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好的癌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目前有哪些被批准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切除术
保乳手术切除癌细胞和癌细胞周围的一些健康组织,但不切除乳腺。腋下的一些淋巴结可以切除活检。保乳手术又称保乳手术、肿块切除术、乳腺部分切除术、象限切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乳房切除术
乳房切除术是切除整个乳房和周围所有组织,可能还有附近的组织。有不同的乳房切除术可用,取决于多少额外的组织被切除。以下是不同类型的乳房切除术:
简单的乳房切除术包括切除整个乳房,但不切除淋巴结或肌肉组织。
双乳房切除术是指双乳切除
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包括保持乳房上的皮肤完整。乳房重建手术通常在乳房切除术后立即进行。
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保持乳房皮肤和乳头的完整性,乳房重建手术随即进行。
改良根治术结合单纯乳房切除术和腋下淋巴结切除术。
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包括切除整个乳房、淋巴结和乳房下面的胸肌。
放射治疗
高能局部辐射束被用来杀死靶向癌细胞。乳腺癌手术后可以使用放射治疗,也可以在化疗之外使用。这种治疗确实有副作用,包括肿胀,疲倦,或晒伤样的效果。
放射治疗有两种方法:
外光束辐
一束辐射被外部机器聚焦到受影响的区域。治疗通常是每周5天,持续5到6周。
近距离放射治疗
这种形式的辐射包括植入癌旁乳腺的放射性种子或颗粒。
化疗
化疗药物被用来杀死体内任何部位的癌细胞。根据药物的不同,可以通过缓慢的静脉滴注、口服药丸或短暂的静脉注射给药。有时术后化疗有助于防止癌症复发(辅助治疗)。通常,化疗药物是以一定的治疗间隔周期给药,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周期长度和休息时间因药物而异。
辅助化疗
即使所有可见的癌细胞都被切除,癌细胞仍有可能断裂或被留下。辅助化疗是为了确保这些少量的癌细胞被杀死。由于有些妇女即使不化疗也有很低的复发风险,因此并非所有病例都使用这种药物。
新辅助化疗
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与长期生存率没有相关性,但在手术切除前观察肿瘤是否对化疗有反应是有好处的。这也可以减少癌症的大小,并允许在一些病人进行不太广泛的手术。
晚期乳腺癌的化疗
如果癌症已经转移到身体的远处,可以使用化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化疗副作用
不同的药物产生不同的副作用。某些类型的化疗有特定的副作用,但每个病人的经验是不同的。化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疲劳,疼痛(头痛、肌肉疼痛、胃痛和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口疮和咽喉炎,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血液病,思维和记忆的变化,性和生殖问题,食欲减退,脱发以及对心脏、肺、肝、肾或生殖系统的永久性损害。
激素治疗
一些乳腺癌细胞被雌激素和/或孕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阳性乳腺癌)激活。激素疗法可以阻止癌细胞接受生长所需的激素,从而阻止或减缓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的生长。激素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但也可以减少高危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
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患者较新的治疗方法。它们利用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如HER-2蛋白。靶向治疗可以阻止HER-2蛋白刺激含有这种蛋白的癌细胞的肿瘤生长。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比传统化疗少,因为它们只针对癌细胞。它们常与化疗联合使用。
乳腺癌患者康复
乳腺癌的治疗会使人身心俱疲。正在发生的许多变化可能难以应对。“化学脑”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化疗引起的精神变化。患者有记忆缺陷和无法集中注意力。乳腺癌的治疗也会让病人感到疲劳,这是正常的。
很难跟上日常生活的节奏,让患者感到孤立或不知所措。在此期间,朋友和家人可以成为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来源。一些人选择加入一个本地或在线的支持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并传播乳腺癌意识。
乳腺癌预防
可能增加患乳腺癌风险的因素包括:运动不足、每天饮酒超过一杯以及超重。乳腺癌的预防还包括避免接触致癌物、化学物质和医学影像的辐射。一些激素治疗和避孕药也会增加风险,但在停止这些药物治疗后风险会恢复正常。一些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
预防性手术(预防性乳房切除术)也可以预防乳腺癌。双侧预防性乳房切除术是指为了预防乳腺癌而切除双侧乳房。有BRCA1或BRCA2突变家族史的妇女可选择双侧预防性乳房切除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癌症的疼痛大体分为头痛、背痛和腹痛三种。癌细胞本身是不会带来疼痛的,癌症引起疼痛的原因是肿瘤太大,压迫到了身体上的神经,就会产生剧烈的疼痛。而且这个疼痛并不是我们吃坏东西之后的那种疼痛。吃坏肚子之后的疼痛是一阵一阵的,癌症晚期带来的疼痛是持续性的。这种持续性的疼痛真的会让人发疯。就好像是你的胳膊上划破了一个口子,别人不停地用酒精冲洗这个伤口的感觉。
虽然每个人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但是身上总归是不太舒服的。我朋友的父亲死于癌症,在最后的时光中,人是在ICU度过的。家里人因为担心疼痛,所以医院会持续不断的给他打麻药。让其始终处于一个麻醉的状态。在交代后事的时候,老爷子忍受了两个小时的疼痛,最开始还会出汗,但是到了最后,整个人基本上已经没有力气去说话了。交代完后事之后,麻药就又推上了。老爷子又陷入了沉睡。过了大概半个月,我们去帮忙料理的丧事。
如果是癌症引起的疼痛,那么说明癌症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癌症的中晚期就是指癌症的浸润癌阶段、局部转移阶段和最远转移阶段了。在浸润癌阶段和局部转移阶段,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手法,配合中药调理还是完全有可能让患者痊愈的。但是如果癌症进入到了最远转移阶段,那么多半是保守治疗了。也就是让病人无痛的存活下去即可。我朋友的父亲就是这样。
现代医学能够完成器官移植,甚至能够换成换头手术。但是对于癌症,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020年的时候,连艾滋病都被现代医学所治好了,但是对待癌症,仍然只能依靠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的疗法。为什么癌症不容易发现和治疗呢?因为癌症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疾病。艾滋病虽然难以治愈,但是艾滋病好歹是外来的病毒。而癌细胞则是我们身体细胞的自我叛变。
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分裂数十次之后,就会逐渐死亡。但是在分裂之外,细胞还会进行分化。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分化之后的细胞无法自我复制和分裂,在寿命到达之后,就会死亡,然后被当成垃圾清理出体外,或者直接脱落。但是有些细胞本应死亡,却没有死亡。反而因为基因的突变,产生了无限分裂的特性。这就是癌细胞。当身体出现癌细胞之后,人体会做出相对的反应。但是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下降,免疫系统难免会出现漏洞。一旦免疫系统出现漏洞,癌细胞躲过一劫,就会开始吸收身体的营养,并且不断进行分裂。于是就产生了癌症。
由于癌症没有什么较好的治疗手段,所以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预防!少熬夜,少喝酒,别抽烟,没事多下厨炒两个青菜,少点两次外卖。我知道我这么说显得很啰嗦,但是病到身上再后悔就迟了。别以为年轻就能为所欲为,年轻时的为所欲为,年老时必然受罪。
乳腺增生,多见于25 ~ 45岁左右的女性,主要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平时的不良情绪有着一定的关系。作为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一些女性可能对乳腺增生了解不多,不太关心。一般来说,乳腺增生有什么表现?导致乳房肿块。乳腺增生性肿块是指一个或多个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瘤,常见于乳房以上,块状、结节状、颗粒状或索状,以块状为主,肿块模糊,大小中等,质地稍硬,运动时与周围组织粘连,压痛,肿瘤大小,小如沙子,大于3-4厘米。
月经前隆胸增多,月经来后收缩柔软。胸部疼痛。多见于对侧乳房压痛、刺痛或疼痛不适,稍重者疼痛不能触及,行走时,一般疼痛大多数以乳房肿胀快为主,会转向腋窝、胸痛、肩膀、手臂伸展,偶有乳头疼痛或瘙痒,疼痛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改变有关而受影响,往往在月经前或恶化时生气、抑郁,月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乳房分泌物。
一般在月经期间或心情不好时,生气乳头溢出褐色或淡**液体乳腺增生症状。当出现乳房疼痛或乳房肿块时,应及时到医院做乳房彩超或钼靶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我们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如乳核散结片、红金散结胶囊、逍遥丸等,或选择微创手术切除,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恢复。
当检查出乳腺增生时,很多女性朋友总会问医生“会不会变成乳腺癌”,虽然癌症来的前身经历了一些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疾病都会成为癌症,以乳腺增生为例,许多女性其实并不清楚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之间的区别,如果没有其他的纯粹是为了年轻女性,那么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虽然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在乳腺部尚未能触及一定的肿块,但往往局部不适,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后,有时可感到一侧乳房轻微的疼痛和不适,或一侧肩部和背部毛发下沉,酸胀不适,拉伤甚至上臂这一侧。
身上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肿块,都要想到癌症的可能,肿块本身就可以说是癌症的先兆之一,也就是说,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的肿块、结节、硬结或硬变等都应引起重视,不可以掉以轻心。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这些肿块结节硬结做个初步判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判:
首先看大小。很显然,太小的结节更多地倾向于良性,但也未必,不过太小的结节也无法活检定性,通常采取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过25px以上的结节肿块就要注意了,当然,很多良性肿瘤可以长到很大,所以大小本身其实并没有确切的意义,更有意义的是肿块的大小变化趋势以及变化速度,也就是说,对那些持续增大的结节和肿块,特别是增大速度较快的肿块结节尤其要引起重视,很可能是恶性的。相反,如果大小一直没什么变化,甚至还会缩小的(没有治疗的前提下),多数是良性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时良性肿瘤也可能缓慢长大甚至少数可能突然增大,不能仅仅根据大小来判断,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印象,不是确诊。
其次,我们可以摸一下肿块的质地,或者通过超声等影像检查间接提示肿块的质地。通常,摸起来软软的,或者超声检查提示为囊性的肿块,多数是良性的,而摸起来很坚硬,有的硬如石头,推不动,或者超声等检查提示为实性的肿块,这种多数可能是恶性的,但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摸起来并不硬,而是韧韧的。当然,和前面说到的大小一样,这个也只是初步的印象,不能据此就下结论。
最后要看肿块的边界和活动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良性肿瘤的生长通常呈膨胀性生长,由于没有侵袭性,肿块通常边界很清楚,也就是可以清晰地摸到肿块的边界,或者CT或超声检查等可以看到较明晰的边界,也因此,活动度也较好;而恶性肿瘤由于具有向周围侵袭破坏的特性,它没有清晰的边暂,也就是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往往粘连或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然,以上只是对发现的肿块结节进行初步印象判断,最终确诊要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
以上只是单纯就肿块本身来说怎样的肿块结节可能要警惕癌症,但其实癌症的先兆或者说警示信号也有以下几点应该引起重视:
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2、久治不愈的咳嗽;3、不明原困的体重下降消瘦;4、不明原因的发热;5、持续性消化不良;6、非外伤性异常出血;7、持续性的声音嘶哑;8、进行性吞咽食物梗阻感;9、大便习惯改变;10、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和粘膜溃疡;11、非外伤性骨折;12、口腔或外阴白斑;13、突然增大变色的黑痣或疣。
我仔细摸了很久,发现里面明显是长了个“包”。那时虽然还是九几年,但十几岁的我在已经知道“癌”这个恐怖的字眼了。我自己当时特别害怕是得了恶性肿瘤,好几天都没睡好觉,最后还是告诉了爸妈。爸妈直接带我去了医院,医生看了眼而后说了一个病名:“腱鞘囊肿”。
手术很顺利。尽管至今我的左手腕上还有个疤痕,但这个“包”就再也没有复发过。后来,我自己成了医生,每次门诊遇见“腱鞘囊肿”的患者,我都会给他们看我手腕上的疤痕。
那么,这个所谓的「腱鞘囊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长了这玩意,到底该怎么治?除了手术切掉外,有没有其他选择?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什么是「腱鞘囊肿」?先说什么是「腱鞘」。就像“刀鞘”是包着“刀”的“管道”一样,「腱鞘」就是包着「肌腱」(老百姓说的筋)的管道。
「腱鞘」对其内部的肌腱具有润滑、减少摩擦和保护肌腱的功能。下图就是手腕部腱鞘的位置。仔细看,是不是和上面那张腱鞘囊肿的图的位置一样?
而「腱鞘囊肿」,其实就是各种原因,让腱鞘区域长出了小的囊,囊里充满了较为粘稠类似胶水一样的透明液体。目前业内认为: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可能是由致密结缔组织疝出腱鞘、韧带、关节囊、滑囊和半月板引起。
简单说,其实就是筋的附近长了个充满粘稠液体的囊。
可以说,腱鞘囊肿是最常见的手部软组织肿块了,最常见于10-40岁人群,而且女性比男性多[1]。绝大多数(70%)的腱鞘囊肿见于手腕背侧,20%在手腕掌侧[1]。
至于,为什么会长这东西?其实业内目前还没有确定结论。比如重复运动或外伤是不是致病因素,目前尚不确定。但已有人提出腱鞘囊肿为关节周围结构的黏液样变性[2]。当然,即便我们不知道它究竟为什么会长,但这并不影响后面的治疗。
2、「腱鞘囊肿」有什么症状?如何确诊主要就是发现长了个包,摸起来质地有点韧(像摸鼻尖一样)、平滑、类圆形、有弹性。一般情况下不疼不痒,但如果明显肿胀的话,可能伴有腕关节疼痛、按压疼痛,腕关节无力以及活动受限。
患者可能注意到囊肿大小随时间改变。偶然情况下囊肿可挤压并引起神经卡压,从而导致感觉、运动异常[3]。来看病的患者,要么是因为美观原因,要么就是和我一样担忧可能为恶性肿瘤[4]。
骨科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和简单触诊,再辅助以B超基本就能确诊了。一般不需要拍片子或其他复杂检查。
3、怎么治?
(1)观察(甭管它)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
即便不给于任何干预,超过一半的腱鞘囊肿患者,可能出现腱鞘囊肿自发消退[5,6]。
正是因为腱鞘囊肿如此高的自愈率,加上其本身并发症又很少,所以临床上这个病大多以观察为起始治疗方案。
即:只要明确诊断为腱鞘囊肿,如果没啥不舒服没啥影响,就甭管它,给它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观察这就好。超过一半的概率会自己消失。
(2)有创治疗
如果腱鞘囊肿仍持续存在、反复复发,甚至症状严重,甚至显著限制活动时,我们就要对其进行有创伤的干预治疗了。主要包括两类:抽吸引流和手术切除
1)抽吸引流:
即医生使用注射器刺入囊肿,抽出囊液。此外,用针穿透让液体流出来也属于这类。
尽管一些研究[7,8]证实,抽吸包扎治疗腱鞘囊肿的确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多次穿刺抽吸和辅助固定时。但比较尴尬的是:一半以上接受抽吸治疗的腱鞘囊肿大约会在1年内复发[5]。
而且,无论是抽吸,还是刺破,都有一定的感染风险,所以不能自己在家做,必须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无菌操作。
以前还有很多医生会在抽吸后往腱鞘囊肿里注射激素、玻璃酸钠甚至硬化剂,但是因为囊肿可能和关节相通,加之相关研究发现这么做不仅有风险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我们已不再注射药物[9-11]。
2)手术切除
对于观察或抽吸后,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不管是切开手术,还是关节镜微创切除,都得把整个囊肿连着下面的“根”一起全部切除。我自己的腱鞘囊肿就是这么做的。
尽管手术切除是“终极”治疗方案了,但相关研究[12]还是发现:无论采用标准切开手术,还是关节镜微创手术,腱鞘囊肿术后复发率约为10%。
而且,手术还有一定潜在的风险,比如:感染、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腱损伤、神经血管损伤以及不美观的瘢痕。
(3)用手按破或用重物砸破,可行么?
关于腱鞘囊肿,有种说法叫“用一本圣经痛击它(bashing it with a bible)”,就是因为以前常用暴力,比如用手按或用重物砸,将腱鞘囊肿隔着皮弄破。然而,目前业内主流观点都认为这是一种效果不一致,且有风险的治疗方法,如今已不推荐这么做。
毕竟,“人家”有超过50%的几率“改过自新”,不是万不得已,何必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