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胸肌和三角肌

怎样练胸肌和三角肌,第1张

1 身体姿势:有斜上推 、斜下推和平推。斜上推约30度左右,斜下推一般20度左右,分别侧重于刺激胸大肌的上部和下部,但无论怎样斜推,胸大肌的中部都承受较大压力。2 握距。可在准备姿势的手臂伸直支撑时调整握距和平衡窄握,可窄于肩10厘米,能着重锻炼胸大肌的起点,即胸部内侧,以及肱三头肌;宽握,能着重锻炼胸部外侧,3手臂与躯干的夹角。肘关节夹紧贴近躯干,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受力相对较大;肘关节张开,胸部受力增大。

新手初练卧推对杠铃的控制能力较有限,容易出现杠铃歪斜,身体左右晃动,这是由于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的肌肉感觉较差,再加上练习的仰卧姿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可先用12-15RM重量体会动作。要沉住气,不要慌,注意力集中,深化呼吸并降低动作的速度和节奏。吸气时下放,想象胸大肌被拉长,挺胸至极限,同时要保持肌肉紧张持续用力,让横杠仅能轻触胸部。杠铃应落在第二三肋骨与静骨连接处,即乳头稍上的部位。因为此点正在胸大肌的拉力线上,以便胸大肌发力收缩时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要注意下放的精确度,要感觉体会,而不要低头看,可请同伴提醒。胸部肌群的力量比手臂力量大得多,上推时应从胸部主动收缩发力开始,带动手臂将杠铃举起,同时呼气。此外,头部稍后仰可推起稍重的杠铃,因为状态反射能引起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随着杠 铃的推起,直至两臂伸直,胸部会像山峰一样耸立起来。脚应平放地上,以助维持身体平衡。

练卧推一定要有同伴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头后,双手抓握横杠施加助力或阻力,以保证杠铃匀速起落,避免出现停顿。还要及时指出练习者握杠是否平衡,推起时杠铃的轨迹是否乎要求等等。

1、胸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胸的上界为颈部下边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部位。

2、胸部的骨骼标志可以标示出胸部位置:

(1)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的正中。

(2)胸骨柄,是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与胸骨体相连。

(3)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位置,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4)腹上角 ,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llO。体型瘦长者角度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吸气时可稍增宽。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5)剑突,为胸骨体下端的突出部分,呈三角形,它的底部与胸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存在很大的差异。

(6)肋骨,共12对。于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为上方略小,下方稍大。肋骨分布为: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连接,第8~10肋骨与3个联合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构成胸廓的骨性支架。第11~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

(7)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用以标记病变的水平位置。第1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1肋间隙,第2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2肋间隙,其余以此类推。大多数肋骨可在胸壁上触及,唯有第1对肋骨前部因与锁骨相重叠,常未能触到。

(8)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肩胛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这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9)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的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即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10)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端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

扩展资料:

1、胸部包括胸腔和胸腔内容两部分,胸腔又分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后线又分为前、侧和后壁,其中后壁称背部属脊柱区内容;胸腔内容又分为中间的纵隔和两侧的肺及胸膜。

2、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及胸部标志线的划分。胸壁的浅、深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配布及交通关系,皮神经的分布,固有胸壁的构成。肺及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心脏及大血管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3、胸部的肉体几乎是脂肪为主,除脂肪外胸部最大的成分是乳腺。

参考资料:

-胸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5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