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史实…

关于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史实…,第1张

三百勇士的主要史实事迹是温泉关之战。

温泉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狭窄通道,一边是大海,另外一边是陡峭的山壁。这个村庄附近有热涌泉,因而得到温泉关(Thermopylae)这个名字。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勒隘口(直译为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

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但是波斯军队人数众多,在杀了近2万人(也有记载说是7000)的波斯军队后,300名勇士全部牺牲。

温泉关之战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也是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

扩展资料

关于温泉关之战:

1、波斯帝国的劝降。在温泉关之战发生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earth and water)”。

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2、参与温泉关之战的武装力量:希腊方面:主要是一支以300斯巴达王族卫队和1000名二等边民步兵为核心的7000人守军。

波斯方面: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30万人。

3、战役结果:

波斯方面:付出约20000(也有记载说是7000)波斯士兵的生命。另外,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麦斯(Abrocomes)和海帕兰西斯( Hyperanthes)也殒命其中。

希腊方面:三百名斯巴达精锐勇士和四百名底比斯战士全灭,其中包括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

希腊成功阻击波斯大军三天。

-温泉关之战

  相比中国的古装剧,好的西方古装**和电视剧基本上便是一次文化考古。《斯巴达300勇士》中对于杀戮的过分渲染让它失去进入内地公映的机会,其实抛开剧中那些过于英雄主义的台词和夸张的血腥,这部**对于当时战争战术和武器装备的演绎颇值得探讨。

1 当波斯国王薛西斯的使者前来斯巴达要求水与土的时候,**中的斯巴达王尼奥尼达斯把他们扔进两水井去寻找“水”和“土”对于斯巴达人来说,面对战争的威胁,“要么带着你的盾牌回来,要么战死疆场”

这场在波斯和希腊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众寡悬殊的。波斯人的兵力实际可能超过20万,而前往迎战的希腊人只有里奥尼达斯率领的300斯巴达士兵和数千盟邦人员、长矛,一个圆形盾牌(现在的叫法“古希腊圆盾”也许并不是非常准确),柯林斯式头盔,加上护膊和护胫甲,以及一支短剑。这就是**中斯巴达人的装备。当然,**中导演让他们脱下了胸甲,而穿上了能够展现胸肌和腹肌的猩红斗篷。

很少有人意识到,古希腊重步兵几乎是古希腊人的重要“形象代言人”之一无论在当时留下的雕塑、建筑还是绘画中都有他们的影子。一手持盾、一手执矛,头戴羽饰头盔的雅典娜形象就是个典型的希腊重步兵。特洛伊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阿溪里斯身披胸甲,腰部以下是散开的金属皮制战裙,腿上还有精心制造的胫甲。无论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史诗中还是《斯巴达300勇士》,反映的都是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古希腊地域内广大战场的主宰――希腊重装步兵他们不是被迫作战的奴隶。这些主要由城市公民组成的士兵装备着自带的武器,在城邦需要时为保卫家园而战。

幸存下来的一个最早的希腊方阵画像在一块残存的柯林斯花瓶上。其中的装束和**中的斯巴达300勇士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中斯巴达人部队中吹着两管乐器的军乐手这个真实的细节也可以追溯到这个花瓶。

这一切表现的是希腊重步兵方阵迎战的场面,个人和整体密不可分。**中尼奥尼达斯国王拒绝了侏儒加入战阵的请求。“我们打仗,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整体,那正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斯巴达人都要保护他左边的人,从脖子到腿。只要有一个漏洞,我们就会战败。”从尼奥尼达斯嘴里强调的,正是希腊重步兵方阵的核心和薄弱环节。公元前四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和军人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强调了自耕农与方阵作战之间的这种联系:“耕作让人学会去帮助别人。而对敌作战也正如在地里劳动一样,别人的帮助同样是必须的。”

为了这种观念希腊人形成了自己的战术,并为此形成了自己的武器和装备盔甲由每个战士自己购买,它大约要消耗75磅(1磅=04536千克)的木材和金属。包括七到八英尺(1英尺=03048米)的长矛,古希腊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矛头通常由铁打制成树叶形状,后人考证矛杆大约一英寸粗细,底端往往是青铜制造的四棱或三棱的尖,在矛头折断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应急武器。希腊重装步兵的短剑也通常是树叶形状,长度大约两英尺后来斯巴达人开始使用一种更短的剑,大概只有一英尺长**中斯巴达国王和他的战士使用类似砍刀的双刃剑与波斯人作战,不过希腊人的短剑并没有**中那么常用,更不如此后罗马步兵对于手中短剑那么依赖――他们甚至抛弃了长矛。不过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式短剑开始在希腊其它城邦流行开来。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发现这种斯巴达短剑的实物。

2 **中当身着华丽服饰和轻甲的波斯轻步兵出现时,双方战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东西方风格。波斯人使用轻型头盔甚至没有头盔,使用短剑,偶尔有两腰带缺口的椭圆形小盾牌。

对比之下希腊人的圆形盾牌几乎成为一个重步兵的标志性的武器。从雅典娜、阿瑞斯的神像一直到出土的希腊陶罐上都能看到斯巴达人使用的这种典型的装备。它内部通常用木头制成,直径大约3英尺,重量大约16磅,周边镶有一圈青铜防止盾牌在砍击下爆裂。盾牌的正面有时候也覆盖一层薄薄的青铜,不过目的不是增加防护力,而是为了装饰。如果考虑到重装步兵(hoplites)来自hoplon这个词源(意为步兵的全部装备,不过了、包括脚形盾牌),那么你可以想像盾牌对于希腊人的重要性它不但可以防御矛,剑和箭雨,还能去撞击敌人。或者作为战死后让朋友把自己抬回家的担架。

沉重和巨大的希腊盾牌迫使士兵必须用臂弯和手共同控制(一般使用左手),这与早期小型盾牌主要通过手腕控制有所不同。一旦亲身体验很容易发现,一个希腊重步兵的主要装备,无论长矛、盾牌、胸甲还是头盔,基本上都在士兵腰部以上。战斗前后,士兵的左臂需要长时间地把盾牌举在身体前部保护上半身他的小臂长时间与地面平行,可以想像,希腊士兵如此崇尚进攻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尽快开战,以免无谓地站着消耗体力。**中的斯巴达人也许是导演为了展示希腊人的身材,而取消了实际上必不可少的沉重胸甲。否则必然难以出现那些武打一样的单人对阵场景。

近代西方人曾经通过仿制希腊重步兵在马拉松战役的装备来测试当年士兵的使用状况。结果发现今天的人很难操作当年步兵的武器,尤其手持又重又大的圆形盾牌在前胸作战。除了重量和不方便的尺寸,左手持盾还会带来重心平衡问题导演也许能够找到百来个肌肉发达的演员在**中亮相,但今天要找到上万名能玩转当年希腊重步兵装备的战士,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3 斯巴达人和波斯步兵在**中的第一次作战并不具有典型的希腊重步兵作战特征由于人数不多,斯巴达人无法形成巨阵,而通常的情形是方阵向敌军发起冲击。当典型的希腊重装步兵以敞开的队形迎击敌人时,横列关闭,盾牌形成一堵墙。尼奥尼达斯的300人没有足够的数量形成长矛和盾牌的墙。不过双方的接触瞬间还是体现了方阵作战的战术特点。第一排人浪已经压在了盾牌之上,但方阵后面的士兵用肩膀和盾牌顶着前面的战友,阵型寸步不散。公元一世纪斯巴达方阵的传记作家普鲁塔赫曾经说希腊方阵的攻击“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并毛骨悚然的情景”,“他们以无隙可乘的阵型向敌阵挺进,没有丝毫犹豫,平静而快乐地步入险境之中。”

斯巴达勇士们几乎以健美先生们一样的裸露,批着猩红色的斗篷在**中冲锋陷阵。尼奥尼达斯国王单人突阵,一人杀死数名波斯战士的那个片段很难说是真实的。使用直型短剑,甚至没有盾牌的波斯人轻步兵虽然不是希腊重步兵的对手,但真实的历史中他们通常会先使用远距离投掷武器和骑兵。这马上在**中出现。初战结束后随着远方一声号角,天空突然被遮天蔽日的箭雨遮蔽。战前希腊人面对波斯人对于弓箭威力的自持,曾经答复说乐于在荫凉下作战。波斯人的轻箭并没有后来英国长弓那样的威 力,希腊人自己也很鄙视弓箭手后者在希腊被看作是没有土地的穷鬼,没有钱为战斗投资。波斯人的箭雨落满盾牌却缺乏洞穿的威力,说明希腊盾牌表面的青铜并非防御的主体,而是木头本身。不过影片的漏洞不但包括希腊战士们从头到尾身上毫无血迹,即便刚才扎满箭杆的盾牌,一个镜头转换后竟然干干静静,连洞都没有了。至于**中的战马也许比真实历史中波斯人的小马高大太多。

希腊的狭窄地域没有战马驰骋的空间,更何况那时还没有发明马鞍。色诺芬的话反映了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在重装步兵中普遍盛行的观点:“只有那些最虚弱、最缺乏荣誉感的人才会去骑马。”色诺芬再次提醒他那些重装步兵――他们是绝不会像**中的300勇士们那样选择红色披风而不是沉重的胸甲,“战场上没有人会因为被马踢伤而丧命,只有战斗中敢作敢为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正如**中显示的,波斯人的骑兵对于希腊方阵并没有太大威胁。没有马蹬的骑士很容易在冲击中坠马而被杀死。在狭窄的希腊山地,骑兵不是主角。

归根到底,希腊人的战术极度依赖人的军事素养。《斯巴达300勇士》中有一个镜头。斯巴达王询问赶到温泉关增援的友邦部队士兵的出身,那自然是五花八门。但斯巴达人的战士除了作为军人,没有其它职业斯巴达王阿耶西劳斯有一次让伯罗奔尼撒各联军战士按照各自的职业站起来。从陶工、铁匠、木匠一直到几乎所有行业,最后只有小部分斯巴达人还坐着“你们看,男子汉们、”阿耶西劳斯说,“我们派到战场上的真正战士比你们要多多少!”**中把这个历史的细节几乎原封不动地放在了斯巴达国王尼奥尼达斯的身上。正如此前他对侏儒说的,“我很遗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当战士。”

希腊人以神话英雄为楷模的英雄主义情怀,以及将战场视为竞技场的观念,也使战争更加血腥残酷。重步兵们在战斗中排成纵横数排的密集阵,盾牌遮身,以长枪迎敌。投掷的长矛几乎是唯一的远程武器。弓箭虽然早已被发明,却被希腊人认为是怯懦和卑鄙的武器而较少使用。几乎和他们的体育观念一样,希腊人采用的是一种纯粹比拼勇气、实力的纯阳刚战法,密集阵冲击横列中,前四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后排的长矛叠在前排长矛之上,而后四排则将矛竖立。方阵通常稳步前进到距离敌阵150米的距离,然后开始奔跑,逐渐加速,最后50米全力冲剌。密集强劲的重步兵方阵冲击接敌瞬间,效果类似重骑兵的冲击动能。那些队列相对不太严密、采用轻型防护的部队如果没有极为严密的纪律和训练,几乎会一触即溃最终的战斗还需用短剑,以血腥残酷的白刃战完成,这几乎是《斯巴达300勇士》极力渲染的卖点。而奴隶和雇佣兵通常只配在密集阵侧翼执行辅助作用。这便是希腊人,战争是一种荣誉,在他们看来不能让奴隶们占有。与希腊人相比,波斯控制的东方广大地域和驱赶来作战的上百个部落民族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从骑兵、步兵到弓箭手,从犀牛到战象。波斯人内部的芜杂和混乱让人数的优势显得不那么明显。更不用说许多民族是被驱使前来作战。**中波斯阵营中被铁链束缚的巨人和被皮鞭驱赶的部落武士就是写照。

4 斯巴达人并非没有弱点。他们负重实在太高。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希腊重装步兵接敌半小时后体力极可能耗尽,沉重的盔甲限制了他们的机动和攻击持续时间。公元前198年,罗马军队曾通过有秩序地后退来消耗希腊步兵的体能,然后利用希腊方阵内某些士兵体力下降出现的空隙,反攻突入阵内发动肉搏,从而大获全胜。其次是方阵带来的超低机动性。据说一个在山间流浪的重步兵很容易被一个轻装步兵找机会掀翻然后杀死他们自己也明白只有在方阵中呆着才有安全感,前提是敌人没有进入方阵,或者攻击他们的侧翼。

这正是尼奥尼达斯开始拒绝侏儒加入方阵战队的最重要理由。但巨大的圆盾在战术上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盾牌由左臂把持,那么意味着方阵的右部缺乏防护力。而密集方阵转向的问题也成为致命的薄弱环节。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国王翁布罗特率11万大军进攻底比斯城邦,那正是希腊重装步兵的黄金时代。然而底比斯国王发现,只要能够阻挡住希腊方阵的正面长矛冲击,并设法让敌人的方阵发生混乱,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底比斯人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斜形战斗队形”把斯巴达方阵引入混乱。

然而波斯国王薛西斯的部队还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在温泉关,狭窄的道路甚至比宽大的平原更没有变数。斯巴达人巨大的圆盾能够抵挡波斯人的箭雨,他们训练有素的重装步兵让波斯骑兵和轻步兵望而生畏。温泉关仿佛是唐蕃边境的石堡城。波斯军队的轻装步兵面对训练有素的希腊重步兵,还要佯攻天险,只能是更加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叛徒告密,薛西斯也许不能这么快攻克温泉关。真实的尼奥尼达斯战死后,头颅被波斯人砍下,钉在一根柱子上。不过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蒂亚之战中,战斗中占据优势的波斯人在追击希腊步兵时发生战术错误,把步兵集中在骑兵和弓箭手后准备追击,却让己方部队失去空间。希腊人的尚武和军事素养让他们抓住这唯一的战机。普鲁塔克描述的场面出现了,希腊人正是“以无隙可乘的阵型向敌阵挺进,没有丝毫犹豫,平静而快乐地步入险境之中。”失去弹性空间的波斯轻装部队变成被屠杀的对象。否则今天的历史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即便是不经历马其顿人和古罗马人的改良,方阵和组成它的重步兵也有消亡的那一天。不过希腊人传承至今的不仅仅是斯巴达300勇士的英雄故事。希腊人的队列训练意识,方阵和重步兵的灵魂,一直延续到今天。

编辑 王 瑾

公元前480年,希波战争爆发。波斯王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三十万及战舰千艘再度进兵希腊。波斯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水陆两路并进,沿色雷斯一路摧城拔寨、势如破竹,迅速占领北希腊,逼近温泉关。

  这并非波斯军队首次对希腊采取军事行动,波斯此前曾两次入侵希腊,但都铩羽而归。波斯人此来势在必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甚至记载当时入侵波斯的军队有500万人,可见波斯倾国之兵来犯。

  希腊方面,尽管两次成功抗击波斯,然而双方力量实在过于悬殊。唇亡齿寒,波斯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危急存亡之际,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希腊30多个称邦联合起来了。他们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推举陆军强大的斯巴达为盟主。面对入侵,联盟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集结军队,作殊死一战。

  温泉关

  八月中旬,双方在温泉关对峙。温泉关是个隘口,地势极其险要,关卡实为依山傍水的一条狭窄通道,东西走向,西端被称作“西门”,依托的山岭并不陡峭,易于部队攀援通过。进入西门后,通道变宽,沿通道前行约35千米,山势突然升高,形成千米高的悬崖峭壁,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其间只有宽约15米的过道,人称“中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距中门约3千米处山势渐缓,形成通道的另一出口“东门”,与中希腊平原相联。温泉关沿岸与隔海相望的狭长岛屿优卑亚之间,是一条狭窄的海峡;易于筑起海上壁垒阻挡波斯舰队。

  温泉关极其重要,是希腊南方门户,一旦温泉关失守,波斯军队将长驱南下。当时希腊联军只有区区七千人,由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领。面对漫山遍野的希腊军队,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死守温泉关。

  薛西斯一世没想到大军之前这区区几千人竟然胆敢螳臂当车,于是下令强攻温泉关。波斯重装步兵轮番冲击,希腊方面则居高临下,用长枪刺向手持短兵器的敌军。激战中,波斯兵伤亡惨重。训练有素的希腊人,有时故意示弱,丢下长枪撤退,等敌军追上来时,转身再用长剑发动反冲锋,这种“回马枪”战术屡屡得手,波斯人一直无法突破关隘。

  恼羞成怒的波斯王甚至动用其精锐的皇家卫队“万人不死军”疯狂冲锋,然而除了扔下大批尸体外,毫无进展。数十万大军竟然在七千人面前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希腊人越战越勇,顽强据守了两天。

  就在薛西斯一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之际,一个叫埃彼阿尔铁斯的希腊人为取得重赏,告诉波斯人说当地有一条小路直通温泉关背后。在这个希腊叛徒带领下,波斯军队连夜翻山越岭,突袭了负责保卫这一区域的佛西斯城邦士兵,黎明时分迂回到希腊人防线背后。

  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命令联军主力撤退,自己率领300名斯巴达人留下来拼死抵抗。双方最后的决战到了。薛西斯国王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美斯和叙佩兰铁司在混战中被杀。斯巴达王李奥尼达死后,壮士们杀退了敌人的4次进攻,才夺回他的遗体。残余的斯巴达人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最后全部被雨点般的标枪箭矢淹没。

  斯巴达人虽败犹荣,他们的无畏精神震撼了敌军,更鼓舞了希腊各城邦的士气。人们在三百壮士阵亡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上的铭文共有三句,上刻着:过客啊,去告诉我们的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9654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