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蚁兽的天敌是美洲虎、美洲狮等大型食肉猛兽。
食蚁兽分布于中、南美洲,体长1-13米,其舌能伸出口外50多厘米,主要栖于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白天或晚上活动,善游泳。小食蚁兽产于墨西哥、巴拉圭和秘鲁,体长50-60厘米,尾可卷缠,喉部和肩部黑斑在颈部成项圈状,日间多隐蔽在密林或躲在树洞里,夜间出来觅食,常用前肢爪捣毁蚁巢。
方法一:
1、大毛笔浓墨侧峰画出颈部,胸部及翅膀,在颈部上端浓墨中锋画头部。
2、用淡墨破笔法画背部羽毛和翅羽。要有虚实,浓淡变化,淡墨散峰画尾羽,用笔宜轻松自然。切忌沉滞刻板。
3、画尾羽要依次而下,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羽毛于羽毛之间有间隙。留有一定的空白。切忌过密。
4、用朱砂,赭石,石绿覆盖羽斑,用石青调石绿染颈部,背部,注意羽毛的光泽感,然后用花青加藤黄调绿染羽用石绿提,补景时要注意虚,淡一些,以免喧宾夺主。
方法二:
1、画面构思好以后,先用炭条把轮廓打出,要求简练准确,打炭条时不宜太重,否则不容易拍掉,而在画面上留下痕迹,影响整洁。
2、凡画重色禽鸟,必先用重墨打底,再上石色,方见饱满。因此画好墨底是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落墨时先把肩背画出,再添翅羽,然后把复羽的翎眼画好,要注意聚散,切忌排匀,用笔要虚实并用。
3、将花翎周围的羽毛丝出,要疏落有致,紧密中见疏朗,用墨也需浓淡枯湿相间。画贵自然,勿使平板。
4、再画细毛,不能错乱,务使层次分明。毛与毛之间有要间隙,切忌过密,并留有一定的空白,使颜色有安放的余地,色墨相映以产生蓬松的感觉。
5、画完身体以后,恰当地画出颈部和颈、胸。如画完身体后觉得原来的头、颈等部位不妥时,须当机立断,即行修改,不要留恋原来所定轮廓。
6、全部落墨完成后,开始着色,先用赭石点出羽翎和疏疏地擦丝羽毛,再用浓赭画出翅翼和略点肩部,最后用稍淡的赭石点染肩部斑纹,留出白块,使其透气,先上赭石的道理在于赭石是石色不易掩盖,以后再用草绿,两色交映就会有金色的效果。
7、用较浓的草绿,复扫羽毛,也要疏疏朗朗。
8、最后上青绿重色,先用较厚的石青点出头部和颈、背。注意留有墨痕,使其产生鳞片的感觉。再用石绿略加汁绿(不宜太厚),全部统罩尾羽,最后画脚。用淡墨染嘴和填上面部土黄。
如图 , 斑点肩鳃鳚 小心会咬人 学名
鳚科 Blenniidae 肩鳃鳚属 Omobranchus 鱼类
下图为 斑点肩鳃鳚 Omobranchus punctatus
体长椭圆,稍侧扁;间鳃盖骨之腹后侧有突起,向后超过上舌骨之后缘。头顶无冠膜,头无须;上下唇平滑,具下唇膜,上下颌各侧后方具一大犬齿;鳃裂向腹面延伸至胸鳍第1软条基部。背鳍无缺刻,背、臀鳍与尾柄相连。雄鱼头部有3条暗带环绕,眼前、眼后与鳃盖各具一条;颈部两侧具黑斑;体侧背部前3/4出有3-5条黑色纵线,随后有深色横带;鳍皆为灰黑色,胸鳍基部有一大暗斑;雌鱼与雄鱼同,但体侧纵纹不明显,横带则很清晰。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由波斯湾至斐济,北至日本等。
答案:E
肩关节脱位一般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方肩畸形,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即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为肩关节脱位特有的临床表现。因此选E。
食蚁兽几乎只吃蚂蚁和白蚁,是美洲特有的动物。
大食蚁兽分布于中、南美洲,体长1-13米,其舌能伸出口外50多厘米,主要栖于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白天或晚上活动,善游泳;由于肉可食用,又易于捕捉,数量大减,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保护。
小食蚁兽产于墨西哥、巴拉圭和秘鲁,体长50-60厘米,尾可卷缠,喉部和肩部黑斑在颈部成项圈状,日间多隐蔽在密林或躲在树洞里,夜间出来觅食,常用前肢爪捣毁蚁巢。主要栖于中美和南美,南至阿根廷热带森林中。
生活习性
食蚁兽用有力的前肢撕开蚂蚁和白蚁的巢,用长舌捕食,囫囵吞下,靠胃部变厚的幽门磨研。所有食蚁兽在地面活动时都显得缓慢而笨拙。树栖的两个属,前掌趾爪用作抓挂,以双肢交替前进的方式沿着树干运动。
小食蚁兽完全树栖,并在高树觅食;侏食蚁兽,以树栖为主,也常在地面活动,它们都是夜行性动物。而大食蚁兽则完全是地栖者,且主要为昼行性动物,当遇到危险时,以后肢站立,用尾或背作为支柱,形成稳定的三脚架姿态,用掌爪与对手撕打。
白腹锦鸡——别名铜鸡,属于雉科
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产于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黑翅鸢
[体长]30厘米,体小的白、灰及黑色鸢,有黑色的肩部斑块及初级飞羽。
[叫声]轻柔哨音
[习性]喜立在死树或电线杆上,振翅悬停于空中寻找猎物,食昆虫、爬虫、小鸟及鼠类等或小哺乳动物。
[分布]分布于非洲和欧亚大陆南部,我国见于华南
[繁殖]3~4月繁殖,营巢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树上,产卵3~5枚,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25~28天。
红腹锦鸡,别名金鸡,属于雉。
雄鸟全长约100厘米,雌鸟约70厘米。雄鸟头顶具金**丝状羽冠;后颈披肩橙棕色。上体除上背为深绿色外,大都为金**,腰羽深红色。飞羽、尾羽黑褐色,布满桂**点斑。下体通红,羽缘散离。嘴角和脚**。雌鸟上体棕褐,尾淡棕色,下体棕黄,均杂以黑色横斑。
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动于竹灌丛地带。以蕨类、麦叶、胡颓子、草籽、大豆等为食。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乔木树下或杂草丛生的低洼处,每窝产卵5~9枚,淡黄褐色,无斑,孵卵期22天。
产于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713abe01000ai8html) - 赏名画,识珍禽(共五种)_极速锋行_新浪博客
孔雀是驰名中外的观赏动物,西双版纳是"孔雀的故乡"。
云南产的是绿孔雀,雄孔雀体长约22米(包括尾羽长约15米),羽色绚丽,多带光泽。雌孔雀无尾屏,羽色稍逊。
绿孔雀(Green peafowl) 别名:贾瓦孔雀
分类地位:鸟纲、鸡形目、雉科。
分布范围:云南、西藏东南部 数量:700—1000只。形态特征:体长100—200厘米。
黑颈鹤
分类:鸟纲、鹤形目、鹤科、鹤属。 外形: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 000~6 000克。颈部和脚都很长。颈部的羽毛为黑色,头顶裸露,呈红色。金**的眼睛后面缀着一块白斑。翅膀和尾羽为黑色。体羽主要为白色。嘴腊**,脚黑色。保护级别: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I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濒危种群。分布:繁殖于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北部,以及印度达拉克地区,越冬于我国西藏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以及印度东北部等地。生活习性:栖息于高原沼泽地带。叫声响亮。以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等为食。筑巢于四周环水的草墩上、茂密的芦苇从中。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为30~33天。生存状况:黑颈鹤在我国的总数大约为4000只左右。
食蚁兽是中、南美洲具有沼泽的热带森林里的特有动物。食蚁兽主要喜欢栖息在森林或者是类似于雨林的这种地区,主要品种为侏食蚁兽、大食蚁兽、小食蚁兽以及墨西哥小食蚁兽,侏食蚁兽与松鼠大小相似,而大食蚁兽则重达25千克。
大食蚁兽分布于中、南美洲,体长1-13米,其舌能伸出口外50多厘米,主要栖于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白天或晚上活动,善游泳;由于肉可食用,又易于捕捉,数量大减,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保护。
小食蚁兽产于墨西哥、巴拉圭和秘鲁,体长50-60厘米,尾可卷缠,喉部和肩部黑斑在颈部成项圈状,日间多隐蔽在密林或躲在树洞里,夜间出来觅食,常用前肢爪捣毁蚁巢。主要栖于中美和南美,南至阿根廷热带森林中。
食蚁兽看起来很奇怪,它的头又细又长,像一根大棍子。头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大脑都很小,嘴巴里没有牙齿,但是有一条50厘米长的舌头,形状像蚯蚓,可以伸缩,舌头里有丰富的唾液,所以可以伸进窝里,得到大量的蚂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