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举举的意思

中举举的意思,第1张

中:获得、得到。例:中奖、中标。

举:

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

隋 、 唐 、 宋 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

       唐 白居易

《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3 明 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

    《儒林外史》第二回:“那 王举人 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 

综上所述,

中举:获得举人的称号。

1 文言文举是什么意思

“举”在文言文中可表示举起、拿、起身、推举等意思。

①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译文: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

②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文:我不能拿着整个吴国的地盘和十万人口被别人管制。

③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举。”

译文: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

④推举;推荐。《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译文: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⑤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现在逃跑被抓了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选择)为国而死好吗?

⑥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译文: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地、蜀地。

⑦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举生之。”

译文: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

⑧全;都。《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译文:大家都非常高兴,面带有喜色,奔走相告。

2 古文,举,是什么意思啊

举: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1共举,对举。 《后汉书·张让传》:“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车入门。”

《三国志·蜀书·杜微传》:“微固辞,~而致之。”

2同“舆”。车。

《墨子·公输》:“邻有敝~而欲窃之。”

萧嶷《自陈启·又启》:“出篱门外,乘~鸣角。”

3同“舆”。众,多。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人众车~,万物殷富。”

《汉书》:作“舆”。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1588年)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3 举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1、拿起;提起 [hold up] 举全吴之地。

——《资治通鉴》 白话释义:举全东吴的土地。 2、飞,飞起;飘动 [fly] 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 白话释义: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3、仰起;抬起 [face upward;rais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 李白《静夜思》 白话释义: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4、推荐;选用 [remend;choose]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白话释义:君子不把话举人,不因人废言。 组词如下: 举重、义举、壮举、创举、举隅、盛举、举止、检举、举目、举报、举措、抬举、举事、包举、举例、举人、举荐、一举、荐举、列举、保举、挺举、举凡、举哀、应举、举兵、科举、举火、举要、举国、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擧,对举也。

从手,与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举,两手相对,同时举起。

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与”作声旁。 组词解释: 1、举重:扛抬重物。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以抓举、挺举两种举法举起杠铃。

2、义举:举义起事。 3、壮举: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

吴晗 《学习伟大祖国的历史》:“ 郑和 就是一个在世界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航海家,他带领二万几千人七下西洋的壮举,比 哥伦布 的航海事业还早。” 4、创举:前所未有的举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这是历史上--不但 中国 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惊人创举。” 5、盛举:盛大的活动;美事。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西湖 博览会上要设先烈博物馆了,在征求遗物。这是不可少的盛举。”

4 举有什么意思在文言文

①举起;擎起。

《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②拿,用。

《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举出;提出。

《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④起身;腾起。

《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举。”⑤挂起;升起。

《赤壁之战》:“中江举帆。”⑥推举;推荐。

《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⑦举用;任用。

《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⑧发动;兴起。

《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⑨举行;实行。

《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⑩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⑾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⑿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⒀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举生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⒁检举;揭发。

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举阿党。”⒂科举;科举考试。

《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又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⒃中举;考中。

《芋老人传》:“乙先得举,登仕路。”⒄全;整个。

《屈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⒅全;都。

《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⒆尽;完。

《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⒇点起为;点燃。

《孙膑减灶》:“暮见火举而俱发。”。

5 举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举 #jǔ

释义 ①向上托;向上伸:举重|举手|举头望明月。②行动;动作:举止|举动|壮举|一举两得。③发起;兴起:举行|举办。④提出:列举|举例|举一反三|不胜枚举。⑤推选;推荐:选举|推举|举荐。⑥全:举国上下|举世闻名。

举办 #jǔbàn 举行活动;办理事业。

〖例句〗大家都期待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举不胜举 #jǔ bù shèng jǔ 举也举不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例句〗骄傲自满总会使人止步不前并招致失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举动#jǔdòng 动作;行动。

〖例句〗近来他的举动有些反常,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

举行 #jǔxíng 进行:举行比赛|会议如期举行。

〖例句〗每周一上午,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举止 #jǔzhǐ 人的姿态和风度。

〖例句〗宋老师学识渊博,举止文雅,言谈亲切,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

举足轻重 #jǔ zú qīng zhòng 举足移动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地位重要或实力强大,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全局。

〖例句〗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举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拿起;提起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飞,飞起;飘动

举(举、擧)jǔ

⒈抬起,向上托:~头。~手。~枪。~案齐眉。〈引〉

①行动,动作:~动。创~。一~成名。

②发起,兴办:~义。~办工厂。

⒉提出:~例。列~。

⒊推选,推荐:推~。选~。

⒋全:~国欢腾。~世无双。

⒌揭发:检~。

①点火。

②生火做饭。

6 举有什么意思在文言文

①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

②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举出;提出。《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

④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举。”

⑤挂起;升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

⑥推举;推荐。《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⑦举用;任用。《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⑧发动;兴起。《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⑨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⑩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⑾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⑿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⒀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举生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⒁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举阿党。”

⒂科举;科举考试。《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

又应举;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⒃中举;考中。《芋老人传》:“乙先得举,登仕路。”

⒄全;整个。《屈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⒅全;都。《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⒆尽;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⒇点起为;点燃。《孙膑减灶》:“暮见火举而俱发。”

1 文言文举是什么意思

“举”在文言文中可表示举起、拿、起身、推举等意思。

①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译文: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

②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文:我不能拿着整个吴国的地盘和十万人口被别人管制。

③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举。”

译文: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

④推举;推荐。《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译文: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⑤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现在逃跑被抓了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选择)为国而死好吗?

⑥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译文: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地、蜀地。

⑦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举生之。”

译文: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

⑧全;都。《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译文:大家都非常高兴,面带有喜色,奔走相告。

2 文言文翻译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原文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孟子像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yuè)之音,举疾首蹙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 ①庄暴:人名,齐国大臣。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⑥直:不过、仅仅。⑦独乐乐: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yuè)”,名词用如动词,指欣赏音乐;后一个“乐(lè)”,名词,快乐,乐趣。⑧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⑨举:皆、都。⑩疾首蹙頞(cù è):疾,《说文》:“病也。”

蹙,《说文新附》:“迫也。”引申为聚也。

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頞,《说文》:“鼻茎也。” ⑾极:《说文》:“栋也。”

《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⑿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⒀旄:旄,《说文》:“幢也。”

通“毛”。古代用牦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为前军所持,故曰“前旄”。

⒁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译文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 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 (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

’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

假使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

3 举尔所知文言文翻译

原文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请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选自《世说新语》)

译文

许允任吏部郎的时候,任命的官吏大多数是他的同乡,魏明帝派武士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出来告诫许允说:“对英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去取胜,但是难于用感情求告。”拘押到后,明帝审问他。许允回答说:“‘举荐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调查,核实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意接受惩罚。”调查核实结果,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

4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 ,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5 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解狐可以。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说:您是问我谁能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说:好。就用他做县令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太尉,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午可以。晋平公说: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儿子,晋文公说好。又任用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孔子听说后,感叹道:“唉,祁黄羊做的是对的,他荐举别人,大公无私啊!”

6 文言文翻译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孟子像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yuè)之音,举疾首蹙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①庄暴:人名,齐国大臣。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⑥直:不过、仅仅。⑦独乐乐: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yuè)”,名词用如动词,指欣赏音乐;后一个“乐(lè)”,名词,快乐,乐趣。⑧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⑨举:皆、都。⑩疾首蹙頞(cù è):疾,《说文》:“病也。”

蹙,《说文新附》:“迫也。”引申为聚也。

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頞,《说文》:“鼻茎也。”⑾极:《说文》:“栋也。”

《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⑿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⒀旄:旄,《说文》:“幢也。”

通“毛”。古代用牦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为前军所持,故曰“前旄”。

⒁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译文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

’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

假使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

举 #jǔ

释义 ①向上托;向上伸:举重|举手|举头望明月。②行动;动作:举止|举动|壮举|一举两得。③发起;兴起:举行|举办。④提出:列举|举例|举一反三|不胜枚举。⑤推选;推荐:选举|推举|举荐。⑥全:举国上下|举世闻名。

举办 #jǔbàn 举行活动;办理事业。

〖例句〗大家都期待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举不胜举 #jǔ bù shèng jǔ 举也举不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例句〗骄傲自满总会使人止步不前并招致失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举动#jǔdòng 动作;行动。

〖例句〗近来他的举动有些反常,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

举行 #jǔxíng 进行:举行比赛|会议如期举行。

〖例句〗每周一上午,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举止 #jǔzhǐ 人的姿态和风度。

〖例句〗宋老师学识渊博,举止文雅,言谈亲切,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

举足轻重 #jǔ zú qīng zhòng 举足移动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地位重要或实力强大,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全局。

〖例句〗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举 <动>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举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拿起;提起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飞,飞起;飘动

举(举、擧)jǔ

⒈抬起,向上托:~头。~手。~枪。~案齐眉。〈引〉

①行动,动作:~动。创~。一~成名。

②发起,兴办:~义。~办工厂。

⒉提出:~例。列~。

⒊推选,推荐:推~。选~。

⒋全:~国欢腾。~世无双。

⒌揭发:检~。

①点火。

②生火做饭。

1、言行;举动。如:举止失措(举动失常);举指(犹举止,行动);举趾(指举动);举休(举止;举动);举以丧名(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

2、科举考试。如:举监(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举场(科举考场);举选(指科举)

3、举人的简称。如:中了举了

4、姓

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5、全 / 举家锦衣玉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

6、兴起。如:举大计/举而不坚

7、推选。如:选举/推举

8、双手托物)

同本义 / 举,对举也。——《说文》 / 举,擎也。——《广韵》 /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9、拿起;提起 /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 举以予人。——宋·苏洵《六国论》

10、飞,飞起;飘动 /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

11、升起;耸起 / 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 / 中江举帆。——《资治通鉴》

12、仰起;抬起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3、发问;动问 /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

14、提出;列举 /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举数人以训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5、施行;办理 / 举先王之政。——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6、攻克;占领 / 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 / 戊卒叫,函谷举。——唐·杜牧《阿房宫赋》 / 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汉书》

17、成就;成功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18、指摘;检举。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

19、抚养;生育。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

20、放;发。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

21、点燃。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

22、取;拾取 / 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3、借贷。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

24、攀援 / 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

25、张开口。如:举口(开口,张口)

26、带动;率领。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

27、耸立,突起 /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

28、成立,站得住脚 /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陆机《文赋》

29、记录;登记 / 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

30、谈论;称引 /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韩愈《原道》

31、赞许;表彰。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

32、复兴 /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

33、祭祀 /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 / 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

34、没收 /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35、吃丰盛的饮食 /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

36、轻手诊脉 / 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

37、总括。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40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