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
作者:商鞅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上贤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贤无用也。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无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故曰:王道有绳。
夫王道一端,而臣道亦一端,所道则异,而所绳则一也。故曰: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民之生,不知则学,力尽则服。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夫民愚,不怀知而问;世知,无余力而服。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武王逆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上不及虞、夏之时,而下不脩汤、武。汤、武塞,故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
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听也,今日愿启之以效。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今世之所谓义者,将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立民之所乐,则民伤其所恶;立民之所恶,则民安其所乐。何以知其然也
夫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则生佚。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吾所谓利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大小,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刑加于罪所终,则奸不去;赏施于民所义,则过不止。刑不能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
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国治必强。一国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寝。天下行之,至德复立。此吾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
古者,民藂生而群处,乱,故求有上也。然则天下之乐有上也,将以为治也。今有主而无法,其害与无主同;有法不胜其乱,与无法同。天下不安无君,而乐胜其法,则举世以为惑也。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译文开天辟地之后人类诞生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他们处世的原则是爱自己的亲人,喜欢私利。爱自己的亲人,就会区别亲疏,喜欢谋求私利,就会心存邪恶。人多,又都区别亲疏,心存邪恶为自己,那人类就会混乱。这个时期民众都尽力制服对方来竭力争夺财物,这样就发生的争斗。发生了争斗又没有一个正确的准则来解决,那人们就没有办法过正常生活。所以有道德的贤人确立了不偏不倚的正确标准,主张无私,因此人们喜欢仁爱这一准则。此时只爱自己亲人的狭隘思想被废除了,崇尚有才德之人的思想被确立了。凡是讲仁爱的人,都把爱护、方便别人当作自己的事务,而贤德的人把推举贤人当作自己的处世原则。人口众多,而没有制度,长期把推举贤人作为治理准则,就会发生混乱。所以,圣人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君主确立了崇尚贤德的思想就废除了,而尊重显贵的思想又树立了起来。如此看来,远古时代人们爱自己的亲人而喜欢私利,中古时代人们推崇贤人而喜欢仁爱,近世人们的思想是推崇权贵而尊重官吏。崇尚贤德的人,所遵循的原则是推举贤人,可是设立了君主的地位,使崇尚贤人的准则没有用了。亲近亲人,是以自私自利为原则,而奉行不偏不倚的公正之道,使自私自利行不通了。这三个不同时代,不是做的事互相违背,而是人们原来遵循的规则有问题,所以人们原来重视的东西更改了,这是因为社会形势变了,而人们所要施行的标准也就不一样了。所以说:统治天下的原则是有规律的。
君主统治天下的标准是一个方面,而大臣辅助君主治理天下的标准又是一个方面,他们所奉行的的原则不同,而他们所遵行的准则却只有一个。所以说民众愚笨,那么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雄厚的实力就可称王天下。民众愚笨就会力量有余而智慧不足;世上的人聪慧,就智七有余有实力不足。人的本性:不懂就要学,力量用尽了就会服输。所以神农教会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称王天下,这是因为人们要学习他的智慧;商汤和周武王创造了强大的实力而征服了诸侯,这是屈服他的实力。民众愚笨,心中没有知识,就要向别人请教;贡人聪明,可是当用尽力量时就会屈服。所以靠智慧称王天下的就会抛弃刑罚,用实力来征服诸侯的人就不用德政教化民众。
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民发展。周朝不效法商朝,夏朝不效法虞舜时代。三代统治方式不同,却都能够称王天下。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不相同。周武王靠叛逆的方法夺取政权,却又顺从君主的原则来治理国家,用武力夺取天下,又崇尚谦让的仁德思想;周武王夺取天下靠的是暴力,守业靠的却是礼制。现在强国致力于用武力兼并别国,弱国所做的事是尽力防守,从远古来说赶不上虞、夏两个时代,而近古时代不遵循商汤、周武王的治国原则。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统一天的方法补被抛弃了,所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打仗的,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防守的。商汤、周武王统一天下的方法已经被塞堵很久了,可现在的君主没有谁能开启这些方法,因此,没有出现第四个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朝代。不是英明的君主不能听进去我的这番话,今天我愿意用实际效果来说明这个道理。
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不义,就是要确定民众所讨厌的,废除民众的所喜欢的。现在二者名实皆不同,不可以不弄明白。确立民众所喜欢的,那么民众就会被他们所讨厌的东西伤害;确立民众所讨厌的,那民众就会享受他所喜欢的东西。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人忧虑就思考,思考了做事就能合乎法度;人快乐就放荡,放荡了就会产生喜欢安逸的懒惰思想。因此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享受他们的快乐了。用道义来教化就会放纵自己,民众放纵自己就会作乱,民众作乱就会被民众所讨厌的东西伤害。我所说的刑罚,就是实施道义的根本;而现在所说的义是暴乱的原因。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讨厌的东西。
政治修明的国家,刑罚多而赏赐少。政治混乱的国家,赏赐多而刑罚少。所以成就王业的国家,刑罚有九分,赏赐有一分。削弱的国家,赏赐有九分,刑罚有一分。人的罪过有厚有薄,所以朝廷的刑罚有重有轻;人的善行有大有小,所以朝廷的赏赐有多有少。这两项是世人常用的法则。但是刑罚加在人民已经犯了罪的时候,奸邪就不会断绝。赏赐用在人民所认为“义”的上面,那么犯罪的事就不能去掉。刑罚不能除去奸邪,赏赐不能遏止罪过,国家必乱。因此,成就王业的国君,把刑罚用在人民将要犯罪的时候,所以大的奸邪才不产生;把赏赐用在告发犯罪方面,所以小的罪过也不致漏网,治理人民能够使大的奸邪不产生,使小的罪过不漏网,国家就治理好了。国家治,就必定强。一国这样做,他的国家就可以单独治安。两国这样做,战争就可以稍微停止。天下都这样做,最高的道德就会重新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杀戮、刑罚能够归于道德,而“义”反倒合于残暴。
古代人们聚集在一起群居,秩序混乱,所以要求有首领。如此看来,天下的人之所以愿意有首领,是为了追求天下安定。现在有君主而没有法规,它的危害程度与没有君主相同;有了法规而不能制止混乱和没有法规相同。天下的人都不希望没有国君,却又喜欢超越他的法律约束,那么天下的人就都会感到不明白。对天下民众来说没有比国家安全的益处大的事,而治理国家没有比确立君主的统治地位大的事。确立君主的原则没有比施行法治的意义大的;实施法治的任务,没有比除掉邪恶急需的了;去掉邪恶的根本没有比严厉刑罚更厉害的了。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刑罚归劝民众;追究民众的过错,不理会民众的善举,用刑罚除掉刑罚。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垦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
此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
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锺子期
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
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
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
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
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1)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
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
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慷慨之士乎!
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
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
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
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又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
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如此矣。
乡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
亏形,为扫除之隶,在□(2)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
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
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
室家之业,日夜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
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
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
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
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
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
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
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
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
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
沫血饮泣,更张空□(3),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
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
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
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
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
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
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
李陵既生降,〔阝贵〕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
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
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
不为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
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
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
「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
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
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
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4)
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
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
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蚤自裁绳
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
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
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蚤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
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由
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
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
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
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
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
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
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戮笑,以
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
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
衣也!身直为闺〔门合〕之臣,宁得自引于深藏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沈,与
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今虽
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
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有翻译如下:
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再拜说:
少卿足下:前时,蒙您屈尊给我写信,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应把推荐贤士当作自己的责
任。情意那样诚恳,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虽然才能庸劣,也曾从旁听说过有德之人留传下来的风尚。只是自己以为身体残缺处于污秽耻辱的境地,行动就要受指责,想做有益之事反而招来损害,因此只能独自愁闷,没有谁可以去诉说。谚语说:“为谁去做事?谁来听从你!”锺子期死后,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为什么呢?士人要为他的知己效力,女子要为喜爱她的人梳妆美容。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自己怀有的才能像随侯珠及卞和玉那样宝贵,品行像许由和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再以此为荣,恰恰只能被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罢了。您的信本应早日回复,正赶上随从皇上东巡归来,又忙于一些琐事,与您见面的机会较少,匆匆忙忙没有半点空闲,能够尽情陈述自己的心意。如今您遭到无法预料之罪,再过一个月,逼近冬末,我又迫于跟随皇上到雍地去,恐怕突然之间就会发生不可避免的事,那样我最终也就不可能向您抒发我的愤懑之情了,那么您的魂魄也会抱恨无穷的。请允许我把浅陋的意见略加陈述,时隔很久没有回信,望您不要责怪。
我听说,修身是智慧的集中体现;爱人和助人是仁的发端;要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是义的标
志;有耻辱之心是勇敢的先决条件;树立名誉是行为的最终目标。士人有了这五个方面,然后才
可以立身于世并进入君子的行列。所以祸没有比贪欲私利更惨的,悲没有比刺伤心灵更痛苦的,
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的,耻辱没有比宫刑更大的。受刑之后得到余生的人,无法和别人相比,
并非一代如此,由来已久了。从前卫灵公和宦官雍渠同乘一辆车,孔子见到后就到陈国去了;商
鞅依靠宦官景监的引见得到重用,赵良感到寒心;赵谈陪文帝乘车,袁丝脸色都变了。自古以来
就以宦官为耻辱。那些才能平庸的人,事情只要涉及到宦官,就没有不感到丧气的,何况是那些
志气昂扬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才,可怎么能让一个受了宫刑的人来举荐天下的豪杰呢!
我仰仗先人留下的事业,才能在皇帝左右为官达二十多年。所以常自思自想,往高处说,不能尽
心报效诚信,也没有因出奇的谋略和特殊的能力受到赞誉,取得贤君的信任;其次又不能为皇帝
拾取遗漏弥补缺陷,也不能招纳举荐贤能之人,并让山野中的隐士显露才能;对外又不能参加军
队,攻城野战,有斩杀敌将夺取敌人军旗的功劳;往低处说,不能以日积月累的辛劳,取得高官
厚禄,使亲族朋友都感到荣耀。这四者没有一件如愿以偿,只好勉强求合以博得皇上的喜欢,不
会有特别表现,我的情况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了。从前我也曾置身下大夫的行列,在外朝陪着
别人发表些微不足道的意见,没有借这个时机根据朝廷法度竭尽自己的才思,如今已经身体残缺
成了从事扫除的差役,处在卑贱的地位,还想要昂首杨眉,评论是非,那不是轻慢朝廷羞辱当今
的士人吗!唉!唉!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况且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不容易说清的。我年少时以不受约束的高才自负,长大后没有得到乡里的赞誉,幸而皇上由于我父亲的缘故,使我能够贡献浅薄的才能,出入于宫禁之中。我以为戴着盆还怎么能去望天呢,所以断绝了与朋友的交往,忘记了家庭的事情,日夜都想竭尽自己并不很高的能力,专心致志尽力于职守,以便能够讨好皇上,然而事情竟会大错特错,而不是所想象的那样。我和李陵都在宫廷内做官,平时并没有什么交情,彼此志趣不同,不曾在一起喝过一杯酒,在一起尽情交欢。然而我观察他的为人,是能自守节操的奇士,侍奉双亲讲孝道,和士人交往重诚信,在钱财面前廉洁,收取和给予都以义为准则,对有差别的事肯于退让,对人谦恭,甘居人后,时常想奋不顾身为国家的急难而牺牲自己,从他平素的言行表现来看,我认为他有国士的风度。作为臣子虽经历万般危险也不为自己的生命考虑,只想到解救公家之危难,这已是很出奇了。如今所做的事稍有不当,那些只顾保全自己和妻儿的大臣,接着就把他的失误尽情夸大,我确实内心里感到痛苦。 况且李陵率领步兵不满五千,深入战场踏上匈奴的住地,在虎口中投下诱饵,对强悍的匈奴勇敢地挑战,迎着亿万敌军与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所杀的敌人超过了自己的军队的人数,敌人顾不上救援死伤士兵,匈奴的君王都震惊恐怖,于是才把左右贤王的兵马全都调来,发动会拉弓射箭的人,全国的军队共同围攻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用光了,路走绝了,救兵不到,士兵死伤的堆积如山,然而李陵一喊慰劳军队,士兵没有不奋起的,个个涕泪横流,满脸是血,吞下眼泪,再拉开空弓,冒着刀箭,向北争着和敌人拼死。李陵还没有覆没的时候,曾有使者来报告战况,汉朝的公卿王侯都举杯向皇上祝贺。过了几天,李陵兵败的奏章知道后,皇上为此吃饭不香,上朝不乐,大臣忧虑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私下没有考虑自己的卑贱,看到皇上的悲戚哀伤,真心想献上自己的恳切忠诚,认为李陵平时与军官们在一起,甘美的食物自己不吃,分东西自己少要,能使人们拼死为他效力,虽是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他。李陵虽然兵败陷身匈奴,看他的心意,将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报效汉朝。事情已经无可奈何,他消灭了那么多敌军,这战功也足能显示给天下了。我心中想陈述这个看法但没有机会,恰好皇上召见问话,我就按这个意思阐述李陵的战功,想用这番话宽慰皇上的心胸,堵塞怨恨李陵的人所说的坏话;没能完全说明,皇上不理解,认为我是有意中伤贰师将军李广利,并为李陵游说,于是就把我交付法庭,诚恳的忠心终于不能自己一一陈述。因此被定为欺骗皇上之罪,最后皇上同意狱吏的判决。我家中贫穷,财物不够用来赎罪,朋友没人相救,皇上左右的近臣,也没有谁向皇帝说句话,自身并非木石,却要与法吏在一起,被囚禁在监狱之中,谁是可以听我诉说的人呢!这正是少卿亲眼所见,我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这样吗?李陵既已投降匈奴,败坏了他家的名声,而我又受刑住进蚕室,更加被天下人嘲笑,悲痛啊悲痛啊!事情是不容易一一地讲给俗人听的。
我的先辈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可以得到皇上赐给的剖符和丹书铁券,掌管史籍和天文历法,类似于占卜祭祀之官,本来就是给皇上戏耍的,像畜养倡优一样,是世俗之人看不起的职业。如果我依法被处死,也就像九牛失去一根毛,同死个蝼蛄或蚂蚁有什么两样?世人也不会把我和那些死于气节的人相提并论,只不过认为你智虑穷尽,罪恶已极,不能自己赎免,终于走上死路罢了。为什么呢?就是平日自己的工作和职业造成的。人本来都有一死,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为什么去死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使脸面受辱,其次是不让别人用文辞和教令来羞辱,再次是身体被捆绑受辱,再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披枷带索被刑杖拷打受辱,再次是剃光头发、颈戴铁圈受辱,再次是毁伤肌肤、砍断肢体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受辱到顶点了。古书上说:“刑罚不用在大夫身上。”这就是说士大夫在气节方面不能不进行磨砺。猛虎在深山里,百兽都震惊恐惧,等它到了陷阱或兽笼里,就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由于长期用威力制约,逐渐取得的结果。因此,即使有个在地上划出的监牢,士人也绝对不能进去;有个用木头削成的狱吏审判你,也不能去质对。受刑之前就决计自杀,这才是鲜明的态度。如今捆绑手脚,戴上枷索,暴露肌肤,受到鞭打,囚禁在监狱之中。在这时候,看到狱吏就要叩头触地,看到狱吏就吓得不敢出气。为什么呢?这是长期用威力制约造成的情势。等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说不受辱的人,不过是所谓的厚脸皮罢了,还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呢!况且西伯(周文王)是诸侯之长,曾被拘禁在牖(yǒu,有)里;李斯是丞相,也受遍了五种刑罚;韩信已是诸侯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已南面称王,结果都下狱定罪;绛侯周勃诛杀了吕氏家族,权力超过了春秋时的五霸,后来也被囚禁在待罪之室;魏其(jī,基)侯是大将军,最后也穿上了囚衣,戴上了刑具;季布做了朱家的家奴;灌夫被关押在居室受辱。这些人都已身居王侯将相,名声传到了邻国,等犯了罪受到法令制裁,不能下决心自杀,在监狱里,古今都一样,他怎能不受辱呢!从这些情况来说,勇敢和怯懦,是权力地位不同造成的;坚强和软弱,是由所处的形势决定的。这是很清楚的,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受刑之前早点自杀,就已经逐渐衰颓了;到了鞭打受刑的时候,才能到以自杀殉节,那不是太晚了吗?古人所以要慎重对待对士大夫的用刑,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为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势造成的。如今我不幸,早年丧失父母,没有兄弟相亲,孤独一人在世,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该如何呢?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奴隶婢妾还能去自杀,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在所不辞,是以心中还有末了之事为恨,以身死之后文章不能留传后世为耻呀!
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shuì,税)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至于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砍断双脚,终于不可能被任用,便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舒散他们的愤慨,想让文章流传后世以表现自己的志向。我私下里不自量力,近年来,投身在无用的文辞之中,收集天下散失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道理,上自黄帝轩辕,下至当今,写成了十表、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正好遭到这场灾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之色。我确实是想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把它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让它在通都大邑之间流传。那么,我就可以偿还从前受辱所欠的债了,即使受到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讲,很难对俗人说呀!况且在背着恶名的情况下不容易处世,处在被鄙视的地位会招来更多的诽谤。我由于发表议论遭受了这场灾祸,深为家乡的人耻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谒拜父母的坟墓呢!即使再经历一百代,耻辱只会越来越深啊!因此,愁肠每天都反复回转,在家里就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没有不汗流浃背沾湿衣裳的。自己简直就是个宦官,还怎能自行隐退,藏身到深山岩穴之中呢?所以只得暂且随世俗浮沉,在时势中周旋,以此来抒发内心的狂乱迷惑。如今少卿却教诲我要推荐贤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现在即使想粉饰自己,用美妙的言辞宽慰自己,对俗人毫无用处,也不会被信任,只是自讨羞辱罢了。总之,到了死的那天,然后是非才能论定。信中不能把意思写尽,只能简略陈述浅陋之见。特此再拜。
参考资料: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虽然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但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论语》中所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地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悠闲,他还会说饭菜做得不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剪裁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提出“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天性,而孟子则主张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对“礼”十分重视,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主张改弦更张,突破“礼”的约束。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中段。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而战国时候七国准备长期大厮杀。春秋时战争未波及全民,方式如同竞技,没有造成社会全面动荡,而在战国时期,战争已有相当规模,十分残酷,社会全面动荡。两人所处局势不同,也是他们主张不太一样的原因。
1 惠子善喻的译文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 !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 ? '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 ? ”王曰:“末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 ? ”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 ‘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译文:惠子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不知道‘弹’是什么东西的人在这里,他问你:‘弹的形状象什么?’如果回答说:‘弹的形状就象弹’,那他明白吗?”梁王说:“不明白。”惠子接着说:“在这时就应该改变说法回答他:‘弹的形状象把弓,却用竹子做它的弦’,那么他会明白吗?”梁王说:“可以明白了。”惠子说:“说话的人本来就是用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说明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使人们真正弄懂它。现在您却叫我不打比方,这就行不通了。”梁王说:“你讲得好。”
2 《宋濂善谏》文言文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
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3 求文言文翻译《绝缨者言》楚庄王宴待群臣,天晚时群臣喝酒尽兴,人都醉了。大殿上火烛灭了,有人暗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对楚王说:“刚才火烛灭时,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请快点火查看帽缨断的人。”楚王说:“不要燃火!”立刻下令:“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断,表示他还不尽兴。”于是群臣都自动把帽缨扯断了,于是楚王与群臣欢饮后才散席。后来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有个人常常打头阵,楚国与吴国五次会战,他五次攻破敌人行阵打退敌人。楚王奇怪地问他:“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那人说:“我就是大殿上帽缨被扯断的人。”
《祁奚举贤》、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中军尉职务的人。祁奚推举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 晋悼公要立解狐为中军尉,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他,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任 中军尉。” 正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死了, 晋悼公问 祁奚:“谁可以接替羊舌职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羊舌赤可以。” 于是,晋悼公让祁午做了中军尉,让 羊舌赤辅佐他。
君子认为 祁奚在这件事情上能够推举贤人。推荐他的仇人,而不 谄媚;推立他的儿子,而不偏袒;推举他的下属,而不是勾结。《尚书。洪范》说:“没有偏袒不结党,王道政治坦荡荡。”这话大概是说的祁奚 这样的人了。解狐得到举推,祁午得到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立了一个中军尉的官,而得举、得位、得官 三件好事都成全了,这正是由于他能推举贤人。恐怕只有贤人,才能推举跟自己一样的人。《诗小雅裳裳者华》说:“只因为他有仁德,才能推举象他的人。” 祁奚就具有这样的美德。
《弈喻》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4 香居善谏 的古文翻译译文:
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设下三百扇门。凭借齐国的强大,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楚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乐,臣斗胆问楚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楚国的贤臣数以千计,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于进谏,臣斗胆问荆楚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
“现在君王盖大宫殿,占地超过百亩,设下了三百扇门。凭齐国的强大,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步出去。齐宣王说:“香子请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我请求现在就停止修建宫殿。”赶紧召来记事的官员说:“记下:我品行不好,喜爱盖大宫殿,香子阻止了我。”
原文: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主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
扩展资料
《新序》是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历史故事类编,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
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叶公好龙”典故就是出自此书。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谷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广常人世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 的基本因素。
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新序
5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6 食喻 文言文翻译1、译文:
当朝的工部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者,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等到有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只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烧饭,家常饭,吃得下么?”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从早等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忍。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糙米饭和一盆豆腐而已。他们各吃了3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美食佳肴,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要他吃,直指使回答说:“我确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饭菜容易吃,饱时饭菜难吃,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导致这样罢了。”
直指使懂得刘麟说的道理,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二、原文: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sì)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zhāo)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扩展资料:
一、主人公介绍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
正德初,出为绍兴知府。因刘瑾衔其不谒谢,罢为民。瑾诛,起补西安,寻迁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书。因上节财十四事,中贵大恨。由于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令刘麟致仕。
居郊外南垣,赋诗自娱。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其图。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少保,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二、启示
1、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2、从未吃苦的青年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环境里锻炼,是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的。
搜狗百科-食喻
7 卢从愿文言文翻译译文;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著名家族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卢怀慎在儿童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 !”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中宗去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诏命中宗十天一朝见卢怀慎劝谏说:“往昔汉高祖受命为帝时,五天一次去栎阳宫朝见太公,因为从布衣登上皇位,拥有天下,将尊贵归于父亲,所以这么做现今陛下遵守成法、继承皇统,怎么可以效法呢?何况应天门离提象门才二里多,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从这里屡出,万一有愚人进犯车驾,虽将他问罪也来不及了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这样可以免去出入的烦难”中宗不听 升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章疏陈述当时政治,说: 臣听说“善人治理国政持续到一百年,可以克服残暴免除杀戳”孔子说:“假若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仅差不多了,三年便会很有成绩”所以《尚书》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就决定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昔日子产为郑国宰相,变更法令,颁布刑书,第一年众人怨怒,想杀他,三年后众人感德而歌颂他子产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最近州刺史、长史司马、京畿都畿县令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个月就迁官,而不论政绩这样就使没有迁官的人倾耳而听,踮足盼望,争相冒进,没有廉耻,还哪有闲暇为陛下宣布风化、抚恤民众呢?礼义不能施行,户口更加流散,仓库越益匾乏,百姓日见凋弊,都因为这个缘故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竭尽他的气力地处爵位而偷安,用来养成资历声望,虽然圣明君主有勤劳治理天下的志向,然而侥幸的道路已经开启,上下之间互相欺骗,怎么能尽力作到至公呢?这是国家的疾病贾谊所说的脚掌反转不能行,是小小的毛病,这个病不治好,虽有名医和、名医缓也将不能治汉宣帝考核名实,大兴治理,致使风俗向化黄霸是优良的太守,宣帝对他加官秩赐黄金,就地表彰他的政绩,但终于不肯将他迁官所以古时担任官吏的,以至能延长到子孙臣请求都督、刺史、长史司马、畿县县令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如果治理的特别优异,或者可以加赐车马裘服俸禄官秩,派使节慰问,下诏书劝勉,须等到有公缺,才提拔上来以鼓励治理有才能者对那些不称职或贪婪暴虐的人,则免官放归乡里,以表明赏罚的信义 昔日“唐尧、虞舜稽考古事,建立官职,只有百名官员”“夏朝、商朝官吏加倍,还能够任用才能之士”这是说减省官吏因此说:“官员不必完备,只在他的才能”“不要荒废百官职务,上天设立的官职,由人来代行”这里讲的是选择人才现在京师各官司员外官,多出数十倍,是近代以来没有过的事若说官员不必完备,这就是多余;若说人能代行天职,这些人却大多不掌事务,然而俸禄的支出,一年达亿万之巨,白白空竭了府库的储藏,这难道是求得治理的本意吗?现在民力极其凋弊,在黄河渭水扩大漕运,也不足以供给京师,公室私家损耗无数,边境尚不平静如果水旱成了灾害,租税收入减少,边境出现敌情警报,赈救的谷物储量不足一年,陛下将用什么来解决危难呢?“不要轻易使用民力,这会使人危难;不要安于其位,因为这很危险”这是说要谨小慎微审查这些员外官员,都是当世有才干的良吏因才能提拔他们但不发挥他们的作用,用名位尊敬他们但不竭尽他们的才力,从过去以来,使用人材难道是这样吗?臣请求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若有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这就是当前的迫切事务 争思宠,贪贿赂,欺侮鳏夫寡妇,这是政事中的祸害臣见朝廷内外官员中有贪污受贿、声名狼藉,以及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作地方长官,被委任在江淮、岭表、沙漠地方,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贬斥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使贪财聚敛不顾其身,到底也没有侮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华人杂居,恃仗险要依靠路远,容易扰乱而难于安定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起事成为盗贼由此说来,平凡之才都不可用,何况奸猾的官吏呢?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的人,罢官不到数十年,不得赐思录用《尚书》说:“识别善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童疏奏上,没有答复 升任黄门侍郎、封爵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别掌管东都的选举事务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
8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本文简要概括(同上)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体就是“齐国”
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2、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侍 今义:左右表方位
3、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 人物形象 晏子:机智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善于外交,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聪明机智。不辱使命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想侮辱齐国,大度,知错能改。高傲自大 [编辑本段]简介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
墨子特别着重“利”和“功”,尤其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评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合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价值;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都是有用。
其主张与效益主义相近。对百姓没有直接用处或有害的事物都要将其节约,反对奢侈,主张节葬短丧,反对音乐;国家人民的最大问题,是国家人民的互相斗争,而互相斗争的起因,在于人民的互不相爱。
墨子因而提出兼爱之说,兼爱能利人利己,为了阻止斗争,墨子提出“非攻”,反对战争,更付诸行动,研究防御战术,曾与鲁班于攻防战中较量。
人没有相爱的本能,为了促使人民兼爱,墨子提出种种的制裁,主张有上帝在上,赏赐兼爱者与惩罚不兼爱的人,鬼神同样赏善罚恶,人亦须自求多福,不应垂手而祈求神灵保祐。赏罚都是个人自招的,并非命定。
墨子也着重政治的制裁,要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不但需要有一上帝在天上,亦需要有一上帝于人间。应以天子的号令为是非的绝对标准,除此之外不应再有其他标准,在下者一律服从,而天子又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令,那么天下人都会“兼相爱交相利”。天子代天发号施令,人民只可服从天子,天子可说兼君主与教皇于一身。
《墨子.鲁问》:“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葬、节用;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尚同:推举贤人统治,由贤明的统治者来统一法的标准(法度)。
尚贤:尊重人才,把人才问题看成是国家政治中的头等大事,主张贤者在位,能者称职。
节葬:厚葬久丧会使国家贫穷、人民寡少、政治混乱,必须加以废止。
节用:提倡极其刻苦朴素的生活,是极端救世的苦行学派,强调要做到不增加费用又要有利于人民。
非乐: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贵族所采用的礼乐制度,皆属浪费而不实用,除加重人民负担,也会影响国家经济。
非命:不承认有“命定”的存在,认为人力定可胜过命运。如果人们相信命运,则只会使人们听从命运的安排,进而懈志懒惰、丧失进取之心。
天志:认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扮演主宰人伦秩序、施予赏善罚恶的能力与角色。
明鬼: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并操有赏善罚恶之权。如果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相信鬼神对人的赏罚,便可以改善人的行为。
兼爱:认为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们之间缺乏无分别的爱,只要人们平等互爱、视人如己,就不会有不孝慈、盗贼、侵夺之事。
非攻: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是不义且不利的事。
扩展资料:
一、简介
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战国之世,墨家属显学。《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
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科学研究
墨子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墨家逻辑,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
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子在《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
《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元。
墨子的科学成就被中外众多学者称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为向墨子在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国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
参考资料: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簙报告:"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刘义庆(404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 州刺史等职。《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共计人物故事1130则,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内容包罗万象。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仲举礼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