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详细资料大全

三角肌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三角肌 外文名 :Deltoid muscle 俗称 :虎头肌 形状 :凸出上臂,酷似虎头 位置 :位于肩部 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 解剖结构,机能,周围相关组织,相关疾病与治疗, 解剖结构 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该肌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方厘米。 起点: 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 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 支配神经: 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机能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周围相关组织 该肌的深面,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但其活动范围有限,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其前部和后部肌束的结构与中部不同,为彼此平行的肌纤维,前部肌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内,后部肌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前部及后部的最下部肌束使肱骨内收。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 相关疾病与治疗 1、三角肌挛缩症通常是由反复肌肉注射、外伤或是不明原因所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功能障碍、肩关节外展挛缩、三角肌内明显的纤维索条、翼状肩胛骨、纤维索条处皮肤凹陷。三角肌中纤维索条结构是诊断三角肌挛缩症的重要征象。 2、三角肌可分3个部分挛缩,即前部分(锁骨部分)、中间部分(肩峰部分)、后部分(棘突部分),前部分和后部分由长横纹肌纤维组成,中间部分是羽状肌,这种肌纤维短但多,散在平行走行于肌腱边缘,插入3条类似的散在分布的肌腱中,这些肌腱起止于三角肌粗隆。这些短的斜纹肌的纤维化可使散在的肌腱合并,然而它们并非正常的连线在一起。因此,仅仅一些肌纤维的纤维变性就能导致三角肌挛缩。这种中间部分的特定结构和经常把它作为肌肉注射的合适位置可能是导致三角肌挛缩症频繁的原因。挛缩组织主要发生于三角肌中束和深筋膜,少数为后束,与皮下组织粘连,挛缩索条纤维化、白亮,内收关节时挛缩索条明显紧张。病理显示挛缩的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伴横纹肌萎缩或消失,三角肌表面的线状沟、肌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虽然大多数三角肌挛缩症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很容易诊断,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被忽视。纤维索条的存在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也是做出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传统意义上,纤维索条的发现往往通过触诊,但触诊发现纤维索条仅仅是局限于有明显张力的患者,与触诊相比,MR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对治疗方式尤其是对手术指导有重要的作用。 3、治疗:均行手术治疗。取肩峰至肱骨上端外侧纵切口,皮下脂肪组织有纤维性变,尤以皮肤凹陷处皮下组织与三角肌有粘连,切开深筋膜后,即可发现三角肌中部有一纤维索带,该纤维索带从肩峰延伸至三角肌止点,界限清楚;本组4例纤维索带坚硬,深达骨膜,呈瘢痕状,3例三角肌后部也有部分纤维化;逐步切断白色纤维索带过程中,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正常,固定肩胛骨,肩关节可充分内收。 4、总之,三角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该病无自限性、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接受手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臀肌挛缩症的治疗遇到  常见的手术加重治疗马上方式有以下几种  臀肌挛缩带切除监督术:该手术看病创伤大出血多易损伤坐骨神经术后体贴残留空腔松解不彻底尤其重型病例臀大肌挛缩带范围大在切除好久内侧挛缩带时因担心损伤坐骨神经而切除好运不彻底影响稳定报告疗效故现已少用  臀肌挛缩带切断术:手术说话简单创伤小对重型病例因大粗隆臀大肌腱板生活紧张部分未松解疗效神奇常不控制满意  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采用大粗隆后上方弧形切口能够暴露阔筋膜后缘臀肌挛缩带的下缘及臀大肌腱板的下部手术样子切口小创伤小在术也能够充分解决致恶劣病因素疗效满意。

你做的是微创还是传统大切口的手术呢?

标准足量系统康复训练是治疗臀肌挛缩症(外八字、蛙形腿)及防止新的粘连和挛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必不可少的环节。当所有动作象正常人一样自如即可停止针对性锻炼。

一、防止或改善挛缩的康复

目的:维持延长后的长度、改善皮肤挛缩和增加韧带柔韧性

1、并膝屈髋屈膝(或称下蹲)锻炼有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两种;被动屈髋屈膝适用于不能领会锻炼目的及方法、无法主动配合的6岁以下保守治疗患者和术后早期(有缝合的1周内,微创的12小时后)需要锻炼协助引流但因疼痛不能很好锻炼到位的患者。具体方法:双膝并拢固定后,操作者将患者双足抬起双足底与操作者胸部相接触,双手握住患者小腿踝上,双手及胸部缓慢用力并嘱患者深呼吸使髋膝充分屈曲,各组3-4个,保守治疗者复日6-8组,术后患者复日3-4组即可。被动锻炼痛若减轻后即进行主动锻。双膝并拢固定,双手抓住牢固支持物进行下蹲训练,要求次数同被动。

2、双下肢交叉重叠屈髋屈膝锻炼(坐着翘二郎腿),主被动操作要求与并膝锻炼时相同,但开始时间比并膝锻炼晚1-2天,且每次先练并膝再练交膝,以减少痛苦增加适应性。

3、全程翘二郎腿(又称魔鬼动作):双手扶牢(或拉牢)后翘着二郎腿单腿蹲下站起,每条腿5次,两腿交替一遍为一组。

4、抱膝触肩法:坐稳后双手抱右小腿膝关节去接近左肩,约接近越好直到接触;再双手抱左小腿膝关节去接近右肩,反复交替训练,抱膝过程中膝关节始终内收内旋。

二、防止积血残留

由于大转子区非微创手术的工作腔在切口的前后均有,所以要求患者仰卧位府卧复隔2小时交替一次,尤其早期锻炼每组后均应交换一次体位,间隔约15分钟。微创手术时由于工作腔位切口前方,所以无需俯卧位,只需按时进行锻炼,以增加工作腔压力挤出积血。

三、内收肌群康复

目的:增加内收肌和外展肌力

患者略弯腰,双手抓牢固定物,站立的下肢稍后移后需练下肢用力左右摆动,尤其内收摆动时要求摆的越高越好,切记摆动过程中躯干一定要中立稳定,不能发生旋转,摆动的下肢要求处于内旋位。一侧摆动10次后换另一下肢同样摆动,锻炼开始时间有缝合者宜在术后1周后,无逢合者宜在术后2天后,每日3-4组。

四、步态体姿的康复

目的:改变原先“外八字”和“蛙形腿”步态

昂首挺胸两眼看前方两米高处的标志物,向前一字步(即模特步)行走,摆动双上肢与步代协调,锻炼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至少200米,同时要求只要下床行走就必须用此步伐。术前有脊柱侧弯及髋倾斜的每日必须向凸侧作侧屈运动及双上肢悬吊下垂牵引,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日3组侧屈10-20个,悬吊5-10分钟,悬吊时作深呼吸运动。

五、内旋前屈肌群康复

目的:增加内收肌和外展肌力

身体垂直站立臂部下垂屈肘向前平伸前臂及双手,下肢内旋位用力上抬大腿,要求抬大腿时膝自然屈曲,上抬大腿应尽量接触同侧手掌,有缝线者从术后第7-10天开始,无缝合者从术后第三天开始,每日3组,每组练至肌肉稍酸即可。

六、臀大肌的康复

目的:使臀部丰满以改变瘪臀和凹臀

双手抓牢固定物,受练下肢侧偏离固定物,后前后摆动下肢,每次后伸时用力抬越高越好;锻炼有缝合者从术后7-10天开始,无缝合者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组,每组练至肌肉稍酸为止,间隔至少2小时,让其恢复。

七、腰背肌的康复

目的:使腰背肌强壮有力纠正驼背和翘臀

趴在床上(俯卧位)头和四肢全都慢慢向上离开床,四肢伸直离开床越高越好只有肚子(腹部)接触床,然后再慢慢回到床上平;每次后伸时用力抬越高越好;锻炼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组,每组练至肌肉稍酸为止,间隔至少2小时,让其恢复。持续至少3个月,如果坚持终生对保护脊柱稳定和防止及治疗腰背部酸痛更好。

八、骨盆倾斜的康复

目的:纠正假性双下肢不等长

动作1:提抬法:身体重心放在站直的短腿上,垂直伸直长腿并使脚离开地面保持2分钟;每次重复20遍。

动作2:后抽法:双膝并拢始终保持平齐缓慢下蹲到底,然后再保持双膝并拢平齐缓慢站起。

动作3:抱膝触肩法:坐稳后双手抱

肌肉萎缩的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1、特发性睑痉挛,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2、面肌颤搐,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3、病理性的肌肉萎缩。这样的肌肉萎缩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其改善效果不佳。最多也只能是维持。

4、物理性质的肌肉萎缩。就是受外力损伤,非病理性肌肉萎缩,是可以通过后期训练来达到恢复效果的。

腓总神经损伤也称周围神经损伤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在神经损伤中占有12。5%,它主要是损害人体的有鞘神经。在神经损伤中是较轻的疾病(因有鞘神经再生力强),一般周围神经在没有完全断裂时不需要手术,肌电检查结果是腓神经、胫神经完全损伤是因神经功能麻痹不能剌激引出神经传导波而确诊,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大多数都可以完全恢复。但治疗需很长时间。治疗可采用保护专利技术成果"脊髓神经再生丹"(使神经损害局部微循环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氧、兴奋神经(神经细胞)激活损伤后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代偿损伤坏死的神经细胞获得肢体功能的康复。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引起死亡。肌肉萎缩疾病包括的疾病较多,其中常见的有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萎缩,都属此类病症。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 

  动物实验证明,切断支配肌肉的神经24--36小时后,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兴奋性逐步增高,出现肌纤维颤动膜电位和肌纤维膜上卫星细胞等一系列的营养性改变,并逐渐发生萎缩,另外,肌肉的运动、正常生理活动的锻炼及充足的氧气供应与萎缩的发生密切有关。从临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经,包括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肌肉本身的疾病(遗传、损伤、炎症等)血液供应障碍和肌肉的活动减少(废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缩。

  上肢肌的萎缩,多可有明显的脑血栓或脑出血等病史。

  如果突然发现肩胛、臂部的疼痛,继则出现松驰性麻痹,疼痛以刺痛、放射性疼 痛为主,咳嗽时疼痛加剧,疼痛持续约两周左右或两周以上后,出现三角肌、肱 三头肌肱二#54肌的肌无力与肌萎缩,同时可伴有感觉障碍,或出现吞咽困难、呼 吸困难及发音障碍等,此时可考虑为神经性肌萎缩,多与感冒、手术、妊娠、糖 尿病或病毒感染有关。

正确治疗理念:臀肌挛缩症挛缩组织手术时是不需要切除的,只要切断就足够了。理由:

1、挛缩组织一端连接着富有弹性的肌肉组织,一旦切断就会被肌肉弹性回缩拉开形成缺损区,延长到足够长度,挛缩组织不可能再直接长到一起恢复到原来挛缩长度;所以切除挛缩组织已毫无意义。

2、切断后的挛缩组织形成的缺损区需要重新填充修复以恢复连续性,切除的越多缺损区越大,缺损区越大修复越慢。

所以靠切除挛缩组织延长挛缩组织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认为切除越多越彻底就越能延长的观点更是错上加错;切除挛缩组织除了给患者造成更大创伤和痛苦外没有任何好处。

  肌肉萎缩是一种相当严重的骨科疾病,患者的肌肉会逐渐失去应该有的功能,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对患者的伤害很大。那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的症状  一般,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的症状有:  肌肉萎缩主要就是一侧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肉萎缩,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行动起步困难、早秃、性腺萎缩。一侧背阔肌萎缩,肌肉萎缩的症状可不伴有同侧肱三头肌萎缩,但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一侧胸大肌萎缩,不伴有其他肌肉和神经系统症状。肌肉萎缩的症状可有一侧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不能或力弱,不伴有其他肌肉萎缩而腋下有压痛双侧肩胛带肌萎缩,有急性病史,无感觉异常及局部压痛。  肌肉萎缩的症状在初期主要就是起病缓慢进行性面肌萎缩伴闭眼不紧、鼓腮或吹口哨不能,肱部肌肉萎缩、上肢举手时肩胛骨呈翼样突起,无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为局限性一侧颞肌、嚼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肌肉萎缩患者可同时伴有面部感觉及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青少年,舌肌萎缩与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伴存。  以上介绍的就是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的症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85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