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有什么症状?

肩周炎有什么症状?,第1张

肩周炎的症状主要有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 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 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 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 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 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 不能完成屈肘动作。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 ,肩部也不敢吹风。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 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 上肌附着点等处。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什么是肌肉萎缩 4 肌肉萎缩的病因 5 肌肉萎缩的症状 6 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7 参考资料 1 拼音

jī ròu wěi suō

2 英文参考

myatrophy [医学词典]

3 什么是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1]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压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4 肌肉萎缩的病因

1神经源性肌萎缩

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堿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2肌源性肌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用微电极技术检查患肌营养不良的动物,显示机能性失神经肌纤维者约占1/3。

两大类主要因素可以引起“肌萎缩”: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

5 肌肉萎缩的症状

肌肉萎缩会表现为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背酸软。一侧或两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伴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舌下瘀斑[2],四肢青筋暴露。肌肉枯萎消瘦,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等症状。

6 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1规范康复运动治疗

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

有人误把运动治疗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应忽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以免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遗留异常运动模式。

2强调肌肉协调性训练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3其他治疗

胳膊部位出现肌肉萎缩,通常采取以下治疗措施,进行胳膊部位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锻炼,通常刚开始采取被动活动的方式,让关节周围的肌肉粘连松解,能够有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在逐渐进行被动训练之后,再进行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可以让助手帮助屈伸胳膊,锻炼肌肉,也可以自己主动去屈伸关节、胳膊,促进肌肉的正常功能,时间再长久之后就可以进行胳膊的自主活动,不用再进行被动活动,能够有助于肌肉力量的逐渐增加。在锻炼过程当中一定要先进行热敷,热敷之后血液循环加快,炎性代谢产物就不会出现堆积,避免粘连出现,并且能够有助于肌肉功能的尽早恢复。在锻炼的时候,力量、范围以及时间都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而不能冒进,如果冒进,有可能会导致肌肉出现拉伤的情况,并且在锻炼完之后一定要用暖水袋进行热敷、保暖,这样才能避免肌肉进一步的粘连,以及受凉之后导致炎性代谢产物堆积,出现疼痛以及活动不利的症状。

您好,引起肌肉萎缩的病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导致肌肉很少收缩,则退化;另一种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肌组织蛋白被分解,引起萎缩。一般平时多参加锻炼,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合理调配饮食结构,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指导意见: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3)功能障碍:肩袖大型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均受限。外展与前举范围均小于45°。但被动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个月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  (2)撞击试验(impingement test):向下压迫肩峰,同时被动上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现疼痛或伴有上举不能时为阳性。  (3)疼痛弧征(pain arc syndrome):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时即为阳性,对肩袖挫伤和部分撕裂有一定诊断意义。  (4)盂肱关节内摩擦音:即盂肱关节在主动运动或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轧砾音,常由肩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1、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

2、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肌营养不良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

3、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

4、随病情进展,肌营养不良症状越来越重,大约12岁左右患儿失去独立行走能力。

如何以饮食治疗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的饮食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宜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饮食有节,不要过胖。禁忌烟酒。

肌营养不良是慢性疾病,所以除要有好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要帮助患者做好护理,尤其是要注意平时应当坚持体育锻炼,自我按摩增加活动,注意防潮防寒,保持好的心态。

其实肌营养不良就像大多数疾病一样,应该做到的是父母对宝宝耐心的观察,然后找到症状,及时处理。当发现宝宝有肌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带宝宝去医院相关科室就诊,及时遏制住病情,以免这种疾病给宝宝的未来造成较大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43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