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蹲的标准:深蹲的标准应该是主要在力量举运动中需要明确和严格的。举重中的后蹲/全蹲(奥林匹克蹲)的话,那是为了完成更大重量的技术要求,不是比赛标准。最早在学校健美课时,老师就是讲:“卧推杆要触胸。深蹲大腿低于水平”。不过考试不是健美比赛摆造型,而是完成重量。考试也是按照这个标准考核。对于一些考试没过的,老师基本上这么说的“你这不行!屁股根本没下去重新来!屁股下去下去下去”“咣当!!”“不及格,继续练吧,期末再不过学分不给啊!”当时我学校深蹲架前面没有镜子,我自己是靠感觉。按阿诺的说法,蹲到你蹲不下去为止。最开始练都是蹲到底儿的方式,那时候练了有几个月了,脚跟下踩杠铃片,然后用蹲到底儿的方式,稍微反弹一下,能起稍微大一点的重量。蹲到过2倍体重,基本上是要用底部反弹才能完成的。现在回忆,应该是全蹲/举重后蹲的方式了。后来开始专注肌肉感受了就不到底儿,不反弹了。感觉重量开始从大腿四头往屁股上转移了,四头即将要失去力量控制感受的时候,那个位置就差不多了。毕竟那个时候练健美,更专注于孤立的肌肉训练感受。显然按大腿表面的标准来讲是幅度最大的。迷茫期我自己是这样区分的,对大腿水平的自记录为“深蹲(常规蹲)”,对低于水平的记录为“深蹲”,蹲到底儿的记录为“全蹲”。跟人报重量嘛,当然是以水平的成绩算了。咱也经历过自己在底下做卧推,上边同伴做硬拉叫极限重量的时候。后来知道力量举比赛的标准是“髋关节是否低于膝关节”,这样的话,我自己该怎么判断,怎么回事?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译文,摘取一部分,如下。下文摘自《英文书籍大铁球海曼《力量举实用指南》试译连载(12)》译者:挑战者扛起杠铃后,运动员后退,做好下蹲前的准备。做好准备的标志是身体静止、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倾角度不超过15度。裁判不会拿一个量角器去测量你上体的前倾角度,他们主要依靠对你扛起杠铃时的支撑位置来进行判断,但现在还要再目测一次。下蹲需要蹲到什么程度。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把深蹲和卧推、硬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卧推的自然终点是杠铃接触身体,虽然现在的多层卧推背心已经把接触点抬高到皮肤以上好几英寸了,但它依然是能准确判断的。硬拉的自然终点是全身竖直,这也比较容易判断,除了判断膝关节是否伸直时需要些经验。深蹲的自然终点是下蹲到最低点,这也是早期力量举比赛的规则,但什么是最低点呢?下蹲到屁股接触地板?大腿和小腿折叠?臀部接触小腿?这些都曾经是比赛的标准。但是,都很难严格执行。人的身体是有弹性的,你会发现,即使大腿和小腿已经折叠了,只要你愿意,其实还能继续向下。真正的最低点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那时大小腿肌肉已经相互进行了很大的挤压。严肃的运动员们在训练中肯定不会偷懒,但在比赛中面对极限重量时,他们会不自觉地降低幅度,这是人体的本能。上面3条曾经使用过的标准中,很多人就算使上吃奶的力气也没法蹲到臀部接触地板。大小腿折叠需要对多点进行判断,很难执行。臀部接触小腿是最可行,也最容易判断的标准,但要精确执行,也需要裁判像摔跤比赛那样趴在地上。不要笑,早期力量举比赛的确是这样做的。裁判们倒没有抱怨,但其他人抱怨了,因为他们没法轻易地判断比赛结果。如果裁判的判决和你的判断不符,受到指责的总是倒霉的裁判。IPF从首届世锦赛开始,采用新的裁判标准,也就是“两点法”——髋关节是否低于膝关节。在实际裁判时,举重台高于地面,而且裁判总是坐在椅子上,这就使裁判双眼平视的位置和大多数运动员膝关节的位置大体相等。从裁判的角度看,他只关心两个点的相对位置——一个是膝关节最前面的最高点,一个是大腿和躯干的交界点。运动员下蹲时,后一个点逐渐下降,直到不可见,这时整个大腿的上表面都看不见了,裁判只能看到膝关节。只有蹲到这一点,深蹲才算合格。新的规则比原来更宽松吗?未必。如果你观察一下IPF深蹲纪录和全组织深蹲纪录,就会发现轻量级的IPF深蹲纪录基本上就是全组织深蹲纪录,而重量级纪录差距比较大,原因就是重量级运动员的大腿很粗。臀部接触小腿的规则是判断大腿下表面,现在却是判断上表面。很多重量级运动员,如Jeff Lewis、Clive Henry、Mark Henry和我,在满足IPF标准的情况下,臀部已经接触到了小腿,而轻量级运动员还能往下蹲不少。从某种意义上说,重量级运动员的下蹲幅度需要比轻量级更大。结合上面的描述,我觉得用大腿表面是否低于水平来判断基本上是靠谱的。真让我按髋关节去做的话做动作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髋关节在哪里。我最近几年固定的健身房中,有几位风格迥异的强人,时间久了,多少留意到他们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个练举重的大水缸,抓举120以上,挺举140KG以上。只在举重台上训练,看他的深蹲,训练重量在160KG左右3RM,清清楚楚的蹲到底儿,站距也窄。一个田径少年,基本上练高翻和挺举为主,偶尔做做半蹲/浅蹲,训练重量80-90KG,感觉上基本是股二头快要接近平行的时候就发力起了。跟看电视看视频不同,现场观察他们不同的训练,就更想学习和比较一下他们不同的动作方式。看国外大力士的比赛视频的话,觉得大部分都是接近于全蹲的幅度。看国内一些高手的训练视频,有很多就迷茫了,感觉有些就是大腿中线的将将低于水平程度,如果按照大腿表面的话,起码还的往下挪个5公分的程度吧,那三五公分,有时候真是起得来起不来的关键,也是成绩的关键。就像看很多标题“无保护150KG卧推4个”视频,点进去一看,哦,半程,离胸口还有十几公分就起来了。不是搞专业的,随便玩玩,锻炼锻炼身体,强化强化肌肉力量,不是去比赛,究竟按照什么标准锻炼无所谓。但我觉得至少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像打篮球一样,打得好坏是一方面,首先得懂规则吧。至于AND1集锦表演赛的街球的翻腕,人那是表演是默许,不是说正式规则就允许那样。别弄得翻腕、二运过了人,人提醒你你这翻腕啊,给人回一句“我这是街球!”。这就可笑了。健美的深蹲是个训练动作,不是比赛动作,所以严格也就没有标准可言。众多的健美冠军谈深蹲基本出发点也是肌肉刺激效果的角度去讲,也就是说一个主管感受,不是客观标准。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训练方法,自己认定的“深蹲”。但,那不是标准。别那自己的半蹲成绩去和人IPF的标准动作做比较。说到标准,那就是力量举的深蹲标准。不管健美还是力量,如果要报自己成绩的话,还是先搞清楚是按什么标准,对自己也有个数。尤其是健美训练者,本来训练结果应该是体型围度上的变化,但往往是报成绩,结果是报了个力量举的半蹲成绩。我觉得这差个40-50KG公斤的空间只少不多。关键是这样用非标准动作练久了,来个全程的比赛动作,别一个都起不来。各种动作都体验体验,都练练没坏处。自己做深蹲训练的时候,目标是力量举的低于水平的标准去做,但随着组数增多,肯定有不到位的或者刚刚水平的情况出现。但心中应该有数,做极限测试的时候更应该如此。顺便说两句半蹲和浅蹲。浅蹲,一般描述似乎是说大腿在水平以上的就是浅蹲,但也不是扛着杠铃,掘一下屁股就算,我觉得怎么也得大腿接近水平吧或者也别离水平太远。另外,很多时候,我觉得浅蹲是个带状语的特指,浅浅的蹲一下/稍微蹲下去一点点的意思,比如高翻时,挺举练习时。半蹲,大腿水平的才是半蹲,不算大腿中心,也得按股二头算吧。半蹲,不是说深蹲幅度的一半。在这点上,我又觉得所谓的半蹲,在一些田径篮球运动的训练中又有不同,很多田径训练中的半蹲,其实力量举或者健美中的浅蹲。“半蹲伤膝盖”的说法:首先我觉得一言以盖之是不严密的。无度的,不恰当的训练,过度的训练才是伤病的根源。非拿人训练爆发力的动作过来,用健美力量训练的重量去完成动作,那不是找不自在么。如前面所讲的真正力量举的深蹲的话,大腿低于水平,下蹲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股四头吃力下蹲,在下蹲过程中,力量逐渐往臀部和股二头上转移,大腿低于水平之后,膝关节压力下降,重量主要集中在臀部和股二头上,起身的时候发力过程相反。膝关节是经过了大开大合,但都是顺应关节的自然运动的。而用大重量做标准力量举的半蹲的话,我觉得膝盖的负担差别不大。而深蹲过程中伤膝盖的,往往是这样,叫了超过自己承受水平的重量,试蹲。结果下蹲到一半,发现“妈呀,坏了,要坏菜!”,是想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也好,是碍于面子怕丢人也好,硬撑,于是乎,蹲到一半就往起拉,嘎嘣!真蹲到底儿起不来的,那就真起不来了,结果是摔杠坐地上,危险性其实远比蹲到一半就硬往上顶的低。起不来了首先注意保持躯干不要弯曲,别低头,有控制的下降,挺胸直腰,把膝关节髋关节前移,让杠铃从身后自然落下。这是我说的。
推举:1855kg(1955年10月16日)
抓举:1450kg(1955年)
挺举:1965kg(1955年04月26日)
总重量:5125kg(推举+抓举+挺举)(1955年10月16日)
标准推举:1826 kg
半蹲:547kg
卧推:284kg
杠铃深蹲547公斤,杠铃卧推284公斤,硬拉371公斤,台式腿举3728吨,台式深蹲284吨
无装备深蹲1206磅(世界纪录),半蹲1200磅2次,浅蹲6270磅(世界纪录),深蹲900磅10次,卧推627磅,硬拉820磅
195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1956年奥运会举重冠军
2届全美力量举冠军
创造过18项全美力量举、举重纪录,8项力量举、举重世界纪录
还是一名业余运动员的时候,他就能深蹲900磅。成为职业运动员后,他可以连续深蹲1200磅2次。由于这些成绩都是在力量举世界纪录出现前创造的,因此在当今的力量举世界纪录中我们看不到它们。
作为有记载的历史上力气最大的人,安德森在他保持较好竞技状态的30年间一直没有遇到过对手。他的力量经常让对手瞠目结舌。至今他还保持着台式腿举和台式深蹲的世界纪录,杠铃深蹲成绩排名史上第四(前三名分别是米勒、刘易斯和阿尔哈佐夫)。安德森的那句话“是深蹲和腿举造就了大力士”至今仍是大力士界的至理名言。凭借着超群的极限力量,安德森还获得了多次举重冠军。虽然他的举重技术不佳,但强大的腿部力量弥补了这一点。今天,安德森仍然是全世界的大力士们赶超的头号目标。
著名老健美运动员Clarence Bass的文章《深蹲之王》关于安德森的介绍
“如果你无法用最大热情练习深蹲,你就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力量极限”——安德森
1955年世界举重冠军、1956年奥运会举重冠军、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保罗·安德森,兰代尔·斯多森博士新书的主人公,可能是在地球上曾经行走过的最强壮的人。他是当时最著名的运动员之一。史上从未有第二个大力士像安德森在1950~1960年代那样获得如此多的关注。他是冷战时期第一个访问苏联的美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他的力量表演吸引了15000名热爱力量的莫斯科人冒雨到现场观看,还有更多的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直播。第二天的莫斯科报纸把他称为“自然的奇迹”。
在1955年全美举重锦标赛上,安德森挺举起4365磅,创造了美国纪录。以前还从未有人举起过这么大重量。1958年麦迪逊花园广场上举行的美苏举重对抗赛上,苏联冠军Medvedev借力推举起350磅,而安德森借力推举起了425磅!(注:当时借力推举是举重比赛项目,后因为容易导致严重伤病而被取消)
在肌肉海滩上,安德森深蹲起了1160磅。后来在Ed Sullivan Show上,他在全国的电视观众面前,又蹲起了这一重量。在1955年慕尼黑世界举重锦标赛上,他在没做任何热身的情况下深蹲700磅10次,又快又轻松,好像肩上没有任何重量似的。
安德森很早就认识到,腿部和腰部是力量的关键。他早期的训练主要花在了深蹲上,他把训练分布到一整天里,休息时间很长。例如,他可以深蹲600磅10次,休息30分钟左右,再深蹲600磅10次。再休息半小时后,他深蹲825磅3次,再休息一会儿,深蹲845磅2次。再次休息后,半蹲1200磅2~3次,1/4深蹲1800磅一次。这样一段训练大约花3小时左右。休息期间他喝很多牛奶,每天至少一加仑。
斯多森是1970年代统治举重界的“保加利亚训练法”的专家。安德森的训练方法和“保加利亚训练法”非常相似,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种训练方法。斯多森博士说,“安德森的训练方法与以往的方法完全不同,从训练和饮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划的。”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既没有时间,也不想,而且也没有这个身体条件天天训练,而且一整天训练。但除了深蹲的巨大价值以外,我从安德森那里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在每组练习之间安排更长的休息时间,使肌肉在开始下一组训练前能够充分恢复。这使我能够以更大的热情和重量进行训练。
要更多地了解安德森,您可以购买兰代尔·斯多森(Randall JStrossen)的《The Mightiest Minister》。(注:这可不是广告哈:))
Osmo Kiiha的文章中关于安德森的介绍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安德森就比同龄人强壮得多。他第一次训练时就能用315磅深蹲3次。练了一个月,他就能蹲400磅了。朝鲜战争期间,他打算参加空军,但被拒绝了。因为空军找不到一件能套下他那225英寸粗脖子的衬衫。
1953年,安德森的训练计划更多的强调举重专项了,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每周一、三、五:
推举、哑铃推举、颈后推举、抓举、下蹲挺、硬拉、高拉,每组间休息10~15分钟,每项练习间休息一小时。(因为借力推举是当时的比赛项目之一,训练项目中推举安排的较多)
每周二、四、六:
全蹲
周日:休息
安德森有时也会练习1/4深蹲(在腿部训练日)和卧推(在综合训练日)。1/4深蹲他通常使用1800磅的重量。
Marty Gallagher在《Iron Icon: Paul Anderson》一文中关于安德森的介绍
虽然是个大块头,安德森有着出色的爆发力,他曾经在20码冲刺中击败过奥运会短跑冠军!他的立定跳远成绩超过10英尺。他有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将两个55加仑的桶装满水泥,和一根坚固的钢杆连接在一起,重量是1000多磅。挖一个坑,自己站在其中,然后将这个简易杠铃深蹲起来(相当于小幅度深蹲)。每当他能够一组做满20次的时候,他就会把坑填浅一些(这相当于增加了动作幅度)。最后坑被完全填平了,这时他就能用1000磅深蹲20次了。
安德森是第一个将力量举三项的动作规范化的人。1965年AAU为力量举比赛制订规则时,还邀请他参加了。他最终在不使用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深蹲起了1200磅。
深蹲和硬拉都是常见的锻炼腿部的方法,因为它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这两种并没有好坏的区分。建议把深蹲和硬拉配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的锻炼到腿部肌肉。不过在相互配合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说硬拉后的身体恢复。不能说第一天练了硬拉,第二天直接练深蹲,身体是吃不消的。
1、硬拉的好处和缺点硬拉的好处有很多,它可以锻炼身体的大多数部位,比如说背部、腿部、臀部、手部等,是运动力度较大且对身体大多数部位有好处的锻炼方式。不过这种锻炼方式也有坏处,那就是对小腿没有锻炼。从理论上来说的话,硬拉跟小腿肌肉是没有关系的。而且这种锻炼方式很激烈,一般来说的话,硬拉会让肌肉纤维受到破损,需要72个小时进行恢复。所以人们在做完硬拉之后的三天内,是不能进行任何腿部训练的。
2、深蹲的好处和缺点深蹲的好处是比较多的,它跟硬拉一样,都是锻炼大腿肌肉的王牌动作。虽说它没有硬拉锻炼的部位多,但是在锻炼大腿的同时,还能兼顾到我们的小腿。同时还能提升我们的臀部力量,这点要比硬拉好一些。而且深蹲的力度不是很大,在进行深蹲之后,不用经过长时间的肌肉纤维修复。不过这也是深蹲的一个缺点,它无法锻炼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影响没有硬拉大。
3、深蹲和硬拉配合其实大多数人在训练的时候,都是把深蹲和硬拉结合的。比如说同一天训练深蹲和硬拉,只要我们掌握好顺序就行,比如说着重锻炼硬拉,轻度锻炼深蹲。或者说把它们反过来,这都是可以的。不过在硬拉之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护自己的腿部肌肉。
5 硬拉和深蹲哪个好
硬拉和深蹲各不相同,他们各有好处,深蹲在提高运动专项能力的方面,比起硬拉要出色得多。而硬拉则是在塑造原始、起始力量方面比深蹲更加优秀。此外硬拉可以更好的锻炼核心部位,而深蹲则比硬拉更好入手。
硬拉和深蹲不能互相代替。两者都是力量训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起锻炼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这两个是符合动作,练习的部位基本全身都包括了。是健身中后段的必练科目。肌肉联动很多的,大肌肉群都包括。
一、提高性功能的最佳选择
哑铃深蹲一度被认为男人健身的首选,对于促进雄性激素分泌最有效,有利于增强性功能。
二、增长全身肌肉最有效的动作
哑铃深蹲过程中,人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最多,因此大重量深蹲不仅能促进腿部肌肉增长,还能带动全身肌肉的增长。
三、最有效的提高爆发力的动作
爆发力-尽量短的时间内爆发出尽量大力量的能力,大重量哑铃深蹲是爆发力训练的首选。
四、对提高弹跳力效果明显
哑铃深蹲对于弹跳所需的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部和小腿肌肉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效率比纯弹跳练习更高,因此哑铃深蹲是专业田径、篮球、排球运动员的必练动作。
五、强健心肺功能
六、有效提高全身的力量
哑铃深蹲被称为“力量训练之王”,哑铃深蹲时参与负荷的大肌群最多,动作过程中身体保持支撑平衡作用,几乎所有的骨骼肌都参与发力。
七、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两大动作之一
肩扛手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体力劳动,也就是哑铃深蹲和硬拉,同时也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最中意的复合力量训练动作。
八、体育运动中最重要的辅助训练项目
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中都包含哑铃深蹲。
九、防止衰老的有效动作
人老腿先老,哑铃深蹲对锻炼腿部肌肉有奇效。
祝你早日成功,如对您有用请选为满意回答,给个赞同表示鼓励。谢谢
健身如果长期只做深蹲和硬拉,一段时间后的效果会是怎样的呢?健身如果长期只做深蹲和硬拉,相应的训练部位会得到发展,只是建议不要这样健身。
作为一个资深健身者,什么样的健身者都见过,包括常年只是以深蹲或者只是以腿部训练为主的健身者。常年只练腿,腿部肌肉是挺发达的,但是上身却如常人,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健而不美。
健美,首先在于 健康 ,然后是美。美是全方位或者整体的,健身时,不仅要练胸肌、肩背,还要练腿臀、核心、二头、三头等。我们再来看深蹲和硬拉,深蹲是以练腿臀为主的方式,硬拉(多指曲腿硬拉)是练背部、臀大肌等肌群的方式。
科学健身,在于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坚持训练。短时期以一些部位为主训练是合理的,比如首先要出来胸肌、肩背、臀腿等大框架,然后查漏补缺,精雕细刻般地训练不同部位的肌肉。
简单描述一下这种训练方式的结果:
1整体力量暴涨
尽管深蹲和硬拉对于上肢力量没有太大帮助
但是这两个训练对于核心和下盘的力量都有极高要求
而下肢力量是全身力量的源泉
因此长期做这两个动作整体力量处于全面增长的状态
尽管你没有练过胳膊,但你会发现一拳击出的力量提高30%不止
2一定程度的减肥
尽管这种力量训练并不是减肥的最快捷径
但是深蹲硬拉动用的肌群众多,因此把训练节奏控制好,可以达到类似于hiit训练的过量氧耗效果
一个高体脂率的人,通过这两个动作把体脂率控制在20%上下是可行的
3整体肌肉线条未必流畅
深蹲硬拉对上肢肌肉刺激最多的也就是小臂
剩余的大臂,胸肌,三角肌等等位置,这两个动作难以企及
因此,追求线条的训练者还是要多多练习上肢肌群,否则会有头轻脚重的视觉效果。
希望有帮到你。
深蹲是一种几乎需要全身肌肉参与的复合型动作,它不但对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和小腿的肌肉有很好的锻炼效果,而且能够锻炼到我们的手臂、肩、臀、腹部等。每次蹲下去,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大腿上,因此我们坚持深蹲,能让我们的大腿变得很强壮,同时也能强化其他部位的肌肉。深蹲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量,并且需要注意动作的标准性,否则很可能损伤我们的膝关节。
很多人认为硬拉是针对背部或者腿部的锻炼动作,其实不然,硬拉是全身性的训练,能够训练到我们从肩膀到腿的肌群。不同于深蹲,硬拉是人类最自然的动作,日常生活中我们提起或者抱起东西,都是一种硬拉的形式,长时间的坚持硬拉能够加强我们手指的握力,使我们的臀大肌、腘绳肌群、股四头肌、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二头三头等更加强壮。
首先你要知道深蹲和硬拉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以最传统的深蹲和硬拉举例,深蹲主要锻炼到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硬拉主要锻炼到竖脊肌和股二头肌。虽然是这样,但是这两个动作也不是只能锻炼这四块肌肉,这两个动作是健身的王牌动作,也是力量举运动员天天必练的动作,所以除了这四块肌肉外,背部斜方肌,小臂,小腿等也会有一些附带的效果,力量也会很大的提升。个人建议如果这样锻炼,再加上卧推,这样胸和肱三也会有效果,基本上全身的肌肉都能锻炼到了
这两个动作都是健身里的神技能。并且这两个动作还是一个多关节复合性动作,几乎可以锻炼到人体70%的肌肉。
尤其是深蹲更是可以快速增加睾酮素的分泌,帮助肌肉的生长。这两个动作对于小臂,背阔肌,腰腹部,臀部,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小腿等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可以很好的锻炼出结实的肌肉,增加肌肉的维度。对于增肌是很好的一种锻炼。
希望对你有帮助。您的关注和评论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
三大核心尽量轮番轰炸就行了
效果还好吧,看你怎么练,除了深蹬和硬拉,还要配合卧推,杠铃推举,这样才完美
如果只练深蹲硬拉 你的告诉我训练的重量阻力比啊 如果我只拿杠铃杆深蹲 硬拉 每组多做 多做几组 只能保持流线身材保持 健康 如果是大重量少次数的阻力训练 营销跟上 坚持下去 你会越来越装 不过线条 肌肉分离度不会太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