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三头肌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合成一个厚的肌腱附着于尺骨鹰嘴。
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与大圆肌和小圆肌相交叉
外侧头: 在三角肌浅层旁
内侧头:大部分位于长头深面
三头肌功能
一 长头训练
01 多数人的绳索下压方式
大多数人的绳索下压,都是通过单一肘关节的活动来做臂屈伸,所谓单一的肘关节活动,在这里指,只有肘关节参与活动,而肩关节几乎不参与动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身体保持直立,大臂固定在身体两侧,如下图:
第二种,略微的前倾身体,但仍然保证大臂稳定,做臂屈伸。
02 上面两种做法的弊端
首先,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上面两种做法的共同点:大臂均保持稳定,肩关节几乎不参与动作,只有肘关节参与。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不好?
原因在于,肱三头肌的长头是三个头中唯一一个连接肩关节的,这意味着它除了有最主要的臂伸功能外,还有肩伸的功能,肩屈和肩伸功能如下所示。因此,如果你要训练长头,那么,大臂保持稳定的做法,会限制你的动作行程,同时无法让长头完全收紧收缩。
03 长头的肌电流测试
测试者在肱三头肌长头位置放了一个肌电流测试仪器,右下角屏幕显示的是动作过程中,长头的肌电流活动。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测试者只做臂伸时,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大臂不动的做法,长头虽有肌电流,但电流较小,而当测试者做臂伸+肩伸时,长头有着明显的肌电流活动增加。
04 长头最佳的绳索下压方式
向身体后侧做臂伸,即加入一个肩伸的动作,如下图所示,能够让你的三头有更好的肌肉收缩,没尝试过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去尝试!
二 外侧头训练
三内侧头训练
三头肌拉伸动作
肱三头肌在哪?
这张图应该可以帮助你理解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头分别在哪个位置,急求!!!!!!!!!!
以肩膀往下看,肩膀下大臂前面那一块是二头肌,后面那一块就是三头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是哪(有图)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肱二头肌有长,短二头故名。
肱三头肌(gong san tou ji)在上臂后面延伸,可伸直或伸展该臂,其英文名「triceps brachii」中的「tri」说明它有三个头:一个附着在肩胛骨上,另两个附着在肱骨上。肌肉的远端有一条有力的腱在肘处附着在尺骨上。如果你尽量伸直手臂,就会感到这条腱绷紧了。当肱三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伸直或前臂下垂;当肱三头肌舒礌时,使肘关节弯曲。
哪里是肱三头肌,三角肌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肱二头肌有长,短二头。故名肱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整合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畅肩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而当前臂旋内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 肱三头肌在上臂后面延伸,可伸直或伸展该臂,其英文名「triceps brachii」中的「tri」说明它有三个头:一个附着在肩胛骨上,另两个附着在肱骨上。肌肉的远端有一条有力的腱在肘处附着在尺骨上。如果你尽量伸直手臂,就会感到这条腱绷紧了。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哪里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耿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肱三头肌靠近肘关节那个位置怎么练?
哑铃躬身后拉。
肱三头肌那里受伤了怎么办
不用,坚持小幅度锻炼和休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消泺穴的定位 8 消泺穴的取法 9 消泺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消泺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消泺穴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消泺穴的配伍 14 特效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消泺 1 拼音
xiāo luò
2 英文参考Xiāoluò TE12 [中国针灸学词典]
xiāoluò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消泺 汉语拼音 Xiaoluo 罗马拼音 Hsiaolo 美国英译名 Melting River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2 日本 12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2 富耶氏 德国 3E12 英国 T12 美国 TB12
消泺为经穴名[1](xiāoluò[2]TE12)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1]。消即消除,泺为泊名,此穴如清凉之水,能清热消渴,故名消泺[1]。消泺穴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项强,臂痛,上肢麻痹,肩背痛,癫痫,偏头痛,颈项痛,背部肿痛,颈椎病,颈项强痛,背肿等。
4 出处《针灸甲乙经》:消泺,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胻。
5 穴名解消即消除,泺为泊名,此穴如清凉之水,能清热消渴,故名消泺[1]。
消,散也;泺,《集韵》音“历”,药名即贯众也。按泺字,音义尚多。泺,水名,《说文》:“齐鲁间水也,从水乐声,春秋传曰,公会齐侯于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注:“二阳,阳明胃气也。消,消渴也。盖阳明气结,则水谷津液不生,以致消渴为病也。”《释名·释疾病》:“消,渴也。肾气不周于胸,胃中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阳热炽盛,取之消泺,则将如入清凉之水而消渴得以消除矣。与清泠渊可以互观。此穴在上臂,于清冷渊穴上3寸之凹陷中。本经在臂之穴多以水名之,至此后乃无,如水之消尽,故名消泺。[3]
6 所属部位上臂[4]
7 消泺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消泺穴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2]。
消泺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l)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1]。
消泺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嘴)与肩髎穴连线上,当清灵渊与臑会穴连线之中点处,前臂尽力旋前,在肱三头肌外侧头隆起的下缘[5]。
消泺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
8 消泺穴的取法正坐垂肩,前臂旋前,先取三角肌后下缘与肱骨交点处的臑会穴,当臑会与清冷渊之间的中点处是该穴。
消泺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l)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1]。
正坐垂肩,前臂旋前,先取三角肌后下缘与肱骨交点处的臑会,当臑会与清泠渊之间的中点处是穴[6]。
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其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消泺穴[7]。
9 消泺穴穴位解剖消泺穴下是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的内侧头。有中侧副动、静脉。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较厚,移动性大。在皮下组织内除臂后皮神经外,还有臂外侧皮神经(腋神经的分支)。臂后区只有一块强大的肱三头肌,其长头和外侧头在表面,内侧头大部分隐藏在外侧头的深面。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形成桡神经管,桡神经与肱深动脉及其两条伴行静脉一起进入桡神经管。该处桡神经体表投影在:自腋后襞下缘外侧端与臂的连接点处,经臂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斜行连线。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桡神经沟紧密相贴,故在肱骨中段骨折是容易伴发桡神经损伤。所以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后深筋,深刺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时,应尽量避开桡神经管内的血管神经束。
9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内侧头[1]。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本干经过,并有肱深动脉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静脉[5]。
10 消泺穴的功效与作用消泺穴具有清热安神,活络止痛的功效。
消泺穴有清头散风、通经活络作用[1]。
消泺穴有疏经活络、清三焦热之功。主要功能在于消解。至于消解寒凝,或消解灼热,则在人手法善用耳。[3]
11 消泺穴主治病证消泺穴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项强,癫疾,臂痛,上肢麻痹,肩背痛,癫痫,偏头痛,颈项痛,背部肿痛,颈椎病,颈项强痛,背肿等。
消泺穴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等[1]。
消泺穴主治头痛,齿痛,项强,癫疾,臂痛,上肢麻痹等[5]。
消泺穴主治头痛、齿痛、项强、肩背痛[8]。
消泺穴主治癫痫;偏头痛,头晕,齿痛;颈项痛,臂痛,背部肿痛,颈椎病,肩背痛[6]。
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臂痛背肿,癫痫牙痛。
12 刺灸法 121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6]。
直刺1~15寸[8]。
122 灸法可灸[1][8][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消泺穴的配伍消泺穴配四渎、合谷治头痛、牙痛[1]。
消泺穴配窍阴治项痛[1]。
消泺穴配肩髑、曲池治肩臂痛[1]。
消泺配风池、天柱,治颈项强痛[6]。
消泺配风府、风池、头维,治头痛[6]。
消泺配大椎、肩井,治肩臂痛[6]。
消泺配大椎、肩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消泺配天柱、风池,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消泺配四神聪、大椎,有安神醒脑活络的作用,主治癫疾。
14 特效四指并拢向消泺穴施加压力,一压一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7]。
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头痛,项背急,消泺主之。
《针灸资生经》:项痛,消泺、窍阴。
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由内上向外下的围绕肱骨中份后面的螺旋型管道,即肱骨肌管或称桡神经管,由于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肱深动脉所通过而得名。该管有上、下两个口,上口位于肱骨中、上1∕3交界处的内侧,在大圆肌、背阔肌腱下缘的下分,由肱骨、肱三头肌内、外侧头围成;下口位于肱骨中、下1∕3交界处的外侧,在肱肌和肱桡肌所构成的沟(肘前外侧沟)的深处。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