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第1张

容易得糖尿病的人主要是:

1、肥胖的人。

2、年龄大于45岁的人

3、一级亲属有得2型糖尿病的人。

4、有巨大儿分娩史的人。

5、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人。

6、有吸烟、很少运动的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渐渐成为全球流行病。有人说,肥胖对人而言,除了骨质疏松发生的机会减少外,没有一点好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是有一定道理的。糖尿病与肥胖关系密切。肥胖或超重的人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高3倍!胖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形成胰岛素抵抗。胰岛为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不得不加倍工作,多合成释放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累垮了,功能衰竭了,释放的胰岛素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糖,导致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即便是发展不成糖尿病,亦会使葡萄糖耐量受损,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当然,肥胖患者发生糖尿病较多,可能还与其较少的体力活动有关。肥胖患者发生糖尿病后如不及时恰当的治疗,长时间血糖控制差,则会使体重明显下降,甚至消瘦,这种体重下降是糖尿病恶化的临床标志。肥胖者易发糖尿病,但肥胖并非是糖尿病的发生的必备条件。一部分非肥胖病人也可发生糖尿病。故非肥胖者如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也应化验血糖。糖尿病肥胖患者比非肥胖者更易发生高血压和冠心病。所以通过减肥使肥胖糖尿病患者体重接近理想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那麽到底什麽情况下才算肥胖呢!下面主要介绍3个简便方法:①理想体重(公斤)=身高—105,理想体重应浮动于标准体重±10%,如超过标准体重20%,则应视为肥胖。② 标准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公斤)÷身高(m)2,一般男性BMI:20-25,女性BMI:19-24,超过此值,应视为超重。男女体重分别超过27和26,则被认为是肥胖。③腰/臀围比值:测量方法,测量时应尽量少穿衣服,两脚与肩等宽自然站立。腰围测量方法是在肋骨下缘与胯骨最上方连线中点测量。测量时皮尺的水平位置,松紧适宜。臀围测量应以从耻骨上缘(而不是估计的臀部最宽处)水平测量。男性腰/臀围比不应超过090,女性则不应超过085。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更能恰当的反映腹型肥胖。

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健康意识的滞后,使人们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纤维素等不合理膳食的摄入增加。其结果是超重和肥胖,继而高血压、高血脂(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迅速上升。长期持续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统计表明,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约增加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增加30倍,糖尿病的危险与肥胖持续时间以及肥胖程度有关。而且,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的人,腰围/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

如何防治因肥胖而出现的糖尿病呢?

生活干预:是肥胖与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合理饮食的原则是营养平衡、饮食品种多样化、科学计算总热量、结构合理、高纤维素、低盐、禁酒及禁甜食等。运动疗法是肥胖及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措施。运动可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尿病的症状。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具有良好预防肥胖、减肥的作用。运动以中等强度为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高强度、高对抗性运动。

药物治疗:一旦出现糖尿病,还是需要药物来治疗的。可以使用双胍类或胰岛素以及其他西药降糖药。若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可联合中药参芪降糖颗粒,中西结合,科学平稳地把血糖维控到正常水平。参芪降糖颗粒还能纠正血液流变,保护靶器官,对并发症有良好的防治改善作用。

肥胖与糖尿病如同孪生一般共存。长期持续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发病率超过10%,其中2型糖尿病占到93%左右。而引起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肥胖。

为什么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在作怪。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人在进食后将大量的糖份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只有依靠胰岛素,血糖才能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同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被胰岛素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很多学者认为肥胖者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满足细胞的代谢要求,胰岛需要分泌比常人多几倍的胰岛素,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引发糖尿病。并且长期合成大量胰岛素,胰腺可能因“工作”过度而渐渐衰竭。

糖尿病患者如何减肥好?

1控制饮食热量

控制饮食是用正常的饮食量来取代过剩的饮食量,吃饭吃七分饱即可。比如,你每天需要2100大卡热量,那么你可以通过饮食来获得1500大卡左右的热量,其余所需的能量可以由身体消耗脂肪获得。

2多吃低GI的食物

GI值即血糖生成指数,反映的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程度。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会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就升高。GI>70的食物为高GI食物,GI<55的食物为低GI食物。低GI的食物不易被消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对血糖的影响相比高gi值食物较小。

并且这类食物的饱腹感强,能够让人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进食,有减肥功效。一般来说,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GI比较低,建议多吃这类食物,如水果、蔬菜和粗粮。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糖分高的水果。

3坚持运动提高代谢率

运动可加速人体内热量的消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其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有时甚至胜过降糖药。有报告称,年龄较小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若在发病的初期通过运动减肥使体重达标,将有50%的人得到康复。

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减肥需要把握运动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等。糖尿病患者受外伤较难痊愈,在运动过程应避免受外伤,出现外伤要停止运动,情况恶化要及时就医。

如果有帮助到你,希望能采纳!

如今,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会有很多人发现肥胖的人会更容易得高血压或糖尿病,这也让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好奇是否是真的肥胖的人,便更加容易获得糖尿病和高血压。其实这有一定的道理,肥胖的人在饮食的过程当中没有任何顾忌,所以会造成自己心血管疾病和自己的糖尿病,所以能够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便能够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的人呼为不注重自己的饮食

糖尿病患者会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排除遗传因素之外,会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自己的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而导致肥胖,当然这样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便会让自己的身体产生更大的代谢功能障碍。肥胖的人自身的激素分泌会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自己的胰岛素分泌便会让自己非常容易患上糖尿病,这让更多的人都非常的谨慎,毕竟自己的肥胖会影响着自己身体的大部分功能。

饮食习惯不健康会造成心血管疾病

其实大多数身体肥胖的人对于饮食都没有一定的控制,当然对于饮食不控制也会造成自己的心血管疾病,毕竟任何饮食不控制会让自己的血管内垃圾变多,从而会影响血流的流动。当然,肥胖的人如若进行一定的减肥变会让自己的身体即刻恢复健康,对于大部分的肥胖患者来说,都是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而造成的大部分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自己的体重也会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保护。

身体中的任何不正常表现都会引起我们身体中的某些疾病,所以很多时候保证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对每一个人都必须的,所以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到的。

首先糖尿病是肯定离不开遗传因素的,如果祖父辈有糖尿病史的话,后辈必须多注意,因为患病几率高于没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如果不注意的话会有更高的几率患上糖尿病。虽然上帝有点不公平,不过养成更好的饮食习惯并非一件坏事,在某种情况下来说,虽然压抑了我们对食物的摄入,但也是更利于健康的一个护符。

另外,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疾病,主要问题出现在胰岛,如果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细胞被破坏,都会造成高血糖的症状,所以不注意保护自己胰岛的人很容易诱发糖尿病,日常给胰岛增加负荷是很容易损伤胰岛的做法。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淀粉丰富的食物(碳水化合物最终分解为葡萄糖),会增加胰岛负荷,时间长了可能会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度降低的情况,对血糖感应降低,也无法更好地起到降糖效果。

长期摄入高脂高热食物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长期丰盛的食物占有很大的因素,肥胖、高血脂等情况会增加肝脏负担,另外也会增加胰岛素负荷,紊乱内分泌,胰岛素抵抗增强,很容易让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而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所以为了预防糖尿病,最好日常多以清淡饮食为主。

另外,胰岛细胞是无法再生的细胞,胰岛细胞损伤后无法正常释放胰岛素,胰岛细胞的损伤很容易诱发糖尿病,一型糖尿病多和胰岛细胞的损伤有关,而胰岛细胞的损伤有可能是病毒入侵,长期的压力、忧虑、体质虚弱、饮食作息不好共同作用,从而导致糖尿病暴发。糖尿病也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如果内分泌紊乱的人也更容易增加糖尿病的诱发几率,比如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定时,饥饱不定,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增加诱发糖尿病的几率。

长期不运动,喜欢久坐久躺的人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运动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血糖更缓慢平稳,久居不下,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久坐久躺也更容易诱发肥胖或三高疾病,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增加胰岛素负荷,因此也会增加诱发糖尿病的几率。

有医学知识的人知道,高血糖和高血压等症状尤其“有利于”长胖的人。奇怪的是,欧美国家的大块头人口远多于中国,但疾病的比例差别不大。糖尿病研究所的教授告诉记者,中国人的肥胖与欧洲和美国的肥胖大不相同。对于中国人来说,体重指数(BMI)超过23属于“危险人群”,而欧洲人和美国人只有超过25才超重。肥胖、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往往是“兄弟姐妹”。

据了解,目前中国对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来自欧洲和美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人。因此,研究中国肥胖的特点尤为重要。在上海选择了两个社区,对近6000名随机抽样的居民进行了大规模住户调查。通过系统分析发现,中国轻度肥胖人群的脂肪分布与欧美全身肥胖人群的脂肪分布有很大差异。中国人体型不大,但他们很容易在腹部长肉,而且有很多人的肚子很大。在医学上,脂肪主要积聚在腹腔的肥胖称为内脏肥胖,而大腿和臀部较厚的肥胖称为皮下脂肪肥胖。研究发现,内脏肥胖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原因是皮下脂肪可以保护正常的糖脂代谢。人体形状既有遗传影响,也有后天影响。人们应该注意饮食和锻炼,“控制你的嘴,多活动你的腿”。保持健康平衡的体型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糖尿病基本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然而,我们面临的威胁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侵犯。不同的人应选择不同的降血糖方法,如服药、注射胰岛素等。在饮食方面,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茎、粗粮和低糖水果。少盐少油。生活习惯中的戒烟和酒精限制。增加锻炼。我们可以补充一定量的营养素,如抗氧化剂、蜂胶、灵芝孢子粉、B族维生素、镁、锌和泛酸,帮助降低血糖,效果会更好。

胖人由于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变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容易升高。为了保持血糖不至于升高,病人的胰岛就不得不拼命工作,多放出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久而久之,胰岛累垮了,功能衰竭了,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就升高,最后导致了糖尿病。

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尤其内脏脂肪对健康危害很大。它是一种内分泌组织,可分泌各种细胞炎性因子和激素,直接干扰机体正常胰岛素分泌,使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研究表明,在标准体重基础上,体重每增1公斤,患糖尿病危险将至少增加5%。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发现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选择正确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5

最新回答 (1条回答)

受伤的男孩

2013-12-05 回答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 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占10% ,2型糖尿病患者占90% 。 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32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