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张力的定义
肌肉组织在静止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2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主动肌和拮抗肌可以有效地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
②能够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
③保持肢体在空间的姿势不变的能力
④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⑤随意使肢体在固定和运动之间转换
⑥完成肌肉的独立运动或协调运动
⑦被动运动时存在一定的弹性和极轻度抵抗
3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1)姿势观察:超过3个月的正常婴儿,仰卧位时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对抗重力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如置于仰卧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而肌张力增高的患儿,若处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肌张力越高,姿势就越异常,越不对称
(2)触诊:上肢触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触诊腓肠肌,股四头肌肌张力低下的患儿肌肉组织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缺少抵抗;而肌张力高的患儿肌肉组织手感紧张僵硬,对手指的按压有较大抵抗
(3)被动运动:治疗师在对肌张力低下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缺乏控制能力;而对肌张力高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有明显抵抗感,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
(4)抱:治疗师通过抱患儿的感觉,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儿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会感到有下滑感沉重感;而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抱时会有强直感抵抗感
(5)ROM:检查肢体活动范围判断肌张力的大小(见表6-4-1,表中所列的数字为角度大小)
表6-4-1同年龄小儿各关节活动范围
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呈仰卧位,扶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轻轻地尽量向两外侧展开大腿,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图6-4-1)
图6-4-1内收肌角度检测法
大于表中所列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至腹部,伸展下腿,观察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图6-4-2)
图6-4-2腘窝角的检测法
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3)足跟碰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握住其一侧足趾,尽量将足向同侧耳的方向牵拉,注意腰背部不得抬离桌面,观察足跟及臀部连线与桌面的角度(图6-4-3)
图6-4-3足跟碰耳试验检测法
小于表中所列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4)足背屈角伸直小腿,推足底,使足尽量背屈,观察足与小腿之间的角度(图6-4-4)
图6-4-4足背屈角的检测法
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5)围巾征小儿半卧位,握住小儿一只手,横过胸前向对侧肩部尽量牵拉做围巾状,观察肘部与中线的关系,正常足月儿不能越过中线,4~6个月时可达中线,6个月以后超过中线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跑姿跟跑步计划有关。不懂跑步,以为跑步只是单纯的迈开双腿跑而已。但错误的方式才会有受伤的结果!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循序渐进的加强。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后脚跟和全足着地。顾名思义,后脚跟着地就是落地时脚后跟着地,四分之三的穿鞋跑者都是脚后跟落地的模式。前足着地的较少见,落地时,脚的前部着地,一般是赤足跑者或者高水平跑者多见。我们自己可以试一下,脚尖踮起来我们小腿肌肉绷紧会比较明显,然后对膝盖的伤害,主要在于速度过快之后,膝盖承受的力会偏大一点,具体的伤害不像脚后跟着地那么明显。
他们跑了那么多年,膝盖都没有问题。说后跟先着地伤膝盖,其实是一种误区。人的肌肉结构各不相同,你的跑步姿势,其实是你的大脑作出的对于你来说,是最经济合理的姿势。一直没有受伤,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前脚掌先着地还是后脚掌先着地,只要跑的轻松自如不受伤,适合自己的就好。有时会拍下自己跑步视频,看看有哪些不足,这是我跑步视频截图,和大家分享。
由于跑步是最简便廉价易行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跑步健身友的喜爱。在跑步健身友中有一些人有一种疑问,跑步时是脚尖先落地还是脚后跑先落地不伤膝盖呢?效应是因为你重心在落地点之后,然而,当你跑步的重心在落地点之后时,脚怎么落地都是“刹车”。所以这句话应该是:当我的重心点不对时,脚跟先落地对膝盖的压力比脚尖先落地大。
第二,脚掌落地的着力点不能超过膝前,而耍在膝垂直下方—而且要尽量落在重心垂直下方附近。这两点动作要领是重要的;3,腿部的缓冲技术动作;4,腿部的后蹬技术。
elbow reflex abnormality (一)臂丛神经炎(brachial plexus neuritis) 多见于成年人,有流感及受寒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首先在颈根部及锁骨上部,以后扩展至肩后部、臂前及手。睡眠时不能向病侧侧卧,牵引臂丛时,上肢的外展或上举时可诱发疼痛。上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只在初期较活跃,但不久即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皮肤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手指感觉麻木,严重者有手指肿胀及皮肤菲薄光滑等表现。肩部有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颈髓病变(neckspinal lesion) 主要症状为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以下各种感觉丧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亢进,颈7病变时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三)肩神经炎(shoulder neuritis) 常急性发病,病前多有感染、预防接种及手术史。肩部及上臂疼痛,大多数为一侧,有1/3者为以侧,呈灼痛,伴有肩胛和上臂部肌肉麻痹及肌萎缩,常受累的是前锯肌、三角肌、上下冈肌,其次为斜方肌、大圆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胸大肌;有的累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伴有肩、上肩外侧、前桡侧感觉障碍,肱三头肌反射减弱。一般情况下疼痛时间愈长 ,骨肉麻痹时间愈长。
(四)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se) 早期表现记忆、计算、判断、理解能力降低,自知力缺失,逐渐进入痴呆状态,有的表现欣快夸大,有时表现忧郁和焦虑不安。神经系统症状多发生在中、晚期,可见阿罗氏瞳孔、视神经萎缩、言语障碍、手指颤抖、书写困难。部分病人有癫痫发作,由于梅毒性血管炎可引起脑梗塞,而出现突发性偏瘫、失语、偏盲和偏身感觉缺失。也可发生进行性四肢乏力,肌张力增高、肱三头肌及其它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五)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属婴儿期肌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见显性遗传。男女均可见。病儿出生时即显示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以肢体与躯干肌最为明显,部分病儿不能竖头、直坐或站立。膝腱反射及其它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假肥大征。多数病程不呈进行发展,有的可有肌萎缩,严重者影响呼吸。有伴有关节挛缩,或有先天性多数关节弯曲。
(六)家族性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familial autonomic dysfunction yndrome )本病多在婴幼儿发病,症状多变,如泪腺分泌减少或缺乏,兴奋时易引起血压上升,而起立时易引起血压下降,手脚分凉,皮肤发红,呼吸快,体温升高,吞咽困难及言语障碍,腹泻或便秘,发作性呕吐,唾液过多或缺少,肌张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消失,对疼痛不敏感,情感易激动,智力低下等。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牛肉,内蒙的牛肉干也是最出名的食物,而且牛肉的吃法有很多种,牛肉可以用来做成馅儿做饺子,包子,牛肉还可以用来做成牛肉汤,还可以用来炖着吃,因为牛肉的营养价值是特别高的,所以市场上牛肉的价格也比猪肉要贵一些,那么对于宝宝来说吃牛肉哪个部位好呢
最好的营养吸收是牛肉汤。:
(1)牛肉萝卜汤
牛肉选上好的牛腩,切成小块,用开水焯过。放入砂锅里面,加入少许葱姜,花椒,大料。先是大火,开锅以后转小火。2个小时以后,放入切好的萝卜块,打开锅盖煮15分钟以后,加入香菜末和少许精盐。
功效:牛肉可以壮力,提高身体素质;萝卜则是对脾胃有好处;香菜是提味儿。
(2)牛肉西红柿汤做法同上,但是西红柿要和牛肉一起下锅。煮至西红柿和牛肉混为一体最好。功效:补充微量元素。
牛肉什么地方最好吃
牛肉什么地方最好吃这个没有一定的说法,这得看个人喜好,以及采取什么烹饪方式等。牛的部位和怎么吃有很大关系的,每个种类的烹饪方法和口味大体都会不相同。
牛肉常见部位特点及其烹饪法
1、牛脖肉
牛脖子肉由于运动的多,所以牛脖肉较硬,爽滑而有嚼劲,肉质干实,肉纹较乱。意大利人喜欢将牛脖肉风干来食用,适合做馅料。嚼劲大,中青年人食用较佳。
2、牛颈肉
牛颈肉由于运动较多,是由互相交叉的两块肉组成,肉丝横顺不规则,韧性强,纤维较细,特点是肥瘦兼有,肉质干实。适宜制馅或煨汤,比其他部分出馅率高15%,做牛肉丸不错。中青年人食用较佳。
3、牛上脑
牛上脑是位于肩颈部靠后,脊骨两侧的牛肉。上脑部位因为很少运动,肉质细嫩多汁,有大理石花纹沉积。上脑脂肪交杂均匀,有明显花纹。适合煎制,清炒,涮牛肉火锅。食用人群比较广泛,老少皆宜。
4、牛肩肉
牛肩肉,位于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冈上、冈下肌、前臂筋膜张肌,臂三头肌外侧头肌构成,纤维较细,口感滑嫩。适合炖、煮、卤。
5、牛排骨
牛排骨是从牛腩上取下来的,肉质基本上比较细,没有那么多油花,适合炖煮、熬汤、红烧。肉质较嫩多汁。不适宜老年人食用。
6、牛眼肉
1、孩子出生后经冲洗羊水、母亲血液、阴道分泌物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查HBV DNA、HBsAg、HBeAg。
2、孩子在出生2小时内,在一侧肱三头肌上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同时在另一侧肱三头肌注射乙肝疫苗1支。
3、如果检查HBV DNA、HBsAg、HBeAg有一项为阳性,2周后再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
4、待孩子出生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肌注1支乙肝疫苗。
5、出生7个月时,HBsAb为阳性,则形成了对乙肝的免疫。如果为阴性需要再次加强乙肝疫苗,仍需要按0、1、6方案执行。如果为弱阳性,建议加强注射1支乙肝疫苗。
6、出生4周再次复查HBV DNA、HBsAg、HBeAg,如果HBeAg仍为阳性,并且HBV DNA明显下降,则再次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到出生3个月时复查,如果HBV DNA、HBsAg转阴,则母婴阻断成功。如果没有明显下降或继续升高,母婴阻断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到出生7个月时复查,如果HBcAb明显下降,HBsAb明显上升,并且HBV DNA转阴,则母婴阻断成功。如果这时的HBV DNA在10的4次方以上,母婴阻断失败。如果HBV DNA在10的3次方以下,等到出生18个月时复查,如果HBsAg转阴,则母婴阻断成功;否则宣布失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