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寸功而为帝!汉文帝刘恒到底是怎样当上帝王的?

身无寸功而为帝!汉文帝刘恒到底是怎样当上帝王的?,第1张

刘恒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他在位期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作为,既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建立盛世,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帝王,被后世许多的帝王看作是偶像。就比如宋仁宗,他就很崇敬这位没有建立太大功绩的帝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刘恒并没有让人为之惊叹的功绩,但是为什么还会有帝王将他看做是偶像呢?既然将他看做是偶像,那么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呢?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初,刘邦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讲当年与薄姬的约定。汉高祖听到后,就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他。他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去陪伴薄姬。晚上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不就薄姬就有了身孕。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在河南宫内成皋台生下儿子刘恒。吕后去世后,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皇孙朱虚侯刘章兄弟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考虑到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在评估了诸王和外戚势力后,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在汉朝建立之后,由于之前的战乱再加上在王朝刚建立,国家各方面都不怎么稳定。刘恒父亲在位的时候,就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由于当时的政局各方面都不稳定,所以这一政策并没有顺利的推行。刘恒在登上帝位之后,便对朝堂之上专权的大臣的势头进行了打压,还减少了诸侯之间的纷争,使得国家变得相对比较稳定,这样一来也就使得休养生息的政策得以推行。

这几十年之中,虽然诸侯间时常会有战乱发生,但这一政策的推行是非常得民心的,百姓对于汉朝的统治也比较认同。这也成功的避免了汉朝像秦国那样发生反叛,也就更加的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另外就是在他当政期间,建立了君臣一心的政权,这样的政权的建立,是无数的帝王都羡慕的。有这样的一个政治环境,国家向前发展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可以说,在经历了战乱之后,急需的就是稳定的政权,妥善的政策,这些他都做到了。除了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还落实了以"孝"治国的方针。可以说这一方针就是在他当政期间得到的发扬,而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对自己的母亲相当的尊重。最后,对于削藩的一些方针也是在他这个时候就已经设定的。

可以说不管是在哪个朝代,诸侯的问题,都是一个大难题。刘恒在位的时候,采纳了贾谊的建议,对诸侯采取了蚕食政策,这为之后他儿子平定七王奠定了基础。他提倡节俭,关心民情,确认道家思想治国,使国家基础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进一步加速了文景盛世。

当君臣之间太过随便的时候,就需要一定的礼仪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了项羽,天下初定,各路诸侯共同推举刘邦为皇帝。这原本就是刘邦梦寐以求的事,自然是当仁不让了。可刘邦只是一个市井出身的粗人,他没有想到,原来即位当皇帝还挺不容易的,需要有一套君君臣臣的严格的等级礼仪。一向懒散放纵惯了的刘邦对此感到很不适应,他不愿意受秦始皇所执行的那种严格的繁文缛节的约束,于是就要求简便行事。但是他手下那些草莽出身的英雄们本来就不太守法纪,现在更是忘乎所以,公然在宴会上饮酒争吵,相互邀功,吵得不可开交。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喝醉了酒后还大发酒疯,狂呼乱骂,拔剑相击,几乎要动起手来,闹得一塌糊涂,天翻地覆。一旦这些人喝醉了,就连一国之君的刘邦也觉得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他这才深刻地意识到,战争时期处理问题的办法在建国后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需要的是大力整顿政府,赶快制定出一套新的更适用的朝法礼仪和礼乐制度。

被刘邦选中制定这个礼仪和制度的人,不是人们所熟知的丞相萧何,也不是神机妙算的留侯张良,而是一个阅历丰富,人情练达的儒生,这个人就是叔孙通。

叔孙通是鲁国地区人,鲁国是先圣孔子的故乡。儒家学说的发祥地。那里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造就了一代代数不清的儒家英才,使儒学在那里得到了一脉相传的发展。尽管秦始皇曾经杀害了一大批“以文乱法”、“是古非今”才女的迂腐儒生,并且实行了禁书的政策,不准民间私自藏有诗书,但他仍然在朝中设立了博士官,博士官所用的书也就不在禁毁之列了。

叔孙通知道国家马上就要有大乱,彻底对秦二世放弃了幻想,找了个机会逃回故乡,先是投奔了项羽,后来又在楚汉之争时归顺了刘邦。

叔孙通和其他只会背诵经书、不达时务的儒生不同,他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人的心思,也懂得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在跟随刘邦后,他探知刘邦讨厌戴高冠的博士装束,就立即将自己的服饰改成短衣,以此博得刘邦的欢心。在楚汉争霸的关键之际,刘邦最需要能征善战的人,他又向刘邦推荐了很多勇士。因此,刘邦封他为博士,号稷嗣君。所以,史书上记载,叔孙通既是秦末的最后一个文学博士,也是汉代的第一个儒学博士。正是因此,刘邦即位后,领悟到只有儒生才能为自己制礼作乐、整顿纲纪。于是就自然地重用了通达世情、懂得自己心思的叔孙通。

于是,叔孙通揣摩着皇帝的心意,率领一班弟子和鲁国的儒生,杂糅古礼和秦朝的礼仪,因地制宜,删繁就简,创制了汉代开国之后的第一部礼乐大典。公元前200年,长安城中的长乐宫落成,群臣齐来朝见,第一次施行了叔孙通等人制定的汉代礼仪,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详细史料记载的朝拜仪式。

据载,这天天刚擦亮,宫廷中的礼官就带领着群臣次第步入殿门。廷中陈列着车骑步兵卫队,设置了各种武器和各色旗帜。在一声传呼令中,殿下数百官员站立在台阶两旁,武将立于西边,文官立于东边。刘邦则乘舆出现,百官都举着旗帜,左右侍卫高呼“皇帝驾到”,于是诸侯王以下依次奉贺,场面十分壮观,气氛肃穆,诸侯王、文武百官,无不震恐。大礼古代画扇完毕,又大摆宴席,殿上的臣子们都俯身俯首,按照尊卑的次序先后上朝。如果有不懂礼仪的,当即押下去法办。整个宴会自始至终秩序井然,尊卑有序,没有人再敢任意地在此时高声喧哗。

刘邦看到这种情景,不禁感慨道,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啊!于是龙颜大悦,封叔孙通为太常,专职制定礼仪。这时,叔孙通趁机进谏,为参与制礼作乐的弟子们和儒生们求官。素来鄙视儒生的刘邦在高兴之余,接受了叔孙通的请求,拜封儒生为郎。先前不理解叔孙通、甚至埋怨他的儒生们也终于心悦诚服,称赞他是圣人。

叔孙通后来官至太子太傅,在刘邦犹豫太子的改废之事时誓死捍卫太子,为汉惠帝立下了大功。惠帝即位后,叔孙通继任太常之职,所以汉初的各种礼仪制度,皆出自叔孙通之手。司马迁曾评价叔孙通为“汉家儒宗”。纵观叔孙通一生的为人处世和他的功业,这样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叔孙通和他的弟子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汉代儒学的先声了。

刘邦(公元前247~前195, 一说前256~前195)

汉朝开国皇帝,著名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途中将刑徒释放,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推举,据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霸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与秦民约法三章,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险遭杀戮。其后被迫接受项羽封号,为汉王。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汉朝。刘邦顺应民心,知人善任,故能屡败屡起。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剪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10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