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器选择什么牌子的,或者是什么材质的?

拉力器选择什么牌子的,或者是什么材质的?,第1张

其实

拉力器

最主要的是弹簧

其他的质量差不多,

就是

品牌效应

弹簧

A碳钢及合金钢:制造弹簧时,常加矽、锰、铬、钒及钼等

金属元素

于钢

中以增加弹簧之弹性及疲劳限度,且使其耐冲击。

a大型弹簧多用热作加工,即弹簧材料高温轧成棒,再高温加工成形后,淬火于780度~850度左右之油或水中,再施以400度~500度的温度回火。

b小型弹簧,先经退火,再用

冷作加工

,卷成后再经硬化回火,如钢丝、

琴钢丝

或钢带。

c琴钢丝是属高炭钢材(065~095%)制造,杂质少,直径常小于1/4时经过轫化处理后在常温

抽成

线,其机械性质佳抗拉强度及轫性大,为优良的

螺旋弹簧

材料。

d

不锈钢线

用于易受腐蚀处,承受高温可用

高速钢

及不锈钢。

e油回火线含碳量06~07%应含锰,06~10%常用于螺圈弹簧,

f

板弹簧

常用09~10%之

普通钢

,其

较高级

者则使用

铬钒钢

及矽

锰钢

2非铁及非铁合金钢:

a合金不能藉热处理使之硬化,只须卷成即可。

b作弹簧用铜合金者有

磷青铜

,黄铜等,弹性较钢为劣燃

耐蚀性

强,一般使用于化学机器之弹簧,又因非磁性关系可使用于电气测定器用弹簧。

c孟纳合金(Monel)为铜及镍之合金,用于食品工业,以K表示。

d英

高镍合金

(Inconel)(75%Ni,15%Cr,10%Fe)在高温(700度F以内)不会有

松弛现象

,用在锅炉,

涡轮机

及喷射引擎内的弹簧。

3橡皮弹簧:

a功用为吸收震动及冲击运动用。

b树脂材料中有很多亦可作为弹簧材料。

A、由题,某人用600N的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600N.故A错误.

B、由于四根弹簧并联,每根弹簧受到的拉力相等,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均为150.故B正确.

C、D每根弹簧的伸长长度为x=16m-04m=12m,弹力F=150N,则由胡克定律F=kx得,劲度系数k=

F
x
=125N/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看不出肌肉是因为你身体的表面脂肪太厚了,将肌肉包裹住自然看不出来。你自己看下图你就明白了。

想让肌肉有线条感,至少要让身体的体脂率降到10%左右。

减脂的话一个是控制饮食,从总量和营养素比例控制。另外一个就是要增加有氧运动。比如每天以8~10公里的速度慢跑30分钟或以25公里的速度骑行30分钟都可以很好的减脂。

A、由题,某人用600N的力,四根弹簧并联,每根弹簧受到的拉力相等,故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均为150N.故A正确.

B、C每根弹簧的伸长长度为x=16m-04m=12m,弹力F=150N,则由胡克定律F=kx得,劲度系数k=

F
x
=125N/m.故B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600N.故D错误.

故选A

劲度系数应该很容易算,每根弹簧的弹力为150N,每个弹簧被拉长的长度也都是一样,为16m-04m=12m,因此劲度系数为k=150/12=125N/m

而对于人每只手受到的力,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你可以这样想:如果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一个人用600N的力把弹簧另一端拉长到16m,那么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求出劲度系数,而且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弹簧对墙的作用力也是600N,这道题只是把墙换成了另一只手而已,那么两只手受到的力应该都是600N。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

 有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广播前一般都会预先准备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好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广播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科学的广播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1

 各位听众:

 大家好!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xx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中国的特色科普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中国科普立法

 20xx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xx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xx年南京市颁布《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欢迎再会。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上周,我们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副拉力器和一个有斜度的支撑器,一辆小车。

 开始实验了,首先,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拉力器与小车互相钩挂在一起,并放在距离桌面15CM高的斜坡上,我把拉力器往坡上拉,指针指向了25牛,我继续吧拉力器往上拉,这时支撑器距离桌面的距离是12CM,指针指向了2牛,记录员张博蕊认真地把记录下来,我们把支撑器跳到距离桌面9CM,仍然把拉力器往上拉,这时指针则指向了14牛,最后我们又把支撑器跳到距离桌面6CM处,继续用拉力器拉着小车向斜坡上前进,拉力器却指向了09牛。通过以上的实际操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坡度越大拉的越费力,相反坡度越小,拉得越省力。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我顿时想到了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遇到过以上的情况。当我骑自行车骑到有坡度的路段时,我会感到很费力,当我骑到下坡路时,我会不费一点力气,车子组度滑的非常快,这真是个奇妙的科学实验呀!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3

各位听众:

 大家好!我是。

 兔子—是大家常见的动物,相信大家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兔子的眼睛里的红色,其实是哭出来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吗

 每个动物的身体里都有血液吧!兔子的眼睛原本是白色的,但是兔子的血液流到眼睛里,兔子的眼睛就变成红色的了!听完之后,你还会相信,兔子的红眼睛是哭出来的吗

 蜗牛嘛,雨后大家都会见到,把蜗牛放在干燥的地板上,蜗牛爬过的轨迹,会留下一条闪闪发光的线条,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哟!

 就是:蜗牛的腹下有一种会分泌液体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这种东西会帮助蜗牛不会迷路。

 感谢收听。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4

 科学普及

 Hello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xx,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本周是我县教育系统第二十五届科技活动周,活动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科普惠民”。作为中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是很必要的,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科普知识吧!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

 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xx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

 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科普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这次的广播能更加丰富你的科普知识!

 今天的广播播报完了,我们下期再见! Good bye!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本期的播音员悠悠。我们本期广播的主题是——科技实现梦想。

 是什么让炎热的夏日不再闷热是什么让久冻的冰雪得以融化是什么让普通的生活充满神奇是科技,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是改变天下的神奇之笔,是描绘未来的速成妙手,是通向未知领域的必经之路。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的愚昧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用自己的创造,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技;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技;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接班人。让我们从今天做起,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科技的高峰努力攀登!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6

 历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4月6日,历史上的今天是人类首次徒步到达北极。 1909年4月6日,美国北极探险家皮里成功地到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北极点位于北冰洋北极海域的中部。那里终年寒冷,各类浮冰分布面积广,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缺乏,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也正是由于这样,它吸引了世界上的很多探险家。自从1650年荷兰地理学家瓦烈尼马斯首先独立划分北冰洋起至今,三百多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到这个被称为“世界神秘顶点”——北极的探险。他们使用了一切可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的乘海船去,有的坐狗拉雪橇或徒步去;有的企图同浮冰一道漂流前往;也有的乘坐气球或飞艇去;近年更有人想利用潜艇在冰下航行或乘飞机去,然而这些先进方式都比不上美国探险家皮里的双腿。

 皮里率领的北极探险队对北极一共进行了四次探险,前三次都没有成功。在1901年进行的第一次探险中,探险队由于重重冰山的阻拦加上拉雪橇的狗群极度疲乏,队伍只得返回原地。1902年皮里的第二次远征也没有成功,这次他们比上一次往北多走了37公里。1906年第三次去北极探险,他们又因携带的口粮不足而告失败。这些失利并没有把皮里吓倒,反而更坚定了他到北极探险的决心。

 1909年,皮里决定率探险队第四次远征北极。他总结了以往几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4月6日,探险队到达了北极点。皮里在北极逗留了30小时后才返回营地。

 皮里在归途中的日记里写道:北冰洋洋面“真是十足惊人”。其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所要见到的。

 科学前沿新发现——

 中国今年11月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前不久,中国志愿者参与中俄联合开展的“火星-500”项目,在莫斯科附近的科罗廖夫航空控制中心内模拟“火星”漫步。最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又宣布,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发射升空。

 由于火星与地球同为行星,它与地球的距离随着公转的运行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火星与地球相隔较近时才是发射火星飞船的最佳时机,而中俄航天专家经过计算认为,今年的11月份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时间,所以计划在11月上旬联合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专家称,中国自主探测火星计划已经启动,相关项目今年即有望立项成功,如果火星探测项目实施顺利,中国可能在20xx年的最佳发射时间自助发射火星探测器。

;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

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

,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

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

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

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

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

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按摩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

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

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接,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这就是航天员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真的很奇妙?

太空人的休闲生活。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需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完成繁重的太空科研任务。为了消磨空闲时间,宇航员们创造出了在失重条件下打棒球、踢足球、打“室内”

、玩水气球游戏等,他们还可以在航天飞机的货舱内翻跟头、连空翻、大跳跃、飞进飞出等;在腻味寂寞时他们说笑话、侃趣闻、造幽默、搞喜剧;实在不愿动的人可以看电视、读电子版报纸、翻名著、给地球的亲朋好友发“

”。

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不必穿鞋,更没有所谓的特制鞋。因为失重时,他们不能像在地面一样行走。但是,国外的航天员为保护脚部会穿厚底短袜。

航天员在太空中会“长高”。因为在长期的失重条件下,由于人体的脊椎骨没有重力压迫,互相舒展开,因此一般可以长高25~5厘米。在太空中航天员并不希望自己“长高”,因为脊柱增高,背部肌肉却没有跟随增长,结果导致背部疼痛。几乎所有的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头一周,都体验过这样的疼痛,他们会将身体蜷曲缓解疼痛。

航天员在浩瀚太空总是“举目无亲”,为了减轻他们在太空的孤独感,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开设了“太空专线电话”,可以让航天员和家属通话。NASA还公布了号码900-410-6272,使得每有航天飞机上天,就成了繁忙的热线。1983年4月,挑战者号首航时,5天中竟然有19万个电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2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