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后的放松拉伸
篮球运动后的放松拉伸,很多男性在闲暇之余都会去做打篮球,而打完篮球之后我们是需要做一个放松的拉伸运动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篮球运动后的放松拉伸的相关内容。
篮球运动后的放松拉伸1斜方肌上束
优点:采用这个姿势做软组织放松,锁定肌肉非常方便,同时还可以借助杠杆作用。这个动作可以让家人朋友帮助你完成。采用坐姿,锁定斜方肌上束的肌纤维。 保持锁定,同时你的颈部朝对侧身体屈曲,直到感觉到有舒适的拉伸感为止。重复上述动作3次,然后换另一侧。
手腕和指伸肌
优点: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施的软组织放松。找到手腕和指伸肌肌腹。伸展腕关节,同时让另一只手轻轻锁定肌腹。保持锁定,并缓慢屈曲腕关节。由腕伸肌近端(肘关节附近)至远端(腕关节附近)移动锁定点,反复拉伸手腕和指伸肌。朝肘部方向而不是垂直向下用力锁住肌肉,拉伸效果会更好(这个拉伸操作对打字员和患有“网球肘”的人也都特别有用)。
股四头肌
优点:锁定肌肉的区域很宽,所以锁定力会很强大。采用坐姿,伸直腿并绷直膝盖。及时锁定处于主动缩短状态的股四头肌。 保持锁定,屈曲膝关节,立刻松开锁定,然后在距离之前更远的锁定点重新锁定,然后再次屈曲膝关节以拉伸股四头肌。从髋关节往膝盖方向逐渐往下移动锁定点。
腓骨肌
优点:主动-辅助软组织放松是最适合这块肌肉的放松方式,因为对这块肌肉做被动或主动软组织放松都非常困难。采用侧卧,外翻双脚。锁定腓骨肌张力较高的部位。保持锁定的同时让脚产生内翻。由肌肉近端至远端缓慢向下移动锁定点,会有比较明显且舒适的拉伸感(一些有扁平足的人做这个动作一般会出现腓骨肌紧张,但做这个拉伸动作的收益比较大。)
篮球运动后的放松拉伸2打篮球前如何拉伸上肢肌肉
腰椎拉伸
拉伸者仰卧于垫上,保持双脚屈膝,用双手抱住膝关节后侧,然后缓慢向身体一侧按压。拉伸的过程中保持臀部抬起,然后换另外一侧。
侧背部肌肉拉伸
拉伸者双脚开立,一侧手臂屈肘抬起,然后用另外一只手去抓住屈肘手臂的上臂,并慢慢用力向一侧拉,以拉伸侧背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肩部肌肉拉伸
拉伸者双脚开立,一侧手臂屈肘从体前放于另一侧的肩膀后,另一只手按压屈肘手臂,以拉伸肩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胸部肌肉拉伸
拉伸者双脚站立,保持一侧手臂的前臂放于固定物上,然后身体重心缓慢向前压,以拉伸胸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侧后颈部肌肉拉伸
拉伸者双脚并拢站立,保持一侧手臂屈腕并掌,让头部缓慢向未屈腕手臂一侧倾斜,以拉伸侧后颈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手臂肱三头肌拉伸
拉伸者双脚并拢站立,一侧手臂屈肘向后,另一侧手臂抓住屈肘手臂向自己一侧拉,以拉伸手臂肱三头肌,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手臂肱二头肌拉伸
拉伸者双脚前后站立,后脚膝盖微屈,脚后跟抬起,重心在直立腿上。一侧手臂抓住固定物,让身体重心缓慢向前,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篮球运动后的放松拉伸3篮球运动有哪些好处
1、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篮球运动时,由于肌肉的紧张活动,心脏工作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加强,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外形圆满,搏动有力。这一切也是治心血管病的良方。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进行篮球运动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
2、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如果一个人的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险率会增加到30%。由于篮球运动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故可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和外表。
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篮球运动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肌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和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上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平时一旦发生腿抽筋,可以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或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
扩展资料
1、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姿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应采取正确抱姿等。
2、物理治疗
冷疗法: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秒,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水疗法: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水温宜采用不感温水浴或温热水浴的温度。
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如蜡、沙、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3、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肌肉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小关节,以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而远端指间关节、脊柱、腰骶关节极少受累。类风湿关节炎与一般疾病所强调的卧床休息理念不同,相反,它强调的侧重点是锻炼和活动,通过进行一定的力量练习和低强度的有氧练习,对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内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掌握一定的运动锻炼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那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锻炼呢?
一、活动期
在急性期时,因为炎症的原因,受累关节会出现水肿和液体的渗出,从而会导致关节发生肿胀、僵硬及疼痛,故此时患者不能握拳或提拿重物。对于关节肿胀、僵硬及疼痛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在患者卧床休息时,不宜睡软的床垫,枕头也不宜过高。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关节的休息及肢体的不负重,来减轻关节疼痛和预防炎症扩散。但患者不宜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在肢体不负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被动或主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四肢伸展运动,如作肘关节的屈伸,指腕关节的舒展和屈曲等活动来防止关节的废用,以上活动患者每天可进行多次练习。此外,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还应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置。
1 肩关节不要处于外旋位,肩两侧可放置枕头等物品,双臂间放置枕头使肩关节保持。
2 双手掌可握小卷轴,维持指关节伸展。
3髋关节两侧放置靠垫,预防髓关节外旋。
4平躺者膝下放一平枕,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
5足下垫软枕,定时给予按摩和被动运动,防止足下垂。
6每天至少俯卧位2~3次,每次半小时以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
7由于膝、腕、指、趾关节不易做到维持功能位,可用可塑夹板固定,尤其在夜间休息时,由于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加重畸形。每晚临睡时,绑上夹板,晨起先卸掉夹板,在床上适当活动,日常梳洗、早餐后,再把夹板绑上。但每天应放开2~3次,让关节适当活动。
二、稳定期:
一般主张多做一些关节负重小或不负重的运动,此期关节活动应由被动运动转为主动运动,最后为抗阻力运动。此期适宜的锻炼方式有:关节操、太极拳、健身操、游泳等都,但需注意各种锻炼都应该循序渐进。为了有利于锻炼,故在每次锻炼前都应通过热敷或其他方式来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
1手指关节运动:一手帮助另一手,从远端指关节开始到近端指关节和掌指关节渐进作屈曲、旋转运动。
2足趾关节运动:将双足跟抬起、脚尖踮起3s后放下。
3腕关节运动:将双手五指交叉合掌轻轻捏住作腕关节左右、前后及旋转运动。
4肘关节运动:作肘关节屈伸、旋转、内收、外展、后旋运动;肘关节伸直做肱三头肌的主动收缩;将双手合拢,双肘屈曲,沿身体中线上下或左右摆动,或将手向前上方抬起,双手交替搭对侧肩膀。
5足-跖关节运动:双足站立,双手扶桌,然后抬起一腿做踝部背伸和画圆圈运动,双腿交替进行。
6髋关节及膝关节运动:放松髋膝关节,做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取仰卧位,用手帮助一腿屈膝,足跟尽量向臀部靠拢,停留30s再伸直,双腿交替进行。
7日常生活活动锻炼:患者可独立完成梳头、洗漱、穿衣、解扣、书写、进餐、洗澡、如厕等,以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
提高性功能的运动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运动方法,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提高性功能,很多男士健身就是为了拥有健美的身材,也不乏有许多男士是为了增强性功能,以下为大家分享提高性功能的运动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运动方法11、平板支撑:平板支撑能锻练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这不但能让胳膊上的肌肉看上去很健体,也为采用男上女下姿势时奠定良好基础。此项健身运动还能提高男性激素的代谢水准,对提高男女性欲具有了关键功效。
研究发现,在提高睾酮素水准以后,男女性满意度都持续上升。对女士而言,锻练手臂肌肉有利于试着多种多样性爱体位,假如平板支撑艰难,举荐杠铃也是非常好挑选。
2、负重深蹲:这类锻练不但能让脚部和腰部肌肉密不可分牢固,还能让血液畅顺的流入男性生殖器官周边,从而提高生殖器勃起水平和女士润化度。
除此之外,负重深蹲还有利于提高控制性快感的肌肉能量,在其中包含盆隔肌和泌尿泌尿系统中的平滑肌,这有利于男士提升性生活幅度,让女士阴道收紧抗压强度更大。
3、慢跑:简易的慢跑就能推动血液循环系统和血容量。因为有氧运动减肥(如慢跑和慢跑)能具有防止心脏病发病的功效,因此它能改进夫妻生活品质。
权威专家觉得,有氧运动减肥有两个益处,从短期内看来,它能提升心跳,提高性爱过程中的激动度。从长期性看来,有氧运动减肥能提升大家对人体的令人满意水平和自尊,而这与性功能增强密不可分有关,进而推动大家更积极主动的开展夫妻生活。
提高性功能的运动方法2提高性能力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体育锻炼,包括强健全身肌肉、四肢强健有力,有益于性生活,而四肢不够强健在某一体位进行性交时,常常感觉到难以支撑下去,从而过早结束性生活。
增强局部肌肉功能,局部肌肉,包括骨盆肌肉、腰腹肌、耻骨尾骨肌等,从而改善男人对射(精)的控制。结合自己生理特点选择运动方式和环境,要保持个体的生理特点,避免选择对身体有危害的运动方式。
二、对(阴)茎的直接锻炼,最基本的方法,包括(阴)茎指压法,无论在疲软状态,还是在半勃起或充分勃起状态,反复持久用手指抓捏(阴)茎,(阴)茎指压法按摩可以增强(阴)茎神经的血管活力,有效提高性能力。利用淋浴按摩(阴)茎,用喷头把温水淋至(阴)茎前端和根部周围,利用水压对穴位进行集中的热水流按摩,可以直接活跃支撑勃起的韧带和神经,冷热水交替局部淋浴效果锻炼更佳。
三、提肛运动,坚持做提肛运动可以活跃同(阴)茎勃起的盆底肌肉和强韧程度,还可以改善会阴部的血液循环。
提高性功能的运动方法3按摩睾丸锻炼部位
通过对特定部位睾丸的按摩养精,可达到疗理性功能障碍的目的。按摩阴囊强化男性精力,经常用手直接按摩阴囊,可以使睾丸的血液循环改善。由于可经常不断地供给睾丸以新鲜血液,当然会增强睾丸功能,提高男性精力。
按摩可一日一次,每次2-3分钟即可。用手指从阴囊上部轻轻揉搓睾丸。但时间不易过长,因为刺激过强,反而会使睾丸功能低下。按摩最好是一日一次,养成每日一次的习惯远比偶尔为之更具成效。
近年来发现一种按摩睾丸的养精机对于阳痿早泄类男性功能类疾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议使用,除了用养精精外,还可以用多吃养精食物的方法,如深海鱼、动物肝脏、坚果和豆类等。
跪地挺身锻炼部位
四头肌,臀屈肌双膝跪在毯子上,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将身体重量集中在脚踝上,保持躯干挺直,膝盖成90度角。
继续保持身体和大腿成一条直线,缓慢向后倾斜10厘米左右,保持这一姿势2到3秒钟,慢慢来恢复起始姿势,重复上述动作,并尽可能多做。注意,腰部不要弯曲或者松懈,否则就会影响对大腿前方肌肉的锻炼。
臀部力推锻炼部位
臀屈肌双脚并拢站立,双手放在髋部,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并屈膝,双脚脚尖都向前,做弓步姿势。轻轻向前送髋,直至臀部感觉到轻轻的拉力。
这一动作看似轻微,但不要做得太过,因为臀屈肌与双腿内侧肌肉相连,只需轻微的'拉力就可能造成损伤。保持这一姿势5秒钟,然后换腿,继续做同一动作。注意,整个动作过程中,膝盖的弯曲角度应该保持一致。
短袜滑行锻炼部位
肩膀,胸部,三头肌,背部下方,腰腹在这个动作中,你需要穿上短袜,并且在光滑的地面进行。以俯卧撑的起始动作开始,双手按稳地面,身体向后缓慢滑动,直至鼻子到达双手中央位置的上方;
接着,身体慢慢向前滑行,直至你的腹部接近全部超过双手的位置。继续前后滑动,尽可能多做。注意,手臂需要始终保持笔直,腰腹用力锁紧,背部保持成一直线。
臀部拱桥锻炼部位
臀部,大腿,腰腹,骨盆肌肉背部着地躺于地面,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躯干用力,慢慢抬高臀部离开地面,直至肩膀到膝盖之间的身体形成一条直线。
保持这一姿势1到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地面。重复这一动作,尽可能多做。注意,双眼不要看腰,头部应该始终平放在地面,眼睛凝视天花板。
瑞士球俯卧撑锻炼部位
肩膀,胸部,三头肌,腰腹膝盖及小腿位于瑞士球上,双手撑地,其他动作与标准的俯卧撑相同。你的腰部和背部必须保持挺直,下巴内收,做俯卧撑动作。注意,头部必须跟身体成一直线,双眼不要看球,因为颈部一旦弯曲就可能拉伤,或者失去身体平衡。
卧地提腿锻炼部位
背部下方仰卧在地,背部着地,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地上,手臂置于身体两侧。抬起双膝,缓慢向胸部靠近,双手轻轻握住膝盖后侧。保持背部始终平直着地
并保持这一姿势2到3秒时间,然后缓慢放下双脚。重复上述动作,尽可能多做。注意,身体从背部最上方到尾骨之间的部分必须全部紧贴地面,要避免弯曲背部,以免影响拉伸的锻炼效果。
平躺交叉拉伸锻炼部位
臀部肌肉背部着地躺于地面,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慢慢抬高右膝,靠近胸部,用左手轻轻抓住膝盖外侧,将它拉向左肩方向,主要适可而止,不要让肌肉有不适感。
保持这一姿势20秒,然后放下右脚,恢复起始姿势。换抬高左膝,重复类似的动作。注意,膝盖抬高时身体不要弯曲,注意头部、肩膀和背部始终平直紧贴地面。
1臂丛神经根损伤
(1)上臂丛神经根(颈5~7)损伤 腋、肌皮、肩胛上神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2)下臂丛神经根(颈8胸1)损伤 尺神经麻痹,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3)全臂丛损伤 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肋间臂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1)上干损伤 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2)中干损伤 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3)下干损伤 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1)外侧束损伤 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2)内侧束损伤 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指肌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掌指关节能伸直),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前臂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胸大肌(胸肋部)、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麻痹,前者则无此现象。
(3)后束损伤 肩胛下神经支配的肩胛下肌、大圆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小圆肌;桡神经支配的上臂和前臂伸肌群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关节韧带松弛或肌张力低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一)肌原性疾病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急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进行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其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平行,往往在肌萎缩部位伴有肌张力减低。由于肌肉萎缩、力弱及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站立和步行时特殊姿态,站立时腹部前凸与腰椎前弯,行走时呈“鸭步”,这是由于脊柱旁肌肉张力减低与萎缩,臀肌受损骨盆固定不良引起。前锯的萎缩、力弱与张力减低,站立与坐位时肩胛骨向上外方移位,同时胸廓和脊柱分离,呈翼状肩,检查者能将手指深入至肩胛骨与胸骨之间,系斜方肌、菱形肌肌张力减低所致。
2肌病同样于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呈平关系,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如多发性肌炎在急性期可见血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肌蛋白出现,肌酸增加,肌电图可出现纤颤和插入活动增加。
(二)神经原性疾病
1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的肌萎缩主要分布于肢体的远端,与肌张力减低有平等关系。由于肌张力减低腕关节、指与踝关节动幅增大,呈过伸过屈的异常姿势。根据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受损肌亦有选择,如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胫骨前肌麻痹最明显,肌张力减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现为足下垂。
单神经病(mononeruopathy)主要由外伤、缺血、浸润、物理性损伤等引起,如上肢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明显时,上肢的屈肌群张力减低明显,上肢伸肌群(拮抗肌)张力占优势,因而掌握背屈。挠神经高位损伤时,因肱三头肌瘫痪和张力减低而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及垂腕征,并因肱挠肌力弱和张力减低而使前臂在半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
2后根后索病变:脊髓后根、后索病变时肌张力减低是突出症状之一,以脊髓旁(tabes dorsalis)为代表有静止性肌张力减低,同时也伴有姿势性与运动性肌张力异常。患者仰卧位时胫骨甚至可贴床面,站立时膝关节部张力低,不能保持膝关节固定而出现“反张膝”,下肢肌张力低下较上肢明显。
3脊髓疾患 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g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多见于40岁以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均受累,因此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上肢有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和腱反射亢进。颈膨大的前角细胞严重损害时,锥体束症状被掩盖,此时上肢出现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被动运动肢体时动幅增大。②Charcot-Marie-Tooth氏病:早期在大腿下1/3以下出现肌萎缩,晚期肌萎缩可扩展到上肢的前臂下1/3以下,两侧对称。在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③急性脊髓前角炎:于肌萎缩部位肌张力减低,由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瘫痪与肌萎缩的范围较小,故萎缩的拮抗肌保存,而且它的肌张力占优势,因而经常伴有异常体位,如马蹄内翻足、足下垂等。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幅度增大,呈过度屈伸姿势。
4小脑性疾患:肌张力减低是小脑病变的常见症状,由于肌张力减低,使肢体产生姿势异常,如处于过伸过屈位,除了静止时肌张力表现低下之外,被动运动时也可见到明显的肌张减低,主运动开始与终止时缓慢,自觉无力,容易疲劳,由于肌张减低,腱反射也减低或消失,可见到钟摆动样腱反射。亦因肌张力减低和拮抗肌作用不足而出现“反击征”。
5锥体疾患:锥体束损害的急性期由于产生锥体束体克,在锥体束休克期内肌张减低,瘫痪的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无阻抗感。
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
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
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以减少出血。立刻用冷水冲损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局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防止肿胀。韧带完全断裂或怀疑并发骨折的,在加压包扎后必须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经过24~48小时后,损伤部位的内出血已停止,这时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按摩以消肿和促进血液吸收。在进行温热敷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宜太长,按摩时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渗出、水肿或发生再出血。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应注意动静结合,在没有疼痛感觉的前提下进行早期活动。基本痊愈后,应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关节的相对稳定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