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法中的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根据你说的情况,一定要找个懂得武术的有实践经验的中医,开个药方试试看!
腰痛症状困扰着许多人,着凉、经常弯腰运动、坐姿不当,患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时,都可能会引起腰痛症状。当腰痛症状严重时,无法正常的走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积极治疗,那么,腰痛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西医治疗腰痛
1药物治疗
(1)服用止痛药
当觉得腰部疼痛难忍时,可以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缓解腰部疼痛症状。但这类药物不能长期服用,以免出现药物依赖性。
(2)药物封闭治疗
如果口服镇痛药效果不佳,或者担心长期口服镇痛药副作用太大时,可以选择闭治疗。在明显的压痛点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进行封闭治疗,疼痛就能尽快缓解。一般每周做一次封闭治疗,三次一个疗程,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甚至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2手术治疗
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问题引起的腰痛症状,应用药物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想要彻底根除腰痛症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解除神经根压迫后,腰部疼痛的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二、中医治疗腰痛
1热敷疗法
把热水袋放在疼痛的部位进行热敷,或者用麸皮炒糊后,加上食醋搅拌均匀,放到布袋中敷在腰痛的部位,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活血通络,可以缓解腰部疼痛症状。
2针灸疗法
因为气滞血瘀、劳累外伤等导致腰部疼痛时,可以对命门穴、大肠俞穴、肾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等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就能有效的缓解腰痛症状。
3艾灸疗法
艾灸也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益肾壮腰,所以当出现腰痛症状时进行穴位艾灸,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一般可以取大椎穴、腰阳关穴、大肠俞穴、阿是穴、委中穴、腰眼穴等穴位进行艾灸。
4按摩疗法
坚持穴位按摩,也能缓解腰痛症状。比如可以对承筋穴、阳陵泉穴、悬枢穴、夹脊穴、气海俞穴、关元俞穴、命门穴等穴位进行按摩。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补命门人的药物叉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命门穴的锻炼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其二是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者着太阳,意念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
一、上述感觉有时自尾闾至命门连成一片, 问题补充:
气感和发热感,在练功呼气时由下丹田至会阴、尾闾到命门连成片,尾闾有疼痛感。=正常,注意呼气的意识和力度有些重了,可以再轻一些。
二、我现在是不是已进入第四步功;第四步的基本操作,还是第三步的“调息凝神守丹田”,督脉上的事情不要忘了(勿忘)也不要去帮助(勿助)。换句话说,还是淡淡的守着下丹田,杂念多时可以轻轻的数一数呼气(就是“调息”的作用了),杂念少时(就是凝神的开始阶段了),只淡淡的守着下丹田即可,督脉时的事情任它自然发展为宜,“勿忘勿助”吗。
三、反应是否正常。=从您目前的描述,应该还算是正常的。如果可能,您能够把您第一、二步要领理解与操作,以及感受过程的内容说一说最好,便于大家有联系、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请高人指点=“高人”这个词,最好以后不用了吧,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说“网友”又朴素又顺耳多好!
中医讲人体的疼痛有许多比较贴切的描述,从而也给医生提供了治疗的方法
热疼、灼疼、胀痛、跳疼、刺痛、凉疼、冷疼、寒疼、挚疼、隐疼、空疼、困疼、绞痛、跨痛等实际上病人描述的疼痛症状不是很贴切,要医生去感受分析。
如,病人说胃里撑胀疼痛,就想把肚子扒开晾着,这就是病人胃肠热胀疼痛,属于实症,用药应该以清泄为主。
如病人描述头疼如针扎一般疼痛,这就是刺痛,属于瘀血之症。
如病人说火烧火燎的疼痛,这就是灼疼,属于热症,如烧烫伤、蝎子蛰伤、带状疱疹等。
如病人讲头疼后脑空空的疼痛,实际就属于髓海空虚疼痛、肾精不足等。
现在着重谈谈补虚法治疗疼痛 古人有通则不痛,(痛无补法)一般主张用行气活血icon、驱风通络的方法,实际上因为虚致痛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对于中老年人的腰腿痛,程钟龄说,若属虚痛,必须补之,虚而且寒,则宜温补并行,若寒而不虚,则专与温剂主之,张石顽说,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疼者,肝肾败也,非温补命门不可。 本医生认为,现在虚症icon用的补法就是通,不通则痛,不通则气机不通,气血不通,用补气、补血、补阴的方法就像是修路搭桥,目的还是让气机通顺,我个人讲,阴分似水,气分似船,船行不动了是水缺了,补足了水,船就容易通行了。
其实,行气法是疏通,活血化瘀是疏通,补气、补血、补肾也是疏通,不过,行气活血法治疗疼痛好比是把道路中的垃圾石块清理掉,而补气、补血、补阴法更像是修桥补路,填补空缺,把道路中的大坑填平而通畅道路一样。
人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胃痛,用最快的方法就是补虚加行气,用黄芪、炙甘草、党参、白术,加木香、砂仁、陈皮等行气药,也有用小建中汤加减,为什么用补气补阴的药加行气药就能很快治疗呢, 原因就是虚补上了,有了通的基础,再加木香等行气药,气就通了,通了就不疼了。
身体其它部位也是如此,气血充足,筋络通达,就没有疼痛、麻木等不适。例如腿痛,腿部气血饱满,筋脉疏通也应该没有疼痛、麻木等病,但是,人体分的更细,也就是人体有筋、骨、肉、皮等,这些部位全要互相通连,并气血充足才能保证没有疾病,这就又牵连出五脏,因为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icon、心主血
如骨头痛,象股骨头、风湿骨痛,这些就要对应的肾了。
如果是筋痛、抽筋等,就要看肝血的亏盈,肝血的热寒了。
肌肉疼痛,就要考虑脾阴、脾气的盈亏了。
皮毛的枯槁、无光泽等,就看肺气、肺阴。
总之,各脏器的阴、气是否饱满,气机的通达,才是保障人体各部的正常工作,至于由于外邪影响,要想法来驱除,也就是保证通路,现在医生治疗疼痛,只注意驱除外邪,而不注重气血的饱满,显然是不对的,
例如,治疗筋骨疼痛,注意补养肝肾,再驱除六*,疗效就快了
气血亏虚头疼者用八珍汤。
气虚头疼者用补中益气汤。
心阴心气不足者,归脾汤icon加黄芪生脉饮。
肩臂因亏虚痛者,补中益气汤加首乌、熟地。
胃溃疡疼痛者,黄芪建中汤加减。
脾胃虚弱疼痛者,香砂六君子汤。
腰痛因气阴双亏者,用六味加黄芪、牛膝、巴戟天。
股骨头因脾肾亏虚而疼痛者,六味地黄汤加归脾汤。
膝关节因亏虚而疼痛者,用补肝汤i加六味汤。
腿寒抽筋疼痛者,用当归四逆汤加秦艽、桑枝、白芍、炙甘草。
脚跟因亏虚疼痛者,用川牛膝加左归饮
上半部疼痛者宜补气,上午疼痛严重者宜补气补阳,下肢疼痛者宜补阴,下午疼痛严重者宜补肝肾,阴亏发热而疼痛者宜补阴清火,下肢怕冷疼痛者宜阴阳同补。
胀痛者气滞
跳痛者瘀血。
亏痛者隐隐。
挚痛者多寒。
如胁痛隐隐,多为肝经阴亏。
胁痛如针刺,多为热。
双胁胀痛为气滞。
头痛也是如此,也用喜恶来分析。
喜温者多寒,喜按者多虚,头空空而痛者多为髓海不足,绵绵而痛者为气虚、血虚icon,运动后加重的也为气血亏虚,运动后减轻的属于气血不活。
补益脾肾法治疗腰腿疼
现在又许多中老年人患腰腿痛、肩周炎等疼痛,极大多数医生都是按照风湿来治疗,往往是又花钱又不治病,吃的药多的很,用的膏药也不少,就是不除根。
病人也认为自己的病重,可不知道病根恰恰是病人肝肾亏虚了,气血亏虚了,营养不住自己的筋骨了。既是有风寒湿,也是亏虚在先,受邪在后,医生在治疗这类病的时候往往就是活血、通络,用的都是桃红、羌独活、防风
、秦艽,有的还大量用虫类药物,如全虫、蜈蚣、白花蛇等,疗效也不好。
所以治疗腰腿痛,必须先诊查病人的气血和肝肾,确信在不亏虚的情况下再活血、驱寒,或者利湿等,其实好多病人在你把肝肾补好以后,马上就好了,就不用其它的办法了。
摘要:人老了身体功能就下降,最常见的老人病就是肩膀痛、背痛、腰痛等等。有时候痛起来打针吃药都没用,这时候适当的按摩肩颈腰背这些地方,可以缓解疼痛。那么老人腰疼怎么按摩?老人背痛怎么按摩?下面为大家介绍中老年肩颈背按摩手法。老人腰疼怎么按摩
1、老人腰疼可以按摩命门
腰疼的时候,建议你可以按摩命门穴,这个穴位在腰部的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可以咸顺时针继续宁按摩之后再逆时针进行按摩,可以起到缓解腰痛的作用。还可以按摩肾俞穴,这个穴位与命门穴相邻,按摩的方法也是同按摩命门穴一样,可以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对腰眼穴进行按摩,每天按摩几次可以缓解腰疼的症状,还能够活血通络。
2、老人腰疼可以按摩肾俞
因肾虚而引起腰痛时,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见效。其位置在命门穴左右两侧一寸五的地方。方法,用两只手在命门的两边上下抚摩肾俞穴部位5-7次,每次15-20秒。
3、老人腰疼可以按摩合阳老人腰疼怎么按摩
腰部不能充分伸展时按压这个穴位。其位置在膝盖后方褶皱部位向下约二寸宽的地方。方法,站立姿势,双脚打开一个脚的宽度,将两手除拇指和小指外其余三个手指头放在合阳穴上。以自己感觉舒服的力度按压穴位10-20秒,力度由小到大再到小,重复点按
给老人按摩肩膀的方法
1、指揉痛点
肩周炎患者肩部存在很多压痛点,凡是按压出现疼痛的地方都是治疗的部位,使用对侧手的拇指、中指或食指点按揉患侧肩部疼痛的部位,以能忍受为度,每次揉10分钟左右。目的是放松肩部软组织,为后续的运动锻炼肩部做准备。
2、点穴止痛
按压患侧的合谷穴、手三里穴和曲池穴。这是肩部和上肢止痛的有效穴位组合。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穴位。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曲池穴下两指远处,按压上去会感到特别酸胀。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甩手锻炼
患者弯腰,患侧手臂下垂,先用力向前向后摆动,再向左右摆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使肩关节摆动的幅度逐渐增加,越大越好。
肩膀酸痛按摩手法
1、旋摩肩周法
坐着不动,然后用左手手掌放到右肩上,然后旋摩肩周50~100次,直到手与肩产生温热感,换另一只手,同样做50-100次,每次必做。
2、头压手掌法
此种方法,适宜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去做,仰睡在床,然把双腿放开,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是向上的,手背朝下,接下来就开始用头压手掌中心,你感觉到哪边的手掌痛就压哪边,每次做20分钟左右。
3、捏拿手臂法
也是坐着,用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一直从肩捏到手腕处,再从手腕捏到肩,反复捏拿5一10遍,再另一只手。
4、单手压肩法
以右肩为例。两脚放置如弓步,右脚在前面,离桌有一尺多;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5、扩胸分肩法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把两手放到胸前,注意,要让两肘与肩平直,手背是向上的,掌心是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缓解肩颈酸痛的按摩穴位
1、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2、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平时如果偏头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对应的那个风池穴,见效会很快。
3、中渚穴
中渚位于小指和无名指指间,下方约2厘米处(手腕侧)的部位。用手指触摸时,大约是在小指和无名指指骨之间的凹处。
4、阳池穴
阳池位于手腕中央,靠近小指侧的部位。仔细地说,就是将指尖反翘起来,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
5、关冲穴
关冲位于无名指指甲、靠小指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应该是在无名指指甲左边,画上一条直线,在指甲下端画一条横线,这二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关冲。
怎样为老人按摩后背
1、中医学认为,按摩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因为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联络脏腑的通路,按摩可以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按摩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预防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
2、按摩捶背还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晚上临睡前按摩能助人宁心安神、催人入睡,是医治失眠的良方之一。
3、按摩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可以自己捶打,站着和坐着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卧,捶背时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以不痛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1、何谓“小周天”?
任脉、督脉上会于百会(天门),下交于会阴(海底),联成一个“圆周”,称为“小周天”。以沟通任督二脉为目的的功法即小周天功,是内外家许多门派的必修基础功法,一般是“百日筑基”方可有成的。
2、”小周天”速成秘法:
练习“通天贯地秘法”、“混元一气法”约15天左右,丹田内隐约已有一个气团生成,有灼热感时,即可行本法。
全身放松,姿势坐、卧、盘、站均可。双目闭合,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先缓缓吸气,用意念引丹田里的气团(想象它是火红色的)沿小腹下行至会阴(提肛),意守会阴穴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两腹中的命门,守之至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夹脊,首至再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脑后玉枕穴,守之至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守之至发热发跳为止。再引起下行至印堂、沿鼻下行至口内,由舌尖下至廉泉、膳中,最后归于气还丹田。
在上述过程中,吸气要深长匀细,吸满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停顿,再缓慢匀细的呼出。意念则务求逼真,想象气团、气线自始至终象或一样红彤彤地发热。
行功时间:任何时候均可,每次15-40分钟,多多益善。如此几次即可打通小周天。
行功反应:充沛的内气被引动后,行到那里就是一条或一片象热水烫般的感觉,有时热麻的很舒服,有时则可能刺痛、刺痒,但切不可用手去抓痒,以免出血漏气。
3、不要执着于“小周天”:
小周天功法是许多功法中的一种,并不是非练不可的,正如许多事理一样,过分执着于小周天,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从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小周天的畅通是以内气充盈为前题的,一旦内气耗散,小周天很可能就“不通”了。譬如失精、腹泻都可能造成“不通”现象,已婚的学员更是难免。“难道我辛辛苦苦修来的小周天旧这样毁了不成?”许多人都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因此而跳楼者也不乏其人。
怎么半呢?办法只有一个:不要执着于小周天!你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修练小周天功只是炼气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通了小周天的人功夫不一定高,未练小周天的功夫不一定低。事实上,许多高人就是反对“打通小周天”的提法的,更不去练什么小周天功。例如,一代武学大师王芗斋先生的武功造诣,可谓出神入化,人鬼共钦。单他所创立的杰作——大成拳(意拳)功法中,就没有小周天功,次之所以列入“小周天速成法要”一节,完全是为了让那些未接触过气功的读者多一点见识,掌握一把入门的钥匙而已。
4、打通小周天的感受
气生下丹田。练功约10天左右时,下丹田生成一个鸡蛋大小的气团,微微发热,悠悠忽忽。练功一个月左右时,真气团由小到大、充盈整个小腹,气波木停地翻滚涌动,腹内温暖融融。此时功效十分明显,胃肠蠕动增强,“咕噜”之声不断,势如推雷,排气频繁,消化良好,食欲大增。
气冲关卡。练功35天左右,开始通关。真气团通过会阴穴进入尾间关,继而过命门关、夹脊关、玉枕关。当然,这几个关隘不是一下子轻易通过的,而是逐一冲开。每过一关,约需4天左右时间。冲关的情景十分有趣:真气在命门关下逗留时间较长,气波像浪花拍岸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轮翻冲击、有趣的是每波都止于命门关所在的第二节腰椎下,决不逾越。待真气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波才会冲过命门关。夹脊关较狭长,真气过此关时,就像云霓涌入山中峡谷,云集弥漫,缓缓而过。玉枕关较高,真气要在关下反复集结徘徊,才得以通过。在未过此关的几天内,真气团云集阻隔于玉枕关下,感觉有一个很大的力量将头部向后向下拉扯。真气一通过,这种现象自然消失。在真气冲三关的过程中,功效颇佳,主要表现为:两肾温热甚至发烫,腰部疾患消失,精神十分饱满。两腿轻松,行路像小船鼓满风帆一样迅捷有力,此时如运气有方,并配合穴位指法,顽固的肾部疾病一般可治愈。
气上百会。练功50天左右,真气直上百会穴,到达督脉顶端,周天循环完成了半个圆。真气冲上百会的一瞬间,情景独特,令人难忘。那天我正在练功,真气团仍阻于玉枕关下,练着练着,突然感觉一团雾状气体轰然一下冲入脑海,自觉头部刹时膨大如鼓,两只耳朵也变大变长,挣出了好远。一会儿进入脑海的气团收缩变小,似乎化作清凌凉爽的“泉水”,并顺着前额缓缓流下,自觉脑中。清爽异常,前面说的膨大感也随之消失。这个过程,大约就是古人说“醒酬灌顶”,或曰“纯阳之气”入脑。此后,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症不治自愈。每晚不但能安然入睡,而且梦境十分清新平静,再无杂梦、恶梦,正所谓“正气上升,邪气远避”。
气聚上丹田。真气由百会向下冲开督脉、任脉之间由口、齿、唇形成的空间问隔,是周天运行中最难的关键一步,要突破这一间隔,必须在上丹田集聚足够气量,所以时间也略长一些。若这一间隔不打通,督脉、任脉不能融会贯通,真气就会长久盘旋头部,不得下行。有时会顺势上冲,大有直上云霄之势;有时又随意念下压,颇有泰山压顶之威。不少练小周天功的人至此不知如何是好,以为出了偏差,惊慌失措,甚至胡乱求医调治。其实这是真气运行规律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因为百会穴位于督脉上端,全身之巅,真气由背部的督脉连冲数关,一路生机勃勃跃上全身巅顶,并且又要从这里在方向上做180度转弯,向下打通督、任间隔,自然要表现出其非凡的特点。打个比喻说,就像是一股被堵塞了的洪流一样,一会儿卷起高高的波峰,一会儿又落入深深的浪谷下,上下翻涌,意在冲开阻塞,奔涌向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再担心害怕。继续安然练功,上丹田的真气会越聚越多,不仅充盈脑海,就是眼眶内、鼻咽内、双耳内、上颚和全部上牙齿内也都被真气充满。此时,耳内、鼻咽内的疾患可逐渐消失。上齿疼痛时,引气一冲,立即止痛。
气落中丹田。练功6O天左右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个沉甸甸的气团挂在鼻端和上齿间,慢慢下移,然后落入中丹田(膻中穴一带),自此,督脉、任脉之间的口齿间隔被真气跨越,头部的上冲下压感随之消失,同时下颏、下齿内、喉咙、膻中穴内真气充盈,感觉凉丝丝、麻苏苏的,唾液分泌增多,喉部、胃部的疾患逐渐消失。
回归气海(下丹田)。练功70天左右,真气由中丹田缓缓地静静地淌入气海,终于完成了小周天循环。从开始练功到回归气海,真气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汹涌澎湃,奔腾不息,归来时,给人的感觉是浩浩荡荡,平静祥和。就像一条发源于高山的江河,“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搞而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益增其怒号”,是一番景象;进入平川,回归大海,自是另一番景观。
小周天功的整个练功过程,旁观者见到的是静,练功者体味到的是动,是妙意佳景,是精气神的再造和升华。
中里巴人打通小周天的方法(四步)
一、叩首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
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有人问,磕头也是锻炼吗?那当然,磕头还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呢!“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也就是说,怕我们的额头直接磕在地板上会疼痛受伤,就用手垫着。这样额头撞在手背上,既不会因接触面太软而无效,也不会觉太硬而受伤。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如此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压患者暂不可练此功)。
二、震动尾闾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
先双腿盘坐。有些人说我盘不上,而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站立(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刚站一点有人说不行,站不起来也没关系,这个功法本来就不需要完全站立起来,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就行。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正好使尾骨撞击地板,这个动作就完成了。这种撞击面积较大,安全无痛。为保万无一失,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别小看这一站一坐。站时吸气使整个脊椎督脉气冲灌顶,落下呼气时自然气沉任脉丹田,乃用意而不用力之妙法。这对妇科病、肛肠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强壮肝肾功能,且能降压安神,治疗腰膝疼痛只要锻炼时从容和缓,不急不躁,锻炼后都会有气力大增的感觉。
三、壁虎爬行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三)
我们都看过壁虎或诸如蜥蜴、鳄鱼的爬行吧,咱们这个动作就完全依照它们来进行,爬行得越像越好。但是咱们在地板上练时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动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这个锻炼法四肢是不用力的。所有动作的完成虽然主要是靠胸腹和腰的力量,但我们却不可把意念集中在那里,而应集中在“爬”上——此时你就是一只壁虎,自然放松得像壁虎那样去摆动肢体就可以了。记住壁虎的所有动作都要有,因为你就是一只壁虎。爬时大腿内侧和上肢内侧以及胸腹部都会直接接触地板,所以要注意为防止地板过凉、皮肤擦伤等问题,应先有些简单的防护措施。此功法主要用来打通任脉,对增强五脏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对肠胃疾病、便秘、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诸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减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任脉乃阴经之海,总调阴经各脉,对于更年期妇女尤为重要。
四、踏步摇头法(小周天打通法之四)
放松仰卧于地板,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头略微抬起,现在我们开始做原地踏步的动作。你问了,原地踏步,脚心碰不到地面呢!对,不是让你脚踏实地,而就是一种想像,你就躺在那里,脚跟贴着地板,两脚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做原地踏步的动作就对了。动作不要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摆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意念想着:我站在一个空地上,抱着头,悠然自得地做着原地踏步。动作和缓从容,用意不用力。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整个脊椎,也就是督脉。督脉是阳经之海,总摄各条阳经,能够升发人体阳气。所以这个功法只要练上几下,就会让人浑身发热、气血旺盛,尤其对于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且活血通络作用很强,可治疗虚寒症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不过要注意的是,练此功时脊椎供血非常旺盛,正是要打通督脉,但是有些人脊椎长期有瘀血阻滞,或侧弯,或膨出,或钙化,这时就会感到脊椎某些部位会产生一些较强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冲击这些病灶。不必担心,这种痛感很快就会过去。为了使锻炼更加顺畅安全,锻炼要循序渐进,时间宁少勿多,以不疲劳为准。另外,如在练完此功后取俯卧位,让人用掌根从颈一直按摩到尾骨,常会发现有格外疼痛的点,需稍加仔细按摩,这样可加速打通督脉。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
龙升
我练了几年气功,一直没有打通小周天。后来阅读了张延生先生“胎息小周天贯通法”与武立波先生“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的文章后,颇有启发,并按他们所说的方法练习,竟在不长的时间内打通了梦寐以求的小周天。今将体验简介于下,以飨读者。
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培植丹田内气。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 !
打通小周天的感受
气生下丹田。练功约10天左右时,下丹田生成一个鸡蛋大小的气团,微微发热,悠悠忽忽。练功一个月左右时,真气团由小到大、充盈整个小腹,气波木停地翻滚涌动,腹内温暖融融。此时功效十分明显,胃肠蠕动增强,“咕噜”之声不断,势如推雷,排气频繁,消化良好,食欲大增。
气冲关卡。练功35天左右,开始通关。真气团通过会阴穴进入尾间关,继而过命门关、夹脊关、玉枕关。当然,这几个关隘不是一下子轻易通过的,而是逐一冲开。每过一关,约需4天左右时间。冲关的情景十分有趣:真气在命门关下逗留时间较长,气波像浪花拍岸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轮翻冲击、有趣的是每波都止于命门关所在的第二节腰椎下,决不逾越。待真气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波才会冲过命门关。夹脊关较狭长,真气过此关时,就像云霓涌入山中峡谷,云集弥漫,缓缓而过。玉枕关较高,真气要在关下反复集结徘徊,才得以通过。在未过此关的几天内,真气团云集阻隔于玉枕关下,感觉有一个很大的力量将头部向后向下拉扯。真气一通过,这种现象自然消失。在真气冲三关的过程中,功效颇佳,主要表现为:两肾温热甚至发烫,腰部疾患消失,精神十分饱满。两腿轻松,行路像小船鼓满风帆一样迅捷有力,此时如运气有方,并配合穴位指法,顽固的肾部疾病一般可治愈。
气上百会。练功50天左右,真气直上百会穴,到达督脉顶端,周天循环完成了半个圆。真气冲上百会的一瞬间,情景独特,令人难忘。那天我正在练功,真气团仍阻于玉枕关下,练着练着,突然感觉一团雾状气体轰然一下冲入脑海,自觉头部刹时膨大如鼓,两只耳朵也变大变长,挣出了好远。一会儿进入脑海的气团收缩变小,似乎化作清凌凉爽的“泉水”,并顺着前额缓缓流下,自觉脑中。清爽异常,前面说的膨大感也随之消失。这个过程,大约就是古人说“醒酬灌顶”,或曰“纯阳之气”入脑。此后,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症不治自愈。每晚不但能安然入睡,而且梦境十分清新平静,再无杂梦、恶梦,正所谓“正气上升,邪气远避”。
气聚上丹田。真气由百会向下冲开督脉、任脉之间由口、齿、唇形成的空间问隔,是周天运行中最难的关键一步,要突破这一间隔,必须在上丹田集聚足够气量,所以时间也略长一些。若这一间隔不打通,督脉、任脉不能融会贯通,真气就会长久盘旋头部,不得下行。有时会顺势上冲,大有直上云霄之势;有时又随意念下压,颇有泰山压顶之威。不少练小周天功的人至此不知如何是好,以为出了偏差,惊慌失措,甚至胡乱求医调治。其实这是真气运行规律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因为百会穴位于督脉上端,全身之巅,真气由背部的督脉连冲数关,一路生机勃勃跃上全身巅顶,并且又要从这里在方向上做180度转弯,向下打通督、任间隔,自然要表现出其非凡的特点。打个比喻说,就像是一股被堵塞了的洪流一样,一会儿卷起高高的波峰,一会儿又落入深深的浪谷下,上下翻涌,意在冲开阻塞,奔涌向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再担心害怕。继续安然练功,上丹田的真气会越聚越多,不仅充盈脑海,就是眼眶内、鼻咽内、双耳内、上颚和全部上牙齿内也都被真气充满。此时,耳内、鼻咽内的疾患可逐渐消失。上齿疼痛时,引气一冲,立即止痛。
气落中丹田。练功6O天左右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个沉甸甸的气团挂在鼻端和上齿间,慢慢下移,然后落入中丹田(膻中穴一带),自此,督脉、任脉之间的口齿间隔被真气跨越,头部的上冲下压感随之消失,同时下颏、下齿内、喉咙、膻中穴内真气充盈,感觉凉丝丝、麻苏苏的,唾液分泌增多,喉部、胃部的疾患逐渐消失。
回归气海(下丹田)。练功70天左右,真气由中丹田缓缓地静静地淌入气海,终于完成了小周天循环。从开始练功到回归气海,真气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汹涌澎湃,奔腾不息,归来时,给人的感觉是浩浩荡荡,平静祥和。就像一条发源于高山的江河,“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搞而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益增其怒号”,是一番景象;进入平川,回归大海,自是另一番景观。
小周天功的整个练功过程,旁观者见到的是静,练功者体味到的是动,是妙意佳景,是精气神的再造和升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