作业疗法师必须设法打破这种共同运动模式,在异常运动模式被固定之前,从初期就开始将正确的运动模式作为一种感觉信息输入到患者大脑当中,逐步确立各关节的分离运动进行分离运动训练时应该注意:避免选择过于复杂的动作和活动;按照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进行训练因为,如果没有近端关节———肩关节良好的分离运动和控制能力,就无法发挥远端关节的功能,即使远端关节———手的操作能力再强,也无法充分应用针对共同运动进行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远端关节不受近端关节运动和位置的影响,能够自如地操作和活动
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合而成的,最初患者很难完成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所以在最初的治疗中,需要治疗师将活动进行动作分解,并指导患者逐一进行练习,最终实现完成连续动作的目标物体的搬运移动操作是一种肩肘腕关节的多关节多组合,同时包括使用躯干和下肢运动的复杂运动训练就是指导患者利用正确的运动模式完成动作,并且通过具体操作获得实用性上肢和手的动作中包含很多动作要素,其中5个基本要素是:①将手伸向目的物(reach);②抓握(grasp);③运送(move)
④定位(position);⑤松开(release)
1)上肢动作:针对上肢的功能训练有许多作业活动可以选择,如滚筒运动套圈运动木钉摆放运动患侧负重训练等,治疗师必须根据患者恢复的阶段,选择最适合的作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图4-4-18~30)
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腕关节置于滚筒上方,在健侧上肢带动下完成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和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交替的运动
图4-4-18滚筒运动(左侧偏瘫)
患侧手在健侧手的带动下将大治疗球推向健侧增加躯干的旋转,促进患侧肩胛的运动和对患侧躯干进行牵拉
图4-4-19床边推大治疗球(左侧偏瘫)
使用底部铺有毛巾的分指板,给予前臂和手一定的支撑初期对运动方向以及作为轴的关节加以固定,辅助保持肘的伸直
图4-4-20分指板(左侧偏瘫)
患者取坐位,将物品摆放在患者身前的地板上这种向下的取物模式促进了肩关节的屈曲和肘关节的伸展,随着患者运动控制的改善,逐步将物品摆放的位置升高
图4-4-21物品摆放运动(左侧偏瘫)
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用两手的掌部握住木钉转运和移动,以促进上肢的上举和躯干的平衡
图4-4-22木钉摆放运动(左侧偏瘫)
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用健侧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圈套到杆上
图4-4-23套圈运动(左侧偏瘫)
为了不引起肩胛骨后撤肩外展肘屈曲等,治疗师在患者的肩和肘部给予辅助,辅助量根据运动模式的情况逐渐减少,促进正确运动模式的学习
图4-4-24套圈运动(治疗师辅助)
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可以独立完成改变杆的位置和高度,以提高肩关节的适应性,从肘伸展前臂旋前的模式变化到肘伸展前臂旋后的模式
图4
作业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训练及支持精神功能障碍者恢复生活工作和信心,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以及积极地适应和融入生活环境,从而回归家庭和社会
治疗前,治疗师需要利用测试来评定患者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来制定治疗目标并计划具体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经作业治疗师分析后,通过运用各种作业和治疗工具,如手工艺园艺烹饪文书工作和文娱活动,达到治疗及训练的目标在作业疗法专业的信念中,尤其注重及尊重个体在评定及治疗过程中的愿望选择及需要具体来说,作业疗法对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以下目的:1减轻病情
2恢复或改善心理与躯体的功能
3帮助学习和掌握如何适应生活及工作的技巧
4促进及维持全身健康状况
5回归适应及融入社会
对于作业疗法
进了医院康复科的人应该都知道康复过程中很多患者都要通过作业疗法这门课。很多人都觉得作业疗法充满了趣味性,能够很好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在这些趣味性的背后作业疗法却有看不到的神奇功效。
作业疗法到底是什么?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简单来说,当患者在身体、精神、发育上存在功能性障碍时,OT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一套康复训练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患者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方案,对于患者重返家庭与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作业疗法的内容有哪些?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在使患者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穿着衣服、使用餐具进食、个人卫生、洗浴、整容、入厕等。还可训练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方法、应用辅助器具的帮助,使用合适的家用设备等。
2创造性技能训练
在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后,逐步进入有一定难度的创造性技能训练,包括以下技能性训练项目:木工作业;纺织作业;机械装配作业;缝纫作业;手工作业:如泥塑、陶器,藤器、竹器、绳器等手工艺编织;打字,资料分类归档等办公室作业。
3教育性活动
主要有以语言为主进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向患者说理讲道传授知识;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育,包括课堂讲授、实验、练习及操作,是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以信息为主的教育,主要用品德评估的方法。
4文体活动
常用的文娱疗法有唱歌、舞蹈、演出或欣赏、划船、钓鱼、棋艺、音乐欣赏、演奏乐器、力所能及的球类活动等。
5作业性训练
功能性作业训练,主要用于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尤其是上肢的活动能力。根据功能障碍的范围、程度以及性质等,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作业疗法。
6心理作业训练
使用的手段是一些轻松有趣的消遣性活动,又名消遣疗法。用于治疗因为疾病或损伤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失望等。
7儿童患者作业性训练
通过专门训练,游戏、文娱活动,集体活动等,帮助儿童患者发展感觉运动技巧,掌握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8精神疾患作业疗法
此种训练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者,为了使这类患者出院后能够适应家庭、社会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对患者在心理与行为、生活能力、职业工作、社交能力方面进行训练。
与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相较而言,作业治疗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治疗方法。治疗师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每个举动,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促进及恢复生物心理社会功能。作业治疗是在患者主动参与下,学习或再学习新的或丧失的功能,木工作业可以锻炼增强上肢肌力、维持和扩大上肢关节活动度,增强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及恢复生物心理社会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