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有哪些?

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有哪些?,第1张

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

一、躯干解构

1、躯干的骨骼:对躯干结构的认识上,要遵循从简单的几何体到复杂的结构体块造型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

2、脊椎骨:第七颈椎在背颈上最突出,它是颈部和胸腔的分界点。骶骨三角形是后背脊椎底沿的重要标志。

3、胸廓:

A胸廓的正面中心是胸骨,在体表胸大肌和乳房之间形成沟状称正中沟,上边衔接锁骨头并在中间形成锁骨窝,下边界是胸窝。

B胸骨角处两边和第二根肋骨相连,形成一个胸部突出的隆起;肋软骨和侧肋骨的相连处形成夹角,这个夹角是胸廓正面和侧面的转折线。

C胸廓的背面成折扇的形状。

D胸廓正面的第七根肋骨在胸廓上下部分形成转折夹角。

4、锁骨与肩胛骨:

A锁骨和肩胛骨在胸廓的上方形成了一个环,标志着胸腔的顶面和侧面的区域。

B俄罗斯的一位教员曾说,锁骨像一张弓,霍加思编著的一书中指出,锁骨像一个倒挂的衣架。

C肩胛骨很像一个30˚、60˚、90˚的直角三角板,30˚角向下,60˚向下,90˚和长直角边在脊椎一侧,而且肩胛冈又和直缘形成了约120˚角的等的等边三角形;肩胛冈和脊椎平行的直缘、斜缘,下沿角在上肢的运动中都能清晰显现;肩峰是肩顶面骨骼突兀的最高点。

D锁骨以锁骨头为轴既可以上下运动,又可以向前后做水平运动,还可以以锁骨头为轴画圈,并带动肩胛骨运动。

5、骨盆:把骨盆大结构理解为一个上大下小的盆或一个倒置的灯罩。把盆骨的外形从髋骨本身的上大下小的盆形变成了大转子处宽于髂骨处的正梯形。耻骨联合正好是人体的二分之一处。髂嵴是人体腰部、髋骨的分界岭。

6、躯干的肌肉:胸大肌宽阔而厚实,高出胸骨和肋骨很多,形成高起的体块。胸大肌的肋骨相联的止点上下交叉错位。在腋窝出形成麻花状转折。腹直肌肌肉分成两排四个纵向的扁平体块,最下面的一块最长,腹脐在第三、第四块之间。

腹外斜肌群在腰部两侧髂骨上缘形成两块明显的体块。女性的盆骨较大,腹外斜肌群不发达。前锯肌加强了肋骨的“搓板”形态。前锯肌和腹外斜肌形成相互交插、相互叠压的锯齿形态。骶棘肌群在结构上加强了背部胸腔隆起处的高隆形态,使折扇的形态加强,使腰椎形成深凹。

背阔肌比较薄,减弱了背部骨骼肌肉的起伏,增强了后背的厚度和宽度,边缘只是在体侧一方容易看见。斜方肌很发达、很厚,使肩部向上形成上弧线。

7、臀部肌群:臀部的肌群和大转子使骨盆从正面看,从倒梯形变成正梯形。从侧面看形成类似长方形形态向躯干前方倾斜,并且下宽上窄、前方后圆。从背面看臀部肌群就像一个大蝴蝶。

二、上肢解构

1、大臂、小臂的骨骼:肱骨约15个头长。肱骨肘关节处内髁略大、外髁略小。小臂骨分尺骨和桡骨。小臂的张开鹰突忽然肱骨内髁、肱骨外髁连成一条直线,小臂向大臂弯曲时,鹰突和肱骨内外髁得人连线形成三角形。 尺骨线是小臂的结构线。

桡骨使小臂绕着尺骨为轴可以做拧麻花般的运动。肱骨角为5˚~7˚,尺骨角为7˚~15˚。

2、大臂肌肉:三角肌从人体的正面和背面看近似于三角形;从人体的侧面看,从肩峰到1/3强的大臂都包裹在三角肌之下。肱二头肌在小臂伸展时,细长、横断面的直径小;在小臂弯曲时,横断面的直径成倍的增大。

肱三头肌,上部浑厚,下面扁平,形成一个以肘方向为圆心弯曲的弧状阶梯面。肱肌外侧头在大臂外侧显露于肱二、肱三头肌之间。

3、小臂外伸肌群包括:肱桡、桡侧腕长肌、桡侧腕短肌等。小臂外伸肌群起于肱三头肌和肱肌之间,很厚实,使小臂桡骨小头前侧隆起很高。小臂伸肌群包括指指伸肌、尺侧腕伸肌、肘肌等。小臂屈肌群包括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等。

4、小臂结构:我们以尺骨鹰嘴、尺骨线和尺骨小头为界,屈肌群在小臂尺骨线内侧、伸肌群在小臂尺骨线外侧,而小臂外伸肌群在小臂的桡骨侧。屈肌群和伸肌群相比,屈肌群更佳发达厚实,屈肌群和伸肌群之间的结构转折形成清晰的沟股是尺骨线的位置;伸肌群的上部和外伸肌群的下部界线不是很明显。

小臂外伸肌群的弧线弧度大,而屈肌群的弧度小,且小臂外伸肌群弧度的高点,比屈肌群的弧线高点更靠近上方,而屈肌群的弧线高点要靠下方。小臂的三组肌群在小臂下部2/3处,逐渐从厚实的肌肉组织变成肌腱,使腕部上端的小布横断面逐渐过渡成比较清晰地长方形。

大、小臂重要的骨点有以下几个:肩峰、肱骨内髁、肱骨外髁、桡骨小头、尺骨鹰突、桡骨大头外髁和尺骨小头。

5、手部:手的各部分主要结构要素是骨骼。

(1)手部骨骼:腕骨,形成向手掌弯曲的月牙形。

(2)掌骨:五根掌骨中连接食指的掌骨最长,连接大拇指的掌骨最短,只相当于食指掌骨约2/3

(3)指骨:中节的长度约相当于基节的2/3,而末节的长度约相当于中节的1/2强;中指骨最长,其次是无名指骨、食指骨和小指骨;大拇指骨只有二节,基节和末节。拇指节和食指靠拢时,拇指掌骨约在食指掌骨的2/3处,而拇指末节约止于食指基节的2/3处。

从小臂至指尖,每段骨骼组织的厚度越来越薄,并且有明显的几个阶梯。列宾美院素描教员曾说过,可以将指骨理解成连接在一起的哑铃

6、手部的肌肉和肌腱

(1)手部较明显的几块肌群:拇指球,小指球,拇指、食指间肌群。

(2)手部肌腱:指伸肌腱,坚硬、突兀,在伸指时,这四根肌腱似骨骼般明显,是手背的重要结构组织。

(3)拇长肌腱、拇短肌腱:在伸展拇指时,这两个肌腱突兀,且它们中间形成很深的凹陷。 手背的肌腱从外形上看在腕部几乎是突然消失,这是因为位于腕部的环状韧带将其覆盖。

(4)指伸肌腱:在掌侧腕部比较明显。

7、手部的结构要点:

(1)掌面手掌长:中指长=4:3,掌面中指长:手掌宽=1:1,掌面手掌长:背面中指长=1:1。

手掌的体块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食指到小指形成的动作变化较小的手背体块,它基本形成五边形,基本在一个平面,只在中指掌骨略有隆起。另一个体块是拇指掌骨体块,包括拇指掌骨、拇指球和拇指食指间肌群,这个体块基本呈三角形。

(2)腕部体块:可理解为一块窄于手背体块的长方形,它斜插入手背体块中。

三、下肢结构:

1、腿部骨骼:

A大转子骨头虽突出,但是却嵌在盆腔体侧的一个凹窝之中,姑且称之为大转子窝。

B胫骨下端内髁点高于腓骨下端外髁点,形成髁关节轴的倾斜角。

2、腿部肌肉:

(1)大腿前部肌群:

A股直径约在大腿从下至上2/3处最高,向上便逐渐变成肌腱,外表看上去像是插入骨内肌和骨外肌之间。

B股外肌的体外高点约在大腿的1/2处,大腿内侧、骨内肌的体外高点在大腿下方靠近膝关节。

(2)缝匠肌:

A缝匠肌从起点到止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转到大腿内侧转过骨内肌的腿内侧隆起点。

B缝匠肌在结构上将大腿斜分成两个体块,一个是大腿主体块——下外侧体块,一块是大腿的次体块——上内侧体块。

(3)大腿的后部肌群:

A上部肌肉组织和下部肌腱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向下的弧状阶梯。

B大腿背侧肌群下部两股肌腱之间形成一个很深的三角形凹沟,腓肠肌插入其中,这一结构比正面膑骨略高。

(4)小腿肌肉:

腓肠肌:腓肠肌在小腿内外侧形成弧线,其中外弧线比内弧线平稳,小腿外弧线的突出点高于小腿内弧线的突出点。腓肠肌上端到小腿2/3处为厚实的肌肉组织,这一段下大、上小,上端插入大腿背部肌群分开的两股肌腱之中形成凹陷。腓肠肌在跟骨上方形成德肌腱称跟腱,坚硬而有力,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结构形。

(5)胫骨前肌:胫骨前肌紧贴胫骨线外侧,使胫骨线形成向内凹结构。

(6)比目鱼肌:比目鱼肌,从正面看,小腿内外侧腓肠肌的下边都可以看到它,而且此时对内侧起的形体作用更大。 小腿正面外侧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肌 、比目鱼肌在结构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体块。

3、腿部结构要点:

(1)足部骨骼: 足骨分跗、跎、趾三部分。跗骨部有7块骨头相当于手部的腕骨。其中跟骨最大,呈现出脚后跟的基本形,距骨其次,摞在跟骨之上成为脚踝关节和胫骨的连接骨。其余的5块跗骨组成脚背的上断——脚弓。

(2)肌肉和肌腱:

A足部——前大后小、前高后低的楔形。将足部理解成一张扭旋的纸片。

B脚背的左右转折线主要在大脚趾向上沿拇指骨、趾骨一线。

踝关节,像一个相互咬合的榫合,倒挂的凹口为胫骨和腓骨,凸头为距骨。脚外侧的肉垫,使脚背面得横断面边缘线业增加了一个小外弧。

你好朋友,我是一名健身教练,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哑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 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平卧哑铃飞鸟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 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 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

哑铃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 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双手持铃握于头部两侧

C动作过程:两手垂直方向 把哑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起始位置。

D训练要点:哑铃握法比杠铃有很大 的自由度。

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 ,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

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 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

D.训练要点:在持铃提起和放下过程 中,使肘和腕部始终稍微弯屈,对三角肌的收缩更为有效。当哑铃向两侧提起时,同时使手 腕向上转起至比大姆指稍高些,直到提起至 最高位置。哑铃落下时,手腕再转回。

前平举”用哑铃或杠铃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部和三角肌前束。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亚铃或持杠铃 下垂于腿前。

C.动作过程:把哑铃或杠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与视线平行高度 。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采用哑铃时,以拳眼向前,持铃于体前 上举。这种方法是单独集中锻炼三角肌前束。

祝您健身愉快并且早日成功,如还有健身疑问可以追问或找本教练解答

感觉对您有所帮助,希望可以选为满意答案多谢您对我们团队的鼓励和支持。

锻炼肱三头肌,由于握法不同,锻炼的部位也不同。用“正握法”握杠。就是掌心向前(指身体前面位)和“对握”拳眼向前持哑铃的主要是锻炼肱三头肌的内侧头,这部分肌肉约占整个肱三头肌体积的三分之二。还有“种“反握法”握杠,就是手背向前,这主要是练肱三头肌的外侧头。

(1)“颈后臂屈伸”:这个动作可用杠铃、哑铃或弹性拉力器等练习。它有站着和坐着练的。不管是站着或坐着做颈后臂屈伸,上臂必须紧贴耳侧,不要向前移动。因为上臂在垂直的位置中,手臂屈伸的动作幅度最大,锻炼效果就最好。用力举起手臂伸直时吸气,屈臂慢慢落下至颈后时呼气。

(2)“仰卧臂屈伸”:这个动作可以用杠铃来练,也可用哑铃单手或双手来练。

仰卧在长凳上,直臂持铃在肩部上方与地面成垂直状。在臂屈伸过程中,上臂保持与地面垂直,不要向前移动、持铃落下屈肘时,应慢慢落下使肱三头肌逐渐伸长,举起伸直时,应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紧。如果采用正握法练习,使手臂伸直的同时,应使手腕向外翻转,肱三头肌会感到有彻底收紧的感觉。

(3)“俯立臂屈伸”:两脚开立或单腿跪在凳上,俯身向前,使背部与地面保持平行,一手扶在膝盖上或凳上。另一手掌心或拳眼向前持哑铃,上臂提起紧贴体侧,前臂下垂持铃。随即吸气,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全臂伸直,使肱三头肌完全收紧,稍停,再呼气,持铃慢慢放下还原。持铃举起或放下时,上臂不准上下移动。

(4)“站立直臂后拉”:两脚开立。全身直立。两手持铃于身后(臀后),两臂下垂于体侧,手掌或手背向后持杠铃。吸气,以肱三头肌的力量,直臂持铃向后举起至不能再高时为止,稍停,呼气,慢慢放下还原。持铃举起或放下时,躯干不准前后摆动。

(5)“重力下压管屈伸”:这个动作一般应使用“重锤拉力器”练效果较好。用垂吊的橡皮带作拉力器来练,也能达到同样的锻炼效果,锻炼时,要求上臂紧贴体侧,前臂向上弯起,两手握住短杆,贴近胸前;吸气,以肱三头肌的收缩力量,使两手向下拉,至全臂伸直为止,呼气,两手慢慢向上还原。

1、在做绳索下压动作时,上身千万不要晃动,要完全靠三头肌力量下压绳索,而不能靠身体重力拉伸。

2、这个动作更侧重于肱三头肌外侧头训练,能提高肌肉的分离度。

3、肘关节要始终夹紧肋部(上臂固定),不能前后移动,只是前臂运动。

4、下压至胳膊将近伸直时,要马上旋转前臂,让肱三头肌外侧极度收紧,增加训练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6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