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式按摩手法教程教学

泰式按摩手法教程教学,第1张

泰式按摩手法教程教学如下:

·按摩手法六点:1、点(压)法 2、揉(拿)法 3、推法 4、劈叩法 5、踩(跪)法 6、运动关节

·泰式按摩手法步骤:

第一步:下肢部前侧按摩

1用你的左手右手分别按压其足背,让他踝关节能够受力引伸;

2顾客将腿脚半屈状态,点按足底部分,再沿其小腿内侧点压到膝关节内侧,往返数次;

3从膝关节的顶部开始用指点压大腿上侧,往返数次;

4按压脚趾、点压足背,往返数次。

第二步:上肢部按摩

2用一只手拿揉手臂位置,往返数次;

3点压客人掌心后,捻捏五指,并拉抹五指;最后以活动腕关节结束。

第一步:下肢部前侧按摩

1用你的左手右手分别按压其足背,让他踝关节能够受力引伸

2顾客将腿脚半屈状态,点按足底部分,再沿其小腿内侧点压到膝关节内侧,往返数次

3从膝关节的顶部开始用指点压大腿上侧,往返数次

4按压脚趾、点压足背,往返数次

第二步:上肢部按摩

1用大拇指沿着手臂内侧向肘关节处点下来,力道须适宜;

1用大拇指沿着手臂内侧向肘关节处点下来,力道须适宜;

2用一只手拿揉手臂位置,往返数次;

3点压客人掌心后,捻捏五指,并拉抹五指;最后以活动腕关节结束。

第三步:腰背部按摩

顾客上腿曲屈,下腿需要完全伸直,将一手定于肩部,一手定于髂棘部,然后作前推后拉的往返动作,以活动椎间隙调节椎关节紊乱。

第四步:下肢部后侧及腰背部按摩

1用双手压揉、捏揉左右的小腿与大腿;还可点压大腿后中线的肌肉;

2拇指点揉臀部,掌揉、肘点臀部;

3拇指点压揉客人上肢后侧至肩。

第五步:按头技巧

1捏揉肩部使其感觉放松,揉捏时会觉得很软,点按颈部;

2点压肩部带活动肩部,并拿揉上臂;

3先放松后颈部→后脑勺→头顶部→侧部,最后在以振耳完成全部。

推拿治疗肩胛骨内测缘疼痛的个人体会

  肩胛骨内测缘疼痛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痛症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篇仅讨论背部软组织和关节的某些伤科疾患,如 胸椎小关节 肋椎关节 肋横突关节的错缝,滑膜嵌钝,背部筋膜炎,肩胛提肌 菱形肌 斜方肌 等的损伤强力外力导致的骨折或软组织撕裂除外

  临床上一般的基本检查和问诊可排除某些内科急病 等 引起的背部疼痛至于小关节紊乱或滑膜嵌钝 肌纤维痉挛或扭伤而没有舒展或神经卡压 等等 有时难以鉴别,我这套手法不必分型那么仔细,操作一次之后 大多数患者均可明显减轻症状,在此献丑,效果的确不错,作用原理尚未完全明了,愿和大家共同讨论,请不吝赐教!

病因 症状 体征 检查 在此就省略了

  以患者右侧肩胛骨内测缘疼痛为例,患者俯卧,两上肢自然下垂放于大腿两侧,不要垂于床下,否则会加重病情,医者立于患者右侧近肩处

  1 双手掌交替斜推背部肩胛骨处两到三分钟,速度不要太快,方向一定要由外上向内下推,否则会加重疼痛

  2揲掌揉以上部位,方向同上,两到三分钟,手法要柔和缓慢沉稳

  3双拇指指尖相对 用桡侧由内向外拨肩胛骨内测缘,自上而下 约半分钟

4  然后再从父 1 2 两法

  5 双手小鱼际交替滚右侧上背部,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约两到三分钟

  6  双拇指交替按 揉 理肩胛骨内测缘,重点在硬结节处,以上三法交替进行,约三分钟

  7  双手握拿背部肌肉

  8  医者右手掌根自上而下按压肩胛骨内测缘 同时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腕后身上肢

  9  双掌自上而下 推 揉 拨 脊柱两侧

10  双掌根钝压脊柱横突,用力方向为前上,有时可感觉咔嗒声

  11  分别推 拿 揉 拇指按压 拨 两侧肩部和颈部,手法反复几次,使颈肩部肌肉放松

  12  医者右手掌根按于肩胛骨内测痛点处,左手推患者头部右颞部使头旋转,当到最大限度时右手掌根用力钝压,有时可闻咔嗒声

  13  捏提骶脊肌,手掌揉 推 背部

  14  患者坐位,跨坐于治疗床上,两腿加紧床边,两手交叉鲍鱼肩部,右手在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右手掌根底紧痛点,左手握住患者右臂,一推一拉,使患者左旋,当到最大限度时突然钝一下

  15  患者双手自然下垂,医者左手沃腴患者左肩处,医者右手沃腴患者右肩下方及三角肌处,左手固定不动,右手顺时针和逆时针活动肩部,然后再上下 左右颤抖式活动肩部,使肩胛骨随医者的右手尽可能大的活动

  16  患者右手后身 手背至于腰骶部,医者右手放于患者右侧肩前部,向后推肩部使肩胛骨翘起,医者左手食中无名指小指由肩胛骨内测缘插向肩胛骨前缘,然后慢慢向后抠抖

  17  患者坐于凳上双手手指交叉鲍鱼候诊部,医者立于其后,双手反插扣于患者枕部,用胸部抵住患者胸椎,慢慢摇晃患者使其放松之后突然上提,可闻咔嗒声

  18  最后 推背部,拿双肩,捏颈部,点按后溪穴 ,敲打肩背部结束

在中医 养生 文化中,有一个穴位就如同身怀绝技的路人,看起来很平常,但实际上深藏不露。

它就是位于我们肩膀上的肩井穴 ,被称为 “生命之井 ”, 人体气血正是由此喷涌而出输送全身。

肩井穴 不仅是 缓解肩颈疼痛麻木 的治痛症要穴,还是 调治乳腺炎、乳腺肿痛结节 的大穴! 关键它还疏通肝胆,可畅通全身之气。 对于我们身体保健而言,肩井穴是不可不知的宝贵穴位!

肩井,属足少阳胆经。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对乳中,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心上,按下去是一个凹陷就是了。

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口井, 那么井底就是脚底的涌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 只有保持这口井上下畅通,人体内的气血才能畅通无阻!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经络穴位图,会发现 足少阳胆经是一条很长的经络,从足部延伸到头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广泛。

那么,足少阳胆经出现问题,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句话:胆经堵,全身堵!

1、关节屈伸不利:

胆经遍布身体重要关节。胆经气血郁滞,会让颈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出现酸乏无力之感。

2、两肋闷痛:

胆经郁阻,肝经会受影响。肝气不疏,必然引起两肋闷胀,患者更可出现口苦咽干等症状。

3、多发乳腺问题:

胆经郁阻,直接影响身体气机的生发。气机不畅,影响肝经的通畅,会让乳房疾病丛生。

4、易患高血压:

胆经郁阻,气郁久而化热,传导给肝经,形成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5、降低免疫力:

胆经气机生发为午夜。此时一阳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万物。如果胆经气血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发阳气,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体正气,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6、口苦,目赤肿痛等上火症状: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胆主决断。当胆经气血出现了问题,影响清阳之气对头的濡养,会出现上火、头晕等症状。

总而言之,作为主疏泄的经脉,胆经和身体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此, 让胆经通畅起来,对我们的 健康 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就得说到肩井穴了!

肩井穴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能 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来调节胆经的气血。

对此,《幼科铁镜》中说得好: “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会元针灸学》 说得更好: “肩井者,在肩部阳气冲出显明之处,而通于五脏,推荡淤血,而生青阳之气,如泉涌出,以安经络,以实脏腑,而开阴窍。”

肩井穴属胆经,而三焦经、大肠经也都在此附近经过,刺激肩颈穴,不仅刺激了胆经, 相当于刺激了身体多条经脉,疏通郁滞的气血,通畅身体的经络。

简单来说,刺激肩井穴,可以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如泉水一般涌出来,然后将郁滞的气血涤荡开来,令全身的疏泄顺畅平缓。 就仿佛人体气血的一个盖子,提起来,郁闷之气就会宣解。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处。

容易紧张的,爱生闷气的,乳腺增生的,睡眠不好的,压力大肩膀硬 的(身心一体,压力大,身体必然有负重感,肩颈都不会舒服),都可以随时 揉按刺激肩井穴,为自己疏通气机,为身体和情绪找到出口。

肩井穴具有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的功效。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肩井穴也是调治乳房痛、乳腺炎等乳腺问题最有效的穴位之一。 因为胆经的循行,正好从乳房的旁边转一圈,肩井穴又是胆经里最四通八达的穴位,乳腺问题找它当然没问题!

女性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肩井穴处就会比较疼痛。这时候赶紧多揉肩井穴,把它揉到不疼了,那些让女性害怕不已的乳腺问题就没有了。

1、肩井按揉

按揉是最便利的方法,按揉前涂点按摩油,有艾灸+按摩的双倍效果。

一手搭于对侧肩头,用中指指腹按揉肩井穴,或用中间三指指腹按揉肩井穴区。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 3分钟,左右手交替按揉。

有人反馈,自从按摩了肩井穴以后,她的乳房胀痛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2、艾灸或刮痧

艾灸

艾灸肩井穴具有疏导水液、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每天艾灸1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刮痧

刮肩井穴时,要顺着经络刮,最好是从上到下,这样比较顺手。刮板和皮肤保持45度以下的锐角,比较不痛。刮痧时最好能用上腰劲,这样会很省力。在操作中自己慢慢体会,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

不管是艾灸还是刮痧的方法,都可以刺激肩井穴, 推动气血运行周身 解除疲劳,放松肌肉 ,也有助于调理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病引起的 颈项肌肉痉挛、疼痛、上肢酸胀麻木

还能 调各种痛症 比如脖子痛,肩膀痛,甚至牙疼、头痛(尤其是属于胆经的偏头痛)都能调

小穴位,大学问,善用穴位能保 健康 。 今天介绍的 肩井穴,一定要用起来! 每天随手按一按,一身轻松 !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 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二)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

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 肩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 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 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松解粘连,消散瘀结,改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

(一)方法与步骤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二)动作要领

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

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二)动作要领

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

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

2像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动作要领

1 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1~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

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二)动作要领

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

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

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1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

2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3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较常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 1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关节小关节错缝等症。

3常有:颈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内收、上举)。 1拉法属于牵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称为牵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较多应用于中医伤科的正骨方面。

3应用时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突发性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这是古代中医为此病的命名,意思是人到了50岁,多会得此病。这是因为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会开始由壮年朝向老年迈进,此时,肾脏虚弱,阳气不足,从而筋骨失养,于是多会发生经络不通的问题。俗话说:“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显然,肩周炎的起因还是气血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到了现代,人们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好,从而经络过早堵塞,自然发病的年龄越来越低,几乎成了必然。

前几天,我还遇到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她一大早就来看肩周炎,说:“我平时虽然肩部累、疼,但能坚持着上班、生活,可从昨天开始,手臂根本就抬不起来了,现在连头发都没办自己梳。”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想要让她迅速地减轻疼痛,那我只有多穴连用,为病人充分调理气血了。于是,我用针灸来给她针足三里穴、条口穴、解溪穴、陷谷穴。针的时候以补为主,很快病人就感觉到了,说:“真的好多了,感觉不是刺痛的感受,能稍微动一下。”这就对了,针灸的好处在于见效快,不过不建议个人随便使用。病人针完之后问:“是不是明天还要来?这样要针多久啊?我请假挺麻烦的。”我反问她:“刚才针的4个穴位你都记住了吗?”她表示记住了。我说:“回去之后每天对这4个穴位进行按摩,如果能艾灸则更好,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就行。如果你觉得没效果,就再来回诊。如果好了,就没必要来了。”那之后,病人再也没有来过,我坚信她已经完全摆脱肩周炎的痛苦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很有必要认识这4个穴位的功能。足三里穴自不必说,民间都对它的功效交口称赞,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是说足三里穴具有大补功效的意思。肩周炎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气血不足、经络不畅。能有这样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穴位,当然对肩周炎是再好不过的了。自己平时可多按足三里。穴位很好找,正坐,屈膝,从外膝眼向下3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的地方,朝胫骨旁边横1指就是了。多按,多艾灸,就可以有效地调解机体气血、疏风化湿。

而条口穴呢,它又名“肩凝穴”,可见与肩周炎的亲密关系了。穴位在足三里向下,过当犊鼻8寸,与胫骨之间横隔1指宽的地方就是。按这个穴位时,可将食指弯曲,用指关节按住穴位,然后伸曲脚部,采取一上一下的方法就行。这时,会感觉腿部有痛胀感,甚至是麻麻的,这就说明气血已经被堵塞得严重,只有极力地按通了,气血才会重新通畅起来。遇到严重的酸麻时,可用艾灸的方法,灸10分钟左右即可。

解溪穴就在脚背的踝关节横纹中间,那里有个下陷的凹点。简单的取穴方法一般可采用正坐的方式,将脚平放,然后用拇指顶住脚背踝关节的下陷点,那里便是解溪穴了。按摩方法以按揉甚至是掐的方法为主,不过指甲一定要剪好,以免伤了皮肤。这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其舒筋活络的功效极强,能有效地为身体输送气血。

最后一个穴位是陷谷穴,它也是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脚背上,可在第2趾与第3趾结合的前方下陷点寻找。它不但能输送胃经气血,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阳气,这样能使人经络通畅、身体温热,有效地促进身体经络的循环。

这4个穴位联合治疗肩周炎可称为一服“大药”,虽然用的时间有些长,但是效果很好。这种方法一般适合特别严重的肩周炎患者,能迅速地缓解肩部疼痛带来的生活不便。平时哪怕肩部能忍受,不妨也多按一按,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使人免受疾病折磨,岂不是利己之事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107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