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手术的体位

常见手术的体位,第1张

朋友,我是外科医生。不同科室的病人、不同的疾病,手术时体位有所不同。常见的手术体位:普外科:平卧位,少数情况,可取截石位(直肠癌、肛门部手术等);胸外科:平卧位,侧卧位;脑外科:平卧位;妇产科:平卧位,侧卧位;泌尿科:平卧拉,侧卧位,往往要求腰部垫起。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手术名称 4 分类 5 ICD编码 6 概述 7 适应症 8 禁忌症 9 术前准备 10 麻醉和 11 手术步骤 111 1胸椎椎板切除术 112 2颈椎椎板切除术 113 3腰椎椎板切除术 114 4半椎板切除术 12 术中注意要点 13 术后处理 14 并发症 1 拼音

zhuī bǎn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laminectomy

3 手术名称

椎板切除术

4 分类

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5 ICD编码

030901

6 概述

椎板切除术的目的是探明椎管内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进行椎管内病变的手术治疗,也用于解除椎管的压迫物,使受压的脊髓或神经根恢复其功能,消除症状。

7 适应症

椎板切除术适用于:

1脊髓压迫症  椎管内的肿瘤和其他占位性病变,脊柱骨折、脱位或其他损伤所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椎管内感染性病灶,如硬脊膜外脓肿、硬脊膜下积脓和炎性肉芽肿(特异性、非特异性),损伤或炎症后的粘连,椎管内寄生虫病,椎管内异物等。

2需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畸形,海绵状畸形等。

3先天畸形  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等。

4需行脊髓或脊神经手术时,如脊髓空洞分流术,脊髓神经束或脊神经根切断术。

5增生性或肥大性脊椎病引起椎管狭窄或神经根受压者,如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等。

8 禁忌症

1手术部位有感染或褥疮。

2全身情况较差,或身体主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

9 术前准备

1全身一般性准备  根据病情与检查,积极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给予各种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2有便秘者,术前给予缓泻剂,术前夜给予 。有排尿障碍者,术前应导尿,留置导尿管。

3颈部病变影响呼吸者,术前应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训练,术前几天可开始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4术后需俯卧者,应提前进行俯卧位训练,使病人能适应此卧位。

5术前晚给予镇静剂,苯巴比妥01g。

6术前6~8h内禁食。

7术前日准备手术野皮肤,清洗剃毛,范围要超过切口四周15cm以上。颈部手术应剃去枕部头发。

8根据麻醉需要,给予麻醉前用药。

9术前定位  术前应定出预定切除椎板的脊椎位置,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体表标志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有:①颈后下方第1个后突最高的棘突是第7颈椎棘突;②双臂自然下垂,两侧肩胛岗内端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③双臂自然下垂,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通过第6胸椎棘突;④脐水平相当于第3腰椎棘突;⑤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⑥两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椎体。

由于体形的差异,按上述标志定位可能有1~2个棘突的误差。为避免误差,可先根据体表标志定位,再在相应棘突的体表上用胶布粘著一铅字,摄X线片后,从X线片上铅字的位置核定手术部位。

10 麻醉和

1麻醉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均可,应视病人情况及技术条件而定。一般椎管内手术以全麻为宜,儿童、不合作者必须全身麻醉。颈部病变,因术中 影响呼吸,且手术操作有影响呼吸可能,以气管内插管麻醉较安全。

局部麻醉用025%~05%普鲁卡因(每200ml加1∶1000肾上腺素05ml)做局部浸润,先沿切口做皮内、皮下注射,再用长针距棘突外侧15~2cm处刺入肌肉,直达椎板,在椎板表面注入5~10ml,然后一面退针一面在肌肉中浸润同量药物。切口范围内,每一脊椎两侧椎板均应浸润。

全身麻醉时,为维持较浅的麻醉深度和减少术野出血,也可加用025%~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

2   有俯卧位、侧卧位和坐位三种。

俯卧位:较为常用。颈部手术需用头托或固定头架,头略前屈,上胸两旁垫高,髂嵴下垫高使腹部悬空,以保证腹部呼吸运动自如。胸椎手术时,头略低,偏向一侧,上胸和髂部垫高,髋关节稍前屈,膝稍后屈,踝部垫枕。腰椎手术时,可将手术台中段向上抬高,使腰椎前突减少,脊椎位置表浅,便于手术暴露。

侧卧位:因心脏和胃均在左侧,故以右侧卧位为好。病人上肢前伸,右腋下垫一枕,使右臂架空,以免臂丛受压。右腿伸直,左髋、膝关节稍屈,骨盆部以带固定。侧卧位的优点是术野引流好,血液和脑脊液能自行流出;缺点是脊柱不易放直,手术切口易偏离中线,尤其在颈部手术时,头下应垫枕,以保持颈部平直。如病变在一侧,则操作不如俯卧位便利。

坐位:仅适用于颈椎手术,需特制的手术床或坐椅,前有头架支撑额部,颈前屈,身体坐正,双上肢用手托托起,下肢需用驱血带绑扎,以防血液集聚于下肢,致使术中血容量不足。

11 手术步骤 111 1胸椎椎板切除术

胸椎的解剖结构(图4121,4122)

(1)按术前定位,以病变为中心,沿背部正中线棘突划出切口线,其长度视病变的大小而定,通常应包括病变节段的上下各一个椎板。

(2)皮肤常规消毒后,将手术巾粘贴或缝合固定于皮肤上。

(3)沿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和深筋膜,直达棘上韧带(图4123)。止血后创缘以手术巾保护。

(4)将椎旁肌从棘突和椎板表面剥离开:由于椎旁肌与椎骨间有静脉丛,分离过程中应紧贴骨面进行。先切开棘上韧带,再沿棘突尖端向其两旁锐性切开,紧贴棘突侧方骨面和椎板表面以骨膜剥离器向两旁推开椎旁肌,直至关节突(图4124A)。填入纱布条压迫止血。分离过程先在一侧逐个椎板进行,然后再做另一侧(图4124B)。两侧均剥离后,取出填塞纱条。放置椎板牵开器,向两侧牵开椎旁肌(图4124C)。

(5)切除棘突:自手术野最下方一个棘突开始,先将上下棘间韧带用刀切断,再用骨剪或咬骨钳咬去棘突,直至根部。胸椎棘突由上向下倾斜,上一胸椎的棘突跨在下一胸椎椎板表面,故胸椎椎板切除时上端应多切除一个棘突(图4125)。

(6)椎板切除:胸椎椎板呈鳞片样排列,上一椎板下缘覆盖著下一椎板的上缘,故椎板切除应由下向上进行。上下椎板间为黄韧带,其附丽点是:从上一椎板的腹面中点向下止于下一椎板的上缘,外侧厚而中部薄,先用尖刀沿下一椎板上缘横向切开黄韧带,注意勿损伤椎管内组织。再用小型咬骨钳伸入黄韧带切口,将黄韧带连同椎板分块咬去。一般先从中央部分开始,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可换用鹰嘴咬骨钳或椎板咬骨钳咬除其余椎板,侧方至关节突内侧缘,这样一般即能获得足够的显露,又不致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图4126)。如椎管内手术要求多向外侧暴露,可切除关节突。切除椎板过程中,为防止损伤脊膜和压迫脊髓,咬骨钳不可伸入椎管太多,且咬合力量应向上提,不可下压。切除椎板时常有较多出血,硬脊膜外出血可予电凝或棉片压迫,来自两侧静脉丛的出血可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骨面出血以骨蜡止血。术野彻底止血,反复冲洗后,即可进行硬脊膜外探查。

(7)硬脊膜外探查:探查硬脊膜外脂肪的多少,有无肿瘤、肉芽肿、异常血管或其他异常组织;骨质有无破坏或缺损。沿中线将硬脊膜外脂肪分开推向两旁。然后检查硬脊膜的色泽、张力和有无搏动,并用手指轻轻扪诊,检查有无硬脊膜下肿块存在。探查完毕后应反复冲洗创口,彻底止血。单纯椎板切除减压,至此即可缝合创口。如需探查硬脊膜内和脊髓,则需切开硬脊膜。

(8)硬脊膜内探查:切开硬脊膜前应止血彻底,防止切开硬脊膜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影响手术操作和术后引起无菌性硬脊膜炎及蛛网膜粘连。椎板骨缘以棉片覆盖,创口反复冲洗干净。先用脑膜钩或有齿长镊将硬脊膜钩起,用尖刀切一小口,伸入小棉片或有槽探针至硬脊膜下腔,在棉片或有槽探针保护下沿中线纵行切开硬脊膜(图4127A)。切开硬脊膜时最好勿损伤蛛网膜,以免脑脊液不断流出,影响操作。沿硬脊膜切口两侧分别设置数针缝线,以蚊式钳夹住线端,借其重量向两侧牵开硬脊膜(图4127B)。

硬脊膜内探查包括:硬脊膜内表面的颜色、光泽,硬脊膜的厚度和有无肿物。再检查蛛网膜的厚度、颜色与光泽,与脊髓有无粘连,蛛网膜下腔有无肿物、出血或囊肿形成。然后检查脊髓的大小、颜色、光泽、质地和表面的血管分布是否正常等。需切开蛛网膜时,先用镊子提起,沿正中切开或剪开。

需探查脊髓侧方和前方时,可用小号脑压板或剥离子垫以棉片,将脊髓轻轻牵开。也可先在上下两个神经根间找出齿状韧带,然后在硬脊膜下或蛛网膜下用蚊式钳夹住,切断韧带在硬膜上的附着点,拉动蚊式钳轻轻转运脊髓(图4128)。在胸段可将脊髓旋转70°左右。无论牵开抑或转动脊髓,操作均应十分轻柔,以免损伤脊髓。

(9)硬脊膜下探查完毕后,根据手术目的进行治疗性操作,方法见各种具体手术。

(10)治疗操作结束后,用温盐水将蛛网膜下腔冲洗干净,不可有血块或血液残留。蛛网膜切口不需处理。如需做脊髓减压,则不缝合硬脊膜。此时硬脊膜外止血应极彻底,以免术后形成血肿,直接压迫脊髓。如不需减压,则用不吸收线(细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硬脊膜,以间断缝合较为紧密。

(11)取除椎板牵开器,再次彻底止血后,肌肉用不吸收线(丝线)全层或分2~3层间断缝合。缝合有止血作用,应贯穿全层肌肉;如分层缝合,缝合每一层时,应将缝线穿过部分深层组织,使上下各层组织互相紧贴。

(12)深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分层间断缝合。

硬脊膜缝合紧密者,可在硬脊膜外放置橡皮片或硅胶管引流,经创口旁戳孔引出。硬脊膜未缝合者不可做引流。

112 2颈椎椎板切除术

颈椎解剖结构(图4129,41210)

(1)颈椎手术可采用俯卧、侧卧或坐位。不论用何种 ,头部应略前屈,增宽棘突和椎板间距离,以利操作。俯卧或坐位时,头部应用头架支撑。俯卧位时还应将上身略略抬高,使头部处于较高平面。侧卧位时头下应垫枕,保持颈椎成一直线,防止切口偏斜。

(2)切口均用正中切口。颈椎椎体较扁小,故切口范围应超过病变范围上下各两个脊椎,才能充分暴露,上颈椎手术,因枕下肌肉较厚,上方应达枕外粗隆才能获得较好暴露。

颈椎棘突除颈7棘突较长可在体表摸出外,其余均被两侧肌肉覆盖。故应严格沿正中线切开项韧带,找出两侧椎旁肌的正中接合线,沿此线切开,分开两侧肌肉,暴露棘突。如偏向一侧,切入肌肉常有较多出血。

颈椎棘突形态不同,寰椎无棘突,自枢椎至颈6均呈分叉形,颈7棘突长不分叉。将棘突上附丽的肌肉紧贴骨质切断,直达棘突外侧缘,再用骨膜剥离器贴骨面向外推开肌肉。由于颈椎棘突及椎板表面不平整,推开肌肉时除用骨膜剥离器钝性分离外,常需用锐器切断肌肉附丽点。外侧分离止于关节突。寰椎后弓和寰椎后结节显露后,表面的骨膜可横向切开,然后剥离。

颈椎黄韧带薄,相邻椎板间距较宽,故切除较易。颈椎关节突为前后向,下关节突较宽,不可损伤,否则易发生脱位。高颈段手术常须将枕骨大孔后缘咬开,方法同颅后窝手术。

颈椎管较宽大,颈髓也较粗,颈神经短且较接近水平位,故颈脊髓较固定,手术时不易转动。颈5以下神经根组成臂丛,非不得已不可将其损伤。

其他手术方法均同胸椎椎板切除术。

113 3腰椎椎板切除术

腰椎解剖结构(图41211,41212)

正常腰椎有前凸弯曲,俯卧位手术时腹部应垫一枕,或将手术台中间向上抬起,以减少前突,使脊椎位置较为浅表,以利操作。

腰椎棘突短直,棘突与椎板位置大致在同一平面。腰椎椎旁肌和椎板均较厚,两侧关节突间距离相对较窄,暴露椎板时最好将其外侧的关节突内侧面也显露一部分,但椎板切除范围仍应以关节突为限。相邻腰椎板间隙较大,切除较易。

腰椎管内的脊髓为圆锥部,终于第1腰椎或第2腰椎上半水平,其下即为马尾神经根。在马尾部分行手术时,用吸引器时必须用棉片衬垫,以免神经根被吸入吸引器造成损伤。

腰椎其他手术操作同胸椎椎板切除术。

114 4半椎板切除术

适用于一侧椎管内探查或减压,如一侧的神经根切断,单侧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椎间盘切除等。仍用中线切口,推开一侧椎旁肌暴露该侧椎板,切除棘突基底至关节突间的椎板。如需切开硬脊膜,在术野中间切开。其他操作均同全椎板切除术。

12 术中注意要点

1一次不能切除过多椎板,以免术后脊柱失去稳定性,故术前病变定位十分重要。椎板切除应尽量避免损伤两侧的关节突,尤其在颈、腰椎,以免术后发生脱位。

2术中 虽可不同,但均应保持切口在中线,不可偏斜。

3咬除椎板及在椎管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硬脊膜和脊髓。咬骨钳不可插入过多,咬合用力时应向外上,并以手指保护,防止咬骨钳向椎管内压入,损伤脊髓。术中不可过分牵拉、压迫、扭转脊髓。吸引器不可直接接触脊髓,应垫以棉片。马尾部手术时,应防止吸引器将马尾吸入。一切操作应尽量轻柔,减少脊髓损伤。

4术中止血应彻底。硬脊膜外出血以电凝、骨蜡、止血海绵压迫等方法止血。硬脊膜内及脊髓表面可以棉片压迫或双极电凝止血,不可用单极电凝处理脊髓表面血管。手术后,硬脊膜下应反复冲洗,防止血液存留,确认无出血及血液积存后方可缝合硬脊膜。硬脊膜不缝合做脊髓减压时,切口各层,尤其椎旁肌应彻底止血,严密缝合。

13 术后处理

1术后仰卧或侧卧,最好卧硬板床。翻身时应使身体平直,避免扭曲。

2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感觉平面有无上升下降,如有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进一步损害,应积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颈椎手术者应密切注意呼吸情况。

3注意创口引流有无脑脊液流出,如脑脊液流出较多,应考虑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术后24~48h拔除。

4有截瘫者应按截瘫护理。

5高颈段手术后,有时可发生中枢性高热,应及时处理。

14 并发症

1硬脊膜外血肿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外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可形成血肿,造成肢体瘫痪加重,多在术后72h内发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血肿。如出现这种现象,应积极检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2脊髓水肿  常因手术操作损伤脊髓造成,临床表现类似血肿。治疗以脱水、激素为主;严重者如硬脊膜已缝合,可再次手术,开放硬脊膜。

3脑脊液漏  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层缝合不严引起。如有引流,应提前拔除。漏液少者换药观察,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应在手术室缝合漏口。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许多叉友都会遇到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就是 如何安全、无痛的上下楼梯 。

前叉术后上下楼梯的能力恢复一般在 术后三个月 内完成,冉冉运动康复最近接触过的叉友,他们的情况有一些共性: 前叉术后8-12周之间 ,最大被动角度120度以上,走路基本正常,但上下楼梯不稳,尤其是下楼梯时还伴有膝盖疼痛。

恢复上下楼梯的能力对于叉友们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回归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上下楼梯功能的恢复对于下一步跑跳等运动能力的恢复也是一个很好的准备。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恢复正常上下楼梯能力要做的训练,希望对叉友们有所帮助。

一、灵活度训练

包括主动屈膝的角度,和能够快速屈伸的能力。

1、俯卧位勾腿

俯卧位,大腿后侧发力屈膝到最大,保持1-3s,再缓慢放下,10-15个一组,4组。

俯卧位后勾腿是在 术后早期 就可以做的一项主动屈膝角度训练。

注意骨盆要保持稳定,不要抬起臀部用屈髋来代偿;也要注意股二头肌和半腱半膜肌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腘绳肌(半腱肌)取腱的叉友,会因为取腱部位的疼痛不适而导致发力抑制,半腱半膜肌激活不足,股二头肌发力过度,如果已经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充分松解疤痕和粘连部位,再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半腱半膜肌的激活,同时配合训练,一般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2、固定自行车

在 角度到达110度以上 ,就可以骑固定自行车了,骑车可以很好的锻炼快速屈伸的能力,加上抗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肌力与耐力。10-20min。

3、保护状态下深蹲

靠墙或者手拉住绳子,在 有保护的前提下 尽量下蹲到最低,保持一会儿再站起来,10个1组,做3组。

注意下蹲姿势,不要膝内扣,在蹲到最低时可以重心偏移到到非患侧,(因为目前是打开角度,所以可以重心偏移,做力量训练时不可)另外即使在蹲到最低时也不要有有明显的疼痛,全程控制痛感在2/10分以内。

4、站立位下肢联动-屈髋屈膝脚踝背屈

弹力带拉住伤侧脚背向后,非伤侧单脚站立,伤腿屈髋屈膝脚踝背屈拉弹力带向前到最高点,再伸髋伸膝脚落在身体后放,反复,10-15个一组,3-4组。

二、力量和稳定性训练

包括股四头肌向心和离心力量,整体下肢稳定性。

注意所有动作都是在无痛情况下完成,有疼痛请立即调整或停止训练。

1、股内侧肌激活和训练

有些朋友会描述这样一种感觉,可以上楼梯,但是感觉自己上楼梯的过程中就不能伸直了,这通常是因为股内侧肌的力量不足,股内侧肌是伸膝最后15度主要参与的肌肉,术后由于疼痛肿胀等刺激,股内侧肌无力很容易萎缩和激活不足,这个针对性训练再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一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床上长坐位,腘窝下方垫一个泡沫轴10-20cm的高度,髋微外旋,使髌骨和脚尖朝外,股内侧肌刚好能被充分暴露出来,在脚踝上施加适当阻力,对抗阻力伸膝,到伸直位保持10s,再缓缓放下,重复,8-10个一组,4组。

2、站立位伸膝训练

站立位,非伤侧腿伸直,伤腿微屈膝,弹力绳套在腘窝处,对抗阻力伸膝同时迈步向后,膝伸膝脚落地保持3-5s,10-20次一组,3-4组。

3、螃蟹走

弹力环套在膝关节上放,屈髋屈膝微下蹲,对抗弹力环阻力膝不要内扣,同时对抗弹力环阻力侧向走。

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外展肌,有利于活动中骨盆稳定性的维持。

4、侧滑步

站立位,非伤侧脚下踩滑板,伤侧腿下蹲同时非伤侧腿把滑板向身体的侧方滑出,再收回,可在能控制的范围内蹲的尽可能低,10个一组,4组。注意伤腿保持良好下肢力线,脚趾抓地,膝关节不内扣。

5、模拟下楼梯-股四头肌离心训练

叉友朋友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上楼梯似乎没怎么刻意训练就可以了,可是下楼梯很难,不敢屈膝,下楼一跳一跳的,这是因为我们股四头肌的离心力量不够。比较简单的锻炼方法是模拟下楼梯。

找到一个比较低的楼梯,最高10cm,或者直接平地练习,伤腿支撑下蹲,非伤侧腿伸直膝,屈髋向前,脚后跟点地然后立刻抬起,模拟下楼梯的动作,8-15个一组,4组。

注意一开始下蹲幅度不要太低,点地后立刻起来,动作快一点,逐渐放慢动作,增加难度

注意事项:俯卧位最不健康,影响呼吸,而且不利于脸部皮肤血液循环。长期保持此睡姿,面部易老化。

睡觉采取仰卧位时,身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也能较好地消除疲劳。但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老人,特别是肥胖人士,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严重的打鼾会引起呼吸暂停,造成脑部缺氧,还可能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所以,有打鼾问题的老人还是不要仰卧。

扩展资料:

如果向左侧睡,不仅会使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输血。

若采取右侧卧位,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因而有助于胃中内容物排出。不过,右侧卧位的时间太久,可能使右侧肢体受压迫,影响血液流动,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建议老人右侧卧和仰卧交替进行。

因此,老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不过,易打鼾老人,注意别仰卧,选右侧卧位最安全,但要记得翻身,以免肢体麻木。

人民网-打鼾不要仰卧,俯卧影响呼吸 这些睡姿不适合老人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这样锻炼:侧卧抬腿、对抗性运动、压腹锻炼、飞燕式锻炼、反复搓腰

1、侧卧抬腿:在床上或地上放一个抱枕,躺下用腹部压在枕头上,一只手用力伸向前,另一只手放在身体的一侧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两腿伸直,而上面的腿伸直向上抬起,脚趾翘起。抬腿10次,反身换另一条腿再做10次,可做3~5个来回。

2、对抗性运动:它的作用:锻炼你的应激能力、反应能力和综合使你身体的协调性能力。对抗性运动不要求太激烈,做一些强度适当的运动,对你的身体协调和恢复是极佳的。

3、压腹锻炼:每日早晚都可做压腹运动,即跪着,用两手前臂在前面台子上,高度适当,中间腰腹部慢慢压下去,停留5秒,再做,每回做约10个。一方面可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恢复解刨功能位,达到适应状态。

4、飞燕式锻炼:俯卧于床,双手伸向前抬举,双腿伸直同时抬举,上半身向上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像燕子飞一样,每次做约30个。

5、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隔薄衣或去衣,由上向下,用力反复搓约15次,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这既可以舒腰,还可以减肥细腰。

人民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康复锻炼

前庭平衡觉在胚胎早期即已出现,所以出生不久的孩子,即使在半睡时也知道抱他的人停止走动了。

这就是神奇的「前庭平衡觉」!

前庭平衡觉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是掌握身体运动与平衡的感觉,能避免孩子在移动时跌倒,并自我保护,是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

前庭平衡觉功能

1、接受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觉,过滤后传入大脑,以集中注意力。

2、掌管人体平衡和空间方位感。

3、和其他感觉系统有密切联系。

4、与语言发展联系。

孩子前庭平衡觉失调现象

•经常过于兴奋,到处跑满地打滚;

• 出现丢字、漏字、跳行;

• 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

• 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 喜欢旋转,但久转不晕或一转就晕;

• 总是跌倒或碰倒东西,但都不是出自孩子自愿。

如何判断孩子前庭觉是否失调呢?

最准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头前倾30度左右,然后原地快速转15圈,停止之后观察孩子眼睛的震颤,如果停止得极快或极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调。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前庭平衡觉训练?

其实,一点都不难!

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 尽早给予前庭平衡觉多种不同程度却充足的刺激, 如旋转、摇晃、平衡、跳跃等,就能预防和改善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失调。

前庭家庭训练方式介绍

•旋转运动:人体大陀螺、旋转圆桶、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

•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跳跳球、骑大马等。

•摇晃运动: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吊床、秋千等 游戏 。

•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

•姿势反应运动:踩踏车、三级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

•加速度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 游戏 。

1旋转运动

•孩子们喜欢不停地转圈,直到把自己转晕了,觉得很好玩,其实这就是属于前庭平衡觉得一种训练。

•当孩子头部以颈部为支点,做各个方向、角度的旋转运动时,前庭觉得到刺激和按摩,从而帮助前庭神经发育成熟。

•大陀螺

让孩子盘腿坐在大陀螺内,由家长或老师通过摆动大陀螺进行旋转,或者是让孩子盘腿坐在大陀螺中,孩子靠扭动自己的身体使大陀螺旋转起来。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原地转圈、转椅 游戏 进行训练。

2平衡运动

在感统训练中,经常通过走平衡木、平衡板、平衡脚踏车、跳跳球、骑大马等训练前庭平衡觉。

•独脚凳

让孩子用手扶住独脚凳,坐在上面,双手叉腰,抬起左脚或右脚,保持身体平衡,也可以让孩子闭眼抬起左脚或右脚。

• 单脚站立

除了在感统教室里的这些训练,平时带孩子去户外玩耍的时候, 也可以让孩子张开双臂多走一下,或者单脚站立,这些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前庭平衡觉的方式之一。

3摇晃运动

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可以促使其前庭系统正常化。

• 在感统训练中,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前翻滚、侧滚翻、吊床等都是训练前庭平衡的项目。

•秋千

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让孩子坐在秋千上,老师协助做前后左右方位的旋转摇晃摆动。

4跳跃运动

弹跳运动是上下性质的直线加速运动,对前庭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感统训练中,经常通过让孩子蹦床、翻滚、垫上运动、袋鼠跳等训练前庭平衡觉。

• 蹦床

让孩子自由地在蹦床上跳跃,也可以与老师抛接球。另外,也可以指定跳跃高度,让孩子尽量跳高。

• 跳跳球

让孩子双脚踩实跳板并夹紧圆球,同时用力向地面踩下,借助球的反弹力量把身体弹起来,身体保持直立,抬头挺胸。

平时让孩子多做跳跃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和打羽毛球,也是很好的训练跳跃的方式。

5姿势反应运动

通过踩脚踏车、三级跳、爬行等训练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 平衡脚踏车

孩子脚踩低的踏板,手伸直,双手握住把柄,保持身体平衡,用脚的力量踩踏,向前或向后移动。

• 加速度运动

通过大滑板、溜冰、接投球等带来速度、位置、距离感觉变化的的运动训练前庭平衡觉。

• 大滑板

让孩子的身体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手向两侧伸平,头颈部抬高。两脚向后伸直并拢,身体呈飞机起飞状,用手抓住滑梯的两侧用力往后拉,借助反弹力向前滑行。

大滑板是训练前庭平衡的必备器材,由大滑梯的高处向下滑行,这对前庭系统的刺激较强烈,亦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

另外,对于低龄的孩子,父母只需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尽情随地地爬行,爬行不仅是能进行的最大活动,也是最安全的活动。 孩子爬行所获得的颈背部肌肉张力,也正面反馈作用着前庭觉和平衡觉。

这比任何玩具都重要!

扩展:认识前庭

前庭觉(vestibular)亦称平衡觉,静觉。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前庭是内耳的一部分,在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外侧和下侧都有孔,内部有两个囊状物,囊内有听神经。可维持身体平衡。在内耳骨迷路中部,为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它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为内耳道底(蜗底的所在处),后上方有五个孔与三个骨半规管相通。前下方有一较大的孔通耳蜗。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具有相同的结构,都称为毛细胞。毛细胞所在的位置和附属结构不同,使不同形式的变速运动能以特定的方式改变毛细胞纤毛的倾倒,使相应的神经纤维的冲动发放频率发生改变,把机体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信息传送到中枢引起特殊的运动觉和位置觉,并出现各种躯体的内脏功能的反射性改变。

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称为眼震颤,常被用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的刺激引起,而且眼震颤的方向也由于受刺激半规管的不同而不同。

临床和特殊从业人员常进行眼震颤试验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在同样条件下震颤时间过长或过短,说明前庭功能有过敏或减弱,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刺激,或刺激未过量而前庭功能过敏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称为前庭植物神经性反应,具体表现为晕船、晕车和航空病。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 体育 锻炼中,必须保持正常的姿势,这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必须条件。而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来完成。

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得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得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前庭觉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特别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对于这些功能也会形成障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987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