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脚软怎么治疗?

小鸡脚软怎么治疗?,第1张

鸡腿部疾患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2004-12-02 在饲养过程中,鸡常发生软脚、跛行、麻痹、蹲下不愿走动、腿爪变形和瘫痪等腿部疾患。鸡的腿部疾患原因极为复杂。腿病多数系某种疾病中的一项症状,或者是某种疾病中的一种类型,极少数属独立性的疾病,对此有人称之为脚弱综合症。鸡群发生腿疾直接影响鸡群整齐性,提高鸡群的废弃率和零星死亡率。本文对鸡腿疾患的病因和特征性鉴别,作如下概述。

  一、鸡腿部疾患病因分析

  1、病毒

  (1)、新城疫。 此病表现多种类型,在亚急性或慢性型中可见病鸡腿翅麻痹、跛行、站立不稳,头向后仰或向一侧扭转,有的单腿麻痹以跖部着地,有的两腿均麻痹,受惊吓时全身抽搐,身体滚转。

  (2)、传染性脑脊椎脊髓炎。 此病亦称流行性震颤,主要发生在5~25日龄雏鸡,呈垂直和水平性传染。病初患鸡头和颈震颤,接着逐步出现共济失调,最后发生瘫痪,躺卧不起,两脚向一侧伸展,直到死亡。

  (3)、马立克病。 多发生在70-80日龄以后。神经型马立克氏病能侵害坐骨神经,表现运动失调,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瘫痪,一肢向前,另一肢向后,呈“劈叉”姿势。

  (4)、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腱鞘炎)。 由鸡呼肠孤病毒引起,肉鸡在2周龄常见此病,3~4周龄出现明显症状,如不愿走动,跛行,关节肿胀,脚关节弯曲变形,腓肠肌腱断裂。

  2、细菌

  (1)、鸡传染性滑液囊炎(霉形体病)。 霉形体感染,患鸡表现鸡冠苍白,生长停止,关节(特别是飞节和趾关节)肿大、跛行,喜蹲下,跗关节或脚垫肿胀,滑液囊中有粘稠、灰**渗出物。

  (2)、禽结核。 病鸡沉郁,体重明显减轻,当骨骼受病菌侵害时表现一侧性跛行,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关节内结核可引起瘫痪。

  (3)、包涵体性肝炎。 鸡羽毛松乱,患鸡冠白、贫血,肝**易脆、有出血点和坏死点,大腿骨骨髓呈淡粉红色或**,胸肌、腿肌、皮下组织及内脏组织发生广泛性出血。

  (4)、细菌性关节炎。 特点是腿部及关节有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导致患鸡跛行,蹲下不愿行动。引起本病的病因有葡萄球菌感染、弯杆菌肝炎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杆菌感染、链球菌病和禽霍乱病等。

  (5)、家禽副大肠杆菌病。 病原为副大肠杆菌。患鸡发生腹泻,腿麻痹,颈扭转,以飞节坐地,运动失调,身体震颤,排黄白色有时带血粪便。

  (6)、一过性麻痹病。 据毕英佐(华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1994)介绍,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常出现于6-8周龄的鸡,患鸡发生颈及翼弛缓性麻痹和脚完全麻痹,1~3天后多数能恢复。限饲期结束后,鸡由于饱食而压迫迷走神经也会引起一种一过性麻痹。

  (7)、家禽螺旋体病。 病原为螺旋体。患鸡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羽毛蓬乱,嗜睡,头部发绀,腹泻,口渴,行走摇摆不稳,最后变成瘫痪,极度衰弱而死亡。

  3.寄生虫性

  (1)、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只发生于鸡,1~3日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贫血,冠苍白,排黄绿色稀粪,行走困难,运动失调,两肢轻瘫,发育迟缓。

  (2)、鸡膝螨虫病。 膝螨通常寄生于鸡胫部和足等羽毛部,虫体可钻入皮肤,隧道在小腿部鳞片下方。因其寄生引起发炎,胫上起鳞状屑,接着皮肤增生而变粗糙,裂缝发痒,病变部渗出液干涸而形成灰白色痂皮,呈“右灰脚”,导致行动困难,甚至发展成关节炎,趾骨坏死。

  4、外伤

  机械性骨折、扭伤、引起的炎症。

  5、营养代谢病

  (1)、痛风。 鸡食入过量动物性蛋白质,引起蛋白质代谢产物尿酸盐排泄受阻引起的。造成肾机能障碍的因素都能引起本病,如VA缺乏、缺水和高钙日粮等。关节痛风可见于关节(趾关节)的软骨、关节周围组织、腱鞘和韧带等,尿酸盐积聚结节,使关节或趾间肿大变粗。

  (2)、Ca、P比例失调。 鸡饲料长期Ca、P比例不当,生长鸡表现两腿无力,走路不稳,跛行,重者侧卧不起,两腿叉呈“八”字,成鸡产蛋量减少,产软壳蛋。剖检股骨易折,可捻碎状,股骨柔软易弯曲,骨骺生长板增宽,嘴喙变软如橡皮,龙骨呈“S”形,肋骨与脊柱结全处呈串球状肿大。

  6、维生素缺乏

  (1)、VB1缺乏。 引起鸡多发性神经炎和外周神经麻痹,患鸡厌食,腿软无力,步伐不稳,趾向内卷曲,刚开始患鸡扬头高抬脚行走,随病情发展,跗关节着地移动,身体屈曲腿上,重者两肢瘫痪,卧地不起,两腿伸直,头向后呈“观星”姿态。

  (2)、VB2缺乏。 患鸡以一只脚行走或以跗关节着地行走,关节肿大,脚趾向内蜷曲,或一腿朝前一腿向后,行走困难,走时两肢展开维持身体平衡。剖检可见坐骨神经肿大。

  (3)、VE缺乏。 行走困难,两腿麻痹,倒地侧卧,腿外伸,一侧性角弓反张,两腿发生痉挛抽搐,不久死亡。

  (4)、胆碱缺乏。 可引起骨短粗病,跗关节增大,脚弯向旁边而产生滑腱症。

  (5)、烟酸缺乏。 雏鸡烟酸缺乏时,腿部关节肿大,趾、爪呈痉挛状。生长鸡缺乏烟酸时,生长停滞,关节肿大,骨短粗,腿弯曲,行走困难。

  (6)、尼克酸缺乏。 跗关节肿胀,行走困难。

  (7)、生物素缺乏。 可引起脱腱症,足底和趾皮肤龟裂,出血,结痂,足垫皮炎,这是生物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8)、VA缺乏。 腿关节肿大,关节囊中有白色尿酸盐,行走困难。

  (9)、叶酸缺乏。 病鸡生长不良,羽毛发生不正常,贫血和骨短粗症,行走不正常。

  (10)、VD3缺乏。 腿极端无力,行走困难,身体坐在腿上的特殊姿态(蹲伏姿势),以后鸡嘴、脚爪和龙骨变软易弯曲。

  7、矿物质缺乏

  (1)、Zn缺乏。 病鸡表现两腿软弱,运动失调,长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腿脚皮肤磷片状,重者发生坏死性皮炎。

  (2)、锰缺乏。 当家禽缺锰时,引起胫关节粗大,胫骨远端和趾骨近端扭转或弯曲,最后从腓肠腱滑脱,行走困难。

  8、中毒

  (1)、霉菌毒素污染。 可诱发肉用雏鸡的胫软骨发育不良。

  (2)、痢特灵中毒。 鸡在拌料添加量超过400×10-6或拌饲不均匀可引起中毒,病鸡表现兴奋不安,不断尖叫,头后仰,展翅飞奔,无目的运动,最后全身震颤高度抑制而死。

  (3)、使用过量抗球虫药物。 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拉沙里菌素,可引起踮脚行走和进行性腿无力,共济失调和麻痹。红霉素或氯霉素与牧宁霉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任一种抗球虫药合用时,会引起腿无力和麻痹。

  (4)、优素精中毒。 优素精如超量、拌料不均或与枝原净同用均可引起中毒。群体症状表现食欲废绝,卧地不起,颈腿伸展,两腿瘫痪,腿向外侧伸展。

  (5)、庆大霉素中毒。 可引起腿型痛风病。

  (6)、肉毒素中毒。 患鸡表现颈部肌肉麻痹,头颈软弱无力,向前伸头,翅腿麻痹,行为困难。

  (7)、有害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氨气、福尔马林,会引起脚弱。

  (8)、食入含鞣酸高的日粮(高梁、菜籽饼)。 会增加腿扭曲的发病率。

  9、环境管理不善

  (1)、鸡舍内寒冷、湿度大、垫料潮湿、换气不良,特别是缺少氧气的环境,可诱发鸡脚弱。

  (2)、笼养蛋鸡在炎热季节管理不科学,高产鸡常发生脚软无力,不能站立,侧卧或瘫痪,产薄壳或软壳蛋。

  (3)、光照影响。间歇光照(1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时的脚弱发生率比连续光照低得多。

  二、鸡腿的特征症状在诊断中的提示

  1、两腿劈叉——小雏鸡为脑脊髓炎、VE缺乏症,较大鸡只为马立克氏病。

  2、鸡腿脱腱、足底和趾皮肤龟裂、出血、足垫皮炎——即为生物缺乏症。

  3、腿瘤站立不稳——为Ca、P比例失调、痛风。

  4、关节炎——为葡萄菌、滑膜形体和营养缺乏病。

  5、脚鳞片隆起,有石灰痂皮——鸡膝螨的特征。

  6、长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腿脚皮肤磷片状,两腿软弱,运动失调——缺锌症或铜缺乏症。

  7、扭转、抬头望天、瘫痪——往往是新城疫、VE、硒缺乏症所至,结合其它症状可鉴别。

  8、转圈、观星状——VB1缺乏症。

  9、颈麻痹而平铺地面,羽毛易脱落,翅膀麻痹——鸡肉毒素中毒特征。

  10、脚麻痹,趾卷曲——VB2缺乏症。

  11、头向后弯曲,呈观星状——VB1缺乏症。

  12、腿骨弯曲,运动失调,关节肿大——病毒性关节炎、滑膜霉形体或铁、胆碱缺乏症。

  13、高度兴奋,奔走鸣叫,头后仰——痢特灵中毒病。

  14、病鸡腿极端无力,身体坐在腿上,呈蹲伏姿态——VD3缺乏症。

  15、病鸡一侧跛行,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鸡骨骼结核病。

  16、病鸡冠苍白,运动失调,两肢轻瘫——可疑是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江汇荣1 孙克年2

病情分析:皮下出血,医学上称为紫癜,是指出血于皮下、压之不会褪色的紫红色斑点。出血直径小于2毫米者称为出血点;出血直径2~5毫米者为紫癜;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瘀斑;片状出血伴有明显隆起者为血肿。

指导意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受到外伤引起的皮下出血,一般会逐渐吸收;但是如果是止血功能障碍,则只要有轻微触碰即可发生大块皮下出血,或无损伤也可出现自发性皮下出血。经常出现皮下出血,常提示有出血性疾病,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肉鸡腹部有**胶冻物主要由于以下几种症状形成的病灶:

第一:管理的原因,环控做的不好,鸡舍负压大,缺氧,或者温度低温差大时,鸡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通风不良,长期缺氧,造成呼吸和代谢循环出问题。

现代化密闭式鸡舍,有些鸡舍设计问题,或者环控操作长期不合理,鸡舍负压过大,或者局部通风有死角,特别是肉鸡生长到中后期,出现缺氧,造成呼吸和代谢循环出问题,时间一长,腹水鸡出现的就多,这个在肉鸡上常见,蛋鸡上也偶有见到;

另外一个,就是温度低温差大季节,鸡舍通风不良,粪便清理不及时,鸡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造成鸡在生长过程中,氧含量不足,持续刺激后,造成缺氧,引起鸡的呼吸和代谢循环出问题,从而出现腹水鸡,缺氧造成的腹水,一般是**水样渗出物,很少见胶冻样渗出物,混感的时候,偶会出现胶冻样渗出物;

此类原因引起的,一般需要加强一下管理,改善鸡舍内部的通风,及时清理粪便,保证足够多的氧气和空气新鲜度,维持鸡群所需的生存条件;改善后,在未发生继发感染情况,大群会逐步转归,若有继发感染,大群比较严重混感,需要对症治疗;

第二:饲料内霉菌毒素的原因:部分鸡民朋友使用的饲料,为了节省成本,盲目加有一些杂粕,发酵类原料,或者其他非常规原料,青年鸡阶段的麸皮使用量过多,这些原料的质量不等,终端蛋鸡场,无法做到有效检测,购买和存储,使用过程中,均有霉变问题。

霉菌及其毒素含量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在鸡体内长期蓄积,造成鸡群亚健康状态,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相应病变,部分临床案例,会出现腹水或者**胶冻样渗出物案例,死亡率逐渐升高;

此类原因引起的,一般需要更换清洁原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稳定,饲料内加优质脱霉解霉类产品,在原料的存储,饲料加工,以及鸡舍内饲料的添加过程中,严格控制可能产生霉变的机率,调节大群健康状况,勿贪便宜或者盲目选择非常规原料,一些便宜原料,在使用过程中,未必鸡吃进去后,真省钱了,很多只是在配饲料前,理论算账的时候,可能成本低一些!

当前的遗传育种水平,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管理和疫病防控水平,大流的主流品种,特别是红鸡,用粗劣的饲料,养个500天左右,也不是什么难事,但你想养到600天,700天,那就得靠前期的综合铺垫,以及持续优质的营养供给了。要想持续的高产,稳产,久产,保证鸡群饲料营养的均衡健康供给,是很重要的!

第三:药物中毒的原因:这种情况在原来未禁抗之前,出现的更多一些,饲料内加一些药物,或者养殖场,自己用一些易于中毒药物,超量,超期大剂量使用,抗球虫的磺胺类等,导致鸡群出现中毒,从而出现心肝腹腔等出现**腹水或者**胶冻样渗出物,中毒现象。

可能老养殖户会更有经验一点,出现药物中毒,特别是例如磺胺类药物中毒,死亡鸡只速度会比较快,个头偏大的鸡,死的更快,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冠喙部发紫,解剖有些器官会出血,鸡肝肾肿大,严重的肝脏有出血点,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腹部脂肪出血,胸肌,腿肌出血等等临床症状;当然,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毒,导致出现**胶冻样或者**腹水。

此种情况引起的,需要及时停止药物的使用,强心护肝,调节肝肾正常代谢,注意缓解大群鸡,搞好饲养管理。

第四:疾病的原因:病毒性疾病或者细菌性疾病感染,例如,腺病毒感染,前几年的安卡拉,也是腺病毒的一种,出现心包积液,引起鸡群死亡率高,当然,出现的心包积液是**水样渗出物,但是否有新的病毒或者变异病毒感染,这个需要进一步检测;

此种情况引起的,终端鸡场,可以先将大群里刚发病的鸡,配合相应抗生素,打上安卡拉抗体观察一下,如果好转,则可能是此原因引起,大群如继续发病,速度加快,发病鸡多,则大群处理,若只是散发,则不用重点关注,

发病鸡只及时淘汰,不用大群处理。

另外,偶发的一些大肠杆菌,也有可能会造成此种情况,出现鸡心包和肝脏周围,包括腹腔出现**胶冻样渗出物,这种一般在大肠杆菌造成死亡的鸡里,比例较低,一般不会造成大量死亡,在混感情况下,死亡率一般较高;

此种情况,一般需要针对性做下药敏实验,或者根据鸡场以往用药习惯,选择一些不常用抗生素,针对性治疗。若大群只是零星散发,则不用管,若出现比例偏大,发病逐渐增多,则需要针对性治疗!

第五:其他原因:能引起鸡只出现典型症状的原因一般较多,很多新病例的出现,或者微生物的变异,需要不断结合临床经验,以及实验室综合诊断,达到更精确的诊断和防控。能引起心肝腹腔积液原因众多,还有很多临床不常见,也遇到较少的,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谢谢!

温馨提示:早发现早治疗。

1、肉鸡出栏时间 鸡适时出栏应考虑到饲料消耗、屠体品质、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等诸多因素。现代肉鸡的特点是早期生长速度快,母鸡在7周龄,公鸡在9周龄增重速度达到高峰,以后增重速度逐渐减慢。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千克增重耗料量也随之增加。如以第2周龄料肉比为100%,则第3周为113.6%,第8周为168.2%,到第10周为201.9%,耗料量增加1倍。出栏日龄推迟,饲料转化率降低,脂肪较多,肉质品质下降,经济上不合算。有些鸡在6周龄前即可达到上市体重标准,饲料消耗较少,但是屠体品质欠佳,胸肌和腿肌的比例较小,出肉率较低,加工费用较高,过早出栏也不经济。肉鸡在6周龄-7周龄,体重在1.9千克—2千克时出栏最为适宜。这时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肉质好。2、三黄鸡出栏时间和出栏体重 一批三黄鸡,48天出的栏,均重33斤,我是用小肉食鸡饲料喂的,网上平养,整个按照小肉食的饲养标准进行的养殖。正常情况下,三黄鸡应该是林地散养或地面散养,不喂肉食鸡饲料,大约80-90天左右出栏,体重在3斤左右,防疫和饲养管理标准参考蛋鸡的即可。完全可以上市了,那时的价格是65元/斤。现在就不知道了。3、 肉鸡56天出栏饲养技术 核心提示:一、雏鸡的饮水和开食 1肉用仔鸡的饮水。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因为小鸡出壳后处于高温、高密度条件下,体内水分消耗多,特别是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易发生脱水。水中加入3%~5%的白糖或红糖,用手抓握雏鸡头部将鸡嘴插入水盘,强迫雏鸡饮水,或者用吸管 一、雏鸡的饮水和开食 1肉用仔鸡的饮水。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因为小鸡出壳后处于高温、高密度条件下,体内水分消耗多,特别是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易发生脱水。水中加入3%~5%的白糖或红糖,用手抓握雏鸡头部将鸡嘴插入水盘,强迫雏鸡饮水,或者用吸管往鸡嘴内滴服水滴。 在头3~5天内最好喂给温开水,以后改喂凉水,刺激雏鸡食欲。饮水不可中断,水质要好。 每1000只雏鸡配备15个约盛35千克~4千克水的饮水器。饮水器均匀地放在饲料盘与保温伞或热源的附近,要求分布位置固定,使鸡容易找到水喝。使用饮水槽的鸡场,平均每只鸡至少要有2厘米的饮水位置。 饮水器高度要随鸡的日龄增长作适当调整,要求饮水器的边缘与鸡颈中部高度一致,这样可减少水外溢,弄湿垫料。 饮水的质量要求新鲜、清洁、卫生,饮水器或饮水槽每天都要清洗和定期消毒。 雏鸡的饮水量,通常是每吃1千克饲料,饮水2千克~3千克,气温越高,饮水量越多。当环境温度为32℃时,平均每100只肉鸡在不同周龄每天供水量为:1周龄38升,2周龄102升,3周龄208升,4周龄272升,5周龄333升,6周龄39升,7周龄428升,8周龄45升。 2肉用仔鸡的开食。肉用仔鸡饮水后05~1小时便可开食,开食时间越早越好,毛干即可开食,最迟不宜超过36小时。总之,为了避免雏鸡孵出后因放置时间加上运输时间过长,使早出壳的雏鸡因饥饿脱水发生死亡,开食宜早不宜迟。当饲养人员走进室内,有60%~70%的雏鸡张望蹦跳,急走而来,饲养人员用手敲打垫草,雏鸡便低头寻觅,这时就可开食了。 开食前先准备好煮熟的鸡蛋(每天每30只雏鸡用1个鸡蛋),去壳搓成碎末状,加发酵牛奶(羊奶也可)少许,拌入适量玉米面(从第2天开始加入混合料)和氯霉素粉(每100只雏鸡3片),将混合料拌成不干又不黏即可开食。头两天将混合料撒在报纸上,尽量使光线强一点。第3天可把饲料撒在塑料布上,如实行笼育可用小饲槽喂鸡。 开食时荧圈要小一些,然后把饲料均匀撒在报纸上,使每只鸡都有啄食的机会。如发现有的雏鸡叼荧圈、聚堆、靠边、仰脖直叫、呆立不动打瞌睡、不啄食,饲养员可将雏鸡弄到中间去,一只手轻轻撒料,另一只手轻轻敲打报纸,诱鸡啄食。经过2~3次以后,雏鸡就会吃食了。 肉用雏鸡开食是否正常,可从采食量进行辨别。凡开食良好的雏鸡,采食量逐日增加,1日龄平均每天每只采食2~3克,从第3日龄开始采食量增加较快,每只每天能吃6~7克的料,第4日龄可增加到9克,第5日龄可增加到11~12克。从以上规律可以看出,肉用仔鸡的采食量1~10日龄是日龄乘2加2克,11~20日龄是日龄乘2加5克,21~30日龄是日龄乘2加7克,31~40日龄是日龄乘2加9克。如果是生长发育快的肉用仔鸡,采食量还会增加。 开食后的肉用仔鸡,每天饲喂次数也随日龄而异,1~10日龄每天喂8次,每次间隔2小时;11~20日龄每天喂6次,每次间隔3小时;21日龄后每天可喂5次,每次要少给勤添,尽量让鸡吃饱。 二、防止啄癖 啄癖是指啄肛、啄翅、啄尾、啄趾、啄羽毛等恶习。啄癖以雏鸡时期为最多,个别鸡发生啄癖,很快就会蔓延全群。一只被逐伤,全群追逐啄食。轻者啄伤翅膀、尾基,造成流血伤残,影响生长发育和商品外形。重者啄穿腹腔,拉出内脏,有的半截身子被吃光而造成死亡。光照太强,密度过大,通气不良,饲料配方不当等,均会引起啄癖。因此,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断喙措施。 肉用仔鸡饲养周期短,为降低应激强度可以不断喙。但在炎热气候时,为了避免由于啄癖而造成的损失,饲养在普通鸡舍内的鸡群应施行断喙术。断喙宜在6~9日龄进行,此时便于抓鸡和保定,喙较小且软;易于切除、烫烙。这时断喙精确性高,速度快,对雏鸡应激小。断喙方法,分为冷断法和热断法两种。 1冷断法:用自动断喙器冷刀断喙。此法对肉用仔鸡有一定好处。对肉用种鸡由于喙组织未经高温烫死,喙部仍会长出,以后还需再次断喙。 2热断法:用电热断喙器的热刀片除去上喙的一部分,或上下喙的各一部分。做法:右手捉鸡,交给左手固定。右手拇指放在鸡头背部,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小鸡将舌后缩,以防与热刀接触。然后将喙插入电热电断喙器平板上相应直径的圆孔内,使切口大约在上喙的1/2处下喙的1/3处。操作时使雏鸡头部向下倾斜,让上喙多切除一些,形咸上短下长的喙形。热刀片温度应为600~800℃,眼观为暗红色,从上向下切。当刀片切到底时,必须使切过的喙与刀片接触25~3秒钟,可将喙抵着热刀片转动,使新鲜切面毛细血管结痂封闭,边缘变钝圆,以起到既切断、消毒止血,又能烫死喙组织防止喙再生的作用。 若没有专门的断嚎器,也可用普通剪刀和电烙铁结合断喙,或只用电烙铁烫烙也可。 断喙注意事项:①断喙后鸡嘴应上短下长才符合要求。②断喙过长不易止血,一定要止血后才能放手。③勿将舌,尖断去。断喙时可将食指横在鸡的上下喙之间,挡住舌尖。④断喙后光照要弱,防止互相啄喙,影响伤口愈合。⑤断喙的当天和前后各1天在饲料内加入维生素K4,每千克饲料5毫克,以促进凝血。在断喙后3~5天内在饲料中适当多添加多种维生素。⑥断喙后3~5天增加料槽、水槽中饲料和饮水的深度,以防因断喙造成采食疼痛和不适。

那要看你是不是外伤引起的出血了

如果是外伤引起的出血要马上采取压迫止血,立即前往医院,减少肌肉缺血的时间

一般肌肉缺血超过一个半小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严重起来需要截肢

如果股动脉或者起分支的破裂可引起大出血,导致出血性和低容量性休克,不及时处理可以危机生命

所以遇到此情况还是及时压迫止血速度前往医院

肌肉拉伤就是肌纤维的撕裂并伴随着毛细血管的断裂,从而有血液从毛细血管渗出。

肌肉拉伤后,应该马上冷敷。冷敷的目的就是使毛细血管受冷收缩,从而减少血液的渗出。48小时后,毛细血管 可以完全愈合,这时候再热敷,就会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渗出血液的吸收。

主要病变包括:腹腔内有100~500毫升甚至更多的淡苛或淡红**半透明腹水,内有半透明胶冻样凝块;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的纤维素奠,质地较硬;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液显著增多,心庄体积增大,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心肌松弛;肾肿大瘀血;肠道黏膜严重瘀血,肠壁增厚;胸肌、腰肌不同程度瘀血;皮下水肿;脾肿大,色灰暗;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气囊混浊;盲肠扁桃体出血;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亨黏液 。

肉鸡肠炎的病因

1、肉鸡的日常饮水要保持卫生,避免给鸡饮用一些雨水和河流水。这些水中可能会有超标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极易引发肠道疾病。肉鸡养殖在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在饲料的保存时要注意防止饲料发霉。

2、肉鸡在日常的管理中卫生管理不当,消毒等工作没有做好,会导致一些病菌滋生,致使菌群容易感染肠道疾病。

3、球虫是寄生在肠道黏膜上的一种寄生虫,一旦肠道中的球虫大量的增值会导致黏膜增厚,影响对于影响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肠道对于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造成鸡饮水增加,引起粪便变稀。

4、冬季肉鸡养殖冷应激、转群、换料等应激因素出现,都有可能引发肠炎。如鸡舍中温度过低会导致鸡拉稀,肠道粘膜受损,引发肠炎。

肉鸡肠炎预防

冬季肉鸡肠炎的预防措施

1、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注意调控养殖的密度。在日常的保温与通风工作要协调好,注意通风的风口方向,避免直吹到肉鸡身上。定期的对鸡舍的用具消毒,饮水消毒。

2、注意鸡舍的应激来源,鸡舍最好远离城镇。养殖管理人员要在鸡舍内也要注意避免出现的大的声响。

3、根据一些常见的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同时按期的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肉鸡的自身抵抗力。

肉鸡肠炎预防

4、喂养丝兰提取物-优兰宝。肉鸡的肠道是由多种菌群共同组成的一个微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优兰宝可以调节肠道的ph值,有助与肠道有益菌的增值。同时优兰宝中丝兰皂苷可以清理肠道毒素和油脂,提高了肠道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

肉鸡的养殖就是养肠道,只有有了一个好的肠道,才能快速的生长。肉鸡养殖还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做好的疫苗。冬季的肉鸡养殖疾病多发,日常的管理是关键,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965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