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营养不良有以下症状:
1、如果发病患儿是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体重会不明原因的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在逐步减少,有的还会有皮下水肿现象发生,这时候你会发现各种器官的功能发生了紊乱,无法正常工作。
2、这种孩子,大部分会比较挑食影响了蛋白质的摄入和吸收,慢慢的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于最后消失,首先是腹部,其次是躯干四肢,最后会反映到面部,皮肤会很干燥,面色很苍白,不红润。
3、患儿没办法像别的孩子一样,跑来跑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那是因为他的肌肉,没有力量,很松弛不紧绷,到后期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
4、肌营养不良最明显会影响到的是孩子的身高,会比同龄的孩子发育迟缓,即使在骨龄没有闭合的情况下,也会很早就停止身高的增长,而且会体型偏瘦,浑身没有什么力量样子。
小儿注射预防针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儿预防针注射方法
1、皮下注射法
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部位一般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2、皮上划痕法
如卡介苗,采用此法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中上部,也可用皮内注射法。
3、皮内注射法
如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在前臂内腕侧。
4、肌肉注射法
如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部位多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及臀大肌上外侧。
5、口服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如小儿麻痹糖丸。
6、其他方法:
如喷雾法、气雾免疫法等。
疫苗接种一定要避几大误区
孩子接种计划疫苗就够了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坤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人们急需走出5个误区。
误区一:“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
陈教授说,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误区二:“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
陈教授说,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接种疫苗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忌症,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
误区三:“孩子只要接种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内疫苗就足够了,其他疫苗没必要接种”
陈教授说,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为宝宝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单;或者选择更新升级的疫苗替代计划免疫内疫苗,因为新一代技术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误区四:“没有必要自己花钱打疫苗”
陈教授说,以甲型肝炎为例,据测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费用约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约需5个月,月花销3000元,共需15万元。与其相比,接种一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很少的`钱。疫苗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疾病对健康的损害。
误区五:“接种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没有必要”
陈教授说,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护。早预防、早受益,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导游等高危群体应当接种。
肌肉跳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需要太在意, 肌肉的跳动是一群肌肉细胞收缩所引起的,在医学上称为肌束颤动。肌束颤动的面积大小,颤动幅度可不相同,小颤动能感觉到但是看不到,较明显的颤动用肉眼就可以看出来。大部分肌肉跳动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但无需太挂虑,它因在疲劳或压力比较大时出现,喝茶或咖啡也可出现,少数人可能是体质因素而容易常出现,这种跳动大部份是间歇性。如肌肉跳动并没有伴随著肌肉的无力与萎缩的话,肌肉跳动通常是良性的。许多人曾经有过眼皮跳动, 其实就是一种良性的肌束颤动。 不过肌肉跳动也可能是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症状,如肌肉跳动并伴随著肌肉的无力与萎缩的话,则可能有神经或肌肉病变,应到神经内科检查。 治疗上应避免疲劳、压力过、大量喝茶、咖啡,可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B、烟酸、钙片等维生素,营养肌肉神经药物,活血化瘀,针灸理疗等。 如伴有关节运动和强直在医学上称之为抽搐,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烈收缩或抽动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抽搐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营养、代谢、免疫、以及精神因素等,目前人为可能与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抽搐可分为全身性抽搐和限性抽搐,您所描述的症状应是局限性抽搐 ,主要考虑1、习惯性抽搐,多见于儿童、青年、无器质性病因的抽动,常表现为瞬目、摇头、甩颈、耸肩、怪相或肢体怪异动作等。自己难以控制。动作刻板,无目的性,情绪激动,劳累更易发作,治疗上以心理治疗和控制抽搐药。2、不定部位的抽搐,多于药物有关,停药即可。
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儿童接种破伤风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两岁以内要定期注射。还有一种情况,创伤后,尤其是深度创伤,需要预防破伤风感染。一般伤口清创缝合后,应在伤后24小时内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可以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也可以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脱敏注射。破伤风注射可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是手臂三角肌附着处或臀大肌外侧。伤后24小时内打破伤风针效果最好。
另外,有些病人会因为静脉注射而得破伤风。此时注射剂量成人不超过40mg。如果是孩子,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不超过08mg/kg。最后,破伤风前要注意皮试。如果皮试阴性,一般没有过敏的风险,可以一次性注射。如果皮试呈阳性,需要脱敏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抗毒素的应用中,要注意皮内过敏试验,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果过敏,需要用脱敏法注射。另一种注射方式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疗法,也是一种被动免疫。可直接注射入体内,无需皮内过敏试验,免疫效力更强。破伤风抗毒素通常用于深而大的伤口。
因为高度怀疑破伤风感染,破伤风抗毒素可以防止其感染。可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但注射前必须做皮试。将一个小橡胶球注射到手腕的掌心,确定是否会出现过敏阳性症状。如果皮试阴性,一般可以打针治疗。注射部位,如果是皮下注射,可以在三角肌处皮下注射。如果是肌内注射,可以在三角肌中部或臀部外侧上部进行肌内注射。
如果皮试呈阳性,脱敏注射是必要的。这种情况下,破伤风针稀释后分四次注射,每半小时一次,完成注射需要两个小时。尽快清洗和清创不洁或污染的伤口,这是任何疫苗都无法替代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就地清除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尽早用流动水冲洗伤口5-10分钟,冲洗水量不少于1000ml。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剪掉头发。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接种,因高危因素耽误转运的伤员,应考虑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可能会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