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牦牛???

什么是牦牛???,第1张

牦牛属的一种。体长2~3米,尾长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1000千克;躯体强健,颈短,头大,额长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体侧、胸部、肩部、四肢上部和尾部密生长毛,尤其体侧的毛被几可及地。系青藏高原特产。通常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上野牦牛的高原地区,有时到6000多米处憩息,喜在山岭或山间盆地四周活动。由于体毛厚密,性喜寒而畏热。在高寒荒漠与高寒荒漠草原中能吃粗硬的牧草(如苔草类),若食物被雪覆盖,能用前蹄扒出。夏季结成几十头或几百头的大群。老牦牛独居或数头结群活动。中更新世,从北美阿拉斯加到东西伯利亚、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东北一带均有野牦牛分布。现生种只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毗邻的中国新疆南部、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等地区。

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段。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牦牛数量的准确统计数,根据资料概算,中国是牦牛主产国。 国外的牦牛,只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阿尔泰山和肯特山区;前苏联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山区等地;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区的泥泊尔、不丹、锡金、克什米尔等国和地区。阿富汉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高山区和巴基斯坦北部高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间。 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温度可达-50℃;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相对湿度55%以上。无霜期90天(5—8月)。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牦牛较多的国家,有牦牛7095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5%,其余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牦牛分布。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我省现有牦牛4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28%,占我国牦牛总数的292%,仅次于青海、西藏,位居第三;牦牛数量占全省牛总数的40%,集中分布在我省川西北草地;牦牛的乳、肉产量分别占全省牛乳、牛肉产量的70%和40%;牦牛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我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藏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省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和压力之下,在广阔的川西北高寒牧区,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效能和牦牛业特点,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争地、争粮、争夺生存空间与自然资源的优势来发展牦牛业生产,加速牦牛资源的开发,对实现向节粮型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牦牛产品概述

(一)乳制品

1、鲜奶

全奶 刚挤下来的纯奶,可以不经煮沸消毒立即饮用。在泌乳季节,牦牛群的混合奶的干物质为18%左右,其中乳脂肪7%,乳糖、乳蛋白质各5%左右。其味香甜,煮沸的全奶,不加食糖,即有浓厚的甜味。

奶茶 是牧区人民的常年饮料,也是主食之一。它是牛奶和茶的混悬液,牛奶的含量,根据来源和需要而定。含奶量高时如20%,茶色呈土黄,质浓稠;含量5%或更少时,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褐色。

奶茶所用的牛奶一般是全奶。但在生产酥油的季节,为了多产酥油,往往用提取后的脱脂奶。脱脂奶奶茶,其味则逊于全奶奶茶。

2、酥油

是含水分12~15%,乳蛋白质1%左右,乳脂肪84~87%的粗制黄油。

酥油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生活资料。除供作食用外,在藏医药中作为食疗剂和敷料软膏、赋形药、润滑剂等。在土法鞣革中用作鞣和剂和裘衣革面的保护剂。在高寒草地的帐篷里供照明,喇嘛寺庙里作为神灯、长明灯的燃油。妇女们用酥油搽手保护皮肤。高原草地的民间艺术家将酥油混以各色颜料,塑造佛像、花卉,山水人物灯,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酥油作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种饼类、蔬菜和各式点心、糖果等。

酥油糌粑 将酥油盛瓷碗内,用奶茶或清茶溶化,拌以糌粑(或加入奶渣),用手捏成团,以奶茶、清茶或是肉类蔬菜等辅食。

酥油茶 先将茶熬开,倒入木筒内(一种与小型酥油桶相仿,直径较小,约10~15厘米,长60~70厘米的木桶。也有用小型酥油桶代替的),加入酥油和食盐,酥油量可多可少。然后用装有圆木板的搅棒,上下往复振荡,直至酥油与茶充分混合为止,倾入壶中或斟于茶碗中,可加热后饮用。

酥油茶是一种茶与酥油的混合乳剂,只作饮料,不用于拌和糌粑。

油茶 先将面粉1千克用锅炒熟至微焦黄,在将酥油1千克溶化,然后把炒熟的面粉倒入酥油内,充分拌和,捏成团,盛放在容器内。食用时,根据需要取出一小团,放入食盐或白糖,用开水冲拌成糊状食用。如在制作时放入一些果仁,如花生仁、芝麻、核桃仁或是黄豆、红枣等作甜食,则味更佳。

3、奶渣

鲜奶提制酥油后的脱脂奶,在锅内加热至50~60℃,加入酸牛奶(作为乳酸菌液使用),使脱脂奶凝结成豆花状结块,捞起滤去乳清,铺于毡毯上晒干而成的一种高蛋白乳制品,其乳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乳脂肪、乳糖含量20%以上。也有用全奶制作的。全奶制成的奶渣,色金黄而酥脆,脱脂奶制成的奶渣色白而性硬。

奶渣多拌入酥油糌粑作为主食,也有用作平时消遣的食品,随时投入口中咀嚼。有将奶渣于温水中浸泡半天或一昼夜,将其泡涨,捞起滤去水分,在通风处稍微吹干,于酥油中油炸,拌以食盐或白糖食用,甚为香脆可口。

4、酸牛奶

将鲜牛奶煮沸,倾入有盖的木桶内,待凉。当奶温为50℃左右时,拌进原先剩余的酸奶(即乳酸菌种),加盖,桶外裹以羊毛等物保温。夏秋季节6~10小时左右,冬春季节时间稍长些,取出即成酸奶。

酸奶有两种,一是全奶制作的,色味最好;另一是脱脂奶制成的。

酸奶作为日常饮料,于夏秋暖季解渴消暑,味美可口。也可拌入糌粑食用,作主食。

5、奶饼

奶饼其实可以说是新鲜奶渣。利用全奶或脱脂奶加热,加入酸奶(或直接加入乳酸菌种),使之凝结成块,后捏成饼状,除去水分即成。食用时,拌进奶油(全奶制作的酸奶面上那层最好)和白糖。其味香甜,略带酸味,极为可口。

6、乳清

鲜奶提制酥油、奶渣后的剩余物。一般就地倾倒,在半农半牧区,用以喂猪,在土法制革中,用来作浸泡剂。

(二)肉制品

1、鲜牛肉

牧民对牦牛的食用方法甚为简单,将屠宰后的胴体切割成块,置大锅内加水清煮,煮沸后维持片刻,即可食用。

食用时用佩戴的藏刀,一片片削下来,略蘸食盐用奶茶辅食。水煮后的牦牛肉,盛于盘内,称为“手抓肉”。如用肉馅或灌制牛肉香肠,则较精细,讲究口味。

鲜牛肉包子(也用解冻的冻牛肉)的制法是,取鲜牛肉剁成肉泥,加入食盐和调料,拌进牛油,做成包子蒸熟。其特色是面粉不发酵,皮薄馅多,一包汤汁,肉细味鲜美。

2、风干牛肉

高寒草地的牧民,将每年入冬屠宰的牦牛肉,切成约4~5厘米见方,长30厘米左右的肉条,一般是两条在一端相连,凉晒于牛毛绳上,待风吹日晒数天后即干。干后,贮藏于皮口袋内,或吊挂在帐篷里,可贮存一两年不霉变。采用风干的方法贮藏牛肉比天然的冻牛肉贮藏的时间长,只是风味不同。

风干牛肉的食用方法多样。有生食,用藏刀削切成薄片,边削边吃;或用手指,顺肌纤维撕裂扯断而食之。生食多辅以奶茶,或作为一种零食。熟食有两种,一是熏烤、煨烧,取一段风干肉,埋于牛粪灶的燃灰下或置于灶上用余火烤,有香味后取出,抹去尘灰,用刀割食。再是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置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切割后食用。以上各种食用方法,一般都不用食盐和其它调料。

3、腌熏牛肉

将牛肉切成细条,拌上食盐,放于容器内,一两天后取出,悬挂在帐篷内炉灶上方,任其烟熏、风干。须食用时取下煮熟。

4、牛肉灌肠和血肠

用洗净的牦牛小肠,灌以鲜牛肉或血而成。

(三)皮制品

1、生皮

即未经鞣制的牦牛皮,也不去被毛,用途较为普通。其主要用于酥油的包装。再是将生皮切割成网状,捆扎在木箱外面,待生皮干后,即固定在木箱上,也有用整张牦牛皮包裹木箱的。另有用生皮切割成细条作为皮绳。

2、熟皮

是经土法鞣制的革,民间都采用油脂法。将毛板浸泡后除去被毛,割去皮下结缔组织,然后用陈年酥油(已变质不能食用)满涂于皮板上,卷紧,让油质浸透。也有在涂抹酥油后用手揉捏柔软后,用刀修正正背两面的,使光整。

熟皮的用途广泛。缝制成皮口袋,贮存粮食、奶渣等。可缝制毡靴或作鞋底。用刀切割成细条搓绞成皮绳,或切割成宽度不等的皮条,用于捆扎什物或背水背柴,圈套牲畜,以及用于鞍具、驮具上等。

3、裘皮

多属犊牛皮制成。犊牛死后,剥下被皮,除净版面的结缔组织,浸泡在乳清中。数天后取出,用陈酥油鞣制,使皮板柔软,梳直被毛即成。一般供作儿童裘衣。

(四)毛制品

1、长毛

指着生于牦牛前胸、前臂、体侧或后腿的长毛(其状似围裙,故又称“裙毛”),专供搓作牛绳,捆扎帐篷和作缰绳等用。

制作方法和程序是:将煎下的牦牛被毛整理出较长的(属粗毛,细度在525微米以上的)用双手理直,以15厘米左右(直径)为一卷,成为“毛卷”,然后用独绽搓纺成毛条。搓纺时,一人用皮绳转动固定在草地上的木绽,一人持毛卷纺成毛条(毛纱),其粗细长度均视需要而定。最后将毛条合成毛绳,有三股或四股的,但以四股的最为美观。牦牛毛绳经久耐用。

2、绒毛

纯粹的绒毛(细度在25微米以下的毛纤维)在当地极少利用,所用的绒毛,多半是混有长度中等的两型毛(细度在25~522微米),或以两型毛为主的加以利用,或剪下的被毛选择取出长毛(粗毛)后,作为“绒毛”使用。当地所用的绒毛,以其生长部位来说,多在牦牛的腹部。

绒毛多用来编织帐篷(藏族)、披衫“察尔瓦”和短上衣(彝族)。

3、尾毛

历史上用来作为贡品,尤以白色尾毛更为名贵。

其主要用途是,供制剧装冉口、假发等。再如将整个牦牛尾做成尘拂。

(五)其它

1、内脏

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部分。可食部分包括心、胃、小肠、大肠(盲肠除外)、肝和肾,小肠可用来灌制血肠或灌肠用,瘤胃用作酥油的包装,瓣胃是成都地区著名的“毛肚火锅”的正宗菜肴。不可食部分有肺、盲肠、脾、胰、胆囊、膀胱、母牦牛子宫及其附件、乳房,以及公牦牛的生殖器官。

2、骨头

一般废弃。也可加工成骨粉、骨胶等,作饲料、肥料或工业用。

3、粪便

是草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冷季,作为堆砌粪圈的原料,也用于木板圈的涂料。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肩膀高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肩膀高一作文1

 进入高中以后,我感觉学习压力倍增,心绪一直很低落。直到她的出现,我又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我的同桌婵儿她总喜欢扎一条小辫子,上面缀上一朵淡雅的小花,总喜欢扬起她那迷人的嘴角,一笑,脸上就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在同学们的眼中,她是一个文静而又成熟稳重的女生,像她发辫上的那朵小花一样,清新而淡雅。

 我是一个不擅长和别人交流的人,几乎没有朋友。自从我和她成为同桌后,我发现我们之间有很多话题可以聊。我们在闲暇的时候,常会聊我们各自的家、各自的经历以及我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偶尔,我们常常也会互诉心声。每当我向她诉说我的烦恼时,她都会经过一番严肃的思考后,笑着向我提出她的建议。

 一次,我因为英语考试考砸了,老师直接批评了我,我心里很委屈,在很多人面前流泪了。她知道后,焦急地跑到我的面前,“怎么啦怎么啦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她拉着我的手,一边帮我擦眼泪,一边安慰我。“不要哭了嘛,就算天塌下来,我的肩膀永远都在!来,给你靠!”她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一副救世主的样子。她的话虽然很简短,却铿锵有力。那一刻,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里。

 前不久,我们进行体育测试,虽然我很努力,但还是不能达标。我因此闷闷不乐,一连几天都不说话,她看出了我的忧郁,下课后,她又拉着我的手,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就算天塌下来,我的肩膀永远都在!”接着,她给我唱了那首《倔强》。她扬起嘴角,对我笑了笑,她脸上两个美丽的小酒窝,像那冬天里的太阳照得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们现在仍然是让同学们羡慕的同桌,我坚信,即使我的心里有一道墙,她也总会发现一扇窗。“就算天塌下来,我的肩膀永远都在!”这句简短的话,总是在我的耳边响起,使我在前进的路上不再孤单!

肩膀高一作文2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东西不能忘记,小时吃的甜腻腻的糖葫芦的滋味;上学的那条小路,小学毕业时送别的站台……总有一个地方,当我面对痛楚,当我沐浴幸福,便会在脑海浮现,那就是----爸爸的肩膀。

 爸爸的肩膀,是我游戏的舞台。虽然妈妈和爸爸也曾不断地给我买新的玩具,但对新玩具的好奇,只能让我对它的爱不释手

 持续不了一两天,玩具的吸引力也骤减。我常常觉得,只有爸爸妈妈教导我的那些不能摸不能动的东西才是吸引我的最好的玩具。当家里的玩具不能满足我游戏的欲望时,爸爸总会耐心地陪着我,玩一些让我感到新奇的亲子游戏。他会让我站在他的手中,轻轻地把我慢慢举起,在亲身体验里让我锻炼身体的平衡;然后再双手扶我坐在他的`肩上,故意地松开一只手,训练我的胆识和自信;然后就任我滑落在他的背上,他就背着我在房间里转圈或者踱步。在爸爸的肩膀上,我懂得爸爸想传递给我的远不只是父女之间的一种亲情,还有很多在我未来人生旅途中所需要的种种性格元素,这些元素将勾勒出爸爸的期望和追求。

 爸爸的肩膀,是我受伤的依靠。我的生活,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一定是温暖幸福的,绝大部分时间我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玩。可时间久了,也就没什么新意了。在我总想创造性地玩出个新花样时,却总得不到妈妈的赏识和爸爸的赞许:小时侯,我会把爸爸键盘上那些排成排的键卸下一个看看下面究竟有什么,也会把妈妈浇花用的喷枪在阳台的墙壁上当做毕加索的画笔,还会把爸爸给我的巧克力偷偷地放进鱼缸里让它们也品尝,有时候还会把厨房所有的锅碗瓢盆排列整齐奏敲出一曲心中的歌等等。这些时候,如果不是我主动地停下来,那一定是在妈妈的训斥下委屈地流泪离开。爸爸总是把我抱起,在我的耳旁抚慰我受伤的心灵,擦干我的眼泪。趴在爸爸的肩膀上总有一种暂时的释放和慰籍,能让我在委屈之余体面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爸爸的肩膀上似乎写着答案,在我还认不得字的时候诠释一切道理和标准,在我还不更事的年代明辨是非与原则。

 爸爸的肩膀并不宽大,但却承载着我和妈妈;爸爸的肩膀是坚实的,铭刻着家庭的温馨和我成长的快乐……

肩膀高一作文3

 岁月的肩膀,扛起了人生所有的重量。

 ——题记

 爷爷、奶奶确实是老了。

 这是清明我回老家过节时发现的。老家有风俗,80岁了仍健在的老人,子女要提前把坟建好,待老人百年之后,便可以直接安葬了。今年清明,父亲与大伯决定,为爷爷奶奶休坟。

 爷爷、奶奶膝下一共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只有我爸一家在外地,因为离家远,我们到老家的时候人们都已经开始动工了。家里父辈、爷爷辈的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二三十号人在空旷的地上,显得格外突兀,远远望着,突然鼻子一酸,几乎要落下泪来。原来不知不觉间,爷爷、奶奶已经老了。记忆又回到小时候,奶奶牵着我的手到处玩的情形,仿佛还是昨天,可是一转眼,爷爷曾经高大挺直的身影已经弯下,而奶奶,也早已是白发苍苍。

 男人们在外面干活,女人们在家里做饭。中午饭点,干活的人们都到家里吃饭,院子里满满当当坐了五桌子,奶奶忙前忙后的照顾着,添饭,加菜,做的游刃有余,滴水不漏。但当下午人们又回去干活时,奶奶原本笑着的嘴合上了,坐在床上一直在喘,她太累了。汗珠在她堆满了皱纹的脸上,那是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

 下午三点左右,干完活的人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父亲、母亲、大伯、伯母,与归来的叔叔伯伯在院子里闲谈,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无人发觉的角落,爷爷拿着小板凳悄悄地走了出去。

 爷爷去了坟地,去看新修好的坟,他老人家百年之后安眠的地方。带着泥土特有气味的新翻出的土,为堆起的坟头,独坐的老人,老旧的烟枪冒出丝丝缕缕的烟,有风吹过,静谧的场景成为我眼里心里最孤独的风景。爷爷驼起的背和曾经宽阔的肩膀让我无法看到他的表情,那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爷爷、奶奶是真的老了,在不知不觉间。时间是神偷,从他们身上偷走了美丽与青春,留下了皱纹与驼背。可是岁月留在他们身上的,又不只是皱纹与驼背。

 岁月的肩膀,扛起了人生所有的重量。有朝一日,也许会狠狠砸下,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肩膀高一作文4

 昏黄的灯光映衬着寂静的街道上。刚从补习班下来。一眼便看见了站在楼前疲惫的他。

 习惯地上车,手扶着车两侧的扶手,头扭向一边,看着路灯向后退去。

 “累不累呀?”像是随口一问,“累的话就靠在我肩上睡一会儿吧!”

 我怔了怔,有多久,没有靠在父亲的肩膀上了?

 记得、的那段时间,父亲破天荒地买下了一辆摩托车,每天上下班时,载着我,学校到家32分钟,看到的,最多的便是父亲的肩膀。

 每天放学,父亲总会在校门口焦急地张望,当我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他时,便会乐呵呵地跑过去,身后留下伙伴们羡慕的声音:“看,她爸爸骑摩托车接她耶,好棒哦!”

 跑到他跟前,他弯下腰,温柔地抚、的额头:“累不累呀?”我嗤嗤地笑:“不累!”然后便被他的大手抱上后座。

 “坐好,我们要回家喽!”他启动引擎,脚在地上一蹬,车便动起来了。我搂住他的腰,靠在他的肩膀上,宽厚的肩膀挡住了吹来的风,只是轻轻在我耳边扫了一下,、酥的,引得我咯咯地笑起来。

 “笑什么?”他问我。

 “爸爸,你的肩膀好宽厚哦!”我抱得更紧了。

 “上了一天的学,累了就睡会儿!”

 “嗯!”我乖乖地坐好,头倚在他的肩上。

 两排的白桦向后退去,父亲的肩膀总能给我一种强大的安全感。于是闭上眼,静静睡去。

 32分钟的路,躲在宽大肩膀后的我,永远也不会知道父亲正忍受着呼啸的寒风。我的那一份,也被他用厚实的肩膀挡下来了。

 大概是上中学后,开始习惯自己骑车上学。自那时起,便再也没静静地看过父亲的肩膀,也是自那时起,似乎与父亲间的谈话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仍是寒冬,独自骑车上下学,迎面的冷风吹过脖颈,没有了父亲的肩膀,我独自承受着寒风。也许习惯了没有父亲的肩膀,儿时的那种熟悉的味道,变得遥远而陌生……

 “累了就睡一会儿吧!”前面的父亲又一次说。

 转过头,仔细看着父亲的肩膀,岁月使它不再那么宽大,在寒风中时而会轻轻地抖动一下,父亲老了!不知为何,一股伤感涌上心头,紧紧从后面圈住父亲的腰,头靠在那使我安全的肩上。

 或许,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不会再如此贪恋那宽厚的肩膀,但至少我知道,它一直都在。

 江西师大附中浅洛格

肩膀高一作文5

 记忆里有些东西,怎么也抹不掉。苍白了,淡忘了,久远了,尘封了。。一旦开启,给人一些心灵上的震动。

 每天一碗豆浆或豆腐花,这是我十几年来的习惯,不可改变。母亲对我管教很严,她说:"孩子要多吃好东西,才能长得像庄稼一样硬邦,耐涝耐旱。"她说的"好东西",就是豆制品。我们家是做豆腐的,这些当然算不了什么。看着我呼啦呼啦把豆腐花一扫而光,她只是笑,用手掸去肩膀上的尘,转身去背石磨。

 母亲似乎是个力气很大的女人。别看她瘦矮,肩膀窄窄的。不像隔壁四婶,身强体壮,圆滚滚的肩膀,扛起粮食来大气都不喘一口。可是母亲却能扛一块块的石磨!家里磨豆子的石磨,全部是她从村口做磨的大伯家扛回来的。做好的磨,有大又圆,落在她的肩上,母亲弓着腰,两手把住磨,头微微抬起一点,一步步向前走。走了一段,她的额头上沁出豆粒大的汗珠,顺着脸往下淌,有的汗珠随着发际,浸湿了一片头发。看着她那瘦弱的、窄窄的肩膀,似乎将要被磨压得凹陷下去!上面落满了土,新鲜的石屑,我说:"妈,太沉了,您歇一下,我来吧o""啥你来都把小肩膀压坏了,妈没事,一会儿就到了。"我咬着牙,和她走完了那段路。

 春天了,我们家开始收豆子。本村的,邻村的,都往我家送。母亲站在那儿,过磅、算账、找钱……像个精明的商人。傍晚时,一袋袋豆子堆在家门口,我起身要去扛,却被母亲呵住:"有你什么事!看你的书去!"她走到门口,两腿叉开,抓起袋子,往肩上搭,像以往那样,微微抬起头,慢慢地走。突然,袋子歪了一下,我的心咯噔一下!她的肩膀也随之一歪,把豆子就住了,然后,母亲很艰难地笑了一下,我想,她是怕我看见了吧。我把头埋进书中,眼前却模糊一片。秋雨绵绵,我正躺着看书。听见扁担和桶的撞击声,我条件反射般起身。母亲戴着草帽,正准备去送豆腐。我又望望她瘦弱的小肩膀,鬓角丝丝白发。说:“妈,我去!""你这孩子。"没等她说完,我早已走出门。"慢一点,肩上会扛起茧子。"我的泪簌簌地掉下来。

肩膀高一作文6

 一个给予我生命的女人,不惜岁月的坎坷默然陪伴着我的成长,她是人生中不骄不败的太阳,给了我希望,阳光还有成功的扬帆起航。

 她是我的母亲,总是不停地叮咛和嘱咐,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中顶峰的期盼。或许每分每秒,她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触,而这样一个在我眼中柔弱淑装的母亲,也会让我看到了异同的一面。

 这是夏末的夜晚,雨水格外的多,浸湿的树叶上不停地滴着雨滴,潮暗的空气中飘着雨后的气息,清纯明净。两个弱小的身影就这样蜷缩在瓦屋下,我骤然间自责,本来午后晴好的天气,不想在傍晚剧变,这是城郊,除了马路就是麦田,车站少得可怜,如今怎么办呢,我望望身边的母亲,她颤巍巍地抖着身子,两个手不停的在腿边交握,搓打,湿漉漉的发丝还在渗着雨水,脸色苍白没有血色,脚下还不停地打着小圈。我后悔极了,轻声地凑过去问:“妈妈,您没事吧。”“这像没事么,都怪你,非要散什么步。”我又看她低下了脑袋,不久,我缓了缓神,转头,发现母亲把我搂在怀里,我的头正靠在她的肩膀上,宽大又温暖,看她宁静的倚在墙上,微润的双眼合成了一条细缝,一瞬间的笑容被我捕捉在了眼里,冰冷的空气中,她的肩膀却是温热的,她怀抱我的微息,甚至连我都没有察觉,仿佛这一瞬间,时间悄然静止,她的肩膀承占了我的世界,给了我坚强的依靠……

 她轻轻把手搭在我的肩上,肩膀尽量下移让我可以舒心,另一只手就这样握在我的手,一幅画面就这样呈现在田野与夜空下。我发现此时这好像是世外的另一片净土,母亲的肩膀如此有力坚强。一阵微风后,带着母亲的体香我进入了梦境……

 醒来时已是黎晓,我依偎着母亲的肩膀,闻着清晨的芬芳,聆听着山雀的晨鸣,这是如此欣悦的一个港湾,一辈子的时光,这个肩膀会一直给我力量。

肩膀高一作文7

 我们一直在寻找感动,但其实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题记

 风轻抚着落叶,原本茂绿的树木也变得不再生机勃勃,枯黄的叶子零散的挂在树枝上,给景象添了一丝丝的凄凉。天气在渐渐变冷,人们身上的衣服在逐渐增多,但暖的只是身体,却不够暖心,唯有感动,温暖且渗透人心。

 很平常的一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一直都是一个人来来回回,但因为来了那么一个人,让一件平常的事变得不那么平常。

 从学校到家这条路,我已走了接近三年,路上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直到有一天,正准备回家的时候,在门口遇到了一个人,我的爸爸。他来接我回家这件事不能算常事,在我的印象里,父母来接我回家算是稀奇的事。所以当我见到他的时候,内心有些惊讶也有一点欢喜。

 走在马路上,不知是不习惯这种氛围,还是不想讲话,总之,我们两个都没有先开口说话。路上的车来来往往,有时感觉要擦着身体过去。这时,一只手把我从靠近车的那边拉到相对安全的里面。距离不远,就是爸爸一个肩膀的距离而已,可能他认为,这样我是安全的。我的心像是被一阵温暖的风包围着,热乎乎的。我也随之清醒过来。开始和爸爸讲在学校发生的各种趣事,气氛一下就被我带起来了,爸爸的脸上也渐渐被笑容覆盖。他总是静静地听我说完,再发表自己的一个看法,但总是不会说扫兴的话。

 我就在这种“安全距离”的保护下安全到家。我感觉这一次回家的路上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觉。那种让心温暖又充实的感觉。

 爸爸平时对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很怕我生他的气或者受伤。但今天这毫不犹豫的动作,让我心里温暖,很感动。

 仅仅只是一个肩膀的距离,却给我无尽的感动。事实证明,感动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我们身边有很多感动在等着我们。

 如今,风依旧轻抚着绿叶,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天气暖暖的,让人也觉得暖暖的。这都是因为有了感动,发现了让自己感动的事。只因那一个肩膀的距离温暖了我。

病情分析: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

意见建议:

常规摄片,大多正常 ,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局部按摩,理疗,穴位针灸,封闭注射和微创治疗。

说实话,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见你的这种说法,我真的从来没听说过减肥会把骨头都减掉的话;

通俗的说减肥减肥,减的就是身上的肥肉,降低身体的体脂率。而骨头当人成年后就不会再发生大的改变,一直到老年因为年龄的原因骨头也会出现酥松或者易断。所以有些法医可以通过检查一具骸骨判断这个人死的岁数或者死了多少年。

所以放心吧,减肥是不可能把骨头和骨架都减掉的。

嫦娥奔月等,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南宋时,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这中秋的来历真是五花八门的,不知道到底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的,反正我是糊涂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回答者: QQ酥糖 - 试用期 一级 9-12 20:28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回答者: JOE1412 - 初入江湖 二级 9-12 21:40

各民族中秋习俗、趣闻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2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