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三角肌
手臂线讨论
三角肌
三角肌是全身最大的羽状肌。羽状肌是最有力量的肌肉。
肩痛 当中不要忽略三角肌的影响;很多是由三角肌前束&外侧束引发的;如果有痛点,要进行扫雷式按压。
三角肌的前中后束都会引发 疼痛 ,但有一个特点,它引发的激痛点牵涉的范围不会超过肘关节。
三角肌是外展中是特别重要的肌肉,参与肩的前屈、外展、后伸。
三角肌与冈上肌 一起用力,最大的活动在90-180度之间(外展)。如果有冈上肌肌腱炎,训练时不要超过这个角度,要注意渐进负载。
例如视网膜上有血管,为什么会呈现不出来,通过一个小的方法就可以呈现。
盂肱关节与肩胛骨呈1/2的恒定比例进行转动,称为 肩肱节律 ☞肩胛骨与肱骨的一种节律性运动。
冈上肌或三角肌单独瘫痪时并不影响手臂外展功能,但会影响到外展功能的力量和耐力,会降低。
三角肌 有很多 激痛点 时,临床表现是当外展90度时会出现严重的力量受损,甚至不能够完成这个动作。所以当一些人外展受限时,冈上肌、三角肌必须要检查。
外展时三角肌的前中后束同时进行收缩。三角肌的前&外侧束是引发肩痛的重要原因,三角肌外侧束(也叫中部纤维)在外展时稳定肩关节;三角肌内侧束在前屈时稳定肩关节。
三角肌后束,例如伸手挠后背、坐在驾驶室,伸手向后拿东西,是肩关节的后伸运动
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投掷类动作组合肌肉。
三角肌前束+喙肱肌+胸大肌的锁骨段+肱三头肌长头,常常作为一个功能单元同时受累。胸小肌也有可能参与前三角肌激痛点的活化。
肱二头肌的深面有两个肌肉,上面的是肱肌,下面的是喙肱肌。
如果三角肌受累,胸大肌就会限制住,这些肌肉,一旦受累则菱形肌、冈上肌、上斜方肌就协同加强,出现 一抬臂就耸肩 的现象,这种耸肩一旦成为习惯,就要去纠正它。
有很多客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破除他们的习惯。
三角肌的症状一般出现在运动当中,如过度使用、肩部不稳定(三角肌前束&外侧束没有加强,做手臂支撑的动作就会导致问题产生)。
如果客户向前外侧提15度时就会卡住的情况,要注意很可能是因为冈上肌的起止点病。这种疼痛去压迫尖峰时,还有可能造成非常明显的疼痛,即撞击肩综合症。它往往会连累到三角肌。
所以当有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处理三角肌,会有非常明显的缓解;然后再去处理冈上肌,就会彻底的痊愈。
对于三角肌的检查要作为一个常规的检查。
我们将这四条手臂线比喻为为鸟类的翅膀。
斜方肌和三角肌所在的臂后表线位于翅膀的顶部,在飞行过程中不停活动以张开翅膀。
胸大肌所在的臂前表线是翅膀的底部,为飞行提供动力。
臂前伸线是翅膀的前缘,用来控制姿势,对于我们是控制拇指。
臂后深线是翅膀外侧缘,提供精细的运动控制,是小指的精细动作调节。
方法对踝关节和髋都有效:通过带动大脚趾来去完成踝关节六个方向的运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旋前旋后。
训练拇趾、肩关节的精细运动:卡住对方的拇指进行摆动,可以帮助手的灵活性的建立。如手指习练操。
在上臂,两条浅层线以筋膜形态呈现,另外两条深层线则更多的以肌肉形态呈现。
手臂的设计是活动性胜于稳定性,这需要更多附加的与额外的组织来完成。
肩胛骨稳定性是一个张拉整体结构设计,软组织平衡至关重要。在徒手和运动治疗中,使之达到我们需求的最大运动性的正中位置,是重要目标。
要特别关注肩胛骨的X线,这个X支线是☞菱形与前锯肌。
前锯肌使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展,菱形肌使肩胛骨向上向内收缩。 如下图
前锯肌短缩,菱形肌被拉长,人会呈现驼背的状态。如下图
第一个人是正常
第二个人菱形肌缩短,骨盆前倾,驼背
第4个人骨盆后倾,驼背
例如 坐在椅子上,弓背+骨盆后倾+放松肩膀&胸椎,把注意力放在骨盆上。带动身体向前前倾,在前倾的过程中带动骨盆前倾,继续放松胸椎。会发现,当身体往前倾的时候,骨盆在前倾的过程中,胸椎会发生自动校准。如果胸椎发生自动校准,客户会很容易感觉到胸椎因为骨盆的影响开始慢慢变直。
但是有一种人会没有任何变化,原因有两个,①专注力不够,②前锯肌、菱形肌有问题☞非常紧张。
反之,前锯肌过长,菱形肌缩短,形成天鹅背☞平背的状态。
X的另一支是由斜方肌的下部及胸小肌组成。
斜方肌将肩胛冈向内、向下拉,胸小肌则在喙突将肩胛骨向上、向外拉。
胸小肌闭锁缩短状态及下斜方肌闭锁延长状态伴随出现,造成肩胛骨在肋骨上向前倾斜。注意肩胛骨前倾通常会背后胸腔后倾所掩盖。
肱二头肌的意义。
在徒手按摩中,对于小臂的放松,神经的减压都有莫大的帮助。
在二头肌短头的顶部,这个力量在喙突上被向上转移至喙锁韧带,这样就把力量转送到枕骨。
肱二头肌短头附着于喙突上的肌肉。如上图红色框
为缓解头前移或上颈部过伸,放松臂前深线的上部结构是治疗步骤之一,尤其对于那些经常提重物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旋前圆肌&旋后肌
胸大肌
胸大肌激痛点
肱二头肌短头和旋后肌都与桡骨相连接。由于前臂的旋前圆肌与旋后肌一起控制桡骨及拇指的旋转角度,所以我们习惯将其也包括在臂前深线里。
前臂☞里尺外桡。手背朝后=旋后,手背朝前=旋前。
体表定位 :肘关节,小臂终点,两条线中点定位☞两个肌肉——旋前圆肌,旋后肌。
手法 :触摸耻骨和桡骨,轻轻压住并往中间挤压,让客户放松,做屈手指握拳的动作,腕关节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他们的疼痛源自拇指本身或手指基底部的鞍状关节的压力,但他们的臂前深线都处于崩溃状态,通常多发于上臂-喙突或喙突-肋骨,连接的区域,并且多伴随肘关节的伸直。
唯一一个鞍状关节☞大拇指关节。
在功能学中,拇趾和脚趾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肌腱中,对于大拇指和大脚趾都是单独控制的。
激活肱二头肌&肱肌 ☞找到肱二头肌之后,把手放在大臂两侧去挤压就能挤压到肱肌。
如下图。用手压住大臂两侧,做屈肘运动,很多人会非常痛。激活两处肌肉之后,肘部的屈肘、伸肘的弹性会得到加强,包括在屈肘支撑的时候。
在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臂前表线有几乎一整圈的连接点,对上臂在身体前侧和体侧的运动有多角度控制能力。
背阔肌从肩胛骨外侧缘搭载了大圆肌,这三条肌肉缠绕并集成肌腱束,于肱骨前下缘并排相连。
背阔肌和大圆肌是协同肌。每一块肌肉都有协同肌。
找出 主动肌和协同肌 ☞主动肌是来完成一个动作;主动肌想稳定的完成一个动作时,就需要协同肌。当主动肌不稳定时,对于协同肌的处理非常重要。
如 肩关节不稳定 :①找到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的主动肌,②找出协同肌,③筛选出哪个方向不稳定,④先看主动机是否有问题,⑤再强化协同肌。主动肌和协同肌的动作一样,在于怎么去引导。
运动模式 :①首先操作者要非常明确自己要干什么,②明确对方问题在哪里,③让这个肌肉重新回到正轨。需要靠手引导,去感受,要专注。
附着点: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集结的肌腱束在肱骨前方下缘并排相连。☞如果能伸到这里去刺激,可以刺激到很多肌肉,沿着胸大肌向后触膜,也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屈肌群,挤在一起。得了肱骨内上髁炎的时候,会累,不敢屈肘,不敢拧东西。
越是肌腱附着的地方,越容易成为一个重灾区。
小臂前群肌附着于肱骨内上髁,小臂后群肌附着在肱骨外上髁。
髁☞长骨远端的膨大。
p174 段4。 臂前表线控制着手臂在身体的前面与侧面的大范围动作。胸肌和背肌这样的大肌群提供内收和伸展等大动作的推动力,如游泳划水打网球 。
拉伸胸大肌 :做手臂外展+后伸(手打开110度+做肩的后伸),①手放在亮蓝色☞外侧处,能感到很好的牵拉感,②手放在黑色处☞有相当一部分人,该区域没有拉伸感,所以肩关节的活动会受限。
胸大肌的不正确拉伸能引发三个关节的问题 :胸锁关节(与上肢连接的唯一一个关节),盂肱关节(肩关节),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有响声:①训练三角肌前束②训练胸大肌。
胸大肌分两成前层和后层。
胸大肌外侧部和内侧部的拉伸不同,内侧部拉不开,肩膀就打不开。
胸大肌内侧端靠 手去推去 拉伸 , 方法 :沿着胸骨压着胸大肌往腋窝处推,会发现肩部会有非常好的拉伸,且活动度得到增强。
胸大肌分三个部分: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
当胸廓固定时,胸大肌可作为整体来运动。如①肱骨内收+旋内,胸大肌的三个区都在参与,②肩膀屈曲,上部纤维让肱骨屈曲,③肩膀下沉,肋部区域参与。
隆胸、塑形 :①肩内旋+内收,②肩膀屈曲,③降肩。学会感知,不同角度,拉伸效果不一样。
肱骨稳定时胸大肌可以将胸骨锁骨更多的拉向肱骨,如扶住门框,手不动,躯干动,也能锻炼胸大肌。
相同动作☞四肢动,躯干不动;四肢不动,躯干动☞肌肉都能得到更好的强化和锻炼。
胸大肌可拉动整个胸廓,。助人能够强烈地吸气。在胸式呼吸时,拉伸强度更大。
胸大肌参与肩膀的三个运动。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要配合练习。
锁骨下肌
如图黑色箭头,被隐藏在胸大肌下方锁骨区深面。一方附着在第一肋上,紧邻斜角肌;另一端附着在锁骨下,通过锁胸筋膜和胸小肌连在一起。
锁骨下肌出现疼痛时,是锁骨下横穿的疼痛,很多人拇指、食指、中指会感到疼痛。
胸大肌的激痛点
如图,有不同的痛点☞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
胸大肌的激痛点,会出现胸部疼痛,但这种疼痛的症状要和其他肌肉区分开;激痛点和其他内脏的疼痛也要区分。
①临床上, 心绞痛 的诊断有时候是在没有明显证明的情况下,源于心肌缺血引发的;而有的人是胸大肌的痛点引发。建议客户先去医院排除心脏的问题,再做治疗。
②有很多人会说, 乳房酸痛 (女性),乳房有一种充血的感觉,与对侧相比,患侧略增大,但不硬,有可能是淋巴引流引起的问题。处理完胸大肌也可能很好地得到处理。
激痛点:先解除疼痛,在做功能性运动。
在一些矫正措施中,对于臂部前表线开始处——胸大肌来讲,要在不同的角度去做,因为牵涉到锁骨、胸骨、肋骨三个不同地方。
③对于胸大肌有疼痛的人,睡眠时,把手放在胸前交叉来睡觉,胸大肌是短缩的,胸大肌会有一点点紧张。
工作体态&健身房体态☞教育客户在任何时候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临床按摩解剖学基础
胸大肌的触诊☞
运动解剖专攻小群,每个星期三分享日都热热闹闹的,小伙伴们不但在学习和分享中不断提升分析和讲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覆盖面越来越广,相互讨论中,更加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认识。5月份我担任了总结的任务,于是记录如下:
分享内容:
1、结合《太极跑》、VFF跑步训练营、吉野冈的跑步书籍的阐述,综合关于跑步的共同观点。
2、要点:
针:脊柱挺直,中轴线稳定核心收紧。
绵:四肢放松,柔软无对抗。关节放松、打开。肌肉放松。
正确跑姿:躯干在中立位,高效省力、减少损伤。
3、检查身体稳定:
站姿检查:自然站立、保持中轴线稳定竖直、核心收紧,四肢放松。站好后被按压不倾斜、推动感觉手提软绵不被推倒,身体核心收紧。
被测试人站中心,环抱双臂、闭眼。4-6人围成圈,半径15米,推动被测人肩膀,中间人顺势移动,像球一样自由滚动,核心稳定。
精华语句:
在身体内找到中心
在感觉中感知中心
在头脑中看到中心
在精神上拥有一个中心
总结:
正确的跑步状态:
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耳朵、肩膀、髋部和脚踝在一条直线上。核心收紧,四肢肌肉关节放松,身体前倾,重心驱动带动身体往前,主动迈腿,前脚掌着地,脚落在身体正下方,足弓吸收冲击。速度越快,身体倾斜的角度越大。
通过这节课学习,联想到上次分享脊柱中立位的概念,跑步运动也是强调了这个概念,再次深化了脊柱中立位的重要概念。
分享内容:
1、核心肌群五大肌群:脊柱屈肌、脊柱伸肌、髋伸肌、髋屈肌、盆底肌。
2、核心=中心,是运动功能和耐久性的关键表现。增强功能需要持续性训练。
3、腹部肌肉维持腹压、维持腹部核心生态环境。对呼吸起重要作用。腹肌包括腹横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4、怀孕时腹直肌和腹横肌被过度拉伸。最好的产后恢复是产前运动。
5、核心的练习:生活中要核心意识参与、自我管理意识,坐、站保持正确姿势。建议:瑜伽幻影式配合横向呼吸。
总结:
李哲老师关于腹部肌肉口诀:腹内斜扇子面、腹外斜肌插口袋,腹横肌裤腰带,中间夹着一直板(腹直肌)。
教练也这样教导我,平时走路和坐着的时候都要收紧核心,参与身体运作的肌肉群越多,消耗就越大。
腹部肌肉是核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强调腹部肌肉的同时,需要注意背部肌肉的加强,这是一对平衡肌群,肌群的平衡对脊柱挺直起着重要作用。
分享内容:
颈椎很瘦弱但是要支撑三公斤的头部,因此把阿特拉斯这个大力神的名字赋予第一颈椎。脊椎的五个生理弯曲让它更好更能承重,所以要保护好脊柱的每个弯曲。学会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和枕下肌群的触诊,通过按摩缓解头痛。枕下肌群是颈部、头痛的关键,后表线的功能中心,平时要注意放松枕下肌群。枕下肌群连接了眼球动作到大脑、背部肌肉信号的传入和传出。最后,强调了呼吸和颈部的关系,正确的呼吸是腹横肌和膈肌参与,下胸廓的运动,如果耸肩,肩部肌肉缩短紧张,斜角肌收缩,会引起肩部疼痛。
对于枕下肌群的训练是收下巴。呼吸的练习是普拉提和瑜伽的基础练习,可见呼吸运动对于整体的影响是很大的。
分享内容:
斜方肌和三角肌练的好,穿衣服都会更好看。斜方肌就像衣架一样能把衣服撑起来。而且,斜方肌也支撑着颈部的健康,起到保护颈部的作用。
斜方肌上束发达会让头显得大、脖子粗,平时注意不耸肩-沉肩、打开双肩-不内扣,有助斜方肌看起来没那么发达。
斜方肌覆盖颈部和背部,面积非常大,位于浅表,分为上中下三束,容易受伤。比如落枕属于急性损伤,长期伏案或者扛重物劳损属于慢性损伤。斜方肌的损伤都会影响颈部健康。
上交叉综合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斜方肌被拉长。多数人表现为上斜方肌紧张而中下束薄弱。练习胸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相应做背部的训练,前表链过紧会拉长后表链,使身体失去平衡,受到损伤。
最后,记住关键字:沉肩、沉肩、沉肩!
分享内容:《脊柱放松操》
第一节 腰段延展
第二节 脊柱后段拉伸
第三节 胸段、颈段拉伸
第四节 脊柱胸段延展
第五节 下肢伸展
第六节 上肢伸展
通过六个动作对脊柱颈段、胸腰连接区段和腰段的纵向柔韧性练习,拉长椎骨距离,舒展椎间盘压力,让脊柱得到充分休息和缓解压力,达到放松和滋养的目的。
脊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承受各种压力,特别是久坐和负重。现代人最普遍的错误就是久坐、含胸和葛优躺,这些行为给脊柱带来特别大的压力,使脊柱劳损,经常睡前做脊柱放松操放松脊柱,对脊柱健康特别有益。
分享内容:
膝关节是由胫骨和股骨关节、髌骨关节以及中间的关节软骨构成,膝关节可做屈伸运动,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扮演者“轴承”的角色,因压力和使用频率受损伤,与机械不同的是,机械零件磨损可以置换,人体不太容易。
膝关节损伤占运动损伤总值的25%,因为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骨连接,下肢的转向、变向都要膝关节协同。
膝关节损伤之一是前交叉韧带损伤,过度外展、过伸、急停急转等突然失去受力点导致。比如足球运动员一脚踢空。
股骨和胫骨之间两块半月形的纤维软骨是半月板,当下肢负重,处于足部固定,膝部略屈的位置,关节突然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损伤。日常劳作、生活中,挑、抬重物,或骑自行车匆忙下车站立不稳之际;或在激烈的足球、篮球等运动中,运动员拼抢时,都可能发生半月板损伤。长期从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车修理工,反复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损严重,也会损伤。
髌骨末端病因为反复伸膝动作引起劳损。
预防膝关节疾病:
1、运动前热身,15-20分钟。
2、注意运动环境安全(比如地滑)。
3、运动后要整理放松。
4、加强腿部肌肉力量。
5、对自己运动能力清晰,不要逞能。
分享内容:
呼吸是人最自然最普通的、24小时不间断的生理现象。但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呼吸是由鼻、口、气管、肺、支气管、横膈膜、盆底肌、胸廓共同作用之下,进行气体交换的生理行为,鼻子是呼吸的重要器官之一,有完美的生理结构优化空气,而用口呼吸弊端很多。呼吸长短与生命有关。
小婴儿睡觉时腹部有规律的起伏,当孩子紧张时背部肌肉僵硬、肩膀上耸,呼吸方式由腹式呼吸转为胸式呼吸。人在哭的时候因抽泣耸肩膀,是向上的力量带动,而笑的时候是向下的力量呼吸。短跑是断续性急促呼吸相结合,而太极、瑜伽、禅观都是用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更有效,做功少收效大。用腹式呼吸可以打通横膈膜,有四种训练姿势:初级仰卧自然呼吸、初级侧卧自然呼吸、初级俯卧自然呼吸、静坐。
最后介绍了差额呼吸法和呼吸终极境界。
这个五月是一个收获满满且欢乐无比的五月,最有效的学习是输出,最快速的成长是抱团,在这个欢乐的氛围中,枯燥的书籍和知识,变得趣味无穷,最后黎群主的提议,让我感到更加野蛮和疯狂!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背阔肌
肩袖肌群
背阔肌
背阔肌、大圆肌、胸大肌,是肩部最有力的内收肌。
背阔肌是全身最大的扁肌。背阔肌,对肩和髋的影响很重要。背阔肌位于后背中部。
背阔肌的疼痛,往往容易被忽略,是肌筋膜疼痛的根源,如果双手长时间过度上举,也是腰背痛的重要原因。
圆圈处☞胸腰筋膜
背阔肌:手臂线、功能线。
背阔肌连接身体上和下两部分,影响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背阔肌下角和肩胛骨有附着,会影响肩胛骨的运动;背阔肌同时附着大臂上,大臂也会影响肩胛骨,肩胛骨影响锁骨。所以☞背阔肌会间接影响颈部姿势。
人是一种连带关系,关节互相连接,这种连带会因为一个地方的长期劳损,从而引发一种“地震带的效应”。波及的范围看损伤的程度有多大,看其所在的区域。
如果核心肌肉位于大关节附近,如肩关节(肘、髋、膝、踝),如果在这些关节周边出现“震源级”的肌肉损伤,就会对整个关节造成隐形伤害,这个关节一旦出现伤害,如膝关节受到伤害,髋和踝也会有问题。关节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构。
通过局部看整体,也要通过整体看局部。
胸腰筋膜连接在腰椎、骶骨、髂棘上面,所以背阔肌影响躯干骨盆的姿势。
背阔肌对肩关节伸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如背阔肌分上下两部分,把手放在肩部下方,让手从下向上抬起,如下图粉色箭头手放在对方腋下,亮蓝色箭头让客户往下降,这个力量会对肩胛骨、背阔肌有强有力的活动。
背阔肌有一个动作是高度活跃的,调整骶髂关节时会用到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是评估肩胛下肌的。
方法 :手伸出去做来回运动☞伸出去-收回来,这个时候背阔肌的力量会得到非常明显的高度的活跃。
背阔肌无力的人会让他做高度活跃,包括肩部下压的抗阻运动,去完成对背阔肌的训练。
臀大肌背阔肌都在帮助固定骶髂关节,所以背阔肌对骨盆的影响非常重要。
同时刺激背阔肌时,要会区分背阔肌的①②区。
刺激背阔肌的动作:当上臂内收+伸展(大臂向后),肩胛骨会有一个强力的内收动作,能够帮助我们纠正胸椎。
即弯曲手肘双手向躯干两侧打开内收向后(手肘贴着胸腔往后走,收的就是背阔肌)。肩胛骨会有明显的内收,会让胸椎很好地往前挺。
这个过程刺激的是 ①区, 因为胸椎的弯曲在5-9节。背阔肌附着在第七胸椎上面。
刺激 ②区 ,只需要让上臂往后强力的伸展,伸展到一定位置时会产生内旋。比如让双手自然下垂,拇指朝前,控制拇指一直摆到不太好控制了,肩关节不由自主地发生肩关节旋内(两拇指会指向对方),此时就是背阔肌有强烈的收缩,对于缓解腰痛有帮助。
但是背阔肌的强烈收缩,肩部有明显的往前去的趋势,所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没有练好,需要特别关注一下。
当肩部下压时,胸大肌是背阔肌的协同肌。
背阔肌与腹肌相互交错,协同工作。
腹外斜肌固定下部肋骨(9-12),有些时候会意识不到当腹肌没有有力加固时,背阔肌就会产生代偿。处理背阔肌的时候需要关注腹外斜肌。
激痛点
背阔肌可引发恶性的肩胛骨的下背疼痛,这种下背痛没有办法通过姿势的改变得到缓解。
背阔肌无力时会变长变得松弛,所以这样的牵拉很少能引起疼痛,所以必须去强化力量。
背阔肌和腰方肌的痛点,与骨盆的功能障碍有相关性,此处略。
如何矫正背阔肌:①向下拉、降肩运动时,让患者上臂保持垂直状态(不要伸到肚子前面去,肘关节在身体两侧)。
②如有必要,睡觉时在腋下与肘关节之间垫一个枕头,防止背阔肌出现短缩状态。
③或者运动之后,多做15-20分钟的恒温热敷(热水袋,盐袋)也很有效,尤其是这种疼痛引发障碍的人。
④网球、理疗球、泡沫轴,针对痛点进行按压放松。
臂后深线起自胸椎上部的棘突和第七颈椎。
胸椎分为上胸椎(1-4)、中(5-8)、下(9-12)三部分。
菱形肌:螺旋线(与前锯肌相连)、臂后深线(与冈下肌相连)
肩胛提肌的缓解☞处理胸锁乳突肌。
冈上肌的缓解☞处理冈上肌。
处理枕下肌群+头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冈上肌,☞颈部会非常舒服。
臂后深线的另一条支线,起于枕骨下外侧面的头后上直肌,和肩胛提肌一起从前4节颈椎横突的后结节继续向下。
肩胛下肌作为臂后深线复合体的一部分,在肩部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肩袖肌群 包括四块肌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肩胛下肌 。
肩袖肌群的功能:外展(冈上肌)、外旋(冈下肌&小圆肌)、内旋(肩胛下肌)。是一个复合体。像眼球。
肩袖肌群对于固定盂肱关节非常重要。三角肌前束&外侧束加固,肱二头肌长头加固,在处理肩袖肌群之前必须要处理这些。
大鱼际按压疼痛,臂前深线有问题;小鱼际按压疼痛,臂后深线有问题。
p178段3。 臂后深线 (大致等同于下肢的体侧线) 与臂前深线共同调整肘关节的角度,以限制或促使身体上半部在蜷曲姿势时的侧向运动,并且提供从手外侧到肩后方的稳定性。
臂后深线+功能线
如图。体侧线+手臂线
手臂支撑中,背阔肌对于髋、腰的稳定极其重要。
思考做一个动作时,看它涉及了那些线条。通过一个肌肉反应一个线条,如臀大肌、胸大肌。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手臂线讨论3:臂线与下肢路线的比较
功能线&后功能线
后功能线如何应用?(产后的人如何调整)
下肢:髋骨,股骨,胫骨(粗),腓骨,足
上肢: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手
无论从骨骼的构造还是从数量来讲,上肢与下肢都极具相似性。大臂骨与股骨相似。
除了在骨骼方面类似之外,肌肉同样也表现出了相似性。
p187总结:人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四肢是如何发育而来的?完成这些对比性的研究,对于功能性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协调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追求的。
激痛点,可以缓解客户疼痛,可以让关节灵活度变大,but在人们的印象中觉得我疼痛了,我的疼痛减轻了,那么我是不是就能够认为我的问题解决了呢?实质上这属于最低的需求。
什么叫功能性训练、功能性康复?实质上我们要去做到的就是要尽可能的让客户回复到它应有的功能状态来,甚至都要超过他原有的功能状态。如果超过应有的功能状态,我们会发现,这个人无论精神状态还是他的关节肌肉的协调性都是非常好的, 我们最终是要建立客户的协调性 。(功能线当中就会讲到协调性。)
p188 段1。 臂前深线连接大拇指的内侧,如同下肢的前深线连接到内侧的足弓与大脚趾;臂后深线连接至小拇指,如同体侧线连接到外侧的足弓与第五跖骨。
臂后深线肱三头肌与前表线股四头肌
臂前深线肱二头肌-胸小肌,后表线股二头肌-骶结节韧带
臂前表线胸大肌-背阔肌,前深线腰肌与其他屈肌
髂肌对应肩胛下肌
臀小肌对应冈下肌
臀中肌对应三角肌
三角肌分为前中后三束
髋外展肌从前到后依次是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大肌
阔筋膜张肌+臀大肌=髋部三角肌
以步态为例,人走路时要迈开两条腿,同时,也是摆动两个手臂的。摆臂你迈腿都是有肌肉参与的,如果某个人上肢的力量,肌肉力量到位,很多东西就可以让步态更好,肩膀也会变得更好。
功能线应用的比较多,尤其在处理产后的客户中。
首先了解客户的第一需求很重要。要沟通,学会走进客户的世界。
做功能康复时最忌讳①自以为是,②走进不了客户的世界。
功能线从臂线开始,跨过躯干表面,延伸到对侧骨盆和下肢。其中一条跨过身体的前侧,另一条跨过身体的后侧。因此左右两条线跨过躯干呈x线。第三条线为同侧功能线,从肩延伸到同侧膝关节内侧。
功能线分三条,前、侧、后功能线。前功能线和后功能线用的比较多。
功能线从手臂线开始,这是一种连接。手臂决定功能线的强度。如果一个人的胳膊很细,没有力气,一天就在电脑前,其功能线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功能线很少发挥调控站姿的作用。
姿势分三种:站、坐、卧。训练时,可采用仰卧位(训练前功能线),俯卧位(训练后功能线),侧卧位(训练侧功能线)。
功能线主要借助对侧力量的补充而发挥稳定和平衡功能,或者增加推力。例如投标枪或投掷棒球
功能线向下传递拉力,或向上提供稳定力,以固定上肢的支撑部。
在躯干和大腿之间,在最核心的地方在腰和骨盆、大腿中段。上肢的调整当中,对于功能线的调整是特别重要的。
例如对于扣肩的人。
有一种常见的姿势代偿模式与功能线有关,那就是明显的旋转倾向。它常常与惯用手或特定动作有关,此动作影响到六条功能线的张力与协调性。
旋转倾向:指很多人发生躯干的扭转,或有的人发生骨盆的扭转。
惯用手或特定动作:经常用右手的人去干,或多或少向左侧发生扭转,与职业有关,如理发师化妆师。
除了侧功能线外,前功能线与后功能线都有交叉。
六条功能线分别指:前功能线×2,后功能线×2,侧功能线×2
功能线跨越身体与对侧肢带连接,使力臂延长,肢体运动就能获得更多的驱动力及准确度。功能线呈螺旋形分布,并且总是以螺旋模式起作用。
交叉训练,如激活右侧胸大肌,右腹直肌,然后马上激活左侧的长收肌和耻骨肌。
后功能线
后功能线BFL,起始于背阔肌远端,向下到达背阔肌中心部位稍下方,与腰骶筋膜表层结合。
腰骶筋膜=胸腰筋膜,这里的张力特别重要。腰下背部的慢痛,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胸腰筋膜这儿的张力出现了问题。
后功能线连接臀大肌、股外侧肌 。所以激活臀中肌,股外侧肌非常重要。
髂胫束前面的支线,对于膝关节的疼痛的处理非常有帮助。
后功能线如何应用?首先关注背阔肌、臀大肌。 这种交叉的方式对于一个关节的影响特别重要,这个关节是骶髂关节。如图
任何关节的稳定就是两种稳定:结构性(靠韧带),功能性(靠肌肉)的稳定。
正常人群中,一个关节的稳定是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但有一些人出现韧带拉伤、关节松动了,要重新进行稳定的话,只有进行肌肉的训练,即功能性的稳定。
腘绳肌的过度拉伸、久坐的人等等,导致骶髂关节疼痛的人,排除骶髂关节炎,只要因为姿势引发的,或者不稳定引发的,尤其产后的人。
产后的人中有的人会出现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恰恰为骶髂关节的不稳定埋下了不好的因子。在怀孕过程中骨盆的状态,随着宝宝进入骨盆,骨盆呈现向外旋的状态(例如抓住衣服向后拉,就是外旋),骶髂关节受到挤压而出现疼痛。
在怀孕过程中,腰部的过度凸出,臀中肌的无力,尤其对于不经常运动的妈妈们,出现下背痛怎么都解决不了,会发现10个人里有5成的人,不是胸腰筋膜的疼痛,而是骶髂关节的问题☞松动,剩下5成里有一部分人臀中肌无力,还有一部分人是骨盆不稳定造成的。
后功能线对于稳定骶髂有怎样的意义?就是功能性稳定 。
如做一个骶髂关节功能性稳定的动作,必须做 骨盆的内旋运动 。
给产后的人做一些功能型运动,在怀孕的过程中,很多女性的骨盆出现了向外旋、肌肉的无力,造成骨盆不稳定,要做骨盆的内旋运动(翘臀的动作就是骨盆的内旋运动)。
骨盆本身不能主动做运动,靠下肢或脊柱。脊柱下面连着的骶骨,在骨盆中间,下肢在骨盆两端,所以下肢的调整特别重要,用髋内旋的运动来完成骨盆的内旋运动。
在骨盆修复中,让客户去做髋内旋运动,在仰卧、站立、行走时分别去做。如让客户仰卧去做,让骨盆、骶髂、髋关节不负重,在这种情况下来完成骨盆的内旋训练。从20-30-40-50每天递增。
之后站立做髋内旋运动,脚下踩于瑜伽砖,让悬空的腿做内旋运动。这是自负重。第二周。
第三周,做髋内旋走路。
先把髋内旋做好,髋内旋可以帮助臀大肌建立弹性,对于后功能线都有拉伸。如在做髋内旋运动时,仰卧、俯卧、侧卧、站立、行走去做。通过三周时间,骨盆得到很好训练,接下来该固定骶髂关节了,练臀大肌、背阔肌。
骨盆的问题有很多人都是单侧的,如图,右侧骶髂关节痛。
例以产妇为例,产后2个月,右侧骶髂关节痛。①先练习以上步骤,做髋内旋运动,练习三周。
②右侧骶髂痛,就做右侧臀大肌和左侧背阔肌的训练。
背阔肌训练时,背阔肌有一个动作在肌电图中得到最大显示,手臂后伸+内收,同时完成这一动作。但很多人很容易做错,就是让手臂贴着后背来走,这没有让背阔肌得到最好的最大能力的训练。
臀大肌训练目前容易走向几个误区,臀大肌的2区,一直训练不到。
臀大肌靠近骶骨的一侧很容易练的,但会发现②区与股外侧肌、腘绳肌、髂胫束交接的地方很多人练习不到,导致臀形出不来。
激活的前提是让肌肉先启动☞启动=变硬。
在后功能线中,特别强调背阔肌、臀大肌的联合性协调性的训练特别重要。该如何协调?p196-197
瑜伽里(手向后伸)的蝗虫式
俯卧,抬高一侧手+对侧下肢,这一动作会牵扯到后功能线。是在训练背阔肌、平衡的运动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动作。但是只做到了功能修复的第二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学会怎么启动后功能线
第二个层面:通过用一个动作来启动
第三个层面:让一个人去做一个动作,哪一个个肌肉先启动,用语言或手来诱导受试者肌肉协调性收缩
第四层面:强化训练
这手相后的皇城是单手加单腿,先帮助启动再过渡到自己启动练到酸反复的强化一组功能的运动,会发现客户整个下背部的地方会非常舒服。
例如:一个小时里只做四个动作,①仰卧,俯卧做髋内旋,②站立做髋内旋③行走时做髋内旋,④先强化背阔肌臀大肌
或者④手向后伸的蝗虫式,启动背阔肌臀大肌
⑤站立,左腿后蹬+右手向后向内收,启动后功能线。建议髋外旋一下,启动臀大肌。
后功能现还包括股外侧肌,所以同侧背阔肌、对侧臀大肌+股外侧肌,让髋外旋一下,臀大肌就会很好地启动。
为什么做髋内旋,让骨盆得到有效的纠正。如果让客户一个小时内做以上动作,做完之后腰痛,骶髂疼痛都会得到很好的缓解。但这不是万能药,客户可能是臀中肌无力或者下腹无力。
尤其下腹,突出对骶髂的疼痛,都起到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影响。
后功能线对于男士也要考虑髋内旋运动,不能省略。
髋内旋运动的发挥余地比较大,如不屈膝的髋内旋的角度<屈膝+髋内旋的角度。如大小腿呈90度和直腿☞做髋内旋,角度不一样。建议做俯卧的屈膝+髋内旋,站立的屈膝+髋内旋。
如下图,图2和3,2ok,3错误,因为没有进行骨盆的稳定和髋的稳定性练。
走路时自己不会知道自己的错误,好多人也看不出自己有问题。
不要去说自己的客户有问题,要让客户认为自己真的有问题。这种问题靠评估+靠照片呈现。并做好隐私保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