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补充足够蛋白质是预防营养不良、增强肌肉活力的关键。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 g/(kg·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据赵娟介绍,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及其它动物蛋白,更有益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需要注意的是,如需额外补充乳清蛋白,一定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同时,老年人应予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加强户外运动,并食用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对瘦弱者来说,增肥是很有必要的。那老人太瘦的危害都有哪些呢下面懂视小编分享了老人太瘦的危害,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太瘦的危害1、易导致体质虚弱
老年人太瘦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
2、警惕营养不良
瘦老人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此外,有些老年人并非天生就瘦,而是盲目推崇素食,只吃米面、蔬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拒绝肉鱼禽类等动物性食物,这些老年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足、能量缺乏,进而发生贫血、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等。
3、易引发疼痛
脂肪是内脏器官、皮下组织的保护器,起着衬垫支撑、缓解震动的作用。精瘦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脂肪作为骨骼的缓冲物。他们久坐时,臀部骨骼常因为被压而感到疼痛。由于脚底脂肪垫薄,走路也会觉得痛。
4、瘦也可能脂肪超标
人们总把高血脂和肥胖联系在一些,事实上,很多体重轻甚至消瘦的人,体内脂肪含量同样可能超标,并因而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由于没有“胖子们”警惕性高,体重轻的老人往往犯经验主义错误,体检时甚至自动忽略血糖血脂检测项目,不能及时发现疾病苗头。建议很瘦的老人,也要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并少吃油腻,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半小时运动。
5、易患皮肤病
老年人太瘦了,由于皮肤变薄和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6、会加长疾病的痊愈时间
瘦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时间延长。
7、易引起骨质疏松
老年人太瘦还会引起一种名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疾病,成为导致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等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人太瘦该怎么补充营养1、饭菜要香。老年人的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菜尤其要注意色、香、味。
2、质量要好。老年人体内的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因此要多吃些鸡肉、鱼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制品,这些食品所含的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3、数量要少。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防癌、防便秘都有重要作用。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5、食物要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果条件允许,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在10种左右。
6、菜肴要淡。吃得太咸会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容易引起血压增高。
7、饭菜要烂。老年人的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8、水果要吃。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
9、饮食要热。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果经常吃冷食会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地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10、吃得要慢。细嚼慢咽能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吃得慢些还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
增肥吃什么好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大米、粳米薯等米面杂粮、大豆及其制品等含碳水化合物较丰富的食物。
2、肉蛋奶的选择
鸡肉、鸡蛋、猪肉、牛肉、全脂奶粉、乳酪等制品。
3、蔬菜的选择
百合、芋头、山药、茄子、白菜、蚕豆、豌豆、莲藕。
4、水果的选择
橙、桔子、苹果等水果,松子、榛子、葵花子等坚果类。
5、其他
巧克力、冰淇淋、黄油、奶油、果酱。
1老年人有哪些茶是不能喝的
2肥胖对老年人的危害
3老年人肥胖的危害
4老人健身的禁忌有哪些
5高龄老人临终前症状
6老年人吸烟的危害
成年期:18~60岁;
老年期:60岁以上。
合理营养是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治各种老年常见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而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紊乱则可能加速衰老的速度。
1,能量。
在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的人很可能在基础代谢方面下降,而体力活动也相对减少。对于老年人的个体而言,生活模式和生活质量不同,对能量的需要有较大的差异。
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医学认可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或是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原已习惯的有氧运动,这将是非常有益的,可以说是“营”的一种。老年人的均衡营养和其生活模式也是分不开的,老年人参与本人喜爱的,习惯采用的,或是身体能接受的运动项目,对健康极为重要。
2,蛋白质。
(1)蛋白质对老年人的重要性
由于体内细胞衰亡和体内各种代谢不可避免丢失的蛋白质,以及随机体老化,体内分解代谢的加强,氮的负平衡就难以避免,若再加上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代谢与更新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老年人还可因种种原因,使摄入的蛋白质的质与量较难满足要求,更加重了组织器官的衰老。
(2)蛋白质的推荐量
建议蛋白质的RNI男性为75克/天,女性为65克/天。按男性每日1900kcal,女性1800kcal的能量摄入推算,要达到男性75克/天,女性65克/天的蛋白质是不容易的。如果能量主要从粮食提供,其蛋白质的含量只能达到推荐的一半左右;如果除粮食外,主要以动物性食物,包括肉,蛋,奶类提供,那么动物脂肪在膳食中的比例就会偏高,因此,需要选择适宜食物品种及数量。
(3)蛋白质的来源
大豆及其制品是老年人最佳的选择之一。大豆类及其制品相对容易取得,而且品种很多,可选择性很大,也较容易消化。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其他优质蛋白,可以作为长久之计。大豆中的脂肪,卵磷脂,植物固醇以及大豆异黄酮对人体有利,尤其是女性。此外,鲜豆类也是蔬菜中可以首选的食物之一,并且可与适量的鱼,肉类搭配烹调。因此,强调老人年选择豆类是符合当前消费条件及均衡膳食要求的。
(PS①豆类的品种有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等,豆制品的如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现在营养学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那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因此很多营养学家都呼吁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等豆性食品,是解决城市中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
豆类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营养价值接近于动物性的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接近于人体的需要。
豆类所含的脂肪,以大豆为最高,可达18%,因此可以做食用油的原料,其他豆类含脂肪比较少,豆类的含糖量,以蚕豆,赤豆,绿豆,豌豆比较高,为50%到60%。豆类供给的热量也相当高,豆类中维生素以b族维生素最多,比谷类含量高,还含有少量的胡萝卜素,还有钙,磷,铁,钾,镁等无机盐,是膳食中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
(PS②鲜豆类蔬菜主要有扁豆,豇豆,刀豆,毛豆,豌豆等。这类蔬菜含有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都较其他蔬菜含量高,其中维生素B的含量最高。豆类蔬菜的共性是性平、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适合。)
3,脂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老年人脂肪在全日总能量中的百分比宜设在20%~30%,亦即在7531~7950KJ(1800~1900kcal)的总能量中,脂肪功能约450kcal,在全日食物中所有脂肪,包括食物内和烹调用的油料总计在50g内。
我国人民习惯于使用植物油作为烹调油,必需脂肪酸是可以从这些油料中达到要求的,但需考虑脂肪酸类型与机体需要之间的均衡,至少脂类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就不饱和脂肪酸来说,主要有n-3系,n-6系和n-9系三个类型,各自都有其生理的功能;而饱和脂肪酸却不宜多于总能量的10%,这种脂肪酸在动物油脂中都存在,在动物油脂中较多,而且动物脂肪同时也含有胆固醇。动物的瘦肉中也含有脂肪,如猪肉在非常瘦的状态下也有20%左右的动物脂肪,而这些脂肪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老年人食用畜肉宜有节制。植物油中,尤其是人们常用的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及花生油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也各有长处,混合食用会比单独食用一类好处大。鱼类,尤以海洋类含有多种脂类,合理加工后,鱼类也适用于老年人的脂肪需要,同时也可以提供优良的蛋白质。在正常条件下,脂类在总能量中不宜少于20%或高于30%,每日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不宜多于300mg。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宜占膳食总能量的50%~60%,老年人的脂肪摄入量减少,相应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应适当增多。应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淀粉类为主食,且多选择粗杂粮,不宜多食用蔗糖等简单的糖类,而果糖易被吸收利用,宜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强肠蠕动,防治便秘。
5,矿物质。
(1)钙
由于胃肠功能降低,肝肾功能衰退及老年人活化维生素D的功能下降,加上户外活动减少和缺乏日照,使皮下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的来源减少。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钙的吸收率一般在20%左右。钙摄入不足使老年人出现钙的负平衡,体力活动的减少又可增加骨钙的流失,以致骨质疏松症较常见,尤其是女性老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老年人钙的AI为1000mg/天,应以食物钙为主,牛奶及奶制品是最好的来源,其次为大豆及豆制品,深绿色叶菜,海带,虾皮等。钙的补充不宜过多,每日摄入钙的总量不应超过2克。
(2)铁
老年人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其原因除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利用差外,还可能与蛋白质合成减少,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叶酸缺乏有关,所以铁的摄入量应充足,其AI为15mg/天。应选择血红素铁含量高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牛肉等,同时还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利于铁的吸收。
6,维生素。
由于老年人体内代谢和免疫功能降低,需要充足的各种维生素以促进代谢,延缓衰老和增强抵抗力。中国营养学会为老年人推荐的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与50岁的成年人基本一致。
(1)维生素A
胡萝卜素是我国人民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多食用黄绿色蔬菜,水果。但是种种原因使老年人蔬菜摄入量常较少,如牙齿不好,摄入蔬菜的数量有限,因而常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
(2)维生素D
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由皮肤形成的维生素D量降低,而且肝肾转化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的能力下降,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而影响钙,磷吸收及骨骼矿化,出现骨质疏松症,所以老年人维生素D的RNI为10ug/天,高于中年人和青年人。
(3)维生素E
老年人膳食维生素E的AI为14mg/天,维生素E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天。
(4)维生素B1
老年人对维生素B1利用率降低,因此摄入量应达到13mg/ 天。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肉类,豆类及各种粗粮。
(5)维生素B2
维生素B2的摄入量为13mg/ 天。
(6)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毛细血管的弹性,减少脆性,防止老年血管硬化,并可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因此,老年人应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其RNI为100mg/天。
(7)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
此外,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三种维生素对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的不足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三种B族维生素的及时补充,将有助于降低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7,水和液体
老年人对水分的要求不低于中青年,有时还比其他年龄组要求高,因为老年人对失水和脱水的反应会迟钝于其他年龄组,而且水的代谢有助于其他物质代谢以及排泄代谢废物,目前老年人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30毫升的水。但是在大量排汗,腹泻,发热等状态时还必须按情况增加。关键是老年人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而应该节奏性地主动饮水,其中不包括太浓的茶。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发生代谢紊乱,导致患者营养缺乏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饮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对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粗粮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钾,钙等,能对老年人易出现的以上问题有所改善。而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许多老人年易发生便秘,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老年人选择食物要粗细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软易于消化吸收,以保证均衡营养,促进健康,预防慢性病。
2,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和社会应从各方面保证老年人的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食情绪。
3,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包括器官功能衰退,基础代谢降低和体成分的改变等,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慢行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活动减少,并因牙齿,口腔问题和情绪不佳,可能致食欲减退。老年人摄取的食物量减少,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老年人要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主要预防手段包括:增加食物摄入,适量增加瘦肉,禽,鱼,动物血和肝,以及新鲜的水果和绿叶蔬菜的摄入,选用含铁的强化食物,适当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4,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
大量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在增加身体活动量,维持健康体重的同时,还可接受充足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常见病,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内单位体积骨组织的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由于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
(1)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
雌激素缺乏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骨吸收作用增强,虽然骨重建也增强,但骨吸收和骨破坏过程远远超过骨形成的过程,从而造成骨量的丢失,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绝经后10年内骨丢失速度最快。
营养因素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D和钙的低摄入会加速绝经后骨质的丢失,特别是骨峰值低;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影响肠道钙的吸后和运转,而且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软化症,增加骨折的风险;营养不足或蛋白质摄入过多,高磷及高钠饮食,大量饮酒和咖啡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治
1)绝经后妇女钙的RNI为1000mg/天,钙来源应以饮食为主,当饮食中不易达到上述推荐量时,可选用钙强化食品和钙补充剂。
2)适度体力活动,负重运动有利于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同时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可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
3)适量食用大豆或大豆制品(豆浆),或补充大豆异黄酮(80mg/天或以上)有可能减少骨量的丢失。
4)补充维生素D。注意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缺乏户外活动的老人。
5)摒弃不良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都不利于提高骨峰值,在更年期更会增加骨钙的丢失。
6)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雌性激素类,双磷酸盐类,活性维生素D类等可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大约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较体重正常者高。另外,高血压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食盐摄入量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
妇女绝经后高血压病发生率高于男性。与高血压有关的营养因素有能量,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肥胖,维生素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措施包括:
(1)控制能力摄入,使体重尽量达到标准体重。
(2)应以低脂肪,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建议烹调油使用如橄榄油,花生油,茶油,玉米油等植物油,胆固醇摄入量≦300mg/天。
(3)高膳食纤维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薯类。
(4)低盐膳食。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少于6g/天。
(5)增加大豆类食品的摄入。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有利于血脂的控制。
(6)补充叶酸400~800ug/天,吡多醇(维生素B6)2~4mg/天,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7)补充烟酸(维生素PP)20mg/天,维生素C100mg/天,以降血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尿毒症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在目前致盲和慢性肾功衰竭的病因中,糖尿病的并发症均居首位。
(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肥胖。
2)缺乏体力活动。
3)生理,病理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压力,应急增多等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增加。
5)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糖尿病亲属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17倍。糖尿病遗传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
(2)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在日常膳食中要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等不平衡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控制能量的摄入,避免能力过剩造成的肥胖。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医学营养治疗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和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1)能量。能量控制对于糖尿病乃至预防糖尿病相关风险均至关重要。总能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工作性质决定。
2)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但碳水化合物过多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体内需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易引起酮症。因此,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00g,折合主食为250~400g。
3)脂肪。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脂肪膳食可损害糖耐量,促进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发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较合适的比例为20%~25%,最高不应超过30%。烹调用油及食品中所含的脂肪均应计算在内。
4)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因此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2%~20%,其中至少1/3来自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如乳,蛋,瘦肉及大豆制品。
5)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水果,豆类,海带等食品中含量较多,能吸水膨胀,吸附并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溶性膳食纤维存在于谷类和豆类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叶部,能促进肠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肠道,减少吸收,具有间接缓解餐后血糖升高和减肥的作用。建议膳食纤维25g/天。
6)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
7)饮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不鼓励饮酒。
2018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报告中称: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国际标准占比为7%)。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49%。这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已经全面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中青年时期相比,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也很容易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和四高等各类慢病困扰。
如此庞大的老年基数,做好日常的自我保健,尽可能保持身体功能,减少慢病痛苦,让自己后面几十年的生活过得更有品质、有尊严,相信这是每一位老人的希望。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了解: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老年人的保健误区
3、如何进行自我保健
4、如何保持美好心情
PART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根本我国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关爱老人健康,从关心老人生理变化开始。
因为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比如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和听觉及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肉萎缩,瘦体组织量减少等等。
这些变化可以明显影响老年人的摄取、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让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体重异常和肌肉衰减的问题,也会极大的增加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1老年人消化功能的减退
表现为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味觉和嗅觉降低,粘膜萎缩、消化功能减退,肝细胞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多,所以身体的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食物消化不全,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便秘。
2老年人的心血管硬化、机能减退
表现为心血管生理性硬化,出现心肌萎缩、心肌硬化等疾病;血管壁生理性硬化渐趋明显,管壁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此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发病率增多。
3老年人的代谢功能降低
代谢组织减少约30~60%,代谢能力下降约15%-20%,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结合能力下降,葡萄糖耐量,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对低钙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问题。
4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发生改变
如脂肪组织增多,由肢体逐渐转向躯干,机体细胞数量减少,肌肉组织减少,容易发生肌肉萎缩,身体水分减少,细胞内液减少,组织萎缩,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出现人群较多。这一阶段开始,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湿度适应能力也在降低。
5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
许多脏器开始老化,免疫组织减少,免疫细胞数量下降,容易造成老年人的抗病能力降低。
6老年人易患贫血
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
由于老年人骨髓内红骨髓的数量减少,黄骨髓数量增多,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老年性贫血的情况。
由于老年人胃肠部功能下降导致缺乏叶酸和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功能减退,容易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不足,最终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部分老年患者由于患了胃肠道溃疡或肿瘤等疾病,引起胃肠道慢性失血的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因此如果发现贫血,需要从自身骨髓造血功能、是否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是否缺乏铁元素等原因找起,予以对症治疗。
在饮食上,尤其需要充分补充铁剂、维生素B2、叶酸及优质蛋白等合成红细胞的材料,促使机体合成红细胞。最后,是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注意适当锻炼,提高机体耗氧量。注意规律饮食、提升睡眠质量。
老年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但多不严重。只需要平时多加注意,饮食得当,基本上可以规避老年性贫血。
7老年人心理发生变化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心理状态也随之容易出现异常,比如惶恐遗弃感、孤独寂寞感、焦虑抑郁感、多疑、啰嗦,自卑感等一些列心理问题都很容易出现。再加之如果出现丧偶、空巢、退休等原因,都会造成心理上的寂寞孤单,影响睡眠和食欲等。
PART2老年人的保健误区
误区1:滋补药有益无害
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往往要求医生开营养滋补类药物来吃,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
其实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虚证”,如果滥用补药,反而会引起新陈代谢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比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还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等,这无异于火上加油,助纣为虐。因此“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滋补的基本原则。
看上了一些保健品宣称能够预防癌症等效果,因此很多老年人都中了虚假广告的圈套而买来大量的吃,这不仅经济受到损失,还容易伤害肝肾功能。
误区2:饮食越清淡越好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为饮食清淡索性吃素,其实,这是走向极端,不少吃素的老人常出现消瘦或虚胖,并伴有全身乏力、肢体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又查不出什么大的疾病,其实这是营养不良所致。营养专家提醒老年朋友,饮食应荤素搭配,不偏重于荤也不偏向于素。样样都吃一点,这才是人体收支平衡的最佳状态。
误区3:能吃能睡身体好
能吃能睡固然是健康的表现,可有时候又是疾病的反应。有的病并不影响食欲和睡眠,相反还有使食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的现象,如甲亢、糖尿病、肥胖症等就是这样。因此,如果发现食量和睡眠时间短期内的异常,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误区4:运动越多越好
“生命在于运动”,许多老年人由此误认为运动越多越好。其实,老人生理已衰老、退化,过多或过量运动对老人并不是有益的事。应该说,四分动,六分静,对老人健康有益。
尤其爬山类的运动,有一个腿从曲到伸直的过程,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加速其退化和磨损。所以,如果本身就有关节退化的问题,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爬楼。应选择关节负重少的运动如游泳、平地步行等运动。
运动是养生的最实惠的方法,但是最忌讳过犹不及。千万不要不考虑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反而伤害到了膝关节,造成腰腿疼痛。
老年人的保健养生更需要科学的知识来进行武装,不然不仅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身为子女一定要帮助老年人把控这件事,不要让老年人深受奸商欺骗。
PART3如何进行自我保健
了解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常见的一些保健误区,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适合于老年人的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措施。
总体来说,老年人的日常需要避开以下这九个问题:
饮食上避免:过饱,过甜,过咸,厚腻,烟酒,
心理上避免:大喜大怒,
运动上避免:久坐,懒散,
还要防止:便秘
1 饮食是基础
饮食上的自我调整,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身体功能的改变,努力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减少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时间。
为了预防贫血和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饮食需要留意以下部分:
1 每天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这些食物当中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每周吃 1~2 次动物肝脏、血等。这些对于维持老年人的肌肉合成、预防老年人贫血十分重要。
2 天天喝奶,牛奶当中的乳清蛋白对促进肌肉合成,预防肌肉衰减很有益处,而且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高,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考虑用低乳糖奶或者食用酸奶。
3 每天吃大豆和豆制品。老年人应该每天进食一次大豆及其豆制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4 均衡饮食结构。具体来说,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比如早餐配合1~2种以上主食,一个鸡蛋一杯奶,再配一些蔬菜和水果。午餐和晚餐配两种以上主食,1~2种荤菜,1~2种蔬菜,一个豆制品。
可以再配合每日一小把坚果、一个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
5 高钙食物除了奶制品以外,还可选用豆制品、海产类、高钙低草酸蔬菜(芹菜、有才、紫皮洋葱、苜蓿)、黑木耳、芝麻等天然食物。
吃粗粮在老年人养生群体中非常的流行,大家都认为是粗粮能够补充b族的维生素,并且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消化和预防便秘很有帮助。但是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吃粗粮过多反倒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一定要留意自己身体的反馈,注意把握好度。
考虑到不少老年人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和早饱现象。进餐当中,更要细嚼慢咽,预防呛咳和误吸。这样可以增加身体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刺激胃肠消化液的分泌。
在食物的烹调方法上,对于容易出现呛咳、哽噎、疼痛等吞咽障碍的老人,可尽量把食物切小、切碎、切细,或者延长烹调时间,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方法,把饭菜烧得软烂一些。避免煎炸和熏烤类食物。
如果是高龄老人和身体虚弱、或体重明显下降的老人,正餐摄入量可能有限,就需要特别注意,增加餐次常换花样。可以尝试安排为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
老年人的身体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所以要积极主动饮水,首选是温热的白开水或者是淡茶水。每天的饮水量达到1500~1700毫升,要少量多次。睡前一小时不建议用餐喝水,以免影响到睡眠。避免浓茶,咖啡,这些都会干扰对食物当中铁的吸收。
另外戒烟限酒对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来说也是必要的举措,也可尽量减少对于健康的影响。
2 运动来提升
对老年人来说肌肉萎缩是健康的大敌。肌肉多慢性病少。美国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去刻意锻炼,30岁开始人的肌肉便逐年减少,到75岁时会消失50%,这时慢性病你是想防也防不住了。老年人应加强肌肉锻炼,维持健康体重。
老年人的身体BMI指数不低于20kg/m2,更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 10%以内,是最长寿的体重范围。
美国心脏学会的一期保健指南就提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每周做2次8~10种力量锻炼。有一些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拿两个矿泉水瓶子,在家里可边看电视边做,平举、侧举、上举等。
此外,平衡训练可以激活小脑,延缓衰老。建议可闭眼单腿站立,先在平地上,然后在不平的地上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护身体、注意安全。也可以打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
对老年人推荐的运动来说,除了走路以外,尤其推重太极拳或八段锦等传统锻炼方法。
国外科学家指出,练15分钟太极拳后,发现免疫细胞有明显提高。国内医学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练一次太极拳可使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液增加16mg/100。证明太极拳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药物不易达到的效果。
另外一个实验更发现,如果太极组的人也接受疫苗注射,他们的免疫指数是只注射不打拳人的两倍,这证明太极拳可以增进免疫系统功能,同时不和任何药物抵触。
中老年人坚持练太极拳对增强免疫力尤其好。太极拳运动具有消耗脂肪、调节体重,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新陈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糖的作用。
另外,北京广安门中医院的国医大师路志正就非常看重8段锦的养生效果。而且广安门中医院在八段锦对改善肠道功能、缓解疼痛等方面申请了不少国家项目基金,并和国外研究机构展开了深入的量化研究。
太极或八段锦引起运动的缓和性,也尤其适合老年人。
对老年人来说,要保持健康,运动是非常必要的部分。越是天冷越不能躲在屋子里不运动。老年人经常会受到便秘的困扰,多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个麻烦。
在老年人运动上,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户外运动,以能够更好的接受紫外线照射,同时也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PART4如何保持美好心情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自己位置服务几十年的社会舞台退出、转入生活舞台,角色的巨大转变,很容易为老年人带来了很多心理问题:
1、孤独感:步入退休生活没了工作,开始有大片时间在家休息,这样的突然改变完全打破了自己长时间的生活习惯,让生活中多了很多空白,很容易会使人感到孤单、空虚。
2、失落感:不再担任社会职务,金钱来源发生变化,容易引发老年人感觉不能继续为家庭贡献力量、个人价值缺失,因而产生失落感,由此可能衍生诸多其他问题,如心理畏缩、急躁、多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3、恐惧感:面临亲友的病痛,自己身体机能的退化,很容易产生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
这时候,步入了漫长退休生活轨道的老人们,自然需要重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老年生活,也是我们人生轨道的必然切换,和出生、成长、工作、结婚、生子一样,是每个人人生中必然面临的自然阶段。一个完整的生命,并非只有一个向度而已。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积极转变心态,照顾好自己,发展能够陶冶自己性情的兴趣和爱好,提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规划,让自己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老年生活同样是人生的重要环节。
衰老是我们每个人终将走向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我们总可以通过努力来减轻衰老的症状,并推迟它的发生,把病痛压缩在临终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
最美的人生应当是同时具备100岁时的人生境界,80岁时的宽广胸怀,60岁时的智慧才干,40岁时的坚毅拼搏,20岁时的激情无畏,再加上2-3岁的天真无邪,这才是最美妙的人生!
毕竟,我们在乎的不仅是生命中的岁月,更在乎的是岁月中的生命!
最后,保健的本质,最终是帮助老年人养成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它成为自己轻松、自然的生活习惯,时刻融入生活之中就好。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关于《老年人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所有分享内容。最后送给我们每位老年人一段话:
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
动用你的脑,操练你的手,
平衡你的心,陶冶你的情,
戒烟又限酒,鹤发童心活到九十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