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
2、二位手
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
3、三位手
在二位的基础继续上抬,放在额头的前上方,不要过分的向后摆,三位手就象是把头放在椭圆形的框子里。
4、四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5、五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从手指尖开始慢慢向旁打开。在过程中胳膊肘和手指两个支撑点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体的前面一点,不要过分向后打开,起到一个延续双肩线条的作用。
扩展资料:
其他动作:
Plie(弯曲)Plie是一个股关节向外转开、身体重心下沉的活动,不可停在蹲的姿势,下沉 时,背部同时相对拉长并提气,Plie是踝关节、股关节和膝关节的暖身动作以及 为一切跳跃作准备的动作。注意事项执行Plie动作时脚背必须垂直向上,不可前倾或后倒。
1、Demi Plie(一半 弯曲) 舞蹈动作膝盖往脚尖的方向尽可能的弯曲,直到脚跟不离地为止,脚掌要很确实的在地板上。一个好的Demi Plie应有一种弹性、伸缩自如的动作质地。没有好的Demi Plie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芭蕾舞者。
2、Grand Plie(大、深 弯曲) 舞蹈动作膝盖完全弯曲到大腿接近水平线的位置,身体保持在正上方,第一、第四、第五这几个位置的Grand Plie脚跟会被动且自然上升而离地,第二位置Grand Plie的脚跟不提起且平踩在地面。Grand Plie的目的在于增加和延伸踝关节、膝关节及股关节的柔软度和张力。
参考资料:
舞蹈热身动作有:头、颈部动作、肩部动作、上身动作、双臂、扩胸动作、腰部动作、腹部动作、胯、髋部动作、膝部动作。
1、头、颈部动作:
准备拍姿态: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肩松弛,两臂自然垂于体侧。
头俯仰:尽量向前低头,抻拉颈部,然后还原。再向后仰头、下颏朝上顶,然后还原,两拍一个动作。
头旁拧:头向右侧旁转动,拧到适度位置,还原后,再向左侧做,两拍一个动作。头侧倾:头先向右肩倾倒,还原后再做左侧动作,两拍一次。
头回旋:头由前俯经右肩旁向后旋绕180 度,再循原路线接做对称动作向左肩旋绕,还原。四拍做一次180度的旋绕动作。
头环绕:以颈为轴,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动一圈后,再朝对称方向绕动一圈,八拍一个圆圈,交替进行两次。
2、肩部动作:
准备姿态: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肩松弛, 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双耸肩:双肩同时向上耸,尽量靠近耳朵,然后落肩放松。两拍一次。单耸肩:要求与双耸肩相同,右、左肩交错上下耸动。两拍一次。
前绕肩:右肩由后经上向前绕一圈, 还原,然后接做左肩由后经上向前绕一圈。后绕肩:与前绕肩动作路线相反,是由前经上向后绕一圈。 动作、节奏要求同上。双绕肩:双肩同时做前绕肩两次,四拍一次。还原后,接做后绕肩两次。
3、上身动作:
准备姿态:两脚脚尖朝前开立,与肩同宽, 双膝微屈,双手扶胯,眼向前看。顶胸凸背:胸部尽量前顶,还原,再将背部向后凸出。两拍一次, 交替进行。
左右横移:上 身保持垂直,胯部不动,右肋朝右横向移动,还原后,再朝左侧横移,还原。
4、双臂、扩胸动作:
准备姿态: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肩松弛,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甩小臂:左、右小臂上下交错甩动,一拍一次。甩大臂:左、右大臂前后交错甩动,两拍一次。
抻臂: 在甩大臂动作的基础上,左臂从下向上抻,右臂弯曲的同时,右腿自然弯曲,左肋随左臂向。上抻拉。右臂向,上抻,动作相反。两拍一次。
抻臂展胸: 两臂向,上伸直,尽量往后抻拉,扩展胸部,一拍一抻,交替进行。
展臂扩胸: 两臂向旁打开,双臂向后展开,扩展胸部, 同时双肩后夹,一拍一展。
5、腰部动作:
转体拧腰:双臂由两侧抬起屈向双肩,两手五指并拢,指尖自然地搭在双肩上。接着,用肩部的力量带动上身先向左后,再向右后往返转体,拧动腰部的同时头随肩走。四拍一次, 交替进行。
旁甩腰:脚并拢成正步,两臂下垂。第一拍时,左脚向左横迈一步, 同时双手由右下方划向前,上身顺势前俯笫二拍时,双臂带动上身向左旁甩,成左旁下腰,同时,右脚向左后方踏下。笫三至四拍,做笫一至二拍的对称动作。两拍一次。
涮腰:上身 以双臂带动, 向前屈体,尽量保持90度状,从左经后,再经右旋绕一圈,还原后再做对称动作。两一个方位,八拍一套动作,反复交替进行。
6、腹部动作:
准备姿态:脚下同上, 两臂分别举向左、右上方,五指向上,掌心分别朝左、右前方。
前,屈收腹:两腿保持绷直,收腹的同时上身前府,双手从两腿之间向后尽量伸出,然后还原成准备状态。四拍一次,反复进行。
斜叉手收腹: 两腿保持绷直,收腹前屈体,然后用左手摸右脚,再用右手摸左脚。两拍一个方向,交替进行。
抻臂收腹:右臂抻直向上,左臂弯曲,手靠近肩部,然后向前屈体,用左肋尖部伸向右脚,左腿绷直,右腿稍屈,腹部尽量内收,然后做对称动作。四拍一坎,交替进行。
7、胯、髋部动作:
准备姿态:脚下同上,双手叉腰。
摆胯:向左摆胯,重心顺势向左移,左腿与地面垂直,右腿微屈,膝盖内扣。胯向右摆动时, 动作对称。一拍一次,交替进行。
转胯:胯部由右经前,再往左、往后平行旋绕-一圈后回原位,然后再做对称动作。
弹胯:两腿微屈,双手十指交叉抱于头后。髋关节快而脆地向前弹出,臀部向前顶,还原后,髋关节快而脆地向后弹出,臀顺势后翘,再还原,然后再向左快速弹出,还原后,再向右弹出,还原。两拍一次,依次进行。
8、膝部动作:
准备姿态:脚下同上, 两腿直立,双臂侧平伸,掌心朝前, 五指张开。双膝颤动:两腿微屈,膝部上下颤动。一拍一下交替进行。
双膝屈伸:两腿微屈,然后膝部有力地伸直。两拍一次,反复进行。
屈腿绕膝:两腿弯曲,双膝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不停地往返平划圈。
扩展资料:
热身运动(Warm-up)又称准备运动,前者因生理反应而得名,后者则属一般性概念。热身运动,是某些全身活动的组合,好的热身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在主要身体活动之前,以较轻的活动量,先行活动肢体,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目的在于提高随后激烈运动的效率,激烈运动的安全性,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锻炼之前,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运动状态。
参考资料: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下:
1、基本云手
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
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2、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
3、大开大合云手
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
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扩展资料
古典舞的基本要素
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
“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中国古典舞
卡塔克舞在空间上是二维的。舞蹈过程中,只有前后空间的运动。即使舞蹈者在旋转身体时,也保持沿垂直方向中轴线转动,而不会发生位移和偏离。人体被认为是一条直线,极少偏离垂直中轴线。在舞蹈开始阶段,身体的重力均匀分布全身,而膝盖保持直立状态。与其他舞蹈形式不同,卡塔克舞讲究脚掌全部着地。舞蹈者靠全部着地的脚掌保持身体微妙的平衡,从而巧妙地演示出复杂的步法。当卡塔克舞蹈者向前迈步时,既不是脚后跟先着地,也不是脚趾先着地。舞蹈中头部动作不多,但是十分强调眉毛的动作。对眉毛的利用是这种舞蹈形式的特点之一。另外,卡塔克舞中经常有颈部水平左右晃动的动作。
卡塔克舞蹈动作不是建立在足部要接触、腿要伸直或膝盖要弯曲等原则之上的,同时也不是建立在身体需蜷曲成团或半圆或呈“8”字形等原则之上。它的舞蹈动作是直接由节拍的周期所决定的,而在节拍周期中节奏可以变化。“塔塔卡拉”在卡塔克舞中意味着舞蹈者在一个基本节拍周期中可以完成多种节奏动作的能力。该舞蹈形式的特点在于其跳跃和旋转的动作。与其他舞蹈形式不同,只有在卡塔克舞中,舞蹈者在跳跃的同时抬起脚。这个动作因此成为卡塔克舞独有的风格。在此过程中,舞蹈者仅是克服重力,而不会在空间上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浦拉姆利”动作中,卡塔克舞蹈者以身体为轴,一只脚作为圆心保持不动,而另一只脚则像圆规臂一样在舞台上迅速地画圆。 除了静态的动作,卡塔克舞中还有包括tribhaga(身体弯曲成三段不同的部分)、abhanga(身体保持轻度失衡状态)以及ardhmandali(半坐的姿势)等富于变化的动态动作。这种舞蹈形式还以躯干动作著称。上部躯干的操控仅体现在肩部角度的变化。这个动作给予舞蹈独特的流畅性和特有的躯干姿势。肩部动作(肩部一端下沉,而另一端耸起)特别经常出现在完成一种叫做“格萨格马萨格”的动作的时候。
手臂的动作很明确,但不会形成单独的几何图案。在基本姿势中,舞蹈者一只手臂在头顶舞动变化,另一只手臂则向前半伸直或轻轻弯曲成圈。在腰部附近的手臂动作称作“罕姆萨耶(天鹅展翅状)”。在svastika舞步(在背后交叉)基本姿势中,舞蹈者右臂举起代表克里希那的王冠,而左臂抱着王后拉达。在卡塔克舞中有很多种手臂动作,常见的包括“姆斯笛”、“希卡尔”、“罕姆萨耶”、“金德拉格拉”和“阿拉巴德姆”。
卡塔克舞可以被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Nritta(纯舞蹈韵律部分)、Natya(剧情部分)和Nrity(表达部分)。Nritta是舞蹈中各种协调性动作的总和,而Natya则给予舞蹈以实质内容。Nritya则通过融合舞蹈和戏剧表演的方式讲述某个故事或某篇诗歌。Nritta部分通常以称作“阿莫德”传统方式开场。“阿莫德”通常在一个16拍的节拍周期的中部,以向人身象头神(Ganesa,智慧之神)祈祷开始,并以一个简短的旋转动作结束。接下来的部分叫做“特德”。它是卡塔克舞蹈者表现不同的关节(angas)和“乌本格斯”动作的方式。“特德”是舞蹈的初始姿势,舞蹈者的身体需保持“稳如松”的状态,右臂齐眉弯曲,左臂则垂在腰间。舞蹈者站立时双足交叉,右脚稍稍弯曲并只用脚趾接触地面。在“特德”姿势中有很多动作变化。在优雅的颈部动作中,强调眼神顾盼之间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不同情感。在卡塔克舞中以眼神和符号为媒介,歌曲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舞蹈动作和姿势以及歌唱和情感确切无误地表达出来。 卡塔克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对节奏的运用。舞蹈者在表演之前已经明示了节奏的细节。这就是所谓的“伯唐特”,字面上意为“诵读出”。它是任何舞蹈表演的显著特色。它伴随着卡塔克舞的出现而出现,并在这种舞蹈包括Nritta、Nritya和Natya三个部分中流传下来。“伯唐特”同时还具有提醒负责伴奏的打击乐师注意舞蹈风格的目的。这便要求对舞蹈表演全程进行精准全面的掌控。对于舞蹈者来说,则需配合打击乐师的伴奏,甚至在任何一秒中不能出现失控的情况,同时还强调即兴表演。卡塔克舞中的表演(abhinaya)部分已经在印度中部地区的许多传统舞蹈中消失。伴随着悦耳的歌声,舞蹈者通过舞蹈动作来传达意思。舞蹈诗篇已经逐渐被萨伦古琴所演奏的没有文字的抽象旋律所取代。
舞蹈中的表演有很多种,包括身体表演(angika)、语言表演(vacika)、修饰表演(aharya)以及纯表演(sattvika)。身体表达主要通过舞蹈者躯干和四肢来体现。卡塔克舞中所谓的“表演”有两层含义:一种称作舞蹈姿势,而另一种称作表演模仿。舞蹈姿势是指完全不依靠语言表达意义。舞蹈者以所谓的“戈德帕尔德”和“戈德尼格斯”方式登上舞台,尔后演出反映克里希那和挤奶女工生活的简单舞蹈片断。
与舞蹈姿势紧密相关的是卡塔克舞蹈者对nayikabheda的展现。舞蹈者通过起伏的音乐而不是伴歌的表演衬托出不同的女主角。印度八种传统的女主角由卡塔克舞蹈者作为不同的舞步表演出来。所有这些是对情绪的展示,而占主导的情绪体现出无穷的变化。
卡塔克舞中的过渡阶段体现在表演的主体部分。伴随着不同风格的诗歌和音乐,舞蹈者做不同的表演。它最初是由韵味十足的舞蹈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曲调演出的。后来这两种曲调逐渐落伍,并被另外两种曲调即“霍利”和“塔马尔”所取代。“霍利”是一组具有印度北方音乐特色的歌曲,通常以“笛般金帝”节奏演唱。它是一支庆祝霍利节的抒情歌曲。“塔马尔”的名字来源于叫做“塔马尔”的14拍节奏型,歌唱者要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情来演唱这支歌曲。
舞蹈表演中最丰富的部分是叫做“土木里”的音乐作品。它已经成为卡塔克舞蹈者表演的坚实基础。卡塔克舞蹈者有时诠释整支歌曲,有时仅仅诠释几个词,有时诠释词语之间的微妙差别。在给定的框架下,歌唱者可以体现出多种变化,同时舞蹈者也会随之在舞蹈内容中体现出相应的变化。这便要求舞蹈者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可以迅速将歌词中的意义演化为许多图像,然后通过动作表达出来。例如,“路”这个简单的单词可以诠释为银河或妇女的发缝。步法在舞蹈中显得无足轻重,即使舞蹈者没有采取坐姿,在诠释歌曲的时候也几乎看不到脚部的动作。舞蹈者仅通过手部动作、眼神和眉毛来表达各种感情。卡塔克舞始终保持活力,这是因为“土木里”和“塔拉”(印度音乐中的一种节奏)使舞蹈者在跳舞和表演部分的演出富于变化。“达德拉”是用在卡塔克舞表演部分中另一部音乐作品。它的名字来源于与其同名的节奏类型。这种节奏类型包括两组,一组三拍。它已经成为另外一部倍受关爱的音乐作品,卡塔克舞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它的解释性舞蹈。
2017古典舞基本功头的动作、肩的动作
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舞蹈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和严格、规范的训练,使学生在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达到舞蹈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优雅的气质,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练好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是难得的教材哦~下面一起来看看古典舞关于头部跟肩部的基本动作!
头的动作:
仰头:向后做曲的动作。
转头:以额头带动,向左、右转动90度。
涮头:头经过前屈、侧曲、后扬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低头:以额头带动,向前做曲的动作
摆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倾倒至最大幅度。
甩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快速转动90度。
肩的动作:
提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肩关节上提。
沉肩:在提肩的状态下,肩关节下沉。
裹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前伸的动作。
展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后缩的动作。
转肩:将裹肩、提肩、展肩、压肩的动作连贯,前向后或后向前运动。
;芭蕾舞的七个手位
一手的七个基本位置:
世界上各个流派的芭蕾在手位设置上不全相同,这是因为各流派的表演风格的不同。这里介绍俄罗斯学派的七个手位,因为俄罗斯流派的手位在延伸舒展性上,在挺拔感觉上,比较突出,并比较有助于稳定重心和帮助收紧背部及立腰。在我们的训练过程中利用这七个手位主要是训练手指末梢神经的感觉使得加强动作的美感以及延伸到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
二位手
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
三位手
在二位的基础继续上抬,放在额头的前上方,不要过分的'向后摆,三位手就象是把头放在椭圆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从手指尖开始慢慢向旁打开。在过程中胳膊肘和手指两个支撑点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体的前面一点,不要过分向后打开,起到一个延续双肩线条的作用。
六位手
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
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双手从七位(手心朝前)划一个小半圈,手心朝下,向两边伸长后,胳膊肘先弯曲下垂,逐渐收回到一位。
以上是芭蕾的七个手位,再补充一下从七位到一位的做法:七位手随吸气使手心朝下,然后双手稍往上抬,略高于肩,随着呼气用手腕下沉来带动手臂轻柔地下降,逐渐回到原一位的手位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七个手位中一、二、三、七位是不分左右的,四、五、六位是分左右的,区分左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三位开始,哪只手下降至二位后所形成的四位,那么以后的手位就算是哪一边的,如右手从三位下降到二位形成了四位手,那么顺下来的五位、六位便算右四位、右五位、右六位。反之也一样。第二种区分的方法。则是看四位、五位、六位形成后的一个缺口,缺口朝右就归右边四、五、六位,缺口朝左就归左边四、五、六位。
手位练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肘关节,如一位手时肘关节容易贴身,二位手时肘关节容易下沉,三位手时肘关节容易前冲,七位手时肘关节容易下垂,同时还须注意不要耸肩,要压肩,让颈勃尽量显得长点。
手位运动必须遵循从位置到位置的原则。在训练时不必完全按照手位顺序一、二、三、四、五、六、七位进行,可以自由随意进行。
手位练习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编排组合,进行左右两边的手位练习,不管怎么编排,有两条原则不能违背,一条是必须从一位开始,最后收回一位,一位是一切手位的基础。另一条是手位在运动变化中,途径的手位必须清楚到位,不可随意。必须走最长的运动路线。
二站立时的手形
以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七个手位为站时手形的辅助初步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手部形态需在手形训练的要求下严格控制手部肌肉,使手部在各个位置中都可以优美,自然的表现。
三坐时手形
以小七位和三位为坐时手形的辅助初步训练。小七位指的是在七位手的基础上手心向下,手臂向下摆放到和身体呈25度的距离,指尖自然下垂。
四压腕、提腕练习
手腕是连接手与手臂的主要环节,它在动作中处于什么状态直接影响到上身乃至整个身体的整体造型,特别是空乘人员在任何场合给宾客指引方向的时候手腕在整个手臂造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对手腕的训练来合理控制手腕的力度,也通过对手腕的训练间接的训练手指尖的感觉,把手掌、手指与手臂之间连接地跟完美。
所谓提腕是指手掌与手指部分(训练中使用兰花指)及手臂的小臂部分向下使劲,而只有手腕是用力向上提的。
所谓压腕是指手掌与手指部分(训练中使用兰花指)及手臂的小臂部分向上使劲,而只有手腕是用力向下压的。
五分手、盖手、晃手练习
分手,盖手,晃手属于手臂训练范畴。
分手指的是手臂由内向外经过头部上方呈一个圆周打开的运动,分手有单手分手,也有双手分手。双手分手是两手向两个方向由内向外的打开至身体两侧。
盖手则是手臂由外向内同样经过头部上方呈一个圆周内合的动作。盖手也分为单手盖手和双手盖手。双手盖手是两手从身体两侧由外向内合拢。
晃手指的是两手同时向身体一侧的运动,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呈一个平面圆周的动作。晃手分大晃手,小晃手,单晃手和双晃手。
这三个手部的动作有共通点也有区别。在运动中需要注意加上手腕的提压和手臂的灵活性。具体的动作要求和动作配合需在课堂中注意老师的示范和讲解。
手臂区域影响整体美感的肌肉比较复杂,需要多个动作的配合锻炼。
以上三种手臂运动与手腕运动同时进行。必要时还要配合有韵律的呼吸。这样才可以全方位塑造手臂的线条,增强肩部、手臂及手腕的灵活性。
;一、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及文化特征
蒙古族人民生活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使得他们拥有了豁达爽朗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为肩部动作风格特点的形成做了铺垫。特色的马背民族源于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独特情怀,从而使得他们在骑马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带动肩部上下运动,所以,在蒙古族舞蹈中常以丰富的肩部动作和马步等其他动作来表现。
硬肩,其具体做法:双脚站小八字位,双手成空心状,拇指叉腰压腕。双肩放松,左肩向前,右肩同时向后,动作速度快,有顿感,连续前后交替。根据速度、节奏等的变化,可分单耸肩和双耸肩,上身也可以随肩而动;柔肩,是在硬肩的基础上,肩膀经下弧线上提,双肩前后交替。动作过程中,速度稍慢,柔韧,连贯;双肩,在硬肩的基础上,肩膀快速收回,前后交替,动作短促有力;耸肩,肩膀上下提起、放下,动作过程中可以单肩提起,还可以双肩同时进行。耸肩需要直上直下,提起时发力,而后放松回原位。耸肩也称为笑肩,就像是在人们大笑的时候,两个肩膀不由自主的上下颤动一样。在舞蹈《草原姑娘》中,那连绵起伏的单耸肩不仅表达出她们美丽善良的心境,还表现了她们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绕肩,就是肩膀从前向后划立圆,也分单、双两种。在动作中,身体可以随之前合后仰,给人以内在含蓄之美。这个动作常用来表达女子的温柔和男女倾述情怀之意;抖肩,也叫做碎抖肩,是按照硬肩的运动轨迹,肩胛快速的抖动而成。这个动作要求肩部自然放松,用后背的力量使肩连续不断的快抖。如舞蹈《盅碗舞》中的碎抖肩,是这个舞蹈令人叫好的艺术手段之一。
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包含了民族性格的豪放与自信,展示着动态形象的古拙与质朴。舞蹈源于生活,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之乡的蒙古族人民,把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到了马的舞蹈形象上,表现在变化多样的肩部动作中。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体现了牧民们的审美情趣和潇洒豪迈的性格。牧民的生活方式虽然逐渐的在改变,审美情趣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它的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
二、肩部动作的发展
一部作品的内容不再追求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具体的情节,一种单纯的情感,而是去追求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将自己的体验和想象融入到故事的框架中,尽享艺术之美。如女独舞《翔》,演员把内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到了柔美的双臂和灵巧的双手中,使我随着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旋律,融入到了美好的意境当中。
在舞蹈形式上,不再追求对称、协调统一的古老观念,而是追求多层次,多方位,多元素,不对称,不协调,即过去不曾有的形式美。如女群舞《顶碗舞》和《蒙古人》等都是如此。
在舞蹈动作上,改变了过去一招一式的严格规范,注重动作的夸张性,加大反差的力度,要求对比强烈,追求对立统一。过去蒙古族舞蹈主要以马步动作,肩部动作和手臂动作为主,而今在吸收借鉴现代舞的基础上,注意开拓人体的中间和下肢部位的动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舞台的空间。舞蹈语汇不再是简单的动作的堆积,而是经过精心地提炼和创新。打破了人们认为固有的模式,在传统动作上,巧妙地结合现代舞蹈动作,给人以新鲜感,时代感。
在舞蹈和舞台布景上不再是认真地模仿生活中的东西,而是抓住最具民族本质的东西尽情发挥。激光技术和影视技巧更巧妙地运用到演出舞台,把真实的表演同梦幻般的舞美效果融为一体。
在舞蹈创作中,人们也很注重服饰的创作,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综合到舞台效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舞蹈艺术的优势和舞台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更加欣赏舞蹈的艺术魅力。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为舞蹈表现服务。
三、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肩部动作具有蒙古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与腕、手臂、马步等动作相结合,共同组成了柔韧、彪悍、刚强的蒙古族舞蹈。这个马背民族大多数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为主,而且动肩的时候比较多,在反映他们生活的舞蹈中上半身特别是肩部动作最为突出。这些舞蹈动作都是他们长期的生活实践,成为一种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从而产生了蒙古族独有的舞蹈动作之美。
舞蹈过程中肩部动作随身体的运动与手臂、手腕相互配合衍生出了包括柔臂、硬腕和弹拨手等在内的多种上肢动作。从运动生理学来看,肩部位于人体上肢,它连接着颈部、手臂和上肢身体在人体上肢的运动过程中肩部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颇为广泛,对蒙古族舞蹈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种类繁多的肩部动作不仅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基础、单一动作,它更多地与其他上肢动作相联系,扩展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与之共同表现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表达人民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情感的体现更加强烈。
四、呼吸在肩部动作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族舞蹈中的呼吸体现着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它和蒙古族舞蹈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交相呼应。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从地面体态动律的慢吸慢呼入手的,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呼吸。运用长吸慢呼的方法,在过程中保持气息的平稳均匀,表现出人们置身于辽阔草原的豁达心态和英雄气概。
蒙古族舞蹈中丰富的肩部动作同样蕴含着多样的呼吸——棱角分明的硬肩,在双肩前后交错的一刹那,气息随之快吸快呼,双肩快而有力地交错进行,在行进中与平步配合时,步伐的呼吸与上身动作相呼应。笑肩,气息的运用和硬肩相同,只不过是上下方向的快吸快呼,用来表现草原民族的爽朗乐观的心态。碎抖肩,体现了快吸慢呼的呼吸特点,通过短促的吸气,腰部发力,气息下沉,带动肩部快速的抖动,形成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特色。柔肩,也依同此理,它常常和柔臂动作相结合,优美舒展的动作尽显草原民族柔情的一面。单耸肩、双耸肩,和笑肩动作的方法相似,只是动作重拍不同,笑肩强调重拍向下,耸肩强调重拍向上。在呼吸上,耸肩要求慢吸快呼。
总之,肩部动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础,又是蒙古族舞蹈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习蒙古族舞蹈艺术,必须要重视蒙古族舞蹈动作中的精华——肩部动作的练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