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看,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时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但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打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饮酒、喝浓茶、咖啡;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大蒜等等。
2、尽量避免受凉防止感冒、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
3、孕妇被咬伤,也要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4、注射狂犬病疫苗要到有抢救设备的正规医院或疾控中心去,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可得到及时的抢救。
5、如果发现疫苗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变色,或瓶子有裂纹,液体疫苗曾经冻结等情况,都不要注射使用。
-狂犬病疫苗
-上臂
-三角肌
卡介苗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
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皮下接种。
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接种 。
您指的打针,分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就是一般说的皮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用于给药。静脉注射一般是在手背手臂脚背的表浅静脉处都可以进行。一般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注射。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臀部肌肉。皮下注射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下。
1988年WHO建议: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由臀部改为上臂三角肌。
观察证明狂犬病疫苗注入人体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体应答,
其中注射三角肌抗体应答滴度最高,臀部肌肉注射滴度最低,
注射三角肌和臀部两处肌肉者产生中等抗体应答。
比较观察乙肝疫苗在臀部和三角肌肌肉注射的免疫效果也证明:
三角肌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比臀部肌肉注射的高得多。
认为这是由于注入臀部脂肪中,影响疫苗的吸收与免疫效果的发挥。
而且三角肌较接近腋下淋巴结,有利于免疫力的产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