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作为非嫡非长的皇子之一,如何夺得帝位?

《雍正王朝》:雍正作为非嫡非长的皇子之一,如何夺得帝位?,第1张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由于封建社会的特殊性,存在着一个以世袭罔替的国家***的位子——皇位。

皇位一般由太子来继承,但出于自身的警惕性,皇帝通常会扶持其他皇子来平衡朝政,但这也很容易引起其他皇子的野心。

清朝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一届国家***竞选,我国的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正是将这段传奇的九子夺嫡经过艺术加工呈现于大家面前,而雍正帝作为非嫡非长的皇子之一,在剧中又是如何夺得帝位的呢?

1、 始做孤臣

纵观历史,作为皇子极少有不向往皇位的,除非他已经有了附庸的对象。而雍正作为皇帝的第四子,排位靠前,且颇有能力,又为何不能搏上一搏?

可惜的是雍正身边并无其他助力,唯有十三弟胤祥与年羹尧在其左右,所以雍正最初是作为偏向正统太子胤礽的助力存在的,且同时与皇八子的关系和谐。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初次被废是因为他与皇帝后妃偷情被发现,且同时皇十四子伪造太子调兵手书,惹龙颜大怒,太子之位丢失。

而在太子被废之后,康熙帝命百官推举新太子时,发现了皇八子胤禩与大臣结党营私,一时朝中大乱,众皇子眼见太子之位空悬,纷纷行动。

然而就在这样的乱象之下,雍正帝胤禛主动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雍正帝的这一下与其他皇子高下立辨,宛如一株空谷幽兰立于朝堂之上,就像爱打小报告的班干部。

同学们或许讨厌他,但老师一定是喜欢他的。其他皇子或许还能觉察出雍正的用意,但康熙帝一定是属意这个向自己递话的儿子的。

因为胤礽毕竟是康熙帝亲自教养到大的爱子,否则也不会在刚满周岁时就被册封为皇太子。

康熙帝初废太子,其中存在着一部分的冲动,且后来皇长子与皇八子在朝廷中的争斗也让康熙帝觉察,原来皇太子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的,那么上次的事件又是否有猫腻呢?

皇帝的疑心一旦起复,就很难消失了,所以胤礽的复位也是必然。而雍正首先要做的不是争夺太子之位,而是先走进皇帝的视野。

太子的初次被废让他看到了希望,那么接下来就该让康熙帝的目光逐渐从胤礽转到自己身上来了。而作为太子的辅佐,以臣礼待之是最好的选择,既能步入皇帝视野,又能从其他皇子中脱颖而出。

2、 初听孤臣

其实早在康熙帝提起,雍正就已经走在孤臣的道路上了。当时皇太子尚未被废,雍正作为他的辅佐,为他背了不少的黑锅。

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第一次对雍正说,"我要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是在雍正请旨追回户部欠款之时,当时最大的债主当属太子。

而讨债这一行为从古至今就不讨好,更不用说向自己的上司、兄长讨债。所以当时康熙帝对他说这句话时,也颇有些提点他的意思。

虽然康熙帝属意提点他追回欠款,但他却也从其中琢磨出些夺嫡的方法来。孤臣二字,先孤后臣。这又跟纯臣不一样。

纯臣作为只忠于皇帝的大臣,自然当全力追回户部欠款,且会有皇帝的支持。而孤臣,则是孤零零的独臣,单以国家社稷为重。

且当时国库空虚,急需雍正追回的这笔欠款填补,当时的雍正真正是毫无助力,且将朝廷上下得罪了遍。孤臣之路本就寂寞难走,更不用说意图将孤臣之路搭在通往皇位的独木桥上。

3、 先君臣后父子

这样看来,雍正像是被康熙帝摆了一道,得了这么个前后无援的结果。但其实,这都不过是因为康熙帝未以父亲的角度去看待雍正。

而是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上司给下属指派任务。作为皇帝,常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多讲讲亲情,而他自己却总无视亲情,先君臣后父子往往就是皇室中人对待亲人的态度。

雍正也从这样的态度中,品出通往皇位的捷径。从1675年始,太子胤礽初次被废止,胤礽已经当了33年的太子,堪称太子钉子户,任谁看来太子的人选都不会再变了。

然而正是由于长时间的沾染皇权,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礽在初次被废,又复立后感觉自己将来皇位不稳,决定铤而走险,发起兵变,结果理所当然地被镇压,并二次被废。

在历史事实中,或许原因细节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胤礽的二次被废就决定了他从此与皇位无缘,更不用说是因为夺宫失败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而之前在他身边一直疯狂打"孤臣"存在感的雍正胤禛自然而然地进入皇帝眼中继承人的顺位。

且由于"孤臣"的叠加效果,让康熙帝眼中的雍正有着顾全大局、舍身取义、宽容又顾念亲情的好品质,致使雍正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皇位。

常有野史说,雍正帝能登上皇位是因为篡改了康熙遗诏,把原本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且不说这本身的真实性,单看雍正帝做孤臣时的隐忍与气度,就当得这个皇位。

雍正帝做孤臣本身就有些投康熙帝所好的意思,一个皇帝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雍正在太子胤礽在位时勤勤恳恳地辅佐于他。

在太子被废时努力上奏,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很博好感,更不用说他能力出众、顾全大局。作为一个职员。

我们首先要给上司看到我们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跟良好的工作态度与人品,争夺皇位虽然不同于求职,但它又以其特殊性跳脱于普通家庭关系之外。

父子之间以君臣为先,或许我们会觉得有些冷血,但也正是因为以君臣为先,雍正才能凭孤臣之路登上皇位,若是以亲情为凭,那被康熙帝亲自教养到大的皇太子胤礽早就登上皇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利用担任吏部主事的职务,用十年之间,网罗、收集百官的斑斑劣迹,建立了私档,也就是足足十大箱的《百官行述》。此消息一经放出,立刻引起了太子、四阿哥、八阿哥等人的高度关注。最终,经过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李卫化妆商人骗当,十三爷带兵搜查,这十大箱的《百官行述》摆在了众位皇子以及上书房大臣马齐面前,而四阿哥则当众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

那么四阿哥为什么要当众烧掉《百官行述》,我认为有一下原因。

第一,这是做给康熙看的,告诉康熙自己要做孤臣,并没有控制朝臣之意。

四阿哥经过了“百官推举新太子”一事,知道了康熙非常的反感皇子与朝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前的明珠、索额图倒台,以及这次的八爷党溃败,都是因为皇子与朝臣关系过于紧密,甚至形成了党派,这些都是让康熙非常反感的,而康熙之前就告诫四阿哥要做孤臣,就是要他保持与朝臣之间的距离。

而雍正当众,特别是当着三阿哥胤祉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面烧掉《百官行述》,就等于告诉了将这件事告诉了康熙,从康熙后来的表现以及邬思道之后的分析来看,康熙内心对于此事也是非常认可和赞同的。一来赞赏四阿哥对于百官的仁心和包容之心,没有将私档内容公之于众,避免了朝政的混乱,安定了人心;二来赞赏四阿哥没有借由《百官行述》,控制朝臣,觊觎皇位。

但同时也对于四阿哥没有自己上折子汇报有些不满,所以这才借年羹尧打听此事,但总体上,康熙还是非常满意四阿哥的处理结果,此时也让四阿哥在康熙心中加分不少。

第二,这是做给众位皇子看的,以隐藏自己的夺嫡之心。

四阿哥本可利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构筑自己的党派,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而获得与太子与八爷党进行夺嫡的资本。但是四阿哥却一把火烧掉了,这就让众位皇子,特别是有有意借助《百官行述》这样做的太子和八阿哥,一方面他们此时心里是非常恨四阿哥的,另一方面,会放下对于四阿哥的警觉,毕竟,你老四有这么好的东西可以控制朝臣,但是就这样被你烧掉了,看来你是心中只有朝廷,只有朝纲,只是一心想着做事不去争夺皇位。因而,四阿哥也通过此事将自己的夺嫡之心在众位皇子以及康熙面前隐藏了起来。

第三,这是做给百官看的,四阿哥虽然是“冷面王”,但是处事公允,值得称道。

此前,四阿哥都是以“冷面王”的形象出现在百官面前,就连八阿哥也说:“老四能让这么多人怕他,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占着一个理字。”所以百官肯定的是四阿哥的能力以及一心为公的正义感,但是对于四阿哥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并不赞同,所以与八阿哥府上门庭若市形成对比的就是四阿哥府上的鲜有拜访、冷冷清清了。

而四阿哥最终处理《百官行述》的结果必然是另百官百感交集的,其一,知道结果后,必然是长舒一口气,放心心来,毕竟自己的“小辫子”没有被曝光,保住了官位和饭碗,其二,对于四阿哥的心中充满了感谢,同时对于四阿哥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日后协助四阿哥办差,支持四阿哥办事上,必然会更加积极一些。

第四,这个东西自己不能要,也不能交给康熙,更不能落在其他阿哥的手里。

既然《百官行述》不能为自己所用,交给康熙必然招致满朝大臣的强烈不满和愤恨,这一点也断然不可取,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交给太子或者八阿哥,不能让《百官行述》为其所用。因为四阿哥非常清楚,一旦为太子和八爷党所得,他们必然要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对康熙不利,对百官不利,对朝廷不利,对于自己也是非常的不利。所以,《百官行述》不能为自己所用,但是更不能为其他人所用,因而将其全部销毁,已决后患。

第五,要借《百官行述》,为年羹尧在江夏镇的事情进行开脱,也是要为自己和十三爷开脱。

年羹尧剿灭江夏镇的事情太大了,不仅是单纯的官军屠城,受到牵连的还有地方绿营的官兵,虽然是年羹尧的个人行为,但是一旦追查下去,从年羹尧到四阿哥、十三阿哥,甚至是太子都难逃其责。四阿哥也不想把这件事情搞大,所以必须要有一件事情转移矛盾的焦点和所有人的注意力。

最终通过《百官行述》成功将年羹尧的罪行掩盖了过去,三阿哥甚至夸奖年羹尧是“大功一件”,不仅为江夏镇一事找到了圆场的理由和借口,更是为年羹尧找到了开脱的门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甚至是太子都可以从其中抽身。

万历帝之所以会因为立太子一事与文武百官发生矛盾是因为文武百官所支持的太子人选并不得他喜爱,而他属意的太子人选又不符合“立长”制度。

文武百官所支持的太子人选是大皇子朱常洛,但是这位皇子并未后宫正经嫔妃所生,而是一王姓宫女所生。这位宫女在太后宫中当差,有一回万历帝前来太后宫中探望时一时兴起宠幸了她。事后万历帝便忘记了王氏,而王氏却因此怀上了孩子。后来怀孕一事被太后察觉,经由太后的再三逼问王氏终是说出了孩子的生父。太后就此事质问于万历帝时,万历帝却一再否认。但是由于有起居注为证,所以最后他不得不承认。

这个孩子便就是皇子朱常洛。万历帝始终觉得这个孩子的到来就仿佛是在时刻提醒他是一个“见色起意”的人,再加上先前被太后质问时的不愉快,导致他十分不喜欢这个孩子。虽说万历帝不喜朱常洛,但是他始终占据着皇长子的身份,所以朝臣以及太后是非常支持他为太子的。

万历帝所属意的太子人选是三皇子朱常洵。这位三皇子的母妃是颇得万历帝宠爱的郑贵妃,所以万历帝“爱屋及乌”地也非常喜爱这位皇子。 除此之外,郑贵妃也经常在万历帝面前表露出想要自己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期望,所以万历帝便想废长立幼。万历帝的这一想法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因为此举违背了皇室一贯以来的祖制。

因为双方都很坚持自己的立场,所以立太子一事就此陷入了僵局。因为太子人选久而未决,当时的明朝还因此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国本之争。最后,身为皇长子的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而朱常洵则为福王。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一废皇太子”后,下旨要群臣推举新太子,大部分臣工都上书举荐了八阿哥,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与佟国维唱了一出“双簧”,借由隆科多的“检举”,斥责了串联百官的佟国维,令其罢官养老,还借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着八阿哥胤禩也是一通训斥。康熙也藉此赦免了废太子的罪过,准备重新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就在此时,对康熙处理结果极为不满的十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大打出手,而十四阿哥还公然顶撞康熙,致使康熙晕倒。随后德妃乌雅氏绑着十四阿哥并且带着四阿哥向康熙请罪,康熙却什么都没有说,直接升德妃为皇贵妃。而康熙这样做,就是为了两个字“平衡”。

提升德妃的品阶,就相当与“子以母贵”的提升了四阿哥、十四阿哥的出身。

这个时候阿哥们谁的出身和身份最尊贵,太子,母亲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之后便是十阿哥,母亲是温僖贵妃钮钴禄氏,外公更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十阿哥才会如此骄横跋扈,成为八爷党的先锋,凡事冲在最前面而无所忌惮。

此时的康熙前三位册封的皇后都已经去世,此时册封德妃为皇贵妃相当于就是让德妃做了后宫之主,是后宫中身份最高的人。如此,从出身上来说,四阿哥、十四阿哥成为了仅次于太子的阿哥,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两位阿哥牵制太子,另一方面,也让四阿哥在与八爷党的诸位阿哥们,特别是十阿哥的对话中更有底气。

康熙已经开始着手从内部瓦解八爷党了。

八爷党的首脑,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身份卑微,加上百官举荐新太子的事情后,必然为康熙所厌恶。提升德妃的品阶,再加上为以十四阿哥监管兵部,也是为了从内部分化、瓦解八爷党,让八爷党内部出现猜疑和矛盾,在推举继位人和代言人上以自乱阵脚,从而降低太子作为储君的压力。同时,这也能让四阿哥在与八阿哥的对话中更有先天性的身份优势。

康熙这也是为了平衡阵营格局,保证政局的稳定。

康熙刚刚沉重打击了八爷党,在“一废皇太子”的时候,也对太子的党羽进行了打击,此时朝政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连续经历了两次大波动,必然出现一些混乱,因而,康熙也是希望借助升格德妃,重用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改变原有的阵营格局,平衡朝局,保证朝局的稳定,所以,康熙这么做也真的是用心良苦呀。

当然正史当中,德妃没有当过皇贵妃,也没有像后面一样做了雍正朝的皇太后。雍正元年(1723年)5月22日,63岁高龄的乌雅氏病重,雍正本已经为乌雅氏拟定徽号为仁寿皇太后,但是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就于雍正元年5月23日崩逝于永和宫,因而乌雅氏最后的谥号为孝恭仁皇后。而她在世时,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也没有被康熙册封为贵妃,而是在死后因为“母以子贵”,成为了康熙朝的第四位皇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10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