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腰为什么无法打直?是身体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硬拉腰为什么无法打直?是身体问题还是技术问题?,第1张

硬拉腰无法打直的原因绝对是自身身体的原因,身体的脊柱在长期的劳作或者久坐的情况下,主要的颈椎开始逐渐的形成身体,也逐渐适应了这个弯曲的角度。想要刻意改变弯曲角度,光靠外力是很难恢复的。

增加骨头硬度可以通过补钙,我建议喝牛奶,但要坚持,同时也可以买些钙片 力量训练 1 最大力量的发展:练习时所采用的重量一般为运动员体重的70%~120%,每组的重复次数从1~2次到6~10次不等。训练中常用的有下面几个杠铃练习: (1)提拉至胸:重量为运动员体重的70%~80%,做2~3组×4~5次。 (2)抓举:运动员体重的70%~100%,4~5组×5~3次。 (3)深蹲:体重的80%~110%,3~5组×10×4次。 (4)半蹲:体重的90%~120%,4~5组×10~5次。 (5)负重体前屈:体重的60%~90%,3~4组×10~5次。 (6)负重走:体重的80%~90%,3~4组×5~15步。 (7)提踵:体重的90%~120%,4~5组×15~10次。 最大力量的发展一般是安排在基础准备期和专项准备进行,一次训练课的最大力量训练 量不应过多,中间应穿插一些其它快速的速率练习。 2 速度性力量的发展:速度性力量的发展一般采用相当于运动员体重40%~50%的负重练习 ,练习要求以一定的频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数量(一般5~15次)。主要采用以下 几个练习: (1)快事抓举:3~4组×5~8次。 (2)快挺:3~4组×10~15次。 (3)弓箭步跳:4~5组×15~20次。 (4)深蹲跳或兰蹲跳:3~5组×5~10次。 (5)负重后蹬跑:4~5组×30~50米。 (6)负重高抬腿跑:4~5组×20~30次。 (7)负重足尖跳:3~5组×60~80次。 3 爆发力的发展: (1)杠铃练习:抓举、挺举、高翻、提铃至胸、半蹲、深蹲。运动员体重的80%~120%,2 ~4组×3~5次。 (2)前后抛:4~7千克的铅球×10~30次,10~15千克的壶铃×10~15次,2~5千克的实 心球×10~30次。 (3)跳跃练习: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十级跨跳、高抬腿跳、一步一跳、蛙跳、跳栏架 、跳台级等。 (4)负重练习:负5~10千克的沙衣或轻重量和杠铃做深蹲跳、收腹跳、跨步跳、跳台级等 练习。 4 力量耐力的发展: (1)轻重量多次重复的练习:用运动员本人体重的50%,深蹲,4~6组×10~15次。弓箭步 跳,4~6组×40~60次。 (2)长距离的跳跃练习:跨步跳(100~200米),高抬腿跳(100~200米),单足跳(60~100 米),轻跳(200~300米)。 5 专项力量的发展: 跨栏运动员的负重和抗阻模仿动作练习是发展专项力量的主要手段,在完成这些练习时要 保持基本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动作周期时间,动作轨迹。练习时手臂和腿部要加橡此带或负沙袋。练习可在原地做,也可在跑中做。负重的大小和抗阻力的力量要根据练习的特点而定,一般来说,完成这类练习应保证动作的速度。 (1)负1~3千克的沙袋(固定在小腿上)或负橡皮带做起跨腿的模仿练习,3~5组×15~20 次。 (2)负1~3千克的沙袋(固定在小腿上)或负橡皮带做摆动腿的模仿练习,3~5组×15~20 次。 (3)负0.5~1千克的沙袋在栏侧或栏上做过栏练习,3~5栏×10~15次。 柔韧性训练 1 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 (2)垫上或在草地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 盘腿坐、跪撑、跨栏坐向侧向后倒体、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站立抬腿等。 2 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前绕腿(直腿)、后绕腿 。 (2)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模仿跨栏动作的练习。 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和协调性的训练一般采用体操、技巧、球类、游戏、跳绳、全能运动等。提高力量素质,提高肌肉收缩速度,训练肌肉放松能力,对培养灵敏性和协调性都有良好效果 星期一 组数×重复次数 准备活动/伸展练习 高翻推举 4×6-8 负重下蹲 3×10 卧推 3×10 侧向直臂前下压 3×10 胸前弯举 2×10 三头肌伸展练习 2×10 原地提踵 2×15 腹部练习 3×20-30 星期三 组数×重复次数 准备活动/伸展练习 悬垂挺举 4×5 前深蹲 3×10 斜板推举 2×8 支撑推举 2×8 坐拉铃 2×10 直腿硬举 2×12 哑铃屈臂 2×8-10 三头肌下推练习 3×8-10 躯干转体练习 3×15 星期五 组数×重复次数 准备活动/伸展练习 膝上膝下提铃练习 4×8 挺举 3×6-8 前后分腿 2×10 卧推 2×10 侧向直臂前下压 2×10 杠铃曲臂练习 3×8 三头肌伸展练习 3×8 原地提踵 2×15 腹部练习 3×20-30

世界职业拳击史上的重拳拳王有很多,像伦诺克斯刘易斯、迈克泰森、大卫图阿、乔治福尔曼,都是拳坛大名鼎鼎的重炮手。其实一个拳击手出拳力量大不大,跟个头,体重,肌肉力量都有直接关系,所以,能打出惊人力量的拳手一般都来自重量级这个级别,要说拳击史上出拳力量最大的人,那当然非乔治福尔曼莫属!

乔治福尔曼:1949年1月10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身高192米,体重最高时达到115公斤,职业生涯先后夺得WBA, WBC ,WBU ,IBF等世界职业拳击大赛的重量级冠军,职业战绩为81战76胜5负(68次KO),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级拳王之一!从他战绩中高效的KO率就可以看出他的恐怖力量,巅峰时期的乔治福尔曼可以说是遇神杀神,佛挡杀佛!最为著名的一场比赛就是他在45岁时向当时的WBA,IBF双料冠军年仅27岁的迈克尔穆勒发起挑战,在比赛第10回合以一记力拔千钧的重拳将对手KO,赛后穆勒被检查出下颚骨裂,舌骨移位,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福尔曼看似漫不经心的出拳实则威力无比,往往在比赛最沉闷的僵持期给对手以致命的重击!体壮如牛的他在40多岁时仍然能轻松扛起一头牛,巅峰时期的福尔曼就是拳击台上的坦克,压路机,在绝对力量面前,一切技巧步伐走位都是浮云,福尔曼只需要抓住一次机会,一记重拳,任何拳手都只有承受被KO的命运!

当然,中国拳击迷最熟悉的重拳王肯定是泰森,大家最流行的一句话也是泰森一拳可以打死一头牛,泰森是有名的重炮手不可否认,但纵观拳坛今史,唯独乔治福尔曼才是 历史 上出拳最重的第一人!

世界拳击史上出拳力量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迈克·泰森,一个是大卫·图阿。

泰森的出拳力量大家都认可,85年进入职业拳坛的当年打了15场次的比赛,全部是以击倒对手获胜,其中14场是第一回合击倒对手获胜。泰森身高臂展在重量级处于劣势,但他的柔韧性十分的好,速度奇快,力量巨大,威猛无比,左右手都能一拳使对手丧失战斗力。真正敢于跟泰森拼拳的只有一个,就是拉多克,结果是倒在泰森的拳下。泰森的拳有多重?他的右手拳能打800公斤,左手拳能打500公斤,按照专家的说法,800公斤的力道能将一头健壮的公牛打死,也足以击穿8毫米的钢板,可见威力多大。

说到图阿,可能有人会质疑,重量级重炮手那么多,如福尔曼、大克等,怎么能数得上战绩平平的图阿呢?我们这里只谈出拳力量,不谈战绩。和泰森一样,他身高臂展不占优,只有1米78,可十分的强壮,出拳速度也特别的快,力量惊人,所有对手没有一个敢跟他正面拼拳的,拼拳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必倒无疑,曾一回合击倒著名拳手迈克尔·穆勒(这里要强调的是,穆勒曾击败过霍利菲尔德,跟福尔曼之战,前九个回合一直领先,第十回合才被福尔曼重拳击倒,然而在图阿面前只坚持了30秒)、奥迈德·苏利文、安东尼、Darrll Wilson、布鲁斯Bellocchi等,19秒击倒约翰.鲁伊兹。

毫无疑问,是来自中国的董泰山!

测力机上900公斤的力量,数字上是拳击 历史 上最重的拳,虽然吉尼斯世界纪录没有立这个项目。

说拳头重,很多朋友觉得是泰森或者是福尔曼,其实都错了。泰山此人不论硬实力还是智商,都盖过泰森几个华莱士! 在他面前西方拳击界只有深深的恐惧和自卑,自己太小了,哪里都小!

很多人会说是泰森,这是极其错误的。泰森能成为世界拳坛类似足球马拉多纳篮球乔丹的王者——来自于技术,速度,力量的完美统一。

泰森的所有击倒并不依靠力量,恰恰是技术和速度作为主要因素。泰森击倒对手时拳头攻击到对手的位置。如果换做其他拳手打在对手那个位置,也是会击倒对手。所以力量不是他成功的第一位的要素。

泰森还是最近70年身高最矮的三大理事会重量级拳王(真实身高不足1米8)。在重量级里面相对身材矮小。他的重拳也只是比较重而已,并不是顶级。

真正有以重拳力量享誉拳坛的是前世界拳王福尔曼。高大强壮的福尔曼速度超慢,技术也是一般。但是能在重量级成为王者,依靠的就是他无人可敌的重拳攻击。

福尔曼是世界上最强的重拳手,这是世界拳坛公认二十余年的事实!

(泰森最擅长的就用勾拳击倒对方。)

(福尔曼的出拳又慢又有规律可循,但就是挡不住。原因就是力量太大。)

作为一名的拳击运动爱好者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谁是世界职业拳击史上击拳力量最重的

拳击的击打爆发力,不是健身房里面对硬拉、卧推、深蹲有比较明确的数据。例如现役世界第一大力士“魔山”硬拉就是1002斤(没有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里面),而艾迪霍尔的500kg为目前世界最强硬拉重量。

拳击手的打击力度在于强大的爆发力,能够做到一拳KO的拳手也有很多。那我就来跟大家介绍几位有可能是世界拳击史上拳力最强的几位。

迈克·泰森无疑是世界拳击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拳王。在其巅峰时期20世纪90年代一场拳赛出场费高达3500万美元。 要知道现如今顶级重量级拳王约书亚、维尔德、泰森·富里在2018-2020年拳击比赛出场费,单场出场费在1500万-3000万美金之间。要知道泰森那个时候美国一栋豪宅也只要1-2万美金,如今美国一套纽约普通别墅都不会低于150万美金。

54岁的迈克·泰森如今复出打了一场表演赛所创造的个人收益初步估计在1000万-1200万美元这还不算后期的广告费收益和赞助商的合同收益。

迈克·泰森左拳是800kg,右手摆拳是900kg。这样的数据无疑是恐怖的。 普通人(70kg-90kg体重)打沙袋所产生的力量一般在300磅—600磅之间,也就是135kg-280kg左右的力量。很显然泰森的拳力是普通人的3-5倍,这一点都夸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世界拳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泰森。达马托从纽约市布鲁克林为何带出了世界级拳王泰森而不是别人,没错还有很多像泰森一样的穷苦少年,然而泰森的拳击天赋是空前的。虽然他的身高臂展不占优势,但是他的摇闪和速度是重量级拳坛第一。

拳王阿里的拳击力量可以排上前五吗?答案是否定的,拳王阿里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蝴蝶步和极限的躲闪能力,而不是在于他的重拳击倒力。据可靠数据计算拳王阿里的拳力是350kg—400kg之间。拳王阿里的影响了整个拳击界也震撼了世界。他精神值得称赞。

“大魔王”重炮手福尔曼也是重量级拳王中拳击力量非常大的顶级高手。福尔曼的重拳在于他的体重达到140kg,“福尔曼式摆拳”往往一拳就把对手打的找不到北。

像大卫·图阿也是重炮手的代表。号称“泰森二世”,图阿的技术不算顶级,但是重拳击倒力都是对手胆寒的。就连拳王刘易斯也只能点数战胜图阿,只能靠拉开距离才能控制图阿的重拳。

拳王刘易斯和霍利菲尔德无疑也是一个时代的强者,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王超,也都曾统一过世界重量级拳坛。他们两位和泰森号称近代拳击史三杰。这两位的重拳也不是吹的。他们也是拳击史上的璀璨夺目的明星。

大小克里琴科也统治了世界拳坛十年之久。他们的成功源自于他们的刻苦训练和精湛的拳击技巧。力量他们可能不属于顶级,但是他们也开创技术拳击流派。他们的比赛讲求的是稳定的胜利。在此之后又涌现了一批拳击高手,那就是约书亚、维尔德、泰森·富里等这样的顶尖重量级拳王。

我列出五位我认为的世界拳击界的重炮手:迈克·泰森、福尔曼、大卫·图阿、维尔德、刘易斯、霍利菲尔德、弗雷泽、里迪克·鲍。

大家觉得还有哪些重炮手,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不容置疑、拳击是世界上单纯用拳进行有规则格斗最牛逼的单项运动!它有多达一百多年的 历史 !严格说开去,它的传统可以上溯到罗马斗兽场时代。不同的是作为观赏品,角斗士是被生存所迫,拳击手为金钱驱使。

阿里是一个划时代的拳击英雄,在他之前拳坛基本都是比力量,拼体格的角斗士似的比赛。所以如果单纯比力量,蹲距式打法的前阿里时代才是“大力王”鼎盛的时期。

乔·路易斯(Joe Louis,1914年5月13日—1981年4月12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美国职业拳击手。

我心目中力量最强大的重拳手是 乔·路易斯曾经辉煌战绩为69胜3负,其中55场击倒对手,被誉为“褐色轰炸机”。他在其职业生涯的头27场比赛中就赢得了23场,并且场场将对手击倒,他以力量统治世界拳坛十数年。还在二战期间为美军服过兵役。如果不是“年老体衰缺乏系统训练”应该还能不退居二线。

世界职业拳击史上谁的出拳力量最大?

其实要是单论出拳力量最大,这个问题基本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这里面有量级的差别,还有专门的测试和实战的区别。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李小龙的实战资料比较少而质疑不断,认为李小龙名不副实,但仍然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对李小龙的评价。在这里不想就此多说,李小龙的时代是华人受辱的时代,要说在那个时代一个花拳绣腿的华人能跑到美国去开武馆,并得到世界业内人士的普遍敬仰,想来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专业陪练和拳手很多投刘易斯的票,排名刘易斯,维尔德,大克,福尔曼,图阿!他们几乎没人投泰森的票,就像刘易斯和霍利菲尔德说的,泰森力量很一般,主要是突击速度还行,而图阿的力量大

巅峰期泰森不敢应战 已过巅峰期的福尔曼。阿里是唯一真正打败巅峰期福尔曼的。现代拳击巅峰期排名第一阿里,第二福尔曼。最重拳 是福尔曼。

乔治福尔曼

希望泰森的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转载)

世界拳王谈力量训练

迈克泰森拥有历史上最凶狠的拳头。自从他进入拳击界以后,已经有许多曾经不可一世的拳王在他的重击下倒在拳台上。很多人感到奇怪,人类怎么会打出如此有力的拳头?在看过他的训练之后,你就不会感到奇怪了。这个1。80米的立方体一直在进行力量训练,其训练强度之大,让很多举重运动员也感到惊讶。拳王是怎样看待力量训练的呢,还是让他自己告诉我们吧。

拳击手应该进行力量训练

以前的拳击教练总是告诉拳手,不要进行力量训练,那会让你四肢粗大,关节僵硬,在拳台上变成活动的靶子。幸好库斯(库斯达马托,泰森的启蒙教练和养父)不这样认为。力量和灵活性并不是不可兼得的。索尼利斯顿(前重量级拳王,以力量而著称)能劈纵叉,尽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

用拳击的眼光重新认识你身体的各个部位

首先是大腿。粗壮的大腿是真主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在拳击的每一个动作里,大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击时发力,绝对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样启动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劲打,因此大腿的耐力对拳击手并不十分重要。现在对于大腿该如何训练就十分清楚了。以重击能力著称的重量级拳王的深蹲成绩都在1000磅以上,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传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产生很大的力量。腰部产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频率更高,职业拳手的每一拳都应该充分借助腰部力量。对腰部绝对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视。我通常用400~500磅的重量,每组做6~10次。

脖子对于拳击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样的脖子能起很好的减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细又长,头部被击中时就会像梨形球一样摆来摆去。脖子不主动发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它练粗。我用头倒立、俯卧颈屈伸来达到这一目的,完全采用肌肉训练法。这里我不关心重量和次数,只要能长块就行。

哪个部位是拳击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确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动,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紧张。发力时小腿要有良好的弹性,才能流畅地发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它的训练关键是次数、时间。我用500磅做每组300次的提踵练习。据说阿里的训练每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击手的力量训练中最重要的四个部位,它们组成了人体坚实的躯干。你可能会对我把腿部归入躯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躯干是完全一致的,它是躯干的延伸,而且比躯干更重要。我喜欢研究动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龙、老虎、熊和袋鼠,它们都是非常强壮的动物,后者虽然没有锋利的牙齿,却是自然界最好的拳击手。结果非常一致,强壮的下肢、腰部和颈部是生存的最好资本。而且上述四个部位体现了四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个部位,都能归入其中的某一类。

肩部是拳击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动作都需要肩部。但这决不意味着你要把肩部练得像保龄球一样。拳台上有很多这样的家伙,他们让我感到好笑,通常他们最多只能在我面前跳两回合。肩部并不是发力的部位,它的灵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应该像小腿一样练习。最好的动作是侧平举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哑铃和20磅的杠铃,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组不少于200次。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规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来了,对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揍你。

拳击手有一个部位可能是所有运动员中最发达的,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强壮,才能耐住重击。这个部位的唯一要求是发达肌肉,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钢铁一样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带。

背部是发力部位,但只是辅助的。对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这个要求实际上和肌肉训练的要求是很相似的。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阔肌。杠铃划船是最好的动作。

胸部的要求比较简单,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发达些可能好些,单也很少有人被击中胸部倒地的。总之,这个部位要求更低。过分练它反而会给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碍。卧推作为发达上身的基本练习还是应该练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发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动让胳膊紧张,就会显得越笨拙。胳膊应该像钩子,而不是起重机,那是腿部该干的事。对二头肌和三头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哑铃,然后就开始数数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触部位,很容易受伤。对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较留意。哑铃腕屈伸、握力器都可以发达前臂。很多家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得多,这些家伙肯定不是拳击手。拳击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细都行,但前臂一定要发达。

现在你看到了,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要求练习,你才能成为优秀的拳击手,而不是好看不中用的人。如果你在拳台上看到胸肌、胳膊、肩膀涨得像面包的家伙,尽管跳上去揍他们好了。但是如果你的对手大腿和腰部粗壮,腹肌像罗马的盔甲,脖子粗得像犀牛,那你就得当心了。了解对手的训练,那更能说明问题。如果他能像千斤顶那样做深蹲,像上了发条一样做仰卧起坐,那他一定是个难对付的家伙。如果他只是猛练卧推,或者经常照镜子看二头肌(展示二头肌确实是个作秀的好办法,我也很喜欢),那如果不是在作秀,就肯定是门外汉。

保罗戴维斯让我给每个部位的重要性排个顺序,并用力量、耐力、肌肉给每个部位的训练分配权值,就是下面这张表:

力量耐力肌肉重要性

肩部10%80%10%1

大腿前部100%2

腰部60%40%3

脖子100%4

小腿20%80%5

大腿后部80%20%6

腹肌100%7

背部40%30%30%8

胳膊10%70%20%9

胸部50%50%10

我常用的力量训练计划,包括四个课程:

课程一:

1.深蹲8组每组1~6次使用重量超过1000磅,最后一组使用能够举起的最大重量。

2.屈腿硬拉4组每组6~10次重量为400~500磅。

3.仰卧起坐2组每组15~25次负重80磅

课程二:

1.腿弯举2组每组3~8次重量为500磅。

2.提踵2组每组300次重量为500磅。

3.头倒立1组训练到力竭。

4.俯身划船2组每组3~10次重量为135~315磅。

5.杠铃弯举1组每组100次重量为10磅。

6.掌心向上腕屈伸1组每组3~8次重量为60磅。

7.侧平举4组每组100~250次重量为5磅。

课程三:

1.腿举8组每组1~6次重量约600磅,最后一组使用能够举起的最大重量。

2.直腿硬拉4组每组6~10次重量为400~500磅。

3.仰卧举腿2组每组15~25次负重80磅

课程四:

1.直立腿弯举2组每组3~8次重量为500磅。

2.坐式提踵2组每组300次重量为500磅。

3.俯卧颈屈伸1组负重100磅。

4.卧推2组每组3~10次重量为135~285磅。

5.胸前下推1组每组100次重量为10磅。

6.掌心向下腕屈伸1组每组3~8次重量为20磅。

7.直立上拉4组每组100~250次重量为20磅。

附:泰森颠峰时期的身体资料:身高1。80米,体重99公斤,腰围34英寸(86厘米),大腿28英寸(72厘米),颈围20英寸(50厘米),胸围48英寸(122厘米),臂围16英寸(40厘米),小腿18英寸(46厘米)

1600磅的力量可以把骨头打碎,当今世界上极限力量最大的人,不是体重越大抗击打能力越强。,小说,,关键是技巧不是力量啊现实里的中国功夫不知道,所谓硬气功是什么呢从科学的角度讲,台式腿屈伸14,要过要一个限度的就没有,。

让我,能把人的骨头击碎,基本的攻击是没多大效果的,具有时效性,注重的是整体的发力、而你165公斤的力。

健身所说的复合是指深蹲、硬拉和卧推等多关节、多肌肉群参与的动作。 更直白的说就是指练大肌肉群(比如:练大腿,背,胸等肌肉)时连带练到小肌肉群(比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动作。

最有效的5种复合训练动作:卧推、深蹲、硬拉、杠铃划船、直立划船。

这些训练动作一般可以用较大重量,如卧推、深蹲、硬拉,立姿杠铃推举等,对于发达肌肉有很好的效果。

因为复合动作训练可以同时刺激多个肌肉群,因为极大的负重加在了不关联的肌肉上,这些肌肉就被迫协同动作,这对于肌肉的增长当然是惊人的,而且因为多肌群同时动作,这样的训练消耗的热量也会比一般的运动要多。

扩展资料:

复合动作1:卧推

动作方法:平躺在卧推凳上,双脚着地,调整位置让眼睛在杠铃的正下方,握距看情况(一般是与肩膀稍宽),去下杠铃后,慢速下放杠铃,杠铃应贴住乳头的位置,下放到大臂与地面平行时推起,如此反复。

复合动作2:深蹲

动作方法:将杠铃置于颈后,双手抓握杠铃(双手距离其实越窄越好,但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这样很不舒服,尽量习惯它),身体挺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同肩宽,屈膝慢慢蹲下去至大腿平行地面或稍低于膝,保持后,股四头肌等收缩用力,蹬腿伸膝至还原。

复合动作3:硬拉

动作方法:双脚与肩同宽,杠铃放在身前,屈膝俯身,双手握住杠铃(一般取正反握的姿势),握距略宽于肩,头稍抬起,挺胸腰背绷紧,翘臀,上体前倾约45度。腿向下用力伸膝提铃,拉到最高点时,双肩向外展,抬头挺胸,坚持1、2秒,然后屈膝缓缓慢下降还原,如此反复。

-健身

1、在传统和相扑中, 髋关节结构 对力量和舒适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身高和肢体长度等因素。

2、除了不同个体的优点和弱点的不同, 没有任何因素 使传统的或相扑硬拉变得更难或者更简单。

3、相扑硬拉和传统硬拉的 髋部伸展大致相同 。传统硬拉对股四头肌的要求更低,相扑对的背部力量的要求较小。

4、为了 确定哪种硬举方式最适合你 ,你只需要训练他们两个几个月,然后坚持使用强度最大、在次最大负荷下最舒适的那种。如果这种方式在最大负载下比较弱,那么很容易识别出阻碍你的特定弱点。

我总会收到一些人问我关于身材比例的问题(比如身高,臂长。躯干长度,小腿长度等等),会问我什么样的身材比例应该使用传统硬拉,什么样的人应该使用相扑硬拉。

我的观点是,两种硬拉都努力训练一段时间,然后选择能拉的更重拉的更舒服的硬拉方式。

有些人会觉得我在说废话,因为总有人能给出准确的数据来告诉你最适合什么样的硬拉,但是,我认为,除了训练,没有方法能告诉你哪种硬拉更适合你。 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告诉你的话,也是通过X光拍出的髋关节结构,而不是通过测量手臂身高得出的身体比例。

适合去做更多通过髋关节屈伸完成动作的传统硬拉,还是更多需要髋关节外展的髋关节屈伸的相扑硬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 臀部结构 。

在这里我就不讲解剖术语了,但简而言之:

1、骨盆的形态和大小每个人都不同

2、髋臼可以位于骨盆的前方或后方

3、这些髋臼可以更浅或更深

4、股骨与骨盆的夹角会改变

5、在股骨和骨盆的交汇处旋转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这 五个不同的变量 将决定你的臀部能够承受的运动范围,以及你在不同的臀部位置可以产生的 肌肉张力 。

为了说明其中一个因素,下图显示了股骨颈的角度相对于股骨轴的变化

图1显示了倾斜的“正常”角度。图2为髋内翻,图3为髋外翻。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第二个人需要做传统硬拉(如果他们的 髋臼很深 的话更适合做传统),在做深蹲的时候可能也会选择 很窄的站距 。髋关节外展过多的话,股骨顶部会和骨盆也不允许。

第三个人做劈叉可能没有问题,他们最好还是做相扑。髋关节外展越多,他们的 内收肌(特别是大收肌 )就越紧张,可以增加更多的张力。

有人认为相扑硬拉更简单,甚至认为相扑硬拉属于作弊,因为他的行程更短。

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吗

的确,相扑硬拉的行程更短。相扑的硬拉比传统硬拉的行程要短20-25%。然而,行程并没有那么重要。是的,这确实意味着使用 传统硬拉需要多做20-25%的功 才能完成动作。

大多数的极限硬拉需要5秒或更少的时间来完成。即使是最慢的硬拉也会在10秒内锁定。你的肌肉中储存了足够的 ATP和磷酸肌酸 ,以确保在8-10秒内的时间最大输出 不受能量产生的限制 。两种硬拉做功的差值只会在做最大次数挑战时会有体现,但在讨论1rm时往往不会有影响。换句话说,站姿的宽度会影响你在一分钟内完成40次硬拉400磅的能力,但 不会影响只做一次的最大重量 (虽然不同硬拉的最大重量会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要记住,不要觉得你硬拉失败是因为你在硬拉的每一个位置都不够强壮,而是因为你在通过最薄弱的那个点的时候你不够强壮,换句话说, 决定你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是关键点 ,不是行程的多少。

相扑硬举不需要更小的臀部伸展扭矩吗

我还看到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相扑式硬拉要更容易,因为硬拉时所需的髋部伸展力矩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人做了这张图来论证这个观点。

如果你学过力学,看到这张你会觉得,相扑的确会更加容易。伸髋被定义为矢状面(前后)的运动,扭矩等于力臂乘以受力。所以, 在相扑硬拉中,由于髋关节力臂(你的臀部和杠铃之间的水平距离)较短,它需要较少的伸髋力矩来举起重物。

但是 伸髋发生在三维空间 ,而不仅仅是侧面照片看到的这样。当臀部向外旋转时,这意味着臀部的伸展同时发生在矢状面(前向后)和额面(左向右)。不管髋关节外展和旋转了多少,力臂的长度本质上是不受影响的,所以 伸髋的扭矩是相同的。

实际上,当比较传统硬拉和相扑硬拉时,在动作的任何一点上(他观察了杠铃落地的点,杠铃通过膝盖的点,以及杠铃顶部的点)臀部伸展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另一项研究中,臀大肌和腘绳肌的肌电图读数对两种硬拉式都是相同的,验证了这一观点。通过实验比较2D和3D的模拟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2D分析与预期的一样会显著地扭曲了相扑硬拉的结果。

最简单的办法是,两种都练,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训练来判度哪种硬拉能拉的更重。

然后选择感觉最强和最舒适的变式的(大约次大重量(70-80%的1rm)负载进行训练。

同时经过这样的训练你也可以分辨出自己的薄弱点, 如果传统强于相扑,代表你的股四头肌比较弱,如果相扑强于传统,代表你的背较弱。

如果你觉得两钟变式相差不多,长时间训练下去,你也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一般来说,较轻的举重运动员和女性举重运动员在由于背部和躯干薄弱更多使用相扑硬拉,体型较大、躯干较厚的选手在使用传统拉的时候,通常更容易保持背部伸展 。

如今,相扑特别受欢迎。 而在90年代末,70%的运动员使用是传统硬拉,其中83kg以上的运动员使用传统拉的比例有85%,而83kg以下的运动员使用传统拉的比例有55%。

然而,不要因为你的性别、体重或体型的不同而只选择一种变式。没有任何一种硬拉会比另一种硬拉简单,所以,为了更强壮的自己,两种硬拉都要练习。如果现在你的传统硬拉拉的很重,不如增加相扑硬拉的训练频率,这会让你有新的收获。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点赞转发

对了

以及微信公众号:力量笔记

林锋在此感谢你的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6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